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回复: 0

揭阳的风水格局——二水会龙葫芦地,如何得水聚气的?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10 1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城镇风水格局中的山水元素形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结构,作为城镇外部公共空间的重要生态和景观要素,山水格局既是城镇内部公共空间形态和功能的外延,又制约着城镇边界空间形态。山水格局也是城镇群体景观空间的重要背景,是城镇内部重要道路走向、视廊设计和空间对景等的依据。风水建筑则因其在城镇内外部空间的重要位置和标志性造型而成为公共空间中的重要节点要素。
揭阳古城在粤东揭岭之南,北靠黄岐山,南面紫陌山和紫峰山,榕江南北河自南北绕城而过,古城的择地选址充分体现我国传统的风水观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也赋予城市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优美的外部景观风貌。可以说,揭阳榕城古城从选址到建设无不体现了中国古代风水观和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智慧,而由此形成的历史公共空间也具有其独特的形态也魅力

b4fixj2nnbm.jpg.png

b4fixj2nnbm.jpg.png

得水——二水会龙葫芦地古人对于城址的选择特别强调了水源的重要性,水之利在于水运、生活甚至防御,而害在于江河之泛滥,城市选址需做到用水之利而避水之害。这种择地观融入风水中,成为风水中的对水环境选择的重要考量。《葬经》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榕城选址是“得水”之上选。而这样的选址也使得外部水系空间成为揭阳历史公共空间中的重要边界要素。
浮水葫芦纳福瑞榕城在榕江中游南北河间的平原上,该处地形由高处眺望,形若葫芦,南北河环城而过,因此有“环双溪之玉带,浸孤城之葫芦。”之诗句。榕城正位于葫芦口部,葫芦口小腹大,是聚气之形,浮水葫芦,更有得水之利,水易进而难出,因而被认为是纳财招福之宝地。分析其县址,在葫芦状平原口部,南北河联通处,交通便捷,利于商贸;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利于防御,确实是县治的不二之选。而东面葫芦状平原腹处有大面积的良田沃土,便于耕种,是支撑农耕经济的重要依托,因此说这里是个广纳财福之地确实一点也没有说错。
莲花宝地寓吉祥揭阳县是著名岭南水乡,有依稀三吴风景之美名。县治选址所在之处河道纵横,池塘星布。据《榕城镇志》所载,“榕城溪河纵横,周城环绕,总长逾13 万米,池塘面积大小交错,为数不下七八十处,面积约近7 公顷。”,可见历史上榕城中河道密度极高。
揭阳县治之地形本就有莲花之形,而纵横之河道如莲花瓣之脉络,密布之池塘如花心之莲子,因此,揭阳县治又得莲花宝地之美名。莲花无论在宗教文化还是世俗文化中,均是吉祥之象征,前人描述县治之地状如莲花或有附会之意,但国人择地而居的文化中,向来就倾向于选择有美好寓意的基址,并在城市建设中进一步予以强化,如龟形的平遥古城、牛形的宏村等等。
二水会龙出显贵风水格局中之“得水”以水自西北来,出东南为佳,即以“天门地户”作为水口关锁。阳县治的水文环境完全契合这种择地观。榕江之水分南北两支自西北而来,对榕城呈包绕之势,至东南角双溪嘴处汇流,如《水经注》双龙格之“二水会龙局”:“二水会龙须出贵,儿孙定折月中枝。”
榕城历代多名人雅士,向有海滨邹鲁之称,确是应了二水会龙出显贵的话。分析其水系格局,榕江南北河既是城市的自然防御屏障,环抱的水系形态可以降低水流的流速,宽阔、平静和南北均四通八达的水道使得区域的农业发展和水运贸易发展有了优越的先天条件,利于和上下游城市形成便捷的交通、商贸和文化交流,使其成为区域的商贸和文化核心,这或许才是其出显贵的原因所在。
榕江发源于陆丰凤凰山,自西南向东南横贯揭阳境内,至牛田洋注入南海,流域面积4408 平方公里,主流长度175公里,其中揭阳市境内流程113.7公里,集水面积2800.87平方公里。榕江在广东省是仅次于珠江的深水河,就流程而言,在粤东是仅次于韩江的第二大河,历史上有“黄金水道”和“状元港”的美誉
在榕江平原处有南北两个支流,称南北河,至炮台双溪口方汇流向东流入南海,双溪口即南北二河(古时称南北溪)汇流之处,月明之时可见双溪各有一轮明月倒影,自明以后一直为揭阳八景之一。南北河包绕榕城古城,使其成为一个葫芦状的用地。榕江内通四邻各县,外达南海之滨,是一条重要的货运和军事航道。1975 年榕江北河上游建玉湖大桥清基时发现了唐代水运码头遗址(《汕头水利志》1994 年),表明1000多年前北河的水运已具规模。
而揭阳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榕江黄金水道以榕城港为中心形成了揭阳港系。明清南北河各有港口及渡口,其中南河设南溪渡(港),在南浦近南门处,北河设北溪渡(港),在瓜子池外,其东不远处有古“饷关”,即征收税务的场所。城外还设有联系各处乡道府道的渡口若干。至民国时期,已有西钓桥河、南榕江的仙滘、南门渡口、东门渡口、北榕江的靛行渡口、北窖、玉浦渡口,马牙渡口等码头泊站。
聚气——群山环抱莲花城揭阳北有黄岐为靠,平原东面有低矮的桑普山为庇,西有高峻的瘦牛岭为护,形成左青龙右白虎三山环抱之势,南有紫陌为案,紫陌之南有紫峰山为望,水口之处有龟山镇锁。
岐夕翠巍峨势县城北面高起的黄岐山,据清乾隆《揭阳县志》记载:“黄岐山,距城北十里,高约二百丈,周围五十五丈,脉自马鞍山来,土色黄,故名。”黄岐山主峰海拔292 米,山系有溪南山、石牛、营前山、虎头岭等十几座山峰,山势连绵,蜿蜒起伏,山虽不高,但也有雄伟壮丽的气势。“黄岐夕翠”是揭阳的古八景之一。从古至今,黄岐山一直是揭阳人探幽访古,踏青寻芳的重要公共空间

ing0gspo4iu.jpg.png

ing0gspo4iu.jpg.png

紫陌春晴桃李芳
榕城西南有形如笔架的紫陌山,紫陌山在榕城西南二十里处,山高50 米,昔时山上遍植桃李,山坡有僧寺、书轩。传明嘉靖御史郑一初曾在此读书及聚徒讲学。清康熙二十三年文人郑濂曾作《紫陌春晴》诗:“春郊晴望日迟迟,立马褰帷问俗宜,初绿小桥杨叶短,新红古院杏花垂,几村鸡犬疏篱隔,十亩原田薄雾滋,处处枝头啼布谷,但教深耨起疮痍。”每当春晴,山明水秀,桃李吐艳,景色迷人,游人纷至沓来。明潮州知府陈瑄在其揭阳《城池记》中称揭阳县城:“黄岐山镇乎北,紫陌山耸乎南,桑浦山屹乎东,瘦牛岭环乎西,潮通南北两溪,旦夕来朝。”高度概括了榕城依山环水、世外山水桃源般的景观格局。而这些具有典型特征的山水元素所构成的外部生态环境和公共空间,正是是揭阳风水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yqvgswgesw.jpg.png

tyqvgswgesw.jpg.png

揭阳建治至今,地理地貌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变化,明清对原有的山水格局做了人为的固气涵元的风水上的提升,由此也产生了周边形胜与城中之视线通廊的联系,黄岐山在建国前因周边一片沃野,城中北望,可见黄岐山色,但因建国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这条视线通廊已经被切断,城北只见高楼不见青山。紫陌和紫峰山城中也再不可见。但这些山水名胜依旧是百姓节假日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