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谦翰

人物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0: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殷之崇牙 周之璧翣
  谦 翰
  河南安阳商殷辖,崇牙悬挂钟磬架;
  羽妾联结周武王,画缯为扇戴璧拓。
  丧葬之饰柩掌扇,圆形雕孔玉中间;
  扇翣雉羽饰棺墙,璧人璧日璧玉赞。
  辇车组挽翣羽盖,崇牙齿状旌旗摆;
  四代之服器官鲁,璧翣周王国辉载。
  赏析;
  商朝的殷是今天的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崇牙,‘chóng yá’意思是悬挂编钟编磬之类乐器的木架上端所刻的锯齿,亦代指钟磬架。
  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殷之崇牙, 周之璧翣。 郑玄 注:“ 周 又画缯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 孔颖达 疏:“翣,扇也。言 周 画缯为扇,戴小璧于扇之上。” 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郑玄 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
  璧翣‘bì shà’。璧的解释;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古代在典礼时用作礼器,亦可作饰物。 美玉的通称:璧人(即“玉人”,指容貌秀美的人),璧日(像璧玉一样圆而亮的太阳)。
  翣的解释 ;翣 ‘shà’,古代出殡时的棺饰:“饰棺墙,置翣。” 古代帝王仪仗中的大掌扇:“古者扇翣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 古代钟、鼓、磬架横木上的扇形装饰:“周之璧翣。”
  翣,古代棺饰物,流行中原大部地区,汉时已有。翣;“羽”指“羽扇”,“妾”指“侍妾”,引申指“旁立”、“伴随”。“羽”和“妾”联合起来表示“总是像侍妾那样立在主人两旁的羽毛扇”。
  也许缘于周武王的制作,这个匪夷所思的翣字,就成了一道历史必答题,频频出现在先秦古籍里。《周礼·巾车》曰:“辇车,组挽,有翣,羽盖。”《周礼·女御》曰:“后之丧持翣。”《周礼·御仆》曰:“大丧持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曰:“丁亥,葬诸士孙之里,四翣。”《庄子·德充符》曰:“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等等。武王制作了大扇子。这样去看待“武王作翣”似乎有点滑稽或浅薄。《礼记·明堂位》记载:“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
  璧翣既然与绥、绸练、崇牙排列,从逻辑学角度看,它们就是同类性质的物品。这些物品是什么呢?绥,是带有旒的旌旗,虞绥,就是虞舜王朝的国旗。绸练,是画有龟蛇带有飘带的旌旗,夏后绸练,就是夏朝的国旗。崇牙,是齿状边的旌旗,殷之崇牙,就是殷商王朝的国旗。璧翣,就应该是装饰有玉器的旌旗,璧翣就是周王朝的国旗。这会是真的吗?如果没有现代考古学的兴起,周之璧翣可能就是一个不解之谜了;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兴起,周之璧翣就有可能被破解。怎么破解呢?无疑就是周墓的地下新资料了。
  周武王作翣,就源于周氏族是黄帝族嫡系,口耳相传,知道黄帝国家的一切文化标识。他们建立周朝时,他就以黄帝玉兵权杖的各个元素,制作出‘国旗——山形国旗’。 考识周翣,不仅使我们获得了一些历史知识,它更是证明了中国古籍的可靠性和可信性。对于中国古籍,我们要敬畏它,守护它,专研它,它是一座我们的文化圣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赊 刀 人  二首
  谦 翰
  【一】
  古老职业赊刀人,战国鬼谷门徒臣;
  中华城乡结合部,小贩打扮刀具韧。
  走街串巷吆喝衬,谈拢价格不收金;
  约定预言凯收账,统称希古赊刀人。
  【二】
  隐居鬼谷知阴阳,天文地理无不祥;
  神秘色彩预言准,窥探预测前瞻漾。
  匪夷所思称卖展,谶语应验回收钱;
  超脱常理得存留,封建迷信通讯兼。
  赏析;
  据说“赊刀人”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古老职业,他们自称是战国纵横家鬼谷子的门徒,他们到底是群什么人,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三十年前, “赊刀人”广泛出现于我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他们大都做小贩打扮,身背刀具,走街串巷,大声吆喝,遇到有人买刀时先谈拢价格,然后不收现金,做一“预言”,约定预言成真时再来收账,这就是“赊”的意思。
  最常见的是刀具,像菜刀、剪刀、镰刀等等,都是些百姓经常用到的,所以被统称为“赊刀人”。在赊东西给你的同时,赊刀人会说些带着预言性质的话。一般是预测农作物的价格,或是其他稀奇古怪的“谶语”,等到有应验的时候,他就来找你收钱了。不过是要比平常高很多的价格,这些都是事先说好的,一般的买家碰到赊刀人,也很少会赖账。这个行当有个称谓,叫“卜卖”。
  鬼谷子本身是一个神秘人物,他隐居在“鬼谷”之中,一辈子没出过山。但他的学生们都很厉害,像苏秦、张仪,都是顶顶有名的战国纵横家。据说鬼谷子知阴阳、通法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所以赊刀人借鬼谷子的名头,可能也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神秘色彩,可以让别人更加信服。
  据说赊刀人的预言是很准的。在清人笔记里有过这样一个记载,在咸丰年间有个赊刀人,赊给村民一把刀,临走时他说谷子价格到了18文的时候,他就来收钱,而那个时候谷子价格是80文。没人会相信谷子价格能降到这么低。结果,到了光绪初年的时候,谷子价格真的跌到了18文。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历史的发展窥探者和预测者,对于历史的发展有那么一定的前瞻性。
  赊刀人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群体,这个职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你赊账用刀的商贩。但若是仅仅如此也不至于让其如此神秘,奇怪的在于赊刀人的刀具都是只赊不卖。他们带着自己刀具走街串巷,遇到想要用刀的人家就将刀具赊出去,刀具给你,而且不收钱。仅仅留下一句预言,等到这个预言实现的时候,就是赊刀人回来找你要钱的时候,这种方式的交易的确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由于当时科技也不发达,人也比较迷信,对于这种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往往用鬼神之说来圆。这也是为什么赊刀人这个职业,被历史覆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说白了赊刀人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商人,赚的头脑钱,尽管他们自诩为鬼谷子的传人但是可信度不高,也就算是一个噱头。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赊刀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首先人们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再相信封建迷信的事物,其次如今农村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通讯、电子设备普及,让人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全国各地的新闻。赊刀人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除了偏远山区,几乎看不到这个职业游走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1: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陈家祠
  谦 翰
  【一】
  岭南祠堂光绪制,广州中山陈家祠;
  木雕砖雕石雕刻,灰塑陶塑铜铁赤。
  璀璨殿堂饰彩绘,古祠流芳城八蔚;
  供奉先帝祭祀族,厅堂轩昂幽雅贵。
  【二】
  轩昂堂宇雕镂精,玲珑剔透巨屏风;
  白石露台石雕栏,花卉图幅柁墩擎。
  山水园林花禽兽,钟鼎彝铭瓦脊露;
  透雕神龛木镂罩,王母祝寿践盟裘。
  【三】
  均雕吉祥图案物,梁山聚义百鸟图;
  透雕圆雕镂空雕,花卉果木禽兽睹。
  气势威武彩门神。滕王阁图桃李震;
  王勃李白书院楹,文风宏业缅怀甚。
  赏析;
  陈家祠简介: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二十年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陈家祠也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所在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除长期设有《广东传统雕刻艺术》、《广东象牙雕刻艺术》、《广东刺绣》、《百年陈氏书院》、《旧广州家居》等展览外。还不定期展出各种广东民间工艺品,如石湾艺术陶、广州织金彩瓷、潮州金漆木雕、广绣、套色蚀花玻璃等。21世纪以来,陈氏书院以“古祠流芳”之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
  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收录进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两本巨著中。
  1959年,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传展览广东地区历代各类民间工艺品为主。兼及全国各地民间工艺品。馆内辟有多个展厅,常年展出馆藏文物。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绣等工艺精品。2002,2011年,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古祠流芳”的雅名两度入选新世纪“羊城八景”。
  民间艺人巧妙地将铁铸通花栏板, 镶嵌在围栏的石雕框架内,利用铁和石之间的色彩对比以及铁铸的通透立体造型,使月台围栏产生出如国画斗方般独特的装饰效果,成为陈氏书院建筑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 其中的“麒麟玉书凤凰图”、“金玉满堂”、“三阳开泰”等,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这些铁铸装饰工艺,吸收了西方的建筑装饰手法,再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题材元素,相得益彰。
  陈氏书院大门上气势威武的彩绘门神。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2: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寒 窑 赋
  谦 翰
  【一】
  醒世良言寒窑惊,北宋宰相时运命;
  不测风云夕祸福,富不尽恃贱勿映。
  姜公垂钓颜命短,尧舜圣明子不谦;
  瞽鲧愚顽反孝男,张良布衣萧吏演。
  【二】
  孔明柔儒蜀汉师,霸王难免乌江刎;
  汉王稳弱稷万里,韩信受辱乞瓢母。
  人生在世才疏浅,富贵不淫贫不移;
  衣敝缊袍存礼容,扬眉吐气心不欺。
  赏析;
  【寒窑赋】的作者;吕蒙正,公元944年(后晋出帝开运三年)生于今河南洛阳官宦之家,早年随生母被父亲赶出家门,寄居在洛阳南之龙门山一个寺庙里。方丈可怜他们母子,特别是他看吕蒙正勤奋好学,为人善良,贫贱不移,决非久居人下之人,很是照顾,派人为他们母子在禅院附近山上凿了一个石洞安身,生活十分艰苦,但他刻苦求学,并于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状元夺魁。吕蒙正考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太宗征讨太原,吕蒙正被授著作郎,入自史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时也,运也,命也”;“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这些醒世良言均出自北宋宰相吕蒙正的寒窑赋,也有人称其为破窑赋,命运赋等等
  瞽鲧读音;[gǔ gǔn]【瞽鲧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表意是尧舜圣贤到极致 所生的儿子却不肖,呆呆傻傻的人反倒生出圣贤的儿子。
  瞽叟:瞽鲧,舜与象的父亲、黄帝的七世孙。他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叫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是黄帝与嫘祖的次子。本性顽劣,对其子舜不满,经常与后妻以及后妻所生之子----象,想要寻机杀死舜。但舜却仍然孝顺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点不敬。后来瞽叟、后妻、象陷害舜的计划暴露,舜没生三人的气,反而对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动,从此再也不怀陷害舜之心了。
  【乞瓢母】韩信曾经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太太在河边漂洗丝绵。有位老太太看到他饿了,就拿饭来给他吃,连续漂洗了几十天,天天如此。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位老太太说:“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老太太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还期望你报答我吗?”韩信励志,以后成才。
  人要放远眼光,衣敝缊袍,常存礼仪之容;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就是‘道’与‘得’。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也就是【寒窑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3: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 白 楼
  谦 翰
  【一】
  古运酒楼贺兰志,李白饮酒名赋诗;
  经历修葺传千载,任城济宁古八痴。
  悠久历史太白楼,诗人李白匾额辏;
  宋金元代谪仙寓,坐北朝南拱檐斗。
  【二】
  雄伟壮观古楼阁,碑碣林立歇山壑;
  青砖灰瓦游廊绕,中悬扇形楷匾刻。
  松柏掩映花扶疏,古朴典雅台阶突;
  诗仙醉圣壯豪饮,醉吻涸江长虹儒。
  赏析;
  太白楼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古运河北岸,太白楼路中段路北,原为贺兰氏酒楼,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名,经历代修葺,名传于世千余载,乃任城(今济宁)古八景之一。
  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悠久的历史,始终见证着诗仙李白在济宁文化的传承,是一代济宁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太白楼原为“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任城(济宁),居住在酒楼之前,“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
  唐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
  宋、金、元代对该楼都进行过重建和修葺。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开凿济州河时,任城城池北移今址,明代初期城墙易土为砖。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 ,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即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
  太白楼建在三丈八尺高的城墙上,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观,系古楼阁式建筑。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楼门向西,环以围墙,多年来,由于长年失修和历次战争,遭到一定破坏。解放初在原址上重建。当今太白楼仍坐北朝南,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青砖灰瓦,朱栏游廊环绕,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 四周院内,松柏掩映,花木扶疏,方砖铺地,花墙环绕,台阶曲折,古朴典雅。
  一楼正厅中间还有一尊李白半身雕像,上方横匾“诗仙醉圣”,两边对联是“豪饮吐万丈长虹,醉吻涸三江之水”。四周墙壁上书有李白生平介绍,济宁太白楼有李白铜像。
  二楼大厅现为书画展览。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诗酒英豪”四个大字石刻,字体丰硕,道劲豪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镌刻的“三公画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贺知章在右,线条流畅,体态浪漫,风流典雅。
  登上太白楼,俯瞰新建太白小区仿古建筑群,古朴典雅,玲珑剔透;玉带桥南北跨越古运河,与新建居民小区连为一体。改造后的河南岸街更是一处靓丽的人文景观,酒楼餐馆,济宁名吃,比比皆是。太白楼广场彩砖铺地,古运河畔长廊曲折,游人络绎不绝,老人对弈,童稚游戏,实为人们休闲之佳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4: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井 梧 吟
  谦 翰
  唐朝薛涛女诗人,与父合作井梧吟;
  随咏佳诗惜作乐,井旁挺拔梧桐凛;
  庭除古桐耸入云,枝迎南北叶送风;
  耸字出神艺术显,缀连锦心万缕情;
  妙聚其中枝对叶,南北往来迎对送;
  拍手称奇含蓄美,春风叠砌惊叹沁。
  赏析;
  井梧;【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薛涛是唐朝中期的著名女诗人。这首题为《井梧吟》的诗,据说是薛涛八、九岁时与她的父亲薛郧合作的。
  有一天,父女俩坐在院子里,父亲指着【井旁挺拔的梧桐古树】,随口吟出一联:“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要薛涛续成一首诗。于是薛涛应声回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就成了上面这首《井梧吟》诗。
  诗的前两句,出语比较平淡,很像是一句打油诗。要从平淡的诗句的基础上,进而写出雄奇的一首,是不容易的。幸亏其中有一个“耸”字出神入化,显示出一定的艺术性。薛涛的两句诗,很明显的是抓住了这“耸”字,缀连她锦心绣口的万缕千丝。值得指出的是,薛涛所续两句是一工整的对偶:“枝”对“叶”,“迎”对“送”,“鸟”对“风”,词性相互对应。而“南北”对“往来”,粗看似乎不工,细细推敲却妙在其中,以静(动)衬静,谁能不拍手称奇呢。另外,“枝迎南北鸟”,是从鸟之多来写树的高大的,是从侧面着笔,有含蓄之美,正是古桐的高大,枝叶的茂盛,才能迎拉南北之鸟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5: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惜墨如金  二首
  谦 翰
  【一】
  惜墨如金如其果,渴笔画枯淡墨拖;
  山林薮泽平远险,任意挥霍墨不多。
  泼墨惜墨微妙沁,磅礴疏秀墨如金;
  润笔皴擦胜渲染,笔轻而松燥锋隐。
  【二】
  枯瘠云烟尝刻离,湿笔重墨不轻易;
  山石勾皴林清旷,用墨不重雾中奇。
  飘渺幽清惜墨恋,爱墨吝金精如鉴;
  琴棋书画无不通,态度严谨墨法潜。
  赏析;
  中国国画术语,惜墨如金,意即用墨要恰如其分,不可任意挥霍,尽可能做到用墨不多而表现丰富。相传北宋山水画家李成“惜墨如金”,所画寒林,以渴笔画枯枝,树身只以淡墨拖抹,但在画面上,仍然获得“山林薮泽、平远险易”的效果。清代吴历曾说:“泼墨、惜墨,画家用墨之微妙,泼者气磅礴,惜者骨疏秀。”钱杜说:“云林(倪瓒)惜墨如金,盖用笔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以皴擦胜渲染耳。夫渲染可以救枯瘠,生云烟,迂翁又何尝顷刻离是法哉!特不肯用湿笔重墨耳。”(《松壶画忆》)都阐述了“惜墨如金”的含义和作用。
  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李成的山水画出自荆浩、关仝。所作山水,题材内容十分宽泛:所画山林薮泽,平远险易,荣带曲折,飞流、危栈、断桥、绝间、水石,风雪晦明、烟云雪霄之状,一皆吐其胸中,而写之笔下。李成尤其喜欢雪景寒林,人们甚至以李寒林相称。李成画古木寒林,树与坚韧瘦削,小枝挺劲有力,简直有点象武将起舞,有铮铮骨气;画山石勾皴不多,山峦好似运动,气象万疏、烟林清旷。他的画用墨不重,轻淡如在烟雾中,显得飘渺幽清,故有李成惜墨如金之誉。
  惜墨如金,本意为惜墨像吝惜金子一样,指作画时先淡后浓,不轻易用重墨。后指写字、作画、作文态度严谨,力求精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53

帖子

229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95
发表于 2021-10-6 06: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7: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石鼓书院  三首
  谦 翰
  【一】
  石鼓书院湖湘地,唐代李宽奔岳迹;
  山林葱郁三江绕,结庐读书最早起。
  太宗赐名石鼓院,拓展其所讲学卷;
  石鼓应天白鹿洞,四大书院岳麓抟。
  【二】
  武侯公祠观楼景,七贤敬业合江亭;
  湖湘鼎盛名噪史,石出鼓响蒸岳影。
  色彩浓厚武侯庙,鸣石雷骇震潜耀;
  文人骚客楼阁亭,华夏沉淀业绩潇。
  【三】
  千年学府雄姿献,蝌蚪点通天衍桓;
  修名千佛五经中,草庐流石睹伊宛。
  石鼓双江水蛟腾,两水昌黎风月亭;
  尝游石鼓登亭揽,瞰眇空阔绿净映。
  赏析;
  石鼓书院,位于湖南省中南重要城市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是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06年~公元820),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
  唐代处士李宽步李泌后尘奔南岳而来,见石鼓山林木葱郁,湘江、蒸水、耒水三江环绕,遂结庐读书其上,创建中国古代最早的书院,是谓石鼓书院之始建。宋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北宋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与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石鼓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
  石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湖湘文化发祥地,鼎盛千年,名噪朝野,在中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正所谓“石出蒸湘攻错玉,鼓响衡阳岳震南天”!明、清两代,石鼓书院虽与州、府学分置,但官方色彩依旧浓厚。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武侯诸葛亮居住在石鼓山,督零陵、长沙、桂阳三郡军赋。因此,后人在石鼓山的南面建“武侯庙”(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后被迁移至石鼓山上李忠节祠旁,改名为“武侯祠”【祠内有张南轩书《武侯祠记》(楷书体书),此碑在衡阳保卫战中流失】。晋时谀仲初《观石鼓诗》云:“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
  《合江亭序》“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后人建“绿净阁”以此为纪念韩愈。地以人传,石鼓名声大振,成为后世文人骚客“朝圣”之地。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有“唐代八大诗人之一”美誉的衡州刺史吕温,任期间又对合江亭进行扩建装修;唐元和元年(806年),
  石鼓书院始入石鼓书院,穿过大门,走过长廊,映入眼帘的是禹碑亭。禹碑亭亭柱上题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禹碑亭中央放置着一块禹碑,为蝌蚪文所做,禹碑为大禹治水功成在南岳衡山岣嵝峰所刻,最早
  透过二门,看到眼前有两个祠堂,位居其右的为“武侯祠”,位于左的为“李忠节公祠”,武侯祠和李忠节公祠与石鼓书院都没有很多联系,但是由于这两位英雄的事迹都发生在石鼓山,遂将其移至石鼓书院。武侯祠为纪念诸葛亮而建。武侯即诸葛亮(181—234),因其曾封武乡侯,故世称武侯。
  唐永贞(805)中,韩愈途径衡州,尝游石鼓,登亭揽胜,留下千古绝句,历代步其韵而和者众。合江亭亦因诗中“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而称“绿净阁”。
  韩愈的《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是韩愈遭贬途径衡阳,为石鼓山美景所迷,吟诗一首,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千而成。合江亭门柱上一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正是对合江亭命名由来的真实写照。祝澹溪也曾为石鼓书院合江亭题联“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633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7: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岳麓书院  二首
  谦 翰
  【一】
  岳麓书院史闻名,四大书院湖南城;
  湘江西岸山边脚,古老学府传统承。
  院落石碑砖瓦荷,闪烁淬炼人文阁;
  弦歌不绝学脉延,六朝建立道林赫。
  【二】
  西晋曾创崇真观,东晋陶侃建庵杉;
  唐代马燧道林舍,岳麓推崇古学赞。
  因袭增拓智诞奇,李允请奏赐湘西,
  北宋朱洞遗办学,岳麓书院黄洞遗。
  赏析;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1986年湖南大学宣布完成修复岳麓书院,并正式对外开放。
  2005年湖南大学正式恢复岳麓书院,下设中国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和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部门。2009年岳麓书院学科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格局已经完备。正式成为为湖南大学的实体办学机构和科研基地,千年学脉再次延绵,千年学府再添光辉。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的文史哲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胜地,更是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为道士活动地,曾建有万寿宫、崇真观等。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年)麓山寺创立,至今仍保存完好。东晋陶侃曾建杉庵读书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璇等二僧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岳麓书院就是在智办学的基础上“因袭增拓”而诞生的。 咸平四年(1001年),李允则请奏书,诏赐诸经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赐建湘西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办学的遗址上,即岳麓山下的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岳麓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