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6|回复: 46

散文集:《故乡?家园?梦》(持续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发表于 2020-9-11 15: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粤东西岩茶赋
  文/詹泉洲
  饶平西岩山,粤东名山。地跨潮梅,气通南北。北望巍巍武夷,南眺浩瀚南海。层峦叠嶂,巉岩峭壁。西岩山吸天地之清芬,集四海之精华,可谓物华天宝。西岩山多奇泉。其泉眼棋布,小溪纵横,名山多泉,尽显灵秀之姿。小溪间,飞珠溅玉;飞瀑下,一帘幽梦。岩前泉,潇洒溢出,星光下,熠熠生辉;日光下,泉流腾空,条条小虹当空舞。西岩水清澈,千年长寿之饮品;西岩泉甘甜,养育子民万万年。西岩山多奇石。西岩石千姿百态,嶙峋卓立。棋盘石千年文物,当年仙人勤对弈,胸中藏有十万兵。
  西岩山产名茶。巍巍山峰,一年四季多云雾;涓涓甘泉,悠悠滋润西岩茶。西岩山茶,汲灵曜之刚烈,吮清虚之柔和;聚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极品仙子,名茶之实;国家金奖,西竺之属;枝兰单枞,香飘四海。清香甘滑醇,自古享誉东南亚。万亩茶田,嫩芽摇动若仙子;千年茶树,古怪精灵天上来。若雨夜登临,停歇此处,清茶一杯,轻弄古琴一曲,人间仙境莫若此。若日间登临,凭栏此处,清风徐来,茶香沁入心脾,齿颊生香乐逍遥。知来处之不易,洗红尘万丈,还我心底一片真。叹韶光之易逝,知往日之难追。再品人生之百味,倍感珍惜。相传昔时,有八仙者,于月色之夜,常畅饮于此。舀西岩仙泉,摘西岩仙茶,拾西岩仙木,用九村茶具,泡此天地间一绝之功夫茶。饶北人世代相传,月色之夜,常闻西岩仙乐;饶北人世代相传,月色之夜,常见仙人,于仙人桥吟诗作赋,笑语声声。西岩仙人桥,至今尚留仙人打鼓遗踪;西岩枝兰单枞香,沾千年之仙气,早已香飘四海。赞曰:西岩连天峰不尽,万顷叠翠秀无边;云雾缭绕龙出没,名茶自古醉神仙。
  耆老相传,陈坑八角九进士,曾于此处结庐种茶,于茶垄间吟诗作赋。天地之精英,日月之精华,凝聚而为西岩茶;华夏之底蕴,饶北之学养,才名鹊起天下知。噫吁兮,群山巍峨,仙人腾云驾雾茶园上;噫吁兮,名士如云,弦歌都礼乐之乡,自古盛名非虚传。
  至于现代,有大作家碧野,生于西岩山腹之西竺寺。夜间山风呼啸,小碧野时长惊哭,其父母亦常惊惶,实赖千年茶树,左右相伴,树干挺拔,犹如武士,挡风堵煞,鬼神绕道。日间饥肠辘辘常不果腹,小碧野之父母,常采山间之野果,摘茶叶之嫩芽,以制客家擂茶,得以果腹,赖以活命。有歌曰:摘西岩之野果兮,采西岩之仙茶,舀西岩之溪泉兮,以制擂茶。
  潮汕客家茶道,博大精深。一盏一杯,时见武学之道;一冲一洗,常隐百万之兵。关公巡城,忠心可将日月照;韩信点兵,韬略能参古今情。寒夜客至茶当酒,酷午邻来饮消暑。斟酌间,随茶烟之飘曳,纳瑞气之氲氤;俯仰时,探品啜之真谛,感天地之无穷;吟哦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讴文化之传承。七碗过后,心事浩茫连广宇;八巡过处,天宇无垠接古今。诗曰:西岩灵草湿行云,玉质冰姿却世尘。晨沐清风听雾响,暮汲碧露长精神。皎皎明月芽同舞,空空碧落叶共伸。但愿仙人常畅饮,与君数曲度良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5: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是荡不完的秋千
  文:詹泉洲
  遥远的童年,犹如散落的珠子,很多珠子再也拾不回来了。但是,总会有一些珍贵的回忆,在脑海的深处,时时浮现,成为美丽的永恒。
  曾经,几个小伙伴去同个公社的蓝屋村看大人们荡秋千,十分的羡慕。回到家里,找到了一条很长的麻绳,再找到一块长方形的结实平直的木板,来到村子那棵巨大的龙眼树下。爬到龙眼树的分叉处,扔上麻绳,然后,将绳子的两头,结实地系在木板的两头,捆紧。然后,慢慢地将屁股坐在木板上,然后,双腿朝龙眼树的根部一蹬,整个身体就飞起来了。飞的弧度很大,整个身子在空中自由飞翔,那种感觉真好!此后,一有空就跑去荡秋千,父母也不管。荡不完的秋千,是童年最珍贵的回忆。
  曾经,在清澈的小河中,边放牛边打鱼。手中握着一小把细竹条,满大溪追打一种叫溪白的小鱼,那种小鱼,大的有二、三两,用油炸一下,是下酒的好菜。父母支持我追打溪白。细竹条家里随便拿,一般是从竹扫把中抽出来的。小河水清如镜,运气好时,会碰到一群溪白。握紧细竹条,对着鱼群突然用力挥打,有时会打晕一条大溪白。将晕过去的溪白扔在岸上,又往前追赶,追到岸边的水草下,鱼群会潜藏进去,这时需要耐心,身子蹲下,双手慢慢摸过去,对着藏在那里的溪白,突然出手,就会抓住一条大的溪白。小时候的我,父亲很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经常能抓到一些小鱼回家,给家里单调的伙食,经常带去一丝喜悦。父亲有时还会就着小鱼,喝点小酒。
  也曾经,提竹篮,在生产队刚刚割完麦子的地上,检麦串提到家里,喂鹅。鹅又肥又壮,宰鹅时,那种味道实在太鲜美了!也曾经,提竹篮,在生产队刚刚割完禾的地上,拾稻穗。提到家里,喂鸡。鸡一个劲地下蛋,家里的生活也得到改善。也曾经,提竹篮,扛着一把小锄头,在生产队社员们刚刚收完花生的地上,挖呀挖,会不断地挖出漏收的花生。提回家里,母亲将其洗干净,放到大锅里,加水煮,等一会,满屋子就飘满了花生的香气。
  也曾经,帮父亲在小河边的沙滩上开荒种菜,烈日下挥起锄头,父亲种下了包谷,种下了高粱,种下了狗尾粟,种下了番薯,种下了各种各样的菜。在那生产队分到的口粮很少的年月里,就是靠着父母、姐姐的勤劳,我们经常能吃到焖的番薯饭、豆饭、芋头饭。母亲甚至用高粱,酿成了酒。每年冬天,我们家围在一起,每个人都能喝上一小杯的米酒。那种靠着勤劳而有收获的感觉,真好!
  也曾经,自制竹钓竿,到屋后挖蚯蚓,到稻田、到番薯田里钓青蛙。两三个时辰,就会钓到一塑料袋的青蛙。回到家里,让鸭子吃,鸭子会长得很快,很肥。月色如洗的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会带着手电筒,拿着塑料袋,去田埂边照青蛙。在手电筒的强光照射下,青蛙傻乎乎地伏在那里,一动不动。很顺利地就可以将其捕捉。不一会的功夫,就可以抓到满满的一塑料袋青蛙。运气好时,还会抓到几只田鸡。田鸡炒韭菜,味道极其鲜美,是人世间最好的佳肴。
  也曾经,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扛着长长的梯子,去屋檐下的墙砖缝里掏鸟窝。经常会抓到在窝里休息的麻雀。在火炉上烤剥好洗好的麻雀,会不断冒出诱人的香气。在那经常吃不饱肚子的年月里,偶尔吃那么一两只烤香的鸟,可谓是极致的口福了。至今思之,觉得没有善待鸟类,往往心生不安。
  曾经,那么多的曾经,随着时光的远去,都渐渐地离我远去了。但是,每当一想起往昔的这些珍贵的回忆,都会对逝去的童年时光感到万分的珍惜。童年是荡不完的秋千,永远在我的脑海深处,成为最珍贵的回忆。
  2020年6月1日儿童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7: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油腻中年男
  文: 罗浮长风
  忆当年,吾等少年心事当拿云;忆当年,吾等高呼面壁十年图破壁,不酬蹈海亦英雄;忆当年,吾等高呼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两百年;忆当年,吾等飞起一脚,欲将地球踢一窟窿。然无奈岁月匆匆,不知何时始,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而目视鸡脚咽口水而退后,而腹部微隆转眼入中年。地球依旧,月依旧,日依旧,风依旧,海棠依旧,杏花依旧,试问诸位,汝油腻否?
  环顾周边,蓦然一惊。天地已换了模样。赵本山不上春晚多年,油腻否?朱军油腻,央视将其清理门户。茫茫宇宙,浩浩天下,油腻男何其众乎!人至中年,当扪心自问,何当避免成油腻中年男。问诸受油腻中年男困扰多年之仕女,庶几得其真经乎?
  一为力避成赘肉过多之肥男。遥想某男当年,小青初嫁了!雄姿英发,玉树临风,谈笑间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元户。而其后,美豕肥牛鲜羊,大快朵颐,不亦乐乎!火锅边炉,奔腾激荡,各路美味入其肚,不亦快哉!啤酒红酒汽水健力宝,呼啸而入塞其腹,不亦妙哉!于浅斟慢酌间,于觥筹交错间;于双箸纵横驰骋于甘醇美味之间;于会须一饮三百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间,日积月累,肚腩日鼓一日,渐显规模。倏忽间,油腻之态初显。血压险矣,血糖险矣,尿酸险矣。值此油腻之际,当思别样人生。一减酒局饭局,二减饭量酒量,三作间歇性轻断食,四可常食素,五应多运动多流汗,庶几乎可去大肚腩,庶几乎或可唤回挺拔之身材。诚如此,则或可日与油腻男之号作别矣。诚如此,方能力避免成油腻中年男也。
  二为学不止步。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则通达,若能时时反省,则将明达而行为无过错。陆游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求学之余,尚须付诸实践。唐王贞白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书进入忘我境界,入境甚深,浑然不觉时光之流逝,不觉节令之变化。宋李清照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一代才女李清照,于枕边放置诗书,闲时读之,顿觉人生烦忧俱消。萧抡谓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所谓一日不读书,口不清爽,诚哉斯言。朱熹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而不辍,方有源源不断之水充盈心智。学而不辍,方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脑乃人体耗能最大之器官,多读书多动脑,能减大量累赘之肥肉。
  三当多动。人至中年,往往好静。或竟日沉湎于新闻,或竟日沉湎于酒席,或竟日沉湎于新浪微博,或竟日沉湎于微信朋友圈。人至中年,激素水平下降。大剂量运动可让吾等减缓激素水平下降之速,使人青春长驻。或散步,或旅行,或垂钓碧江上,或樵采南山间,皆可舒缓身心,令青春常驻。
  四勿沉湎于往事。中年已至,人生其路漫漫。悟往昔之不可悔,知来者犹可追。再创业,再创造,吾等尚能有所作为。年少时,为生存打拼。而今日,时光大把,尽可将往昔未读之书读完,将往昔未写之诗写完,将往昔未写之书写完,将往昔想做而未做之事做完。滴水穿石,绳锯木断。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若有心,尚可成或一大事或一中事或一小事也。
  五勿好为人师。勿好言吾平生所走之桥多于汝所走之路,勿好言吾平生所食之盐多于汝平日所食之米。须知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信息时代,时空瞬间变换,信息集聚天量且变化万千。新时代有大舞台,后生可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子曰:不困不启。好为人师,得人恼也!
  六莫添堵予人。人至中年,经济上,情感上,生活上,莫添堵予人。力办能办之事,恪守独立自主原则;经济上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情感上不复杂,不旁逸斜出不袅娜多姿不此处省去一百二十五个字;生活上,将标准定低,莫与千万富翁试比高,应将目光投向遥远之非洲。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要永葆好奇之心。永葆青春好奇之心。兴趣要广泛,天文地理,政史经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管世事变迁,永葆赤子之心。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葆灵动之气质,接天地之灵气,沐四季之精华。
  八要保洁。少年之脏为洒脱不羁,中年之脏为实打实真脏。日日沐浴,可葆一身不油光。衣要勤洗,澡要常冲。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手;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惟有常冲洗,方能去异味,祛狐臭,还我清爽之气也。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天下本有事,懒人常忽之。愿吾等远离油腻,敬爱女生,过好余生,发光此生,不负今生。诚如此,则真可力避成一枚油腻中年男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7: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的看电影趣事
  文:罗浮长风
  童年时候的家乡没有电视机,更别提放映机,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的单调。于是,放电影便成为乡村最大的乐事,深受广大阿公阿伯阿叔阿婶阿婆阿姐阿妹阿哥阿弟们的喜爱。多年后,乡村的露天电影,还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记忆深处。就像童年时候喜欢唱的那首歌一样,永远,永远,留存在心底,在岁月的长河中,轻轻地,轻轻地,深情地弹唱。
  那个时候的那一天,因为有大小喜事东家儿子结婚西家儿子满月或逢年或过节或生产队哪个羔咩子上山偷砍树,就叫上电影队,那一晚的露天电影就开场。当然,每年差不多是过年前后各村各乡的电影特别多:还天神爷、公上天、接王爷……
  “暗哺夜做电影啰!”这个消息不翼而飞。就如同饶客网网站站长詹荣富所说:“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微信,但信息的传播速度,却不比现在差。”我记得小时候在离村庄颇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放牛时,我母亲要向我传递赶紧回家的消息,只需要通过三个人,声音就可以传到我的耳朵中。其传播的方式如下:我妈对第一个人说:“XXX,你帮吾传下子,叫泉洲赶紧回家!”第一个人再传播给第二个人:“YY Y,你帮吾传下子,糯姆讲喊泉洲猛猛转基背!”于是,接着,我就收到我母亲的信息,于是,赶紧拉着牛回家。有时,为了赶速度,我翻身骑上牛背,大喝一声:“驾!”那牛就半跑起来,屁颠屁颠的,往家的方向直冲而去!
  当然,关于做电影消息的传播,有时会有误差。根据陈坑詹美莲回忆:“最记得,去赤堂,常走到半路,说没放 。跟着年青人们就会边走边说,‘赤堂战斗片,有人来,有人转’。”但石井的刘振权却非常的机灵,他每次想看电影,就会问在饶洋圩卖油锥的,会问放电影的人,得到的消息一般非常精准,换言之,刘振权很少去看白行战斗片。我比较惭愧,和明广、明武等,经常看白行战斗片。但精准的刘振权,对电影的内容也往往很难了解精准。他回忆道:“吾一夜去山前下楼看《程咬金照镜子》、《解放石家庄》,第二夜去大埔背看。大埔背也做同号介!”
  自己村子做电影,我们早早就去号位了,放几张凳子、一张草席在那里,那里就是我的位子了。但到别的村子去看电影,慢到的,就占不到位子了。于是,有的爬到树岽看,有的爬到乡里的石牯墩看。那种种造型,我们都可以想象,有的是嫦娥奔月,有的是望穿秋水,有的是金鸡独立,有的是猴子探月……
  看电影的路途充满艰辛。根据陈坑詹增就回忆:“记得做细仔时,又唔想读书,有时拎着小木凳赶10多里的路去别个乡里看电影。寒天时不感觉冷,热天时不感到热,在陌生的乡里,有人被狗追,有人掉进水塘,有人 ……回来看不清楚路。”根据陈坑詹国良的回忆:“还记得有一次,是我们的母校四中每年给岗下村放的福利电影吧,依稀记得那时已是高考冲刺阶段,与九村的几位同学冲完凉就往山坡下的岗下村晒谷坪跑去,大屏幕高高挂在晒谷坪边上,前面就是一个大池塘,那时电影已开始,我们只顾着抬头看电影,没留意到那池塘,扑通扑通几声,已有几个同学掉进池塘!其中一个高度近视的,连陷进塘泥里的皮鞋都不敢去掏,落荒而逃……。”有时也有人踩到人家的猪屎篮,难闻的味道让自己整个晚上看电影都不得安宁。
  “ 社员同志们,电影要开始了,请大家人安静,请大家人安静落来!”大家以为电影要开始了,但往往却是大队书记的讲话:“哈,大家人哈,禾田好落农药了哈。”有的水平比较高的大队书记,还要长篇大论:“第一个问题呢,哈,吾唔使讲你兜人也会知,哈。第二个问题呢,哈,打第一个问题争唔多,哈。第三个问题,哈,暗晡子呢,重点来讲。哈,……”书记的讲话,讲得风云变色,吊子飞走。实在不是得人惜的讲话。最后,还要补充一点,再补充一小点。哈。于是,终于,最后,电影开始了!
  边看电影,我们边吃甘蔗。记得当年,我和明广等到八丝楼看电影时,族兄东生哥都会给我们几个各买一节甘蔗。多年以后,我还是感谢他!东生哥经常表扬我有礼貌,批评另外的几个人,说:“哼!他们几个经常直呼我名,气死老夫也!不给他们买蔗吃!”
  那么多人集中在一起看电影,小便实在是一个问题。但却是一个值得回忆的问题。那个时候的露天电影,最让人难忘的是晒谷场旁边密密麻麻放置的几十只尿桶。当大家一齐拉开闸门高歌一曲时,其与电影的声音、人群的嘈杂声混在一起时,其声音与当年的稻香与青蛙声交杂在一起,总是那么令人难忘。热闹的声音使人忘记了饥饿,也让人忘记了劳作后的疲劳。多年以后,当年那种晒谷场尿桶边的酣畅痛快与洒脱豪迈的感觉,再也找不到了。犹如当年养的打铁姐,其美丽的样子,今日的任何一种鱼也难以企及了。
  有一个书法家随便写下:“不能随处小便”,另外一个人就通过剪裁,将其变成“小处不可随便。”八角楼詹国良写道:“我记得有次跟高中几个同学去本支楼看电影,看一半内急,大伙一起去找地方解决,寻寻觅觅找到一家小砖房,料想应是最佳地点,于是黄河大合唱开始,谁知一陈大雨点直冲我们身上泼来,伴着一老伯骂声:叼呀咪,你们把我的屋冲倒了!搞得我们半程刹车,夺路而逃……。”
  看电影的过程,有时也缺少安全感。根据石楼高照老师的回忆:“小时候去盘石楼老楼天神爷坪看电影,快到中场休息的时候,不知谁惊叫一声‘鬼来了’,不明就里的大家夺路狂奔,但跑了一段才回过神来,自己并不知发生什么事,但突然发现,鞋子不见了一只,脚下穿的是一只老人家的剑鱼鞋。”
  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往往险象横生。根据赤棠詹敬川的回忆:“看完三场电影回来,已是三更半夜,几个小伙伴共用一支米息米息的手电筒,走过一片坟场,以为松了口气,突然遇见一老妇人送‘飙送’出来,那阴阴的火,那勾魂的香烛发散出来的恐怖的香,头发霎时竖起来……。”石楼的詹高照老师讲到:“有一年七月半晡去水西看电影,回去手电电灯泡突然烧了,用皮带磕了好久,终于亮了起来,赶紧往家赶,但不幸还是烧掉了,就一遍一遍打着打火机,因为是七月半夜,是鬼出来活动的高峰时节,特别阴森。突然,游凤岗山坡上走出一个黑影,忽大忽小,忽左忽右,我们几个头皮发麻……。大家的脚都有些发抖,走路都很有艺术造型了。最后,大一点的伙伴走近一看,原来是个瘸腿的老头!我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脚才开始伸直走路。差点吓死人!”
  健子牯看电影相对比较自由,妹子嫲看电影就没有那么自由了。家长往往要管束,但这管束,也阻挡不了妹子嫲看电影的脚步,尽管过程曲折,仍然勇往直前。根据陈坑詹福秀回忆:“我小学二年级时去井头看电影,我妈不让我去我偷偷带着牵着我妹妹背着我弟弟去。当时放的是《春草闯堂》,电影记得不太清楚了。有件事情我印象特深刻:看电影时我买了三个柿子一人一个,我弟没两口就吃完了,吃完后抢了我妹的半个柿子后把我的那个柿子全抢去吃了。当时我越想越委屈,当场就大哭。电影散场后回到村里,门也给我妈栓住了;怎么叫都没人理我。没办法从地上捡了根棍子,爬上铁门顶。一点一点把门栓给我弄开了。”
  但健子牯也不是想看就能看,有时也要欺骗家里偷偷溜出去看。 记得有一次,水西做电影。家里不让我去看,我就偷偷地溜出去与小伙伴一起去看。电影结束时,已经很晚了。害得我父亲款着船灯到处找人。最后,父亲在遊凤岗的路上把正在回家的我找到。
  那个时候,有室内电影院,但要收费。有的人为了看免费的电影,还为此付出不小的代价。如饶客网友作田人回忆说:“吾有一次去饶洋电影院无钱买电影票,翻墙入去,结果一脚踏无好,跌半死。”对于我们广大社员同志及其他们纯朴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最喜欢露天电影。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露天电影?那么怀念露天电影?对此,陈坑詹增就的评论恐怕是精准的:“其实,露天电影带给大家人许多美好的回味,恐怕不仅仅是怀旧。更重要的,是在观看露天电影时,大家幕天席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家园的感觉更浓了。这种氛围,现在己找不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18: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鞋漫谈
  文:詹泉洲
  旧时,饶平客家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劳动的时候,经常穿着草鞋。
  草鞋,就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鞋。古称为“蹻”。刘熙《释名?释衣服》:“蹻,草履也……”。据说草鞋是张果老发明的。相传古时有一穷老汉叫张果老,一年四季以砍柴为生。由于赤脚上山,双脚经常被扎得鲜血淋淋。他日思夜想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稻草做鞋。开始,他用一束稻草包脚,但散乱的稻草容易断,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后来,他把稻草搓成筷子粗细的草绳,一根根地缠在脚上,这样虽好一些,但缠起和脱掉都费时间。此后,他又经过改进,把稻草编成有底有面的草鞋。
  草鞋也和木屐一样,流传的时间久,使用的地区广。但饶平客家草鞋却有其自己的特色。先说草鞋的制作。制草鞋,饶平客家地区俗称“打草鞋”。先选取新鲜有韧性稻草,放在水里浸软,晾干后编绞成拇指粗的绳子,再据大小需要,用麻线穿织成像鞋一样鞋底,再加上前后左右萦环。这一操作过程需用木片和木棒压打,故俗称“打草鞋”。鞋底制成之后,再用麻绳穿紧即成。
  草鞋成本低,穿着轻便。过去,饶平客家地区许多苦力挑夫,为谋生计,就常穿草鞋。有钱人,如父或母死了,也必须穿秆草鞋,披麻服、扶孝杖治丧。否则,被斥为失礼教。
  我父亲13岁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全家的重担,就压在了我父亲的身上。为了维持家人的生存,我父亲穿着草鞋,走上了担高陂的道路。行程经常达100多公里。他挑东西时,就是穿着草鞋,一步步,一滴滴汗水,完成了艰难的跋涉。我们的饶平客家先民,就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生存了下来,繁衍了下来。
  九村的詹浩健,对旧时饶北但高陂的老百姓的生存状态,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以前有些穷家人没钱买灯盏照明,住在山里的村民就地取材,到深山去砍下可以做篓用的细长竹子,去掉竹枝叶子,把竹子锤破,再把成捆竹子放到水里浸泡几天几夜,拿起来晾干,根据需要,可以一根或几根点燃得到亮光,可以插在墙上,拿在手中,燃烧时会带有噼噼啪啪的声音,赶走蚊虫,是一种煤油灯还没发明前的常见照明工具。据老辈人讲,担高陂时凌晨出发,天没亮,就是拿着一把‘贞子火’出发,行走山间,队伍很长时,形成一条火龙,吓走野兽劫匪十分有用。”想当年,我的父亲十三岁就开始担高陂。在这个点着“贞子火”夜间行进的担高陂的队伍中,一定有我的父亲,“贞子火”照着父亲稚嫩的脸、年青的脸、中年的脸,引导着和我父亲一样艰辛劳作的饶北的乡亲们。每每想起十三岁就开始担高陂的父亲,想象他那瘦弱而又孱弱的双肩,挑着上百斤的东西,肚子瘪瘪的,穿着草鞋,艰难地走在通往高陂的路上,就忍不住满眼的泪水夺眶而出!
  草鞋凝聚着心血和劳动,草鞋能够表达情谊和情义。请看饶平客家歌谣:“一只草鞋四条索,阿妹打鞋给哥着。只要阿哥感情好,不教阿哥打赤脚。”(《一只草鞋四条索》)这一首民歌,反映了我老家人民纯美的感情。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可以看出劳动人民对纯美感情的珍视。
  不要说穿草鞋的就一辈子要穿草鞋。历史上,刘备从卖草鞋到坐拥江山。刘备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叔叔。刘胜没有做皇帝,十几代繁衍下来,早就没有权势了。刘备的爹当过小官,但死得早,所以刘备沦落到“织席贩履”。落到卖草鞋的田地。但通过努力,刘备走向了成功。
  红军长征的时候,红军战士也是穿着草鞋完成万里长征的。有的红军战士,长征时,穿坏了五六十双草鞋。这就是广为人们传诵的“红军鞋”,它伴随中国工农红军走过了长征中的千难万险,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走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进步,草鞋作为生活必需品已经成为了历史,但“草鞋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特有的高贵品质,正是国家发展、壮大所需要的,也是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不可缺少的。
  如今,草鞋早已失去了实用价值,多为人们旅游纪念和怀旧悦耳之用。这种珍贵的草鞋文化,曾一度有失传的危险。但近来。草鞋又慢慢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对于当代消费者来说,草鞋是一个历史,是一种回忆,出于这样的感情诉求,很多人愿意尝试购买。工艺草鞋是民间传统工艺,本身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满足了消费者在鞋文化上的个性追求以及“反时尚”潮流。对于习惯了追求“牌子+料子”,看重“颜色、款式+时尚”的消费者来说,返璞归真成了不少都市人新的消费时尚。于是,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草鞋,成为不少现代青年的最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20: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洋较墟八仙传
  文:詹泉洲
  在饶平客家话中,也喜欢在一个人的名字后面加上“仙”字,如饶洋洋较埔村,曾经就有不少人的名字后面被冠以“仙”字,以显示某个人在某个方面的行为特征。如“耀仙”、“梓桐仙”、“昭轩仙”、“昭果仙”、“海涛仙”、“尚友仙”、“锅头仙”等,这些称呼没有恶意,是乡人对他们的一种亲切的称呼,“仙”中隐约地透露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超强特征,也反映了乡人对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的肯定。
  如“耀仙”是我的族伯,他在算命方面很有一套。记得小时候,他给我算命,算出的命很好,让我高兴了好几天,过了几天他又跑到我的家里来更正,说当时把日辰看错了,让我空欢喜了一场。听说当年被打在社会底层的一代名师刘步升老师在捡猪屎的时候,来到我村,让“耀仙”给他算命,“耀仙”掐指一算,说你很快就要翻身了。果然不久,步升老师平凡昭雪,得以恢复公职,据说还专门买了一点礼物到他家来感谢他。后来我为此事问过步升老师,含蓄地问:“老师您认识俺村的算命的耀伯吗?”步升老师含蓄地回答道:“认识认识!”
  “尚友仙”在我的乡人中,是属于口才极好的人。他读了不少书,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特别是对《三国演义》倒背如流,所以被人称为仙。“尚友仙”壮年去世,属于英年早逝,十分可惜。据说是看着报纸睡过去的。也许看多了世代的兴衰,也许累了想休息里了,他睡着与大家再见!
  韶仙是我的叔伯兄长。他的特点是窍神好。他能够用菜盎制作音箱,让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十分富于立体感。他能够修收音机。面对哑声的收音机,他能够用螺丝刀东敲敲西戳戳,一下子,收音机就能从退休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了,让家人眉开眼笑。真的有本事!
  “海涛仙”是我很敬重的一个人,我叫他海涛哥。他属于多才多艺的人。懂医学,懂风水地理,懂阴阳,说话很斯文,为乡亲们做了大量的好事,你不得不佩服。
  “昭果仙”是我的族叔,我叫他昭果叔。他之所以被称之为仙,应该跟他当年在新丰墟做猪仔贩有关。他向人家介绍的猪仔,只只漂亮,只只长势好,让人佩服。他通晓世事人情,经常主持房亲乡亲的的红白事,关心乡里中的集体事务,做了大量的好事,属于乡里老大的角色。昭果叔长得气宇轩昂,玉树临风,为人说话幽默,性格乐观,因此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故进入吾村仙班。
  “锅头仙”,我称他为锅头叔。他曾经被作为老农派到梅县指导他们的农业生产技术。他在品茶方面,也很有一套。锅头叔是我家的常客。他来,我父我兄即以茶相招待。品尝着这美味的西岩茶,锅头叔禁不住微微闭起双眼,充满感情分地声音响亮地赞叹道:“好茶好茶!”然后,轻轻抱着我家装茶的茶葫芦,神情地看着它,说:“这真是一个宝葫芦啊!”锅头叔以老农的身份,以对茶的独到理解,进入我乡“仙班”。
  “昭轩仙”是我的族叔,他数学很好,心算方面也十分厉害,面对一大堆数字,人家正拿起算盘噼里啪啦地打起来,他已经把答案告诉人家了;人家算东西念念有词刚开始,他已经三下五除二不管三七二十八地把结果拿出来;人家刚要掐起手指头来算帐,他摇动两下屁股张开三次嘴巴闪一次目珠已经说出了结果,而且还分毫不差,让人不得不服。我小时候在剃头铺剃头,经常听到他和猫子芬叔在剃头铺里就某些问题拗得面红百抓嘴濑鼻泡几乎要动起手来。当时,猫子芬叔蹲在剃头凳上,随着激动的感情,他又不时蹲着从剃头凳岽跳到剃头凳下,又从剃头凳下跳到剃头凳岽。其捍卫真理的执着性,让人感到几分宗教的迷狂。这两个人慢出生三十年,都有可能是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甚至可以与奥巴马一起竞选美国总统。昭轩叔以大拗、速算神速而进入吾乡仙班。
  “昭炽仙”是乡间文人,在一家小学任教,后来被错划为右派。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他也参加各种劳动,说话慢条斯理。小时候喜欢给我们讲故事,而且是边讲故事边卖油锥。正当大家人听到起劲的时候,他老人家突然刹住,然后托长音说:“大家人交关两粒油锥啊!”呵呵,买了油锥,他又继续讲下去了。以是也进入我村仙班。
  想当年,我乡人中能人很多,有个性的能人很多,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旺极一时,个个名重一方。在上到上饶柏子桥,下到新丰圩的方圆十多公里的土地上,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21: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的饶北灯盏
  文:詹泉洲
  灯盏,用于照明的工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到了六朝时期,灯盏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为油盏、托柱、承盘三个部分。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灯盏,出现了将托柱做成熊的造型,并在承盘下安三个兽形或者是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大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盏作为实用兼装饰物而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唐代常见的造型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宋代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灯盏继续着盛世的辉煌。西夏也盛产灯盏,西夏人普遍使用各种植物油作燃料来照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油灯。可以说,灯,灯盏,陪伴着人类一路走来的漫长的文明时光。
  古代典籍中留下了许多对于灯的摹写和赞美。如《楚辞》云:“兰膏明烛华灯错。”如《淮南子?万毕术》曰:“取蚖脂为灯,置火中,即见诸物。”如《王子年拾遗记》记曰:“昔秦始皇为冢,敛天下环异。于海中作玉象鲸鱼,衔火珠为星,以代膏烛,光出墓中,精灵之伟也。”如王筠《咏灯乐》诗云:“百华耀九枝,鸣鹤映冰池。”南北朝时的文学家庾信还专门为灯作赋,内中有句云:“烬长宵久,光青夜寒。秀华掩映,蚖膏照灼。动鳞甲于鲸鱼,焰光芒于鸣鹤。蛾飘则碎花乱下,风起则流星细落。”赋中将灯写得非常的漂亮,非常的富有诗意。
  饶北人现在家里都用电灯照明。而我们小时候的饶北老家,还没用上电,晚上照明很多人家还是用灯盏作为主要照明用具。陈坑詹增就回忆道:“早时,农村里的煤油灯是不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芯,插在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后来的灯盏是带灯罩点番子油的,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能使用灯盏的家庭还是不错的。不少贫穷的家庭连灯盏都买不起。正如九村詹浩健所说:“以前有些穷家人没钱买灯盏照明,住在山里的村民就地取材,到深山去砍下可以做篓用的细长竹子,去掉竹枝叶子,把竹子锤破,再把成捆竹子放到水里浸泡几天几夜,拿起来晾干,根据需要,可以一根或几根点燃得到亮光,可以插在墙上,拿在手中,燃烧时会带有噼噼啪啪的声音,赶走蚊虫,是一种煤油灯还没发明前的常见照明工具。据老辈人讲,担高陂时凌晨出发,天没亮,就是拿着一把‘贞子火’出发,行走山间,队伍很长时,形成一条火龙,吓走野兽劫匪十分有用。”想当年,我的父亲十三岁就开始担高陂。在这个点着“贞子火”夜间行进的担高陂的队伍中,一定有我的父亲,“贞子火”照着父亲稚嫩的脸、年青的脸、中年的脸,引导着和我父亲一样艰辛劳作的饶北的乡亲们。每每想起十三岁就开始担高陂的父亲,想象他那瘦弱而又孱弱的双肩,挑着上百斤的东西,肚子瘪瘪的,艰难地走在通往高陂的路上,就忍不住满眼的泪水夺眶而出!
  白天劳作,一到晚上,人们冲完凉后,款着船灯或捏着手电筒,就开始串门了。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大家在谈着世情,谈着古老的往事,谈着远方的趣事。细子人在唇头坐着听。在倾听中,细子人听到了《三国》,听到了《水浒》,听到了《西厢》,慢慢地懂得了人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就要在家里学习。在昏黄的灯盏发出的灯光的下面,多少饶北学子,在勤奋地读书、写字,做题。灯盏里的油慢慢地减少,我们的学问一天比一天大起来了。很多人才,就是从晚上灯下的苦读中诞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往昔岁月的饶北人,是如何苦读的;让我们走进赤棠詹敬川的心灵世界,回味那时的读书岁月:“记得读初中时,晚上一个人住一间古楼,左邻右舍全是没住人的‘荒间’,晚上一个人在二“棚”就着一支昏黄的灯盏子火读书,有时看小说看至凌晨一两点,三棚除放柴火外还放着舅婆出嫁时带来的嫁妆一副寿材,吹灯上床睡觉后,透过窗户看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格外荒凉!加上许多土楼恐怖故事……为壮胆,一个十三四岁的懵懂少年,自书一副毛笔横幅,贴在书桌上面黑漆漆的墙上,勉励自己当为振兴家国而自强,真是‘少年壮志敢拿云’!就这样度过了平静而又美好的初中时光……时至今日,每当夜深人静回眸往昔,那灯、那月、那夜景象,不时在心海脑幕中低徊萦绕……”
  类似敬川兄弟苦读的经历,我也有。记得当时,我在楼上读书,点的是大灯盏,是家里人为照顾我而给我用的。经常性的,实在太累了,经常性地,头趴在桌子上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母亲上楼,把我叫醒。然后又心疼地催我早睡。就是因为煤油贵,为了节省,为了不浪费煤油资源,为了不增加家里的负担,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经常是早上五点多钟,我已经出现在小溪旁边晨读了。
  那时的家乡蚊子特别的多。由于人住的屋子的旁边,也是猪牛鸡鸭鹅的家,因此,蚊子的活动十分猖獗。黄昏时节,我父亲是经常性地在牛栏里点着火把,烧蚊子;有时是我二哥烧蚊子;有时是我烧蚊子。烧蚊子的感觉真好!噼里啪啦的!大片大片的蚊子被火烧了之后,散发出一种很奇怪的香味。这种香味闻起来很舒服,有时禁不住要吸一口。我想,这里面有人类对吸血鬼蚊子的复仇心理在里面。反正,我很喜欢到牛栏烧蚊子。烧了蚊子,牛高兴了!鸭高兴了!鸡高兴了!我们人也高兴了!蚊子少了,对我们的骚扰少了,我们能不高兴吗?!但是,那个时候的蚊子特别的多,是烧不完的。晚上在楼上读书,一阵阵一只只的蚊子或密集或稀疏或集中优势兵力或单兵突击地对夜读的我轮番发动攻击。真是烦都烦死了!蚊子真的好得人恼啊!记得有好多次,夜读的我,被蚊子骚扰得坐立不安。于是,我想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在双脚上套上一只装肥料的空蛇皮袋,然后将绳子将蛇皮袋捆上。然后,将枕巾将自己的头包住,只留下两只眼睛。蚊子很失望地在蛇皮袋的旁边发出绝望的嚎叫,而我也很得意地大声地读书。恶狠狠地瞪着这些仇人般的蚊子,狠不得将这些可恶的蚊子变成灰。
  复仇之战很快光临了!我故意将蚊帐全部撩起,故意地让大批诡计多端的蚊子提前潜伏进我的床里。当我侧视这些瞪红双眼准备对我下手的蚊子,正一只一只地潜伏到我的床里时,我就在掐算着10点到了没有。到了,我就睡了!好了!10点到了,睡了。
  复仇之战开始了,我轻手轻脚地将蚊帐全部罩上。然后,我做好了睡觉前的所有准备工作。然后,点亮那配置着侧边开有口子的灯盏缸的灯盏,撩起蚊帐的一个口子,轻轻地爬上床去,然后,将蚊帐封密。一场世纪复仇之战开始了!只见我睁着一双血红的眼睛,怀着像对侵华小日本一样的无比仇恨的心情,将灯盏缸的侧边,对着一只停在蚊帐上的自鸣得意的鼓着肚子的蚊子“啪”的一声按下去。“慈”的一声,蚊子死在了里面,然后发出了一阵肉香,那感觉很有成功感,感觉很奇妙!然后,再对着下一只停在蚊帐上的自以为是的肚子鼓鼓的蚊子按下去。“慈”的一声,蚊子死在了里面,然后发出了一阵肉香。然后,我的眼睛没有那么红了!大家不要怀疑我的人性。卿本善良,长得很瘦很瘦,本来骨头多肉少体内血液存量就不丰富,哪里经得起这些蚊子的半夜偷食啊?!哪里经得起这些明火执仗地打劫的家伙的明抢啊!
  童年的岁月,灯盏陪伴着自己夜读,到了少年,再到考上大学。家里人为了我的前途和出路,一家人点着小灯盏,把大灯盏让给我,我感恩。在那漫漫长夜中,感谢灯盏陪伴着我,走过了那一段平常而又不平凡的岁月。感谢灯盏发出的光明,让我永远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对那帮助我收拾了一批又一批蚊子的灯盏及其灯盏缸,怀着深深的敬意。下次回家,找一找以前用过的灯盏缸,来一场心灵的对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22: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老家的灶头
  文:詹泉洲
  灶头是我饶平客家人家日常生活中的一出重头戏。盖房子的时候,灶头是围棋收关的一着。房子的整个轮廓已经形成,主人满怀着成功的喜悦,请来泥水匠,砌一座或者两座灶头。灶头旁摆满了砖块,泥水匠用一把薄薄的泥刀,沾上水泥,垒出灶头的毛坯。方方正正的灶口,砌到与一般人坐到拔秧凳的位置相齐。一个灶头最重要的是烟囱安置的好坏,笔直,通畅,顺着墙角直通房顶,做饭时一缕青烟顺着烟囱袅袅升到村庄上空。烟囱如果不笔直,容易引起堵塞从而影响灶头的运作功能。因此,师傅们在此下了十足的工夫。灶头在泥水匠的巧手中很快完成了。泥水匠娴熟地给它涂上白石灰,它黝黑的面容忽然变成了雪白,一座新灶头呼之欲出了。在大灶头上方的墙壁上,师傅还用最灵巧的办法,设计并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实用的可以用来插上香烛的小插插,可以供屋子的主人在这里供奉灶神。
  灶头刚建好就可以验收了。主人把两口新锅安到灶眼里,放上水,烧开。新灶头果然好使,才一会儿工夫,灶头上就冒出了热气,开水“噗噗”直响。主人拿出最好的茶叶,用锅里的开水,冲出一壶好茶,请师傅喝茶,大家一边品尝着茶,一边笑眯眯地看着新灶,一副无比安逸的神态。晚上,主人就留泥水匠用饭,新灶头上炒出一个个热菜。灶头还带着石灰的清香。
  大灶头一般用来炒菜、焖饭、熬番薯叶、炊粄、暖水、酿酒等,小灶头一般用于日常煮饭。就是从这样的灶头,飘出了被人吟唱无数的炊烟。童年的我们,在这里烧火、著饭,火苗扑哧扑哧地笑,火焰踢踏踢踏地跳,使我们的童年洋溢着无比的生命的热情和喜悦。这里,总能唤起我们对美好童年时光的回忆。这里与温饱、与美味、与年糕、与开心、与失望与希望连在一起,这里,又是如此地激发起人们的劳动的激情和创造的激情,这里,与祖母、与母亲的温情连在一起。
  用大灶头焖饭,是我们童年时代的一大喜悦。在那艰苦的岁月里,由于物资的匮乏,我们经常都是饱一顿饥一顿,而焖饭,也成了家里的奢侈,成了孩子们长久的等待。而当家里的人焖饭的时候,我们又是如此地渴望那美味的锅巴,喜欢那种脆,喜欢那种香,喜欢那种脆蹦蹦焦香香的感觉。因此,我们这些小孩,往往趁着大人们不备,偷偷地在灶头里再塞进一小束柴,然后躲到一边窃笑。当母亲打开锅盖的时候,那股热腾腾的香气中夹杂着的焦香,见证着我们的阴谋诡计得到了实现,于是嘴边挂着得意的微笑。
  用大灶头制酒的时候,简直就是我们小孩子的节日。当酿酒师傅将酿酒器具安好,当灶里的火烧起来的时候,我们小孩子的心里,就激起了对美味的期待。当香甜甜的米酒从酿酒器的嘴巴咕咕咕咕地流淌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口水就禁不住地会从嘴边流出来。大人们是不准我们喝酒的,但给一点我们品尝一下,是可以的。于是,品尝的念头和期待,就一直会在开始酿酒的时候开始。
  在小灶头前烧火煮稀饭,劳动较为简单,但就是在如此简单的劳动中,我们也要挖掘出一些乐趣来。比如说,我们会把长豆米剥出来,并用针线牵引将其串成串,打好结,丢进锅中。当稀饭熟的时候,长豆米也就熟了。当嘴巴里嚼着香喷喷的长豆米的时候,对饥饿的恐惧被赶走了一半,对绿精精的用很少的米熬出来的米汤,也陡然多了几分热爱。
  灶头前,是我们旧时饶平客家妇女的重要工作场所。她们的一辈子,也就与灶头紧紧相连。早上天蒙蒙亮的时候,她们就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擦灶台,然后,打开锅盖,在水缸里舀一些水,倒进锅里,然后把火烧起。当水温热的时候,她们就会把碗筷放进去进行清洗。然后,她们洗锅盖。然后把锅里的脏水舀掉,换掉大灶头耳盎里的水,倒进干净的清水,并盖上盖子。接着是洗番薯,把番薯放进锅里,倒进一点水。然后开始烧火。然后小灶头也开始烧火烧开水,接着开始煮稀饭。到咸菜缸里拿出几条咸萝卜,切成丝,拿出一个鸡蛋,打开,倒进碗里,再将萝卜丝倒进碗里,搀和起来,然后再倒进去一点水,然后再搅拌,然后放进锅里,放在番薯的上面,然后盖上盖子,然后在锅盖旁边围上灶台布,以防蒸汽跑出来,然后再烧火。当太阳从山边露出笑脸的时候,男人们起床了,接着孩子们起床了,他们到耳盎里舀一些烧水洗脸。然后,男人们打开大门,挑起尿桶,去看田去了,去看园去了,去给蔬菜浇水去了。接着,稀饭熟了,番薯也熟了。男人们回来了。然后提起煮稀饭的锅,放在小灶头的另一个灶眼上。然后,用另外一个锅盛进水,准备猪食。男人们揭开锅盖,那扑面而来的是热腾腾的香喷喷的气息。男人们孩子们开始吃番薯了,番薯很热很烫,他们边吹着气,边一口口地吃着。接着吃点稀饭。接着出工干活了。一天到晚,妇女们围着灶头不停地转,所以,以前,有的人问一个老年的妇女,走过多少地方。那个妇女说,我一天到晚都是在灶头前和灶头背行踏。她们,我们这些饶平客家的以前的妇女们,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可以说是付出了整个青春,付出了整个一生。因此,清明扫墓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回家,看一看长眠在地下的她们。因此,过年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了领上老婆和孩子,看看自己年老的双亲。
  灶头是朴素的,是写实的,但也是神秘的。在我老家,以前每家每户的大灶头的前面,都供有灶王爷也即司命公。在很多家庭,老人们在每月的初一或者十五,要给司命公上香,祈求全家平安。当缭绕的香烟弥漫在屋子里的时候,我们也仿佛与神灵对话,与未来对话。思绪顿时飘得很远飘得很高。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每家每户的司命公就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他所在家庭的情况。为了使司命公在玉皇大帝面前讲自己的好话,每家每户都要在那一天用献祭酒食上烟燃放鞭炮的方式欢送它。从管理层面上说,玉皇大帝实行的是平面管理,把那么多的灶神指派到每家每户,时刻监视着每家每户的一举一动,简直成了安插在每家每户的特务神,在帮助封建时代培养良民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一种平面管理,使得玉皇大帝在深刻掌握着人间动态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心力,说玉皇大帝日理万机不过分呀。
  灶头,见证着我饶平客家人祖祖辈辈的生活的艰辛和坚韧;灶头,也折射出我饶平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留恋家乡的灶头。什么时候,再吃吃用大柴火炒出来的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23: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树岽爬上爬落的童年
  文:詹泉洲
  瘦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杨桃树枝桠间来回悄悄地穿梭,当那瘦小的右手将不大不小的甜杨桃塞进嘴里美美地吞咽,当杨桃树的主人坤叔的女儿苏州突然出现在树下,并轻轻地对我说:“你慢慢爬落来”时,我才意识到,我已做了错事,并已经被发现。当我敏捷地从杨桃树上爬下来,并一阵风地消失在苏州的视野中,当苏州将我的罪行告诉我的母亲我母亲用竹鞭狠狠地抽打我一顿后,大人们评价我:“这细仔牙蛇!”
  是呀,放学后饥肠辘辘地回到家中,饿得两眼发花,而家里又还没有开饭的那一天,而也只是那 一天,我选择了冒险:偷偷地爬上坤叔的杨桃树,偷食那摇曳在树上的美味可口的杨桃。但自从那一天被苏州发现并向我母亲告发并被我母亲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不敢去冒第二次险去做那偷杨桃的傻事了。
  但是,爬树的习惯并没有改变。我家的老屋前,有两棵龙眼树。一棵是大岗眼,一棵是小岗眼。当龙眼成熟的季节,我就在上面穿梭了,帮着大人摘龙眼。当我父亲挑着一担担的龙眼到市场上卖掉买回香喷喷的油锥的时候,当乡亲们将那一颗颗水灵水灵的龙眼投进嘴巴并美美地咀嚼品尝的时候,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赞美龙眼的甜美的时候,我便感觉到了那种采摘龙眼之后的满足和喜悦。
  龙眼摘完之后,收成完之后,龙眼树上还有少量的牛眼煞。所谓牛眼煞,犹如花生地上收成后的番豆煞一样,这个“煞”,应是“煞尾”之意。就是说,收成后的龙眼树上还有零星的没有摘干净的剩余的龙眼。这些作为漏网之鱼的龙眼,绝大部分都高高地挂在高高的树梢上。要把它们采摘下来,要有一定的胆量和技巧。我每每能在树上采摘下那些作为散兵游勇的漏网之鱼的牛眼煞,实在有赖于我瘦小的身体——挂在细细的树枝上,尽管弯下去了,但没有断掉。在最危险的地方,我左手抱住粗的树干,然后慢慢地伸出右腿,用右脚的脚趾头,将隐藏着漏网的龙眼的细小的树枝勾过来,慢慢地勾过来。然后,右手迅速出手,将慢慢地靠近自己身子的树枝抓住,然后右手慢慢地靠近那漏网的龙眼,逮住它,将它扯过来。然后,右脚放掉勾住的树枝,再平衡自己的身子。在龙眼树上穿梭,一双鹰犬般的眼睛密集地巡视枝枝叶叶,不断搜寻新的目标。我父母经常批评我不注意安全,经常要我带上配着钩子的竹竿,在龙眼树上搜索。有配着钩子的竹竿的大力支持,那这种牛眼煞的搜获工作就方便多了。那时的我,仿佛一只敏捷的猴子。在牛眼枝间来回穿梭的岁月,给了我多少童年的快乐!
  我的童年,没有麦当劳,没有肯德基,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向大自然要。摘龙眼,掏鸟蛋,不会爬树,那只能在树下流口水了。
  攀爬树梢,有时会给我带来苦头。记得林彪叛国出逃飞机爆炸的那年,我从学校得知了这个惊天的大消息,急匆匆地想把这个天大的消息尽快告诉乡亲们。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左邻右舍正在忙着挑水做饭、担水浴菜,小朋友们在龙眼树附近的场地上嬉戏。我抓起一个漏底的小铁桶,爬上龙眼树,将小铁桶像小喇叭一样拿起,对着嘴巴,开始广播:“社员同志们,讲件事大家人知。哈!林彪里个死不瘟,背叛毛 ,坐飞机逃往外蒙古,结果飞机爆炸了,林彪死翘翘了!哈!社员同志们……。”我一遍一遍地反复广播,生怕社员同志们和小伙伴们没有听清楚。突然,小烂铁通从我的手中脱落,往下滚过密密的树枝,慢慢地滑落,落在树下正在专心听我广播的侄子明武的头上。明武大声地哭起来。我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树下滑下来。明武的妈妈叫族兄赤脚医生詹梓深来给明武的伤口包扎,我妈妈赶出来,焦急地询问明武的伤情,并不断地向明武的妈妈赔不是。然后,我母亲从晒谷场上随手抓起一枝草耙,朝着我一顿猛扫。我吓得魂飞魄散,死命逃命去也。我母亲手抄草耙,紧追不放,绕着村子,我狂奔了18圈;绕着村子,我母亲猛追十八圈……。
  万幸明武的伤口不深,没有大碍。我母亲拿出积攒下来的16粒鸡卵,带着我登门向明武的父母、向明武道歉。
  尽管树岽爬上爬落的的童年,有苦也有乐,但是,记忆中,欢乐的回忆,还是多一些。
  那年体育考试,体育老师表扬我跑步的速度提高得很快。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我母亲抄起草耙狂追我的样子,是多么的严厉和可怕!跑步能不提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

帖子

13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4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23: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溪坝做大水
  文:詹泉洲
  饶平客家地区流着一条弯弯的小河,也即我们老家人说的大溪坝,它也是黄岗河的上游。为什么把小溪叫做大溪坝呢?因为在春冬秋三季,小溪的河床抬得比较高,溪水只在小溪的中间的低洼处流淌,其他的位置较高的河床部分就露在水面,成为一片片的大沙石滩。不少人在河堤外面的沙滩上开荒种菜。小时侯,我父亲就在沙滩上开了一个好大好大的菜园。菜园上种了很多很多的菜,如韭菜、芹菜、油菜等,有时也种小麦、粟子。在四、九、五月饥肠辘辘的时候,父亲种的菜、种的小麦、种的番薯,就成为我们填饱肚子的美味佳肴。父亲辛苦劳作的时候,我们全家人都出动去帮忙。特别是我二姐,是我父亲的得力助手,农活一流,我在身边,也学到了许多许多的农活知识,放学之后,也参加了劳动。
  在枯水期,溪水不大。但溪水清澈,流水淙淙。小时侯的我,和小伙伴们在小溪里畅游、嬉戏、抓小鱼、玩游戏,和临村的小朋友们激战,童年的小溪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到了夏天,暴雨连连,于是,小溪慢慢地涨起来了。当老天下的雨非常狂暴的时候,就做大水了。做大水的意思是发洪水。
  大溪坝做大水的季节,也是我们小朋友们狂欢的节日。村里的人都出来看大水了。平日温和的小溪,此时变成了狂暴的小河,只见小河汹涌澎湃,滚滚而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河把我的思绪拉得很远很远。我总是想起那个遥远的地方,那里有我不曾看见的东西,那里是非常精彩的世界。我总觉得,它与我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大溪坝做大水的季节里,我的乡亲们打着雨伞,站在小河边,默默地看着滔滔而去的河水,看河水卷走的死猪,看河水卷走的木头,看河水卷走的木板。河水一反常态,狂暴地席卷一切,让我们领略到了很多大自然的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席卷一切的威力。
  有的乡亲看着那么好的东西被河水席卷而去,感到非常可惜。于是,也有人跳到小河里,去打捞被河水卷走的东西。幸运的人收获累累而还,但个别时候也会产生悲剧。有一年,我临村盘石楼的一个乡亲,看到河水中的圆滚滚而又簇新的木椽子,感到可惜,就仗着自己的水性好,跳到水里去捞,结果被狂暴的河水无情地卷走,给亲人留下了一串串伤心的眼泪。
  记得有一年,正是我参加高考之后等通知的日子。那大溪水太厉害了,狂暴的河水汹涌澎湃,象脱缰的野马,撞击我村的河堤。结果,河堤被冲开了决口,河水直接冲进我的村子,我二哥詹春和当时是村主任,他带领着乡亲们忙着用沙包去阻挡狂暴的河水,但一切都显得没用了。那一次,河水冲进了我们的家门槛,乡亲们想办法挡住河水,边加固家门口的“堤防”边在屋子里舀水出来,忙得不亦乐乎。大人小孩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年青人在村子里巡逻抢险。第二天,洪水退下去了,很多人的屋子里都留下了一滩淤泥,阿典家还从家里的鸡窝里抓出一条很大的鱼。我到村里的耕田里走了走,只见到处都是淤泥,水稻正在长熟,被河水冲得东倒西歪。突然,我看到有一个地方仿佛有鱼在动,就跳到田里,竟然发现了两条大鲤鱼。我抓住了其中一条,另外一条却被逃走了。回家之后,家里人看到我抱着一条大鱼回来,把我表扬了一顿。父亲脸上露出了很高兴的样子。但当父亲得知我让到手的一条大鱼溜走的时候,就批评我不够机灵。
  做大水之后的日子,也是钓鱼的好时节。我经常在做大水之后,去捉了蚯蚓,拿着鱼杆,去小河边钓鱼,经常都能钓到很大很大的鱼,美味的鱼,能让家里人开心好一阵子。
  大溪坝做大水的季节,是我们小朋友的节日,尽管它有时也给我们带来伤害,但我对它的印象永远美好。
  2008年4月1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