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命不敢辞

“什么是哲学?”——语言的使用权限

[复制链接]

4

主题

6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9-30 18: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人类的所有“用具”,不可以统称为“工具”;对于人际交流共学通用的语言学法用法,不可以统称为“方法”;对于所谓哲学学说有什么用的问题,也不可以用“价值标准”来胡扯。“文法语言”是精确定位论域的“学说学”学术用语。不同论域的实用语言,不可以拿来胡乱通用——你在人类学中解说“宇宙”,在语言学论域胡扯“思想”————你所实用的言论,是“哪跟哪'呀?
  人类学中有人类所知的“宇宙知识”,没有“宇宙”。“语言文化学识”体系中只有以文字名称为承载载体的“学识”而没有“知识”——说“知识就是力量”,只不过是“没文化”的浅学者们在模仿言论瞎掰胡扯而已。“知识”若没能转化成“学识”就发生了实用功能“力量”——闻所未闻!
  ——把一切都纳入一统来审查,如果排除了语言文字先在前提——你的实用言论不论是用来解说什么问题的,皆没有“成立依据”————你说的是“话”,写的是“字”——屏蔽了“说话”、“写字”事实后,你也便只能是信守“无声话”、“无字书”了。愚顽不灵到如此地步,还可有懂得“什么是人”吗?
  在人类的交流活动中,一切事实全都是听说读写事实——没有听说读写事实先在,便没有事实。这是因为“事实”本身是“两个字”———你可曾睁开双眼看清楚过?
  “瞎哑教”几近是人类的不治之症——人类四大文明已消亡“三大”,当前仅存下来的“华语文化”,在学术传承上也正处于“消亡趋势”——英国殖民普及英语,日军侵化普及日语——我看华语学术若无“两枚核弹”实用事实,也便早就“学好日语”了。
  ————日语文化是华语子系文化,能沦落到日军侵化“弱势地位”——全拜秦代以来的华语学界“大师”、“学奸”所赐!
  TMD——不会说人话,也会做人事儿的可能是没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9-30 1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命先生看一看满论坛的“标题”——有没有一句正常人话?
  ————没有呀!!!
  能够提出“言权”议题的学者,已属于“千古一遇”了!
  “言权”,必须得“以评为鉴”——汉政权拿“皇祖母被龙强奸过(龙附身)”谎言说“统治法”合情、合理、合法,并以“真龙天子”为信用,是不能作数的“屁话”。
  “真龙天子”这种“劳什子”,正是宋话本《高祖还乡》所讽剌的“装逼景象”。打着个破伞叫“华盖”,刘家的“淘气小子 ”回乡耍牛逼来了……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什么好孩子……
  汉高祖的乡亲们,是了解“这孩子”的——宋话本《高祖还乡》,很值得一读。属于“撕破脸皮看笑话”一隅——实话实说,不留面子。
  学用语言文化学识“留面子”——难道不属于“作死”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9-30 2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社科院到教育部,找不到一位有学务担当的学者——你信不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2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成共用 2020-09-11 01:26:23
  为什么华语文化区自秦代以来无法破解“分合成败周欺率”?因为实用言论与言论的实用功能是“不靠谱”的。
  由于对语言论学术研评的思辨解说法应用错误,造成了实用言论的依据是“谎言”。所以实用言论一统是“指东说西”的——说不对一句正常人话。
  比如说“历史学”————荒唐不?“历史”所命名的是“过去了的”人类经历——有法研究吗?明明研究的是文物史料,硬是胡诌“历史”。用错了文法语言也不知道!
  ......
  华语学界百年以来对于“哲学”谬题的跟风学舌、胡吵乱嚷,一统全都没有读懂过一个“学”字————这才是百年哲学乱局的实情。如果读懂过“学”字所命 名的是“该学说”——何以来不研讨学说,跟风胡扯“世界”、“宇宙”、“真理”、“价值”、“方法”————连学说“文法”框架结构皆不知——你试图拿“方法”、“圆法”来证明什么 ?
  -----------------------------
  前面二贴主要在语词的用法现象、用法事实层面上讨论“哲学”运用的正当性基础;
  这里不妨讨论下公成先生多次提及的“历史学”、“哲学”这类语词在词法结构上的观点。
  公成先生质疑“历史学”这个语词的正当性,似乎主要是基于如下观点:除非你可以穿越以目睹“过去了的人类经历”,否则你所谓“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就不是“历史”本身,而仅仅是流传至今的“文物史料”(语文);
  你研究的分明不是“历史”,却一再冠之以“历史学”,这岂不在源头上就“用错了文法语言”?
  如此,“历史学”似乎应该被改称为“文物史料学”,就如同“物理学”是关于“物理”的研究那样。
  从字面上看,公成先生的看法无疑成立;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通常使用的“历史学”也并未造成交流理解上的混乱;
  人们虽然大多不能回答诸如“什么是历史学”这样的问题,但在交流实践中却也不大会错误使用“历史学”这个语词;
  这里似乎出现一个令人不解的语言现象:难道说人际间的相互理解并不依赖于“文法语言”的正确运用?
  这个疑惑或许可以引导我们去更进一步思考我这几个帖子所一直讨论的问题,即语言的法体究竟是什么,判断语言运用是否适当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如果把“某某学”这样的短语构成人为地规定为“对某某的研究”,则不仅“历史学”是一个非法构词,“物理学”也同样不能成立,因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及其运动,“物理(物之理)”是这个研究活动的结果。
  但语言的相关实际用法却不是这样“规定”的;
  在“某某学”这样的短语中,“学”并不单纯地被用作动词性的“研究某某”,而是一种更为宽泛的动名词用法,即“关于某某领域的研究(学科)”;
  在后者的情形下,“历史学”、“物理学”就是“关于历史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科)”、“关于物之理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科)”;
  “历史”、“物理”不是研究的对象,而是研究的领域和目标;
  也就是说,人类社会有一种探讨自身历史和“事物之理”的合理需求,于是就形成了针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
  “历史学”、“物理学”这类短语并不是规定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而是提出研究活动所指向的领域和目标;
  你甚至可应采用测试碳十四的方法去断代,以推测“‘过去了的’人类经历”。
  由此看来,通常使用的“历史学”、“物理学”这类短语在词法上并无不妥;
  语言的实际用法可谓自然合理。
  相反,如果把“某某学”这样的短语构成人为地规定为“对某某的研究”倒是会面临不利的形式;
  比如,“对文物史料的研究”无端排除了有关历史的其他研究方法和手段;
  其次,“对文物史料的研究”并不必然产生有关人类历史的结果和知识,这将造成知识划分上的混乱无序。
  当然,公成先生可以在自己特定的学说体系内合理地对“学”作出规定;
  但那至少是舍弃了人类语言用法的丰富性和公共性;
  或者至少可以说,公成先生试图用一种强行规定的公共性去替代人类语言自然形成的公共性;
  但这种强行规定却也只有立足于自然语言的公共性才有可能——这或许是一个问题。
  这个示例讨论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深层语法的真正本体之物;
  日常语言现象正是立足于其上,才具有根深蒂固的合理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19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楼主| 发表于 2020-9-30 2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纳法应用涉及的是怎样学语文,才能使我们的思考宏观高度达到统观总揽的“高瞻远瞩”高度。这个办法极简单易行,却涉及范围极广,所以完成对所有问题的归纳总结,虽然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理想,但至到当前还没有全面完成并总结归纳成一部“文化学术研评总论学说”著作。而所谓的“哲学”是不是应当成为一种“归纳总结人类的知识经验和学术研评活动”的学说,整体学界的回答能力还有欠缺。
  ……
  其实所谓的哲学,是不应当称之为“哲学”,必须要用“信用学说”表述式,申明其“全人类共同信用”的实用功能。这是因为实用功能不明的学说,是没法达成共同信用的。
  ……
  ——科学采用的是分析法,文化学术要采用归纳法。前者涉及的是人类的探索发现能力,后者涉及的是归纳总结能力。前者为“追溯能力”,后者为“回归能力”。不属于一个论域,却是前因后果相关的。怎么样处理科学与语文问题,正是当前华语学界百年以来没能研讨清楚并达成共识的问题。所以对于“哲学”这种学说有什么用,华语学界整体还不能具备周全的回答能力。
  ----------------------------------------
  上面引自公成先生的新帖《所谓哲学涉及三类高端学术问题:归纳法应用,合作法约定、法策研评共识》;
  我把公成先生的其他“哲学”帖子的相关说法合并在这里一起讨论,以期相互参照全面呈现之功。
  我在主帖的最后一节说到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当我们自以为私人地使用“哲学”这个语词时,我们仍然(不自觉地)被这个语词的客观性所左右;
  公成先生对“哲学”的用法堪称一个范例,不妨在此做些讨论。
  公成先生反对“哲学”的那些流俗用法,我也认为,这些流俗用法也就是对“哲学”的道听途说;
  公成先生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统观总揽并进而“归纳总结人类的知识经验和学术研评活动”的学说;
  我虽然不赞同公成先生把“哲学”如此这般地说成就是什么,却认为公成先生在其特定的语言情境中对“哲学”这个语词的运用,的确是这个语词的诸多合理用法之一;
  如同科学哲学、数学哲学等构词形式中的“哲学”运用一样,公成先生的“哲学”不妨称为“筹策哲学”,或者一种“政治哲学”。
  “哲学”最基本的一个思维特征就是寻求普遍性,传统哲学总是试图为具体的人类行为提供普遍性的、根本性的依据,而现代后现代哲学则大致转向描述的普遍性;
  公成先生的语言学学说意在确立一种适用于社会决策的周全法体,依据这个周全法体即可以作出社会全体公认共行的决策,以避免社会争议内耗,实现真正的共和。
  这个“周全法体”无非就是普遍地适用于社会筹策的、社会全体共同认可的根本性依据;
  人类社会一旦拥有这样的“周全法体”,任何社会策略就有了确定性的来源,也就有了正确性评判的无二标准。
  如果公成先生打算把这样的学说命名为“筹策哲学”,我认为这是对“哲学”这个语词的适当运用;
  这个用法中体现了“哲学”的最重要特征,即其对普遍性的关注。
  但显然,这并不是“哲学”的唯一适当用法,甚至不是这个语词最通常、最基本的用法。
  一方面,人类思维的趋向上还有更为基础的普遍性期望,即便这些期望是虚幻的,但对其虚幻性的揭示或许正是哲学的职责;
  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现有人类知识经验大全归纳的“周全法体”是否真正能够被称为“周全”(却不说其是否可能),亦即这种“普遍性”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普遍性,这还是需要考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9-30 21: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现有人类知识经验大全归纳的“周全法体”是否真正能够被称为“周全”(却不说其是否可能),亦即这种“普遍性”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普遍性,这还是需要考察的。
  ——————————————————————————
  我们交流之初,你是大体认同并提出过“语言边界”说法的。那么语文这个“边界”即然是成立的,那么在这个界域内,就已把“一切”都包容在内了————既然一切都在内了,那么还没有什么会遗失吗——若无所遗失,再考查,所考查的还是言论?
  ————还能考查什么?考查“仓颉造字”、“女娲造人”?
  没有学好语文,对于哪些话的实用有什么害益,感受解析能力是极其迟纯的,可以让一方说了算,另一方说了不算的“管”、“教”、“治”等人际欺凌滥延用两千年并津津乐道!
  ——为什么“管理”、“教育”、“治国”是合理合法的?————就是因为华人所谓的“历史”,被解说成了一个管教治理史。是不是?
  “历史”是以人类为标靶的论域,在“学说文法结构”中属于“分析论述部分”的实用语言。而分析论述所采用的正是“分析法”。其论述结论也不是为了“证明历史”,而是为了证明“文明不文明”。“文化”是总论议题、“文明”是论述目的、“法策”是论述结论。
  ————“文化文明法策”已把“总论学说”的三个次分割文法结构部分都“命名清楚”了————哪里还能跳出个“这个哲学”、“那个哲学”来?
  ——有“历史”没“文化”,有“思想”没“学说”,有“哲学”无“法策”————个中要点问题在于要把每个词的命名高度整合清楚——已到“法策运筹”终端公益功用研评高度了,就“有文化”、“懂文明”、“信用法”了。
  在“语言文化学术”研评高度上,再对“历史”说法进行审查时,说明“对低端问题”论述,还有许多论述没有完成论述。科学已被人类学兼并,科学用语就已不再适用了,人类学用语已被“文化主题”兼并,人类不用语就已不再适用了——皆一统变通表述(哲变)为“学术用语”和“法策用语”了。
  ——这里我再依据《道德经》“名可名,非常名”说法来进一步解析一下,以其达成思路贯通共识。
  实用命名体系就如同一个金字塔。“法(玄德)”是其塔尖。法所统领的次分害系统分别为“文化”、“文明”、“法策”三大论题。“文明论”的论述标靶是“人类”;但是却在“文化”主题先在前提下,已经定位在了“语言文化文明(语言边界)”论域了。所以它与“人类学”是不同研评高度的议题。“文明论”的论述依据必须“不是人类历史”,而是“文物史料”。这正是“历史”不能成立的“文法结构法理”。“人类学”与“文明论”不一样。“文明论”已处于高于“人类学”论域的“学术议题高度”上了————学术高度的“文明论”解说的是“谈论人类问题的实用言论有没有问题”。学术研评依据是文物史料。
  在“人类学”中,将人类过去的经历统称为“历史”说法没有错。而“文明论”所涉及的论域已是“人类文明演变过程学说的实用言论”了。论述的“议题”已经改变了。所以,审查“历史”,和审查“历史学”不一样。前者命名的是人类的经历,后者命名的“该著作所集纳的文物史料证据”。
  ————我想我的如上解说,是解说清楚了为什么“历史”和“历史学”不一样的学术要点了。当“历史学”被“文明论”兼并后,“历史”处阴,“学”呈阳。“学说”的论述依据不是“人类活动”,因而不叫“历史”;而是人类活动遗迹,必须要命名为“文物史料”。完成上述论述,才可能发现,“历史”在“文化学术论题下”,是谬用的“文法语言”————是错把“人类学”用语,当成了“学术用语”来使用所构成的“谬论”。
  ——在华语学术百年哲学研评活动中,几近百分百的学术论文都是乱学滥用适用于不同议题的实用文法语言的。为什么研评能力总是上升不到“学术研评高度”并申明学术要点呢?
  ————正是因为在大量的谬用研讨低端问题的实用语言,“事物”、“规律”、“时空”、“相对”、“客观”、“思想”地跟风瞎掰。最高学研层次也便止于“思想理论”的——根本不可能具备提出一统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这个“法论”主题。连共学通用的实用言论是人们共同操控的“法体”都蒙昧无知————到哪里去求证“法理”、“法纲”、“法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9-30 22: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语言的“使用权”来自于读写研评能力。而能力够不够用,在于“评”——在两千年以来缺失了读写研评公正秩序的前提下,华语学术正处于倒退败坏过程中。无评无是非,学无评优无学说,法策缺失研评则不可能达成共同信用。
  权与能达成接洽的办法很简单————通过研评合作,彰显研评公正秩序把研评能力大体周输的前沿学者群彰显出来,并由前沿学者群来主导永久建立学术奖评激励秩序。
  不再撞大运——遇到一个什么水平的“领导”就过什么文明水平的生活。也不再拿“诺奖”来标榜学识————被外国评奖机构评奖,才认为获奖者有学问题。而事实上外国评奖机构,大体是华语学术外行。这不都是在作贱学术吗?
  当前华语学界极为罕见天命先生这样的学研大体靠谱的——能懂得“语文有用”的学者了。也更没能发生过周正的“语文学说”。实用言论全面有问题的前因是“字法语言学”教材有问题————而对于名法、句法、章法、文法所谓“五维”实用言论的研评通透学者,天命先生当下也没能理解通透。
  ————这才是最愁人之处。十多年前开展了三年三届学术评奖活动,找到一位“草根思者”先生,当下又遇到您这一位略知“语言陷阱”者。当前网络中以“语言腐败”为题的学者倒是有十几个,但其学研还没有达成到“正审语文”的研评高度。对其中的“再命兼并”的文法语言学常识,仍属于视而不见“睁眼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9-30 22: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学界对于三个名组成的短语,已几近会全部蒙圈。会定位“语言文化学术”的学者,就已很罕见了。能提出“语言文化学术研评”议题的学者,只有我一人’
  ————不信可在网络中搜一下“语言文化学术批评”或“语言文化学术研评”字样————所搜到的百分百是我的言论——找不到第二个实例。这样的学术问题简单吗?正是因为“太简单了”——所以整体学界才会“视而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6

帖子

1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6
发表于 2020-9-30 23: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GGSCZY的建议,供天命先生参考一下。
  关于对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国化”学研,邀我进京辅导研评的学术建议
  XXXXXX、XXXXX、XXX、XXXXX:
  对《资本论》的“中国化”问题,是怎样对《资本论》的研评提升高度问题。高度不够,是我D长期以来研评深度不够的原因。不能把《资本论》纳入到“法策议题”层次统筹考量,就无法落实“资本”的“法学”定位,进而就无法将“资本”纳入“法策”的规范下。
  对外文译著的“中国化”研评,是把外文译著融入华语学术,用通俗正义的学术用语建立一个新的“学说话语系统”。这个话语系统作为一种学说,它已不宜再称之为“资本论”,而应当提升到“法策研评”议题高度,并正义命名为《法策运筹信用学说》。
  表音语文不如华语“简图类名用意”语文发育完善,所给出的“资本论”著作译名,命名的统观高度不够。这个外语缺陷,可以用华语来补偿。人类最高公益功用的法策运筹著作文本,必须要正义地称为《法策运筹信用学说》。
  “公有制”、“生产”、“价值”等说法已经表明所谓的“资本论”,是为“科研工商金融秩序”所运筹的“法策”。其法策主张核心要点,是阻止私有资本盘剥劳动者。“资本论”的论述主题是“资本”,但论述成果却是对“科研工商金融秩序的《法策运筹实施法案》”的筹划。
  对于《资本论》的研究,提升不到“法策”议题高度,就不能懂得研评成果集成为“法策主张(共产主义)”正是《资本论》的论述结论。所以就还会延续使用译著失严谨的偏离“法策主题”的“共产主义”说法。“中国化”了,就变成“中国话”了。译著中译为“共产主义”的表述式,要通过进一步提升研评高度,来达成译为“共和法策”研评共识。
  对《法策运筹信用学说》的研评,从文化学术研评史来看,总是只有一位学者首先达成研评突破。所以“圣人处众人之所恶”是难免的。学术史上的学术突破难点,在于研评能力与学术话语权达成接洽。话语能力与话语权是否能够达成接洽,是一种文化中的文明和法策进步的“睛雨表”。而信用什么样的“法策”问题,也正是我D的“D纲”必须申明无误的问题。我D的兴衰,取决于对D纲的“信用”是否能达成全D共识和有没有周全的《法策运筹信用学说》供全体DY学习应用。
  对《法策运筹信用学说》的整合周全,必须要首先拟定周正的《文法语言学学术研评法则总论学说(哲学)》议题并达成学界研评信用,才能导出的“法策主题”。这是我申明“提升高度”和“ywjj”的必要。
  切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12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3
发表于 2020-9-30 23: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哈哈哈,好高大上的名词。在主观的基础上加之对事物的观察和有限认识,以及严密的逻辑性加以概括。实际和事物真实形态大相径庭,诡辩术罢了,离事实十万八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