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回复: 0

【原】空腹血糖6.8,做了糖耐量试验,检查报告怎么看?接下来该咋办?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9 12: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1avhoealdw4.jpg

1avhoealdw4.jpg

发现血糖有升高的人,通常会被要求做糖耐量试验用以评判血糖异常的程度,很多人可能注意到了,在做糖耐量试验的同时还会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这两项检查能明确诊断是发生了糖尿病还是处于糖尿病前期,还能了解自身调控血糖的功能状况,为接下来应采取什么样的干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那么,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能提供哪些信息呢?
首先来了解一下机体是如何调控血糖的。血糖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作为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物质会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多余的血糖会被贮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在血糖利用和贮存过程中必须有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参与,血糖只有通过胰岛素的运送才能进入细胞,也才能被贮存起来。
当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时,血糖得不到充分利用又不能被贮存,就导致了高血糖的发生。因此,正常情况下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多少是与血糖的高低变化是相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血糖始终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上。
其次,来看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可能出现几种典型情况:

00dcqwxq15j.jpg

00dcqwxq15j.jpg

情况一:正常情况血糖方面: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胰岛素方面:空腹时胰岛素8-20个单位,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胰岛素会升高5-10倍,餐后两到三小时恢复至空腹时水平。
解析:进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时候,血糖的升高幅度会达到餐后最高峰,此时胰岛细胞也会分泌出最大量的胰岛素来促进对血糖的利用;随后血糖逐渐有下降,胰岛素分泌量也会减少,两者的变化曲线在时间和幅度上是同步的。
情况二:空腹血糖受损血糖方面: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胰岛素方面:空腹时胰岛素10个单位以下,餐后小时时至一小时可升高5-10倍,餐后两到三小时接近空腹时水平。
解析:这种情况表明胰岛细胞能够对餐后高血糖做出及时反应,迅速分泌大量胰岛素促进餐后血糖的利用,但在空腹状态下胰岛细胞表现较差,不能正常分泌足量的胰岛素,提示胰岛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受损,处于糖尿病前期,有进展为糖尿病的可能。

qhleited1s1.jpg

qhleited1s1.jpg

情况三:糖耐量异常血糖方面: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胰岛素方面:空腹状态下胰岛素8-20单位或略低,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升高幅度低于5倍,餐后两至三小时接近或略低于空腹时水平。
解析:表明胰岛细胞对餐后高血糖的刺激反应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分泌出足够量的胰岛素确保餐后血糖的利用,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也会略低,空腹血糖常会高于5.6mmol/L,表明胰岛细胞进一步受损,机体处于了糖尿病前期。
情况四:糖尿病血糖方面: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胰岛素方面:空腹时胰岛素低于8个单位,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升高幅度低于5倍,餐后两小时至三小时低于8个单位。
解析:表明无论是在空腹还是餐后状态下,胰岛细胞都不能分泌出足量的胰岛素,血糖既得不到有效利用也不能及时贮存,高血糖的状况持续存在,即发生了糖尿病。

wqzuxa3azbc.jpg

wqzuxa3azbc.jpg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情况是血糖及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典型表现,实际人群中会在此基础上因人而异有不同的表现,医生会据此做出评判并给出相应的干预治疗措施。比如: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异常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这三种情况无论是哪一种都表明机体处于糖尿病前期,如不加以干预治疗大多会在1-3年内进展为糖尿病。
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只要其中一个达到了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且临床实际中餐后2小时血糖的升高往往早于空腹血糖的升高出现,因此只测空腹血糖将有一半的人错过及早发现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机会。
当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高于正常水平,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时,胰岛素分泌量大大高于了5-10倍的增幅,但血糖却处于升高水平,表明机体在利用胰岛素方面发生了问题,即发生了通常所说的胰岛素抵抗,这样的人大多存在体重超重及肥胖。
综上所述,通过糖耐量试验可以明确了解血糖的升高程度,通过胰岛素释放试验可以了解导致高血糖发生的原因。治疗疾病讲究对因治疗,通过这两项检查才能更加精准地制定适合自己的干预治疗方案,在保护胰岛功能的同时控制血糖,才能更好地阻止与延缓病情的进展。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