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印凡心——读《宗镜录》有感

[复制链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8: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从意成形。千途因心有像。一念澄寂。万境旷然。元同不二之门。尽入无生之旨。。。
  又无生有二。如通心论云。一、法性无生。妙理言法。至虚言性。本来自尔。名曰无生。
  二、缘起无生。夫境由心现。故不从他生。心籍境起。故不自生。心境各异。故不共生。相因而有。故不无因生。。。
  一切诸法。皆从无生性空而有。有而非有。不离俗而常真。非有而有。不离真而恒俗。
  则幻有立而无生显。空有历然。两相泯而双事存。真俗宛尔。斯则无生而无不生。不住二边矣。
  如古德颂云。无生终不住。万像徒流布。若作无生解。还被无生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以灵知寂照为心。不空无住为体。实相为相。
  妄心以六尘缘影为心。无性为体。攀缘思虑为相。
  此缘虑觉了能知之妄心。而无自体。但是前尘。随境有无。境来即生。境去即灭。因境而起。全境是心。又因心照境。全心是境。各无自性。唯是因缘。
  真妄二心。约义似分。归宗匪别。何者。真心约理体。妄心据相用。
  今以理恒是心。不得心相。心恒是理。不动心相。如水即波。不得波相。波即是水。不坏波相。
  是以动静无际。性相一原。当凡心而是佛心。观世谛而成真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0: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心湛寂。绝相离言。性虽自尔。以不守性故。随缘染净。
  烦恼入故。能令心浊。诸慈悲等善法入心。令心清净。
  然垢净不定。真妄从缘。
  若昧之则念念轮回。遗失真性。若照之则心心寂灭。圆证涅槃。
  故知真妄无因。空有言说。约真无说。约说无真。皆是狂迷。
  情想建立。千途竞起。空迷演若之头。一法才生。唯现闼婆之影。
  以含生不穷实际。但徇狂情。则诸圣俯顺机宜。悉同其事。
  以楔出楔。说妄而从妄旋真。将粗接粗。举相而因相通性。
  若不执妄。尚不说真。幻影才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本不有。因心故生。离忆想而无法可成。除分别而无尘可现。
  又反观忆想分别。毕竟无生。从三际求。求之不见。向十方觅。觅之无踪。
  既无能起之心。亦无所灭之迹。起灭俱离。所离亦空。心境豁然。名为见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云。圣心无知。无所不知矣。
  又经云。真般若者。清净如虚空。无知无见。无作无缘。
  斯则知自无知矣。岂待返照。然后无知者哉。只此知性。自无知矣。不待忘也。
  以此真知。不落有无之境。是以诸佛有秘密。秘密之教。祖师有默传。密付之宗。
  唯亲省而相应。非言诠之表示。若明宗之者。了然不昧。寂尔常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1: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夫水喻真心者。以水有十义。同真性故。
  一、水体澄清。喻自性清净心。
  二、得泥成浊。喻净心不染而染。
  三、虽浊不失净性。喻净心染而不染。
  四、若泥澄净现。喻真心惑尽性现。
  五、遇冷成冰。而有硬用。喻如来藏与无明合。成本识用。
  六、虽成硬用。而不失濡性。喻即事恒真。
  七、暖融成濡。喻本识还净。
  八、随风波动。不改静性。喻如来藏随无明风。波浪起灭而不变自不生灭性。
  九、随地高下排引流注。而不动自性。喻真心随缘流注。而性常湛然。
  十、随器方圆。而不失自性。喻真性普遍诸有为法。而不失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1: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夫人之所谓动者。以昔物不至今。故曰动而非静。我之所谓静者。亦以昔物不至今。故曰静而非动。动而非静。以其不来。静而非动。以其不去。然则所造未尝异。所见未尝同。逆之所谓塞。顺之所谓通。苟得其道。复何滞哉。
  伤夫人情之惑久矣。目对真而莫觉。既知往物之不来。而谓今物而可往。往物既不来。今物何可往。何则。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覆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故仲尼曰。回也见新。交臂非故。如此则物不相往来明矣。既无往返之微朕。又何物而可动乎。释曰。回也见新。交臂非故者。孔子谓颜回曰。吾与汝。终身交一臂已谢。岂待白首然后变乎。意明物物常自新。念念不相到。交臂之顷。尚不相待。已失前人。岂容至老而后变耶。
  又前念已故。后念恒新。终日相见。恒是新人。故云见新。如此新人。见之只如交臂之顷。早是后念新人。非前念时也。故云非故耳。若前念已古。后念已新。新不至古。古不待新。前后不相至。故不迁也。
  又虽两人初相见。只如举手交臂之顷。早已往矣。此取速疾也。故云。昔物自在昔。今物自在今。如红颜自在童子之身。白首自处老年之体。所以云。人则谓少壮同体。百龄一质。徒知年往。不觉形随。是以梵志出家。白首而归。邻人见之曰。昔人尚存乎。梵志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邻人皆愕然非其言。
  所谓有力者负之而趋。昧者不觉。其斯之谓欤。吾犹昔人者。犹者。似也。吾虽此身似于昔人。然童颜自在于昔。今衰老之相。自在于今。则非昔人也。故云。徒知年往。不觉形随。世人虽知岁月在于往古。岂觉当时之貌。亦随年在于昔时。则童子不至老年。老年不至童子。刹那不相知。念念不相待。岂得少壮同体。百龄一质耶。
  又年往形亦往。此是迁义。即此迁中有不迁也。往年在往时。往形在往日。是谓不迁。而人乃谓往日之人。迁至今日。是谓惑矣。又昔自在昔。何须迁至今。今自在今。何须迁至昔。故论云。是以言往不必往。古今常存。以其不动。称去不必去。谓不从今至古。以其不来。经中言迁。未必即迁。以古在古。以今在今故也。所以言无常者。防人之常执。言常住者。防人之断执。言虽乖而理不异。语虽反而真不迁。不可随方便有无之言。迷一心不迁之性。又解云。如梵志白首而归。邻人谓少壮同体。故云昔人尚存乎。
  所谓有力者。则三藏等事。无常冥运。力负夜趋。交臂恒新。念念舍故。而常见昧之。谓是固矣。邻人不觉。此之谓欤。又有力者。即无常之大力也。世间未有一法。不被无常吞。故云。
  然则庄生之所以藏山。仲尼之所以临川。斯皆感往者之难留。岂曰排今而可往。庄子本意。说不住之法。念念恒新。物物各住。各住相因而不相到。即不迁也。于惑者。则为无常不住。新新生灭。而谓之迁。若智者。则了性空无知。念念无生。谓之不迁。
  庄子有三藏。谓藏山于泽。藏舟于壑。藏天下于天下。谓之固者。不然也。然无常夜半负之而趋。昧者不觉也。三藏者。藏人于屋。藏物于器。此小藏也。藏舟于壑。藏山于泽。此大藏也。藏天下于天下。此无所藏。然大小虽异。藏皆得宜。犹念念迁流。新新移改。是知变化之道。无处可逃也。
  夫藏天下于天下者。岂藏之哉。盖无所藏也。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往也。浩浩迅流。未曾暂住。昼夜常然。亦叹世人之不觉。故云。斯皆感往者之难留。岂曰排今而可往。此庄孔俱叹逝往难留。皆说无常去也。岂可推今日物到昔日乎。若今日不到昔。即今日自在今。昔日自在昔。则今昔显然。俱不迁也。故云。
  何者。人则求古于今。谓其不住。吾则求今于古。知其不去。今若至古。古应有今。古若至今。今应有古。今而无古。以知不来。古而无今。以知不去。若古不至今。今不至古。事各性住。有何物而可去来。
  大涅槃经云。人命不停。过于山水。夫无常有二。一者败坏无常。二者念念无常。人只知坏灭无常。而不觉念念无常。论云。若动而静。似去而留。经说无常速疾。犹似流动。据理虽则无常。前后不相往来。故如静也。虽则念念谢往。古今各性而住。当处自寂。故如留也。又。虽说古今各性而住。当处自寂。而宛然念念不住。前后相续也。则非常非断。非动非静。见物性之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1: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俗二谛。一切诸法。不出空有。空有之法。皆从缘生。缘生之法。本无自体。依心所现。悉皆无性。以缘生。故无性。以无性。故缘生。
  欲求究竟。唯心方证。若未归心。尽成障碍。为常为断。成是成非。才入此宗。自然融即。
  谓先明其起处。知自心生。既从心生。则万法从缘。皆无体性。必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悉是自心生。还与心为相。
  但论空有。则广明诸法。何者。以空有管一切法故。此空有二门。亦是理事二门。亦是性相二门。亦是体用二门。亦是真俗二门。
  乃至总别同异。成坏理量。权实卷舒。正助修性遮照等。或相资相摄。相是相非。相遍相成。相害相夺。相即相在。相覆相违。
  一一如是。各各融通。今以一心无性之门。一时收尽。名义双绝。境观俱融。契旨忘言。咸归宗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2: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严论云。此华藏界。隐显自在。为利众生显胜福德故。即具相万差。光明显照。
  若令众生情无取著。如幻云散。一物便无有所得。存其计故。以如此大愿智力。法性自体空无性力。隐显自在。
  若随法性。万相都无。随智力。众相随现。隐显随缘。都无作者。
  凡夫执著。用作无明。执障既无。智用自在。不离一真之境。化仪百变。
  是以箭穿石虎。非功力之所能。醉告三军。岂麴檗之所造。笋抽寒谷。非阳和之所生。鱼跃冰河。岂网罗之所致。悉为心感。显此灵通。
  故知万法施为。皆自心之力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70

帖子

63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3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3: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起信论云。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一、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
  二、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
  三、法出离镜。谓不空。出烦恼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
  四、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