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5|回复: 0

《道德经》五千文,精髓尽在9个字,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12 12: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这本书很薄,只有五千文,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感到如获珍宝。后来反复读,写过一百多篇文章,专门分享《道德经》。
《道德经》的精髓尽在9个字:致虚极、守静笃、顺自然,悟到的人,自然懂老子。

f4njzgd1w4y.jpg

f4njzgd1w4y.jpg

致虚极: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频率匹配到虚无,才能悟。
《道德经》的经典,在于道,像一面镜子,不同的人读,就映射出不同的样子。
在人格上,人人平等。而在意识层面,有三六九等。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悟性好的人,读《道德经》,醍醐灌顶,然后在生活中勤加实践;悟性中等的人,读《道德经》,好像读懂了,好像又读不懂,似懂非懂;悟性差的人,读《道德经》,完全悟不到其中的奥妙,反而会嘲讽,指责和批判。

0z15nlvs2mo.jpg

0z15nlvs2mo.jpg

其实,人人都可以读懂《道德经》,关键要放下自我心智,把自己的频率匹配到虚无,这就是致虚极。
虚,在某一个面向,可以理解为“气”。
生活中,觉悟高的人,对方不说话,都能知道他的意图。这不是心理学,而是对气场的感知,直觉判断。
人天生对气场都有感知,只是灵敏程度不同。比如说,屋里两个人刚吵完架,你走进去,会感觉到气氛不对劲。这是气场告诉你的信息,不用言语。

m1kvw45xbat.jpg

m1kvw45xbat.jpg

有的人,通过徒步,静坐,茶道,书法,画画,跳舞等等,不同的方式,去感受“虚极”。
不管用什么方式,因人而异,都是去掉浮躁,停顿头脑中喋喋不休的声音。当你专注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头脑安静了,心中自然平静,这时,意识的频率才能匹配到“虚无”,感受到“虚极”,感受到气。

nzzbpbbvnrv.jpg

nzzbpbbvnrv.jpg

守静笃:灵光乍现一时悟,清静去躁一生悟。
每一个人,都有灵光乍现的时候,悟一时,很容易;而要保持这种心境,则要“守静笃”,清静去躁一生悟。
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轻和重,躁和静,是一对矛盾,不可同时两得。你心烦意乱,躁动不安的时候,自然就失去了清静。而你心平气和,安安静静的时候,躁动自然会平息下去。
守静笃,在内心的静,而不是外在的静。
有的人,终日打坐,内心依然不静,浮想万千。有的人,终日忙碌,内心依然是清静的。

zh3ji4pe5i2.jpg

zh3ji4pe5i2.jpg

顺自然:自我干扰,是成事的障碍,顺应自然,人生轻松。
很多时候,自我干扰,是成事的障碍,比如说:恐惧和担忧,让我们不敢行动;狂妄和自傲,又让我们冲动鲁莽。
放下我执,观察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人生会轻松很多。
老子说:“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我们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就会知道自然的规律,人也遵循这种规律。
很大的狂风暴雨,往往是半天,一天就过去了,而微风连绵细雨,则能持续好几天。
这样的自然现象,告诉我们规律:猛烈的势能,很难持久;细水长流,才能长久。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zv1kkgp1ch5.jpg

zv1kkgp1ch5.jpg

我观察生活,很多人不乏聪明才干,但是做事情,通常是三分钟热度,只能坚持几天,几个月,慢慢就松懈,放弃了。
而坚定一个方向,每天做一点点,坚持一点点的人,不用费很大力气,自然做出了成绩。
勇猛心易发,恒久心难持。
其实,成事并不难,难的是,在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能持续地坚持下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天走几步,日积月累,不经意间,你就走到千里之外,远远把别人甩在身后。
以上,就是《道德经》的精髓,9个字:致虚极、守静笃、顺自然。言简意赅,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