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原】霜刀冷月惊鸿天宇,李广之后,人间再无飞将军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9 1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r][td]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tr][td]鉴古  |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3rgqh3pt4o1.jpg

3rgqh3pt4o1.jpg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太守魏尚忽然接到朝廷敕令被削职夺官,并入狱一年。原因仅仅是在报功战表和实际清点中,有六颗匈奴人头的出入。
那一年,匈奴老上单于率领十四万人大举入侵汉朝,朝那、萧关相继失守,北地都尉阵亡,整个北方一片哀鸿,唯独云中郡,因为魏尚的存在,而被匈奴胆寒,除了派出少数骑兵和散落部落骚扰外,匈奴主力竭力避免与云中郡发生正面冲突。

对于匈奴的大军来说,云中郡几乎像一把尖刀插入草原腹地,硬生生将草原分为东西两部分,没有首领愿意留下一堆尸体无功而返,因此不得不寻找防守力量相对薄弱的朝那等地寻求对内地的突破,魏尚将军在匈奴军中如雷贯耳。
诈增虏获是汉朝大律。汉朝沿袭秦朝做法奖励军功,但也对针对争功相嫉行为,严令杜绝,对斩首捕虏虚增人数没有如实上报幕府的“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甚至是杀头的死罪。魏尚被人弹劾有理有据,汉文帝随即诏准。
对大多数人来说,将军生涯或许结束,或者是被狱吏以及狱友折磨而死,即便侥幸生还,也只能从最底层的军士重新做起,再回到云中太守的位置,几乎难于上青天。
这在历史上是微不足道的事例,陟罚臧否不胜诸举,构陷也好,实情也罢,犯律者已然下狱再无申诉之门,在官场上能抱打不平的人几乎微乎其微,皇帝的金口玉言,天下敢犯龙颜逆鳞者几何?
但就有这样一个人敢这么去做,而且他根本不是一个官吏,仅仅是汉文帝御前甘泉宫的普通守卫。如果不是下罪魏尚的消息,他或许还像平日般静静的站岗放哨,他的生命或许就在静静的皇宫中却了。这一年,他已经六十五岁了。
面对须发皆白的侍卫,汉文帝惊讶自己军中能有年近古稀还处于低级军阶的人,若不是他今天局促不安来回走动,他根本不会在意终日站在甘泉宫外士兵的年龄和长相。出现这样的情况,汉文帝担心国内兵源严重短缺。
“老人家是哪里人,如何偌大年纪还在此做事”?
“臣名冯唐。曾是赵国人。我朝建立后由代地迁至安陵。因为事孝,被荐举中郎署长,侍奉于您。”冯唐如实回答。
“代郡,那可还记得赵将李齐,他曾给朕讲过钜鹿大战时的情形,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文帝回想起年轻时做代王时候故事,显然对冯唐持有了一份天然的亲近。
“李齐他比不了廉颇、李牧啊”,因为年龄关系,冯唐更喜欢回忆更久远的事情,“先祖曾追随李牧将军鞍前马后,家父也与李齐将军账下听令,二人交情过密”。
“原来算故交啊。可惜我朝没有廉颇、李牧这样的英雄。”显然,文帝更想把冯唐作为故旧进行交心。
“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将军,陛下也不用!”

usyi44oddgf.jpg

usyi44oddgf.jpg

早已习惯大臣的阿谀,忽然间听到冰冷的漠视,刚才激动的心情,瞬间就跌落冰点。文帝忽然明白这个白胡子老头为什么年龄依然地站在寒风中护卫的原因了。如果不是朝那、萧关军情紧急,或许汉文帝对冯唐一翻训斥。
怒气冲冲的汉文帝甩袖而去,留下因为激动,胸膛起伏带动胡须乱颤的冯唐。周边的军士们不知道转身之后的汉文帝雷霆之怒何时发作,只是远远地看着这个平时就极其倔强的老头,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闻讯,都怕皇帝的怪罪牵连己身,甚至有人断定,马上便会有军官领旨将冯唐拉下去处置。
果然时间不大,内务太监传旨带走了冯唐。四下军士们一阵骚动后瞬间就恢复了平静,在王权社会,莫不说天子之怒,就是高上一级就能置人于死地,而且还是堂而皇之的可以公诸于世的理由,比如魏尚。倘若他与有司交好,很可能便是另一种结局:天理国法之外的人情。魏尚一心抗敌,又怎懂人情世故?倘若懂了人情世故,又怎能会舍身忘死固守边疆。
冯唐再见到文帝时,很明显文帝还余怒未消。“尔居然当众对朕羞辱?”
“卑贱之人不知礼仪”。冯唐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非但没有向汉文帝道歉,相反用模棱两可的话语直接回应着汉文帝的质问,以强烈自嘲的形式高调地表现出对汉文帝的不屑。事已至此,冯唐没有退路,或许他根本不需要退路,正直之人,总有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
、“你怎么说朕不会用廉颇、李牧?”终于,汉文帝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也是触犯龙颜的核心所在,而这也是冯唐所需要表达的层面。
忠言逆耳,放下生死的冯唐向汉文帝全面介绍了魏尚在云中郡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竭尽全力为国分忧的人:把自己在战场上用性命换来的的俸禄拿出与下属和士兵一起分享,甚至五天就杀死一头牛,战士们可以尽情狂欢,同仇敌忾,因此匈奴人刻意避开雁门郡,因为他们知道魏尚和他的铁军守护在这里。这些士兵们出身入死保卫大汉江山,他们出身卑微,大多是乡野出身,根本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后方官员们所使用的考核办法。
血染疆场终日鏖战的军士们已经精疲力竭了,就因为清点敌军首级时区区六颗头颅的出入就将守将降罪。以魏尚如此威武和爱兵如子为大汉江山于金钱、性命于不顾之人,又何尝对在六颗人头之上邀功请赏?魏尚便是当下的廉颇、李牧,可惜文帝“削其爵,罚作之”,以此推理,即便廉颇、李牧再生,对汉朝也无事无补。
冯唐很气愤,但说出了汉朝吏制选拔的诟病,也是中国此后两千年封建帝制下难以根除的官场顽疾,总有人冲锋陷阵保家卫国,也又总有人尸位素餐暗室私心,很多武将可以刺刀见红的战场上昂然屹立岿然不动,但不会在和风细雨的官场中寻找到自己合适的坐标。且不说廉颇、李牧、魏尚等武夫,就连善于攻心之策的韩信也难以战胜官场的十面埋伏。
一翻长篇论政说完,冯唐就等待着汉文帝开刀问斩了。如果是传说中的昏君,冯唐必死无疑,历史上也有很多诤臣直谏而身死家亡的故事。典籍中记载的第一位因为进谏忠言而被杀的是关羽祖先关龙逢。当时夏桀无道,沉迷于妺喜,造酒林肉池,传说酒糟可达数十里,上面可行船游乐。
关龙逢借献边关告急的黄图时劝说夏桀要讲究仁义、体恤民情,否则夏桀危局将如头上悬着危石,脚下踏着春冰,随时都会有灭亡的危险。哪知夏桀却恼羞成怒:“你只知我灭亡,却不知你会先我而亡”。关龙逢被施以炮烙之刑。这个典故冯唐即便不知,也知道触犯君王的下场。
好在汉文帝不是夏桀之流,立刻明白冯唐抱怨的同时一股浓郁的报国之情和抱打不平的忠贞气质,非但没有怪罪冯唐,相反越级提拔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并持节云中去赦免魏尚。
盛世的出现离不开人才的多层次挖掘。汉武帝之前,文帝和景帝对汉朝的人才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并初步形成隋代科举制度出现之前重要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以相向而行的两种方向的进行人才发现。察举制由民间推荐逐级上报,并由朝廷下委任命官职,汉文帝即位之初汉文帝就曾诏令全国“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冯唐便是因为以孝闻名而成为此诏的受益者。
另一种方式便是征辟制度,由皇帝利用他至高无上的权力,直接钦定德才兼备者任职,此次对魏尚的赦免和起复便是利用这种方式。皇帝亲自任命叫做征选,公卿大臣及州郡官吏行使此职能只能叫做“辟除”。汉朝初年因循秦制,平民如若想成为国家管理,通常有四个途径可以实现:血缘、买爵、军功和得到高级官员的赏识辟除。察举制和征辟制打破了贵族子弟垄断仕途的局面,有利于下层人士的参政议政,扩展了朝廷视野和决策依据,使国家在各项政策颁布和重大决议颁布时能考虑底层社会的意见和态度,对汉朝盛世的出现起到了积极作用。
当然抑于历史的局限性,无论察举还是征辟都有着制度的缺陷,一方面掌握实权者可以放弃为官理念任人唯亲或者打击异己,另一方面大量平庸之才或碌碌无为之辈充斥朝堂,逐渐形成较为紧密的关系网,以官官护卫的心态相互依存。如后来东汉末年已经被宗法制淘汰的社会底层的刘备就是凭借家谱,从中山靖王上千子孙中挂靠上皇叔关系而起家:这已经沦为另一种更为悲观的国家用人制度——门阀制度。
权贵们在制度面前享有的种种特权是汉代国家制度建设的最大漏洞。比如汉法规定公侯及嗣子和官员三百石以上者享受有罪“先请”的特权,即只要不是谋逆造反等十恶不赦的罪行,一般都可以得到赦免,同时还有所谓议亲、议贵、议贤等减免权贵犯罪刑罚的做法,按照亲疏远近,同罪异罚或者异罪同罚。“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魏尚的经历便是最好的证明。

ekdg2kkwixs.jpg

ekdg2kkwixs.jpg

只可惜世上冯唐太少,汉文帝并非历朝都有,也很少有人有耐心在不谙世事的人群寻找真正的英雄,反而发出天下无英雄的感叹。唐朝韩愈曾做《马说》,在现实与寓言间探寻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韩愈用近乎不符合常规思维和逻辑的矛盾诉说,即“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非因果关系,强硬地进行现实对照,既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有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马”。
因为自信,千里马志向在千里而非阡陌,大将军亦如是,他的威猛豪放天性纯正会掩盖他的小节和弱点,他们在战场上养成的耿直根本不允许他们如朝堂中的文臣有着玲珑心思,甚至他们都不知道很多事情在他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官场大忌,如六颗人头的这样微小数字的出入,恰恰就是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滔天罪状”。
与魏尚相仿的武夫,还有飞将军李广,就是冯唐与汉文帝在甘泉宫朝堂对证的这一年,李广以平民身份从军入伍,远去朝那、萧关御敌并斩获军功,晋级为中郎将。汉文帝是亲眼见过李广的威武与勇猛,亲赞李广说,如果你是在高帝时期,“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文帝金口玉言一语成谶,在跨越了陇西都尉、任骑郎将两个重要军阶后,李广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出任汉景帝卫尉,作为御林统领却不安于内务,依然带兵与匈奴决战。观战阵前的李广,是一场纯粹的牵魂慑魄心的武戏,李广并不满足于指挥,经常冲锋在最前面与匈奴展开肉搏,有着万人敌的称号,在他担任太守时的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七郡,匈奴大军数年不敢前来进犯。很多人愿意归于他麾下作战,有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美誉。
居功至伟,离着武将最高荣誉封侯仅有一步之遥,然而此刻他被官场小吏们抓住了两个致命把柄:行军散漫和懈怠文书。
行军中,李广并不要求士兵按照仪仗队般的保持军容,以行进较快的方式抢占较好的宿营地,也不安排更夫和哨卡,埋锅造饭后倒头就睡。同时懒于书面汇报,不进行公文簿册的整理。李广后方的文官们翘首以待的捷报并未频传,久而久之对李广产生了很大的意见。

iyx3xaakhx0.jpg

iyx3xaakhx0.jpg

李广以为保境安民便是职责所在,敌不犯我更是边境防务的最高境界,但严重忽略身后花香之地舞文弄墨一般文臣们需要前方战场上的公文簿册,无论真假都能成为他们晋升之道,在他们妙笔生花或者口诛笔伐下,无论功过,都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
人际关系的紧张使李广在后半生几乎寸步难行。场上有兄弟部队的掣肘,完全没有整理配合的军事素养,更多时候采取了孤立的方式,经常是李广的大军无功而返。朝中没有人给李广进良言,战前皇帝御前最高最高军事中枢经常支配李广难以遇敌的行进路线或者较为较为凶险的部位,如果不是李广较为顽强,早已命丧沙场或者被俘遇害了。即便如此,他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失误,被敌人短暂的俘虏便被官吏弹劾沦为庶人。
李广有着武将特有的行事风格,并不拘泥于既定的教条约束,这也是他在早期不被人关注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战场客观变化取得长胜的秘诀。但在后来他的这种优势便被各种制度所局限,极大地压制着他丰富的战争艺术和浪漫的军事才华。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深夜的李广扪心自问,似乎都问心无愧。但官场上再无一人像当年高帝时陈平封侯一般趋炎附势了。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漠北之战,已经六十岁的李广随军出征。然而在此次战役中,李广被风头正劲的卫青极度边缘化,并且安排最为边远和难以行军的一条线路中,身经百战的老将居然在漫漫黄沙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这是天意啊天意”。实在无意在官场争斗的李广引刀自刭,临死前他向天而哭,我已“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广死后,天下百姓莫不哀恸。
冯唐易老,冯唐易老啊!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无论苏东坡如何感慨,李广也成为了永远的传说。
来源:原创

有理想的行走有态度的行走
风景的行走
王清茗
行走山西微信号:xzsxwqm公众号:行走山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