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思之行

安士全书(连载)

[复制链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5: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
  人的寿命处于减劫时,每过一百年,身体的高度就缩短一寸,一千年就短一尺。释迦如来出世时,人的身高是八尺(佛之化身一丈六尺高)。距今已过两千多年,当缩短两尺,所以现在的人大抵身高在六尺左右。总之,寿命增长时,身体也随之高大。寿命减少时,身体也随之缩短变小。至疾病、瘟疫灾难后,寿命就更加短促,身形也愈加矮小,或二搩手(一搩手,张开中指与大拇指的长度)、或三搩手那样高。可以供人吃的,草籽已是最好的粮食;所穿的,以头发当衣服算是第一。凡日常用具,都制作成刀剑棍棒之形(现今妇女的发簪耳环已有做成刀斧形状的了)。[按]有人发掘隋唐以前之古墓,其骨骸很粗大,比今时之人骨更长两尺多。曾考证《天人感通记》,其中提及四川成都的旧址本在青城山上,现在的成都,曾经是大海。过去迦叶佛时,有人从西耳河(又名西洱海。在今云南大理县东)边回来,乘船路过此地,见岸上有只兔子,就用弓箭射它。不知此兔原是海神所变。海神大怒,即踏翻其船,堆积蜜沙填洱海而成平地。后来到了晋朝,有僧人见地上有很多裂口,就挖掘之,得到许多人骨和船底。其骨长三丈多。因为过去迦叶佛时,人的寿命是两万岁的缘故。又曾读《孔履记》,孔子之鞋,相当于现今官尺一尺三寸。可见孔子那个时代人之脚与今人之脚,其大小是有差别的。又曾读《周礼》,说斧柄长三尺,宽三寸。可见古人之手与今人之手,其大小也不一样。甚至衣服、器孤等,凡在百年以前的,一定比今人所使用的大。岂不是身形渐小而使用之器物也随之变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6: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
  人因为有德,所以有福。寿命减短之后,一切皆减。其道德观念逐渐薄弱,其福报也渐渐减损。略而言之,比如七宝渐渐隐没、五谷渐渐歉收、衣服饮食渐渐艰难、容貌渐渐丑陋、资质秉性渐渐昏庸愚昧、精神渐渐衰弱、风俗渐渐骄狂浮慢、六亲渐渐不和睦、赋税劳役渐渐繁重、水火之突和盗贼渐渐识盛昌獗、佛法渐渐凋零衰废、善人渐渐难得、真正的儒者渐渐稀少、讲谤佛法之人渐渐被推崇、富人渐渐鄙俗吝啬。[按]世俗之文词,有时不能证验。若出之佛经,则字字有证据。如夏、商、周三代之时,货币皆用黄金白璧,往往用百双万镒来计算,不曾纯用白金。到了汉代之后,才混杂使用白金(汉武帝的大臣桑宏羊甚至用白金铸钱)。而夜光壁、照乘珠之类的珍宝,小国皆有,哪像今时之罕见?现今之用杂质银的,大多掺和了赤铜,是因为银不充足,而用铜来代替。岂不是七宝隐没之验证么(古人所说之百金,就是一百锭金子。汉文帝说:“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孙子兵法》上说:“兴兵十万,日费千金。”若一键金,只作一两,那么汉代一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只有十两之数。而一个士兵之资粮器械,每日只用银一分。有这样的道理么)?周朝时田一百亩,只当今时的二十二亩。此二十二亩之收成,可供九个农夫吃一年。古人每顿饭要用一斗米。一个人一年之口粮,相当于今时七十多石(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九人应当有六百几十石才行。这样每亩可收米三十石。我幼年时曾见我家乡还有每亩收糙米三四石的。自从康熙癸亥年后,凡是从前收三石多的,现在都不足三石之数了。岂不是五谷歉收之验证么(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有人修缮昆山荐严禅寺时,掏出瓦间所塞之稻束,还是唐朝时物。其穗长有一尺多,计算那时之收成,每亩必有十多石。今之稻穗,长不满四寸了)?古时候一个国家的钱粮若无十年之积蓄,就叫不足。无六年之积蓄,就叫告急。汉朝、唐朝兴盛时,还可以比得上古时之不足。现今则想达到古时之告急都不可能了。岂不是衣食艰难之验证么?古时候如王公般地位高贵的人,还能与住在岩穴中的隐士交往。像卿相般地位荣尊的人,情愿步行劳累而不坐车。现今刚被任命为官,便藐视知交朋友。而衙门里的差役、小卒,居然胆敢乘坐大夫的车子逞威。岂不是风俗骄狂浮慢之验证么?古时候高僧见天子,天子不直呼其名。皇帝下诏书必称高僧为师。唐太宗作《三藏圣教序》,极力钦崇佛教。玄奘法师圆寂,唐高宗对左右的人说:“朕痛失国宝了啊!”因此停止上朝五天,以表示哀悼。唐中宗景龙二年,敕命高安令崔思亮恭迎僧伽大师至京城长安。中宗和百官皆自称弟子。唐高宗显庆元年,敕令天下僧尼,若有触犯国法的,可以僧律惩治,不得与平常百姓同等判处。宋真宗时,诏令天下避志公禅师之讳,止称宝公。宋朝的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高宗、孝宗,都大力兴隆护持佛法,他们有时驾临佛寺,有时恭迎高僧到皇宫,向高僧请教佛法,这些都是佛门中的盛事。现今之文化人却非常倨傲,多有见佛像不跪拜、遇高僧不礼敬的。色不是佛法凋零废衰之验证么?孔子、颜渊设立教化,只贵亲身实行,不崇尚口头空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孟子驳斥杨朱、墨翟,也是出于万不得已,譬如大黄、巴豆之类的泻药,良医偶尔一用,并非日日必需之物。现今却有功名未成之白衣书生,偶然拾得几句诽谤佛法的议论,就自以为是程朱(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的合称)复出。更有一些黄口儿童,只不过凭着一种自夸自大的习气,便不自量力想主撑道学门庭。岂不是真儒稀少之验证么?姑且举此几例,余可类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7: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死有六验
  要想知道死后投生何处,只需观其命终时暖气于何部位最后消失。若从脚底先冷,暖气归到头顶的,是证得果位之人,必出生死轮回。暖气归到眉间额上的,将生天道。归到心胸部位的,将生人道。若从头顶先冷,暖气归到腹部的,将生鬼道。归到膝上的,将生畜生道。归到脚底的,将生地狱道。[按]人之宿世,有从天道中来的,有从人道中来的,有从畜生中来的,有从阿修罗、饿鬼、地狱中来的。只要观察其相貌身形、语言动静,即可了了皆知。这方面记载很多,此不多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发明]于公以下六句,是帝君偶举四则因果,作为下文“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二句之伏笔。济人、救蚁,是顺种福田。治狱、埋蛇,是逆种福田。◎治狱,本是凶暴之事,可于公反而大修能容驷马高车之门,为什么呢?因为于公之官职,虽是掌管狱讼之官职,而他之心地,却不是平常治狱之心地。辆马之门,正缘于他的心地而兴。◎人命关天,判决狱案之言词最为重要,稍微有失检点,将悔之不及。我辈若不幸而任职于执法部门,当时刻小心,处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仿佛有天地鬼神在瞋目看着我,罪人之父母妻儿在呼号而望着我。不可过于援用苛刻条文,不可盲目听信左右闲话,不可滥用酷刑逼打成招,不可潦草结案敷衍塞责,不可自恃聪明而妄加臆断,不可曲从请托而乱用严刑,不可曲意逢迎上司之意,不可轻率依据下属之文,不可因其他事端而迁怒于犯人,不可乘着酒醉而滥施刑罚。倘若不是证据确凿、该当受罪,不可动不动就鞭打。倘若不是事关人命大盗,不可轻易关押牢狱。对于反坐之条例一定要严格执行,以便惩处诬告之人。杜绝株连之祸害,以安抚良善之人。人犯随到随审,不要使其今日守候而拖延改天再审。对那些专替人打官司、出主意、写状纸的讼师、随时访查、随时拘拿,不要让他挑拨离间,使两家争斗而从中谋利。尽量让诉讼双方商议和解,借此消除怨愆。适当给点严肃的脸色,让他们坦白交代,不敢隐瞒。清廉是美好的称呼,应当再加上宽厚。镇静是气量宽宏之表现,应当再加上专心勤勉。仿效刑法宽仁之德政,即使用竹板也务必取其轻的,而毛节一定要削去。看到被监禁的犯人实在可怜,因而对凶恶的看守一定要惩罚,而犯人的一日三餐要按时送到。宁可于必死之中竭力求其生。不可于可生之处听任其死。其年龄比我大的,常当做我的伯伯叔叔想。和我年龄相仿的,常当做我的兄弟想。比我年纪小的,常当做我的子侄想。上思我要怎样立身行道才能告慰祖先,下念我要如何修功积德才能庇荫儿孙。只要能借此官职为世人做些有益之事就欣慰了,难道仅仅为了图个大兴驰马之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慎刑图
  慎刑图(拶、夹、收、禁,更需慎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18: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317915966.jpg

317915966.jpg

  

317915967.jpg

3179159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20: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317916049.jpg

317916049.jpg

  

317916050.jpg

31791605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21: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决狱平恕
  下附征事五则
  决狱平恕(出自《唐书》)
  唐朝贞观元年,山东青州有人谋反,被逮捕的人已关满牢狱,皇帝诏令薛仁师复审查究。仁师到青州后,去掉囚犯的枷锁,让他们喝水、吃饭、洗澡,只惩治几个魁首。孙伏伽怀疑平反的人过多。薛仁师说:“大凡治理狱案,当以仁义宽恕为本。岂可自图免罪,明知有冤而不救?如有忤逆皇上旨意,纵然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后来敕令使者再次审讯,才知被平反者果真是冤枉的。[按]掌管刑狱的司寇龚芝麓上疏说:“在断案中,从来重罪轻判或应判刑而未判刑的失误之罪,要轻于轻罪重判或不当判刑而判刑的。”但是现今受理讼案之官吏,偶因引用法律条文不当,定罪稍轻即被参劾处分。于是审讯官只顾保自己之官位,而不顾他人之性命,宁可从重定罪而自谋安全之道,不惜置人死地。若审讯各官吏果真是徇情枉法,被参劾处分也是应该的;若只是定罪稍轻及平反欠妥当,应一概免去参劾处罚,使刑官无瞻前顾后之忧虑,断案也能更接近于严明恰当。仁厚啊,龚芝麓先生!他的后代必定昌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22: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辨雪冤狱
  辨雪冤狱(出自《金史》)
  刘肃在金王朝为官时,有人盗窃皇宫国库里的钱财、绫罗及珠宝,盗贼尚未捕获,就株连拘禁了卖珠宝的中间商和库吏十一人,刑部议定判处死刑。刘肃说:“盗窃案中主犯还未抓获,杀这些人是冤枉的。”金主很生气,而刘肃辩护更加着力,这些囚犯因此而没被处死。刘肃后来被封为邢国公。[按]平反冤狱,谁没有这份心?只是怕触怒上司,被同僚嫉恨,所以想说而不敢说罢了。何况有谁胆敢碰触活龙之逆鱗、脚踩猛虎之尾巴,去激怒人主之天威呢?像刘君这样刚正不阿的,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23: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子皆贵
  三子皆贵(出自《劝惩录》)
  明朝盛吉,任廷尉,其判决狱讼,从无滞留未申之冤案。每到冬天裁定囚犯时,其妻端着蜡烛,盛吉持着囚犯簿籍,相对落泪。其妻对盛吉说:“你为天下执法,不可滥判人罪,免得祸殃子孙啊!”盛吉任廷尉十二年,天下人皆称赞其公平宽恕。庭院树上忽有白鹊筑巢,哺育幼鸟,人们都认为是吉祥的征兆。盛吉后来生三子,都很显贵。[按]唐太宗曾对侍臣说:“古代处死囚犯时,国君为此停止奏乐并减少膳食。我的宫廷里本无常设之乐,我每因此不饮酒、不吃肉。”居官者怎能不知这种悲悯之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