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回复: 0

《黄帝内经》不是养生书,慢读一本书,才知真滋味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3-12 13: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朋友对我说,你该多讲解《黄帝内经》,那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养生。
说这话的朋友,一定是没有认真读《黃帝内经》开篇的第一章。所以不知道这本书是写给哪些人群看才合适!
开篇的《上古天真论》是黃帝问奇伯天师,“我听说上古的人身体非常好,为什么现在的人年不过半百身体就衰老了?”由这段话开讲一段师徒之间的对话。
岐伯天师将善于养生的人进行分类。分为真至圣贤四种人

5jtjk30npcb.jpg

5jtjk30npcb.jpg

分类的标准为,“上古有真人者,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整个人就是道德的化身,所以此为道生;
至人也是和于阴阳,法于术数,各方面行为也通调事实。
圣人虽然生活在百姓当中,但是因为有伟大的德行,也能度百年而去。
再次贤人因为德行高尚,也能无病无灾,能得享天年。
《黃帝内经》总结的懂得养生的人有这样四大层次。所以《黃帝内经》是写给病人看的书。
因为圣人贤人不需要,病人才需要看,就好象健康人只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不需去吃药住院做手术。

tt1hy0iyljj.jpg

tt1hy0iyljj.jpg

真正的养生是人生的圆满和修行,任何的医学目的在于救助生命,不是养生学问
什么才是养生呢?
这就涉及到每个人自己的思想层次和认知水平了,没有统一的答案。
借用儒家的经典《大学》来描述,一个知识分子的成长要明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人的认知的差距。
认识不同那么追求的境界也不一样,对于一个垂死的人来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养生,而对于当下还是活蹦乱跳的人来说,看医生就是多余的选项。
所以,养生不是必需品,
至少在没有面临生死抉择时候,绝大部分人是选择财富、自由、享受和各种的欲望,很少有人愿意为自己的生命做一些优化的。
所以,明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这五点同样适合于每个个体的认知境界,
有什么样的认识水平和健康修养,
才会有适合他的养生手段。
内容涉及到自我身心的调整,解决当下的健康问题。
也涉及到对万事万物的认知,与和谐相处。这都是自己的选择。
广义的养生就是在生活中保养自己的身体、情绪、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

xuwqr4sh5dk.jpg

xuwqr4sh5dk.jpg

有些人说,医生的这个工作太好了,永远都是必需资源。
我说医生这个职业从来都不是必需品,而是救急才想到有医生,这就是人性。
大部分人只是活着没有生活,所以才会把医疗当成养生,把吃药这种维持活下去的毫无乐趣的手段当成生活中必须的保健。
那些还觉得自己能够自理的人,又把看病吃药保健当成是多余的,
或者认为有人和他谈养生就是准备骗钱,或者认为看病吃药都是吃亏上当。
很多时候就是自己的命不值钱。
所以,养生和生活,医生和患者都该摆正自己位置。
养生就是自己提升生活的品质,医疗是救急应急的措施。各安其位而已。
医疗只是缓解当下问题的技术手段,远远不能覆盖“养生”的全部意义。
医生,不能主宰病人的生死,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cw2d1kleimg.jpg

cw2d1kleimg.jpg

医不叩门,道不轻传。
患者总是在他自己认为有需要的时候找医生。这就如同肚子饿了,自然该去饭店。
不明事理才会百病丛生,一切都是自然发生。
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无关。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或者生活,或者活着,都是各自的修炼。
所谓疾病或者身体不适不过是这个世界用另外一种语言来和你交流,让你知道你自己是否需要活着?还是如何去生活?
有人说5分钟就说清楚《论语》,朱熹、王阳明用一生来求索《大学》中的规律道理。
慢读一本书,才能知道一本书的品味和知识。
我寻找那些愿意慢慢读书的朋友,一起交流心得,就如同我给各位讲解西游记一般
认真品味,才发现其中有滋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