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回复: 0

【原】怎样撰写出一份科学、实用的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9 20: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kjkbdtuenkt.jpg

kjkbdtuenkt.jpg

怎样撰写出一份科学、实用的教学设计
这是写给语文老师的。因为我是语文老师。
这里要谈的教学设计,可以等同于教案——是直接服务于马上要实施的课堂教学的。
这几天一直在跟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打交道,总感觉他们撰写的教学设计差了些火候。有的看了目标就让人惶恐——一节课怎么落实得了呢;有的目标定位比较合适,往后看看环节设计,找不到与目标对应的活动;有的教学环节写得太写意,以致于看不懂到底要干什么,更想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做了……
直接而又积极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路线图,既标明了起点和目的地,也画出了路途中要经过的站点,同时还提示了到达每一个站点的方式方法。
学习目标的表述要隐含关联性和逻辑性
一份教学设计,往往是从学习目标的表述开始的(也有的会在学习目标之前有文本解读、学情分析)。科学定位学习目标是准确表述学习目标的基础,在撰写教学设计时用具体的文章表述学习目标又是进一步厘清目标的过程。我们经常会见到,阅读课堂常规性学习目标里,大都会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项。这一目标常被放在第一条或第二条的位置上,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本中具体表达的情感被放在了后面。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秋天的雨》的“教学目标”——

gubzpwlr2n4.jpg

gubzpwlr2n4.jpg

这就是缺乏关联性和逻辑性考虑的表现。因为,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必须先读懂、理解文章内容,准确体会文本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不可能是先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后才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在表述几条学习目标时,要考虑几条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尽量做到在时间顺序上先落实的,放在前面,后落实的放在后面。同时,在表述时,心中还要十分地清楚,几条目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先实现的目标是怎样为后续的目标做铺垫、打基础的。这样,表述目标时,也就在搭建课堂学习活动的框架了,甚至,学习目标写下来了,课堂上做什么,怎么做就已经成竹在胸了。我们以前曾经谈过学习目标如何表述的话题,其实也隐含了同样的诉求和愿景。
关于学习目标的表述,有人说:教师用书上就是那样写的
环节和活动的设计要与学习目标有高度的对应性
看一些年轻老师的教学设计,有时会发现,他们安排的某些学习环节或活动的设计,与前面的定位的学习目标对应不起来,也找不到与目标之间的任何联系。他们只是想当然地以为,那是可以做的事情而已。
科学、实用的教学设计中,课堂学习环节和活动一定是围绕学习目标来设计安排的。我们经常强调,阅读教学要用课文教语文,有的学习目标表述中说的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结果在活动设计中,忘记了“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的,所有动作都只是指向了读懂文章“写出了什么”。例如,教学《带刺的朋友》,有一条学习目标是“抓住描写刺猬偷枣动作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相关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写的是“读一读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感受刺猬偷枣的可爱”。更细致的步骤设计分别是“边读边想象”“说一说刺猬是怎样偷枣的”“读出刺猬偷枣的过程,感受它的可爱”。显然,教师在设计具体的学习环节和活动时,早就忘记了前面定位的学习目标——目标再怎么科学,也白搭了。
为了避免出现课堂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定位不匹配,教师可以在撰写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后,将教学环节和活动与学习目标对照起来梳理一遍,看看它们是否一一对应起来了。其实,如果教师在表述学习目标时就想到了如何用具体课堂活动来落实目标,或者在设计学习环节和活动时总是想着目标,就会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尴尬了。
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
糟糕的课堂学习环节设计,一个个环节是孤立存在的,环节与环节之间没有层次性和逻辑性。这样的课堂,唯有在教师的一个个指令下推进,没办法让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中,更不可能落实“学为中心”的理念。
教学《揠苗助长》,第一个环节是回顾从学习《亡羊补牢》中总结的寓言的一般读法,目的是为后面怎样一步步读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服务;学生缘题质疑,或者教师提出“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怎样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就是照应第一节课学习的寓言读法;同时,质疑提出的问题,又是为了引导学生走进寓言故事中,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这个人的想法、做法和结果,从而发现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起承转合,课堂就变得有意思,有艺术感了。否则,课堂就生硬,就累人。
具体环境或步骤的表述要用简明的描述性语言
有的年轻教师容易忽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的区别,将教学设计写成了师生你一言我一语对话问答的方式。这种写法不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上课之前,怎么知道学生会说什么呢?这也不是写剧本台词),也看不出学习目标是怎样得到体现和落实的。
还有的年轻教师,将学习环节和活动写得过于细碎,例如——

xaji22xaaqu.jpg

xaji22xaaqu.jpg

简明的表述可以是这样的:教师范读第三句,让学生注意倾听,看看从哪些地方听出了这个人的焦急,然后再引导学生演一演、读一读,深入体会他的焦急心情。这样表述,还给课堂实际操作时留有灵活调整的空间,师生的具体活动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有所变通,避免了“走教案”情况的发生。
最好的描述,不仅是简明的,而且能让自己,也能让别人看得出这一环节或活动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么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