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13|回复: 99

1990--纪念我们留在二十二年前的青春

[复制链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发表于 2021-7-9 18: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  你的青春在我的记忆里
  今年春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回武汉,过完年,在QQ上碰到毛晓芳,我小心地问了一句:过年你们聚会了吗?毛晓芳淡淡地回道:没有。
  那一刻,心情竟有一点淡淡的失落。
  毛晓芳又回了一句:因为没有由头。
  战友相聚需要由头吗?身在局外的我,可能不太明白在武汉的战友们之间的心思:没有由头,谁起这个头呢?好象大家都没有这个义务,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反正有人叫我了,我就去。
  实际上,能够聚一下的,也就是那几个人,平常工作都忙,难得相聚,再说,现在通信这么发达,除了电话,还有网络,何况就在一座城市,有什么动向大家一清二楚,不聚会也没什么。
  可是对于我,我觉得聚会对于我重要性,因为我很怕大家因为忙而忽视了彼此,继而淡漠了已经延伸了二十年的感情。
  想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因为当兵而机缘巧合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长达四年的战友情缘,“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记得当兵时学会的第一首歌就是这样唱的。在这四年时间里,我们用各自的青春讲述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掺杂其间,成就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从武昌火车站乘上开往军营的那列火车开始,我们几个人又同时分到一个新兵连,然后同时被分到一个连队,然后又一起到北京延庆学习报务,然后又一起回到八队,一起培训,一起值勤,周末的时候一起逛县城那条并不繁华的小街,或者一起到军营附近的小河边游玩,直到退伍,又一起回到同一个城市,四年时间滋长了一段比兄弟姐妹还亲的战友情谊。
  或者那时候,年少的我们不懂抓住机遇,但那又何妨?只要我们活得自在,活得轻松;
  或者那时候,年少的我们不懂人情世故,但那又如何?因为我们活得率真,活得快乐。
  我们的青春仿佛还停留在二十二年前的今天,而年华却在渐渐老去,低下头,仿佛可以清晰地听得见它匆匆的脚步。
  二十二年前的今天,我们一行50余张年轻的面孔被火车拉到了湘西一个叫慈利的小站,在那个叫笔架山的小小军营,我们的青春在那里扎下了根。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我们的青春在那里肆意地生长着:训练场上我们苦过,也甜过;业务培训中,我们哭过,也笑过;在和好友的相处中,我们信任过,也猜忌过,我们摔过手,也和好过。。。 。。。
  在失意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大碗喝酒,互相鼓励过;
  在开心的日子里,我们到县城下馆子,一起分享过;
  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一起走过军营门口那条小道,一起淌过军营后那条小河;春天里,我们一起爬到山坡上摘红红的映山红,夏天,我们一起在台部的花坛里,偷摘过清香洁白的栀子花,秋天,我们一起在营部后面山坡金黄的草地上,晒过太阳,冬天,我们一起围坐在班上燃起的烤火炉前,吃过烤柑桔。是的,用炉火烤过柑桔,因为用火烤过的柑桔吃起来不冰。。。。。。
  有时候,我们一起在那些女兵较多的连队里转悠,只是为了能和心仪的女兵聊上几句,哪怕只是偷偷地看上一眼;
  有时候,我们坐在台部门前高高的台阶上,只是为了看一眼天上的繁星,哪怕什么也不做。。。。。。
  二十二年了,那些青涩的面孔,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那是怎样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清纯、干净、简单、自然,而又生机勃勃,充满朝气。
  二十二年来,那座山还在,那座军营还在,青青翠翠,高大挺拔。我们的青春就镌刻在那里,四年后,当我们脱下蓝色的军装离开那里时,唯一带走的只有这四年的青春年华。
  四年时间,也许只是一个轮回,但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次友情的历炼?
  退伍后,回到武汉,大家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大家饱尝着生活的艰辛,但依然没有忘记一年一次的聚会,让大家彼此保留着对彼此最纯真的印象和记忆。
  这几年,虽然我远在长沙,但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聚会里,我依然能够感受到战友之间浓浓的情谊,没有过多的寒暄,没有刻意的矫情,没有对生活的怨怼,在自然而然之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部队里的时光,简单而又明亮,快乐而又温暖。
  只是,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聚一次呢?
  但愿不会太久,也不需要理由。
  2012年3月12日。我在QQ上签名留言:3月12日。纪念留在二十二年前的青春。林传方回复:仿佛就在昨天!
  原来,青春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离第一次穿上军装,至今整整二十二年,离第一次走进那个朝夕相伴的军营,至今整整二十二年,离第一次认识这些来自天来地北的战友,继而朝夕相处四年,至今也是整整二十二年。
  而这些,每每想起来仿佛就在昨天。
  那些连绵不绝的山脉,那些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松树,那些灰灰的营房,永远定格在记忆里,久久不散;而曾经的那一张张青春而熟悉的脸庞,全都带着笑,在每一个夜晚齐齐走进我的梦里,清晰得如同昨天。
  如今,我们都已天各一方,有些人,隔一段时间也许可以聚会、再见,但有些人,却已是千山万水,永远不能再见。
  如今,我们也许已经为人父母,也许头上已生出丝丝白发,也许脸上爬上了密密的皱纹,也许身材稍稍有点发福,也许在为自己的事业打拼,也许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都年轻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
  今天的经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唯有经历,才不会后悔;唯有走过,才会坦然面对。
  很荣幸,我们能够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候相遇,并且能够共同度过四年的美好时光,在属于彼此的回忆里,我们的青春水乳交融,如歌如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自豪地说:你的青春在我的记忆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18: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新兵连
  新兵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了解军营、了解外面世界的窗。
  在新兵连里,我们学会了直线加方块的生活,习惯了整齐划一,习惯了一个新兵所必须习惯的一切。
  我们习惯了凳子、脸盆、毛巾、牙刷一条线,习惯了被子叠成豆腐块,习惯了排面的整齐,习惯了部队的生活。
  我们习惯了带着警惕入睡,听到哨声起床。
  我们习惯了见到老兵叫班长,见到当官的叫首长。
  感谢新兵连,让我们完成了普通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同样,感谢新兵连,让我们知道了人生中固有的另一面。
  没有新兵连,我们不会认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没有新兵连,不会有我们长达二十年之久的战友情谊;没有新兵连,我们不知道人生还有一些情感,是这样令人感叹,进而回味一生。
  感谢新兵连,感谢在新兵连认识的每一个人;同样,我要感谢我的记忆,没有记忆,便不会有下面这些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19: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兵连(一)  当兵
  十八岁,十八岁
  我参军到部队
  红红的领章映着我
  开花的年岁
  虽然没有戴上大学校徽
  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
  ——《当兵的历史》
  可能每个参过军的人都是当兵时才第一次出远门。
  我也是。
  我记得小时候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是黄石,因为我有个舅舅在黄石;再就是武汉。这些还是在湖北境内。
  从小我就是一个恋家的人,我一直觉得我不适合当兵。身体瘦弱,不喜欢体育锻炼。在我的想象中,当兵就是整天在地上摸爬滚打,操枪锻炼,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当兵的料。
  90年春节过后,面临找工作困扰的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征兵的新闻,我立即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当兵。而这个决定不仅让父母,包括自己都大吃一惊。
  于是,报名、体检、初试、复试、政审,短短的一个月,我就换上了军装。当然,其中的过程不是象现在这样短短的几行字这么简单,而是异常艰辛,异常残酷。
  当兵的过程可以忽略不计,但我所当的兵种可不一般:海军。
  不要说在我们村,就是在我们县,可能还没有当过海军的。
  那是一身海军服,蓝色的,肩上披着披肩,间着白色的条纹,无檐帽上垂着二根飘带,飘带的下方印着一只金色的铁锚,帽檐上一行金色的楷书字:中华人民解放军海军。
  别提多神气了,村里人都很羡慕得不行。
  大家于是就猜测:当海军那就是到海南岛了,海南岛是个好地方呀,四季如春。
  当海军了,那就是要上舰艇,出海了,舰艇可大了,那海就更大了。
  那时候,在我们村不要说海军,能当兵就是一件很出息的事情,好比是过去中了秀才了。
  我当海军了,父母觉得特别有面子,愣是叫了村里放电影的连续放了一个星期。
  于是,在那个春寒料峭的三月,我被父亲送到了县武装部,在那里等着我一起出发的,是五十个和我一样穿着军装的新兵。
  从县武装部乘大巴到武汉,然后在武昌火车站坐火车到襄樊,在火车站,另一拨将和我们一起出发的新兵在等着我们,不过,和我们不一样的是,那是十来个女兵。
  那时候,我不知道,就是我们这一个车厢一同来到军营的少男少女们,在接下来的四年军旅生涯里,演绎了一场关于青春的故事,而这些青春故事,在后来的近二十年人生中,不断充盈着我的记忆,每每回想起来,都会感慨万千。
  火车在初春的原野上欢快地跑着,同样激动的,还有车厢里六十个怀揣着各种梦想的新兵。
  方育红,请允许我把你的名字排在第一个。他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脸,象极了曾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里的钻山豹。于是钻山豹这个外号,一直伴随了他四年的军旅生涯,豹哥。结果,在四年的军旅生涯里,他真的是无愧于这个名号,他是我们六十个湖北兵中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
  李士俊,名如其人,一个时尚帅气的男孩子,带着一点坏坏的痞气。他拿着一台当时刚开始流行的小单放机,耳朵上戴着一副耳机,嘴里随着音乐哼唱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他的单放机为他赢得了不少的人缘,那副耳机一会儿在这个的耳朵里,一会儿在那个的耳朵里。
  闵真红,一个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子,他和我是一个村的,是名副其实的老乡,我们在小学还同过学,而且还有那么一点点亲戚关系。
  李明春,个子小小的,当兵时十六岁不到,我们是在去镇上的路上认识的,他被一群亲友包围着,个子虽小,但心气挺傲。他的性格让他在未来的部队生活里吃尽了苦头,而且让他在老乡中很不合群,很多老乡提到他明显地带着不屑和不喜欢,除了我以外。
  直到今天,火车上,他们四个人的印象还在我的脑海里,其他人却没有一点印象。但恰恰是那些没有印象的老乡,在未来的四年军旅生涯里,给我的美好记忆却远远多于李士俊和闵真红,方育红除外。
  而那十来个女兵安安静静地坐在车厢的那头,可能女孩子天生比男孩子多愁善感,离家的愁绪还笼罩着她们,况且又是城市兵,比我们这些农村兵还是要娇惯些。
  她们和我们不合群。她们是武汉人,而我们是黄陂人,黄陂人在武汉人眼里等同于乡下人,这是武汉人最瞧不起的,武汉人一方面瞧不起黄陂人,觉得他们土,但他们又离不开黄陂人,在武汉,十个人里面就有七个黄陂人,因为很多武汉人是黄陂人的后代,而且逢年过节,很多武汉人会回黄陂老家过年,和武汉人瞧不起黄陂人不同,黄陂人为家里能有一个武汉的亲戚而倍感自豪,他们谦卑地把武汉人作为上宾,收拾最好的房间给他们住,棉絮一定是新的,床单枕头一定是最干净的,走的时候,糍粑、豆丝、鸡蛋装满几蛇皮袋。武汉人则心安理得地坐上车,对于他们,黄陂是他们的根,也是他们永远剪不断的血缘关系。
  这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有的认知,不知道当时的这十来个女兵是怎么想的,但不管她们瞧不瞧得起我们这群黄陂兵,但不可避免地,她们将和我们一起渡过在部队的四年时光,而且这四年时光所积累起来的所有欢笑和泪水,会伴随她们一生。
  带兵的是一个戴眼镜的个子不高的军官(后来才知道他不过是二大队卫生队的一名中尉军医),大家都叫他胡连长,带武汉几个女兵的则是一个女军官(后来才知道她只是一个女兵),女兵们则叫她张排长。
  火车上,大家都围着胡连长,有的问:“胡连长,我们是去哪呀?”的确,看着火车漫无目的地向前开,大家的心都悬在那里。
  胡连长说了一个地名,一个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过的地名,大家一脸茫然,等要再问时,胡连长神秘地说:“不该问的不问。”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新兵连里保密守则里面的内容。
  大家于是围住胡连长,有的递烟,有的送吃的。
  我那时候特别内向,看着他们和胡连长套近乎我心里很急:这可是进军营拉关系的第一步,不能落在人后面。可是,每次想靠近,我又犹豫了,一是那么多人围着,自己也挤不进去,二是自己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和胡连长套上近乎。就这么犹豫着,终于在快下火车时,我将二罐自己都舍不得喝的健力宝饮料给了胡连长,然后心安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至于套不套得上近乎,拉不拉得上关系,其实一点也没往心里去,只觉得自己该去那样做。后来才知道,胡连长只是二营卫生所的一个中尉军医,除了他接了我们这批湖北兵,当兵四年,跟他几乎没有再见过一次,更谈不上有任何交流。
  黄昏时分,火车终于在一个简陋的小站上停了下来。
  胡连长说:“到了。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下车,这只是个过路站,停车时间很短的。”
  就是这个地方?大家如梦方醒般,一阵手忙脚乱后,终于稀稀拉拉地下车了。
  我背着自己的背包跟着大家下了车。
  黄昏时分,这个简陋的湘西小站就差不多黑了,环顾四周,灰蒙蒙的天空下,几幢低矮的楼房亮着几盏灯。
  这是这个小站留给我的第一印象:破旧,还带着浓浓的陌生感。而就是这个小站,在我们即将开始的军旅生涯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很多可供回忆的场景都与这个小站相关。最重要的场景可能就是四年后的某个黄昏,我们在这里挥手告别朝夕相处了四年之久的人和事,而且这一别可能就是永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兵连(二)笔架山
  笔架山
  不是一个地名
  它只是一座不知名的
  小山的名字
  ——《军旅诗钞  笔架山》
  下车不久,我们又登上了部队派来接我们的大巴车。
  上车后大家都沉默着,是不是和我一样对这个小小的县城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我不得而知,总之,大家都沉默着没有说话。大巴车缓缓地穿过县城狭窄简陋的大街,拐个弯向县城后的一座大山驶去。
  胡连长打破了沉默,说:“大家往前方看,有一座山,象不象一个笔架?部队就在那座山上,那座山叫笔架山。”
  笔架山?这么文雅的一个名字。大家的兴致又来了,眼光都投向了前方的目的地——笔架山,那是一座二个山头相连的山,远一看,确实象极了一只笔架。
  实际上,叫笔架山这个名字的在中国到处都是,在百度上一搜,起码能搜出几十个来。但只有这座山,能让我们有如此亲切的内涵,进而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二十年后想起来还会令人有莫名的激动。
  对于我来说,笔架山象征着青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代又一代的战友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了笔架山,每个人的青春已深深地镌刻在了那里,象一块刻着千万个士兵名字的丰碑。
  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路边上是低矮的民房,虽然略显简单,但干净整洁,每家房屋前都有一块平整的场坪,坪边间或种上一二棵四季常绿的柚子树(后来才知道,柚子是这边的特产,有一种叫金香柚的,更是柚中的上佳品种),或者几株绿意婆娑的凤尾竹。这些景致与老家的景致是不一样的。
  在一个小水塘边转了个弯,再上一个陡坡,水泥路面稍微宽敞些了,在路的尽头,有一座门楼,直觉告诉我们,部队到了。
  车停在灯光球场上,天完全黑下来,灯光球场上亮了几盏不太明亮的灯。
  一阵热烈的锣鼓声在耳边响起来,操场二边,几十个老兵在敲锣打鼓欢迎我们。后来我们下连队才知道,这里面有以后我们会熟悉的老班长们。
  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依次下车,虽然每个人夹杂着失望和新奇的心理,但有一点大家是相同的,那就是激动,为即将到来的部队生活而激动。
  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大家莫名地兴奋着,期待着,虽然此刻由于舟车劳顿,大家都疲惫着。
  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我们一行60余个新兵站在了灯光球场上。
  老兵们排成一列,迈着整齐的步伐从我们面前走过,其中还有几个女兵,统一的步伐,行进中虎虎生风,那场面把我们都镇住了,而且从那一刻起,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英姿飒爽、整齐划一。
  后来才知道,那群老兵是即将带我们训练的班长。
  首先是点名,一个肩扛着三颗星的军官用高亢宏亮的声音说:“等一下叫到谁的名字,就回答:到!”随着军官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念下来,一声声高低不同、此起彼伏的“到”声在灯光球场上回应着,一会儿,60多个新兵被分成男女十几个班,跟在了老兵的后面。
  我和钱运生分到了十班。
  我们被安排在一个大的宿舍里,里面依墙摆了二排简陋的床板,有多简陋呢?下面垫几块砖,上面铺一块床板,就成了。大宿舍住了三个班,近四十号人,是整个新兵连最大的一间宿舍。后来,这间宿舍就成了我们下雨天政治学习或者平时集会共用的场所。
  带我们的是一个个子不高,长相清秀的班长。班长叫付开伟,是88年的四川兵,我暗中笑了一下:“难怪个子不高的,原来是四川人。”
  班长姓付,一般在部队叫班长都要连姓一起叫,比如班长姓李,就要叫李班长。而偏偏我们班长姓付,虽然是班长,如果和姓一起叫,那就应该叫付班长,但付班长、付班长的多别扭?我们不好叫,他也不让我们叫,我们就只有叫班长了。
  后来,我新兵连结束后分到连队也是分到付班长一个连队,才知道他的这个姓让他的军旅生涯有了悲剧性的“宿命”,因为他直到退伍,一直是个副班长。在军旅生涯中,提干、开车、入党为当兵的终极目标,再不济也要混个班长当当,而且必须是正儿八经的正班长,所以,这个副班长就是我们付班长一生的遗憾。
  刚放下东西,付班长就让我们检查自己的包,把自己包里带在路上没吃完的零食拿出来,说是共享,因为一旦开始训练,是不让吃零食的。
  于是,大家把吃的东西都拿出来,记忆最深刻的是茶叶蛋,几乎每个人都有,而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茶叶蛋。那些茶叶蛋用塑料袋装着,由于长途巅簸的缘故,有些都压得不成形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1: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兵连(三)大扫除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
  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
  你来自边疆
  我来自内地
  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
  我们是最早到的一批兵。
  为了迎接后到的新兵,我们成了新兵连的先驱,负责打扫整个新兵连营区范围内的卫生。
  新兵连位于部队西面的一个角落里,每年训兵时才使用,大部分时间闲置着,虽然在我们到来之前老兵们收拾了一下,但整个营区看起来还是比较脏比较乱的。
  新兵连的营房依山而建,参差不齐的几座小平房,房后面就是长满杂草和松树的坡地。
  该怎样描述我们在部队吃的第一餐早餐呢?
  食堂建在通往操场台阶的边上,不太大,里面大概只能容纳一个大灶,自然那大灶是炒菜做饭用的,而我至今都不能明白,就那样一个普通的小食堂,怎么能够做得出供200号人用的一日三餐的,因为我好象一次也没进去过那间普通的食堂。印象最深的是食堂边上长了一棵枇杷树,不高,春天的时候开花,然后结果。那棵枇杷树在我们新兵集训期间完成了它的一轮周期:开花、结果,在枇杷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人摘下来吃了。
  食堂太小,用餐只能围在食堂门口的一块100多平米的小水泥坪上,一个班围一圈,先是用二个铝盆盛点咸菜和米汤,然后用一个大的竹箕装上米饭或者馒头。大家就转着二个铝盆和大竹箕吃饭,碰到下雨,每个班就把米饭和菜搬到班上用餐。
  就是在部队用的第一顿早餐里,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吃饱,第一碗不能装太满,而且还得很快地将饭吃完,趁第一轮装饭时竹箕里还有少量剩余的米饭,再满满地装上一碗。
  这是新兵连生存小窍门,特别是训练开始后,运动量大,伙食差,只有靠米饭来填肚子。
  第一餐早饭是米饭,就点米汤和咸菜,虽然不太习惯,到底是在南方,吃的米饭,好歹和家里的饮食差不多。
  吃完早饭,然后分工具搞卫生。搞卫生的工具主要是扫把和撮箕,自然是人多工具少,在从多班长众目睽睽之下,第一轮适者生存的较量开始了:抢工具。因为大家明白,这是给部队首长和班长留下第一印象的好机会。
  但终究大多数人是没有工具的,我也是大多数人之一。
  没有工具,我们就用手在草地间捡垃圾,什么碎纸屑、树叶等,统统用手捡起来,扔在随手拿着的塑料袋中。
  立刻,小小的新兵连周围布满了紧张劳动的新兵,整个新兵连一下子热闹起来。
  营区的面积本来就不大,而且大家都在同一个场地劳动,男兵和女兵就有了交流的机会。有些在火车上有了交流的大胆的男兵便主动和女兵打招呼,然后一边装作拣垃圾一边说笑起来。
  带领我们大扫除的是一个个子精瘦,很精神的中尉,大家叫他潘排长。卫生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女兵脆脆的声音:“潘排长,给您!”
  原来是一个女兵将手中的扫帚递给了潘排长,这个声音很大很突然,立刻,大家就轰笑起来。而就是这个声音,让男兵们记住了同是老乡的女兵的第一个名字:汪静。
  而汪静这个人和这个名字,也让男兵班的男兵们讨论了好久,而男兵们对她的印象是:在武汉来的几个女兵中,她是最漂亮的。后来,有一次好象和毛晓芳谈起过这事,当听说老乡们公认汪静最漂亮时,她不置可否地撇了撇嘴,当时只认为是女孩子之间的虚荣和嫉妒。
  晚饭后,新兵连首先给我们这些新兵来了个下马威:剪头发。
  男孩子还好说,反正头发都不长,女兵就紧张了。实际上对于剪头发在还没有来部队之前就有要求,只是有些女兵舍不得一头秀发,没有剪,想着说不定可以侥幸逃脱。
  但到了部队,就由不得你想不想剪了,喀嚓一剪刀下去,长头发就变成了齐耳的短发了。
  顷刻之间,女兵宿舍传来哭声一片。
  部队讲究的是整齐划一,所有的男兵都是寸头,女兵都是齐耳短发,精神、干炼。
  实际上看习惯了也不丑,再说,即将到来的新兵生活异常艰苦,哪有人顾得上美丑呢?
  刚来军营,一切都是新鲜的,我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吃完饭,我们就缠着班长给我们讲部队的事。
  班长说: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兵吗?我们是海军。有一句顺口溜:陆军土,空军洋,海军是个大流氓。
  我们先是愣了一下:海军是大流氓?继而又轰笑起来。
  我们又问:我们既然是海军,但这里没有海呀?
  班长说:我们刚开始来这里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记得我们来部队的时候是半夜了,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一路往上走,让人心里不免有点疑惑:是到海边了吗?但又不敢问。晚上,就睡在山坡上,一抬眼,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就想:下面会不会就是海呢?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哪里是什么海呀,是外面山上飘着的雾。说实话,当的是海军,我到现在还没有见过海呢。
  听班长一讲,大家就沉默下来。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有几批新兵陆续到来了:来自上海的十几名女兵,来自陕西富平的50余名男兵,来自山西平遥的50余名男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1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
发表于 2021-7-9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1-7-9 22: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留个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3: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关注。明天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00: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兵连(四)训练开始
  一二三四象首歌
  绿色军营教会我
  唱得山摇地也动
  唱得花开水欢乐
  ——《一二三四歌》
  小小的军营一下子热闹起来。
  160多个新兵组成了新兵连,新兵连又分为男兵排和女兵排,男兵分四个排,女兵分一个排。
  我被分在三排十班,班长还是付开伟,而且还是住在大宿舍里,只是我们班的人数增加了,一共是十二个人。来自陕西李平安、郭振俊,来自山西刘平利、王心成,我和钱运生是湖北的。一个班十二个人,按高矮顺序排下来,我排在第七个,我以前没有觉得个高个矮有什么关系,从那以后,我才知道,我的个子基本属于“残废”,现在想来真是一件悲催的事。
  在训练开始后,班上还陆续来了周建军,他来自江苏,是居台长的亲戚,那一段时间,居台长就是我们部队的最高领导,当时对于我们刚入军营的新兵来说,他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遥不可及的地位;陈万能,来自湖北松滋,是陈副台长的亲侄子,这个叫着“万能”这个激发人无边联想名字的小个子,名如其人,机灵过人,后来考上了军校,是我们班为数不多的在部队修成正果的兵之一。他们二个不是象我们一样是通过征兵入伍的,而是通过走后门来部队的,虽然关系特殊,但作为个体的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苦恼:在新兵连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找不到老乡可以聊天说话。至此,我们班有了一个外号:后门班,而且是如此来头的后门。我们班长为此很是得意:部队领导很重视自己,这么重要的兵都放在自己班上了。
  军训开始了。军训确实是一件很苦的事,从精神上到肉体上。
  首先开始是叠被子。被子要叠成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然后集合跑操,跑完操就到七点了,跑完操回来整理内务,整理内务的时间很短,只有十来分钟,然后洗漱、吃饭,每天班长都要检查内务,被子叠得不好的不允许洗漱、吃饭,而且必须抱着被子围着用餐的敞坪上走一圈,那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这很有警示作用,每天早上整理内务成了我们最害怕的时候,等到内务整理好,得到班长的认可后,心里才如释重负。幸好在新兵连的三个月时间,我没有因为内务的原因而受过这样的惩罚。
  吃完饭就开始军训。开始是练军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班长口令:稍息,立正。立正必须身子微向前倾,后腿必须崩直,双手并拢,食指紧贴裤缝。保持这个姿势至少要一个小时,中间不能有一丝晃动或者小动作。如果有动作,如身上痒必须先报告,征得班长同意后才能够挠痒。有的人开始很不习惯叫报告,就直接做了小动作,班长发现后往往会加重对他的处罚,比如别人休息时他在边上站军姿。有些人坚持不了,尤其是女兵,在练军姿时,曾有几个女兵受不了而晕倒的现象。但既使是晕倒也得不到特别的优待,最多是在边上坐一会儿,好了后继续练军姿,所以,三个月军训的残酷就在于此。其实对于整个军训期间来说,站军姿只是小儿科,更要命的是踢正步时的分解动作,一条腿伸出去,脚尖绷直,另一只脚站立,所有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这样保持一种静止的状态,比站军姿还痛苦。
  然后就是行进和停止间的转法。也就是向右看齐、向左看齐、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等。这些是当兵最基本的几种队列方式,相对于做几种动作的分解动作来,算是轻松的,但却能够考验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记得那时候班长最喜欢做的就是将这些口令运用在全班队列中,随着口令的频繁变换,有的人反应不过来就会出错,一出错,这个人就属于犯规,被班长叫住内能站在原地不许动,剩下的人继续听班长的口令。随着出错的人一个个出局,最后一个应该是属于全班头脑反应最快的。
  每次,我基本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二的样子,事实证明我的头脑确实属于反应比较快的,因为后来我在报务学习中,抄报是我的强项,尤其是抄收抗干扰报。
  军训是艰苦的,每天重复中相同的动作,枯燥无味。于是我们就盼望着下雨。
  南方春季雨水特别多,三天二头就下雨,下雨了,我们就可以不用去搞军训了,可以坐在大宿舍里政治学习。
  不过,政治学习也不是那么好玩的。首先,我们把条令条例几十章的内容要从头到尾背下来,新兵连指导员说:这是新兵连结业最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考试的时候不仅要一个不漏、一字不差,而且还不能错一个标点符号。
  新兵连三个月军训中,我们最喜欢的是学唱歌。学唱歌一般利用晚上吃完晚饭后的时间,教我们唱歌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潘排长,大名叫潘冬至。
  在新兵连的三个月中,我们起码学习了十多首歌曲,其中有象《学习雷锋好榜样》、《团结就是力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样的老歌,也有新歌,如《人民海军向前进》、《打靶归来》、《当兵的历史》、《小白杨》、《我是一个兵》、《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等,这些歌曲都是当兵必唱的曲目,因为在今后的四年军营生活里,这些歌贯穿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全部:连队饭前一首歌、遇到大型团体活动的拉歌等。
  这些歌旋律简单,但特别有气势,比如《打靶归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风展红旗映晚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每天训练完毕,列队走在归营的路上,这首歌特别契合当时的氛围。
  有些歌又和我们当时当兵的心理非常合拍。比如《当兵的历史》:
  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红红的领花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虽然没有戴上大学校徽,我为我的选择高呼万岁。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
  所以,应该感谢新兵连,让我们学会了这些歌曲,这些歌曲的精神内涵是现在的流行歌曲、快餐文化所不能比的,这些歌让人奋进,让人对新兵连虽然艰苦但却是异常丰富的文娱生活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美好的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7

帖子

16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01: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兵连(五)胡妹子以及零食
  在新兵连那个条件艰苦的日子里,胡妹子应该是我们紧张的训练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可以说胡妹子是新兵连知名度最高的人之一,而且还是编外人士。
  妹子,是湖南人对没有结婚的女孩子的叫法,加上她姓胡,所以叫胡妹子,反而她的大名没有人提起。
  新兵连最苛刻的规定之一,就是不允许到军人服务社买零食。记得在服务社卖东西的是个89年兵,当时觉得他可神气了,曾一度被我列为新兵连结束后的首选,能够进服务社也很不错,原因很简单:每天守着那么多零食,多好。
  十七八岁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新兵连的伙食不好,很多人都吃不饱,没有零食垫底是不行的,特别是那些城市的女兵,没有零食简直就是要了她们的命。开始的时候,是班长偷偷捎带,就是说我们给钱给班长,由班长到服务社买回来给我们。一则这种做法不能光明正大,或者堂而皇之,二则没有自己购物的畅快。
  这时候,胡妹子正式闯入新兵连。
  三月的阳光下,胡妹子背着她的小背篓,从营区那边慢慢走过来,胡妹子个子不大,长得十分普通,但我想,是她向我们普及了湖南女孩的标准形象:一个背着小背篓的清秀小妹子。那时候,宋祖英那首著名的《小背篓》还没有问世,但我们已经对湖南的妹子有了最标准的印象。
  胡妹子不仅向我们普及了湖南女孩子的形象,而且向我们形象地介绍了湖南的特产。她的小背篓里,有零食:花根、小画片(猫耳朵)、小麻花、花生芝麻糖,还有那时最流行的相思鸟香烟,还有湖南特有的、男人少不了的零食(不知道算不算是零食)——槟榔。这些物品是对湖南特产的一次集体大展示,同时也是我们对湖南特产的第一认知,让我们对这些物品根深蒂固的同时,更让我们在多年后还会怀想起新兵连的那些日子,回想起在部队四年的点点滴滴。
  胡妹子通常在我们中午休息的时候来,这时候,小小的军营一下子会暗暗地兴奋起来,因为不可能大范围地、正儿八经地做买卖,只有暗中进行。这时候,胡妹子通常会成为最忙碌的那个人:这边还没有买完,那边就开始叫了:胡妹子,胡妹子!有时买的人多了,胡妹子就有点忙不过来了,额头上冒着细密的汗珠,她会叫着:慢些来,慢些来,都会有的。一边护着自己的小背篓,惟恐人多手杂,丢了东西。等到大家都买完了,她就背着自己的背篓,快速消失在了围墙外,往往这时候,出操的哨声也响了。
  关于零食,有一件是我现在经常会向人提到的:白天我们买了胡妹子的零食,晚上,9:30分准时熄灯,大家都躺下来,这时候是我们开始享受这些零食的时候。前面说过,我们班是睡的大通铺,这样很方便大家互相交流。黑暗中,零食在我们的手上交流,那天晚上,我们交流的零食是小麻花。小麻花很脆,片刻,安静的宿舍响起了一片悉悉索索的咀嚼声。黑暗中,班长发话了:今天晚上怎么这么多老鼠呀。立刻,咀嚼声全部停了。可是,拿在手中的那根小麻花还没有消灭呢。于是,只有把麻花放在嘴里慢慢变软后再嚼。可是,麻花是干燥之物,那根麻花后来是怎么消灭掉的,现在想不起来了,但从今后我对麻花是敬而远之了。
  胡妹子的家就在营区外面的山脚下,是一栋整齐的二层青砖瓦房,听说都是她自己做买卖挣钱盖起来的,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胡妹子的故事很有点励志的味道。她家门口的那条路是部队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一遍一遍会经过她家的房子,也会想到新兵连背着小背篓的胡妹子。后来,我们下到连队,偶尔会看到胡妹子到连队里来卖东西,依然是背着小背篓,里面的货物有时会是一篓桔子,有时会是几只柚子,只是她的生意比起新兵连来,清淡了许多。
  新兵连结束后,我们可以自由地进出军人服务社买东西了,除了生活用品外还可以买零食,军人服务社的零食相比胡妹子的小背篓丰富多了,但却少了当初在胡妹子的小背篓里买零食的那份期待和欣喜。
  在新兵连里,我们第一次领到了士兵津贴,男兵20元,女兵22.5元。为什么女兵比男兵多出2.5元?老兵说:那是给女兵的卫生补贴。如果你还在为这2.5元钱琢磨的话,老兵就说了:你去当女兵就会有了。
  这20元钱,除了买一些生活用品之外,大部分都给了胡妹子买零食了。
  胡妹子卖的香烟在男兵中很受欢迎。香烟的功能一是可以拉近与班长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一根烟可以代替几句话所起的作用,香烟一递,一切尽在不言中;第二个功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香烟是缓解疲惫的武器。但这二者都只能在人少的时候进行,因为新兵连是禁止吸烟的,特别是新兵。
  有些新兵为了解馋,利用上厕所的时候抽烟,厕所经常人满为患。
  还有一次,男兵二排的曹磊和张培鹏在屋侧的角落里抽烟,当时只有一根烟,二个人就轮流你吸一口,我吸一口,正在二个人吞云吐雾之际,被班长发现了。
  当天晚上,二个人就在全连的会议上挨了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