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王春惠1958

【原创】解读长篇隐情小说《红楼梦》(2019连载)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3: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篇:贾雨村的中秋诗
  现在继续解读甄贾在中秋夜饮酒的含义,请看原文:
  ——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请看贾雨村有七八分酒意,这时的人就不太清醒了,就容易办糊涂事,而此时贾雨村作的诗就是暗写曹家人所办的糊涂事。但酒意偏写“七八分”的含义是指结皇亲的曹家遭遇了一六七八出生的雍正迫害。
  请看这首诗的第一句“时逢三五便团圆”在明里提示了“月”的主题,但在暗中又提示了太子的主题。因为人们通常把皇帝比作“日”,把太子比作“月”。而“时逢三五便团圆”就是暗指当年的曹家人糊涂地认为月亮到时候就能圆,太子胤扔到时候就能即位,糊涂的曹家人认为皇家的规律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不能改变。虽然太子胤扔被父皇康熙一废再废,但康熙一直没有再立新太子,这是因为太子胤扔是正宫皇后所生,是皇家正根,正根即位就是规律。
  再看第二句“满把晴光护玉栏”中的“玉”就是暗指曹家,因为“玉”本是一个大石头变的,而“石头”就是暗指又名石头城的金陵曹家。而“晴光”就是清朝的皇帝的光,暗指曹家想借皇帝的光。第二句全句“满把晴光护玉楼”就是暗指曹家要结皇亲,目的是想借“清光”,也就是想借大清皇家的光来维护曹家的未来。但甲戌侧批在这里写道:“奸雄心事,不觉露出。”,甲戌侧批的话不太直接,实际上是暗指曹家所借的“清光”遭遇了“奸雄”雍正的迫害。
  再看第三句“天上一轮才捧出”就是暗指当时的太子并没有坐稳位子,因为刚露头的月亮不一定会亮到最后,因为天有不测风云,虽然月亮现在露头,但难保后来不被云遮住。
  再看第四句中的“万姓”就是指姓万的万岁皇帝。第四句全句“人间万姓仰头看”就是指人间的曹家却认为太子已经是皇帝了,其实现在太子的位子并不稳定。但前文说的明白,曹家人认为月亮到时候会圆,太子到时候会登基。
  这首中秋诗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败落的根源,因为当年曹雪芹的堂祖父曹寅认为:太子胤礽迟早会当皇帝的,于是就跟太子结了娃娃亲,目的是想等太子登基之后,曹家就是驸马府。但后来是雍正即位,这个雍正为了削减废太子家的实力。却把金陵曹家当成废太子家的给亲属打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4: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一篇:贾雨村所说的“时尚之学”
  上一篇解读到贾雨村做了一首赏月诗,现在来看甄士隐称赞的原文:
  ——士隐听了,大叫:“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乃亲斟一斗为贺。——
  请看这甄士隐说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者”,这一方面就是暗写摔倒后的曹家人一定会从新站起来。但甄士隐的话还另有含义。这“非久居人下者”也是指太子胤礽虽然被父皇康熙一废再废,位居已落众皇兄弟之下,但当时的金陵曹家却认为胤礽是正宫皇后所生,是皇家正根,并非久居人下者。
  再看甄士隐又说“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其实贾雨村的诗句是家败之兆,怎么能说是“飞腾之兆”呢?其实曹家“赏月”的本意是要飞腾的,但适得其反,后来事态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曹家人想象的那样结果。而曹家人想象的是“接履于云霓之上”,请看“云霓之上”就是天,而“天”此时在影射皇帝,曹家人要“接履于云霓之上”就是想成为皇帝亲近的人,也就是想结皇亲,也就是想飞腾,等待“时飞”,结果却等来了“是非”。请看蒙侧批也说这里有“伏笔”。
  再看甲戌侧批在“乃亲斟一斗为贺”的后边写道:“这个‘斗’字莫作升斗之斗看,可笑。”因此我们就不把这个“斗”字作升斗之斗看吧,那当什么看呢?请看这句话中的“亲斟”可分解为“亲甚斗”就是指“天上”的皇家亲人为了皇位“争斗很甚”,这“一斗”危及到曹家。再看贾雨村回答甄士隐的原文:
  ——雨村因干过,叹道:“非晚生酒后狂言,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贾雨村所说的“时尚之学”就是暗写曹家真正败落的原因,所谓“时尚之学”就是曲指曹家人看到别人做什么,也学着去做,并没有去学真正实用的生存本领。这就是暗写曹家看到苏州李家结了皇亲,就认为“攀高枝”的行为很时尚,因此曹家也学着去攀高枝,这就是贾雨村的所谓“时尚之学”。
  再看贾雨村所说的“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就是暗写曹家硬要给晚辈在皇家亲属的队伍里充数。因为贾雨村进京也是曲指曹家人去接近皇家。
  但贾雨村又说: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这又把话题转到曹雪芹在进京赶考的途中断顿了,就以卖字撰文为生,但又填不饱肚子,无法到达遥远的京城。但贾雨村却把京城说成“神京”,就是暗指曹家人过高地看重了京城皇家,而且把京城皇家给神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4: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二篇: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
  上一篇解读到贾雨村向甄士隐提起行囊路费无措,难以进京赶考。现在请继续接看原文:
  ——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
  现在先来看甄士隐对贾雨村说:“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请看这个甄士隐早就想帮助穷儒贾雨村,但却“未敢唐突”。而贾雨村此时穷得急需被人帮助,只要送点东西给他就会感谢不尽,根本谈不上“唐突”。但把贾雨村影射废太子胤礽就能看出,当年曹家的曹寅有意跟废太子建立亲密关系,但也不能太唐突了。后来是废太子求到了曹家,曹家就抓住机会跟废太子建立亲情关系。请看甄士隐主动要帮贾雨村是为了“义利”,这就是暗写当年金陵的曹寅也主动要帮太子胤礽,也是为了“义利”,当时曹寅的所谓“义利”就是跟太子胤礽结为亲家,目的是等日后胤礽登基,曹家就是皇亲国戚,这还是个长远的“义利”!
  再看甄士隐接着说:“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春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话中的“明”就是日和月,也就是暗指曹家结交“月太子”是指望太子将来登日当皇帝。而明岁的“大比”是指穷儒曹雪芹后来进京到武科场比武。而“春闱一战的“春”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在雍正六年的春天被抄,而“闱”就是宫闱,暗指曹家被抄的原因来自宫闱的“一战”。也就是暗指曹家因结皇亲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引来了春天被抄之祸。
  再看甄士隐又说:“其盘费余事,弟自代为处置,亦不枉兄之谬识矣!”这一方面是暗写废太子胤扔出行到曹家的时候得到了曹家人出钱帮助。另一方面又是暗写后来曹家的曹雪芹和傅恒结为兄弟后,进京途中的盘费余事不用曹雪芹操心了。
  再看甄士隐“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送给贾雨村。但此为一击两鸣,一石二鸟,这不完全是写傅恒送给曹雪芹的东西,也是暗写金陵曹家的曹寅结交太子胤礽赔进去五万两银子。但“两套冬衣”曲指曹家偷抱太子女儿的事,因为太子的女儿在乾隆五年前后上吊了,当时郡主已被娘家接走,死后却没人安排下葬,是曹家人给郡主换了新衣下葬。为什么甄士隐把新衣说成“冬衣”呢?其实“冬”是暗指曹家因为偷抱郡主的事引来了冬天被抄之祸。因为金陵曹家是在雍正五年的冬天被雍正下令查封。又为什么说是“两”套冬衣呢?这是因为曹家结过两次皇亲,两个皇家女最后都是曹家送的终
  再看甄士隐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即买舟西上,待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之事耶!”,请看“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其中的“十九日”可读为“失久日”,再加上“黄道”是在曲指曹家失去了长久依赖皇道生存的梦想。因为曹家结皇亲就是想长久依赖皇家生存,但后来的结果是因结皇亲而失去皇亲。因为曹家在两次因结皇亲败落后就远离皇家,不在和皇家打交道了。再看甄士隐让雨村“买舟西上”,其中的“买”就是指曹家人是花钱买来的祸,“舟”是指曹家被赶出金陵后坐船回北京。“西”就是指北京曹家又赶上了废太子的儿子弘皙造反,因此连累弘母一家流放到西边云南。再看“西上”,如果“西”是方位词,与西相对的上边就是“东”,这是暗指北京曹家因此又被贬到辽东岫岩。再看甄士隐说贾雨村“雄飞高举”就是指岫岩的曹家又重新站起,而“明冬再晤”,就是指曹家人重新站起的原因就是是总结了“明冬(日月冬抄)”的教训,这就是曹家人的“大快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5: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三篇:甄士隐睡过三竿,贾雨村五鼓进京
  上一篇解读到甄士隐送给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现在请接看后边的原文:
  ——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那天已交了三更,二人方散。
  士隐送雨村去后,房一觉,直至红日三竿方醒。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请看甄士隐跟贾雨村喝到半夜,这“半夜”是最黑暗的时候,这就是暗写结皇亲给曹家带来了最黑暗的结果!
  再看甄士隐又送衣服又送钱,席散之后,就一觉睡到次日三竿。这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认为高枕无忧了,因为已经结交了太子,又和“太子”定了娃娃亲,而且把太子刚出生的女儿偷抱回家,因此曹家人觉得未来的驸马府已经提前到手,此时就高枕无忧了!所以作者就写甄士隐一觉睡到次日三竿。
  当甄士隐醒来时,却又想着写两份荐书让雨村带至神都,想给雨村安排一个寄足之地。而“两份荐书”是暗指曹家在京有两处落脚的地方,这两处落脚的地方就是曹家结过两次皇亲。于是甄士隐就使人去请贾雨村,但那人去找贾雨村时,庙中的和尚却说:雨村在天交五鼓时进京了。这贾雨村起得早就是暗写后来贫困的曹家人比从前的曹家人勤快多了。但贾雨村偏在“五鼓”时进京是不吉利的,这“五鼓”就是金陵曹家的不祥之兆详,请看“五鼓”就是“五更”,所谓“五更”就是暗指大清朝第五位皇帝的人选被更换了,不是曹家人所认为的胤仍太子。而是雍正,而雍正知道曹家和废太子结过娃娃亲后,却把曹家当成竞争对手的亲属打到了,导致曹家被迫进京。而甄士隐的家人在葫芦庙没见到雨村,只见到庙中的小和尚,小和尚这就是暗指曹家“犯了小人”,而和尚是光头,暗指曹家后来被抄个精光。再看贾雨村留下话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贾雨村不择吉日进京就是曲指曹家做事盲目。因为“黄道”又为死路,“黑道”就是看不清的路,但就是这样的路,贾雨村还硬要去走,这就是暗写曹家结皇亲是盲目在走险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6: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四篇:祸起花灯夜
  上一篇说贾雨村不择吉日进京就是曲指曹家盲目去结皇亲,结果请看原文: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
  这段原文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中的甄士隐是曹家的代名词,请看“元霄佳节”是曹家在金陵被抄的日子,而甄士隐在元霄佳节之时“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后来不归,这就是暗写金陵曹家在被抄之前已经把郡主转移了。曹家人把这件事做得很周密,让家人抱着英莲一起走。那么英莲到底丢了没有呢?请各位读者放心,曹家人既然有本事把英莲从宫里偷抱出来,就有能力把英莲藏起来。原文说霍启“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就是说家人已经抱着英莲踏上了一家的门槛。据说家人和英莲都藏在一个庙里。再看之前甄士隐抱女儿遇见两个出家人,当时出家人要把小女孩化走,这也是幻写郡主的去向
  但解读这段原文最关键的内容是第二层含义,在第二层含义里就要把甄士隐当成废太子胤礽,因为甄士隐是姓甄、名费、字士隐。这个“费”字的谐音可读为“废”,这就是在影射废太子胤礽。再让家人霍启影射在金陵“祸起”的曹家。请看“甄士隐”在元宵佳节“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这就是幻写当年废太子把女儿送给金陵曹家后,使金陵曹家遭遇了元宵节被抄之祸。详细情况请看下文:
  早在康熙五十年间,金陵曹寅的长子生了长孙,曹寅就跟太子胤礽在暗中结了娃娃亲。目的是等将来太子登基,曹家就是驸马府了。当时太子答应日后妻妾中如果有女儿出生,就让金陵曹家人把女儿偷抱出宫。但到了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就病故了,又到了康熙五十二年,太子的林妃生了一个女儿,因为事先跟金陵曹家有约,太子胤礽就让曹家人来把小郡主偷抱出宫。而曹家把太子的女儿偷抱出宫就是“霍启抱走了主子的女儿”。但后来接替皇位的人并不是胤礽,却是雍正,而雍正这个皇位是有争议的,在人们的印象中,继承皇位呼声最高的是胤礽和弘皙父子,后来胤礽在雍正二年去世,这是雍正所害。虽然胤礽死了,但他的儿子弘晳仍有呼声竞争皇位。于是雍正就要削减废太子家的势力,凡是废太子家的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人都遭到了雍正的打击。后来雍正听说金陵曹家跟废太子家结过娃娃亲,就把金陵曹家当成废太子家的亲属打到了,并在雍正六年的正月十六日抄了金陵曹家,又把曹家人赶出了金陵,遣返回到北京。
  实际上从“甄士隐叫霍起看花灯”这几个字来解读,就可以看出是暗写雍正六年的正月十六日金陵曹家被雍正抄家。因为霍启是在看花灯的后半夜闯祸的,这花灯节的后半夜就是正月十六日凌辰了。
  在书中的表面上说:霍启把主子家的女儿弄丢了,因此闯祸。但曹家的真故事发生在霍启抱主子家的女儿闯祸的,这就是在曲指曹家因为偷抱了所谓的皇家主子胤礽的女儿,却引来了花灯节后被抄之祸。
  看了以上的内容,再从新来看一看原文,就更容易看出这书中隐藏的真事。再来看一遍原文中的甄费让“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这就是在影射废太子当年把刚出生的女儿送给曹家。因为“英莲”可读为“婴连”,这就是说:曹家是被这个婴儿连累的!再看霍启抱主子家的女儿看社火花灯,其中的“火”有皇家子弟争斗的含义,这就是暗写曹家因偷抱废太子的女儿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后来霍启抱丢了主子家的女儿失去了工作,这就是曲演曹家因为抱走了皇家女而丢了官! 在旁观者的眼里,废太子的女儿也真的失踪了,这是曹家在“祸起”之前把小郡主转移了。
  再请看霍启在花灯节的半夜中把甄费的女儿放在一家门槛上,请注意,这个“门槛”就是暗指曹家把抱来的郡主当成迈进皇亲国戚的门槛,甄费的女儿丢了,就是曲指“门槛丢了”,就是暗写曹家失去了迈进皇亲国戚的门槛。表面上看来霍启因小解丟莲是疏忽大意,但“祸”已经跟上了曹家是防不胜防的。
  再看霍启去找“英莲”就是影射曹家还有第二次结皇亲,想把失去的“门槛”找回来。但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也没有把主人的女儿找到。这就是说曹家第二次结皇亲也没有真正迈进皇亲国戚的“门槛”,连“门槛”的影子也没找到。再看霍启丢了甄费的女儿“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这就是曲指曹家遭遇了两次皇亲,再不敢接近皇家了。
  再看霍启在丢女孩后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这也是暗写雍正抄家时搜查郡主的情况,结果是雍正一无所获。再看霍启弄丢了主子女孩后被迫离乡,而曹家是把郡主转移后,也被迫离开家园金陵。二者的起因有曲线形的的链接,但确是一样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7: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五篇:甄士隐丢了女儿之后的隐情
  《红楼梦》里的许多故事都有多层含义,这就是一击两鸣,一石二鸟,甚至一石击多鸟。本文要讲的是甄士隐丢了女儿之后,又变了原型。现在请接看原文:
  ——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请看原文的前几句话:“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这段话就连环到曹家的第二次皇亲,在乾隆十五年,曹雪芹娶了李凤公主,但李凤之前已和乾隆长子永璜私定终身,因此永璜让曹雪芹暗中退出,而驸马府的新房实际上是永璜和李凤居住,曹雪芹这个驸马爷只是帮永璜和李凤看家的仆人,当然永璜也给了曹雪芹很多钱,使贫困的曹家突然暴富。但后来事露,曹雪芹就犯了欺君之罪,这就是曹家的第二次祸起。在这次祸起中,李凤失踪了,而她的父母当然是万分着急,这就是甄士隐夫妇丢了女儿就变身为李凤的父母。书中说甄士隐夫妇是住在姑苏,这是预指甄士隐夫妇还有扮演苏州李家夫妻的任务。其实李凤就是苏州李煦亲孙女,李鼎夫妇的独生女儿。
  再看原文又说:“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这是暗写李凤是李鼎的独生女,而且在李凤失踪的时候,李鼎夫妇年级应该五十,当时李凤二十一岁。李凤这一失踪,使李鼎夫妇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再看原文又说:“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其中的“一月”又连环到曹家第一次结皇亲,因为曹家在雍正六年一月被抄,而“士隐先就得了一病”这个“先”就是曲指以前的金陵曹家之难。
  再看原文又说:“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请注意,这里单独提到“封氏孺人”,所谓“孺人”在唐代是指王者的妾,其他朝代也都视“孺人”为有身份的贵族之妾,而此时作者假借唐代之称来写“封氏孺人”就是暗指废太子胤礽的妾妃,也就是郡主是生母林氏。而“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被抄之时,最担心郡主的人就是住在京城的郡主生母,因为生母一直放心不下,所以就“思女构疾”,再看封氏孺人“日日请医疗治”就是暗写郡主的母亲日日在托人打探女儿下落。请看这个时候只提封氏,不提丈夫,这是因为金陵曹家被抄之时,废太子已经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六篇:“三月十五”与“竹篱木壁”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
  先来看原文的头一句话:“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请注意这“三月十五”与乾隆的长子永璜有关,因为永璜死于乾隆十五年的“三月十五”。其实永璜是投河自杀的,是在为李凤殉情。原来李凤的失踪,不但父母着急,永璜更着急,几乎是茶饭不入!后来永璜听说李凤登船回江南的苏州老家了,就想李凤的苏州老家没有人啊,万水千山的回去干啥?提到江南,永璜眼前始终会出现  孝贤皇后在船上自杀的情景,莫非李凤要随皇后而去?她跟皇后的感情最深。如今的绯闻给李凤造成巨大的伤害,她现在走投无路,八成是水中会皇后去了?一连多少天也没有李凤的音信,永璜也就不想活了,他记得三月十五日是李凤的生日,因此永璜就在三月十五日这一天投河自杀,他也要在水中会李凤。但实际上李凤并没有死。她的失踪是想逃避现实,可叹永璜一片痴心,他这一离世就又多了一个还泪的人!
  再看原文接下来说:“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其中的“炸供”就是油炸供神的食品。这一方面提示有人死了!但另一方面是在曲指曹家在用重金求神。而曹家人心目中的神就是皇家,因此在“炸供”之词中也隐藏着曹家两次结皇亲的遭遇。再看“油锅”就是暗写曹家的第二次皇亲有很多油水可捞。但油锅下面的火就提示危险的存在,因此最终就出现了“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而“窗纸烧了”就是屋里透亮,就是暗指驸马府的秘密泄露,就是指曹家第二结的皇亲也破灭了。
  再看原文又说:“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这其中的“竹”就要联系湘妃竹的传说,相传当年舜帝治理湘江累病而死,后来两个妃子来到湘江泪洒竹枝,从此遍地的竹子留下血红的斑点,至今人们都把有斑点的竹子称为“湘妃竹”。现在作者写竹就是提示读者去联想那“湘妃竹”的传说,就此提示李凤的丈夫永璜死在水里,而李凤就成了水边泣夫的湘妃。再请看“竹篱”暗示李凤和丈夫分离。再看“木壁”的“木”本来是指曹家人把所结的皇亲当成大树,而“木壁”就是指曹家人认为皇亲大树可供依靠。而“竹篱木壁”被烧就是暗指李凤和永璜因窗户纸被烧分离,而曹家人也是引火烧身!
  再看原文说的“大抵也因劫数”,这是指曹家结皇亲的倒霉劫数,详情下一篇就能说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09: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七篇:甄家主仆火海余生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
  先来看原文的前几句话:“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根据上一篇的原文描写,容易着火的是“竹篱木壁”,而“ 竹篱”指李凤家的墙,“木壁”指曹家的墙,而“竹篱木壁”就是影射曹雪芹的驸马府。再看烧了“竹篱木壁”就是暗写曹雪芹的驸马府被抄。但这里却说“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这就要连环到雍正六年,金陵曹家被抄的原因是受他人的牵连,此时的“火”就是暗指皇家内部的争斗,火烧了一条街就是暗写受牵连的人很多,曹家只是其中之一。再看此时有甲戌眉批写道:“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这就点了江南曹家的案子。
  再看原文又说:“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这就是暗写雍正和皇家兄弟争斗得非常激烈,文武百官也有出面阻拦的,但无济于事。
  再看原文又说:“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这并不是在说皇家争斗了一夜,而是在写金陵曹家被官府抄了一夜的家。
  再看原文说:“也不知烧了几家。”这是暗写受到皇家争斗牵连的人不记其数。
  再看原文说:“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所谓“甄家在隔壁”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跟皇家走的最近,所以就“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这是暗写金陵曹家被抄得一无所有了!再看“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这就是暗写金陵曹家的人没有在雍正的迫害中倒下。
  再看原文说:“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这甄士隐的家被火烧了,也就没有家了!而金陵曹家被抄了,又被赶出金陵,就是连居住的地号也没有了!再看甄士隐一家“到田庄上去安身”,这“田庄”也是曹家离开金陵后的去处。其实曹家离开金陵后被遣返回京,住在北京崇门外的蒜市口。到了乾隆年间被平反后才辞官归田的。但曹家在北京期间是受管制的,仍属于在“火灾”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八篇:甄士隐的岳丈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请看原文的“水旱不收”是天灾。而“鼠盗蜂起”是人祸!请看“鼠盗”是在比喻偷东西的人,此时曲指偷玉玺篡位的雍正和偷抱郡主的曹家。而单独一个“盗”字又是指废太子的儿子弘皙,因为弘皙在乾隆五年纠集一伙人化妆成强盗偷袭乾隆,但中了乾隆政府军的埋伏,因此被擒。这“盗”对曹家而言就是暗写落户在北京张家湾的曹家又被弘皙牵连。再看“蜂”就是指曹家第二次结皇亲当假驸马,因为此事震惊了宫中的众皇妃,这就是曹家捅了马蜂窝。
  再看原文又说:“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所谓“抢田夺地”并不是在说弘皙,而是说雍正,因为弘皙是假强盗,而雍正抄家抢走了曹家的财产,比真强盗还厉害,因此作者在书中骂雍正是“鼠窃狗偷”!其实雍正迫害的人不计其数,所以作者就说“民不安生”。
  再看原文又说:“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其中的“官兵剿捕”就是暗写弘皙被官兵剿捕。再看“难以安身”就是曲指住在北京张家湾的曹家因为受到弘皙造反的牵连,再一次被迫离开北京乡村的家园。
  再看原文又说:“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其中“两个丫鬟”就是暗指曹家两次皇亲所娶的两个皇家女。提起岳丈家,曹家却有三家岳丈,第一家岳丈就是苏州李家,因为曹寅的夫人李氏和苏州李煦家是同宗,所以苏州李家就应该是曹家的岳丈家。第二家岳丈就是废太子胤礽家,因为废太子的女儿是曹家媳妇,所以废太子家也是曹家的岳丈家。第三家岳丈就是皇家,因为曹雪芹的夫人虽然是苏州李煦的孙女,但她是被乾隆封为公主嫁给曹雪芹的,所以皇帝乾隆就是曹家的岳丈,皇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
  请看甄士隐的夫人封氏的“封”就是曲指“风波”,再请看批书人在“封”字的后边写道:“因风俗来”,这就是在曲指曹家是因风波而还乡的。因为“俗”字是指出家人还乡,在这里是曲指出门在外做官的曹家人还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37

帖子

7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20-9-26 12: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九篇:大如州之谜
  现在继续接看原文:
  ——他岳丈名唤封肃,本贯大如州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
  请看原文的第一句话:“他岳丈名唤封肃”,再看蒙双行夹批把“封肃”解读为“风俗”,这“风”就是曲指曹家结皇亲的风波。“俗”字是指出家人还乡。因此“风俗”就是曲指曹家因为结皇亲的风波而被迫还乡。而曹家的这些遭遇都与“岳丈”有关,因此作者就把岳丈命名为封肃(风俗)。
  再看原文又说“岳丈”的家住在“大如州”,这个“大如州”就是很大的地方,如同州县,甚至有几个州的大小。其实曹家有三个岳丈,各自居住的地方相距千里,故此作者就称岳丈家住在“大如州”。请看从曹寅这头论,夫人李氏的娘家在苏州,因此苏州李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从曹雪芹的堂兄这头论,堂兄娶了废太子的女儿,这废太子的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再从曹雪芹这头论了,他被乾隆招为驸马,乾隆皇帝就是曹家的岳父,皇家就是曹家的岳丈家。后来废太子正宗的一脉人被贬到云南,请看这云南也是岳丈家,苏州也是岳丈家,北京也是岳丈家,这岳丈家是不是“大如州”呢?但甄士隐所到的“大如州”就是辽东岫岩的大孤山下,这里并没有曹家的岳丈,而是受到所谓的岳丈牵连来到这里的。
  再看原文说甄士隐的岳丈家“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这是在暗写曹家最后的经济情况,那时的曹家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
  再看原文又说封肃“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这两句话是暗写曹家刚到岫岩的时候是不受当地人欢迎的,因为这块土地上突然来了一家叫花子,谁来管饭呢?
  再看原文又说:“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这就是说,曹家在岫岩落户是花了本钱的。
  再看原文又说:“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这是暗写曹家刚到岫岩是个外来户,被当地人所骗也是常有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