楼主: 思之行

安士全书(连载)

[复制链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2: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人作善我能受福
  他人行善未能完成,我加以鼓励劝勉,此是由劝导而生福。他人行善既已完成,我为他感到欢喜,此是因随喜而生福。赞扬他人美德,使人学习仿效,此是由赞叹而生福。推及天上天下、古往今来之种种善行,无有一样不能为我造福的。所以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其第五愿则是随喜功德。上至诸佛菩萨多生多劫所修之福,下至四生六道一毫之善,无不赞叹随喜。然后尽虚空、遍法界之福,都变成他之福。此便是他之所以成为普贤菩萨啊
  他人作恶我亦受福
  他人恶事还未做成,我极力劝导阻止,我便有福。他人恶事既成,我感到忧愁难过,我也有福。恶事未传播之前,想方设法隐瞒,我就有福。恶事既已传播出去,把它当做垂示警戒,我也有福。恶事加到我身上,我能忍受,我就有福。恶事加到他人身上,劝人忍受,我也有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4: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里铜盆
  下附征事五则
  五里铜盆(出自《杂宝藏经》)
  从前拘留沙国有个恶生王,见到一只金猫从园堂东北窜入西南角地下。国王下令派人挖掘,却挖到铜盆三重,里面装满了钱,五里内的地下都是如此。国王感到很奇怪,就向尊者迦栴延请教。尊者回答说:“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就是庄严劫千佛中,第九百九十八佛)。其佛涅槃后,有位比丘乞食时,把钵放在路上,告诉过往行人说:‘若把钱财放在此坚牢藏中,无论王法、盗贼、洪水、火灾都不能夺走。’”此时有个穷人,听到这话很欢喜,刚好身边有三文卖柴钱,就布施了。在回家的五里路中,步步都发欢喜心,到了家门口时,又转身遥向比丘行礼发愿。那时的穷人,就是现在的大王您啊![按]佛在舍卫国时,有一妇人,以至诚心施一钵饭,佛授记她将获福很多。其丈夫心中怀疑,以为只不过施一钵饭,怎么能得很多福?佛招呼他到面前问道:“你看尼拘陀树有多高?”他答道:“大概四五里,每年结的果实有数万斛,又问此树的果核有多大。他回答道:“像芥子那么小(此种树在印度有)。”佛开导他说:“土地是没有心的,种下一粒小如芥子的种子,尚能每年收获数万斛果实。何况人有心至诚奉上一钵饭供养如来呢?”夫妻两人听了,当下心开意解。现今末法时代之人福报微薄、目光短浅,听到五里铜盆之说,怎知其不做一钵饭能有多福之怀疑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5: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月布施
  舍卫国有一贫穷人家,施舍一串葡萄供养比丘,比丘说:“你已布施一个月了。”穷人不解地问:“我只不过施了一串葡萄而己,怎么说布施一个月呢?”比丘说:“此一串葡萄,你在一个月前就已有布施之念,而且念念不忘,难道不是一个月吗?”[按]布施之事,或可偶然中断,而布施之心,却不可暂断。必定要念念相续,方能培植菩提种子。供养庵堂寺院饭食,利人最多,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天天供养三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6: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指上植福
  指上植福(出自《譬喻经》)
  从前有位长者,名叫阿鸠留,不信有后世。有一天经过险要道路,三四天见不到水草,快要饿死了。遇一树神,便告诉树神说自己很饥渴。树神即从指端上化出饮食来救济长者与其同伴。长者问:“尊神究竟有何福德,手指居然能化出饮食来?”树神说:“我在迦叶佛时,本是一穷人,常在城门边给人磨镜,见到出家人入城乞食,我总是举右指,为他们指示斋饭之处。如此不止一天两天。所以今生受用,全靠这根指头。”长者听了心有所悟,从此大修布施,每天斋供很多僧人。后来生到欲界第二天,成为散花天人。[按]没有智慧之人,即使有财也不能作福。有智慧之人,纵然无财也能作福。能学树神之指,则他人之财皆可为我所用。用手为人指路,福田从手而广大。赞叹劝勉他人行善,福田从口而广大。为他人奔走效力,福田从足而广大。观察我之耳、目、手、脚,没有不可用来作福的。佛法对人之利益实在太大了。凡夫岂能有此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6: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小声宏
  佛在世时,波斯匿王领兵经过祇洹,听到一位比丘诵经的声音非常美妙,便向佛作礼,想拜见这位诵经的比丘,并布施十万钱。佛说:“王当先给钱,然后可见。王若先见,决不肯施钱。”王即先布施。见此比丘,相貌极其丑陋,而且身材短小,果然心生后悔。王问佛是何缘故。佛说:“过去迦叶佛涅槃后,有一国王,要建一座塔庙,派四位大臣监督。其中一位很懈怠,国王责备他。大臣愤愤地说:‘这座塔太大了,何时才能完工?’就因这句怨言,五百世中,其形体都极短小。塔庙建成后,此大臣布施一宝铃挂于塔上,所以五百世中,他的音声极为美妙。”[按]六根所造之因,往往是善恶交替作用,故而所受之果,也是苦乐兼有。从前有人留宿海上山内,见到一人光焰焕发,面貌端正,演奏天上的乐曲自我娱乐。唯独其嘴像猪嘴,问他是何缘故,得知他前生是修福之人,只因犯了口过,常说污秽亵渎之话。唉!口业不可不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8: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粒除贫
  十粒除贫(出自《法苑珠林》)
  隋朝终南山的普安和尚,是一位得道高僧。他所到之处,人们都围聚过来,争着要设斋供养。一天,他领着众僧来到大万村,村里有个田遗生,家贫如洗,徒有四面墙壁而已。四个女儿衣不蔽体。长女名华严,年已二十,见自己家中实在没有任何东西,仅有两尺粗布,痛念贫穷到如此地步,无由作福,仰头望着屋顶,悲伤不已。偶尔见梁上空隙中,有一团乱禾,取下来一看,得到黄粟十粒。她磨去皮糠,连同两尺粗布,准备施给僧人。但又自视身上没有衣服,不能出门。等到黑夜时,匍匐前往,把布投掷到僧房前,把十粒粟亲手放入饭桶里,默默祝道:“我因前世悭吝贪婪,这一世才受此贫穷苦报。今于佛前,求哀忏悔,以此微物,供养众僧。若我的贫穷业报,从今结束,愿甑中所煮之饭都变成黄色。”祝完即含泪而回。第二天早晨,僧人们见到甑中所煮的五石米饭都是黄色的。普安大师察知其中缘故,众人都感叹不已。于是热心好义者,各以财物救济田家,而此女遂出家学道。[按]虽只两尺布十粒粟,而对田家女来说,已是竭尽全力布施了。前生之业,怎能不从此而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8: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下文随事一一劝勉,此句乃撮出总提纲。皆培植心地之事。时时、种种,这二语拆开不得。方便、阴功,也同样拆开不得。方便之行,要时时不间断。阴功之作,要种种无遗漏。若就世俗情形来说,必定是做不到的。若以佛法融会贯通,就绝不是难事。看自己力量所能办到的,就勇往直前去做。若是力所不能及的,只有先发宏愿,等待他生后世因缘成熟时再为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9: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善愿
  论发愿
  世间善愿
  若在朝做官,愿君王恩泽遍天下;若身为平民,愿人人永享太平。见他人父子,愿其父慈子孝;见他人兄弟,愿其兄友弟恭。自己得到饮食,愿天下饥饿之人皆得饱腹;自己得到衣服,愿天下受冻之人皆得温暖。游历街坊市集,愿在在家盈户足;经过田间小路,愿年年风调雨顺。见人渡江河,愿其不遇风波患难;见人跨越险阻,愿其不受蛇虎伤害。遇贫穷潦倒之人,愿其早曰发家致富;听闻有疾病之人,愿其早日康复强壮。见他人有所得,如自己有所得;见他人有所失,如自己有所失。若能将此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之念一直保持不绝,即便以四海为一家,合万物为一体,又有何难?[按]此不过世间之善愿罢了。为什么呢?因为发此愿者只知有一生,而不知有多生。只担心今世能力达不到,而不知他生后世,有愿必遂。且其所发之愿,只在人道,而不能及天仙、地狱、鬼、畜生。不仅如此,纵然所发之愿,事事顺心如意,六道皆蒙其恩惠,所得也不过人天小果,未能拔去一切生死之根。因此大智慧人,不可不发出世宏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09: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世宏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按]此是菩萨四宏誓愿,每句中都包含无量妙义。人能深刻体会此四句话,使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念念不忘,也就是菩萨了。佛经上说:“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纵使时时刻刻发世间善愿,经历恒河沙劫,不如暂发一念菩提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7 11: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童发愿
  附证
  三童发愿(出自《阿阇世经》)
  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佛出世,号称一切度如来。当时一豪贵人家的三个童子各以一颗珠子供佛。一童子说:“愿我将来像佛右面之比丘。”一童子说:“愿我将来像佛左面之比丘。”一童子说:“愿我将来像中央之佛。”佛说:“发愿如佛的,就是现在的我。发愿像左边比丘的,就是舍利弗。发愿像右边比丘的,就是目犍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