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思之行

安士全书(连载)

[复制链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2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大仙
  帝君说:“我在周幽王时代,因为直言规劝而得罪幽王,当时幽王厌恶我屡次劝谏,就赐药酒给我喝。我中毒身亡。死后灵魂无所趋向,在宫廷里哭了三天,幽王以为是妖怪,命令庭氏朝声音传出之处射箭,我这才永远离开王国,一意往西方而去。路上历经岷山、峨眉山、井络,飞越群山峻岭,遥望西方极远处有一山峰,高广百余里,积雪凝寒,不似人间(山在印度边界,邻近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唐朝玄奘法师曾到此)。山神白辉告诉我:‘此山名雪山,过去多宝如来曾在此修行,八年得道(释迦如来曾在此雪山修道六年。若是多宝如来,则是贤劫以前之古佛,山神怎会知道?而且佛之名号,随处不同。经上说:“一名号有无数佛,一佛有无数名号。”因此多宝如来当是指释迦而言)。你何不留在此山呢?’我留下了。不久上帝有旨,封我为雪山大仙。”[按]帝君掌管桂籍,位列仙班,皆是其行善积德上格苍穹之报,此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凡经上帝所用者,皆得听命于天。天既可以使善人尊贵,自然也可以让恶人卑贱。只有修行出世之人,或往生佛国净土,或暂生色界禅天,才可自去自来,不必听命于上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20: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能如我存心
  先要看明白“存心”二字,然后才可讲人能如我。又必须先识得心是何物,然后再讲存与不存。如同教人取宝,务必要先知宝在何处。◎人心与道心之辨别,是儒家千古以来,圣人代代相传之真命脉。西汉董仲舒说:“大道之根源出于天。”也不过是依稀仿佛之语,并非孔子、颜渊正宗的道统血脉。而后世儒者有意诽谤佛教,凭空捏造出“佛教本原在于心,儒教本原在于天”之说,残害儒家自己之心学渊源,独把镇家之宝让于佛教,岂不大可惋惜?然而一班无见识之轻狂后生,竟有随从而附和此种说法的。祈愿能有大圣贤起而匡正其谬误。◎圣贤之学问,不过要人求得放心。但心既放了,又有谁去求呢?一放一求,似有两个心。若无两个心,何以说求和放呢?此处当反复研究,不可草草带过。◎儒家论心,有“虚灵不昧,具众理而应万事”之说,极其精当确切。但此意本出自《华严经》和《楞严经》各注解中。孔子、孟子以后,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前,儒家从无此说。因此,此理是朱熹阐发出来的,不能说他无功于儒教。◎朱熹,号晦庵,十八岁时随刘屏山游学。屏山原以为他必定留心于科考功名,但搜其书箱,唯有一本大慧禅师语录。他常与吕东莱、张南轩拜访诸方禅门长老,而与道谦禅师交往最密切。谦师的开示对他颇有警醒和启发。所以《大学》、《中庸》集注中有关心性之阐释,都略带有近于禅之意境。他晚年住在小竹轩中,常诵佛经,著有《斋居诵经诗》(其诗云:“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居。门掩竹林幽,禽鸣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宴如”)。若认为晦庵为全然不知佛法,那就错了(鲁公与孔子交谈,所言皆合至理,孔子称赞他。鲁公说:“这些道理并不是我能说出来的,我是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孔子说:“你是在行道啊。”所谓直心即是道。因此敬仰晦庵之人,正不必为晦庵避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2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心
  心不在内
  愚昧之人都以为心在身体之内,只因他们误把五脏六腑之肉团心当成虚灵不昧之真心了。不知一个是有形之心,随着人之躯壳而生死。一个是无形之心,不随人之躯壳而生死。有形之心在身体之内,而无形之心不在身体之内。若说此二种心同是一物,那么尧、舜之仁心与桀、纣之暴心,犹如天地之别。可是为何同犯心痛之病,同样需要延医诊候,同用一种方法治疗呢?由此可知,服药之心与善恶之心显然是两码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21: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不在外
  或许有人怀疑,有形状的既然不是心,必以能知能见的为心了。然而所知所见之事物,都在身体之外,足以证明能知能见之心,也在身体之外了。不妨试着闭目返观,我们只能对面而见到事物的形状,不能从眉根、眼底、面皮之内,见到自己的形状。譬如身体站在室外,只能见到室外的墙壁、门窗,不能从门窗中隐约看见室内的摆设。所以我说:“此见解不对。能知苦知痛的,也是你的心。心若在外,当他人吃黄连时,你为何不觉得苦?而蚊虫来叮咬你的肌肤时,你便叫痛。怎能说心在躯体之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4 23: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不在中间
  又有人怀疑,心既不在内,又不在外,那一定是或出或入,在中间了。我说:“也不对。若有出有入,就不是中间。若定一中间,就应没有出入。况且你以什么位置为中间呢?若中间在皮内,依然是内。若在皮外,依然是外。更进一层去寻求中间,不过是皮肤纹理与皮下肌肉之间的污垢罢了,那岂是你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00: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非有在有不在
  有人说:“当一个人心不在焉时,眼睛虽在看,却像没有看到一样;耳朵虽在听,却像没有听到一样;口里吃着东西也不知滋味。若视而能见,听而能闻,吃东西也有滋味,就说明心在了。因此心确实有在与不在啊!”我说:“此是六识,而不是心。比如美女在面前,会生爱染,是由于眼根与色尘相对而成眼识。说着酸梅就会流口水,是因为舌根与味尘相感而成舌识。登高处往下看,两腿会战栗发抖,是由于身根与触尘相迫而成身识。将此六识认作是虚灵不昧之心体,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古德偈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就是指此而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01: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含太虚
  《楞严经》上佛告诉阿难:“十方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于太虚里。”◎佛于楞严会上七处征诘阿难尊者心目所在之处,阿难尊者先后以七处回答,佛——破尽阿难尊者之妄想缘心,而后渐渐显出妙明真心,使他恍然大悟。可以说是深切著明了。[按]“心”字既已含糊,那么“存”字也欠确切。若一定要说这两个字,只好将错就错,姑且以未尝虐民以及救人之难等作为帝君之存心。只要能对帝君生起敬仰之心并效法之,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01: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必锡汝以福
  [发明]上句如我存心是因,此句赐汝以福是果。必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丝毫不会差错。并非如某些寒酸的读书人所说的“上古天心可问,末世天心不可问”。◎天字,有就形体而言,有就万物之主宰而言。就主宰而言,所谓的天就是玉皇上帝。后世儒家讳言上帝,用理字来代替,此说也未尝不对。然而世人提到上帝时,还能怀有畏惧之心。若只说一理字,有谁会害怕呢?比如密室中有一美女在,闯入密室之男人,见到美女,淫心大发。忽然有人说:“室中已供玉皇圣像,那位女子正在烧香。”此时虽是极恶之人,也会惶恐畏惧,未必敢在玉皇像前肆行无忌。若只告之说:“你如此胡作非为,实是情理所不容。倘若逆理行事,便是名教之罪人,不能成为君子。”试问此人正当欲心炽盛之时,听此番话果能当下熄灭欲念吗?由此可知,天字就主宰而言,足以劝化学者,有功于儒教。若只就理而言,徒然开天下肆无忌惮之门,不足为训(人人知畏惧,便是治理天下之紧要所在。人人无所忌惮,便是天下大乱之先兆)。何况世间万事万物,何处不可说理。天固然是理,性也是理。那么《中庸》里,“天命之谓性”,竟也可以读成“理命之谓理”。如此一想,不觉让人失笑。◎宋儒陆象山(陆九渊)先生六岁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天和地到底何处才是尽头?为了找到答案,竟然想了一整夜都没睡。而今白发老者,每日都在天底下过活,竟不知头上所戴的到底属于哪一种天,也只能算是一个蠢动之物罢了。◎宋理学家程伊川(程颐)先生访问邵康节(邵雍),指着面前之饭桌说:“此桌安在地上,不知天、地安在何处?”邵康节为他大谈天地万物之理,以及六合(天、地、四方)之外情形。伊川惊叹道:“有生以来,只有周茂叔(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论到这个地步。”唉!谁说古代大儒一定不研究天上天下之事。朝菌虽不知旦夕,蟪蛄虽不知有春秋,而旦夕与春秋何曾没有?那么三界之内,确实有二十八天。要探究这方面之事,何不自附于周濂溪、邵康节之后,然后找到像伊川这样的人,而对他讲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03: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界六天
  天名
  欲界六天
  自大地水轮之下至他化自在天,都叫欲界。因为此界中众生还有情欲,所以叫欲界。从下至上,共有六种天。一是四王天(由四大天王分管四大部洲,离地四万二千由旬,所居宫殿与日月齐等)。二是忉利天(梵语忉利,意译作三十三。中间为帝释所居住,八方各有四大臣辅佐守护,八方四大臣加上帝释共三十三,不是从下至上有三十三。离地八万四千由旬)。三是夜摩天(此天以上,是仙家所不知道的,所以道书上没有这些名目和称号)。四是兜率天。五是化乐天。六是他化自在天。六种天每过一劫,都有火灾毁坏。住在六天中的天人,其寿命长短以及宫殿城邑、身衣轻重等,都详细记载在《大藏经》上,此不——列举。[按]帝君所说天必赐福给你,谁赐给你福呢?其实就是忉利天王所赐。儒家称为皇皇上帝,道家或称为玉帝,或称为玉皇大天尊。佛家或称为三十三天王,或称为帝释,或称为释提桓因。其实所称的都是同一个上帝,其威势权力统管四大天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8

帖子

4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5 04: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色界十八天
  由欲界往上,有色界。因为住在此界中的天人只有色身,而无男女情欲。从下到上,共有十八种天。一是梵众天,二是梵辅天,三是大梵天(此三种天,名为初禅。每过一劫,有火灾毁坏),四是少光天,五是无量光天,六是光音天(此三种天,名为二禅。每过七劫,有水突毁坏),七是少净天,八是无量净天,九是遍净天(此三种天,名为三禅。每过六十四劫,有风灾毁坏),十是福生天,十一是福爱天,十二是广果天,十三是无想天(此四种天,至后面的色究竟天,共九种天,通名四禅。是火、水、风三灾所毁坏不了的地方),十四是无烦天,十五是无热天,十六是善见天,十七是善现天,十八是色究竟天(此五种天,又名五不还天)。居住在此十八种天的天人,都是来自修梵行以及修禅定福乐之人,但其间所修之功德大小深浅又有不同。[按]色究竟天之上面,还有摩醯首罗(华言为大自在),威势权力极尊贵,是娑婆世界的主宰,统辖万亿他化天、万亿化乐天、万亿兜率天、万亿夜摩天、万亿忉利天、万亿四王天,万亿日天子、万亿月天子。为欲界诸天所不得闻其名,更不得见其形之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