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回复: 0

【原】读《孟子》(2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15 2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lxmdhu14om.jpg

qlxmdhu14om.jpg


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是相信这一论点的。
孟子说了:“每个人都有怜悯之心仁慈之心的。”
这样,孟子就对人的本性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慈悲为怀。
孟子接着说:“先王由于有了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又用这样的心情和情怀,去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这样的治理,就象拿一件东西在手中运转一样轻松又容易。”
孟子举例说的这个先王,不知指的是谁?让人们自己去把握自己去猜。
孟子的这个这样的说法,屡屡出现在关于他的文章中:治理国家,如果仁义,小菜一碟。
可他忘了,他的周围正是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既然人人有仁义之心,为何处处有不仁之举。所以说,不是人人都有或天生都有什么怜悯仁慈之心的。
孟子说的这种人人都好像具有的“不忍人之心”是怎么来的呢?
孟子给我们的答案是:之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掉进井里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恐和同情的心理。这种心理的产生,不是基于想与小孩的父母搞好关系,不是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小孩惊慌的哭叫声引起,而是自然而然的。“
孟子举这样的一个有些小众有点极端的例子来说明每一个人都有慈悲之心,好像有些偏颇,使人觉得他说得有些对,又好像有些不大对。
在这种极端的个别的事例面前,大多数的人们善良的一面是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但也有一些人是没有如此这般的仁慈情怀的,或者说有些人即使有一点,也多被自己的冷淡邪恶挤压得不见了踪影。
所以,接下来,孟子专门要对这些没有仁慈之心的人说道了:”世上的人,如没有同情心,没有羞耻心,没有谦让心,没有是非心,简直就不是人。因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孟子此论说得干脆说得在理。这里,他避开了本性之说,而采用了发端一词,发者,可发于前,也可发于后。人情事往中,同情心谦让心羞耻心是非心是不可或缺的品性。孟子把它们套入到他自己的“仁义礼智”的学说理论中,想把这样的理论融入人们日常的一些常规问题中。
人们应具有这四种为人的情怀,也应践行这四种情怀。就象孟子说的:”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人有四肢一样,灵活多样,可做任何的事情。如果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要坚持它充实它扩大它,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要添柴助它,就像泉水刚刚开始流淌,要推波去远。如果能这样,足以安天下,如果不能这样,可能连赡养自己的父母都成问题。“
国家和百姓都应有如此的”不忍人之心“,有之,还应充实和扩大,这样才能善其身才能济天下,反之,可能一事无成,潦倒一生。
孟子言说的此心此理,每人的,固有的,说得有些草率空洞。但他提出人应有这样的情怀培养提高践行这样的情怀则是可鼓励人前行的。
2020年6月14日

ygratkigttm.jpg

ygratkigttm.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