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夜话

[复制链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8: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以逸击劳:慕容垂枋头追袭破桓温
  369年四月,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五万,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开始他的第三次北伐
  六月,桓温抵达金乡(今山东金乡),这时天旱,河道水浅,水运困难
  桓温大军是坐船前进的,其好处是一来士兵不易疲劳,二来运粮方便,三来因为前燕的水军较弱,不易受到攻击
  于是桓温命部将毛虎生从巨野泽(山东境内的大湖泊,今已不存)挖掘长达三百里的运河,将汶水(今大汶水)与清水(古济水自巨野泽以下别名清水)连接,引黄河水入清、汶
  此时桓温的首席谋士郗超,向桓温提出两条重要建议:一是弃舟登陆、轻装急进、直扑邺城(前燕都城,今河北临漳);一是就地筑城囤粮驻兵,待明夏再攻;
  若舍此二策不用,却挥军北上,若不能速战速决,一旦拖到秋冬,不旦水浅,而且北方天寒,将士们缺衣少粮,后果不堪设想
  桓温考虑到第一条建议太冒险了,只带干粮轻装急进,万一不能速胜,就麻烦了;
  第二条建议虽稳妥,但朝廷中的反对派会指责他畏敌怯战,他不想落人口实,也没耐心等明夏再攻,于是继续挥师北上
  369年7月,桓温攻克湖陆(今山东鱼台县东南),生擒前燕守将慕容忠
  燕主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征讨大都督,仓促调两万兵马,与桓温在黄墟(今河南兰考县东南)交战,大败,全军覆没
  随即,前燕高平太守徐翻向晋军投降。晋军前锋邓遐、朱序又在林渚(今河南新郑县东北)打败燕军
  慕容暐慌忙任命乐安王慕容臧率各路军马阻截,但晋军势如破竹,慕容臧无法招架,节节败退。只好又派散骑从侍李凤前往前秦求救
  七月,桓温进驻武阳,前燕故兖州刺史孙元起兵响应桓温,桓温乘胜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东南淇门渡),距离邺城,已不过百里
  邺城里的皇帝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评闻知大惊失色,已打算逃回故乡龙城(今辽宁朝阳)
  危急之际,慕容垂请求出战,慕容暐和慕容评无奈只好准了,让慕容垂统率五万人马抵挡桓温
  慕容暐又派散骑侍郎乐嵩到前秦求救,并答应割让包括洛阳在内的虎牢关(今河南成皋)以西的土地给前秦
  秦王苻坚遂命大将苟池、邓羌率兵二万进至颍川(今河南禹州),以观成败
  枋头是当时黄河上重要的渡口,往北距邺城不过百里,但再无水道可通了
  桓温进抵枋头后,停兵休整。此时慕容垂也进抵枋头,两方沿黄河对峙
  两方先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前哨战,给晋军担任向导的段思与燕将悉罗腾交战,被悉罗腾生擒。桓温又派原后赵降将李述出击燕军侧后,又被悉罗腾击斩,晋军的攻势被阻止
  汶水、清水、黄河这条水路,随着入秋少雨,很快就运行不畅了,不过桓温也是有备用方案的
  他早已命令豫州刺史袁真进攻谯郡(今安徽亳县)、梁国(今河南商丘),凿通石门(在今河南荥阳县),连接睢水与黄河,用以运粮
  袁真攻克了谯郡、梁国,但石门一时还未能凿开
  慕容垂打了几场小胜,稳住阵脚之后,立即将大部骑兵一万五千人交给慕容德,让他绕过桓温之后,紧逼石门,以阻挠晋军的开凿,自己仍然留在枋头牵制桓温本部
  桓温可能没有得到这个情报,或者几次小败之后,他感到与慕容垂决战没有把握,没有乘燕军分兵之机出击慕容垂大本营,还在等待袁真部和补给的到来
  九月,石门会战。慕容德部击败袁真部晋军,桓温的备份方案完全失败
  这样,枋头桓温大军的处境就不大妙了:拖在这里,粮食只会越吃越少;前进,他又没有打败慕容垂的把握;剩下的只能是乘着军粮还不太紧张的时候全师而退了
  九月十九日,桓温命令烧毁舰船(因为河道水浅,舰船开不动了)和带不走的辎重,全军由陆路向南撤退
  前燕众将得悉此事,都争着要追击,但被慕容垂阻止
  他对众将说:“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
  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
  慕容垂知道桓温精通兵法,警惕性很高,一定会以精兵断后,慢慢撤退,晋军也没有打什么大的败仗,士卒也不疲惫,粮食也还能支持,就此追击,胜负难料
  总之,桓温大军还没到可以攻击的时候。等他走出相当的路程,特别是眼看就能回到家的时候,防备必然松懈下来,快速回奔,所谓归心似箭,只想回家,没有作战的意志,又十分疲劳,那时候就好打了
  桓温的大军不是不疲惫吗?那就想办法让他们累一点。于是燕军放出风来:桓温撤退路上的河流、水井都已被慕容德军下毒了
  生性谨慎的桓温沿途命令士兵“凿井而饮”,桓温的大军一面撤退,一面充当打井队,就这样南撤了七百里
  而慕容垂则把步兵留下,只率八千骑兵尾随其后。他这样做,就是要保持己方军队的体力,好在大战时收到以逸击劳的效果。同时麻痹晋军,给他们造成燕军不敢追击的错觉
  在古代,步兵在正常情况下,一天可以行军50~60里,但军队行军要保持一定的队形,走得快的必须等走得慢的,也不能冒冒失失的往前走,一般先要有探哨证明前方道路安全才能行动
  这样,700里的路程够他们走十多天,桓温的军队因为要客串施工队,走得可能还要慢一点
  在这段时间内,也许桓温本人还能时时如临大敌,不敢松懈,但晋军的临战状态,却不可能始终保持
  每名兵士都在直觉上感到,他们离燕军越来越远了,而离家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安全了
  而且这些日子不是行军就是挖井,他们也越来越累了,这种情况下,还可能只靠主帅的一道命令,就严密得无懈可击吗?
  总之,攻其无备的时机已经成熟,而出其不意的打击地点,慕容垂选择了襄邑(今河南睢县)
  事先慕容德在桓温南撤时已离开石门,利用骑兵的快速机动优势,早早赶到襄邑,设伏以待
  本来普通的伏击对桓温一般也是不容易奏效的(后秦姚襄就曾伏击桓温,反被打得大败),但慕容垂指挥的追兵就在此时追上晋军,突然袭击,将晋军赶进慕容德的伏击圈。慕容垂、慕容德配合得如此默契,应该是慕容垂早就设计好的
  此次会战中,慕容垂部有八千人,慕容德部用于设伏的有四千人,另外那一万一千名骑兵是否参战,史书的叙述不太明确。燕军参战兵力在一万二千到二万三千之间
  桓温率五万人北伐,虽有小挫但损失不大,此时兵力当在四万五千以上,兵力上晋军对燕军至少有二比一的优势
  但这根本就不是正常的战斗,而是养精蓄锐的燕军对疲惫松懈的晋军发动的一次精心策划的袭击
  在慕容垂、慕容德的夹击下,晋军大溃,阵亡超过三万人
  前秦的援军苟池、邓羌二将一看,趁火打劫的机会已到,在溃败晋军的归途必经的谯郡(今安徽亳州)设下伏击,桓温再败,又损兵近万
  孤军远征历来是兵家大忌:一是孤立无援,二是路途太远,粮草运输困难,易被敌方截断
  所以孤军远征利在速战速决,一旦久攻不下,粮草耗尽,军心自然不稳,届时就不得不退兵了
  此战慕容垂追袭击破桓温用的就是兵法上常讲的以逸击劳的办法
  

310918097.jpg

310918097.jpg

  

310918101.jpg

3109181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和六年(350年),北方氐人苻健于入据关中,次年建立前秦,永和八年(352年)称帝。前秦建国后多次与东晋作战
  永和九年(353年),殷浩北伐,目标是前秦控制的洛阳:先试图利诱前秦将领梁安及雷弱儿叛秦,再乘关中混乱、前秦驻洛阳的军力回援之机进取洛阳
  然而,殷浩是个徒有虚名的文人。他出兵洛阳,被羌人打得大败,死伤一万多人马
  桓温上奏朝廷,要求将殷浩治罪。晋穆帝将殷浩撤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温自江陵(今湖北荆州)率四万步骑北伐,取道武关(古代关中四关之一,今陕西商洛丹凤县东)入关,又命水军自襄阳进至南乡郡(今河南淅川县、湖北谷城县);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亦经子午道北伐前秦
  桓温先派别军进攻上洛(今陕西商洛),俘获前秦荆州刺史郭敬,于是进击青泥城(今陕西蓝田县南)
  前凉秦州刺史王擢见司马勋攻略前秦西部,于是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陈仓区)以作响应
  前秦国主苻健派遣太子苻苌、丞相苻雄率兵五万驻屯峣柳(今陕西蓝田县)以作抵抗
  四月,桓温在蓝田县与苻苌大战,大败秦兵。同时桓冲又在白鹿原击败苻雄军。桓温继续向长安进发,进据灞上
  当时苻苌退屯长安城南,苻健于是尽发精兵三万,在大司马雷弱儿率领下与苻苌会合,只留六千老弱留守长安小城
  当时前秦首都长安危急,三辅各郡县都来向桓温归降,桓温安抚他们
  面对如此有利形势,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直取长安,但桓温不听,驻屯灞上后并没有进渡灞水,而一直与前秦军相持,并打算收割当地的麦子充作军粮以继续对峙
  但苻雄先率七千骑进袭司马勋,并在子午谷击败他。后又与诸军在白鹿原与桓冲大战,杀晋兵万余人
  而当时前秦更抢先一步收割麦子,而且坚壁清野,令桓温陷入缺粮的困境
  在战事不利和缺粮之下,桓温唯有在六月迁关中三千多户南归
  苻苌见桓温退兵,更领兵追击,至潼关时已屡败晋军,伤亡以万计。冠军将军邓遐一人殿后射伤苻苌,前秦军大惧,不敢再追,晋军才得以安然返回荆州
  另一方面,进攻陈仓的司马勋和王擢虽攻破陈仓,但亦被苻雄、苻法、苻坚所败,司马勋退回汉中而王擢退回略阳。北伐至此结束
  桓温此次北伐的布置,用的是分兵三路、主次配合的战法:桓温首先确定了亲率主力作为中路,从武关经蓝田攻长安的进兵路线
  为了配合支援自己的中路主力,桓温又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出汉中穿秦岭经子午道攻长安,吸引牵制前秦一部分兵力,减轻中路正面的压力
  又为了掩护中路主力的右翼,桓温又命水师出襄阳进至南乡郡,防止敌从右侧截击中路主力
  这种主次配合的战法布置显示了桓温不凡的用兵才能
  那为何在连战连胜的大好局势下,桓温没有一鼓作气拿下长安、而是顿兵不前,最终坐失良机、功败垂成呢?
  首先客观原因是军粮不继,但其实更深层的因素是政治考虑:此次北伐,能否攻下长安尚在其次,桓温首先考虑的是通过打几个大胜仗,提高自己的声望,然后要挟朝廷,获取更多权力甚至控制朝政;另外,长安城中多是胡戎之族,即便攻下长安,这些胡人也不好压服
  这里顺便提一下其中流传至今的王猛灞上见桓温“扪虱而谈”的典故:
  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东晋荆州镇将桓温北伐,击败前秦苻健,驻军灞上(今西安市东),关中父老争以酒肉迎劳,男女夹道聚观
  王猛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慰劳,这是什么缘故呢?”
  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人们都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肯前来。”
  桓温的心思是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不如养寇自重
  王猛暗带机关的话,触及了他的内心,他默然久之,无言以对。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
  十六国时期,英雄蜂起、豪杰辈出,慕容恪、慕容垂、王猛、桓温、刘裕…王猛、桓温的双雄会面,随便一番暗藏玄机的对话,就成了足以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了
  在千百年后今天的我们看来,又如何不仰慕想见当年前贤豪杰的气度风范?!
  

310932700.jpg

310932700.jpg

  

310932708.jpg

31093270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0: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声东击西:曹操潼关破马超
  建安13年(208年)冬,赤壁之战后,曹操逃回北方,孙权、刘备瓜分荆州,三国鼎立之势初成
  建安16年(211年)春,曹操谋划再次南征,为免除后顾之忧,曹操决定先征讨凉州马超,因此兵分三路:
  一路派曹仁率主力从洛阳沿黄河南岸西进至潼关(潼关乃古代重要关口、交通要道,沟通陕豫鄂三省),吸引马超主力驻守潼关与之对峙相持;
  一路派夏侯渊、徐晃率偏师从太原南下折而向西至蒲坂(古代沟通晋陕的重要的黄河渡口),准备渡河(船只)进入关中;
  曹操自领后军压阵,随后与曹仁会合
  潼关依据山河之险(北有黄河,南有华山,山河夹辅),是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
  曹操在潼关与马超对峙许久,眼见难以攻下,遂于某夜集合主力,人衔枚、马裹足,悄悄偷渡至黄河以北,然后急行军赶至蒲坂与夏侯渊、徐晃会合
  等到马超收到斥候探马的报告,急忙率兵出潼关赶来阻止曹军渡河时,却为时已晚
  曹操率主力赶至蒲坂与夏侯渊、徐晃会合后,因为渡河(船只)先前已筹备好了,大军遂立即开始渡河西进,进入关中(渭水以北)后又立即南下渡过渭水进抵渭水南岸,准备从背后攻取潼关
  此时马超率西凉骑兵北上来堵截曹军,曹军多是步兵,只好就地筑城防御,无奈四周都是沙土、缺少石头,所筑沙城被西凉骑兵冲击则毁,屡筑屡毁
  后来曹军无意中发现筑城坚固之法:时已秋寒,夜间浇水浸灌沙城,随即结冰,沙城因此坚固溜滑,西凉骑兵不能突破
  因为曹军兵多势大,马超自知不敌、大势已去,遂无奈弃守潼关、西逃凉州
  曹操由此平定关中,继而南下征讨汉中张鲁
  声东击西是兵家常用的战法,往往要将兵力分为正兵(主力)、奇兵(偏师)分别使用,正兵以牵制正面之敌,奇兵则偷袭敌之侧翼、背后,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正兵、奇兵是可以转换、变化的,用兵要灵活,不要死板。上述战例中曹操就做到了奇正变化、用兵如神
  奇正的思想源于先秦诸子百家之阴阳家,奇为阴、正为阳,从哲学思想应用到兵家思维,声东击西的战例还有著名的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关中的故事
  

310937077.jpg

310937077.jpg

  

310937080.jpg

3109370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1: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声东击西: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关中
  前206年正月,灭秦后,项羽分封18路诸侯,把刘邦打发到当时僻远的巴蜀之地去当汉王了,并将关中之地拆分给三个秦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醫、塞王司马欣)以监视防备刘邦
  四月,刘邦从关中穿越秦岭经褒斜道(即古栈道)至汉中,抵达封地。在张良建议下,烧毁栈道以示无东出之意,以麻痹迷惑章邯、项羽
  八月,经过一番休整、兵精粮足后,大将韩信一面派樊哙、周勃带兵修复先前烧毁的褒斜道栈道,做出将要复出进攻的架势,吸引章邯的注意力;
  一面则是韩信自率主力大军向西绕道陇山直抵陈仓(即陈仓古道,今陕西宝鸡陈仓区,陈仓已属关中平原),等到章邯反应过来之际为时已晚,关中随即平定
  汉王刘邦依据巴蜀沃野之富、凭借关中山河之险,实力大增,已足以与楚王项羽争夺天下了
  从汉中往北穿越秦岭即达关中,有四条要道,由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从关中往南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即达蜀地,有三条要道,由西向东依次是:金牛道、米仓道、泽巴道
  汉中的地理位置重要,是交通要地、战略要地,往北越秦岭可入秦,往南越米仓、大巴山可入蜀,往东沿汉江可入楚
  秦得之可制蜀,蜀得之可窥秦。刘邦由此入关中,开始争霸之路;诸葛亮由此出发,六出祁山伐魏;蒙元脱雷由此出汉江、入中原、破洛阳、围汴梁、灭金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各个击破:察罕帖木儿围汴梁
  元末朝政腐败、民族压迫、遭逢灾荒,导致了农民大起义:至正11年(1351年),刘福通起于颍州(今安徽阜阳),徐寿辉起于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至正13年(1353年),张士诚起于泰州(今江苏泰州)
  至正15年(1355年)刘福通拥立韩林儿在亳州(今安徽亳州)称帝,年号龙凤,国号大宋
  至正17年(1357年),刘福通分兵三路北伐:东路由毛贵率领,扫荡了山东、河北等地的元军,直抵柳林、枣庄,离大都(今北京)不过百余里。但在河北中部遇到元朝援军察罕帖木儿的阻击,退回山东
  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率领,攻绛州(今山西绛县),入保定路(今河北保定),折经大同,直趋塞北
  至正18年(1358 年)十二月,中路军攻占了上都(今内蒙古多伦),烧毁了“富跨塞北”的蒙元宫殿,旋即转战辽东各地,并两度攻入辽东
  西路由李喜喜、白不信率领, 由荆州、樊城出武关,进攻长安。李喜喜入四川,李武、崔德攻占了甘肃、宁夏等地
  与三路进军同时,至正18年(1358年)五月,刘福通也攻占汴梁(今河南开封),并以汴梁为都城
  由于分兵三路北伐导致兵力分散,且三路兵马号令不统一、缺少联系,导致三路兵马被察罕帖木儿逐一击破:
  东路的毛贵北伐至大都附近,被察罕帖木儿击败,退回山东;
  中路的关先生、破头潘被察罕帖木儿围堵在山西,无奈北逃蒙古、转至辽东;
  西路的李喜喜、白不信在攻破潼关、进入关中后,在凤翔被察罕帖木儿打的大败,李喜喜南逃入四川,李武、崔德北逃入宁夏
  三路北伐皆失利后,刘福通的汴梁就变的孤立无援了。察罕帖木儿抓住时机,开始筹划攻取汴梁
  至正19年(1359年)五月,察罕帖木儿开始调兵遣将围攻汴梁:
  察罕帖木儿亲率主力大军南下,进抵虎牢关(今河南成皋)
  察罕帖木儿先派一路兵马攻取汴梁以南的归德(今河南商丘)、亳州(今安徽亳州)、陈州(今河南周口)、蔡州(今河南新蔡),以切断汴梁红巾军南逃的退路。刘福通当然也派出一支人马前去阻止,结果中了察罕帖木儿优势兵力的埋伏,有去无回
  察罕帖木儿又派一路兵马控制汴梁以东的黄河水道、渡口、船只,防止汴梁的红巾军由水路东逃。刘福通也派出一支人马前去抢夺渡口、船只,结果又被包围消灭了
  察罕帖木儿又调陕西的兵马出函谷关、过虎牢关、抵汴梁城西,刘福通也派出一支人马前去挑战,结果还是有去无回
  察罕帖木儿又派山西的兵马越过太行山、黄河,烧毁汴梁城北黄河渡口的船只,防止汴梁的红巾军渡黄河北逃,然后会师汴梁城下
  经过察罕帖木儿的这几次诱敌,汴梁的红巾军折损了好几支人马,汴梁城的兵力大大削弱了
  察罕帖木儿亲自驻扎在杏花营(在汴梁城西),指挥各路军环绕着汴梁城修筑营垒,把汴梁围得水泄不通
  刘福通红巾军屡次出战皆败,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形势十分危急
  八月,城中粮草殆尽,察罕帖木儿与阎思孝、李克彝、虎林赤、关保等大将商议,分门而攻
  入夜,元军登城,破关而入,刘福通与数百骑护送宋主韩林儿自东门突围而逃,元军俘获红巾军家属数万、宋政权官员五千余人
  元军夺取汴梁后,中原红巾军基本覆灭
  以上就是精彩的汴梁围城战!
  察罕帖木儿取汴梁用的是诱敌分兵、各个击破的战法,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剥香蕉”战法
  当敌我兵力众寡悬殊之时,兵法上常用的办法就是诱敌分兵、各个击破,调动引诱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我方在运动战中逐一消灭击破。类似的战例还有明末努尔哈赤萨尔浒大破四路明军
  后来察罕帖木儿采取挖壕沟、长期围困的办法,等汴梁城的粮草耗尽,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是很常见的围城办法,虽然比较慢但却可以避免较大的伤亡,尤其是对付粮草兵力充足、城池坚固、防守严密的敌人,类似的围城战还有清末曾国藩围南京
  察罕帖木儿是元末地方军阀之一,通晓儒学,尤知兵略,是元末少有的极善用兵、战则皆胜的军事强人。如果不是遇刺早死,必将成为朱元璋的一大劲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2: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各个击破:努尔哈赤萨尔浒大破明军
  1583年~1588年(万历11年~万历16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又吞并了海西女真与东海女真诸部
  1616年(万历44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都城
  1618年(万历46年)四月,努尔哈赤率步骑2万袭占抚顺、清河
  明神宗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主持辽东防务。并决定出兵辽东,大举进攻后金
  1619年(万历47年)二月,明抵达辽东的援军约8万7千人,加上叶赫兵一部、朝鲜兵1万3千人,共约11万,号称47万
  由于明朝财政紧张,无力长期供养集结辽东的明军,明神宗一再催促杨镐发起进攻。于是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剿后金
  杨镐的作战方针是:以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四路会攻,一举围歼后金
  具体部署是:杨镐坐镇沈阳指挥
  总兵马林率兵1万5千人,出开原,经三岔儿堡(在今辽宁铁岭东南),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
  总兵杜松率主力约3万人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
  总兵李如柏率兵2万5千人,由西南面进攻
  总兵刘綎率兵1万余人,会合朝鲜兵共2万余人,经宽甸沿董家江(今吉林浑江)北上,由南面进攻
  另外,总兵官秉忠、辽东将领张承基、柴国柱等部驻守辽阳,作为机动增援部队
  总兵李光荣率兵一部驻广宁,保障后方交通
  副总兵窦承武驻前屯监视蒙古各部
  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输粮草辎重
  原拟1619年二月二十一日进击,但因天降大雪,改为二十五日。同时,限令明军四路兵马于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
  努尔哈赤在攻破抚顺、清河之后,鉴于同明军交战路途遥远,需要在与明辽东都司交界处设一前哨基地,以备牧马歇兵,于是在吉林崖(今辽宁抚顺市东)筑城屯兵,以扼制明军西来之路
  努尔哈赤探知明军行动后,认为明军南北二路道路险阻、路途遥远、不能速至,宜先败其中路之兵,于是决定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将6万兵力集结于都城附近,准备迎战
  1619年二月二十九日,后金军发现明朝刘綎军先头部队自宽甸北上,杜松率领明军主力已出抚顺关东进,但进展过速,孤立突出
  努尔哈赤接到奏报以后,决定以原在赫图阿拉南驻防的500兵马迟滞刘綎,乘其他几路明军进展迟缓之机,集中八旗兵力,迎击杜松军
  1619年三月初一,杜松军突出冒进,已进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分兵为二,以主力驻萨尔浒附近,自率万人进攻吉林崖
  努尔哈赤看到杜松军孤军深入,兵力分散,一面派兵增援吉林崖,一面亲率六旗兵4万5千人进攻萨尔浒的杜松军,杜军主力被击溃,伤亡甚众
  后金驻吉林崖的守军在援军的配合下,也打败了进攻之敌,明军西路军主将总兵杜松、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都在战斗中阵亡。明西路军全军覆没
  明军主力被歼后,南北两路明军形孤势单,处境不利
  1619年三月初一的夜里,明朝北路军由马林率领进至尚间崖(在萨尔浒东北),得知杜松军战败,不敢前进,将军队分驻三处就地防御
  努尔哈赤在歼灭杜松军后,即将八旗主力转锋北上,去尚间崖方向迎击马林军,北路明军大部被歼。明军副将麻岩等皆阵亡,总兵马林仅自己率数人逃走
  明朝刘綎所率的东路军因山路崎岖,行动困难,未能按期进至赫图阿拉。因不知西路、北路已经失利,仍按原定计划向北开进。努尔哈赤击败马林军后,立即移兵,迎击刘綎军
  1619年三月初三,为全歼刘綎军,努尔哈赤采取诱其速进、设伏聚歼的打法,事先以主力在阿布达里岗(赫图阿拉南)布置埋伏,另以少数士兵冒充明军,穿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号,持着杜松令箭,诈称杜松军已迫近赫图阿拉,要刘綎速进。刘綎信以为真,立即下令轻装急进
  三月初四,明军东路刘綎军从宽甸出发,刘綎先头部队进至阿布达里岗时,遭到伏击,兵败身死。努尔哈赤乘胜击败其后续部队
  杨镐坐镇沈阳,掌握着一支机动兵力,对三路明军没有作任何策应。及至杜松、马林两军战败后,才在三月初五,慌忙传令李如柏军回师
  萨尔浒之战,以明军的失败、后金军的胜利而结束。此战之后,后金军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女真叶赫部
  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开始陷入被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23: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孤军冒进:李续宾兵败三河
  1856年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数万人被杀,翼王石达开率军出走,太平军元气大伤、节节败退
  1858年5月19日,李续宾攻克已经被太平军占据5年之久的军事重镇九江,闻名天下
  1858年8月23日,太平军攻占庐州城(今安徽合肥),清廷害怕太平军再次北伐,因此急调李续宾收复庐州
  李续宾率8千余人从湖北出发,一个月内连克安徽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四县,兵临三河镇下
  李续宾打仗是把好手,但是不懂迎合上官,特别瞧不起能力平庸、依靠家族势力成为高官的湖广总督官文,遭到官文记恨
  之前官文一直没整治李续宾是因为中间有湘军大佬、湖北巡抚胡林翼周旋。胡林翼是一个精通官场交际的能人,官文对他言听计从,但是就在李续宾急需援军的关键时刻,胡林翼因为母亲去世丁忧回家了
  李续宾一共就带了8千余人进入安徽,攻城的损伤再加上分兵驻守,到三河镇的时候只剩6千人
  李续宾当时就意识到危险,马上向官文求援,但是胡林翼不在身边周旋,官文新仇旧恨一起报,就是不派援军,而李续宾就在苦等待援中陷入了太平军陈玉成的包围中
  陈玉成很早就认识到三河镇的重要,早在1855年就让部将蓝成春在三河镇修筑防御工事,依托河道修了9座砖石堡垒
  太平军就是靠这些堡垒挡住了李续宾的攻势,为陈玉成、李秀成回援争取了时间
  1858年11月7日,陈玉成大军赶到三河镇附近,七天后李秀成大军截断湘军退路。李续宾陷入太平军包围,最终弹尽粮绝,全军力战而死
  其实李续宾在三河被围时,也曾派人向曾国藩求援,但老奸巨猾的曾国藩也迟迟没有派兵援救
  这其中就牵涉到湘军的派系之争了:湘军初期有三路人马,一路是江忠源创建的楚勇;一路是罗泽南、李续宾创建的老湘营;一路是胡林翼、曾国藩创建的湘勇
  曾国藩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所以也是见死不救
  李续宾兵败三河,原因就是犯了孤军冒进的兵家大忌:一是周围没有援兵,一旦被围攻,附近没有援兵来救,后方的援兵又来不及救;
  二是距离后方太远,粮草补给运输线太长,容易被敌人截断。兵马没有粮草补给,时间一久,军心容易不战自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0: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左右夹击:黎阳之战慕容垂灭翟魏
  翟魏(388~392年),是十六国时期内迁丁零人(祖居贝加尔湖的敕勒人的一支内迁入中原)翟辽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建立的政权
  翟魏以黄河为屏障,周旋于东晋、后燕、西燕三国之间,经常袭扰后燕的南部边疆
  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翟辽占据黎阳。三月,东晋的泰山太守张愿背叛东晋,投降翟辽
  太元十二年(387年)正月,翟辽派其子翟钊进犯东晋的陈留(今河南开封)、颍川郡(今河南禹州、许昌),朱序派将军秦膺击退翟钊
  四月,后燕高平(今山东昌邑、巨野)人翟畅抓住了太守徐含远,并率全郡投降了翟辽
  后燕国主慕容垂时已年近七十,为了给子孙扫清后患,决心攻灭时降时叛、反复无常的翟魏
  五月,慕容垂命令章武王慕容宙为监中外诸军事,辅佐太子慕容宝镇守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慕容垂则亲率诸将南下进攻翟辽
  他任命太原王慕容楷为前锋。翟辽的部众都是燕赵一带的人,听说慕容楷率军到了,于是都归顺慕容楷
  翟辽恐惧异常,遣使到后燕军中请降。慕容垂任命翟辽为徐州牧,并封为河南公,命其往黎阳安置
  十月,翟辽又反叛后燕,派兵在清河、平原(今山东平原)一带烧杀抢掠
  太元十三年(388年)三月,翟辽由于畏惧后燕兵锋,遣使往后燕请降。慕容垂因其反复无常,拒绝他的请求
  翟辽于是自称魏天王,国号魏。五月,翟辽将都城从黎阳迁往滑台(今河南滑县)
  391年十月,翟辽去世,其子翟钊继位,随即进攻后燕的邺城(今河北临漳),被后燕辽西王慕容农击败
  392年二月,慕容垂从鲁口(今河北饶阳县)前往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渤海、平原巡视
  翟钊派部将翟都侵犯馆陶(今河北馆陶县),屯驻在苏康垒(在馆陶县境内)
  三月,慕容垂率兵向南袭击翟钊,进逼苏康垒
  四月,翟都向南撤退到滑台,翟钊向西燕求援。西燕国主慕容永听从尚书郎鲍遵坐山观虎斗的建议,拒不发兵援救
  六月,慕容垂抵达黎阳,来到黄河北岸准备渡河,翟钊则把部队布置在黄河南岸以抗拒后燕军
  六月十六日,慕容垂把大营往西迁到西津,距黎阳四十里,制作牛皮战船一百多艘,假装把兵卒器械满载船上,逆水而上。翟钊急忙率兵往西直扑西津防御
  慕容垂又暗中派桂林王慕容镇率兵从黎阳渡口趁夜渡河,在黄河南岸扎下大营。天亮时,后燕的大营已经全部扎好
  翟钊听到消息后,急忙率兵往东返回,进攻慕容镇的大营,慕容垂命令慕容镇等只许坚守、不许出战
  翟钊的兵马跑来跑去疲惫燥热不堪,攻打后燕军的营地难以取胜,正要带兵退走,慕容镇突然带兵从营地中杀出
  与此同时,后燕辽西王慕容农从西津渡过黄河,与慕容镇一起夹击翟钊,把他打得大败
  翟钊逃回滑台,携带妻子儿女及数百骑,向北渡过黄河,逃入白鹿山(今河南辉县西),据险自保
  慕容农即引兵而回,仅留骑兵侦查翟钊动向。翟钊在山中缺粮无法久住,见慕容农退兵,率众下山
  慕容农于是回兵截击,尽俘其众,翟钊单骑逃往西燕都城长子(今山西长子县),投降西燕,翟魏灭亡
  黎阳之战慕容垂灭翟魏采用的是左右夹击的钳形战法,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二龙戏珠、二虎争羊
  当兵力对比为我众敌寡,或者敌方占据险要、我方从正面难以突破时,此时左右夹击就是兵家常用的战法
  其原理源于《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我众敌寡,我方分兵左右两路,兵力仍有余裕。此时敌方不得不同时防备两个方向,要么也分兵两路去抵挡,这样的话,原本就兵力不足的敌方,兵力就更加分散了,这就更容易被我方击破,所以这是下策
  要么不分兵、只守一路,但是这样一来,一旦另一路被我方突破,敌方立刻就要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同样也容易被我方击败
  所以当我方兵力占优时,左右夹击的钳形战法是古今名将常用、喜用的战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战例点评
  调虎离山:台壁之战慕容垂灭西燕
  392年,年近七十的慕容垂攻灭割据河南的翟魏后,为给子孙扫清后患,决定趁战胜余威、士气正盛,趁势攻灭割据山西的西燕
  393年十一月,慕容垂命慕容缵、张崇率步骑7万,从井陉(太行八陉之一,古代沟通晋冀的重要山道之一)西进,攻西燕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西燕国主慕容永一面增兵晋阳,一面命方云、慕容钟率兵5万守潞川(今山西浊漳河),驻扎在漳河两岸,把守壶口关(今山西东阳关,滏口陉之关隘,滏口陉乃太行八陉之一,古代沟通晋冀的重要山道之一),积粮于此,筑围墙,护以精兵,故名曰台壁(今山西黎城台北村),严防慕容垂由此进袭长子(西燕国都,今山西长子县)
  394年二月,后燕又兵分三路上太行,西燕增兵万余分道据守
  四月,慕容垂亲率大军屯兵天井关(今河北涉县天井峪,滏口陉之关隘)
  慕容垂精通兵法,在天井关布下疑阵,屯而不进,只做出跃跃欲进的态势,如此一月有余
  慕容永知道慕容垂用兵狡诈,担心慕容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恐慕容垂南袭轵关(轵关陉,太行八陉之一,古代沟通晋豫的重要山道之一,在今河南济源西),便分兵南下,加强轵关防卫
  不想恰中慕容垂调虎离山之计,趁着西燕壶口关兵力减弱之际,慕容垂指挥大军全线压进,很快突破壶口关,进围台壁
  台壁空虚,岌岌可危,慕容永慌乱之中,将都城长子守军派往台壁增援,又急调南下轵关的兵力北回
  两军在浊漳河、台壁一线摆开阵势,慕容垂列兵于台壁之南,暗中却伏兵于漳河涧下
  决战开始,后燕军佯败,慕容永不知是诈,即指挥大军渡涧追击,不防后燕伏兵突起,西燕军处河中,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西燕大败,慕容永只好引兵退守长子
  此时的西燕已是分崩离析,大将方云、慕容钟在台壁大战中投降了慕容垂,驻守晋阳的守将也闻风而逃,西燕的都城长子成了一座孤城
  慕容永只好派两个儿子缒城前往长安和燕北向后秦、北魏求救,勉强又支持了四五十日,在此期间,长子城中又有不少前燕旧部暗通后燕,而救兵却迟迟不至
  慕容垂的部队在拿下晋阳后,也南下围攻长子,长子城中人心惶惶,谣言四起
  八月,西燕伐勤、大逸豆等将开城投降,后燕军涌入城中,斩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30余人,西燕亡
  台壁之战慕容垂灭西燕用的是兵法上常说的调虎离山的战法
  当敌我主力在正面僵持、难以突破时,可以采用虚虚实实的疑兵之计,引诱调动敌方主力从正面分兵,我方则趁敌兵力减弱之机从正面大举突破
  慕容垂出身于鲜卑族慕容氏,是十六国时期后燕的开国君主,也是精通兵略、极善用兵的一代名将,其父兄亦皆是一时之豪杰
  其父慕容皝乃前燕的开国君主,通儒学、晓天文、知兵略,其兄慕容恪乃前燕的大将,知兵略、善用兵,亦懂治民理政,其弟慕容德乃南燕的开国君主,知兵能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16

帖子

4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1
 楼主| 发表于 2020-7-2 02: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行八陉
  陉,音xíng,即山脉中断的地方
  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陉),著名的有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古称太行八陉
  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
  山西的许多条河流切穿太行山,自南而北有:沁河、丹河、漳河、滹沱河、唐河、桑干河等等,于是形成几条穿越太行山的峡谷
  晋郭缘生《述记征》载: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
  有八陉:第一曰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西十一里;
  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此两陉今在河内;
  第四滏口陉,对邺西;
  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
  第八军都陉,在幽州
  轵关陉
  主要为春秋战国时期,三晋等诸侯国连通洛阳的要道
  轵,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济源市东的轵城镇
  轵关陉的起始在河南济源县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
  轵关陉的最后一关为山西侯马市南的铁铃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之地
  太行陉
  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三十五华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华里
  沿陉北上太行,在今山西晋城市之南的太行山上,有关名曰太行关,又称天井关、雄定关,形势雄峻,素称天险
  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关(今河南成皋),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一
  白陉
  在今山西陵川县东约三十公里处,是太行八陉中目前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茶马古道
  古道总长五公里,宽2米,由七十二拐和古栈道两部分组成
  据此陉可南渡黄河攻开封,东可向大名(今河北大名县)进击,北可窥安阳(今河南安阳)、邯郸(今河北邯郸),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
  滏口陉
  在今河北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上
  是沟通豫北安阳和河北邯郸与晋的孔道
  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
  井陉
  井陉为古关(井陉关)名,又称土门关,故址在今河北井陉县的井陉山上
  井陉是连通晋冀的要冲,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飞狐陉
  也称飞狐口,该陉位于今河北涞源县北和蔚县之南
  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
  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
  蒲阴陉
  在今河北易县西紫荆岭上
  山岭有紫荆关,也称子庄关,宋时称为金陂关,元、明以来始称紫荆关
  其地峰峦峭峙、仄陉内通,是通达山西大同的军事要隘
  军都陉
  在今北京昌平县西北之居庸山,古名军都山
  有关曰居庸关,因其在居庸山中而得名,又称军都关,北齐称纳款关,唐曰蓟门关
  其地层峦叠嶂、形势雄伟、悬崖夹峙、巨涧中流、奇险天开,古称要隘
  此陉是古代出燕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