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回复: 0

【原】端午、屈原及其它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9 2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端午、屈原及其它

be2qmvypu04.jpg

be2qmvypu04.jpg

1
端午节前一天我就从菜市场买了一把艾,杆直,叶绿,味香,令人神清气爽的香。艾,《尔雅》中称作艾蒿、冰台,《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丫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浓。”名字好听,李时珍的描述读起来就美,句式长短参差,节奏明快。我喜欢艾的香气,既像从远古的文献中飘来,又像是从田野里氤氲而来。
据说,这种能“灸百病”的药草,丛生处是没有蚊虫的。
端午节在门楣窗棂插艾,是一种祈愿,一种仪式,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2
小时候,老师说,端午节的来历,跟一位诗人有关。后来知道了,那个诗人芈姓(对,芈月的芈),屈氏,名平,字原。老师还说那个诗人是一位爱国诗人。当时就笃定地以为,诗人所爱的国,理所当然就是我们的祖国,就是“中国”了。你看,书读的少的时候,人还真就这么可爱。
小时候,端午节跟谁有关其实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端午节的时候有两大让人幸福快乐的事。首要的一件事是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有夸肚子粑和粽子,更令人期待的是还有绿豆糕——那可是每一块上的香油都能滴下来的哦,又香又甜又软。插一下广告,这样的绿豆糕,我老家的两个百年老字号一直传承着呢!那时候,绿豆糕只在端午节时吃得到,也就尤其令人垂涎欲滴和回味无穷了——要回味一整年呢。第二件事是看划龙舟。每年的龙舟赛在邻村的一条小河里举行,河岸上聚满了男女老少,有的是步行了几十里路赶过来的。一年一度的热闹,总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何况这热闹不是在哪儿都能看到的。
现在呢?粽子随处可以买到,百年老字号的绿豆糕可以网购,夸肚子粑成了家乡饭店里的特色珍肴,至于划龙舟,老家的那条河早就变成了浅水沟,连蚱蜢舟也载不动了。

beoju21ieww.jpg

beoju21ieww.jpg

ncpesg0vg0t.jpg

ncpesg0vg0t.jpg

3
那就接着说说端午节的来历吧。
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学老师们如果在教室里与学生聊起端午节的来历,是不是仍然像过去的老师一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诞生的节日。似乎现在很多知识丰富者告诫人们“端午节不能祝人快乐”,理由也是源于它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或者把纪念的人物换成伍子胥,抑或曹娥。反正,这么一个人家用生命换来的节日,怎么能“祝人快乐”呢?
那么,端午节的来历,果真如是?

g3gs5v2v2y2.jpg

g3gs5v2v2y2.jpg

下面的内容来自无所不知的“豆娘”——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再来看看部分叫法的释义: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从上面的释义可以发现,大多数不仅不沉重,反而是喜庆快乐的。所以,端午节不能祝人快乐,仅仅是某些“学者”自以为是的看法。

kbrrfvi1yyn.jpg

kbrrfvi1yyn.jpg

再来看看考古研究对端午节来历的考证结论: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该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说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
据考证,端午的"龙舟竞渡"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已经存在。古代南方百越的吴越一带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端午节到底怎么来的,现在看来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早已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最最重要的是,它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了。
4
不管端午节的来历有多少种说法,吃粽子时似乎还是应该惦记着屈原。现在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端午粽》,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这么写的:“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你看,一篇简简单单的小文章,一旦与屈原联系了起来,感觉是不是内涵就提升了无数个档次?诗人和英雄经过历史沉淀,千古流芳的就会成为民族记忆,成为某种了不起的文化符号。

vxmdy1e5hh1.jpg

vxmdy1e5hh1.jpg

屈原留下来的记忆符号有两个,一是浪漫主义,一是爱国。浪漫主义来自于他的诗,香草美人,神游天外;爱国来自于他的人生经历,郢都破,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殉国(楚国)。
屈原的诗名,即使是没读过什么书的人,也会点赞的,尤其是现在荆楚之地的人——喝的汨罗江的水里,就流淌着屈原的诗情诗魂。《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篇篇惊艳,首首风骚。
一首《天问》,问天地,问自然,问人世,都是终极之问,充满了大胆的怀疑精神,乃“千古万古至奇之作”;一篇《离骚》,述身世,谈遭遇,明心志,芝兰香草自喻,让群小自惭形秽……
这里举他的一首《橘颂》,供大家品鉴。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因为这首《橘颂》,“橘”就开始带上了光环,拥有了坚守节操的美好形象,以致于1300年后的苏轼在赠给好朋友刘景文的诗中这样鼓励好友:“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
有人觉得,屈原的诗的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如何,是可以讨论的。陆建德教授在《自我的风景》一文中认为,《离骚》里不少诗行都表现了一个美好完整的自我,而一般具有完美人格者往往是对立与世人与社会的,也就是不合群,或者叫做“卓尔不群”;像屈原这样歌咏某物以及它所象征的美德很容易滑向诗人的自我投射和自我欣赏,而这自我的本质完美无瑕,永远不变。陆建德借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观点指出,游离于社会之外或对立于社会的人,其“美德”的价值,是值得探讨的:“-时既艰危, 性复狷介, 世不彼爱, 而彼亦不爱世, 人不容彼,而彼亦不容人, 客意太利之南方, 终以壮龄而夭死, 谓一生即悲剧之实现, 盖非夸也。”

mpg4wt5z43k.jpg

mpg4wt5z43k.jpg

司马迁《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中这样写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在另一篇文章里,陆建德分析说,开篇就看出屈原是个理想化的强人政治家,一个人里里外外一把抓,有些独断专行的意思。过滤掉司马迁具有个人倾向的叙述立场,屈原与上官大夫的矛盾,未尝不是屈原揽权和傲娇的表现。
分析一个人性格与他的人生命运的关系,陆建德教授的分析不无道理。
6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要给今天的孩子们普及端午节的文化知识,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无论是端午节的来历,还是对屈原的评价,最好都不要直接给孩子们你认为正确的、现成的答案。
关于端午节,将尽量丰富的材料呈现出来,让孩子们自己去梳理、判断就好了。例如,端午节可不可以“祝人快乐”,孩子们研究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后,自然会有自己的看法。
关于屈原,诗也好,生平也好,精神也好,当孩子们有了足够的自主评价的能力,再让他们去探究,他们也当自然会自己分析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