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49|回复: 35

话十二钗人数画词曲

[复制链接]

12

主题

246

帖子

7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6
发表于 2020-9-3 16: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五回,贾宝玉梦入太虚幻境,见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又听了十四首红楼梦曲。正册中名额已满,副册却只说了香菱一人,又副册也只说了晴雯、袭人两个人。那么副册、又副册该有谁呢?有人说,首先该有宝琴、岫烟她们。这真是个糊涂的想法,从形式上看,正册是小姐、太太主子级人物,副册以香菱排头,香菱是妾,副册便应该是妾这一级人物。宝琴、岫烟她们是小姐主子,以后会成为梅、薛的正室夫人,怎么能安排在妾的册子里?
  如果硬要排的话,正册名额已满,宝琴、岫烟、李绮、李纹、尤三姐、夏金桂等人已没了坐位。副册中该有平儿、秋桐、佩凤、偕鸳、嫣红、翠云,即便再加上宝蟾、麝月,也还是凑不够十二之数。又副册却又容不下那么多人,如鸳鸯、琥珀、金钏、银钏、彩云、彩霞、丰儿、素云、银蝶、紫鹃、莺儿、翠缕、伺棋、侍书、入画、秋纹。她们谁该上,谁该下?
  事实是,总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的人,是不明白作者设置十二钗册的目的。谁上谁下读者自己说了算,愿意叫谁上谁就上,因为这不在作者的考虑范围内,而是设了个虚套。有了十四幅画、十四首判词、十四首红楼梦曲已经足够了。少了不全面,多了反成了画蛇添足,扰乱视听了。除了这十五钗之外,作者 还另外特别交代了四钗,有鸳鸯、紫鹃、麝月、林红玉。至于宝琴、岫烟她们,都属于正常婚嫁,自然终老,与八十回外的故事变异不沾边的人。
  八十回书中,十五钗走到终点站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尤二姐,一个是晴雯。尤二姐虽然死了,与其牵扯的事却远没结束,因为这是贾府“败家的根本”。彻底交代清楚的唯有晴雯一人。无疑这是作者立的一根标杆,等同于一个数学例题,要求读者据此例举一反三,解读其它画、词、曲。若能根据书中的故事情节,将画、词、曲融为一体。合情合理的落实了,八十回书外的故事结局,你不想知道都不可能了。
  又副册第一页:“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根据书中的情节解释,判词的大意是:似雨后皎洁的月亮那样难得,如美丽的彩云般容易消失。高傲的性格,却是卑贱的地位。卓姿动人,手巧舌利招来了别人的怨恨。其短命,主要原因是遭到了别人的毁谤,疼爱她宝玉,却无能为力,只有干着急的份。画上的滃字:是云气四起的样子。乌云浊雾:是若有若无的脏东西。画的寓意是:被若干人泼了一身的污水。因滃字的释义,想再啰嗦句:云气四起,点明其是触犯了众怒,这与情节完全相符。可见作者的遣辞是多么严谨,每个字都有我们细细琢磨的必要。
  晴雯之例,阐明一个哲理。人的命运,多数与环境、地位、身份、性格有密不可分的自然性和必然性。晴雯之死,遭到了别人毁谤这是外因,关键是其奴才的身份却公主般的脾气才产生了外因。我们据此例去套解其它画、词、曲,便不会走弯路。知道这是一种前因后果的提示方式,词与曲里面是蕴意,画是寓意。在没弄清楚词、曲之前,是不可能知道画是什么意思的。举个例子:
  副册第一页:“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迹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套释晴雯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是内因,“自从两地生孤木”是外因,“香魂返故乡”便是果。想弄清因,就得去书中找。根据故事情节知道,根并荷花一茎香的蕴意是:香菱像荷花一样不染尘俗,太清纯了,不懂人世险恶,没有防患意识的呆萌。自从两地生孤木句,这是网友熟知的事,没必要啰嗦。香魂是作者对香菱人品的肯定。画的寓意与判词完全一致。香菱是被夏金桂治死的。
  八十回书内,基本交代清楚了大事发生前的因,把其必然形成的果,却留在了书外,这是《红楼梦》古今独步的艺术风格。想要知道果,就必须弄清因。这些因撒落在全书的情节中,或重彩渲染,或轻描淡写,似无意,像有心,有真话,有假语。在寻找过程中。最忌循规蹈矩的死知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才是正确的路。再举个例:
  正册首页:“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套晴雯判词,林中挂、雪里埋是果,咏絮才、停机德是因。按常规认识:咏絮才是喻黛玉似谢道韫般才思敏捷,出语惊人。停机德喻宝钗像乐羊妻停机劝学,是贤德楷模。暂不去深究林 中挂和雪里埋的确切答案,但起码知道这不是吉语,是个可悲的果。难道她们的可悲是因为才华和贤德。这应该不合常理吧?所以就必须到书中细看作者相关黛玉、宝钗细节的着墨,并重新考虑作者用典的取意。当我们对黛玉、宝钗有了初步认识后,便知道咏絮才的取意是:谢安父子联诗,侄女谢道韫突出奇句,盖过了谢安父子,抢了他们的风头。停机德的取意是:乐羊外出求学一年后归,其妻无半句慰语,闻乐羊学未成便断机丝,是渴求功名的无情。作者在判词中只提示了内因,那么由这内因导致的外因呢?还得到书中去找。总之,熟悉书中人物,才是破解画、词、曲的关键。等将这些内因外因都找齐了,画的寓意和果也就一目了然了。因黛玉、宝钗是书中的核心人物,所以作者对他们交代的特别细,除了词、曲,又用灯谜、花签等其它谶语,将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事的时间和地点也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破解词、曲,万不可死守一理,首先应思维活。看“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句,“展眼吊斜晖”句。元春、史湘云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却并没有什么内因外因。正册的判词,多数只提示了个人因果,红楼梦曲则是蕴含了此人对其他人和其他事所产生的影响。有些必须结合推敲分析。如【终身误】和【枉凝眉】,【聪明累】和【好事终】。想知道曲中遣辞的蕴意,自然还是到书里找。
  若依笔者愚见,这十五钗应分为六个组。第一组只元春一人,贾府鲜花着锦,被抄封门,黛玉死,探春嫁。凡贾府发生的大事,都与其有关。二组是黛玉、宝钗、袭人,她们与宝玉的爱恨纠葛是全书的灵魂。三组是凤姐、尤二姐,这个组的成员有贾珍父子、贾赦父子、薛蟠等人。作者以他们的骄奢淫逸,明争暗斗,展现了一个大家族有兴盛走向败亡的始末。四组是探春、湘云、迎春、惜春、妙玉、香菱、晴雯以及鸳鸯、紫鹃、麝月。作者用她们充实丰满了故事内容,展现了人世百态,在她们身上发生的事,却又都是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如:探春庶出身份,却能成了王妃;生龙活虎般的湘云,却短命早夭;鸳鸯为贾母死节;紫鹃给黛玉摔丧架灵等。五组是巧姐,成员有红玉、贾芸、王信、板儿。作者用他们展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凤姐荣时,一些人如巴儿狗般摇尾乞怜,凤姐死后,却如恶狼般噬咬她的女儿。得滴水恩的山野村夫,却能以涌泉报。六组是李纨,作者以几十年后贾兰重兴贾家阐明一个哲理:沧海桑田,人生如梦,自古荣辱周而复始。
  《红楼梦》看似残缺,实际却是最完整的小说。其将令人心醉的花好月圆,卿卿我我,展现给了广大读者。那些令人心碎的辛酸,却盖上了一层荒唐的薄纱,寄放在了书外,留给了一些总想刨根问底的人。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有谁能与其媲美?
  期盼网友们提出质疑,希望能与先生、哥哥,姐姐们继续深入讨论。
  江渚叟       2020年7月16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

帖子

12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3
发表于 2020-9-3 16: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钗正副册作者写了多少人就是多少人,多一人都不是作者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发表于 2020-9-3 17: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心了!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3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8
发表于 2020-9-3 17: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老弟对作者写作用意及其表达规律的分析,确实大有道理,先赞你一个!
  不过,我倒是更赞同层主18990325195---也就是你所称之为“红军兄”的判断原则,即文字为本。
  作者必定有未形成的或不便形成文字,隐藏于已形成的文字当中;可这些隐藏的文字、用意,究竟为何?我们也只能心怀鬼胎、各自揣测了;而且最终得出的各自结论,势必难以统一;但总归,须有一个相对硬性的判断准则,那就是---文字为本。
  当然,我相信江老弟的分析必定是基于文本的;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各家都在遵从各自手头的“文本”---于是这就又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了版本的真伪与作者真实身份的无尽争论当中去了。(头疼)
  从那些被某人看不起的红学家们多年研究的成果来看,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之处有很多---小到一字、一词的不同,大到整句甚至一段话的有无;诚然,纵使百十处的差异文字,从字数上讲也占不到百万字巨著的千分之一;但是,往往关键之处的一字之差,语意便大相径庭,乃至南辕北辙。当然,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可以相对容易地排除一些抄书者的低级手误,但这个方法,对恶意篡改的原书文字无效;毕竟,”上下文“中,仍有差异。(头更疼了)
  恰如坐标系中,如若原点尚未确定,则所有的数值与方向即便不是毫无意义,也是仅供些许参考罢了。
  愚兄啰嗦了这么些,绝非让江老弟感到丝毫气馁;恰恰相反,兄望老弟能够拨开云雾、再接再厉,从绝大多数的无差异文字处入手,以众多版本的共同之处作为临时原点,反推乃至重建坐标系;最终,能够为还原这部伟大著作的本来面目,做出个人的贡献,自身亦可望青史留名!不知江老弟可有信心否?(真诚的微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46

帖子

7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6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19: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尚春元 2020-07-17 01:44:04
  江老弟对作者写作用意及其表达规律的分析,确实大有道理,先赞你一个!
  不过,我倒是更赞同层主18990325195---也就是你所称之为“红军兄”的判断原则,即文字为本。
  作者必定有未形成的或不便形成文字,隐藏于已形成的文字当中;可这些隐藏的文字、用意,究竟为何?我们也只能心怀鬼胎、各自揣测了;而且最终得出的各自结论,势必难以统一;但总归,须有一个相对硬性的判断准则,那就是---文字为本。
  当然,我相......
  -----------------------------
  春元兄:欢迎您的光临,认真挑剔,提出异议,才是最可贵的朋友。细心推敲原著文字,不依赖书外那些不靠谱的资料,是探讨红学的唯一出路。如果仅凭一种版本,想做出正确的解读,无论学识有多么渊博,都是不可能的。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若干版本并存。《红楼梦》是个严谨的整体,千分之一的异文字,其中必有一种能与书中其它文字和情节完全吻合的。判断谁对谁错,关键是看读者对书中其它情节和文字的熟悉程度。首先是不应该对任何版本有偏见,只要对照阅读思考,不难发现这些异文的哪一种能与书中的其它情节和文字融为一体的。我来此论坛最初的两个帖,《论红楼梦脂本与程本中的错误一》和二。说的就是此事。春元兄可借寸阴之暇一阅,我需要您的挑剔和帮助。青史留名,您把话说大了,我只是个半吊子,不过自认为走对了路,但毕竟学识太浅,走不了多远。只是想抛砖引玉,提醒那些博学者,别在哪做水中捞月的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24

帖子

27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20-9-3 2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是个不知他妈是谁的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24

帖子

27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20-9-3 21: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大师在比学文比法力。
  旁边看就行了。你有十年百年。
  没事别玩。
  事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24

帖子

27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20-9-3 22: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意听,听。
  不愿意听,不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发表于 2020-9-3 23: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为什么叫金陵十二钗?原文是这么说的:
  程甲本: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实录其事,绝无伤时淫秽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一一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可知红楼梦一开始叫石头记,后来又多了几个名字: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里面提到了几个人?查看原文可知——
  程甲本原文:
  宝玉喜不能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写着对联道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中,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有各省字样。宝玉一心只拣自己家乡的封条看。只见那边橱上封条,大书“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因问“何为“金陵十ニ假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警幻徽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宝玉再看下首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门开了,拿出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这首页上画的,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又副册:晴雯?】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又副册:袭人?】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去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副册:香菱?】
  宝玉看了又不解。
  又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诗道:
  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正册:黛玉+宝钗?】
  宝玉看了仍不解。
  待要问时,知他必不肯泄漏天机;待要丢下,又不舍,遂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櫞。也有首歌词云:
  ニ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正册:元春?】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正册:探春?】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正册:史湘云?】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掉陷泥中!【正册:妙玉?】
  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①“终掉陷泥中”程乙本作“终陷淖泥中”】
  金花柳质,一载赴黄梁。【正册:迎春?】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劼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戸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正册:惜春?】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风。其判云: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幕此生オ。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正册:王熙凤?】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思人。【正册:巧姐?】
  诗后又画一盆茂兰,傍有一位风冠霞岐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正册:李纨?】
  诗后又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正册:秦可卿?】
  宝玉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泄漏天机,便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
  书中,宝玉问“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
  警幻解释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警幻徽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金陵十二钗”真是如警幻仙姑所说“择其紧要者录之”?我想不是这么简单。金陵是什么地方?明朝国都也。偏偏选定金陵,蕴意不可谓不深,那为什么要选定十二钗而不是金陵十二帅?参考潘重规、朱光东等南明论的观点,可知当时清廷对汉族男子执行“留头不留发”的镇压政策,女性可保留汉服。导致猪尾巴发型成了贰民的象征,汉族男人顺服奴化、奴颜媚骨,女人则不受影响。所以红楼梦中会有“男人浊臭女人清爽”的惊世骇俗的观点。那么,十二是指十二个人吗?非也。十二只是一个符号化的概念。君不见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里“公子”“红妆”可不是指风花雪月,而是代指全体被异族杀戮的国人。
  所以对于金陵十二钗,我理解为是张岱在寄托遗民亡国悲痛。金陵是一个符号,十二钗更是一个代指明朝国人的抽象符号。不可拘泥于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具体是谁谁谁。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十二钗的命运,也就是国人的命运。十二钗在小说中,可以是指十二个人,更是指抽象化的明朝男女同胞。江兄弟以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24

帖子

27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20-9-4 01: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回基本够用,作者已经把要写的重要之事写于书中,书涉及大清皇家之内斗,所以用了一种极复杂的手法而写。观看它尽量先领会原意,不要加自己观点引申,即使找到人物原型,对错也是由作者作出区分的。
  书中写了很多物,注意京中之物是否可考据。
  去掉一切小说概念,小说中的官在《红楼梦》中都不叫官,譬如像曹寅那样的官,在书中不值一提的。
  就算书中虚构,贾家随手给贾雨村谋的官都到一品大员了。你说他们自己真正的官有多大?
  脂砚批字用了一个“命”芹溪删去,人们争论就很大,他能否“命令”芹溪。
  《红楼梦》中无小官,对这部书,他们也只悄悄批字,不去改一字。因为此书含“格物”,改一字就容易对应出错。
  宝玉与雍正、乾隆很熟,熟到互相窜门玩,所以宝玉知道的事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红楼梦》中也写了些康熙年间的事,那时脂砚也还是小孩,在皇宫中养着。
  康熙死后,脂砚还是小孩,由雍正仍然养在宫中。
  本人说过,大清的皇子,不允许自己母亲亲养的,这是顺治时定的规矩,大清讲典律的,属于典型的例案法律。凡有事,都要翻一下典故。
  王熙凤就是活法典,不用翻书,什么典例都知道,王熙凤能不识字?!
  王熙凤为什么治尤二、坏一守备儿女婚事?因为王熙凤秉公执法,依典行事。所以大清皇族人很怕她的。
  王熙凤没做亏心事,所以才不怕鬼。
  雍正就不一样了,也不知道为何事,好好的皇帝不亮礼仪,学什么道士。
  雍正服丹过量而宾天,京中连忙通知宝玉家,历史记载好像乾隆当时不在京中。
  乾隆回京后,滚地大哭。宝玉心情也不好,告诉乾隆,恭喜你要当皇帝了。乾隆一边哭一边笑,谁说不读书就不能当皇帝?
  眼看乾隆就要当皇帝了,王熙凤也安心地过一次生日,生日中还在调侃尤夫人。尤夫人说,今儿还能不讲规矩,明儿你得讲规矩。
  这样的话,国学大师都读不懂的,一个不常来此论坛的文玉鉴读得懂,你应该喊她师姐,葡萄牙月桂喊她师姐。
  文玉鉴在完成人物对应时,也有“迷糊”的地方,如贾珍是谁?!
  本人说,贾珍是贾敬的儿子,如果他们是汉人就罢了,他们是满人,而且是皇族人,你想他是谁?
  文玉鉴一听就明白。如果本人详细解释,你会瞌睡的。
  非一言半语能解释清楚的。
  如果你年轻,抓紧考据《红楼梦》书中的物,不要浪费时间看他们的情。
  破解了人物,自然知道他们相互间是什么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