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4|回复: 24

张新建《徐渭论稿》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发表于 2021-7-9 17: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言
  徐渭是明代杰出的诗人、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19: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渭是明代杰出的诗人、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和戏曲理论
  家。他早年学儒,习八股,也想按照统治阶级规定的“学而优则
  仕”的老路走下去,然而黑暗的现实社会,腐败的官僚统治,却
  给他留下了一条饱经忧患,历尽坎坷的人生道路。家庭变故,乡
  痞侵夺,科场挫折,使他陷入深深的迷惘和苦痛之中。徐渭曾虔
  诚地学道炼丹,期霙神仙的出现;他曾笃信王学,痴迷地探素
  人”、“心”,“情”、“理”的奥秘;他曾醉心学佛,以求顿悟入生
  社会的真帝。然而,各家学说都未能给他指出变革社会、走向新
  生的道路。这个腐败社会未能麻醉的灵魂,在中国古代思想领域
  苦苦求素。在他的著述中,留下了不同时期受各种思想、学说影
  响的明显痕迹。他根据社会现实矛盾和自己的坎坷遭遇,综合吸
  收中国古代思想资料,形成了反抗礼教東缚,要求自由解放的叛
  逆性格。
  徐渭是个儒生,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思想,报效国家的社会责
  任感以及强烈的参预意识,驱使他不能容忍好臣祸乱于内,外族
  兵临国门的政治局面。他积极参加嘉靖年间抗击倭寇侵扰的战争,
  苦狱六年,也未使他心灰意冷,出狱不久,就匹马出关,北上边
  防重镇,参预平画安边大计。然而,腐败的社会给予他的却是
  次又一次的打击,献身无路,报国无门.使他的政治热情归于幻
  灭。徐渭已看到国事难为,大明王朝难逃覆亡的历史命运,现实的
  不幸遭遇更强化了他的叛逆性格。徐渭纵笔抒写,抒发对现实社
  会的强烈不满,愤怒揭露“世事鲜有不伪”的冷酷世界,强烈的
  叛逆性格和毫不妥协的批判精神贯穿徐渭的一生。
  徐渭是取得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艺家。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
  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熔铸于艺术形象之中,酣畅淋漓地
  倾吐了一肚皮磊落不平之气。他的诗文强烈地冲击了前、后七子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运动,以直抒胸臆,不拘格律,
  表现“真性情”的不朽佳作而永垂史册。他的绘画以水墨大写意
  作花卉,开创青藤画派。在戏曲上,他创作了不拘长短、不论南
  北、抒怀写愤的抒情短剧《四声猿》,被誉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
  字”。他研究“土夫罕有留意”的宋、元南戏,写下了中国古代戏
  曲史上唯一的一本南戏概论性著作《南词叙录》。徐渭的一生是苦
  苦求素、勤奋创作的一生。批判现实社会,探素人生真谛,表现
  自我意志、独立人格,以及追求文学艺术上的全面创新,是徐渭
  生命的主旋律。
  徐渭生活的时代,由于政治上的高压,精神上的桎梏,使得
  任何一点新思想、新创造都遭到不择手段的打击、摧残,自然也
  容不得狂放无羁,不轨常撇的徐渭。封建统治阶级目之为“才士
  不驯”,划入该杀之列。徐渭一生“蹈死狱,负奇穷”,历尽坎坷,
  死于浙江山阴故里,以后,虽有知音袁宏道盛为吹嘘,然而,封建
  主义的重重迷察,遮蔽了这颗璨的艺术明星。终明之世,徐渭的
  文学艺术并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进入清代,徐渭的名字几乎被
  人遗忘了。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西方进步的文艺理论,特别
  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入中国以后,研究者才开始注意这个艺
  术奇才,从不同侧面研究徐渭的理论和创作。然而,徐渭的文学
  艺术博大精深,研究者无论单从哪一个方面都很难看清、理解他的
  入生和文学艺术上的重大成就,评价徐渭在中国乃至于世界文艺
  史上的地位。因而,确切地说,徐渭还是一个未被真正认识的文
  2
  艺家,这不能不使我们深为惋惜。我驾着一叶小舟,在徐渭文学
  艺术的海洋漫游,研究徐渭生活的时代,研究徐渭的人生,研究
  徐渭的诗文、戏曲、绘画…不久,我便发现,大海太浩瀚了,
  以我的功力要做一次全面的航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我调转
  船头,驶向了徐渭的戏曲理论及创作的领域,重点研究作为戏曲
  家、戏曲理论家的徐渭。
  徐渭是时代的产儿。那个人妖颠倒的时代,竟使一个才华横
  溢的文艺家愤而发狂,是多么令人痛心而又难以理解的事。因此,
  我力图真实地描绘出这个造就狂人时代的历史面貌,从社会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探索产生徐渭的客观必然性,从而认
  识中国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主义淫威下惨痛的生活道路。徐渭虽
  然是一介白衣秀才,但才大如海,名动公卿,与当时许多著名文
  学家、戏曲家如唐顺之、茅坤、汤显祖、王骥德等多有交往,对
  文坛、曲坛有一定影响,所以,我的笔触不能不时时兼及徐渭的
  师友、弟子以及交游人物,勾勒出晚明文坛、曲坛斗争、发展的
  真实状况,以深入研究徐渭戏曲理论及创作的特色,在中田戏曲
  发展的乃史长河中认识徐渭戏曲理论及创作的成就。
  徐的文学艺术是互相联系的整体,研究徐渭的戏曲理论及
  创作,离开了他的海文理论、书画理论的综合研究是难以深入
  的。因此,我把徐渭的戏曲理论及创作,作为他的文艺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尉诗立、书画理论的综合研究中认识徐渭戏曲理
  论的内涵、特色。为了反对“以时文为南曲”的逆流,徐渭首倡
  “句句是零色语,无今人时文气”(《南词叙录》)的宋、元南戏,第
  个踏入了、元南戏的研究领域。但徐渭的研究并没有局限于
  南戏领域,他参加了当时曲坛上诸如本色、声律等重大问题的讨
  论,闻述了精辟的艺术见解。可以说,徐渭是以末、元南戏研究
  为中心,研究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回答了当时戏曲理
  论及创作中提出的基本问题。徐一生没写过传奇剧本,只留下
  了杂剧《四声猿》,颇有些令人费解,不过仔细研究便不难看出,
  徐渭的戏曲创作实践了他的戏曲理论,徐渭许多重要的理论主张,
  包括曲牌联套规则等技术性的问題,都可以在《四声猿》中得到
  印证。他的戏曲理论及创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徐渭深刻的
  理论建树和成功的创作范例开一代戏曲的新篇章,明代万历年间,
  传奇“曲海词山”,文人杂剧骤然繁兴,是与这位杰出戏曲家、戏
  曲理论家的卓越贡献紧密相联的。
  第一章坎坷的人生道路
  徐渭出生于明代正德末年,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此时的明王朝已经进入无可挽救的衰落时期。
  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他“好逸乐”,
  不问政事,宠信宦官刘瑾和奸佞江彬、钱宁之流,导致大权旁落,
  朝政腐败。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他们极力强化东、西、内三厂
  对文武百官及市民百姓实行残酷的特务统治。在经济上,迅速扩
  大皇庄、皇店,外戚及勋臣大吏也趁机强占民田,使得土地高度
  集中,赋田急剧减少,日益繁重的徭役、赋税都落在劳动人民的
  头上,造成了大批农民破产。统治阶级内部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
  盾都十分尖锐,出现了藩王朱寘缁、朱宸濠的叛乱。农民起义风
  起云涌,先后发生了大藤唳瑶族壮族人民的起义,四川曹甫、喻
  思俸的起义,河北刘六、刘七的起义,江西競南农民起义等。农民
  起义虽然相继被镇压了,但是给予地主阶级统治机器的打击却是
  相当沉重的。
  明武宗荒淫一生,死而无后。大明皇帝的皇冠轻而易举地落
  在武宗的堂兄弟兴献王朱厚熄的头上。当太监谷大用、大学士梁
  储把他从安陆接到北京,登上奉天殿帝位时,年仅十六岁的朱厚熄
  着实有些飄飘然了。然而,面对梦寐以求的皇冠,他又有几分踌躇,
  在封建宗法制社会中,嫡长子继承制已成天经地义的准则,武
  宗以嫡长子君临天下,尚有二王造反,他以藩王而登帝位,其他
  的藩王以及臣下能绝对服从吗?这个念头长期缠绕在他的心头,
  也给嘉靖朝政治留下了一道浓重的阴影。改元伊始,虽然采取了
  抑制兼并、调整赋税等改革措施,但社会根本矛盾并没有解决。
  世宗登基不久,就掀起一场以尊崇生身父母为中心的议大礼。世
  宗并不是个孝子,他尊崇父母意在抬高自已的地位,证明继承
  帝位的合法性。这种狭隘的偏执心理,促使他一面滥施威权,刚
  复自用,以树立皇权的绝对权威;一面崇奉道教,大兴寺观、道
  坛,乞求长生不老,永保帝位。然而,事与愿违,世宗的行动不
  仅加重了广大人民的经济负担,也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由
  于他一意修玄,万事假手于顺旨赞玄的好佞之徒,使奷相严嵩得
  以把持大权近二十年,朝政更が腐败,社会更加黑暗。徐渭就是
  在这样黑暗的社会:,开始了历尽坎坷的人生道路。
  第一节家世·意午
  明代正徳十六年三月四日(公元1521年も月12日),杰出的
  文学艺术家徐渭出生在浙江雀绍兴府山阴城大云疠的观桥大乘庵
  东榴花书屋。
  徐渭的《赠族兄序》云:“宗居会,自吾祖而上,代多豪
  隽富贵老寿之人。”徐消的叔父徐鎗是成化年间进士,徐滋是贡生。
  “横黄金而子孙繁多,大其门户,美其衣食。高者以明经为生员,
  次亦以气概雄视一乡。”
  徐渭的父亲徐,字克平,喜竹,号竹庵主人。因徐家在贵
  州龙里卫列军籍,故携家到贵州教书,应乡试。弘治元年(148
  考中举人。官云南巨津知州。因巨津为纳西、独龙等少数民族居
  住区,属丽江土司管理,风俗不同,难以为政。时王龙溪的父亲
  王理为兵备?事,巡按云南,徐镳通过王理的关系,转任嵩明
  镇南等地,因征那大有功,官至四川夔州府同知。因病退休,回
  绍兴原籍。
  徐徳原配童氏、生二子,长子徐淮,次子徐潞。童氏中年死
  于云南。继室苗宜人,是云南澂江府诸生苗有文之女,嫁到徐家
  后未生育。徐镳晚年纳苗宜人的侍女为妾,生徐潤。百日后,徐
  锪死于绍兴,由苗宜人主持家务。“宜人性绝敏,路知书,其持身
  严毅尊重,内外莫不敬惮。其描写俎醢,为世女师。其才略酬应,
  畜釀种植,出入筹策,驳辩禁持,则宗成、子妇、宾客、塾师、
  老牙妪、悍奴婢靡不失气。其保爱教训渭,则穷百变,致百物,
  散数百金,竭终身之心カ,累百纸不能尽,渭粉百身莫报也。”の
  苗宜人治家理财颇为干练,以继室支撑门户,使数十人的大家庭
  秩序井然。苗宜人没有亲生儿女,便把三子徐潤当成己子,倍加
  爱护。教他读书识字,还给他讲述家乡云南的景物风俗,苗宜人
  是徐渭第一位启蒙教师。幼年的徐渭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受到
  良好的教育。
  徐渭六岁进徐氏家塾读书。他天资聪颖,オ思敏捷,“书一授
  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所。の八岁“稍解经义”,学作八股文,
  援笔立就,大受褒奖。十岁时,因在徐渭名下的奴妇子四人逃走
  讼于官,山阴知县刘昺令其作文,“公理告书不二十纸,文不草而
  竟”的,刘昺大加赞赏。勉励他“务在多读古书,期于大成。勿徒
  烂记程文而已”。徐渭后来在《自为墓志铭》中说:“少知慕古文
  词,及长益力。”刘员的教诲对于他日后从事文艺创作产生了很大
  影响。
  苗宜人只比长子徐淮大十六岁,以继室主持家政相当艰难,
  而且苗宜人是云南人,初到绍兴,风土人情都不适应。与徐准夫
  妇的矛盾日见尖锐。嘉靖九年(1530),徐淮经商折本,经济破产
  7
  苗宜人被迫遣散徐潤的生母和一批仆体人,与徐准的矛盾更深了。
  苗宜人把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聪明英俊的徐潤身上,打算让他
  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出人头地。故“日夜课望渭”,终因积劳成疾
  郁愤而死,终年五十九岁。后来徐渭九次参加科考,其中也许与
  苗宜人的厚望有关。
  苗宜人的死,结束了徐渭安定的童年生活,从此以后,十四
  岁的徐渭依靠长兄维持读书生活,开始了漫长的艰难岁月。
  第二节在苦、迷惘中转向王学
  徐渭的长兄徐淮,字文东,号鹤石山人。“性古直,不逆诈
  沈毅寡言笑,有长者风。”0长徐渭近三十岁。徐准早年是随父任
  上的阔少,不善治家理财,徐锒死后十几年光景,他出外经商将
  数干两银子的家资賠折殆尽,徐家中落与他有直接关系。
  徐渭的《伯兄墓志铭》写道:“渭少依继母苗宜人,宜人死依
  兄,兄视之如己子。”实际上他们是同父异母兄弟,关系并不融治。
  徐渭是苗宜人的宠儿,徐淮与苗宜人矛盾很深,与徐渭自然也有
  隔阂,而且,徐淮经常外出经商访道,对徐渭的管教比苗宜人松
  多了。
  苗宜人死后,徐渭仍在家塾读书。十五、六岁时,曾从彭应
  时学剑。彭应时武举出身,“能诗文,材力武技,一时盖乡里中
  而驰射尤妙,几于穿叶。”抗倭战争中死于战场。徐渭的同学张子
  锡的父亲是个武官,家有战马、兵器,徐渭常与张子锡、丁肖甫
  练习骑射,不仅锻炼了体魄,也为他后来三次参加军幕打下了基
  ①《伯兄葚志铭》《徐渭集》第633页。
  ②《彭应时小传》,《徐集》第628页。
  础。徐渭最要好的朋友萧翊《女臣),“独喜秦汉古文、老庄诸子
  仙释经录及古书法,以故楷甚精。”0与徐渭的兴趣、爱好都很相
  似。总之,这段时间是徐潤思想、学业自由发展时期。
  嘉靖十六年(1537),十七岁的徐渭参加了本县的“童试”。童
  试是明代科举阶梯的最低一级,童试及格者オ可以进学,为生员,
  准入府学或县学读书。然而,徐渭第一次参加童试就落第了。嘉
  靖十九年(1540),徐測第二次参加童试,识然没有考取
  徐渭“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岁成文章,便能发行
  章句”,十岁竟能作一手漂亮的八股文。大受山阴知县刘昺的赏识
  “君子缙绅至有宝树灵珠之孜,刘晏、修之比。”⑨聪颖、勤奋的
  徐渭为什么两次童试受呢?这约写苗宜人去琶后徐渭的思想
  学业得以自由发展有直丧系。在苗宜人的严格管東下。少年的
  徐渭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十四岁以后,徐渭同经商学道
  的哥哥一起生活,思想发生了变化。在封建社会里,商人要求打
  破门阀等级制度和传统思想的禁铺,以维护自身权利和经济利益。
  商人阶层的愿望、要求必然通过徐淮影响到徐涓。当时,徐渭已
  不满足于儒家经典的学习,开始贪婪地摄取各家学说,逐渐背离
  了“四书”、“五经”的轨道,要求表现自我意志和独立人格,这就
  同明代的科考制度产生了矛盾。明代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土,题
  目取自“四书”,考生须按照经传,代圣人立言,不能自有新意。
  徐渭的答卷大约也未能代圣人立言,所以被斥为“不合规寸,均
  未被录取。
  嘉靖十九年(1540),徐渭第二次童试落第后,愤然上书提学
  副使张公,要求复试,云:“十三(四)岁老母终堂,变故寻口棼
  缕叠,有非说所能尽者。五尺之躯,百事攸萃,志虽英锐而业因
  事牵,家本伶仃就衷,而渭号托艺苑,不复生产作业;再试有司,
  辄以不合规寸,摈斥于时。业坠绪危,有若碁卵;学无效验,遂
  不信于父兄,而况骨肉煎通,萁豆相燃,日夜旋顾,惟身与影。…
  伏冀眀公悯其始终历涉之难艰,谅其进退患难之危迫。怜其硫
  之オ,援其今日无资之困。请假晷刻,试其短长,指掌之间,万
  言可就。…万一因其香愚加以摈斥,则有负石投渊、入坑自焚
  耳。の徐渭寄人篱下,生活不能自立,落第以后受尽兄长的白眼
  咂龋艿目凭僦贫燃钙桨阉粕仙畹木贰K鲜樘嵫Ц?
  使张公后,幸得准许,由山阴知县方廷玺为提调,复试录取为县
  学生员。
  这样惨痛的科考经历并未使徐渭醒悟,嘉靖二十二年(1543)
  以后,徐渭连续七次参加乡试。嘉靖三十ー年(1552)徐渭第四次
  参加选拔生员应乡试的科试,考取第一名。提学副使薛应旗批云:
  “句句鬼语,李长吉之流也。”@正式的乡试,徐渭又落第了。嘉靖
  十四年(1555),阮鹗督学浙江,徐渭第五次应考,科试第
  正式的乡试再次败北。以后两次,大约连科试都宋能通过。充满
  “异端”思想的徐渭,却一直对科考看不透,媵试屡败,直到晚年
  他才开始认识到科场的黑暗:“不愿文章中天下;只愿文章中试
  官。”“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③与科场长别了。
  按照明代科考规定,生员分三种,成绩最好的为腾生员,
  每月由国家供给粮食,其次是增广生员,新入学的为附学生员,
  后二者不供粮食。徐渭直到嘉靖三十一年科试第一以后,才得为
  廪膳生员。因此,徐滑考取县学生员后,仍然生活无着,经入介
  10
  绍入赘潘家,当年冬天随岳父潘克敬到广东阳江去了。
  这一时期,对徐渭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哥哥徐准。徐淮并不是
  个真正的商人,他主要是借经商之便游山玩水,求仙访道。所
  以,他给予徐渭最大的影响是学道。
  嘉靖皇帝崇奉道教,重用方士、道士,求仙访道成了当时谋
  取功名富贵的“终南捷径”。嘉靖年间,朝野奉道盛极一时。徐准
  早年生活优裕,得以恣情山水,学道炼丹。徐渭记云:“始兄嗜丹
  术,性复散宕,不内恋,如有待于兄弟中,乃始尽舍其家室,益
  遍游名山岳,庶几一遇神仙焉,而卒不得。”の徐准“弱龄访道
  垂五十春”,宗教的狂热使他愈陷愈深。嘉靖二十四年(1545),整
  日作云游求仙之想的徐准,在山阴结识了蒋整,志同道合,遂成
  师徒。蒋整,号相崖,湖南零胶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曾任
  广东教谕、河南扶沟知县。晚年弃官学道,云游四方。徐渭的《蒋
  扶沟公诗》序中详尽地记叙了蒋整、徐淮学道炼丹的情景
  先生放纵于吾越,可谓闭户造车,出门合撤者矣。渭
  伯兄淮,恬滄厌俗,弱龄访道,垂五十春,玄室冥奥,
  未睹宫墙。先生溯舟闽粤,放于山阴,邂适天缘,值
  诸行道,顾盼之间,疑谓异人,遂数语浹襟,悬榻弥月
  过蒙收畜,列诸仆御之徒。既而先生鸿迹远旷,再渡钱
  塘,期许后来,意得执鞭长侍。岂谓造物苛猛,未更塞
  喧,伯已化为异物。乌乎,陵海尚变,人寿几何!金丹
  未成,玉颜易驻?每念此,可谓寒心。
  在蒋鏊的指导下,徐淮炼丹服药,终于丧生,终年五十四岁
  徐渭并没有汲取这血的教训,反把徐淮的死归结为“逢师苦不
  11
  早,炼摄总成哭”,①因无名师指教,盲修瞎炼所致。受徐淮的长
  期票陶,徐渭也曾和徐准一起,随蒋整在稽山炼丹,兄弟俩毕恭
  毕敬,师事蒋鏊
  忆昔兄与弟,相乐和鸣琴。
  奉君会稻山,回睇香炉岑。
  两两捧清爵,一一聆微音。
  (《蒋扶沟公诗》)
  徐淮死后,蒋鏊又数次来徐家。徐渭笃信道教,甘心师事之
  相信蒋鉴会炼丹成仙,神游八极。后来,徐渭多与道士、方士
  丹土往来,炼丹服药,研究道教经典,穷究炼丹术的奥秘,道教
  对徐渭的生活道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嘉靖二十年(1541)夏六月,徐渭在阳江县典史署中同潘克敬
  的女儿结婚。当时徐消二十ー岁,潘氏十四岁,青春年少,夫妻
  感情很好。潘氏美丽温柔,相貌也很象徐渭。徐渭便名之潘似,
  字介君。介君自幼丧母,靠继母抚养大,因而在家处处小心谨慎,
  与继母及继母所生的弟弟、妹妹关系都很融洽,徐渭在潘家生活
  也比较安定。
  婚后不久,徐渭就得到二兄徐潞病死贵州的消息。秋天,徐淮
  亲自来找徐渭,兄弟一起返回绍兴。第二年开春,安葬了徐潞的
  遗骨,徐渭又回到阳江。是年冬,徐渭为参加明年的乡试,再返
  绍兴,结果嘉靖二十二年(1543)乡试再次败北。大约是受了徐淮
  的奚落,徐渭负气搬出了徐家。当年冬天,妇翁潘克敬的家眷迁
  12
  回绍兴塔子桥,又召徐调同住。
  这期间,徐渭与绍兴的文人、官绅多有交往,结成文社,人
  称“越中十子”。有萧勉、陈鹤、杨珂、朱公节、沈炼、钱楩、柳
  文、诸龙泉、吕对明。其中钱楩、沈炼、陈鹤对徐渭影响较
  大
  钱楩,字八山,一字世材,又号云藏。嘉靖四年(1525)解
  元,五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后弃官学道,在秦望山半岩的八角亭
  中修道。由道入佛,最后归于王阳明的弟子季本门下。徐潤在《师
  长沙公行状》中云:“钱君楩,始以文章、老、释自高于世,终亦
  舍所集而就业于先生焉。”钱楩主张儒、释、道合流,对徐渭影响
  较大。嘉靖三十五年(1556)六月,钱楩在钱塘江边西陵渡口作法
  事,悼念抗倭战死的烈土。时徐渭寓居杭州,撰七言古诗《阴风
  吹火篇呈钱刑部君附书》,并赠唐集一部。大约其中还有点误会,
  故徐渭修书解释云:
  门下是出世人,作出世事,仆虽不得其门,时亦尝
  留意于此宗,作一看经僧过来。虽不认得真月,莫亦认
  得入手指月处。仆自疑则有之,岂敢疑门下耶?仆之自
  ,が非疑佛法七。一悟直超,于门下则瞠乎其若后。
  至谓信心,岂便门下耶!下根之人,缚以习气,不能
  勇鬆精进,白所筒也,谓疑佛谤经,十年前事耳,今自
  音其决无也。
  (《答钱刑部公书》)
  钱楩死亍万历八年(1580),与徐渭一直有交往
  沈炼,字纯南嘉靖十七年(153)进士?授课阳知县。嘉消
  十三年(1544)丁忧在籍,与徐渭交往较多。他甚为推崇徐渭的文
  才,曾对毛海潮说:“自某某以后若干年矣,不见有此人。关起城
  13
  ],只有这一个。”①沈炼不满于朝政的腐败,敢于仗义直言。嘉
  靖三十年(1551)正月沈炼抗琉弹劾好相严嵩父子,请诛以谢天
  下,被革职,杖四十,贬谪保安州为民。徐渭作《保安州一一寄
  青霞沈君》,内有“两疏伏阶真痛哭。万人开幕愿横行”句,盛赞
  沈炼的壮举。嘉靖三十六年(1557),严嵩假手杨顺杀害了沈炼。
  后来徐渭以沈炼为生活原型,创作了杂剧《渔阳三弄》,徐渭诗文
  集中与沈炼的诗文数十篇。钱谦益称“纯甫与陈鸣野、徐文长为
  意气之交”。徐渭参加反对严諾的斗争,主要是受了沈炼的影响。
  陈,字鸣野,一字九皋,号海樵山人。年十七袭其祖军功
  官得百户,因病弃职,着山人服。嘉靖四年(1525)中举,未出仕,
  家居三十年。嘉靖三十五年(1556)客居南京,四年后死于客邸。
  陈鹤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家,徐潤对他极为推崇,嘉请四十四
  年(1565)徐渭在《陈山人墓表》中云
  其所作为古诗文,若骚赋词曲草书图画,能尽效诸
  名家,既已间出己意,工賂绝伦。其所自娱戏,虽琐至
  吴歈越曲,绿章释梵,巫史祝呪,櫂歌薆唱,伐木挽石,
  薤辞傩逐,侏儒伶倡,万舞偶剧,投壶博戏,酒政圓筹
  津官小说,与一切四方之语言。乐师矇瞍,口诵而手奏
  者,一週兴至,身亲为之,扉不穷态极调。于是四方之
  人,日造其庭,尽一时豪贤贵介,若诸家异流,无不向
  幕,愿得山人片,或望见颜色,一谈一饮以为幸。
  陈鹤有诗文集《海樵先生集》、《越海亭诗集》、散曲集《息柯
  余的》。据《远山堂曲品》记载,陈鹤作传奇《孝泉记》,“其传姜
  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1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也,不无道学气”,已佚。陈鶴善画花卉。徐渭的《书陈山人九
  皋氏三卉后》记云:“予见山人卉多矣。曩在日遗予者,不下十数
  纸,皆不及此三品之佳。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也。”
  作者用云、雨、露形容陈鹤的写意花卉,可见对徐渭开创以泼墨
  作大写意花卉有直接影响。在书法上,陈能尽效诸名家,间出
  己意。徐渭在《笔玄要旨》中说:“书法既熟,须要变通,自成一
  家,始免奴隶。”与陈鹤的观点是一致的。
  嘉靖二十四年(1545),介君生一男孩,取名徐枚。不久,长
  兄徐准中毒而死,在处理家产上又产生了争端,据徐渭记云:“冬
  有毛氏迁屋之变,费悉空。”0“某以ト居为栾无赖所诖误,家殆
  尽。”②“冬,讼失其死业。”③综观这三则记载,大约是属于徐渭
  的房产,被一个姓毛的权豪无赖霸占,徐渭告到官府也无济于事
  父辈留给他的固定资产全部丧失了。第二年,徐滑到杭州参加乡
  试,再次败北。十月,爱妻介君分娩后肺病加重,终于不治,死
  于绍兴。料理丧事以后,徐渭不好在潘家长住,只身到南直隶太
  仓州谋求职业,结果失週而返,又一次陷入生活的困境中。
  嘉靖二十六年(1547)秋,徐渭不持一物,离开潘家,在东城
  郡学附近,赁房数间,设馆授徒。学馆名一枝堂。是年冬,他作
  《一枝堂对雪》,诗云:
  天地呈三自,小堂开一枝。
  楼台住天上,鸾鹋下神祈
  混混无穷处,茫茫不可知。
  翻思潜岳顶,仙去欲何之?
  这首诗道出了徐渭矛盾、痛苦的心境。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宗
  法制的血缘家庭,地主阶级思想家孔子、孟子就以亲子之爱为组
  带,构制了以仁者爱人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皇帝是天之子
  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又是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地方长官是“父
  母官”,要求保民而王,“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民。”(《论语?阳
  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
  掌。”(《孟子?梁惠王上》)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君王却视百姓为
  草芥、如猪狗,肆无忌惮迤厔迫、剥削,官吏更是贪赃枉法;鱼
  肉百姓,腐朽不堪孝、悌是维护宗法家庭关系的准则。要求
  “弟子入则孝,出则涕,謹而信,泛爱众”(《论语?学而》)。而
  徐渭却目睹了封建制度下尖的家庭矛盾,经历了兄长的白眼
  逼迫,“骨肉煎逼,箕豆相”,使他元以为生。儒家经典上明明
  写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殿是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云也。”(《论浯?里仁》)而现实却
  是巧取豪夺,锱铢共竟,至尤无赖,诬告得产,时有“种肥
  田不如告瘦状”之谣,徐消的房产就是受诬告而眼睁睁被人夺去。
  严酷的现实,把儒家经典蒙砫封建专制制度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撕得粉碎,露出了腐败黑暗、冷酷无情的真面目。疾病夺去了爱
  妻的生命,无赖霸占了祖上的遗产,科考屡败,吴中失遇……徐
  渭憧憬的儒家仁政理想破灭了,生活的路断绝了,饱经磨准的心
  碎了,“混泥无穷处,茫茫不可知。”路在何处呢?徐渭在极度痛苦
  与迷惘之中走向了王阳明哲学。
  越中是王阳明的故乡。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
  原籍绍兴府余姚县,迁居绍兴城内,因筑室会稽阳明洞,故人称阳
  明先生。嘉靖初年,正是王阳明的思想体系发展成熟时期,王阳明
  因父丧守制还越,聚徒讲学,辟稽山书院,“环坐而听者三百余人”。
  16
  嘉靖六年(1527)始离开越中。越中十子之一的杨珂就是王阳明的
  入室弟子。不过青少年时代的徐渭对王学接触不多,嘉靖二十七
  年(1548)才正式拜王阳明的大弟子季本为师。
  季本(1484-~1563),字明德,号彭山,山阴人。正德十二年
  (1517)进士,授建宁推官。曾参与王阳明平定宸濠叛乱。嘉靖
  初召为御史,后官南京礼部郎中。邹守益讲学被黜,牵连季本
  被谪为辰州通判,迁吉安同知,开长沙太守。因打击豪强被诬。
  嘉靖十九年(1540)罢官还乡。“归则载书,携请子,就居诸禅室,
  诵读其中,而先生手自校雠,迄昼夜寒暑无间者,凡二十三年。”0
  卒于嘉请四十二年(1563),享年七十九岁。
  季本拜师王阳明较早,约在正徳末年。王阳明在南宁建數文
  书院,请季本主持,听讲者日以百计。“时讲学者,多习于慈湖之
  说,以自然为宗,先生惧其失师门之旨也,因为《龙惕书》,以辦
  其疑似。”の季本阐述王学思想的主要著作是《龙惕书》,基本思想
  是贵主宰而恶自然。他说:“今之论心者,当以龙而不以镜,龙之
  为物,以警惕而主变化者也。理自内出,镜之照自外来,无所
  裁制,一归自然,自然是主宰之无滞,曷尝以此为先哉!28季本
  “理自内出”的观点仍属主观唯心主义范畴。但是,他反对空谈心
  性,信口讲学,强调“以警惕为宗”,提倡“精考索,务买践”的
  学风,“凡欲以为致君有用之学。
  徐渭拜师季本后,除聆听讲学外,还陪季本游览考察。嘉请
  三十ー年(152),季本、王龙溪、徐渭在绍兴接待唐顺之。嘉清
  十五年(15560,徐渭和丁肖甫陪季本考察龛山战地,登网背观
  潮,并多次游览禹庙。季本对徐渭很器重,撰写《诗说解顾》,曾
  17
  征求徐渭的意见。徐渭回信云:“解书唯有虚者、活者,可以吾心
  体度而发明之,至于有事迹而事迹已亡,有典故而典故无考,则
  被之注既为臆说,我之训亦岂身经,彼此话讥,后先翻异,譬如疑
  狱,徒费榜掠考讯之繁,终无指证归结之日,不若一切赦放…0①
  大约是季本解诗旁征博引,失之繁琐,故徐潤直言相劝。季本死
  后,徐渭撰写了《师长沙公行状》,详尽叙述了季本的生平、著述
  及思想品格,表达了对老师的深切悼念。徐潤文集中有关季本的
  诗文最多,府、县的祭祀文字,也出自徐渭之手。
  季本的学说和治学精神对徐渭影响很大。徐渭接受了“龙惕”
  说和“理自内出”的观点,在极度痛苦失望中没有消极厌世,顿
  悟空门,专力从事学术研究,“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
  极,每一思废寝食,览则谱满席间”②,在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
  上取得重大成就。
  季本是治学严谨的学者,在王学理论上,缺少重大的突破和创
  新。在王学传人中成就不高。王阳明之后,深入开拓王学理论,
  成为王学一代宗师的是徐渭的表兄王龙溪。
  王龙溪(1498-1583)名畿,字汝中。浙江山阴人,正德十四年
  举人,嘉靖五年会试考中,不廷试而归。嘉靖十ー年(1532)始延
  试,授南京职方主事,后稍迁至武选郎中。因与时相夏言有隙,
  贬出外任。遂二次上疏乞休,居乡著述、讲学四十余年,卒于万
  历十一年,享年八十六罗
  王龙溪在嘉靖三年(1524)拜王阳明为师,成为王阳明的弟子
  和得力動手。王阳明学生很多,他请王龙溪和钱德洪作助教,人
  称“教授师”。王龙溪对王阳明的哲学有精深的研究,思想敏锐,
  见解深刻。他首先对作为王学宗旨“四句教”的“无善无恶心之
  18
  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②提
  出质疑,和钱德洪发生了争论。王阳明在天泉桥畔解答“四句教”
  问题,进一-步阐述了王学理论,王门称之为“天泉证道”。王龙溪
  并没有听从王阳明的告诚,坚持认为“良知”就是心之本体。“良
  知之能备万物之变”,“自与万物相流通而无所凝滞”,是后来的儒
  者,“先取古人孝弟爱敬五常百行之迹,指为典要,揣摩依仿,执
  之以为应物之则,而不复知有变动周流之义,”结果良知凝滞,
  使人成了瞎子、聋子。所以王龙溪强调切目然为宗,反对传统礼
  教、封建道德对人的束缚、威爔,否定以儒家经典为评判是非的
  标准,认为“圣贤之学,信得及。是是非非,不自外来”③。
  王龙溪把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呀学向极端。趋河于对传统思
  想和封建道德的否定。他的高论无?于明思想解放运动的一声
  春雷,极大地震动了万马齐喑的思想界,对发展王学思想做出了
  卓越的贡献。
  徐渭师事王龙溪的时间不详,首见记载是嘉靖三十一年季
  本、王龙溪、徐消接待唐顺之,当时徐渭已称王龙溪为师。徐
  与王龙溪是表兄弟,两家联系一直比较密切。《畸谱》列王龙溪为师
  类第一人,拜师的年代当更早。徐渭曾作《龙溪赋》赞颂王龙溪。
  天有龙云,地有龙支。山有龙网,水有龙溪。
  乃
  有圣作物睹云龙相从。君喜臣起,鱼水相得,虽在中
  而常侍,实处缁而不黑。栖志诗书,研精典籍,知乐水
  之称智,乃临流而托迹,悟江海之处下,合弥谦而受益。
  19
  斯则琳珰不足以易其守,而恬澹乃足以适其情,故为士
  林之所贵,而君子之所称。兹托号者之真。而庶几于赋
  号者之亦非无所因也。
  《龙溪赋》形象地概括了王龙溪的治学精神和处世态度,表达
  了对老师的无限崇敬之情。《龙溪赋》堪称徐渭赋作的上品。徐渭
  还有赠王龙溪儿子的《继溪篇》,其中有“龙溪吾师继溪子,点也
  之狂师所喜”句,反映了徐渭和王龙溪志同道合的亲密关系。万
  历七年九月,徐渭改葬父母及潘、张二妻墓,撰《题徐大夫迁墓》
  文,请王龙溪题写。王龙溪时年八十二岁,师生情谊至老不
  衰。王龙溪的妻子张氏去世时,徐渭撰《王先生示其夫人哀词
  赋此奉慰》。龙溪的内弟张叔学为亡姐作行状,徐渭见到后作七律
  一首《读张君叔学所作姊氏状,即王先生配也,用前韵寄之》。张
  叔学,名太华,也是王门学者。叔学六十生辰时,徐渭作《寿张
  叔学》七言律诗一首。徐渭与龙溪的亲属都很熟悉。
  徐渭接受了王龙溪反对传统思想和封建道德观念的激进思
  想,尖锐地批判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曾云:“文公件件要中
  鸽,把定执板,只是要人说他是个圣人,并无一些破绽,所以做
  别人着人人不中他意,世间事事不称他心,无过中必求有过,谷
  里栋米,米里拣虫,只是张汤、赵禹伎俩。”①程朱理学是明代社
  会的官方哲学,是禁镯人们思想的枷锁,徐渭十分反感,痛斥朱
  熹人入不中他意,事事不称他心,无情地讥刺了道貌岸然的理学
  家的虚伪和专横。这与王龙溪反对以儒家经典的是非为是非,李
  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是完全一致的。
  在王门诸传人中,王龙溪的学说带有更为汯厚的佛学色彩。
  20
  徐渭受王龙溪的长期熏陶,也研究佛学经典,所以与王龙溪酬唱
  的诗作能妙发禅理。如《洗心亭一为龙溪老师赋池亭,望新建
  府碧霞池》诗云
  精舍俯澄渊,狐亭一镜悬。
  觅心无处所,将洗落何边。
  花护焚香几,门维渡岸船。
  碧霞池畔鸟,长得泛前川。
  徐渭的《次王先生偈四首一一龙溪老师》更是禅味十足。在
  王龙溪的影响下,徐渭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拜入著名禅
  师玉芝的门下。
  玉芝名法聚,富姓,嘉兴人,年十四岁出家到浙江海盐资圣
  寺,卒于嘉靖四よニ年(1563)、寿七士ニ岁。玉芝博学能文,工
  诗。《明诗综》卷九十二有《玉芝内外集》罗近溪、陆平泉曾为作
  序,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闻集有传。他读王阳明《传习录》
  后,认为与禅理相通,便拜谒王阳明于会稽山中,请教独知之
  旨,与王阳明有诗文往来,后到南京碧峰山参拜梦居禅师,得到
  梦居的点悟,此后居湖郡天池山二十余年。玉芝的徒弟多至数十
  人,“皆冲然自得,修行清苦,循雅有常度,间或以诗闻于世”①。
  玉芝的徒弟祖玉结庐于山阴镜湖,与徐渭结为好友。玉芝多次来
  山阴,徐渭“数往候之:或连昼夜不去;并得略观其平生”②。徐
  渭曾请玉芝禅师解《首楞严经》“昧晦为空”一章,玉芝据案落笔,
  应手而成,合千余言,“奥旨猜辞,一时皆彻”。《首楞严经》,全称
  《大佛顶如来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中较
  为深奧费解的一经。徐渭自云有得于《首愣严经》,而玉芝禅师解
  释《首楞严经》使徐潤折服,可见其对佛教经典研究之深。
  徐渭有关玉芝禅师的诗文共七篇,《春日同马策之、王道坚
  玉芝禅师至寒泉庵,偶得偶一首,时嘉靖甲子岁》(《徐文长逸
  稿》卷二十四)④、《和玉芝上入兰亭诗》(《逸稿》卷四)、《聚
  禅师传》、《聚法师将往天台,止其徒玉公庵中,余为留信宿》
  (《徐文长三集》卷六)。《访玉芝师夜宿新庵同肖女臣》七律一首
  再现了徐渭夜宿禅房,与玉芝参禅的情景“参禅喜与梁王商,合
  掌跏趺野竹丛。坐久空堂诸咒歇,夜深明月四山中。亲陪客话拈
  珠串,独卧行单坦片棕,一宿相留浑旧事,无生自愧永嘉公。”玉
  芝禅师将返天池山,徐渭诗送别,内有又辞弟子图清偈,归到天
  池坐讲园。佛性本来同水月,师门曾去解风幡。自知一夜忘身念,
  不及朝朝听法猿。”②表达了对老师离去的思念。“水月”阶佛性
  即佛学修养的最高境界。徐潤中年盾的別号田水月,不只是渭字
  的拆字谜,而是表达了对佛学真谛的追求。玉芝榉师死于嘉靖四
  十ニ年,三年后安葬于驻踔岭庵中。徐澜在狱中闻讯写了玉师
  挽章》沉廂悼念死去的老师。
  玉芝禅师解经不拘佛教经典,旁征博引,“多出入圣经,混儒
  释为一”。据《列朝诗集小传》记栽:玉芝禅师,“居入灭,從居武
  天池,与王龙溪心斋,徐天池诸公,发明心地,会通儒释之
  旨”。融会儒、释两家是玉芝师的基苯思想。但他所谓儒家已不
  是完全意义上的儒家,而是经过王阳明改造融进了王学思想的儒
  家,这就与王龙漢殊途同归了。王龙溪出入于儒家矩幾而倾向下
  ①嘉靖甲子为嘉靖四十三年,即1564年。《列朝诗集小传国集?玉芝和聚公》
  《徐文长三集?聚禅师传》均记载玉芝卒于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疑是处记年有
  误。
  22
  禅,玉芝则出入于佛家经典而倾向于儒,他们都没有脱离各自所
  出入的学说,但从两个侧面出发又有一个共同的交叉点,这就是
  王学。因为王阳明哲学是以儒家思孟学派的学说为中心,吸收了
  以佛学为主的其它思想资料形成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所以
  王龙溪、玉芝能“会通儒释之旨”。受两位儒、佛大师的影响,徐
  渭也反对以儒家排斥佛学,坚持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点。他
  曾作《三教图赞》,认为应当“应时设教,圆通不泥”。徐渭的这
  种观点在后来撰写《会稽县志》时,又做了具体阐述。
  徐渭在《自为墓志铭》中回顾了这段历史:“…既而慕于
  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实际上,徐
  渭虽然用力于禅,但并没有走向佛门,他接受的思想影响主要是
  王阳明哲学
  王阳明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哲学家,并不想全盘否定传
  统思想和传统道德,而是要将传统思想、道徳移入人的心中,但在
  当时却是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的。王阳明反对理学教条,强调人
  的主体独立性,在客观上起到了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作
  用。龙溪发展了王阳明的学说,强调任心之自然即可致良知。
  徐滅完全接受了王龙溪的观点,使他压抑已久的狂放性格决堤而
  出。余反对传统思想汋沉重枷锁,反对封建道德的严重束练,
  向往曾点式的萧款主活:“暮春时,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
  子六セ人浴宁沂,风平舞等,咏而归。”(论语?先进》)任性
  而游,尽慵而发,表达了对恢复主体自由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国
  知识分子所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孔子喟然叹日:吾与点
  也。”,中国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主义的长期重压下,艰难地
  生活,人性被麻木、被压抑、被扭曲了,只有当资本主义萌芽出
  现后,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开始党醒的时候,曾点式的生活理想
  才在他们的心底萌生,连王阳明也说:“点也虽狂得我情”,要求自
  23
  然而然地致良知。徐渭在王学理论的影响下,更加向往曾点式的
  生活理想,诗云:“点也之狂师所喜。适心任性,豪放无羁的生活态
  度影响了徐渭的一生。他纵马出游,一驰数十里,尽兴而归;他
  葛布乌巾,“纵谭天下事,旁若无人”y他不阿权费,一言不合,拂
  袖而去,都是这种狂放性格的反映。可以说左派王学理论美定了
  徐渭思想性格的基本格调。
  其次,明代的文化专制主义统治和八股取士制度,造成了思
  想界、文艺界的僵化和愚味,王学初步打破了这种局面,人们开
  始注意近代文学艺术现象,重视致君有用之学。徐渭就是在王学
  的影响下,广泛涉猎民歌、小说、戏曲、书法、绘画……研究民
  俗、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使徐渭不仅成为一个取得多
  方面艺术成就的杰出文艺家,也为他日后从事现实斗争打下了良
  好的基础,在抗倭战争和边塞防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抗倭十年
  、嘉靖皇帝一意修玄,,刚愎自用,残酷打击刚正不阿的有为之
  士,重用顺旨赞玄的阿谀奉承之徒。好相严嵩长期把持朝政,祸
  国殃民,残害能臣良将,直接削弱了国防力量,使国家不能有效
  地抵御外来侵略,北部答连年进犯,江南数省严重倭患。连年
  战争,又造成了经济危机.统治者加派赋税、徭役,加重了人民
  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明世宗嘉靖实录》载:“是时边供繁费,
  加以土木祷祀之役,月无虚日,帑藏匮竭。司农百计生财,甚至变
  卖寺田,收牍军罪,犹不能给。乃遗部使者括通赋,百姓嗷嗷
  海内骚动。”明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自明中叶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很快,对外贸
  易也很活跃,商品主要行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十六世纪初,日
  本处于“战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特別需要中国的生丝、
  中药及生活用品。明朝对日本的贡使贸易一直有严格限制,不能
  满足日方的需求。因而,日本各诸侯国争相同中国贸易,发生了
  嘉靖二年(1523)的争贡事件。明政府罢市舶司,停止对日贸易。于
  是,日本武士、浪人时出抢掠,中国奸商与倭商勾结,大肆进行海上
  走私活动。由于明政府海防废弛,无力进行有效的抵御,结果倭
  寇与沿海好商、海盗勾结一起,由海上走私逐渐发展成为大规模
  的武装侵扰和经济掠夺。虽然倭寇的主要成份是中国海盗,其中
  还有“海民生计困迫者”,“失职衣冠士及不得志儒生”,“真倭不
  过十之二三”⑩,但这场斗争的实质不是官通民反的农民起义,也
  不是中国的内哄,而是日本奸商、武士、浪人勾结中国好商、海
  盗,以武装入侵、经济掠夺为直接目的的侵略行为。因而,中国
  人民的抗倭战争是反对外来入侵、掠夺的爱国正义斗争。
  徐潤参加抗優斗争是从嘉靖三十二年(1553)开始的。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黄岩,大掠象山、定海
  诸邑。七月,明政府任命都御史王伃提督军务,巡视浙江海道及
  兴、漳、泉地方。王伃整顿沿海防务,起用俞大猷、汤克宽诸将,
  次年三月破倭于舟山普陀岛。汪直、毛海峰流窜于温、台、宁、绍
  诸府,徐渭参加了绍兴的守城活动。由于官吏大多不懂军事,士
  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很差,只好消极避战,坐而守城,任凭乡镇
  被倭寇掠夺。徐渭作《海上曲》,愤怒斥责统治者的腐败无能,诗
  暇日弃筹策,卒卒相束手
  四疆险何艰,但阻孤城守。
  ①《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25
  野独匪民,弃之如弃草。
  域市有一夫,谁不如木偶?
  肉食者诚鄙,鄙夫亦何多?
  百人守一辙,贱子嗟奈何
  积骸枯野草,征发倾陵阿。
  涓涓不可塞,谁为回其波?
  是年四月,倭寇萧显攻掠上海,转掠松江,被参将卢锉重创,
  遂向乍浦方向流窜。王伃急派抚彭应时率兵堵截,遭遇于乍浦。
  彭应时奋力杀敌,被浏坠马,“死之时,犹怪骂其马前卒促使己脱
  身走者”0。彭应时为国捐躯的一腔气鼓舞着徐潤,后来徐渭也
  多次随军奔赴前线,直接参加倭战争
  嘉靖三十三年(1554)十月,一股倭寇在绍兴城西的柯亭被
  总兵俞大猷、典史吴成器潔军包,穹年渡水贼受挫。徐潤“尝
  身匿兵中,环舟贼全,度地形为方略”。徐渭分折了敌我双方的
  战略态势后。指出官军背水为阵的失误。后俞大猷、吴成器以船
  诱敌,使倭寇沉溻水中者130亲人,取得了柯亭之战的胜利。
  嘉靖三十四年(155夏,倭寇百余人曹娥江,至绍兴城
  东的皋埠。知府刘锡典、典史吴成器率兵围击,徐渭“短衣混战
  士舟中,观形势知其必败,乃策战守二事,草既具,复投诸匣中
  叹日:儒哉,儒哉!独无耳目人耶?”⑧徐渭建议遣壮士三十入
  乘夜埋伏在西面树林里,南面渡河进攻,佯败转戈北向,俟敌追
  出,东北两面伏兵杀出,与西面伏兵形成三面夹击之势。知府河
  26
  锡典并没有采纳徐渭的建议,倭寇反利用夜间从东面偷渡突围,
  攻掠数千里,杀伤四五千人。后来,徐渭在《陶宅战归序》中沉
  痛地说:“大抵能言者多在下,不能察而用者多在上,在上者冒虚
  位,在下者无实权,此事之所以目敝也。”徐渭对官僚的昏庸腐朽
  官军的软弱无能是有深刻认识的,然而在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
  际,徐渭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又促使他不计利害,义无反顾地
  走向战场。
  徐渭参加绍兴地方的抗倭斗争与会稽典史吴成器有关。吴成
  器,安微新安富家之子,以吏入粟做了典史。“其为政慈爱敏断,
  临财一毫无苟取。①抗倭战争中,数次参战立功。吴成器虽是小吏
  出身,却“雅好结名士”,曾十数次骑马到王寅家,谈论时事战况,
  对徐凋自然也格外礼重。所以徐渭几次弃赴前线都是同吴成器在
  起的。
  是年九月,吴成器参加了陶宅战役。陶宅战役是由赵文华
  杨宜、胡宗宪指挥的,由于不了解敌人守备情况,贸然进攻,两
  次受挫,惟吴成器派人探清敌垒虚实,率军击贼,多有斩获。当
  时阮鹨视学浙江,徐渭到杭州参加乡试,初试第二,复试又落第
  了。因此也未能随吴成器参加陶宅之战,战斗结東后,徐渭应王
  寅之请,写了《陶宅战归序》,赠吴成器。
  是年十月,有倭寇二百余人,经慈溪、余姚,渡曹娥江顺流
  而西至龛山。参将卢镗出战刚回,胡宗宪催其再战,卢镗要求修
  整数日,于是胡宗宪招集亲兵,命吴成器统领击敌,全歼这股倭
  寇。战后,徐渭?了《龛山凯歌》五首,赞扬吴成器,并作《龛
  山之捷》,由于他亲自参加找斗,所以战斗场面描写得真切感人
  宛若身临。
  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19: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浙、闽战事益紧,政府抽调数十万大军云集江南。但因
  将领治军不严,致使兵痞作乱,奸淫抢掠,扰乱社会治安。《倭变
  事略》记载:有一伙山东兵,“官既入城,兵散处城外,掠奷索食,
  不减于贼,民恨无诉。后造战于嘉兴,謚懦无比,临阵逋逃,能
  兵费,为吾郡。”一次,徐渭和吴兑从稽山听讲学归来,在城内
  週到一伙肆意为害的兵痞,官府也奈何他们不得。徐渭数次参战,
  武艺不凡,自非文弱书生可比。他和吴兑招集家人,狠狠教训兵
  痞一顿,打得他们稽首求饶。
  胡宗宪在嘉请三十三年(1554),以御史巡按浙江,四月改王
  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由南京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军务。张经
  到任后,调山东及广西狼兵来浙会战,很得入心。嘉靖三十四年
  二月,严嵩死党工部侍郎赵文华来到浙江,督察沿海军务。他“凌
  轹百官,公私告扰,益无宁日”0。张经、李天宠并不买赵文华的
  帐,赵文华怀恨在心,诬陷张经。是年五月,张经领导抗倭军民取
  得王江泾大捷后,张经、李天宠俱被逮,下诏狱论死。命兵部侍郎
  杨宜总督军务。胡宗宪因阿附赵文华,超擢为佥都御史,代李天
  宠巡抚。陶宅之战的失利,对胡宗宪刺激很大,他感到以现有兵
  力难以克敌制胜,于是便力主采取安抚招降的策略。首先他派人
  把汪直的母亲、妻子从狱中接出,予以厚待,然后奏清朝廷批准,
  派蒋洲、陈可愿到日本宣谕日本国王,禁戢日本岛民侵扰中国东
  南沿海,并持重资厚贿汪直、毛海峰,转达了胡宗宪的意思,希
  望他们击贼自效,不仅可以保全妻子,还有高官厚禄,可以永享
  富贵。于是汪直派毛海蜂随陈可愿回国效力。
  嘉靖三十五年(1556)初,总督杨宜被罢免,命胡宗宪以
  兵部右侍郎继任。时倭寇巨魁徐海,有众二万余人分三路攻掠准
  扬、上海、慈溪等地。徐海自拥部下万余人直逼乍浦,上岸后烧毁
  船只,令人各死战。巡抚阮鹗派骁将宗礼率九百人在三里桥截击
  徐海,全军覆灭,形势相当严重。阮鹗被迫退守棡乡,徐海、陈东、叶
  麻分三路包围桐乡达29日,几于破城。胡宗宪不敢派兵救援,却
  遣说客持毛海峰的信劝降徐海。徐海见汪直已降,遂撤军。胡宗
  宪又派罗龙文诱降徐海;并以金珠宝三重贿凃海宠妾王翠翘。后
  来徐海诱捕同伙陈东、叶麻,献于官府,宣布投降,驻师梁庄,胡
  宗宪派兵国杀之。
  袁宏道说:“文长自负オ路,好奇计,谭兵多中,凡公所以饵
  徐、汪诸虏者,皆密相议,后行。”现在尚无其他有关徐渭参
  与诱降徐海活动的记载。不过,涂渭认识赴使者乐可愿,陈可
  愿从日本归国后,徐渭作ぶ言律诗一首《縣陈君》,注云:“陈奉勅
  命往日本羁致王直者,直非陀横比,取海岛之雄,略相似耳。”诗
  长席挂帆轻,鲸波万里程。
  片言降粤尉,尺组系田横。
  日出亲曾见,风便始约行。
  归来不邀赏,世上自知名。
  看来徐渭是了解诱降徐海内情的,不过于其中起了多大作用则很
  难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作《豆史》、内有《王翠翘传》,认为贿
  赂王翠翘的罗龙文是徐渭推荐给胡宗宪的。清初余怀撰《王翠翘
  传》,详细地叙述了王翠翘的出身、遭遇,肯定她以国事为重劝降
  徐海。余怀也认为罗龙文“因幕府上客山阴徐滑以见宗宪”。由于
  29
  余怀的《王翠翘传》影响很大,后人又由此附会,传之“文长助
  梅林平徐海之乱,尝结海妄翠翘,以为内援,及事定,翠翘失志
  死”①。认为徐渭作《雌木兰》就是悼念王翠翘。根据现有资料看
  把罗龙文推荐给胡宗宪的正是潘之恒的父亲潘召南。罗龙文后来
  参与严世蕃的阴谋活动,以“招集汪直余党,谋与世蕃外投日本”
  的罪名被处死。潘之恒大约是有意掩饰父过,把推荐的责任推给了
  徐渭。其实,当时徐渭尚未正式入胡宗宪幕府,而且在徐海被歼以
  前,徐渭也不认识王翠翘。不过我们不能由此认为徐滑完全没有
  参与诱降徐海的活动,也很难说徐渭与罗龙文没来往。
  嘉靖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福建巡抚,胡宗宪兼浙江巡抚。
  徐渭作《代胡总督谢新命督抚表》,内言“且昔叨监军纪功之任,
  偶成事于一时,比于今提督巡抚之难,亦奚啻百倍。”可见徐渭
  以前对胡宗宪是了解的,很可能还有接触。胡宗宪很器重吴成器
  吴成器的重要谋士徐渭、玉寅后来都成了胡宗完的幕僚,大约与
  吴成器的荐举有直接关系。胡宗宪可能早就风闻这位山阴秀才的
  文オ武略,极力想招徐渭入幕,但徐渭作了这篇谢表之后,就到
  福建去了。
  徐渭不愿入胡幕的主要原因是胡宗宪与严嵩死党赵文华打得
  火热。严嵩结党营私,祸国殃民,残害忠义之士,杀夏言、张经、
  杨继盛等人,枃陷沈炼,已引起朝野之士的强烈不满。徐渭坚定
  地站在反严义士一边。沈炼被谪保安后,徐渭与他常有诗文往来,
  曾云:“吾乡沈先生炼,故锦衣经历,以言事今徙保安为布衣者…
  一言事于朝,声名满天下。”の嘉靖三十四年,杨继盛遇害以后,徐
  渭怒不可過,写下了《雨雪》诗八首,评说时事,悼念杨继盛。
  30
  内有“南北相望两混茫”句,表达了对远在塞外的沈炼的深切思
  念。第四首注云:“是年权贵被论,不报。”诗云:“六花莫道寒难犯,
  百足由来死不優。”预示了严嵩之流必然失败的下场。然而,徐渭
  最不能理解的是胡宗宪。胡宗宪礼贤下士,知人善任,虽然有时
  也玩弄权本,却是难得的知兵能战的文官,可他为什么一定要抱
  赵文华的粗腿呢?徐渭既不能接受入胡宗宪幕的邀请,又不好拒
  绝师友的荐举,只好一走了之。
  嘉靖三十六年(1557)春,徐潤乘船沿富春江到福建顺昌。
  他从战争的因扰中解脱出来,尽情欣赏恬静秀丽的江南春色,
  路上作纪游诗数十篇。徐渭到顺昌后,曾借内兄潘伯海驿中的马,
  到崇安游览武夷山,回来后就住在顺昌驿丞署中。徐渭作《题内
  兄家所藏画鹿一篇》,诗云:“看黑已舒羁客愁,况复山花岁窗
  牖……知君本是旷荡流,懒東带钩事官守。正如麋鹿困樊笼,终
  想长林悦丰草。”内兄的性格与徐渭很相似,都追求狂放无羁,顺
  乎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处事态度,但潘伯海为生活所迫而做
  小吏,正如麋鹿困于樊笼一样,难以自由自在地生活。这首诗虽
  然是写给潘伯海的,也是徐渭的自我写照。
  徐渭来顺昌时间不短了,客居异地的忧愁不时袭上心头,他
  关注抗倭战争的进展,关心母亲、儿子的生活,但又不能马上回
  去,于是开始研究宋、元南戏,撰写了《南词叙录》。序云:“客闻
  多病,咄咄无可与语,遂录诸戏文名,附以酈见,岂日成书,聊
  以消永日,忘歊蒸而已。”署“嘉靖已未夏六月望”,即嘉请三十
  八年(1559),时徐渭三十九岁。《畸谱》载:“三十九岁,徙狮子街,
  夏入赘杭之王,劣甚。”又据《春祭先墓文》,“渭去年婆于杭之某
  姓,遽之归不得,ト三月十八日往赘之。”《春祭先墓文》写于嘉
  三十九年(1560),距徐渭入赘王家仅一年,故记载的时间更可靠
  当是三十八年春。祭文还记載:“潤去年春,以书记从督府驻师于
  鄞,前年,授经陈平湖县中,再前年,往延平滞内兄官署,盖不
  亲祀者三年。”由嘉靖三十九年上推三年,恰好是嘉靖三十六年。
  因此我们姑且确定徐渭去顺昌内兄官署的时间是嘉靖三十六年春
  至夏。
  另外有两则资料也很值得注意,其一,徐渭授经平湖县署是
  县令李用熒推荐去的。李用熒嘉请三十五年到山阴,为政仅三个月
  就被谤而离任,至迟在嘉靖三十六年初离开了山阴。继任者陈懋
  观嘉靖三十六年任职。李用熒离山阴时,徐潤应侄儿子骏的要求
  了《送山阴李公序》,云:“始公蒞县,欲尽晓其风土,戒妄动
  盖默而视者月余。而渭于是时,又以公之命往授经于平湖。”按李
  用熒到任的时间推算,徐渭到平湖授经的时间应是嘉靖三十五年,
  到顺昌是嘉靖三十四年。但嘉靖三十四年徐消参加了乡试,而且
  初试第二,复试败北,不可能经春至夏都在福建。其二,徐渭有
  七言律诗一首《二月十三日自顺昌返越,复过延平,宿剑潭》,其
  中有“几日渐看春色暮,经年犹在客途行”句,诗的内容与题目
  吻合,不会是刊刻之误。如果是二月十三日从顺昌返越的话,怎
  么会来不及祭扫祖墓呢?因此,我怀疑徐渭在胡宗宪幕府时还曾到
  顺昌去过,撰写《南词叙录》的准确时间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徐潤说:“北杂剧有《点鬼簿》,院本有《乐府杂录》,曲选有
  《太平乐府》,记载详矣。惟南戏无人选集,亦无表其名目者,予
  尝惜之。”徐渭历来重视民间艺术,对历史悠久的宋、元南戏早有
  注意。客居顺昌,生活萧散,当他接触到顺昌流传的地方戏时,
  精湛的民间艺术吸引了他,使他在研究宋、元南戏的历史和现状
  的基础上,撰写了《南词叙录》。《南词叙录》虽然不足五于言,
  结构也不严密,但处处闪秌着作者对戏曲艺术的真知灼见。《南词
  叙录》大约在嘉请三十六年盛夏完成,不久,徐渭就回绍兴去了。
  徐渭回到绍兴,师友再三荐举他入胡幕,盛情难却,于是“文
  32
  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
  之”0。徐渭参加了胡宗宪幕。当如何解释他的变化呢?徐渭在《自
  为墓志铭》中说:“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
  涉乂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他学儒不为儒缚,
  追求适心任性、豪放无羁的生活,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是
  旗帜鲜明的,因此他不愿入胡幕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加入胡幕并
  不是背叛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事原则。徐渭是个儒生,儒家讲
  求.“士志于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作为社会成员之?
  就要对国家、人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苍生为己
  任。儒家的思想学说作为长期形成的心理积淀,影响着徐渭的生
  活道路。在外敌入侵,生民涂炭的岁月里,救国家于危难,拯生
  民于水火的强烈责任感和燃烧着的爱国之心,促使他以大局为重
  求大同,存小异,积极支持并参与胡宗宪领导的抗倭战争。
  其次,晚明学术界的通病是空谈心性,不务实际。理学家追
  求的是“正其心养其性”,以个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来代替对国家
  危亡、人民命运的思索。徐潤在季本的影响下,特別注重“致君
  有用之学,力图在社会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中国的封建专制
  制度☆定了儒生所研究的社会政治学说并不能直接变成生产力,
  改变社会现实,必须通过国家统治机器来完成。因此,儒土或者
  走科举之路,进入结治阶级营全,掌握国家、地方的一部分权力,
  或者通过参与、影啊统治者制定、实施某些政策、策略,来实现
  自己約社会理想政治抱负。所以,礼贤下士就作为当权者的美德
  为儒士所津津乐道,感激知週之恩就成了儒士效尽犬马之劳的心
  理基础。徐渭与胡宗宪的关系也不例外,除了个人友谊而外,主
  ①袁宏道《徐文长传》,《徐集》第1342页。
  33
  要是封建官场中的相互为用,这一点,他们都很清楚,也并不讳
  言。据《玉塵新谭》记载,“徐渭为胡总制幕客,甚被亲遇,胡尝
  戏语日:卿文士耳,无我哪得显。徐应声?:公纵英雄,非我必
  不传。⑩胡宗宪看中了徐潤的生花妙笔。徐渭胸怀济世之オ,也
  希望通过胡宗宪施展宏图大略。他上书胡宗宪云:“生生平颇阅兵
  法,粗识大意,而究心时事,则其思性之使然,亦遂忘其才之不
  逮。”②徐渭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进了胡幕。
  胡宗宪是抗餒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领导者,在江浙军民
  中有一定威望,团结了戚继光、俞大猷等著名将领和唐顺之、茅
  坤、王寅等著名文人。在与赵文华的关系上,胡宗宠也有难言之
  苦。史载:“宗宪在浙中与赵文华同事,文华选便不敢前,宗宪辄
  自临阵,戎服立矢石间督战。”③然而,战斗胜利以后赵文华却坐
  享其成,邀功请赏。对此胡宗宪当然不满意,但他深知官场的险
  恶,前任被杀、被罢、被贬的严酷现实,使他认识到要完成抗倭
  大任,获得高官厚禄,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靠山。胡宗宪就
  这样上了严嵩、赵文华的贼船。虽然他得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但是后来却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决定知识分
  子和一般官吏的升迁荣辱不在水平、能力,而在于与最高统治者、
  政府首脑、上级官吏的关系如何,因此封建官场上的人身依附关
  系和金钱买卖关系相互为用,构成了腐败的封建官僚体制。一损
  俱损,一荣俱荣,就成了中国官僚政治的必然产物。胡宗宪依靠
  严嵩、赵文华而升迁,本身就理伏着更大的失败。徐渭已约略看
  到这一点,似乎也理解胡宗宪的难处,权衡再三,终于把自己的政
  治生命同胡宗完联在一起,也同胡宗宪一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①《明史资料丛刊》第三辑。
  ②《拟上督府书》,《徐樂》第465页。
  ③《明史纪事本末?倭变事略》。
  34
  徐渭正式入幕时间,据《畸谱》看是在嘉靖三十六年十
  月。在这以前,徐渭就参与了诱降汪直的活动。嘉请三十六年十
  月初,汪直在胡宗宪的长期劝诱下,率军抵岑港,十一月到胡府
  接受招安。胡宗宪原打算放免汪直,以招抚海上倭寇,却被指控
  为接受了汪直的贿赂,于是在次年初,假手按察司逮捕汪直。徐
  渭在嘉靖三十七年春,作《寄朱君邦宪》诗,注:“时督府胡公诱
  缚王直。”诗云:“久居海畔知时事,远寄方书慰病身。乡里自应淹
  据子,将军今已缚卢循。”徐渭对诱缚汪直的过程是相当清楚的。
  汪直下狱后,毛海峰即同善妙等五百人在舟山登陆,阻岑港
  而守。胡宗宪督师戚继光、俞大猷、吴成器等部围攻,久战未
  克,将领、幕僚议论纷纷。徐渭详细观察了岑港的地形、地物
  研究了诸将失利的原因,写了《拟上督府书》,指出“其根本莫先
  于治兵”,训练勇敢之土,熟悉岑港地形,出奇计克敌制胜。徐渭
  的意见确实抓住了岑港之役屡屡失利的关鍵。
  是年四月,就在岑港久攻不下,已引起朝廷不满的时候,胡
  宗宪得白鹿于舟山,作为祥瑞献给世宗。请徐渭写了《献自鹿
  表》。关于献表的写作,陶望龄的《徐文长传》中还有一段很生动
  的记载,“时方获白鹿海上,表以献。表成,召渭视之,渭览罢,
  膛视不答。胡公日:生有不足耶?试为之。退具稿进。公故豪武,
  不甚能别识,乃写为两函,戒使者以视所善诸学士董公份等,谓
  執优者即上之。至都,诸学士见之,果赏渭作。表进,上大嘉悦,
  其文旬月间遍诵人口。”
  五月,又在齐云山得白鹿一只,徐渭又代写了《再进白鹿表》。
  世宗大喜,日“一岁二瑞,天眷也。”“命告谢玄极股、太庙,以
  宗宪忠敬,升一级,百官表贺。”⑩徐渭接着代胡宗宪写了《再进
  白鹿赐一品俸谢表》。徐渭的进表之所以深得世宗的嘉悦是与世宗
  ①《明史纪事本末?世宗崇道数》
  35
  的特殊地位和道教信仰相联系的。世宗以藩王入继大统总觉得心
  中不安。他喜好祥瑞是要证明他是真龙天子,执政是受命于天
  并时时得到天的卷顾。他一生刚愎自用,濫施酷刑,喜功护短,
  粉饰太平,都是要树立皇权的绝对权威,证明他是圣明的君主。
  徐渭对道教素有研究,并能迎合世宗的偏执心态,把这个奉道天
  子捧得飘飘欲仙。
  胡宗宪大献祥瑞,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各级地方官纷纷效法,
  献祥瑞取媚君王。仅是年七月礼部就进上各地献来的灵芝1864株。
  世宗还不满足,“诏更求广径尺以上者”0。嘉靖三十九年(1560),
  胡宗宪先后献灵芝五株,白色二,被赐金扉余彩鹤衣一袭。诸凡
  进表、谢表,均出徐渭之手。徐渭的妙笔无疑加重了胡宗宪的错
  误。沈德符说:“嘉靖间,倭事旁午,而主上酷喜祥瑞。胡梅林总
  制南方,每报捷献瑞辄为四六表,以博天颜一启。上又心文字
  凡俪语奇丽处,皆以御笔点出,令小臣录为一册。以故东南才
  士缙绅则田汝成、茅坤辈,诸生则徐潤質。成集幕下,不减罗隐
  之于钱谬,此后大帅军中,亦绝元此风矣。”②因此我们对胡宗宪
  极力罗致徐渭入幕的原因就比亵清楚了。
  嘉靖三十七年七月,因岑港屡攻不下,诏夺总兵俞大猷、参
  将戚继光职。严旨切责胡宗宪督兵进讨。十月倭寇移驻柯梅,造
  大船欲出海逃遁。胡宗宪不敢命师进讨,任其向福建流窜,闽人
  大哗,指责胡亲宪纵敌,嫁祸福建。御史李瑚上书列胡宗宪三大
  罪状。胡宗宪惧得罪,遂言“总兵俞大猷、参将黎鹏举邀击不利
  纵之南奔”,结果俞、黎二将被逮京治罪。胡宗宪诿过将领的做法
  是很不得人心的。世宗以胡宗宪平倭有功,令其继续任职。胡宗
  宪感激涕零,请徐渭写了《被论蒙温旨谢表》以后胡宗宪数次被
  36
  弹刻,世宗均未加罪,谢表都出白徐渭之手。
  嘉靖三十八年正月,徐潤代胡宗宪作《贺严公生日启》,时严
  満年八十,启云:“年高德劭,永调伊傅之盐梅;主圣臣贤,远迈
  乔松之呼吸。”肉麻地吹捧严嵩。以后严嵩、徐阶等阁臣的寿诞,
  徐渭又受命数次作启,不外阿谀奉承之言,谋取私利之意。这对
  徐渭来说是十分痛苦的。他曾说:“渭于文不幸若马耕耳,而处于
  不显不隐之间,故人得而代之,在潤亦不能避其代。⑩徐澜反对
  严嵩一党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但他感激胡宗究的知遇之恩,也理
  解他在官场风云中的处境,故违心地为胡宗宪写下了数十篇吹捧
  阿谀昏君奸相的文字。后来徐渭把这些捧场文章结集成册,先后
  写了《抄代築小序》、《幕抄小序》、《抄小集自序》检讨了这段历
  史。云:“予从少保胡公典文章,凡五载,记文可百篇,今存者半
  耳,其他非病于大谀,则必大不工者也。噫!存者亦谀且不工矣。
  然有说存焉,余不能病公,人亦或不能病余也。此在智者默而得
  之耳。”明代以八股取士,以举业得官者大多不习古文,而官场
  所谓“送赠贺启之礼,乃百倍于古”(徐渭《抄代集小序》),所以不能
  不请人捉刀代笔,当时代笔文字是很普遍的,从而可见明代官僚
  体制的腐败。徐渭说:“故于代可以观人,可以考世。”9这也许就
  是徐潤所说“默而得之”的内涵吧。
  嘉靖三十九年二月,胡宗宪上汪直狱,加太子太保,降勅奖
  励。徐渭代写了《擒王直等降勅奖励谢表》。五月,加胡宗宪兵部尚
  书兼右副都御史。徐滑又代写了《改兵部尚书谢表》。是年,胡宗宪
  驻师杭州,镇海楼落成,胡宗宪请徐渭写了《镇海楼记》。他听说
  徐渭一直赁房居住,便给润笔二百二十两银子,让徐渭买房子。
  徐渭又将卖书画积攒的二百余两银子合起来,在绍兴城东南买了
  37
  座方圆十亩的宅院。“有屋二十有二间,小池二,以鱼以荷。木
  之类,果花材三种,凡数十株。长篱亘亩,护以枸杞,外有竹数
  十个,笋进云。”①徐渭又修籍一番,命名字堂。嘉靖四十ニ年
  (1563)初迁入新居。幕友沈明臣到酬字堂庆贺,住了十多天,写
  了《徐记室新居纪事》②。
  徐渭是幕府上宾,素来尚武,胡宗宪手下的武将也愿与他结
  识。有游击将军王某邀徐渭骑马出猎。从杭州飞驰海宁。一驰百
  里的骑射,驱散了久处幕府的郁闷之气,增强了挽救危亡、气香山
  河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决心。沈明臣作诗赞
  徐渭云:“徐生气豪心胆雄,直欲万里追长风。”“学书学剑万人敌,
  双瞳神秋水碧。”⑧徐渭对幕府生活并不满意,胡宗宪曾送徐渭
  只白鹏,徐渭作诗云:“提赐朱笼窄,羁栖碧汉违。短檐侧目处,
  天际看鸿飞。⑩幕府的天地太小了,他希望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倭寇大举进攻台州、宁波、温州等
  地。戚继光与卢镗、牛天赐全歼来敌,取得了宁、台、温大捷。
  徐渭作《凯歌赠参将成公》。这年冬天,胡宗宪为镇压江西的农民
  起义,督师广信府,招徐渭赴幕。徐渭于年底赴广信,嘉靖四十
  一年(1562)正月初二到兰溪,听说胡宗宪巳移师徽州,徐渭又
  骑驴冒雪赶向微州,从休宁出来刚走数里,脑病复发,身热骨
  痛,只得在齐云岩的一家客店调养,还浙后始在州与胡宗宪相
  遇
  七月,因福建巡抚游緹得疏请派兵援闽,政府命胡宗宪兼制
  浙、直、江、福四省,并派成继光率军援闽。秋,胡宗宪督师福
  ①《蘭字堂记》,《徐集》第612页。
  ②③《丰对楼诗选》卷三、卷五。
  ④《白鹏》,《徐渭集》第179页。
  38
  建,经严州,宴请幕客茅坤、徐渭、沈嘉则等人。徐渭诗云:“晋
  公雅望复英姿,坐领楼船远视师。夜半自平淮蔡日,秋深同上华
  山时。”①胡宗宪由衢州进入福建,游五夷九曲,州县长官前呼后
  拥,好不风光。徐渭诗云:“翠盖高牙停曲径,仙官广乐导清游。
  风传短吹音还绕,山夹回溪影自流。”②胡宗宪从福建班师后,再
  经術州,宴游烂柯山。就在胡宗宪志得萧,纵游名山的时候,
  场重大事变已策划完毕。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御史邻应龙上弾効严満。世宗罢免严
  嵩,逮捕严世蕃,下诏狱。徐阶继任内首辅。他策动南京给事
  中陆凤仪参効胡宗完“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大罪”,十一月底,
  世宗下诏逮捕胡宗宪,獬京治罪。总府撤谓,渭又回到绍
  兴,从此结東了历时十年的抗争
  第四节发狂?入狱
  罢免严嵩,逮捕胡宗宪,对徐渭来说确是一则以喜,一则以
  忧的事。喜的是朝野反严义士,前仆后继,经过十数年的斗争,
  终于打倒了祸国殃民的好相严嵩,为国、为民除了一害。忧的是
  他的命运已同胡宗宪联在一起,而胡宗宪被指控为严党,解京治
  罪,幕府解散,不仅使他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幻灭,还会招来意
  想不到的灾难。因此,此时的徐渭内心是很矛盾的。
  徐渭回到绍兴不久,就收到了礼部尚书李春芳托杭州查某以
  六十两聘银请他北上入幕的邀请。徐渭深知京中乃是非之地,居
  ①《从少保公视师福建,抵严,宴跳北高峰,同茅大夫、沈嘉则》《徐滑集》第
  225页。
  ②《幕府游五夷九曲,令拟诗》,《徐涓集》第802页
  ③《明虫?胡宗宪传》,第5414页。
  39
  大不易,因而很犹豫。他也想了解一下京中反严的情况和胡宗宪
  的案情,于是年底决定去北京。上虞谢谠写诗相送,云:“英负才
  名海内知,五云深处去何迟?丈夫须建非常业,万里风尘不可
  辞。”①谢谠是徐渭的好友,很理解徐渭的心情,故写诗勉励他进
  京
  李春芳以善作青词大受宠信,由翰林学士荣升礼部尚书。徐
  渭到京后才知道,李春芳正极力向徐阶靠拢,力图列胡宗完为严
  党,置于死地。徐渭不忘胡宗宪的知遇之恩,感到久住无益。另
  外李春芳对幕僚的待遇也使他大失所望。豪放无羁的徐渭无法忍
  受李春芳的苛刻要求,次年二月就告辞李府,回到绍兴。是年
  秋,李春芳责令徐消进京入幕,查某也上门纠缠。徐渭不愿回
  去,变卖家资,凑了六十两银子送还査某。査某拒不接受聘银,
  徐渭只得回京见李春芳,幸得翰林院编修诸大缦等人的调解,始
  解除聘约。徐渭说;“命也不淑,进退维谷。秣月蹄霜,两走上
  国。②道出了当时徐渭的艰难处境。这件事对徐渭刺激很大,回
  来不久就发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1: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宗宪到京后,世宗念其抗倭之功,并未处理,罢职闲居
  嘉靖四十二年,严世蕃、罗龙文分别从成地逃回,相互勾结,安
  图东山再起。御史林润上书参効。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再次逮捕
  严世蕃、罗龙文,次年四月处决,籍没其家。御史汪汝正在罗龙
  文家发现了胡宗宪被劾时请罗转给严世蕃的信,胡宗宪第二次被
  捕下狱,瘐死狱中。
  胡宗宪虽在抗倭战争中颇有功绩,但其人格上却不无可议之
  处。史载:胡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
  40
  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
  “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因敝,而所侵官帑、敛富人
  財物亦不貫。”0徐渭对此也稍知一-。他在《自为墓志铭》中
  说:“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
  门,使折筒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其后
  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
  人争荣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徐渭已看到了进入胡幕的潜在危
  机,所以始终带有戒心。胡亲宪则着中了徐渭的盖世奇オ、生花
  妙笔,“宠礼独甚”。徐渭丧妻多年,他派官媒说亲徐渭赁房居
  住,他便赠银买屋」徐渭素喜白鹏,他就买鸟相送……徐渭感激
  胡宗宪折节相待的知遇之恩,曾想作赋规劝他,但始终也没找到
  适当的机会。徐渭在马策之家,听到了胡宗宪瘐死狱中的消息,
  写道:“公死于华亭氏,予寄居马家。饮中烛蚀一寸而成十章,讽
  固无由,且悲之矣。”他认为胡宗宪功大于过,他人当思其功而
  不应置于死地,胡宗宪则应律已思过。作为他的幕僚,徐渭痛悔
  未能早进诤言,内心十分悲痛。
  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与徐渭矛盾很深的李春芳以礼
  部尚书兼英武殿大学士,进入内阁,这对徐渭又是一大打击。当
  时京城内正在清查严世蕃、罗龙文余党及胡宗宪一案,徐渭代胡
  宗宪典文书五年多,撰写进祥瑞的表文和上严氏父子的启、表数
  十篇,已是人所共知的事,而且罗龙文家搜出的文章很可能就出
  自徐渭之手。徐渭担心这些文字落到朝廷手中,怕李春芳借机加
  害于他,精神负担非常沉重。张汝霖在《刻徐文长佚书序》中
  说:“少保以缇骑收,文长恐连,遂伴狂,寻乃即真。居常痛少保
  ①《明史?胡宗宪传》,第5415页。
  ②《十白》《徐渭集》第47页。
  41
  功而谗死,愤不已,而力不能报,往往形之诗篇。”徐渭开始是
  惧祸佯狂,尔后在接踵而来的巨大压力下真发狂了。
  徐渭是一个有强烈个性的杰出文艺家,反抗礼教束缚,追求
  豪放无羁的生活,但是他在为人处世上也有明显的缺陷。他恃才
  做物,蔑视权贵,但并不是视功名如草芥的人,他受知于胡宗宪
  以后,颇有些盛气凌人。为炫耀胡宗宪对他的恩宠,“每候胡公开
  府载双列,受事者方伏阶下,乃衣敝冠,白三瀚衣,直间门
  入。欲以观其不畏者。”甚至借胡幕的势力泄私愤,“或以睚眦中伤
  人”①。总之,徐渭在胡幕树敌较多,积怨甚深,当时人政怒而不
  敢言,胡宗宪死后,徐潤害怕仇家追究他的责任,这也是他发狂
  的重要原因。
  徐渭发狂还与身患脑风有关。徐渭脑风缠身,发作时头痛难
  忍,在一系列重大交故的刺激下脑病发作。他说:
  予有激于时事,病甚。若有鬼神凭之者。走拔壁
  柱钉可三寸许,贯左耳窍中,颠于地,撞钉没耳窍,而
  不知捅。逾数旬,疮血迸射,日数合,无三日不至者,
  越再月以斗计。人作虮虱形,气断不属,遍国中医不
  效
  (《海上生华氏序》)
  不幸事件的打击,沉重的精神压力,难以忍受的病痛……使
  徐渭对生活绝望了。他清醒地回顾了一生走过的道路,写下了
  《自为墓志铭》。他说:“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不知古文
  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徐渭多次
  自杀,却未致死。后来,随着政治气氛的缓和,徐渭的精神负担
  ①《绍兴府志?序志》。
  42
  逐渐减轻,一个姓华的工匠用海上方治愈了他的脑病,徐渭终于
  从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开始了新的人生道路。他的《丙寅元
  且》诗表达了辞旧迎新,开始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小园梅柳色津津,海国迎阳易得新。
  令节已更今岁日,微疴莫恋去年身。
  风鸣梧引真平世,女嫁男婚渐老人。
  尚有旧心消不得,偏题彩笔对青春。
  诗注云:“时有海主事公之疏。”“病后欲绝笔于举业,并诸散文,
  而不能也。”当时海瑞上疏,痛责世宗皇帝,被逮下诏狱。徐渭却
  敏锐地感觉到海瑞上疏是一枝报春花,预示着一个太平盛世的到
  来。他本打算放弃举业,现在居然又温习起八股,准备参加科
  考,表现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参与意识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涡望。嘉
  靖四十五年底,徐渭杀妻入狱,使他参加举业的冲动化为南柯
  梦,
  徐渭的婚姻及家庭生活也有幸福的往昔。他在丧失双亲、兄
  长逗迫、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入赘潘家,重新获得家庭的温暖。妻
  子介对他体贴入微,“与浰正言,必择而后发,恐渭猜,蹈所
  讳。”D他们一起生活了六年,介君不幸病故。徐渭以后一直未
  娶。介君逝世十周年时,潘家送回了介君的遗物。徐渭睹物怀
  人,泣下数行。诗云:“黄金小纽茜衫温,袖摺犹存举案痕。开匣
  不知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②人去楼空,只有一盏香灯相
  伴,此时的徐渭更加怀念死去的爱妻。
  43
  嘉靖三十年(1551),徐渭在杭州玛瑙寺伴潘钺读书。潘为
  他介绍了湖州归安双林镇严家的长女。徐渭认为比较合适,便到
  湖州议亲。与严父相见后,他怀疑严父痴果,拒绝了这门婚
  事。四年后,倭寇侵扰双林镇,严家遭劫,严父被砍断一臂而
  死。长女被掳后在窦女岩跳河而死,二女放还亦死。徐渭听说后
  痛悔不已,先后作二首《宛转词》,撰写了《严烈女传》,表达对严
  氏父女的思念。徐的好友沈明臣有感于严烈女的悲壮和徐润的
  深情,作《严烈女为徐文长》,诗云:“山阴徐渭曾婚请,因疑女父
  前盟冷。死后相闻感慨多,题诗更续清风岭。”0徐渭对严烈女的
  负疚之心,一直折磨着他。
  徐潤进入胡幕后,胡宗宪多次派人为徐渭说媒提亲。嘉靖三
  十八年春,徐渭入赞杭州的王家,受到虐待,秋季就与王家脱离
  关系了。次年,胡宗宪又为他聘张氏。嘉请四十年(1561)结
  婚。徐渭写了《谢督府胡公启》,云:“渭失欢帷幕,动逾十年,俯
  托丝萝,历辞三姓。过持己见,遂骇众闻。诋之者谓矫激而近
  名,高之者疑隐忍以有待。胡公宠以书记,念及室家,为之遣币
  而通媒,遂使得妇而养母。”
  徐渭与张氏的婚后生活未见记载。由于徐渭一直不忘前妻介
  君,所以再婚生活很难和谐,但并没有大的矛盾。徐渭为什么击
  杀张氏呢?清人顾景星搜集徐渭的轶事,对他杀妻入狱、出狱记
  载甚详:
  文长之杀继室也。雪天有僮跼灶下,妇怜之,假以亵
  服。文长大置,妇亦署。时操收冰(櫂音瞿。释名
  四齿耙也)察掷妇,误中,妇死。县尉入验,严声色
  ①《丰对楼诗选》卷七。
  44
  问:“糧字作何书?”文长笑日:“若不知书,生未出头地
  耳。”盖俗书作缶也。尉怒,据云:“用缶杀。”文长遂下
  狱。其后御史欲出文长,虑词久具。一老吏云:改“用
  缶”作“甩缶”便属误杀。盖俗书“抛”作“用”也。
  (《白茅堂集》卷四十三
  清人顾公燮在《消夏闲录》中记载
  胡宗宪纳翠翘为妾,“时侨寓僧舍,文长欲窥之,服
  僧衣帽,自墙外与之戏。宗宪知之,怒。悉集寺僧,令
  翠翘谛视,误指貌似者,遂杀之。后文长归,瞥见继室
  与僧共卧,手刃之,乃继室也。下狱论死,张太史元忭
  力解得免。”
  顾公所记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史实不符。胡宗宪谓戏翠
  翘后,赏给了永顺酋长,从未娶翠翘为姜。徐渭杀妻的经过也纯
  属因果报应的附会。徐渭十四岁丧失双亲,寄人篱下,对外界事
  物反映敏感,而且性好猜疑,患迫害狂以后,疑心更大。大约是
  对张氏有所疑,两人口角起来,徐渭盛怒之下失手伤人。顾景星
  的记戦还有几分可信。
  按《大明律》杀人致死要判死刑。徐渭入狱后曾给郁心斋写
  信求救:“伏望明公曲谅隐衷,力扶公道,勿泥前说,赐挽后
  评。”0其中似乎还有难言之隐。经过郁心斋、诸大、朱拙斋等
  人的斡旋,使徐渭免于一死,改为长期监禁。
  徐渭入狱前就曾研究道教经典,对炼丹术很感兴趣。入狱以
  后,他开始研究注释《参同契》。徐渭曾作《养生书成纪事与梦》
  ④《上.都心斋》,《徐潤集》第886页。
  45
  七言律诗一首,诗注?:“注《参同契》成,家釜炊饭尽黄,梦小
  溪蟹如斗大,脱売出婴儿,已而复入売,吋尚系。”隆庆二年末
  (1568),徐渭生母病故,徐渭被保释出狱,料理丧事。时《参同契》
  注释已完成。但据徐渭《答人问参同》载,此书最后完成在隆庆
  三年十月廿二日。
  《参同契》,全称《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撰,是道教系统
  论述炼丹术的最早著作。作者借用坎、离、火、龙、虎、铅、求
  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主旨是参同“大易”、“黄老”、“炉
  火”三家理法融为一体,便熙“妙契大道”。宋?朱熹有《参同契考
  异》一卷。《参同契》文字深奥难懂,明代产生了经、注相混,
  文意错乱的现象。佘滑指出:“以徐注混经,遂误赚经文,满册重
  复牵杂,至不可解。”0徐滑长从事《参同契》研究,在狱中专
  力注释《参同契》,并给冯惟冲去信,往复讨论注释问短。到冯
  惟讷的赞赏。
  徐渭在《奉答冯宗师书》、《答人问参同》、《论玄门书》
  则、《书古本参同误识》等文中,具体阐述了关于《参同製》的观
  点。徐渭认为《参同契》的关餐在说明五行同类、同类相生的道
  理。“盖经注中历历指五行为同类,乃一书要诀。”(《奉答码宗师
  书》)徐渭由五行相类进而认为人身即具有金、木、水、火、土,
  炼丹者不在于炼外丹,而在于炼内丹。他说;“今学丹者,不知
  吾身中有一种日月之火候,即天地日月之火候,吾身之结婴,即天
  地之生万人万物,而妄谓须取彼家,然后成丹,则是谓此天之不
  能生物,而复藉彼天以生之者也,其可乎?”⑧徐滑长期炼丹而幸
  免于铅中毒,原因即在于此。
  ①《奉答冯宗师》,《徐谓集》第470页。
  ②《论玄门书》,《徐集》第479页。
  46
  徐渭经历了苦狱的煎熬,注释《参同契》以后,更加笃信道
  教的修炼养生方法。他晚年绝谷食即是道教的辟谷养生法。道教
  认为人体中有三尸之虫,赖五谷而生,经过辟谷修炼,可以除三
  尸之虫,达到长生不老。徐渭绝谷食十多年,仍是肥硕一大魁
  首,可见他深得辟谷养生法的精妙。
  徐渭因案情严重,入狱后带枷锁,直到隆庆三年(1569)始
  破械取下。徐作了《前破械斌》、《后破械赋》以志纪念。因带
  枷不便丐作,徐渭狱中前期主要是反复阅读、领悟并注释《参同
  契》。后期,他广泛搜集有关书法的著作,研究历代名家的书法特
  点和古代书法理论。隆庆四年元旦,徐渭醉后,呼人拿笔墨,漫
  评古人书法。徐渭曾向陈鹌学习书法、绘画。妙得陈鹤的真传。
  又经过长期研讨、实践,因而能用筒洁的语言,概括各家的师
  承、短长,很有见地。徐渭后来辑前人论书法的著述,并详加
  评述,成《笔玄要旨》一卷。万历年间,徐渭又编纂了《玄抄类
  摘》,这两部书法专著都缘起于徐渭在狱中对各家书法作品、书法
  著作的广泛搜求和深入研究。而且,经过狱中的静思、体悟、磨
  炼之后,徐渭的书法、绘画创作更趋成熟,形成独特风格。《绍兴
  府志》评云:徐渭“素工书,既在缧绒,益以此遣日。于古书法
  多所探绎其要领。主用笔,大率归米芾之说,工行草,真有快马
  斫阵之势。”“险劲有腕力,得古人用笔意,恨不入俗眼。”
  隆庆五年(1571),徐渭老友张天复的儿子张元忭考中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徐渭欣喜之余,作《贺新郎》词。此后营救徐滑
  最有力者就是张元忭。隆庆六年五月,神宗继位,改元万历,大
  赦天下,徐渭得以保释出狱。久系初出,徐渭除夕通宵在吴景长
  家饮酒。有诗云
  47
  登楼忽见梅花发,时有春意来珊珊。
  醉余皓首冲泥滑,欲跨自马呼银鞍。①
  苦狱六年,非人的待遇,却未能消磨他的意志,徐渭还是那
  样豪放无羁,壮心不已,这种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精神实在令人
  钦佩。
  第五节万历十年
  豪放无羁、志在疆场的徐渭经历六年苦狱的囚禁后,更感到
  自由的可贵。
  万历元年(1573)清明节,徐渭与门人马策之寓宛委山龙瑞
  宫东若耶溪上樵舍。次日游览阳明洞天、广孝寺。继而泛舟镜
  湖。万历二年(1574)冬,徐渭带弟子王图、吴系、马策之游五
  泄。五泄在绍兴府诸暨县城东北,又称五瀑。瀑布从五泄山顶飞
  流而下,凡五级,总称五泄溪。溪两岸异峰怪石,最高处为五泄
  寺。徐渭骑驴和弟子登上五泄寺,住了两天,然后看七十二峰,
  并题写了“七十二峰深处”,徐渭的题字镌刻在寺的石鼓上,至今
  尚存。
  万历元年冬,张元忭因父病告假回籍,次年秋,张天复病
  故,张元忭守制家居。时《绍兴府志》、《山阴县志》已由张天复
  完成,唯《会稽县志》始有金阶、马尧相编辑,后有杨节、杨维
  新继之,均未完成,于是请张元忭主持编修。张元忭推荐徐渭参
  加编撰。方志乃一方之信史,要求准确记述古今政治、经济、文
  ①《除夕通宵软吴景长宅,时久系初出》,《徐集》第723页。
  48
  化等基本状况。诚如徐渭所云:“盖将察风俗之美恶,稽物产之沃
  瘠,验户口稼穑之登耗,约徭赋之重轻与山川水早之所由,以出
  利而入弊,时调剂而张弛之。殆举百里之大,聚方册中。目注心
  营而坐致其理,不烦下堂而得之。”0方志虽然带有浓厚的官方色
  彩,但修志者的思想观点或侧重点不同,方志也会各有特色。徐
  渭认为志书不光是让为政者“取旧政之可师贤才之可表”,而是
  要“佐化理于一二”,因而徐渭在撰写す既反独了历史的变迁,又
  重点指出现实存在的某些弊端,提出兴利除弊的建议。
  《会稻县志》分四类十六狐,缤渭除提写了《会稽志序》外,
  还分别写了总论和分论。
  地理总论:沿革论、分野论、形论、山论、风俗论、物
  产论。
  治节总论:设官论、作邑论。
  户书总论:徭赋论、户口论、水利论、灾异论。
  礼书总论:官师论、选举论、祠祀论、古迹论。
  徐渭在诸论中集中阐述了“民有养则可教”,“养不病而后可
  以责民之训”的观点。会稽有田仅四十余万亩,富人往往有田干
  百亩。“止须数千家而尽有四十余万之田矣”,“此外则不活寸土者
  尚十万人,他们难以为生,怎么能得到教化呢?徐渭不仅指出
  了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的严重问题,而且认为只有百姓生活有
  保障才能进行封建教化,表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万历初年,著名政治家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统一赋
  役,方便了征收手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官吏营私舞弊和豪强偷
  税漏税的现象,有利于经济发展。徐渭在《徭殲论》中,大力支
  ①《代会稽志序》,《徐渭集》第1088页。
  ②《徐集》第493--504页。
  49
  持一条鞭法,云:“余闻诸长老云,徭斌之法,盖莫善于今之一条
  鞭矣,第虑其不终耳。”徐消的担心不出十年就兑现了,万历十年
  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就名存实亡了
  徐渭在原有档案材料的基础上,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编
  纂任务。经张元忭等人的疏通,徐渭正式被释放。万历三年中
  秋,徐渭从越溪发舟,经杭州,去天目山游览。天目山在渐江西
  北,临安县境内,分东西两支,双峰雄峙,山清水秀。徐渭先到
  东天目山,登上最高峰,顿觉心旷神怡,“俯视钱塘如带”の,当晚
  徐渭就宿在宝珠上人的僧舍。第二天登上西天目山。山上松杉特
  繁,崖壁如削。徐渭作《西天目》、《天目山三首》纪游。从天目
  山回来不久,徐渭就动身到南京去了。
  徐渭乘船从杭州出发,顺运河北上。他伏在小船的窗边,观
  赏沿途的景物。经镇江时,又游览了焦山。到南京已是入冬时节
  了。他在南京纵观名胜古迹,见于诗文记载的有游灵隐寺、清凉
  寺、报恩寺塔、牛首山、栖霞山、燕子矶、朝天宫、明孝陵等。他
  的《恭谒孝陵正韵》诗云
  二百年来一老生,白头落魄到西京。
  疲驴狭路愁官长,破帽青衫拜孝陵。
  亭长一杯终马上,桥山万罗始龙迎。
  当时事业难身遇,凭杖中官说与听。
  徐渭倾听守陵太监叙说开国故事,后来有人认为《云合奇踪》,即
  《大明英杰列传》是徐渭所作,现在尚无确证。
  徐渭在南京时与画家刘雪湖、璩仲玉多有交往,切磋绘画艺
  ①《登东天目宿宝珠上人房却赠》,《徐渭集》第240页。
  50
  术。刘雪湖,名世儒,浙江山阴人,是当时画梅名手。徐渭与刘
  雪湖大约早就熟悉,两人一见面就互相作画,“较量长短捋髭鬚”。
  徐渭题《刘雪湖梅花大幅》,诗云:“我客金陵访画梅,画梅莫妙盛
  行之。刘君放逸不可羁,一刘一盛无雄雌。”徐渭学画较晚,万历
  以前的作品不多。客居南京时生活安静,常与绘画名家交往、切
  磋。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绘画技艺,以后徐渭的画就一发而不可
  收了,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青藤画派。史槃、陈洪缦、郑板桥、
  齐白石、潘天寿等著名画家,无不祖述徐渭。
  在南京时,徐渭看到了李撃龙、王世贞辱骂谢榛的诗,极为
  愤怒,写了七言古诗《廿八日雪》。诗云:“昨见帙中大可诧,古人
  绝交宁不罢,谢榛既与为友朋,何事诗中显相骂?乃知朱毂华裾
  子,鱼肉布衣无顾忌。”嘉靖年间,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
  为诗社,以谢榛为首,攣龙次之。以后李攀龙文名益盛,谢榛还
  是一介布衣。两人在文学理论上也有分歧,李攀龙便遗书绝交。
  王世贞站在李攣龙一边,“交口排茂秦,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
  列',王世贞独主文坛以后,大搞宗派活动。“引同调,抑异己,谢
  茂秦(榛)故社中老宿,有违言于历下,则合从以接之,用以立
  慬示威,海内词人有不入其门墙,不奉其坛掸者,其能自立者亦
  鲜矣。0徐渭以一自衣秀才,敢于痛斥文坛盟主独断专行,排斥
  异己、歧视贫贱、欺压布衣的恶劣行为,表现了嫉恶如仇的反抗
  性格和不阿权贵的志节。故钱谦益说:“徐文长独深愤之,自引做
  僻,穷老以死,终不入其牟笼,于论谢榛诗见志焉。”
  万历四年夏,徐渭应宣化总督吴兑的邀请,离开了南京,买
  舟北上。在北京小住期涧,结识了李如松。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名将宁远伯李成梁的长子。
  ①②《列朝诗集小传》丁集く谢山人榛》、《沈记室明臣》。
  51
  他从平虏堡血战归来,在北京与徐渭相週。李如松向徐渭讲述
  了一家人历年参战的情况,徐很受感动,写了《赠辽东李长
  君都司》:
  公子相过日正西,自言昨日破胡归
  宝刀雪暗桃花血,铁铠风轻柳叶衣。
  百口近来余几个,一家长自出重围。
  禅关夏色炎如此,听罢悽霜杂霰飞。
  李如松喜欢书画,徐渭画竹相赠。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写竹
  赠李长公歌》,云:“公子远从辽东来,宝刀向人拔不开。昨朝大战
  平虏堡,血冷辘轳连鞘埋。”李如松又请徐渭为他收藏的宋元画册
  写序。徐渭豪放无羁,知兵尚武。李如松乃武将之后,长于军
  中,更是放纵不受约束,两入一见如故,结为终身之交。
  徐渭在北京略事休息后,出居庸关,直奔宣化府。初到塞
  北,边塞的景物,战场的风烟,无不使他惊异、欣喜。“少年曾
  负请缨雄,转眼青袍万事空!今日独余霜在,一肩舆坐度居
  庸。”0徐渭从小就有请缨沙场的雄心壮志,特別是嘉靖二十年以
  后,俺答连年进犯,兵临国门,官军消极避战,任其烧杀,当年
  的徐渭多么想驰骋沙场,率兵杀敌。然而蹉駝岁月葬送了他一生
  最好的时光,而今两斑白,才实现夙愿,怎能不使他高兴呢?
  他过居庸关,作《上谷歌》
  八达高坡百尺强,径连大漠去荒荒。
  ①《上谷歌》之一,《徐潤集》第359页。
  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1: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明黄
  个个健儿习战车,重重壁垒铁围賒。
  尽教上谷长干里,只用中丞两臂遮。
  高耸的山岭、荒凉的大漠、边塞的戍堡、将士的战车…构成一
  幅有声有色的图画。徐渭在边塞生活的日子,所到之处彩笔疾
  挥,抒边塞风光和成边战士、人民的生活,形成了诗歌创作的
  高峰。徐渭数以百计的边塞诗是明代诗坛独树一帜的杰作。
  徐渭的同学吴兑,嘉靖三十九年进土,隆庆五年以右金都御
  史巡抚宣化府,万历二年加兵部右侍郎。吴兑知道徐渭深晓兵
  法,想听取他对北边防务的意见,当然也有关照的意思,所以邀
  徐渭到宣化。徐渭到宣化后,受到吴兑及文武官员的热情款待。
  中秋节前,徐渭应邀参加了宣化官员在朝天观举行的宴会,作
  《上谷仲秋十三タ袁户部、雷、麻两总戎、许口北诸公邀集朝天
  观》,此后,他与宣化的文武官员多有往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徐渭到宣化不久,就策马到各地巡视边塞防务情况,访问古
  战场,还曾到蒙古族人家中做客。
  立马单盘俯大荒,提鞭一一问戎羌。
  健儿只晓黄台吉,大雪山中指帐房。
  (《边词廿六首》之四)
  胡儿住牧龙门湾,胡妇烹羊劝客餐。
  醉胡家何不可?只愁日落过河难。
  (《上谷边词》之一)
  53
  当时边境,已结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蒙、汉人民相互贸
  易,和睦相处。徐渭深知这种安定局面来之不易。嘉请二十年以
  后,权相严嵩对俺答实行一系列错误政策,杀害三边总督、著名
  将领曾铣,削弱了边防力量。致使俺答多次大举进犯。连年战争
  不仅给北边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徐
  渭曾作《今日歌》,斥责政府的腐败无能,主张整顿边务,痛击入
  犯之敌。隆庆以来,明政府调整了对俺答的政策,调抗倭名将威
  继光、谭纶、王崇古等将领到北边。结束了北边战争。徐渭通过
  巡视考察,感实行“外示羁糜,内修守备”的政策是符合人民
  愿望的。他参观马市后写道
  干金赤兔匿宛城,一只黄羊奉老营。
  自古学祺嫌尽杀,大家和局免输。
  (《胡市》)
  当时在对俺答政策上,主和派和主战派争论很激烈,兵部尚书王
  崇古受谏官攻击力请致仕。为澄清宣化将领的认识,徐渭写了
  《赠雷总兵序》
  近日边陲之事,大约识时务者利抚和,而恃能战者
  好言杀。是以事虽定,而论尚未归于一。不知近日抚虏
  以来,其奉约東几于编氓,来犊满野,匹妇躍一羸
  从一養而取谷菽于庄居,朝发暮还,若履中土之郡邑。
  而罢调主客之兵,输饷输茭,岁以亿计,驼马介胄之
  乡,真亦几于晏如矣…顾当今兹之摇议也,必尚抚
  而斥战。日:使一将功成而万骨为枯也,何如今枕戈而
  负钠,使百万生灵晏如哉?
  54
  雷总兵,名雷龙,巩昌人,是以勇猛普战著称的将领,在宣化军
  民中威望很高。徐渭说服雷总兵,势必影响到其他将领,对稳定
  武将的情结是有作用的。
  在维护边境安定上,三娘子起了重要作用。俺答祖孙三代皆
  妻三娘子,备受宠爱,“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明
  政府勅封为“忠顺夫人”0。当时三娘子主贡市,吴兑为了争取三
  娘子,多次在军中热情款待,赠送礼品。徐渭写了六首边词,歌
  咏三娘子
  女郎那取复枭英,此是胡王女外甥。
  帐底琵琶推第一,更谁红颊倚芦笙。
  姑姑花帽细银披,两靥腮梨洒练椎。
  个个茭花不离手,时时站马上胭脂。
  徐渭高度赞扬了撤手生驹、弯弓能射的三娘子等少数民族妇
  女,在他后来创作的杂剧《雌木兰》中,还有三娘子矫健的身
  影
  徐渭在宣化府时,住在东天妃宫。宣府总兵麻锦曾约去校
  猎,口北道守将许希孟、王象乾等官常设宴招待,冬天还赠送了
  貂帽、孤裘。有诗《王口北见遗貂帽因往》、《许口北遗以绫、帛
  绵三物题日袍具,作诗谢之》记其事。徐渭是穷秀才,只能以诗
  文书画答谢,有《写竹答许口北年礼》、《画筍遗许口北》、《画竹
  与吴镇二首》等。许希孟爱好古诗歌,以兴、观、群、怨为标
  准,选了一本诗集,请徐渭指教。徐渭在《答许口北》中说:“试
  ①《明史?鞑租传》第8463页。
  55
  取所选者读之,果能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
  怨之品,如其不然,便不是矣。”最后,徐渭建议:“惟子安《采
  莲》、《长安》等篇涉艳者,愚意在所必选。比之真西山《文章正
  宗》,附李斯《逐客书》可也。0
  塞北的严寒,幕客的清苦,使徐渭很难适应。万历五年春,
  徐渭因病辞别幕府,从岔道走居庯关,冒着漫天大雪回到北京。
  在香炉峰下的一一座寺院里养病,并注释郭璞的《葬书》。仲秋,徐
  渭南归绍兴。“枚劫客囊,至召外寇。”(《畸谱》)大约是长子徐枚争
  夺钱财,惹起了麻烦。万历六年夏,徐渭应沈明臣、王寅、汪古
  衿之约,到徽州祭吊胡宗宪。徐渭乘船从杭州出发,刚到严州,
  旧病复发,只好中途返回绍兴,在家卧病五十余天。
  万历七年(1579)仲春,徐凋的至交好友李子遂从福建建阳
  来到绍兴,徐渭见到老同学畅怀而谈,病好了大半。他淫李子
  遂游览禹迹寺、景贤寺、兰浮,李子送走时,他又写诗宿送:“去
  年一为卧,不食如蚕眠。筇生索耳、发惟余颠。蹶然见子
  来,枕席为子捐。”@以后徐潤的病还渐好了。是年秋,徐向李
  子送要一只白鹏,信中写道“近有友人假与一园,稍近水竹,某
  将就栖其间。”大约在万历と年不八年初,徐渭举家迁出了酬字
  堂。徐渭创作《四声猿》就在万历元年至迁出酬字堂之前这段时
  间。当时王骢徳家与酬字堂仅一垣之隔,他常到徐渭家请教曲
  学,亲睹徐渭创作《四声猿》,后来王骥德在《曲律》中记载甚
  详
  万历八年(1580)初,李如松升任马水口参将,立即派入邀
  徐渭前往。徐渭很快带着二子徐枳到北京,经短暂停留,李如松
  ①《答许口北》,《徐澜集》第482页。
  ②《送李遂》,《徐渭集》第109页。
  ③《与李子遂》,《徐澜集》第1022页。
  56
  就派人把徐渭接到马水口。李如松曾数次以“骄横”被劾,然而
  对徐渭却是折节相待,不拘形迹,徐渭一到,就在莲花峰设宴招
  待。徐渭在李如松军中写了《赠宁远公序》、《赠李长公序》,表彰
  李氏父子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爱兵如子的业绩。徐渭虽然壮心
  不已,但毕竟六十高龄,体弱多病,已不适应军旅生活了。因此
  七月初就告别李如松回到北京。临行时,李如松在北楼设宴钱
  别,并送红拂一柄。徐渭写了《自马水还,道中竹枝词四首》
  将军爱客侍儿知,送客山头也解悲。
  莫认花低将蝶惹,要知草偃是风吹。
  弯弯曲曲几山溪,眼眼腮腮泪落丝。
  立到马遥人影没,更谁知尔下山时。
  李如松伫立山头,遥望徐渭远去的背影而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别
  竟成永诀。尔后十几年,他们诗文往来不绝,李如松多次寄银带
  礼接济徐渭,却始终未能见面。
  徐渭回到北京后,住在长安街张元忭宅旁,以授经为业
  也代张元忭写一些应酬文字,是朋友兼私人秘书。当时沈炼长子
  沈襄任刑部主事,爱好绘画,元喜画梅。沈襄常去看望徐渭,请
  他作画。徐渭有《沈刑部善梅花,却付纸三丈素我杂画》诗,记其
  事。湖北的梅国桢也是徐渭客所的常客。徐渭曾作《六月七日と
  夕与梅君客生及请乡里趁于长安街'醉而称韵,得片字》诗。后来
  梅国桢给袁宏道写信介绍徐渭的情况,云:“文长吾老友,病奇于
  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の对徐渭的为入和
  ①袁宏道《徐文长传》《徐渭集》第1344页。
  57
  文艺创作相当了解,非常钦佩。
  当时徐滑与朱赓也有接触。朱赓,山阴人,陈鹤的女婿,张元
  忭的儿女亲家,也曾参与营救徐渭。朱赓为隆庆二年进士,时在
  翰林院供职。徐渭到北京后很少去拜望权贵,引起朱赓不满,认
  为徐渭“有意自外于门墙,而高自矜匿,不令人望其颜色”①,徐
  渭写信抗辩。张元忭也以礼法约東徐渭,使徐渭心情很不愉快,
  作《九月朔与请友醉某于长安邸舍得花字》,其中有“不教酩归
  何事,望到茱萸节尚赊”句,诗注云:“时一旧友稍式,故及之。
  徐渭一辈子豪放无羁,而今六十高龄,尚被人以礼法绳之,当然
  不能接受,盛怒之下,“诸崇复纷,复病易,不谷食。”(《畸谱》)陶
  望龄说;徐渭“性纵诞,而所与处者颇引礼法,久之,心不乐,
  时大言日:“吾杀人当死,颈一茹刃耳,今乃碎磔吾肉'遂病发
  弃归。”の万历十年(1582)仲春,徐渭的大儿子徐枚把他接回绍
  兴
  抗倭十年和万历十年是徐潤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岁月。在抗倭
  的十年中,徐潤亲赴战场,倚马著书,“知兵好奇计”,为幕府记室
  五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写下了许多记载抗倭战争的重要诗篇。
  这一时期,徐渭见于记载的书法、绘画作品却不多。可以说抗倭
  十年中,徐渭的书法、绘画还在发展过程中。万历十年中,徐渭
  从狱中出来后饱览祖国山河,两次出塞,参与平画北边防务大计。
  在苍茫的北国大地,雪迷漫的崇山峻皊中间,徐渭的诗风为之
  变,写下了动人心弦的边塞诗。徐渭的边塞诗是描绘晚明北边
  生活的历史画卷。徐渭在北方边塞生活的诱发下,创作了不朽名
  剧《四声猿》,以凄厉的狂歌长啸,震撼着明代曲坛。万历十年间,
  ①《与朱翰林,《徐渭集》第1022页。
  ②《徐文长传》,《徐滑集》第1340顶。
  8
  他已妙悟中国书画理论的真谛,书法、絵画艺术已是炉火纯青。
  徐渭综合诸家之长,师心独创,人物、花鸟、山水尽入画中,泼
  墨写意,酣畅淋漓,形成了青藤画派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技巧。万
  历十年是徐渭文学艺术上成就最高的十年,然而结局却同样是不
  幸的。冷酷世界的世态炎凉,使他越发感到由于经济、政治地位
  的差异而产生的思想感情上的深刻隔是无调合的,也是无法
  容忍的。徐渭带着对整个社会的无限怀烫、瘠切失望离开了京城,
  回到了养育他的故乡一绍兴。
  第六ず晚晩年在紹兴
  徐渭回到绍兴以后?不出,冷酷的豐昦、腐败的官府使他
  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经历六十年坎坷的人生道路,他把社会
  人生看透了。有乐府诗《六背》可见他的深刻认识。
  皆朋友,維与鸦,不得已,今为枭。
  背骨肉,鹅与鸭,不得已,今为鹘。
  昔宗亲,鹊与鹑,不得已,今为。
  昔官府,驺与虞,不得已,今为虎。
  昔乳煦,汗血驹,不得已,今於茧。
  昔黔苍,万夫英,今视之,蝇所生。
  徐渭在北京受到权贵朋友的压迫,因此他首先指出朋友关系
  已为互相利用、互相倾轧所代替。亲子之情是放射于整个宗法社
  会的感情基础,实际上宗法制家庭内部却是骨肉相残,弱肉强食s
  如鹯之逐鸟雀。黑暗的封建官府已是率兽而食人,苛政猛于虎,
  视百姓如蛆虫,任意残害。这样的社会还有什么肴望呢?痛苦中
  59
  的徐渭常常是借酒浇愁,一醉方体、“醒来却苦多烦恼,醒固不张
  醉亦好。”①“年来世事不须听,取垢今聪不若聋。”②当他清醒地看
  世界时却是无穷的烦恼,殊不知这烦恼正是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
  强烈的经世之心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实现造成的,这也是他痛切失
  望后却不能顿悟空门、逍遥物外的原因。徐渭豪放无羁,不为儒
  缚的狂放性格,在他饱经忧患以后变成了对权贵、官府、礼法以
  及世俗社会的深恶痛绝和愤察反抗。在徐渭晚年的作品中时时闪
  烁着无情批判现实社会的思想锋芒。
  徐渭回乡不久,县令刘景孟乘车到徐家,徐渭拒门不纳,后
  来刘景孟便服徒步来拜访,徐渭热情接待他,两人建立了深
  厚的友谊。“花边据案了公事,琴底题书问布衣。”万历十ー
  年(1583),刘景孟调任刑科给事中,徐渭写了《送山阴公
  》。
  徐渭虽然是白衣秀才,但他参加抗倭、两出边塞、名动京师
  的奇异经历和诗文、书画、戏曲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引起了越
  中后生小子的无限崇敬,他们自愿师事徐渭。不过徐渭并未登坛
  讲学,开馆教徒,他的学生多是亲戚朋友,或是师友之后,或是
  部家之子。徐潤《醉后歌与道坚》诗云:付门前同学三十辈,何人敢
  捉诗天魔?”可见徐门桃李之盛。他们陪徐渭游览名山,作诗唱和;
  陪徐渭喝酒,谈诗论文,或挥毫作画,随时向老师请教。徐渭“性
  不喜对礼法士,所与狎者多诗侣酒人,亦复磊落可喜者。人与谭
  辄称佳。”@其中有五言古诗《次日酌二王子》,可以约略看到徐渭
  与门人脱略形迹的亲密关系。
  ①《松台番》,《徐捫集》第158页。
  ②《题画》,《徐渭集》第144页
  8)《送山阴公入》,《徐渭集》第268页。
  ④《娴徐文长书序》,《徐渭集》第1349页。
  60
  發江诗十三,画可许十五。
  海牧诗十五,画可面墙堵。
  二子并一身,乃可称大贾。
  正二雨初霁,二子窥我窗。
  意欲必谢客,兼以谢两王。
  我遽呼之入,且来了岁觞。
  自雨饮至霁,大酌穷椒浆。
  话亦夺我话,觥复罄我觥。
  坚壁不敢战,从此永乞降。
  簑江即王玉阳,海牧是王图(字道坚)的号。他们追随徐澜学
  诗、学画。正月初二就跑到徐家,陪老师喝酒,酒酣意浓,开
  怀畅谈,徐渭评说了二王诗画的短长。徐渭晚年的主要活动是同
  门人在一起谈诗作画,指导学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他的学生除
  王图、王玉阳外,还有史、王澹、陈汝元、王骐德、马策之
  吴系、柳元穀、钟廷英、陆韬仲、陈守经等30余人。
  史梁是徐渭的外甥,两人年龄相近,是学生又是朋友。他向徐
  渭学习诗歌、戏曲、书画创作,一直跟随在徐渭身边,过从甚
  密,在徐门弟子中史所得最多。
  钟廷英也是徐渭晚年的学生、酒友。钟廷英字天毓,号华石,
  上虞百官镇人。他能诗、擅篆刻,对戏曲也感兴趣。徐渭作五言
  古诗《予与钟公子大赌藏钩,钟输。后山茶一斤,予输,写扇十八
  把》。钟廷英的父亲时任池州知府,钟廷英将著名的池州石埭茶送
  徐渭一小筺,还曾为徐渭刻篆章,师徒关系相当密切。徐渭称钟廷
  英的诗“细腻中有老剌,老刺中有娇丽,且复间出新鲜,真可称大
  61
  作家也”①。现存徐渭给钟廷英的信八封,其中三封提到评改梅鼎
  祚《昆仑奴》杂剧的事。认为《昆仑奴》杂剧“十有五七可取,而少瑕
  三四耳。”徐渭做了改动,他让钟廷英将改本和原本对照阅读,并
  嘱咐他:“小楷红格者万勿令人见之,缘中多狂语也。”②徐渭对钟
  廷英是十分信赖的
  万历十四年(1586)端午节,李如松寄来酒银五两。万历十
  五年(1587),李如松升任宣化府总兵,邀请徐渭北赴宣化,徐渭
  也想故地重游,共商安边大计,于是动身北上,行至徐州,病体
  难支,只好返回。徐渭先后给李如松写了《赠李宣镇,沈光禄炼
  祠在保安州》、《贈李宣镇序》,委托李如松照料保安州的沈炼祠,
  并提出了恢复开平卫的建议:
  说兵者,谓今独石適北,孤悬一臂于虏中,其初独
  石置卫,本开平地也,开平左四驿接大宁,右四驿接独
  石。彼此有急,左右旦タ可相援。而开平后乃弃之虏,
  凡横亘三百里,徙卫于独石,有急左右不得相援。又西
  虏寇蓟辽必逾独石,循开平,弃开平非计也………公家世
  名将军也,独石可弃与否,是公父子间专职,其筹画必
  素
  (《赠李宣镇序》)
  徐渭曾到独石巡视,对北边的战略态势了若指掌,即使不到
  塞北,也能坐筹防御大计。社会腐败,使徐渭屡受磨难,但爱国
  热情未能稍减。李如松高升又燃起他心中的经世之火,如果不是
  高皊病体难以支持的话,真要效命疆场了。徐渭这种壮心不已的
  精神是战胜磨难、顽强生活的动力。
  62
  万历十六年(1588)正月,徐渭派二儿徐枳到李如松幕中。
  次年初,徐枳寄信来,并由陶君捎来了李如松给徐渭的人参一
  斤、参人二躯、川扇两把。徐渭复信云:“仆有胡说六七百叶,今
  拟刻其半,得参十五斤可矣。待尽之人,安希一二语传后。”冬
  天,徐枳从李幕归来,带来了李如松赠送的人参等礼物。徐渭以
  此为经费刊刻了《巛徐文长初集》、《阙编》。由于资金不足,刻印粗楂。
  袁宏道于万历ニ十五年(1597)到绍兴时,在陶望龄书楼上看到
  《阙編》,“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这两本书毕竟是徐
  渭自选的诗文集,可惜现均佚失了。
  徐渭晚年还根据多年读书所得,编撰了《青藤山人路史》、《文
  长杂记》,两书均有传本,大同小异,是一部书的两种稿本。转中
  诠释名词术语及疑难词语,考订历史典故、传说故事,记载民间
  的奇闻轶事,也有作者读书的心得体会。其中记载了有关碧筠斋
  本《西厢记》的资料,对研究《西厢记》版本很有价值。
  徐渭晚年编选了《选古今南北剧》十卷。自序云:
  漁猎之暇,曾评订崔张传奇,予差快心,亦差挂好
  事者读颏,已而旁及渚家,随手約录,都无标目,亦无
  诠,间京所自出……日久渐次成帙,酒甜耳热,辄取
  如意打壶鸣鸣而歌,少抒胸中优生失路之感。聊便抽
  阅,洗贤博弈;欲传之词林,乃余岑寂时良友云尔。
  《选古今北剧》现存明清远帝刻本,有陶望皊序。是书与《杨升
  庵先生夫人杀府词余》同时编订成书,约刊于万历三十六年
  (1608)。《选古今南北剧》包括元、明两代的散曲、剧曲,有小令、
  套数,不标年代、作者,编排也无一定之序,阅读不大方便。由
  63
  于《选古今南北剧》是作者自娱的歌本,有此缺陷也就不足怪了。
  徐渭曾批评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和王实甫《西厢记》杂
  刷。早年有暨阳刻本,以后徐渭看到不同版本的《西厢记》便“随
  兴偶疏数语上方”,故本各不同。徐潤晚年的批评本“较备而确”
  徐渭去世后藏于家,王骐德校注《西厢记》主要参考了徐渭晚年的
  批评本,以后此本就失传了。
  万历ニ十年(1592)、经徐渭好友梅国桢力荐,李如松被任命
  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六月抵宁夏,平定了悖叛乱。
  同年,日本丰臣秀吉入寇朝鲜,明政府命李如松提督蓟、辽、保
  定、山东诸军,剋期东征。十二月李如松率军誓师渡江,次年正
  月收复平壤。徐渭的儿子徐枳在李如松军中,时常给徐渭传递消
  息。当徐渭听说李如松渡江东征以后,作《春兴》-首
  胡烽信报收秦塞,夷警妖传自赣州。
  十万楼船指瓯越,结交邻国且琬球。
  不臣赵尉终辞帝,自王田横怕拜侯。
  几岛弹丸顶物,敢惊沙上一浮鸡。
  徐渭不愧“知兵好奇计”的老战土,他认为要与友邻的琉球请
  国结交,派水军于南面增援朝鲜,既可以攻击朝鲜之敌,与李如
  松的北军形成夹击之势,又可以牵制日本本土的军事力量。徐潤
  还是那样信心十足地平画国策,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壮
  心不已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伴随徐渭走到生命的终点。
  据说老人知死之将至,要重游旧地,寻脚印,与从前走过的地
  方告别。徐渭没有重游旧地,却将一生经历写入《畸谱》,作为与
  这个世界告别的记录。万历二十ー年(1593),徐消在一堆残书旧
  稿中默默死去。陶望龄的《徐文长传》记载了徐渭去世时的凄凉景
  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况:“有书数千卷,后斥卖殆尽。帱莞破弊,不能再易,至藉稿寝,
  年七十三卒。”四年后,袁宏道辞吴县令后漫游吴越,从旧文集中
  识出徐渭,誉之为“我朝第一诗人,王、李为之短气”,这时候人
  们才开始注意这颗璀璨的文艺明星。
  徐渭的一生是苦心求索的一生,儒、释、道学说都在他的思
  想上留下深重的烙印,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徐渭不可能从中
  国古代思想领城找到改变黑暗社会的道路。徐渭的痛苦就在于从
  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思想的桎梏、麻醉下清醒过来却又无路可
  走。他综合曾点式的疏放、老庄式的怪诞,以狂做不羁的叛逆精
  神,直面残酷的专制社会,无情地批判这个腐败、虚伪、冷酷的
  世界。徐渭的文学艺术表现了追求独立人格、自由解放的强烈意
  志和不拘旧法的创新精神,带有初期民主主义的启蒙色彩。徐渭
  是晚明进步文艺思潮首开风气的先行者。
  徐渭一生只是一介白衣秀才。但是他的胸中,跳动着一颗火
  热的济世之心,而尤为可贵的是,在撕下旧世界的假面,已清楚
  看到这个社会无可救药、没有希望的时候,历尽坎坷、饱经忧患
  的徐渭还是把祖国的风风雨雨装在心中,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知
  其不可而为之”,不屈不挠,奋斗不息。即使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统一,徐渭还是那样志在干里,壮怀激烈
  这正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性格。
  65
  第二章徐渭戏曲理论的渊源
  徐渭是明代中、后期市民艺术开始繁荣阶段产生的杰出的戏
  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既带有追求自由解放的民主主义色彩
  又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古代思园地中。
  在封建专制主X的长期重压下,资本主义萌芽刚刚破土,民
  主主义思想还只是黑暗世界的一纔微光。经济基础的重大变革虽
  然对意识形态领城产生了巨よ影响,但并没有给徐渭以改变社
  会、人生的新思想,徐渭只能借蒞民主主义的一线微光,在中国
  古代思想领域苦苦求索,因此,徐潤的思想留下了各种学说交叉
  形响的痕迹。他的戏曲理论就是踪合吸收中?1古代思想资料的成
  果,是努力摆脱传统文艺ぶ渠臼的理论开拓。徐渭的戏曲理论
  也随着晚明文艺恿潮的发展:在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中逐渐发
  展、完善。我们有必要从这丙个方面探素徐渭戏曲理论的思想渊
  源和横向借鉴的问题。
  第一节对古代思想资料的综合吸收
  徐渭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他既接受了原始儒家学说,又吸
  收了以儒家正宗自命却兼具佛、道学说某些思想观点的王阳明哲
  学,更用力于道、佛学说,因此,要把几者截然分开,显然是徒
  劳无益的。这里只是把徐渭戏曲理论中明显属于受某家学说影响
  的基本观点提出来,略加分析研究。
  66
  徐滑与左派王学思想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产生的资本
  主义萌芽,极大地冲击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出现了“高
  下失钩,锱铢共竟”的现象。随着商业活动的繁兴,农民逐渐摆
  脱了对土地的依附,流入城市,做工经商。在运河沿岸和东南沿
  海城市中。商人势力迅速扩大。他们以参与商品流通、生产而获
  得的巨额利润恣情享乐,挥金如土。商人的成功刺激了贪婪成性
  的對建统治阶级,最高统治者开了皇庄、皇店,贵族、勋臣及地
  方去职、退休的官僚也开始经营商品生产、销售,与民争利,巧
  取豪夺。作为明代的官方哲学的程朱理学,并不能回答现实提出
  的重大问题,反而成了儒生上子猎取功名利禄的工具,造成思想
  僵化,学问空疏,社会腐败。封建地主阶级思想家王阳明意识到
  社会已到了“病革临绝之时”,为了挽救礼崩乐坏、人欲横流的世
  界,王阳明继承了儒家思孟学派的道德学说,吸收了佛、道两家
  的某些思想资料,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心学为核心的
  “圣人之学”。
  王阳明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心”。他把心、性、天理
  在一起,作为自然物质的“心”不仅是性、理的載体,而且是与
  性、理同体,“心即理”。王阳明的目的是要把封建伦理道徳移入人
  的心中,变成人们的自党行动,“破心中”,从而实现“内圣外王”
  的儒家理想,挽救封建社会政治、经济、道徳的全面崩溃。然而
  结果却是他难以料及的,由于王阳明哲学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
  王阳明死后,王学分化为浙中王门、江右王门、楚中王门、北方
  王门、粤闽王门及泰州学派。对徐渭影响最大的是浙中王门大师
  王龙溪。
  王龙溪从“心即理”出发,把“理”由外在的天理、伦理
  67
  道徳变成了内在的自然情感、欲望,强调任心之自然即可致良
  知。“从真性流行,不涉安排,处处平铺,方是自然、真规矩。”反
  之,“笃信谨守,一切矜名饰行之事,皆是犯手做作。”①徐渭不仅
  从中为适心任性、放荡无羁找到了理论依据,也为他的以自然本
  色为核心的戏曲思想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徐渭接受王龙溪的“自然”学说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徐渭最
  崇敬的两位者师季本、王龙溪的理论主张不同,一者以“警惕”
  为宗,一者以“自然”为宗,徐渭综合两师学说,提出“自然,
  惕也;惕亦自然也”的观点。徐渭《读龙惕书》说:“甚矣,道之难
  言也。昧其本体,而后忧道者指其为自然,其后自然者之不能无
  弊也,而先生复救之以龙之惕。夫先生谓龙之惕也,即乾之健也
  天之命也,人心之惺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已者也。非有
  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而又何以锡为
  言哉?”仔细研读便不难发现,徐潤的出发点与季本并不一致。季
  本所谓“惕”是指“戒惧”而言,即加强后天的道德修养,使人
  不得“习懒偷安,或放肆而不可收拾”,与钱徳洪“只于事物上实心
  磨炼”的主张相近。徐渭所谓“惕”是人内心固有的,不必依靠
  冥思苦想、日常磨炼,已不是季本“惕”的原意,因而他能把
  “湯”和“自然”融为一体。“惕”是人心所有,发自本心的自然已
  包含戒惧之意,是真正的自然,所以“唯圣人常戒常惧,无有畔
  岸,故不见其戒惧”,这就是自然。徐渭指出:“众人惟有放逸,而
  戒惧始形,然则戒惧者,固天命之性,工夫、本体何尝有二?”の
  “放逸”与“戒惧”是互相对立的,但徐渭却将两者转换成因果关
  系,只有“放逸”才有“戒惧”,无“放逸”也就无“戒惧”可言。
  ①《明儒学案》卷十二。
  ②《读龙锡书》《徐渭集》第679页。
  .68
  徐消采取改换概念内涵的办法,把“锡”由后天修养,变成了先
  天自生的,悄悄地转向了王龙溪。
  王龙溪说:“乐是心之本体,本是活浚,本是脱洒,本无挂得
  系縛,尧、舜、文、武之兢兢业业,翼翼乾乾,只是保任得此体
  不失此活泼脱酒之机,非有加也。”①王龙溪的“乐”主要是指精
  神、道德上的完善而产生的愉悦感,也包括人的自然欲求和官感
  快乐的满足感,也就是“从真性流行,下涉安排”。这就导致王龙
  溪的理论核心与“存天理,灭人欲”的堆纳领的直接冲突
  在左派王学理论的影响下,徐认为文艺要表现“真性情”
  本无是情而设情为之,创作下出开作品,情是决定创作成败的先
  决条件。“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每;其请散以,敲语无拘;其情
  多喜而少优,故语虽苦雨遣其情;好高而下,故语虽俭而实
  丰,盖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の所以
  徐渭在《选古今南北剧序》中提出:“摹情弥真则动人弥易,传世亦
  弥远。”戏曲只有真实地葬写人的思想感情才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本
  质。徐渭慕情剧论的提出,是对道学先生图解封建教义的理
  剧、道学剧的有力ー击。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在泰州学派进步思
  想的影响下,继徐渭而起,高举以情反理的旗帜,喊出了封建礼
  教压迫下的一代青年要求恋爱、婚姻自由,争取个性解放的时代
  呼声。徐渭、汤显祖的戏曲理论和创作实践,不仅是晚明以情反
  理的戏曲潮流的代表,也奠定了中国戏曲主情、言情的基本特
  征
  “从真性流行,不涉安排”又引出了徐潤的戏曲“本色”论。
  本色”即本来之色、自然之色。徐渭通过对宋元南戏起源的考
  ①《明儒学案》卷十ニ二
  ②《时子肃诗序》《徐渭集》第519-520页。
  69
  察,认为南戏起源于村坊小曲、俚巷歌谣,戏曲的艺术特质和创
  作规律决定,它必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自然而然
  不加粉饰地表现人物的真情实感。道学先生以经子之谈入曲
  “以时文为南曲”,文人学士以华词丽句入曲,都违背了戏曲艺术
  的本质规律,背离了戏曲的“本色”。
  “从真性流行,不涉安排”,不盲目崇拜偶像,强调自我意识
  和主体创新精神。徐渭坚决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
  主义理论。在文艺创作中力主创新,不拘泥于旧规成法。徐渭突
  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技法,创以泼墨为大写意花卉。戏曲创作中,
  突破了杂剧四折一禊子,一-人主唱的限制,创作了不拘南北、随
  意短长、抒怀写愤的杂剧,取得了超越前人的重大成就。这一切
  都有得于左派王学的理论开拓。
  左派王学理论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城市经
  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反映市民阶层愿望、要求的文学艺
  术一小说、戏曲y开始黥荣起来。感受着时代气息的知识分
  子,不烈受理学教乂的東缚和禁欲主义的生活,力图从程朱理
  学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特别是在左派王学思想的影响下,主观精
  神和独立意志的觉醒、振奋,使他们强烈地意识到人的自身价值
  及入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满足传统的文学道统说、言志说,
  更不满足诗歌、散文中“悠然见南山”的静穆,开始重视直接再
  现人的生活,反映人的主观意志、思想感情的市民艺术。因此,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戏曲、小说创作迅速发展,戏曲、小说理论
  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徐渭重视戏曲的社会作用,长期从事
  戏曲创作、剧本评点及理论研究,与他深受左派王学思想的感染
  是分不开的。
  不管王学创始人的主观愿望如何,在左派王学、泰州学派等
  思想大师的开拓下,王学理论已成了严重禁锢社会意识形态的程
  70
  朱理学的对立物。不仅对解放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明代文
  学艺术的发展,特別是市民文艺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左派王学理论是徐渭反对传统文艺观念及复古主义理论的有力武
  器,也是徐渭、汤显祖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人文思潮的哲学基
  础
  ニ、徐渭与佛学
  人称王龙溪为狂禅学者。《明儒学案》评述王龙溪的哲学思想
  夫良知即为知觉之流行,不落方所,不可典要。
  著功夫,则未免有碍虚无之体,是不得不近于禅。
  徐渭早年并不信佛,拜入王门以后,认识到王学的许多重要
  观点来源于佛学,于是在王龙溪的影响下,溯源求根,研究佛学
  经典,主要用力于禅宗,曾得到高僧玉芝和尚的指教。
  禅宗是纯粹中国佛教的产物,以专修禅定为主。盛唐以来,
  在土大夫阶层甚为流行。禅宗认为人人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不必
  念经坐禅,苦修苦炼,也不必向心外寻求西天极乐世界,净土就
  在心中。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古導宿语
  录》),“本性是佛,离性无佛”(《坛经?般若品》)。只要有良心和诚
  意,人们就可以达到主观党悟,求得内心的解脱,摆脱苦难的深
  渊
  禅宗还指出了立地成佛的唯一途径一一悟。禅宗以为佛学真
  谛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不能依靠外在的灌输,更不能借助于偶
  像权威。因此,禅宗中无论师祖棒喝,还是呵佛骂祖,都是要求
  摆脱外在的压力、束缚,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悟道,达到精
  71
  神愉悦、自由的境界。
  禅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和神秘主义认识论,对后来唯心
  主义哲学派别影响极大。宋、明理学家都从禅宗中吸取了某些思
  想资料。王阳明说:“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传习录》上)
  “天命之性,具于吾心”(《王文成公全书》卷七)。王龙溪说:“致知
  存乎心悟。”(《慈湖精舍会语》)“从真性流行,不涉安排。”其基本
  观点与禅宗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禅宗对独立的主观精神的强
  调y破除权威、偶像的崇拜、威慑,顺乎生活自然的悟道途径,
  对徐渭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性格的形
  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徐渭的戏曲理论也有深刻的联
  系。
  徐渭曾精辟地阐述了禅宗所谓“真如”、“妙悟”的问题。
  佛之精彻不必博,一字亦剩物。如欲博,虽途再一全部大藏,亦
  未背了。《维摩》一本最妙物,公且玩之,替念珠后自当脱屣,不
  著一个字矣。”0徐渭所谓“佛之精彻”即是“真如”,不能用语言
  文字表达,而在真心去悟。徐渭在《金刚经跋》中还指出了
  条顿悟“真如”的途径:“盖本来自性不假文字,然舍文字无从
  悟入。诚信心讽咏,久之,智慧自开,真如自见。”他认为:佛
  学真谛不靠文字、语言表达,但离开文字就无从悟入,因此,
  必须以文字、经典为线索,顿悟佛学真谛,达到“智愨自开,真
  如自见”的境界。徐渭并不反对通经坐禅,他把渐悟说与顿悟说相
  结合,已不纯属禅宗之南宗一派了。
  宋代以后,佛学思想不仅对文艺创作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作
  为儒家思想的辅助学说,也影响到文艺批评。首先把佛学的“顿
  悟”说引入文学批评领域的是宋代的严羽。他说:“大抵禅道唯在
  72
  妙語,诗道亦在妙悟。”0他认为宋诗脱离了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盛唐诗歌的传统,“以文字为诗,以オ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为了
  纠正宋诗弊病,严羽提出了“妙悟”说。“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
  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
  悟。”诗歌创作有自身的艺术规律,作家只有认真体会,妙悟诗
  歌创作的艺术规律,オ能创作出好作品。严羽以禅喻诗,虽失之
  简略玄虚,但毕竟触及了宋代诗歌的弊端,对探素诗歌的艺术特
  质颇有创见。
  受严羽以禅喻诗的影响,徐渭首先把佛教“顿悟”说引入曲
  坛,开以禅喻曲的先河。徐渭强调戏曲有自身的创作特点和艺术
  规律,既不同于“经、子之谈”,又有别于唐诗、宋词,“文既不
  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种妙处,要在人领解妙悟,未可言传”8
  亦如佛学的“真如”一样,不可用语言文字说明,要在作家潜心
  研究,认真体会,一味妙悟而已。其实戏曲的“妙处”就是区别
  于其它文艺形式的艺术特质和创作规律,既可以认识,也可以用
  语言表达,但如何表达得准确、严密则要费一番功夫。徐渭提出
  “妙”说就是要作家、批泙家根据个人的生活基础、文学修养、
  件弪验去体味戏曲的本质特点。他用“水中之月,空中之影”
  评伤“胥琶记》冲《食欂》、《尝药》、《筑坟》、《写真》诸作,认为这种高
  超的艺木境界“最不可到”,只有依靠艺术家的“领解妙悟”才能
  感受它、认识它
  如严羽的以喻诗一样,徐渭以禅喻曲,倡导“妙悟”之
  说,也是为了织正曲坛出现的反现实主义逆流。丘濬、邵灿等道
  学戏曲家把戏曲变成了图解理学教义的工具,文辞家则追求戏曲
  的典雅離琢,严重地脱离了现实生活,脱离了舞台演出实际。徐渭
  73
  倡导“妙悟”说就是要引导戏曲家探索创作规律和艺术特点,反
  对曲坛弊端。因此,徐渭的“妙悟”说并不是简单照搬严羽的以
  禅喻诗,而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时代特色。
  这里尚需申明,禅宗主张摆脱现实事物的羁绊,“不著功夫”,
  自然而然地顿悟佛法,对于徐潤以本色自然为核心的戏曲思想的
  影响是间接的。禅宗的“悟道”是要达到心灵的宁静、超脱,精
  神自由愉悦的理想境界,因而受禅宗影响的艺术家常常是深入大
  自然,歌咏大自然,通过大自然的陶冶,而归于宁静、恬淡。但
  徐渭的本色自然说并不是把自己融于自然,而是表现“真性情”,
  摹情弥真则动人弥易,传世亦弥远”,具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和现
  实意义。他要以自然学说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反对违反艺
  术规律的种种弊端,其基本精神直接导源于左派王学的理论主
  张,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批判意识。
  徐渭与老庄思想
  汉代以后,老庄思想盛行,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
  响。后代饱经忧患、历尽坎坷的文人、士大夫,多吸收老庄自然无
  为的思想和宏放恣肆的创作风格,曲折地反映现实,抨击社会弊
  害,形成了适心任性、摆脱東缚的生活态度,崇尚自然、独抒胸
  的文学理论,嬸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创作风格。徐渭兼得其妙
  并贯穿于他的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中。
  庄子说:“夫主徳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平知君
  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
  性得矣。及至圣人,蹩麑为仁,騠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
  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0庄子认为,后代的仁义礼乐
  74
  破坏了民初的朴素,使人的性情不能自然流露于外,故提出:虚
  静、恬淡、寂寞,无为为万物之本。“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
  之本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①
  庄子继承了老子“见素抱朴,小私寡欲”和“信言不美,美
  言不信”②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天道第十三》)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渔父第
  十ー》)的美学论题。庄子“朴素”与“贵真”的美学思想对后
  代文学发展影响极大,徐渭本色自然的戏曲思想主要源于老庄的
  美学思想。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是庄子美学思想的重要命题。庄
  子所谓的朴素、滄然、纯素、恬淡均指事物的本来。“谵然无极而
  众美从之。”(《刻意第十五》)澹然朴素就是无为而自然,“汝游心于
  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不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应帝王第
  七》)庄子的审美理想可以概括为自然即美,美即自然。任何事
  物只要出于自然,本身就成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价值;人们创
  造美也只有顺乎自然,才能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徐渭本
  色自然的戏曲主张就导源于此。徐渭提出:“世事莫不有本色,有
  相色。本色犹俗言正身也。相色,替身也。”⑧本色是指事物的本
  来之色,真我面目。戏曲的本色要求“语入要紧处,不可着一毫
  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此才是好水碓,不杂一毫糠衣,真
  本色。④“真本色”就是自然质朴,不假雕饰。
  庄子认为澹然朴素仅仅存在于野蛮时代、远古社会。“古之
  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
  75
  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天,人虽有知,无所用之,
  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英之为而常自然。”(《继性第十六)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为自然受到破坏,“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
  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心。然后民始惑乱,
  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缮性第十六》)为了达到“反其性情而
  复其初”的理想境界,庄子又提出了“不求文以待形”和雕琢复
  补的观点。
  形莫若缘,情莫若率。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
  不劳,不求文以待形。
  (《山木第二十》)
  既彫既诼,复归于朴。
  (《山木第二十》)
  形不待文”和雕琢复朴,宗旨都是淙尚单纯质朴的然形
  态。“形不待文”,强调单纯质朴的保持,不附加外在的增饰;雕环
  复朴,强调单纯质朴的复,尽铅,还其本然。徐渭要求本
  色自然不假雕饰,与庄子的駐球复朴并不矛盾,目的都是为了自
  然质朴,而且徐渭也要求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但雕琢要恰到好处,
  不露痕迹,“伓教工处是真工为,“即使胭脂点,犹成冷淡枝”这是
  符合艺术规律的。
  《贵真”是庄子美学思想的又一重要命题。庄子说:“真者,精
  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察者虽
  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
  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渔父第三十
  》)唯真方能动人。首先要有真情,真实的思想感情发自内心,
  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2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否则即使百般装饰,终是取貌遗神,
  毫无动人可言。其次,不拘世俗和礼法的限制,适心任性,自然
  天成。“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
  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
  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渔父第三十ー》)“真”
  得之于天,而世俗偏见和礼法,破坏了事物的本来和人的真性。
  因此要求“法天贵真”。“法天贵真”说到底是师法自然,这就同“朴
  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论题联系起来。
  徐渭戏曲理论的重要观点“摹情弥真则动人弥易”就是继承
  了庄子的“法天费真”思想。戏曲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只有真实
  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才能“动人”、“传世”。因此,
  徐浰进而提出了戏曲尤“宜俗宜真”的观点。“俗”就是朴素自
  然,“真”就是真情实感,两者源于庄子的“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
  争美”和“法天费真”的两大命题,又在自然的基础上,使朴素
  与贵真统一起来,形成了徐渭以本色自然为核心,以情言情为
  目的的戏曲理论。
  《庄子?天下篇》对庄子风格作了精辟概括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
  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統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
  不可与庄语,以应言为曼行,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違是非,以与
  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乔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
  淑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
  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
  而肆;其于亲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
  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平,未之
  77
  尽者。
  严酷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遭遇,没有使徐浰走入清虚
  淡、消极避世之途,而是继承了庄子的风格,形成了嫆笑怒骂
  歌舞战斗的笔法。庄子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顾,
  则哀乐不能入他。”(《养生主第三》)老庄安时处顺的人生哲学也曾
  影响到徐渭。他《题芙蓉》诗云:“老子从来不遇春,未因得失苦生
  嗔。此中滋味难全说,只写芙蓉赠与人。”英雄失路。托足无门
  大志难酬。徐渭也想安时处,将现实的风风雨雨,个人的苦乐
  悲愁置之度外,但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现实社会的种种矛
  盾,无时不深深地刺激着这颗赤子之心。国家大事耿耿于胸,人
  民苦难历历在眼,而徐渭只是名不出越中的穷秀オ,既无力解决
  现实矛盾,又不肯向黑暗现实妥协屈服,所以陷入极度的矛盾与
  苦痛之中。“此中滋味难全说”,他只能学习庄子的风格,运用嬉笑
  怒骂皆成文章的笔法,表达对黑暗现实的愤怒反抗,这在徐渭的
  剧作《四声猿》中表现得龙为突出。徐渭虽然继承了老庄自然无
  为、浛然朴素的美学思想,却反对脱离现实、超然物外的闲适之
  作,反对复古派“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之作,力求创作
  “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的有为之作,这就是徐渭根据社会现实,
  对道家思想有选择地吸收与发展的结果。
  第二节明代的文艺思潮与徐渭的戏曲理论
  徐渭与文艺复古运动
  明初以来,诗歌、散文创作就在复古主义理论的笼罩下,但
  作为声势浩大的文学复古运动则始于弘治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
  78
  为首的“前七子”。嘉靖中后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
  七子”继起于后,把文学复古运动推向高潮。前、后七子的复古
  主义理论违背了文艺发展规律,只能把创作引向一味拟古的死胡
  同。徐渭是反对文学复古运动的猛将,他批判了复古主义谬说,
  阐述了“圣贵时”的文艺发展观,并以独抒胸臆、不拘一格的创
  作实践卓然独立,力挽狂洞。但仔细研究徐渭的著述便不准发
  现,徐渭戏曲理论的形成、发展,也从他的批判对象身上汲取了
  营养。因而。我们肯定徐渭反对文学复占运动的功绩,同时又要
  辩证地分析文学复古运动产生并长期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科学评
  价复古派理论家的某些进步、合理的观点对徐渭的积极影响。
  1.对义学复古运动的判
  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
  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鲁迅书信集?致杨等云》)
  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
  部诗史。但是诗的发展到北宋实际上也就完了。南宋的
  词已经是强弩之末。就诗本身说,连尤杨范陆和稍后
  的元遗山似乎都是多余的,重复的,以后的更不必提
  了。我们只觉得明清两代关于诗的那许多运动和争论,
  都是无味的挣扎。每一度挣扎的失败,无非重新证实
  遍那挣扎的徒劳无益而已。
  (《闻一多全集?文学的历史动向》)
  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文学巨子一一鲁迅、闻一多的论断是
  79.
  相当精辟的。中国诗歌从西周到北宋,经过了二干多年的发展史,
  从成热走向衰落,宋代诗人已意识到诗的衰落,拼命寻求新出
  路:以理为诗、以オ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然而
  他们的努力却加速了诗的衰落。宋代以后的诗歌、散文不过是在
  两千多年的发展轨道上的惯性滑动而已。明、清两代是诗歌、散
  文创作的总结时期,理论家总结其艺术规律,却拿不出一剂起死
  回生的灵丹妙药,摹拟、复古就成了他们的唯一出路。“开国文
  臣之首”宋濂是明代文学复古的首倡者,他主张“当以圣人之文
  为宗”。著名诗人杨维桢“生平过五十岁,不敢出一语作唐末、宋
  季语”,主张以《诗经》、《离骚》、汉乐府、盛唐诗为宗。继之林
  鸿、高棅力主摹拟盛唐,“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募拟盛唐,名
  为崛起,其胚胎实兆于此。”0
  永乐年间,随着文化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出现了歌功颂
  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李东阳针对合阁体的弊端,提出了“宗
  唐”、“法杜”的主张,拉开了文学复古运动的序幕。“前七子”继承
  了李东阳的观点,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正式
  开始了文学复古运动。文学复古运动以反对台阁体、八股文、程
  朱理学为目的,试图挽救学术界僵死、空疏的现象。但他们却为
  创作指出了摹拟的错误道路。认为“文必有方式”,作家只要依照
  法式,尺尺寸寸地摹拟就能创作出好作品。“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运动在王慎中、唐顺之等唐宋派作家的抨击下已渐衰败,但“后
  七子”并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正统文学观念,在无有出路的
  情况下,又捡起了“前七子”的复古主义旗帜?掀起了更大规模
  的文学复古运动,王世贞主张古体法汉魏,近体法盛唐,散文法
  先秦与西汉。
  80
  王世贞是文学复古运动最后一位领袖;影响最大。徐渭与王世
  贞在政治上并无矛盾,在反对严嵩斗争中基本倾向是一致的。“元
  美在郎署,哭谏臣杨继盛于东市,经纪其丧。”①徐渭也曾笃詩悼念
  杨继盛。沈炼平反昭雪后,沈襄请王世贞作墓志铭,请徐渭作《赠
  光禄少卿沈公传》。然而,在文艺理论上两人却有深刻的矛盾,公
  开冲突是由王世贞中伤谢榛引起的。不过徐渭对复古主义理论的
  批判并不是意气之争,而是对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的清
  算
  徐渭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学艺术应当随着时
  代的发展而发展。他根据艺术发展规律,阐述了“圣贵时”的文艺
  发展观。他说:“诗也者,古《康術》也,今渐而里之优唱也,
  古《坟》也,今渐而里唱者之所谓宾之自也,悉时然也,非可不
  然而故然之也。”②“使在今日夏衣葛而冬衣表者,必冬披兽皮而
  夏衣木叶,其可乎?故圣贵时。”在创作上,徐渭讥刺复古派
  作家不知变通,一味募古,是“鸟之为人言”。他在《叶子肃诗序》
  中说;“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日某篇是某
  体,某篇则矞,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
  免于鸟之为人言矣。”徐渭提出了“师心纵横,不傍门户”的主
  张,既不排斥对文学遗产的吸收,又突出其天オ独创,是符合文艺
  创作的艺术规律的。徐渭的理论主张虽然也未能解决传统文学没
  落的根本问题,但他毕竟指出了诗歌、散文创作的正确途径。
  2.复古派作家对徐渭的积极影响
  文学复古运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古派作家如谢、屠隆等
  81
  人对复古主义理论就有所针砭。文学复古运动的领袖李梦阳、王世
  贞晚年对复古主义理论及创作也有所检讨,提出了某些很有见地
  的文艺主张。徐渭崇尚民间文艺的观点就可以在李梦阳的文论中
  找到源头。
  李梦阳晚年开始认识到摹拟复古的错误,承认自己的诗“情
  寡词工”。提出“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孔子日:礼失而求
  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而文人学子,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
  尺尺寸寸地摹拟使诗歌创作走上了绝路,充满生机的民歌使之相
  形见绌,黯然失色,有识之士オ开始把目光转向民间。据李开先
  《词谑》记载:“有学诗文于李崆峒者,自旁郡币之汴省。崆嗣教
  以:若似得传唱《锁南枝》,则诗文无以加矣。”请问其详。崆峒
  告以“不能悉记也,只在街市上闲行,必有唱之者。……何大复
  继至汴省,亦酷爱之,日:时词中状元也。如十五国风,出诸
  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有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
  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李梦阳在民歌小曲中寻找创作的出
  路,的确认准了路头。
  在李梦阳的影响下,李开先编辑了民间歌谣集一一《市井艳
  词》,他在序言中指出:“语意则直出肺肝,不加雕刻,俱男女相
  与之情,虽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故风
  出谣?,真诗只在民间。”②李开先把民间歌谣直配风雅,并从中
  汲取创作营养。徐消继承了“真诗乃在民间”的思想,高度评价
  了民歌小曲的艺术成就,批判了文人学士反创作规律的错误倾
  向。他在给季本的信中说:“乐府盖取民俗之谣,正与古国风
  类。今之南北东西虽殊方,而妇女儿童、耕夫舟子、塞曲征吟、市
  82
  歌巷引,若所谓竹枝词,无不皆然,此真天机自动,触物发声
  以启其下段欲写之情,默会亦自有妙处,决不可以意义说者,不
  知夫子以为何如?0在戏曲理论研究中,徐渭坚持并深化了这种
  观点,第一次正确揭示了南戏起源于“村坊小曲”、“随心令”的问
  题,充分肯定了民间戏曲的艺术成就在于“句句是本色语,无今
  人时文气”,反对以《香囊记》为代表的“以时文为南曲”的错误
  倾向。徐渭由“吴下山歌,北方《山坡羊》,何处求取宫调”来论
  证南戏声律问题,虽然结论并不令人满意,但他的研究方向仍是值
  得肯定的。总之,徐渭的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同民间文艺有紧密
  的联系,这是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及市民意识的反映,从而构
  成了徐潤戏曲理论和创作的鲜明特色。由于李开先、徐渭、袁宏
  道的大力提倡,明代末年形成了民间文学高度繁荣的新局面。
  在戏曲理论研究上,徐渭与复古派理论家走的是同一路径。
  以某一文体最佳时期的创作反对现实的创作弊病。明代从宁宪王
  朱有燉开始,统治阶级就力图使戏曲创作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
  道学先生丘濬、邵灿染指戏曲后,公开以戏曲图解封建教义,典
  雅雕孓,“文而晦”、“丽而晦”的弊端严重地阻碍了戏曲的发展。
  由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发展水平和徐渭思想的局限。他的研究不
  可能从更高层次上进行理论开拓,回答现实的创作问题,只能在
  中国古代文化過产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武器,树立一个作家有
  所遵循的典滷。因雨,徐渭每每称道“此技唯元人擅场”,高倡
  宋、元戏。如果说文学复古运动是对合阁体、八股文、程朱理
  学ψ反动的话,徐潤高倡宋、元南戏就是对道学家的摹理剧和违
  反戏曲沱术规律的错误倾向的反动。
  但是,徐渭的戏曲理论与复古主义理论又有根本的不同。复
  83
  古派厚古薄今,推崇秦汉、盛唐,极力贬低其它时期的创作,偏
  激地认为“诗自天宝以下,文自西京以降,誓不污其毫素”(李
  攣龙),“大历以后书勿读”(王世贞),这种武断的态度显然是错误
  的。徐渭虽然推崇宋、元南戏,但并不贬低当代的戏曲创作,认
  为今之乐犹古之乐,充分肯定南戏四大声腔,第一个支持正在发展
  成热中的昆山腔,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可贵的。在创作上,复
  古派认为“文必有法式”,作家只要一字一句地摹拟,就可以达
  到秦汉、盛唐的标准,也就是说他们的终极目的是要回到秦汉、盛
  唐去。徐潤高倡宋、元南戏是要树立创作典范,纠正创作弊病,
  端正戏曲发展的道路。徐渭不承认有一成不变的法式,以为“填
  词如作唐诗,文既不可,俗又不可,自有一种妙处,要在人领解
  妙悟,未可言传”,剧作家必须依据生活体验和创作经验认真体味,
  领悟戏曲创作规律。他反对摹拟,反对旧规成法的限制,他的剧
  作“不做于法,亦不局于法”,表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这是复古
  派作家所无法企及的。
  总之,明代的文学复古运动的理论和创作道路都是错误的。
  虽然个别作家有所醒悟,提出了某些正确观点,但并不能改变文
  学复古运动的基本倾向。所以,徐渭虽然吸收了复古派作家的某
  些有价值的见解,但总的倾向却是对文学复古运动的尖锐批判。
  在徐渭、汤显祖、袁宏道等反复古作家的积极声讨下,活跃文坛
  近百年的文学复古运动终于被摧毁了。
  徐渭与唐来派
  明代嘉靖初年,正是“前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的兴盛时期。
  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首的唐宋派反对复古派“文
  必秦汉”的观点,主张学习唐、宋散文。唐宋派是对文学复古运
  动第一次有力的攻击,莫定了反复古运动的理论基础。徐渭与王
  84
  填中、唐顺之、茅坤都很熟悉,深受唐宋派理论的影响。
  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少年高オ。十八岁中进士,
  是唐宋派的首倡者。徐渭《畸谱?纪知》中列王慎中之名,但他
  们的交往不见诗文记载,因而王慎中对徐渭的影响尚不清楚。
  茅坤(1512~-1601)字顺甫,嘉靖十七年进士。茅坤提倡学
  习唐、宋古文,反对复古派“文必秦汉”的观点。他长期在胡宗
  宪幕中,与徐渭接触很多,互有诗文赠答,但两者关系似平不很
  密切。
  唐宋派中唐顺之文论最多,对徐渭的影响也最大。唐顺之
  (1507-1560);嘉靖八年进士。徐渭《畸谱?师类》列唐顺之
  纪知”又云:“唐先生顺之之称不容口,无问时古,无不喷,
  甚至有不可举以自鸣者。”徐渭最早与唐顺之见面是在嘉靖三十
  年,时倭寇侵扰,朝野震惊。倡导经世致用之学的唐顺之欲参加抗
  倭斗争,来越中考察,受到季本、王龙溪的热情接待。“荆川公为两
  师言,自宗师薛公所见渭文,因招渭,澗过从之始也。”徐渭作《王
  子武进唐先生过会稽,论文舟中,复偕诸公送至柯亭而别,赋
  此》,诗云:“柯亭锁烟雾,异响杳不流。独有赏音士,芳声垂千
  秋。”徐渭第二次与唐顺之相见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于胡宗宪
  幕府。“时都御史武进唐公顺之,以古文负重名,胡公尝袖出渭所
  代,谬之日:“公谓予文若何?”唐公惊日;:此文殆辈吾!'后又出
  他人文。唐公日:向固谓非公作,然其人谁耶?愿一见之。”公
  乃呼渭偕饮。唐公深奖叹,与结欢而去。”①徐潤依唐之的,作
  两首《咏冰灯》。唐顺之不拘门第、地位,激赏年轻的白衣秀才
  原因有二,其一、徐渭与唐顺之都是王门信徒,政治思想、文学
  主张基本一致。其二、在治学上,唐顺之“于学无所不窥,大则
  心陶龄《徐文长传》,《徐渭集》第1339页。
  85
  天文、乐律、地理、兵法,小则弧矢勾股、王奇禽乙、刺枪挙
  棍,莫不精心扣击,究极原委,以资其经济有用之学。”①徐渭也
  是“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极”。他们的学
  风、文风都很相似,连唐顺之的老友茅坤都把徐渭的文章误为唐
  顺之,闹出了笑话。屡试不第的徐渭感激唐顺之的知遇之恩,在
  文艺思想上也更向他靠近。如果从横向联系来说,徐潤以本色自
  然为核心的戏曲理论主要有得于唐顺之的文学思想。
  唐顺之提出“直据胸臆,信手写出”的本色文学主张,反对
  前、后七子的复言义理论,他在给茅垆的信中专论文章本色。
  徐渭把唐顺之本色文学的思想运用于戏曲理论研究,集中阐述了
  戏曲本色等重要问题。
  世事莫不有本色,有酒色,本色犹俗言正身也。相
  色,替身也。替身者,书评中婢作夫人终党羞涩之谓
  也。婢作夫人者,欲涂抹成主母而多播带,反掩其素之
  谓也。故余于此本中贱色,贵本色。(《西厢序》)
  徐渭不但接受了唐顺之的观点,在行文上也很相似,但徐渭
  对唐顾之以及唐宋派的文艺思想也不是全盘继承的。唐顺之受
  家道统观念的深重影响,其所谓“直据胸臆,信手写出”的真精
  神和“千古不灭之见”,是要求文艺发挥可以阐明道的政治作用。
  另外,唐宋派以唐宋文反对复古派的秦汉文,不过五十步与百步
  之别,因此唐顺之及唐宋派的文艺理论有很大的局限性。徐渭继
  承了唐顺之本色文学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摹情弥真则动人
  弥易”的慕情剧论,以“宜俗宜真”为核心的本色论,以及反对“以
  86
  宫调限之”的声律论,他把被统治阶级、专制制度压制的“情”
  贯穿于“本色”之中,是最彻底的“本色”论,是在唐顺之本色
  文学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
  三、徐渭戏曲理论在曲坛论争中发展
  明代嘉靖后期至万历年间,是中国戏曲高度繁荣时期。创作
  的繁荣带来了戏曲批评的新发展,众多的戏曲家、戏曲理论家都
  在探讨中国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解决当前戏曲发展问题,为此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讨论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1,关于《西厢
  记》、《琵琶记》、《拜月亭》的高下问題;2.关于戏曲声律问题
  3,关于戏曲本色问题。徐渭积极参加讨论,阐述了戏曲理论的重
  大问题。
  《西厢》、《琵琶》、《拜月》高下之争首发于何元朗。他说:“近
  代人杂剧以王实甫之《西厢记》,戏文以高则诚之《琵琶记》为绝
  唱,大不然……盖《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间,其本色语
  少”,“余谓其(《拜月亭》)高出于《琵琶记》远甚。盖其オ藻虽不
  及高,然终是当行”。王世贞则极口赞賞《琵琶记》,认为则诚所
  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委
  曲必尽y描写物态,仿佛如生,问答之际,了不见扭造;所以佳
  耳”。“《语琶记》之下,《拜月亭》是元人施君美撰,亦佳。元朗谓
  胜《琵琶》,则大谬也。中间虽有一二佳曲,然无词家大学间,一
  短也;既无风情,又无裨风教,二短也:歌演终场,不能使
  泪,三短也”。“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②争论由此而起,一
  直沿续到明末清初,几乎所有的戏曲批评家都参加了讨论。
  87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诸家意见基本一致。分
  歧较大的是对《琵琶记》、《拜月亭》的评价问顾。两剧的内容、形
  式都相当复杂,特别是《琵琶记》,在内容上,封建孝道与患难相助
  的真挚感情扭合;形式上,优美清丽和典雅雕琢交融,构成了瑕
  瑜兼具、优劣互见的艺术整体。批评者根据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审
  美标准评价《琵琶记》就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综观讨论的
  基本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李贽的“化工”说。他称《拜月亭》为“化工”,《琵琶记》为
  “画工”。认为《拜月導》“关目极好,说得好,曲亦好,真元人
  手笔也。首似散漫,终致奇绝,以配《西厢》,不妨相追逐也,自
  当与天地相始终。”①他是从戏曲的意趣神色上品评,得出了《拜
  月亭》高于《琵琶记》的结论。
  魏良辅的“曲祖”说。他在《曲律》中说:“《琵琶记》乃高则
  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
  精绝,诸词之纲领。”魏良辅是从戏曲音律上推崇《琵琶记》,在
  晚明曲家中很有影响
  吕天成、王骥徳的“神品”、“妙品说。吕天成在《曲品》
  中把《琵琶记》、《拜月亭》均收入神品。王骥徳提出了修正案,
  他以法与词为标准,以为只有《西厢记》可列神品,“《琵琶》尚
  多拗字類句,可列妙品,《拜月》稍见俊语,原非大家,可列能
  品。”@不过他又以《拜月》只是宣淫为由,站到王世贞一边。
  徐渭当然不赞成王世贞的“三短”说,与何元朗的观点也不
  相同,他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倾向于某家,但在一系列著述中,表
  达了对三剧的基本态度。
  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0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西厢记》,徐渭是以题评、注释的形式,阐述了深刻的艺
  术见解。徐渭早年就有批评《西厢记》的暨阳刻本,以后又多次
  批评《西厢记》,“时国及崔传,每举新解,率出人意表”①。直到晚
  年他仍对批评《西厢记》颇为自调。徐渭重点抓住了戏曲本色的问
  题,明确指出“余於此本中贱相色,费本色”,高度评价了《西厢
  记》的艺术成就。从现存诸徐本《西厢记的评中,确可看到徐
  渭的许多真知灼见。
  徐渭推崇《琵琶记》,并不是宴元保留称赞,而是有所弃
  取,有所褒贬。他否定了《瑈琶》高处主《庆寿》、《成婚》
  《弹琴》、《赏月》诸大套”的说法,认シ“此就有规模可寻,唯
  《食糠》、《尝药》、《筑坟》、《写其>诸作,从入心出…”徐滑
  避免了何元朗所谓“《琵专弄学再,其不色语少”的偏激,又
  与王世贞全盘肯定《琵琶记》有所区别,他的评价更为中肯。
  与王世贞相反,徐渭并没用品评传统文学的标准品评《拜月
  亭记》,而是着眼于戏曲艺术的本质特点,把《拜月亭》列为“稍
  有可观”的宋、元之作,充分肯定其高处是“句句是本色语,无
  今人时文气”,虽然徐渭否定了何元朗的《拜月亭》“高出于《卺
  琶》远甚”的观点,却基本继承了何元朗的“本色”、“当行”之说,
  抓住了《拜月亭》艺术成就的精髓,与王世贞的“三短”论大相
  径庭
  对三剧的讨论并不仅仅是为了品评高下,而是涉及戏曲发展
  的方向问题。文艺发展史证明,文学艺木理论的发展。总是落后于
  文学艺术创作。在古代中国注重实践、轻视理论的文化背景下,
  任何一种文艺形式发展成熟之时,理论界的反应都相当迟钝,不
  能有的放矢地总结艺术特质、创作规律,以指导创作实践。在求
  89
  同存异、依傍样板的心理因素左右下,缺乏创造力的知识分子只
  能跟在优秀作品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效法。戏曲创作也不例外,明
  代嘉靖、万历年间,中国戏曲理论的全面研究刚刚开始,理论家尚
  不能在研究中国戏曲的源流、衍变及戏曲创作的基础上总结戏曲
  的艺术规律,也不能对中国戏曲的编剧、表演问题作出科学的归
  纳,使创作者有所遵循。初学者只能以前代的优秀剧目为蓝本,
  在学习、借鉴中从事创作。即使曲牌联套,徐渭也认为“南曲固
  无官调,然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部以为一套…自有一定之序
  作者观于旧曲而遵之可也。”批评家品评的这三本戏,代表了中
  国戏曲的三种风格,或称三个层次。大家讨论的目的是要树立
  个创作典范,供剧作家效法,由此影响戏曲创作的发展。由于批
  评家的思想、观点及审美要求的差异,对三本戏高下得失的评价
  就大不相同,争论是不可避約。通过讨诊,批评家肯定了《西
  厢记》的思想、艺术成就,否定了王世贞违反戏曲艺术规律的
  “三短”论,特别是徐渭、徐复祚等批评家,以本色、当行为标
  准,比较客观地评价了《西厢记》、《拜月亭》、《琵琶记》的高
  下得失,对于纠正曲坛弊端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关于声律问题的讨论。一般认为这是由沈璟安改汤显
  祖的《社丹亭》引起的,是临川派与吴江派长期论争的焦点之
  。其实这个问题亦导源于何元朗。他说:“既谓之辞,宁声叶而
  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0曲词要入乐歌唱应当字正腔圆,和
  谐动听,但如果刻意追求声调和谐而损害辞义,破坏辞句内容
  宁声叶而辞不工”,就是舍本逐末,走上形式主义的歧途。嘉
  靖、万历时期,随着戏曲的繁荣,“后七子”追求格律、声韵的复
  古主义思潮直接影响到曲坛,戏曲创作、批评也一味追求“依律
  90
  合腔”,使何元朗的偏激之论恶性发展。王世贞评价李开先的《宝
  剑记》说:“公辞之美,不必言,第令吴中教师十人唱过,随腔
  字改妥,乃可传耳。”0万历以后,沈最就以何元朗的“宁声叶而
  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为其声律理论的核心,作为吴江派
  反对临川派的一面旗帜,形成了后来所谓文采派与格律派的斗
  争
  徐渭是反对片面追求声律的第一人。対文辞,他提出“与其
  文而晦,曷若俗而酃之易晓地”,对声律,他提出“顺口可歌”
  “安于浅近”,“鸟有所谓九官”。徐滑的声律论虽有偏颇,但他却是
  从南戏源流、衍变上论证片面追求声律、文雅的荒谬。汤显祖继
  承了徐渭的观点,更为偏激地指出“正不妨拗折天下人噪子”。
  透过双方的偏激之论,便不难发现,这场论争是晚明社会两种文
  艺思潮尖锐斗争的反映。沈璟的格律至上说实际上是前、后七子
  的文学法式说在戏曲理论研究及戏曲创作中的翻版,代表了曲坛
  守旧、落后的思想倾向。徐渭、汤显祖的声律论则代表了要求戏
  曲改革、创新的进步倾向。
  关于戏曲本色问题也是批评家集中讨论的中心问題。宋、元时
  期的戏曲家多是书会オ人和下层文人、艺人,他们的创作是直接为
  舞台演出提供脚本,自然是当行、本色,可演可传的。明代开始,
  建上大夫跻身曲坛,或如丘溶、邵灿的《五伦全备记》、《香囊记》,图
  解封建教义;或如郑若庸的《玉玦记》典雅雕琢,“使听者愦愦”
  那么戏曲应当是什么样子呢?随着城市经济繁荣,戏曲艺术的连
  勃发展,这个问题突出地摆在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面前。徐渭第
  个提出了戏曲本色的问题,继而何元朗、沈璟、吕天成、王
  德、凌濛初、冯梦龙、徐复祚等人也就此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
  91
  艺术见解,探讨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质和创作规律。本书第三章第
  节还将详细论述徐渭的本色论及论争诸家的基本观点,故此处
  从略。
  明代曲坛的学术论争涉及到所有的戏曲批评家,历时近半个
  世纪,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讨论问题之深刻,都是
  中国古代戏曲批评史上极为罕见的。论争的实质是以徐渭、汤显祖
  为代表的具有民主主义因素的进步文艺思潮,反对文学复古运动
  影响下的批评家正统、落后的错误倾向。批评家以《西厢记》、《琵
  琶记》、《拜月亭》的高下,曲律及戏曲本色问题为核心,探讨戏
  曲艺术的创作规律,推动了戏曲创作的发展和戏曲理论研究的深
  入。徐渭积极参加了曲坛论争,并在论争中发展、完善了他的戏
  曲理论。由于徐渭的民主主义思想因素和卓然独立、决不与世推
  移的创新精神,使他超过了同时代的戏曲理论家,取得了理论研
  究的重大成就,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第三章徐渭的戏曲理论
  徐渭的戏曲理论是在晚明特定的政冶、经济、文化背景下产
  生的。
  明王朝的国家机器,经过一百多年的运转以后开始失灵,各
  级官僚机枸日趋腐败,最高统治者对国家的控制能力明显减弱,
  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贯彻实施,连明初限制戏曲发展的法令、条文
  也形同虚设了。由于朝政腐败,康海、杨慎这样的著名文人学士
  被排斥于国家政权之外,失去了治国平天下的机会。于是他们
  把长期郁积的满腔愤怒化为对统治阶级及封建礼法的强烈反抗
  放荡山水之中,寻求声色之乐以戏曲抒怀遣兴。可以说著名文
  入与国家政权分离走入市井,是市民艺术发展的重要条件。
  着商业城市和重要商埠的繁荣,依靠经商、海运发财的豪
  商巨逗、官僚地主恣情享乐,歌舞不休。他们的生活也影响到各
  级吏。害员们有感于朝廷的黑暗、官场的险恶、建功立业的渺茫
  对政事映乏明初官员的热心,处于半仕半隐之间。为了排遣宦
  衙的冷落、孤寂。他们也开始寻求声色之乐,成了戏曲演出的基
  本观众,戏班发展、流动的重要经济支柱。
  作为民间艺术的戏曲一直处于被歧视的地位。随着市民阶层
  的粒大和社会气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求更为强烈,戏
  曲活动出现繁荣。若名文人学士跻身曲坛,也带动了一批知识分
  子从事戏曲创作,出现了“名人オ子,踵《琵琶》、《拜月》之武,
  完以传奇鸣,曲海词山,于今为烈”的繁盛景象,在嘉请、万历时
  93
  ,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以后又·戏曲创作高潮。然
  而,中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元代以前的
  戏曲研究颂域还是一片荒野,当元杂剧创作异峰突起,正统文艺
  理论家却漠然置之,只有夏庭芝《青楼集》、钟嗣成《录鬼簿》,
  简略记述了“南北诸伶”和戏剧家的生平、创作。周德清《中原
  音韵》不过是南方人作北曲所依据的韵书y燕南芝庵《唱论》言
  歌唱方法,也并不专指戏曲。严格地说,中国戏曲理论的系统研究
  是随着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第二次戏曲创作高潮的到来而真正开
  始的y出现了何元朗、徐渭、沈琭、汤显祖、王德、吕天成等
  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他们积极探讨戏曲编剧、表演、律等艺术
  规律,促避了戏曲艺术的提高,形成了戏曲创作和理论研究全面
  发展的鼎盛时期。
  徐渭是揭开戏曲理论繁盛序幕的代表人物。在新的历史时期,
  徐渭已朦戝地感覚到市民艺术的崛起,因此,他打破了封建正统文
  学观念,认研究戏曲艺术的源流衍変以及戏曲创作的特殊规律
  并通过一系列作家、作品的品评,阐发了重要的戏曲理论观点。
  徐渭的戏曲理论对于指导戏曲创作实践,端正戏曲发展的方向
  起到了重大作用,也为中国戏曲理论的发展和晚明戏曲创作的繁
  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节总·论
  徐渭的戏曲理论著述大致可分三个部分:
  第?部分,戏曲理论专著《南词叙录》。作者研究了南戏的历
  史和现状,评论了南戏重要作家、作品,考释了术语、方言,并
  附南戏剧目,是中国戏曲史上唯一的南戏概论性的专著。
  第二部分,徐渭评点《西厢记》、《琵琶记》。已知徐渭批评本
  94
  合评本、附解本共九种。徐滑早年批评的暨阳刻本和晚年批评“较
  备而确”的家藏本均佚。现存七种版本中以香雪居刊王骤德《新
  校注古本西厢记》的徐渭附解最为可靠。对于其它刊本的真伪问
  题,拙作《徐文长本西厢记考》一文,附于本书之后。徐渭还批
  评过《琵琶记》,现存《三先生合评元本琶记》二卷,署李贽、汤
  显祖、徐消评点。毛声山的《绣像第七オ子书琵琶记?前贤评语》
  中有徐渭的四则评语,其中真伪混杂,限于资料,现在还难以确
  定是徐渭的批评。
  第≡部分,序言、题评和改本。徐渭先后写作了《选古今
  南北剧序》、《息柯余韵序》、《西厢序》一则、《題评阅北西厢》两
  则、《题昆仑奴杂剧后》六则,从不同方面阐述了重要的戏曲理
  论问题。徐渭还改質了梅鼎祚的杂剧《昆仓奴》,将原本与改本对
  ,也可见徐渭的曲学倾向。
  徐渭在戏曲批评和曲学研究的方法上也很有特色。
  首先,徐消运用了散论式和点悟式的批评方法。散论式和点
  悟式是古代文艺理论家品评传统诗文的主要方法,徐消是著名的
  诗文作家,运用散论式和点悟式的方法批评戏曲,更是得心应手,
  挥洒自如
  徐擴写《南词叙录》基本王使用了随笔散论式的方法。《南
  词叙录》不足五千言,它不以翔实、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是
  以鲜明深刻的观点、筒洁凝练的论证、随笔散论式的表述方法独
  树一帜。运用随笔散论式的方法,自由灵活,可以开门见山地提
  出问题,一语破的,揭示向题的实质。而且,还可以叙事与议论
  相结合,穿插传说故事和人物对话,如高明创作《琵琶记》的传
  说,在徐渭的笔下更是出神入化。作者并不是单纯叙述优美的传
  说,而是以此说明《琵琶记》以后,宋、元南戏脱离了村坊草台进
  入与“古法部相参”的新阶段。寓深刻的戏曲理论问题于说故事
  95
  谈逸闻之中,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徐渭采用散论式的方法主要是受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孟
  子散文气势充沛、锋芒毕露的特点,庄子散文寓庄于谐、妙趣横
  生的长处,徐渭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另外,徐潤采用
  随笔散论式的方法也是由内容决定的。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
  本南戏概论,在徐渭之前从未有人系统地研究南戏问题。由
  于南戏历史悠久,流布广泛,涉及到的问题多而杂,徐渭采用随
  笔散论式的方法,就能以南戏为中心,广泛涉及戏曲历史和现状
  的有关问题。当然,采用这种方法也有难以避免的弊病,如有的
  详些,有的略些,没有形成严容的理论体系。
  所调点悟式就是提纲挈领,言其精髓,点窈思止,以唤起欣赏
  者积极的审美活动。徐渭有关戒曲的序跋、题评、评点,基本上
  采用了点悟式的批评方法。
  在戏曲序跋中,徐渭往往是以简法尽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地
  点明精神实质。如徐瀾的《西厢序》就抓住“西厢记》的本色问
  题,深入发,明确表述了“余於此本中贱相,贵本色”的观
  点。以点带面,纲举目张,欣賞者由此及彼,掌握《西厢记》
  的精神实质。徐渭采用点悟式約方法,常常借助于形象的比喻说
  明抽象的道理。如评价《昆仑奴》杂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他写
  下了一段极生动的文字
  梅叔《昆合》剧已到鹊竿尖头,直是弄把喜戏一好汉,
  尚可撺掇者,直撒手一著耳。语入要紧处,不可着一毫
  脂粉,越俗越家常,越警醒,此オ是好水碓,不杂一毫
  糠衣,真本色。若于此一恧缩打扮,便涉分该婆婆,犹
  作新妇少年哄趋,所在正不入老眼也。
  96
  寓理于形象的比喻之中,既可以避免枯燥的理论阐述,也可以避免
  将自己的结论合盘托出,让欣赏者自己得出结论。
  徐渭批评本《西厢记》涉及面很广,作者采用点悟式的方法,
  或寥寥数语,画龙点睛;或旁敲侧击,令人回味。第五折第二套
  《酬简》徐评云:“没正经却有趣,填词中决不可少者。”作者没有正
  面评论,只是从编剧、填词的角度言其幽默诙谐语的妙处。徐渭
  对《西厢记》风格、特点的评论也多用形象、含蓄的评语,如“全
  篇皆梦中语,从天而降,模写如画。”“道甚言辞'二语,以白作
  曲,淡而浓,简而俊,俱属妙境。”高度概括,言简意赅,耐人寻
  味,给欣赏者留下了艺术联想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
  总之,点悟式是批评者引导欣赏者共同参与审美活动的批评
  方法。批评者并不破坏审美对象的完美意境,而是画龙点睛,
  投石击水,激起欣赏者积极的审美活动。徐渭灵活地运用了点悟
  式的方法,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精辟透彻的分析,闻述了深刻的戏
  曲理论问题,以简驭繁,提纲挈领,令人回味无穷。
  其次,徐渭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因素和卓然独立的艺术见解
  使他的戏曲理论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个性特点,集中表
  现于针对性和论辨性方面。
  徐渭的戏曲理论是曲坛激烈斗争的产物。可以说当时曲坛上
  有三种势力,代表三种错误倾向。1.道学先生伋小段迓兹?
  记》、《香记》的衣钵,利用戏曲,宣扬封建伦理道德2.书
  生、学士蛴身曲坛,脱离社会生活实际,只在典雅雕环上作文章,
  堆垛典故,卖弄学问:3.在复古主义理论响下,精于曲谱、曲
  律的曲学家,轻曲意、重曲律,斤斤三尺,東缚了戏曲创作。徐
  渭尖锐地批判了种种弊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葬情剧论,反对宣
  扬封建礼教的摹理剧;提倡出之天然的民间戏曲;反对典雅雕琢
  的八股戏;提倡“天机自动”、“顺口可歌”,反对讲求词藻、声律
  以律损意。总之,以本色自然为中心戏曲观,反对违背戏曲艺术
  规律的错误倾向,发扬宋、元南戏的优良传统。
  徐渭的批评方法往往是在反驳中立论,抓住论敌要害,一击
  而致其死地,富有强烈的战斗性,以下数则,可见一斑
  以时文为南曲;元未、国初未有也。其弊起于
  《香囊记》…直以才情欠少,未免揍补成篇。吾意:
  与其文而晦,曷若俗而酃之易晓也?
  今昆山以笛、管、笙、琵按节而唱南曲者,……或者非
  之,以为安作,请问〔点绛唇〕、【新水令〕,是何圣人著作?
  有人酷信北曲,至以伎女南歌为犯禁,愚哉是
  子!……原其意,欲强与知音之列,而不探其本;故大言
  以欺人也。
  徐渭旗帜鲜明,明确提出了自已的戏曲主张,反对道学家和
  骈丽派的谬说。更为可贵的是徐谓每每穷追不舍,探求根源,把
  论敌从最后的隐蔽所短出来,体现了徐禤豪放无羁的战斗精神。
  再次,徐渭的戏曲理论和戏曲创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徐渭
  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开拓了南戏研究的域,但他
  生没有从事南戏创作,却写了杂剧《四声猿》。然而,徐渭的戏
  曲理论和创作并不矛盾,长期以来,他以宋、元南戏研究为中心
  广泛涉及了戏曲理论的重大问题,并在创作中成功地实践了他的
  理论观点,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相结合,是徐渭戏曲理论的重要
  特点。因此,研究徐渭的戏曲理论,就要涉及他的戏曲创作,在
  《四声猿》中印证他的理论观点。
  98
  最后附带说明徐渭改戏的问题。改戏是明代戏曲家参与戏曲
  批评的独特方法。学术界对此历来段誉不一,毁之者认为明人将
  宋、元旧篇改得面目全非」誉之者以殲晋叔《元曲选》为例,认为改
  本比原本思想、艺术水平都有提高。对明人改本采取全盘否定或全
  盘肯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明人改戏大致可分三种情况:1.戏
  玨根据行当、脚色和声腔特点、民俗特点沉歌戏。2.音乐家因原
  作不适合演唱而改编加工。3.文人学こ对传统剧目的增删改定。
  对艺人、音乐家改戏自不必厚非,卸使文人学土改戏也不能一概而
  论。宋、元旧作基本上是直接为戏班提似的出脚本。由于戏曲不
  受重视,戏班艺人、传抄者也不尊原作。删改木大量存在
  剧作家大约也没有“藏之.名山,传诸后世”的奢望,对此也不甚
  注意。随着戏曲艺术的繁荣,欣贫术平的提高,特别是剧本变成
  文学读本以后,文人必然要择其善者写定。由于审美标准、要求
  不同,对曲文的删改也会千差万别,因此,明人改戏不能统统认
  为是对原本的删改,而主要是对前人删改的改。徐渭批评、改
  定《西厢记》就属于这种情况。当然,不少明入改本,将宋、元
  旧篇改成典雅雕琢的案头之作,失去了宋、元南戏的真面目,这
  是应当指出的。
  王徳评论徐渭改易《昆仑奴》杂剧说:“先生稍修本色,其
  中更易字句,讵以攻瑕,抑多点铁。”①《昆仑奴》是万历年间著名
  戏曲家梅鼎祚的杂剧,北曲四折,曲词较华丽典雅的《玉合记》
  通俗明快得多,但仍不够本色。徐渭在背定《昆仑奴》成就的同
  时,又作了较大的修改,从《酹江集》中的徐改本《昆仓奴》与
  《盛明杂剧》收《昆仑奴》原本比较,可以看出徐渭是力求本色自然,
  通俗易晓。试将第三折〔呆骨朵〕曲略作对照。
  ①《王翼德曲律》第351页。
  99
  原本〔果骨朵):他阿娇金屋妆成相,记盈盈十五,恰
  嫁王昌。(白略)那些似杨虎围匡,空省识明妃画像(自)
  依你说是红绡来,怎出得侯家似海门,更那羽林的如云
  仗,你可也敢错认红绡样,试开取缕金箱。
  徐改本〔呆骨朵〕:我在他家从小来生长,记盈盈十
  五,早嫁王昌。(白略)你错认了杨虎国匡,那倩娘敢还在你
  家床上。(自)依你说是红绡来,怎出得侯家似海深,和你这
  些巡逻的沿街撞,世间可少什么庞儿象,都故认郭家倡。
  徐渭改掉了原作生僻拗口的语词,以白作曲,浅近明白。原
  作末句为追求词采华美违背了生活实际,徐渭改作不仅朴实自然,
  而且更合情合理。总之,徐渭按照本色自然的戏曲思想改戏,徐
  改本《昆仑奴》体现着徐渭的戏曲主张,也是研究徐渭戏曲理论
  不可忽视的资料。
  徐渭戏曲理论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以宋、元南戏研究为中
  心,多途径、多方面地探讨了戏曲艺术的特质和创作规律,阐述
  了戏曲理论的许多重要问题。以下分五方面做专题研究,这五
  方面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这就是徐潤以本色自然为核心的戏曲
  观
  第二节南戏源流论
  中国戏曲萌芽于原始歌舞,经过漫长的孕育期,直到北宋末
  年的南戏才“熔合歌唱、舞蹈、说白、科范、音乐于ー炉,以表
  演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使中国戏剧真正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
  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00: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术”①。南戏诞生以来就连遭厄运,受到统治阶级的摧残和正统文
  人的酃视。然而南戏并没有天折,她以旺盛的生命力在人民群
  众中间顽强地生存、发展,直到明代嘉靖年间オ遇到了第一个知
  音一徐渭。
  徐渭独具慧眼,充分肯定了“士夫罕有留意”的宋、元南戏,
  第一个踏进了荒芫的南戏研究领域。他探索南戏的起源,勾勒出
  南戏由村坊小曲逐渐发展,蔚成大国的历史,并以此为中心,研
  究了元、明两代南戏、杂剧的隆衰衍变以及后起的昆山腔发展问
  题,为总结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质和创作规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戏的起源
  长期以来,“南戏”一词的内涵、外延都相当混乱,为了避免
  产生歧义,首先要确定徐渭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徐渭所谓南戏是
  个地域性概念,泛指流行于南方地区的戏曲。对流行于北方地
  区的戏曲,徐渭统称为北方杂剧。在戏曲音乐上,北方杂剧使用
  北曲,属北曲声腔系统;南戏虽然也吸收了北曲曲牌,但基本上
  是南曲,属南曲声腔系统。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所录弋阳腔,
  余烑腔、海盐腔、昆山腔,均为南曲声腔,共違南曲曲谱、曲律。
  在制曲格律、剧本体制上没有大的差別,主要差异在表演风格上。
  由于对南戏指称角度不同,南戏在流传中产生了多种异名,
  见于徐渭的《南词叙录》的就有受词话影响而命名的“南词”;以
  发祥地命名的“永嘉杂剧”,以演唱特色得名的“鹘伶声嗽”;以戏
  曲音乐而命名的“南曲”(包括整本戏和散曲)从剧本文学角度而
  命名的“戏文”还有“借以为戏文之号”的异称“传奇”。明代嘉
  靖以后,昆山腔繁盛,一般专称昆山腔系统以及受昆山腔影响的
  ①钱南扬《戏文概论》第19页。
  101
  南曲剧本为传奇,自然不在徐渭的研究范围之内了。不管南戏有
  多少异称。作为徐渭研究对象的南戏是指从发源于浙江的永嘉杂
  剧开始,至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流布在江南各地和少数北方地区的
  南曲声腔系统的声腔剧种。
  宋、元南戏历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艺术,封建士大夫用
  恶毒的语言咒骂她,却没有人深入地研究南戏的起源,徐潤在全
  面研究南戏的源流、衍变的基础上,第一次揭示了南戏起源于村
  坊小曲的科学结论。
  “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
  亦罕节奏,徒取其踦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
  心令”者,即其技欤?
  (《南词叙录》)
  中国戏曲艺术直接来源于劳动人民以喜闻乐见的曲调歌唱劳
  动生活的艺术活动,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南戏起源于流行江
  浙地区的民歌小曲、里巷歌谣、民间歌舞。衣夫、市女在劳动之
  余顺口而歌,应节而舞,用当地的语音、语调和最熟悉的村坊小
  曲,表现劳动生活,抨击现实黑暗势力的压迫,抒发劳动人民的
  思想感情,南戏就这样破土而出了。虽然现在已无法看到处于村
  坊小曲阶段的初期南戏的原貌,不过从现存较早的南戏剧本《永
  乐大典戏文三种》中还有痕迹可寻。《张协状元》中的许多曲子就
  是群众中流行的民歌小曲,或明显来自城乡的劳动生活,如〔福州
  歌〕)、〔台州歌〕、〔赵皮鞋〕、〔吴小四〕等。《张协状元》中还残存着
  村坊草台表演的痕迹,其中以人拟物的滑稻表演最有特色,如第
  十出张协古庙避难
  旦(贫女)白:作事不取知,必定没前程。甚人来擅开
  102
  我庙门?今日不是牙盆日,里头都拄了。(叫)
  开门!(打丑背
  丑(小鬼):蓬」蓬!蓬!
  末(判官):恰好打着二更。
  叫:开门!(重打丑背)
  丑叫:换手打那一边也得!
  末:合口!
  旦唱:【江儿水甚人入奴庙里,把门倒拄……①
  这出戏是且、丑、末三个演员的表演。丑、末分别扮装两扇庙
  门,贫女回来敲门,打在丑、末的后背上。以人物蓦拟实物,辅
  以一系列虚拟动作和相应的象声词,表演活泼生动,滑稻可笑,
  反映了早期南戏表演的灵活性和随意性特点。
  关于南戏产生的时间,历来说法不ー。徐潤认为“南戏始于
  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徐渭依据
  的资料大约是赵闳夫禁戏的榜文,据线南扬先生考证,赵闳夫在
  抗州禁戏的时间约在宋光宗朝。祝允明《猥谈》记云:“其时有赵
  夫榜禁,颇述明目,如《赵贞女察二郎》等。亦不甚多。”与徐
  渭炘列的剧目正合。同时《南词叙录》又引一说:“或云宣和间已
  濫簓,其盛行则白南渡,号日永嘉杂剧,又日鹘伶声嗽。”对于这
  种说法,徐渭虽然未置可否,但从后文论述看:他是同意的。北宋
  宣和年河(1119-1125),南戏产生于浙江永嘉(即温州),由于她只
  是流行于永嘉一隅的地方小戏,故称永嘉杂剧。南渡之际(1127)
  永嘉流向以杭州为中心的南方各地,成为与北方杂剧相对的
  南方戏曲。到宋光宗朝自然可以称为南戏。徐渭对不同时期的称
  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第57页。
  103
  谓使用相当严格。南渡以后,永嘉杂剧流入城市,广泛吸收各种
  表演艺术和说唱艺术的成就,发展成熟,在江南特别是东南沿海
  地区盛行起来,产生了象《越贞女》、《王魁》等刷目。《赵贞女》已
  失,《王魁》现存十八支佚曲,似乎已经后人的加工。现存的《张
  协状元》约创作于金亡以后,距宋光宗朝已晚了半个世纪,不过
  仍可以看到,这时的南戏虽然脱离了村坊小曲阶段,但是仍然带
  有浓重的山村泥土的芳香。如《张协状元》描写有人进城时都有
  一段捎带东西的调侃。第五出张协辞亲,赴京赶考,张父(副末)
  叫张协妹(丑)与张协拜别
  丑走出唱:哥哥去也,妹妹来辞你。京都有甚,土宜则剧。
  买些归家里,妹妹须待归。哥哥,狗胆梳儿
  花朵鞋面头须。
  末唱:休要闲理会。(合同前)
  丑白:亚哥,亚哥,狗胆梳干万买归,头须千万买归。亚哥。
  第二十出张协离古庙赴京,大婆托张协捎湖州镜子,也有一段大
  婆与大公的插科打诨。这正是农村生活的反映。农村交通不便,
  妇女难得进城,日常用品如狗胆梳子、花朵鞋面头须、湖州镜子
  等物,常要托人捎带,更何况张协是去京城。这样表演也具有农
  村小戏的特点,插科打诨,诙谐风趣。
  总之,永嘉杂剧也属南曲声腔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永嘉
  杂剧就是南戏,或称南戏的初级阶段。宋光宗朝,永嘉杂剧已脱
  离民间村坊小曲阶段走向成熟,以其质朴清新的内容、自由活泼
  的表演技艺跻身都市,流布江南,是名副其实的南方戏曲,或称
  南戏的提高阶段。徐渭并没有明确区分南戏的发展阶段,但由于
  他严格使用标示南戏发展不同阶段的异称,比较准确地区分了南
  104
  戏在各阶段的发展水平。
  由村坊小曲发展起来的初期南戏一般比较俚俗、粗檍,流入
  城市后,虽有书会オ人编写剧本,但限于文化艺术水平,很难使
  南戏艺术迅速提高,还必须依靠有高度文学艺术修养的著名
  文人。而文人也须眼睛向下,利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进行
  创作,才能发挥艺术才能。徐渭通过对南戏起源、发展历史的研
  究,清楚地看到了文人创作是南戏发展、提高的关键,充分肯定
  了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在南戏发展史上的地位
  永嘉高经历明,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之被谤,
  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
  村坊小忮,进与古法部相参,卓乎不可及己。
  (《南词叙录》
  元代末年,高明在南戏旧作《赵贞女蔡二郎》的基础上,创
  作了《琵琶记》,以清丽之词,代替了原来的鄙俚粗率之语,以丰
  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弥补了民间戏曲粗疏简的缺陷,丰富
  了南戏文学和舞台表演艺术,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故《琵琶
  记》被后世称为南戏之祖。《琵琶记》的出现是南戏发展的转折点。
  徐渭第一个研究南戏起源问题,既充分肯定了南戏起源于村坊小
  曲,人民群众是南戏艺术的创造者,又客观地评价著名文人对南
  戏发展、提高的关键作用,得出了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科学结
  论
  研究南戏起源、发展的历史,并不是徐渭的目的,他的目的
  在于由此认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质和创作规律。徐渭认为南戏是
  起源于村坊小曲的民间艺术,是“畸农、市女顺口可歌”的“随心
  令”,因此戏曲创作就要保持其本来面目,本色自然,“歌之使奴
  105
  童妇女皆喻”,以达到“感发人心”的社会效果。可以说,徐潤关
  于南戏起源于村坊小曲的科学结论是他全部戏曲理论的基石。
  徐渭关于南戏起源的科学结论是对于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
  大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数百年来,封建文人不愿接受这一科
  学结论,又不屑溯本清源,调查研究,致使南戏起源、衍变的历
  史被封建文人的重重偏见掩盖了,造成了极大混乱。以下数说,
  可见
  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
  曲。①
  自北有《西厢》,南育《拜写》。杂剧变为戏文,以至
  《琵琶》遂演为四十余折。十倍杂別。②
  金章宗时,渐更为北词,如世所元《西厢记》
  者,其声犹未纯也。入示瓶益漫衍其制,调比声,北
  曲滺擅盛一代。……迨季泄入我明,又变而为南曲。③
  后人基本上沿用了他们的陌说,陈陈相因,几牢不可破。当着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传入中国,一代戏曲史家用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研究中国戏曲的时候,重读这本不足五千言的《蘭词叙
  录》,才真正认识到徐渭关于南戏起源、发展诸论的科学价值,时
  间却已过去了四百余年。
  ①明?王世贞《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册四,第27页。
  ②明?沈德符《頭曲杂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册四,第215页。
  ③明?王德《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册四,第55页。
  106
  、元末明初南戏的隆衰
  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论述了元末明初南戏发展的历史状
  况与叶子奇《草木子》的记载不尽相符,现并列两说,以弄清是非。
  元初,北方杂剧流入南微,一时庫然向风,宋词
  遂绝,而南戏亦衰。顺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作者猬兴,
  语多酃下,不若北之有名入题咏也。(《南词叙录》)
  俳优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识者日:若
  见永嘉人作相,宋当亡。及宋将亡,乃永嘉陈宜中作相。
  其后元朝南戏尚盛行。及当乱,北院本特盛,南戏遂绝。
  (《草木子》)
  两说对立的焦点是元代南戏的盛衰间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必须先从元代杂剧谈起。元代是北杂剧的鼎盛时期,金元之际,
  北杂剧迅速发展,南宋灭亡以后,元兵入主江南,北杂剧也随之
  流入南方。并随着元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杂剧中心
  也移向南方。《录鬼簿》记载元后期“方今相知者”与“方今闻名
  而不相知者”共25人,除9人里居不详外,仅有1人是北部真定
  人,其余均是南方人,而且集中于南戏发达地区。如果南方人不
  经常观看北杂剧演出,阅读北杂剧剧本,熟悉杂剧体制、要求,很
  难设想会写出声韵、宫调、格律限制严格的剧作。因此说“北方
  杂剧流入南微,一时靡然向风”,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在北杂剧风全国之时,南戏受到冲击,一时衰落,也完全可
  能。“顺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元惠宗称顺帝,其统治时间为1333
  年至1368年,正是元朝后期。元杂剧的黄金时代是由金入元到元
  107
  统一中国时期,灭宋以后,杂剧中心南移,虽曾亚一时,但毕竟
  “北曲不谐南耳”,元代后期是北曲杂剧的衰落阶段。受元杂剧的
  冲击而一度衰落的南戏却一直在民间发展,并吸收北曲杂剧思想
  艺术成就充实自己,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元代末期,乘北曲
  杂剧衰落之时,南戏一跃而起,“作者猬兴”,创作了通俗易晓,深
  受群众欢迎的新剧目。钮少雅、徐于室的《南曲九官正始》卷首
  臆论云:“词曲始于大元,兹选俱集大(天)历、至正间诸名人所
  著传奇、套数,原文古调以为章程。”《南曲九官正始》所收元人
  南戏130余种,大多是元末的作品。天历、至正间为1328年
  至1370年,正是元顺帝朝前后,南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于此
  时勃然而起,出现了世称四大传奇的不朽名著“荆、刘、拜
  杀”和大批新剧作,但仍具有民间创作的特点,“语多下,不若北
  之有名人题咏也”。只有高明创作了《琵琶记》以后,南戏才脱离
  了它的创造者和赖以产生的土壤,逐渐转移到文人学土手中,使
  南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由此可以肯定徐潤认为元代南戏
  先衰后盛的结论是符合元代戏曲发展的历史状况的,而叶子奇不
  加分析地认为元代南戏盛行,则未免失之武断。
  其次是明代南戏的盛衰问题。明代初年,南戏并没有承元末
  繁盛顺利发展下来,而元末已衰落的北曲却兴盛起来。叶子奇说
  “及当乱,北院本特盛,南戏遂绝。”虽然不尽符合历史状况却不
  无道理。
  明初官廷、贵族的音乐娱乐主要以演北杂剧为主。明成祖于
  蕪邸时,著名戏曲家汤式、贾仲明、杨讷等都是座上宾。由元入
  明的所谓“国初十六子”杂剧盛行一时。永乐年间,皇族剧作家
  朱权、朱有燉的杂剧三十余种,朝野风行,一时有“齐唱宪王新
  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之誉,南戏则很少有人问津。
  陆采《治城客论?刘史二伶》条载:“国初教坊有刘色长者,
  108
  以太祖好南曲,另制新腔歌之,比渐音稍合官调,故南都至今仔
  之。”在封建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艺术好尚往往会左右现实社
  会艺术的发展,尤其象朱元璋这样的开国之君。不过从《留青日
  札》、《南词叙录》的记载看,朱元璋赞赏《琵琶记》并不能说明
  他对南曲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南词叙录》记云:
  时有以《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五经、四书
  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琶记》,如山珍
  海错,贵富家不可无。”既而日:“借,以宫锦而制鞋
  也!”由是日令优人进演,寻患其不可入弦索,命教坊奉
  銮史忠计之。色长刘艮,護撰胙以献,商昢汇调,可
  于筝琶被之;然终柔教戾,不岩北之锵入耳也。
  明太祖认为,以高明的文才创作《琵琶记》是大材小用,用
  宫锦制鞋,但《琵琶记》表现的封建道德,却可以直接为巩固封
  建家庭和专制社会的秩序服务,与实行思想统治的政治教科
  书一四书、五经有同等作用。因此他赞赏《毛琶记》,命教坊司组
  织优人演出,如果按原戏路排演自然可以,但供奉内廷的优人是
  以演杂剧为主,不擅南戏表演,《琵琶记》也没有形成固定的表演程
  式,所以,还要色长刘杲按北调谱曲,结果南曲北调,不伦不类。既
  无南曲之委婉,也无北曲之铿锵。这是在圣旨之下进行的一次违反
  艺术规律的失败的尝试。朱元璋对南、北曲的好尚就不言而喻了。
  明代初年,统治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严酷的专制主义政
  策。一方面建立各级学校,确立八股取士制度,给读书人指出了
  谋取衣食、建功立业的途径;另一方面,严格限制戏曲创作、演
  出,以严刑峻法惩罚与妓女交往和私自唱曲的士兵、官员,使大
  批艺人失去了从艺条件,给戏曲发展造成了极不利的客观环境。
  明初杂剧的兴盛,不过是元杂剧高潮的余波,作者基本上是由元
  109
  入明的剧作家,或是在元代市民艺术的土壤中培养的一代人。明
  初严酷的文化专制统治,蔑视戏曲的社会氛围,以及以程朱理学
  为中心的八股取士制度,只能培养封建统治阶级忠顺的奴1,很
  难产生卓有成就的戏曲家。永乐年间,遗民戏曲家相继去世后,
  明代曲坛便陷入沉寂达半个多世纪。
  明初南戏并没有绝迹,一直在城乡缓慢地发展,没有产生
  篇传世佳作,也没有一个留下名字的剧作家。直到景泰年间オ出
  现了大学士丘溶的《五伦全备记》、《投笔记》,以后南戏作家开始
  增多。弘治、正德年间是南戏高潮的酝酿时期,嘉靖、万历年间才
  出现了南戏发展继元末以后又一个高潮。徐渭所说“南戏要是国
  初得体”,并非指明初创作、演出的剧目多,而是在元末明初产生
  的南戏,虽然未臻其妙,“然有一高处:句句是本色语,无今人时
  文气”,故称“得体”。《香囊记》以后,以时文为南曲,丧失了南
  戏的艺术特点,自然无“得体”可言。但徐渭笼统地说“南戏要是
  国初得体”,不加任何限制,容易造成歧义。
  简而言之,元代初期北曲杂剧盛极一时。风行全国,南戏受
  到冲击元代末年,北曲杂剧走向衰落,南戏又一跃而起,产生
  了不少传世佳作;明代初年,北曲杂剧承元代余绪一时繁盛,高居
  曲坛统治地位,大有中兴之势,南戏遂流入民间,处于元末南戏
  高潮之后的沉寂时期;成化年间,南戏发展新高潮的序幕刚刚拉
  开,而雄伟壮观的南戏高潮则在嘉靖、万历时期,揭开了南戏发展
  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南戏终于取代北曲杂剧而居绝对统治地位。徐
  渭勾勒的元宋明初南戏与北曲杂剧隆衰的历史,基本上符合中国
  戏曲发展的历史状况。
  南戏的四大声腔
  宋、元时期,南戏由温州一隅流向外埠,必然吸收各地的语音
  110
  语调及民间流行的民歌、小曲,丰富原有声腔的表现形式,戏班在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扎根某地,也可能形成新腔调。
  徐渭在《南词叙录》中第一次叙述了南戏四大声腔流布区域,热
  情地肯定了经过魏良辅改革后尚在发展中的昆山腔。《南词叙录》
  记?
  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
  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
  扬、徐用之;称“海盐腔”者,嘉、湖、温、台用之。惟
  “昆山腔”止行于吴中。
  关于四大声腔产生的年代,现无准确记载,若从广阔的流布
  区域看,决非一朝一タ,至退元代已有四大声腔的存在。四大声
  腔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产生,形成了各自的艺
  术特点,风格有“静好”与“调暄”之分,唱腔旋律、节奏有快
  慢之异。伴奏有鼓与板之别,舞台表演更各有干秋,但四大声腔
  均属南戏声腔,戏曲体制和制曲格律无大区别,只有风格特点及
  流布区域的差异。
  据顾起元记载,万历年间,南京的公侯、缙绅及富家,“大会则
  用南戏,其始止二腔,一为弋阳,一为海盐。代阳错用乡语,四方
  士客喜阅之,海盐多官语,两京人用之,后则又有四平,乃稍变
  弋阳而令人可通者。今又有昆山,较“海盐又为清柔而婉
  折
  明代万历年间,余姚腔就不能在南京宴会上演出,此后关于
  余姚腔的发展状况就失去记载了。当时流行的主要是弋阳腔和海
  ①《客座曲语》,《新曲苑》第十二种。
  盐腔。嘉中后期,魏良辅改革的昆山腔崛起曲坛,较海盐腔又为
  清柔而婉折。海盐腔迅速没落,观众“见海盐已白日欲睡”。弋阳
  腔则一直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弋阳声腔系统。
  徐渭在《南词叙录》中首先肯定了昆山腔的成就,介绍了昆
  山腔的演唱特点及艺术风格。根据徐渭的记載,人们第一次了解
  了改革后的昆山腔。
  今昆山以笛、管、笙、琵按节而唱南曲者,字虽不
  应,颇相谐和,殊为可听,亦吴俗敏妙之事
  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
  听之最足荡人,妓女尤妙此。如宋之嘌唱,即旧声而加
  以泛艳者。
  (《南词叙录》)
  徐渭看到的是经过魏良辅改革后尚在发展成熟中的昆山腔,
  当时只在吴中流行,是以笛、管、笙、琵伴奏唱南曲。旋律流丽
  悠远,在原有板眼基础上又新加了增板。形成了委婉细腻、转音
  若丝的水磨腔,艺术成就在三腔之上。其不足之处是为了追求转
  腔的优美而出现个别破句、误字的现象。
  学术界一般认为魏良辅改革的昆山腔只是清唱,只有梁辰鱼
  才把“新的昆山腔应用于传奇形式,写出了《浣纱记》。《院纱记》
  的上演,使清唱的新虚”,发展为舞台上演唱的戏曲声腔剧
  种。”0昆山腔元代就已存在,当时是否仅限于清唱尚无资料记载,
  但嘉靖以前的数十年,昆山腔就是和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
  样盛行的声腔剧种。如果昆山腔只是清唱,不出青楼酒馆,自然
  ①《中国戏曲通史》中册,第19页。
  1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