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回复: 0

【原】克林德之死:《辛丑条约》第一款,隐藏的120年之久的未解之谜!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9 12: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二人迈着沉重的脚步,踏进了东交民巷的西班牙使馆,在英、法、美、德、意等11国公使的注视下,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共包含12款,其中8款的内容为惩戒和赔款,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内容。然而,今天的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辛丑条约》的第一款里,还隐藏着一个120年之久的未解之谜。

qmlsvpkbihv.jpg

qmlsvpkbihv.jpg

克林德男爵翻阅《辛丑条约》原文,第一款赫然写着这样一条规定:“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就克大臣被戕害一事,代表大清赴德国向德皇致歉,并在遇害之处竖立铭志之碑。”文中的被杀的“克大臣”,即克林德男爵,他是何许人也?为何在中国被刺杀?他的死又跟中国历史有何关系,竟能放在《辛丑条约》第一款里呢?

vqdthwtmnvn.jpg

vqdthwtmnvn.jpg

1899年夏,德皇威廉二世任命克林德为驻华公使,此时正值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德皇的安排肯定有他的深意。最重要的是,克林德18岁时就来中国当翻译,汉语说的那叫一个顶呱呱,是驻华公使的不二人选。让德皇没预料到的是,克林德刚刚上任一年,就惨遭杀身之祸。

x5tm1vvp0rh.jpg

x5tm1vvp0rh.jpg

残暴与傲慢的代价在中国任职期间,克林德凭借特权胡作非为,作恶不断。随便举个例子,比如1900年6月4日,义和团途径德国使馆,克林德竟无端下令开枪,当场打死20余人,连13岁的孩子都不放过。他的轻率行为激怒了义和团,直接引发义和团与洋教徒之间的厮杀,其他外国使节纷纷表示不满,呼吁克林德停止暴力行为。
对中国人,克林德是残暴;对其他外国公使,克林德则是傲慢。每当公使团聚在一起谈论时局,克林德总是吹胡子瞪眼,对其他公使的意见嗤之以鼻,常常与英、俄两国公使直接对抗,甚至在被杀前一晚,还指着俄国公使破口大骂。在其他公使眼里,这个出身贵族的德国男爵,不过是一个古怪、偏执的野蛮人。(下图:克林德)

buxcdhu4zkq.jpg

buxcdhu4zkq.jpg

但是,克林德一个人的狂妄,对其他外国人来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因为中国人要想报复,他们这些老外将面临同样的危险。如此一来,克林德就成了众矢之的。英俄公使早就对他鼓动瓜分中国的建议不满,其他公使也不待见他;清政府因为他对光绪和慈禧的蔑视,也一直耿耿于怀;义和团就不用说了,跟他是血海深仇,欲除之而后快。
1900年6月20日这天,克林德真的被刺杀了。这天上午,一前一后两顶轿子出现在东单附近,从轿顶的红绿绒布来看,里面坐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没错,后轿里坐着的正是克林德,前面则是他的翻译柯士达,二人此行的目的,是前往总理衙门会见载漪。然而,当轿子行至东单牌楼附近时,突然爆出一阵枪响,克林德一命呜呼。(下图:法国媒体报道克林德遇刺事件)

c0lptexnsu0.jpg

c0lptexnsu0.jpg

柯士达的证词刺杀事件很快传遍了京城,吃瓜群众纷纷猜测,到底谁才是凶手?因为这是一起严重的涉外命案,所以留下的证词和报道很多,看看他们怎么说。
1900年10月13日,《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认为这是一起谋杀事件。文章的内容由柯士达提供,他当时正在案发现场,据他回忆,轿子经过哈德门的巡捕房时,一位满族军人手持步枪,在轿帘外约一米处,突然朝着克林德的头部开枪。轿夫四散逃命,“我的大腿中了一枪,看公使的轿子里毫无动静,拼死逃进了美国卫理会传教团。”(下图:清政府为克林德修建的牌坊)

24vhn3kv4vf.jpg

24vhn3kv4vf.jpg

从柯士达的说法来看,克林德遇刺事件,显然是一次有预谋的行动。由于他是现场唯一幸存的外国人,这一说法被国外普遍采信,认为是清政府实施的谋杀,案件在德国也是以谋杀案盖棺定论。
然而仔细一琢磨,就发现柯士达的证词疑点重重。第一,他坐在前面的轿子里,怎么会看清后面刺杀的清军呢?假如他当时正好回头往外看,又是如何在大腿负伤的情况下穿街走巷,躲过众多清军的追杀呢?如果清政府真策划了这起谋杀案,又怎么会留下他这个活口当证人呢?(下图:中外官员出席牌坊落成仪式,屋顶上站着许多外国士兵)

3nl2qmq4cgc.jpg

3nl2qmq4cgc.jpg

刘玉成的证词现场目击证人除了柯士达之外,还有一个叫刘玉成的人,他是克林德的随从。据刘玉成所说,当天他骑着马走在前面开道,突然听到几声枪响,回头一看,发现一伙清军正愤怒的推搡克林德的轿子,而克林德却一动也不动。
这里面的细节就有意思了,第一,清军既然群体发怒,一定是有什么激怒了他们,以克林德的作风,做出点出格的事也正常。第二,克林德为啥一动不动?如果已经死了,那是在现场被杀的,还是上轿前就已经死了,准备栽赃嫁祸呢?第三,克林德随身带枪,刘玉成听到的几声枪声,会不会是克林德首先开枪的呢?这是一个天大的问号。
更让人费解的是,克林德是6月20号遇刺的,伦敦的报纸在6月16日就发布了一条新闻,宣称克林德被义和团杀害,引起欧洲各国一片恐慌。提前4天的死亡预告,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下图:克林德墓碑)

4qgjydj1ne4.jpg

4qgjydj1ne4.jpg

杀手:恩海
在这起案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刺杀克林德的凶手——神机营的恩海。克林德遇刺80天后,日本密探在当铺发现一块刻有“K”字标志的怀表,这是现场丢失的物证,密探顺藤摸瓜,最终将恩海抓获。
据恩海交代,他刺杀克林德是遵上级之命,如果完成任务,可领赏银70两,官升一级。然而,刺杀克林德之后,他只领到40两白银,也没有官升一级。他之所以留在北京没有逃走,就是为了等待晋升的命令。(下图:恩海被捕)

j1vrxsu1m5l.jpg

j1vrxsu1m5l.jpg

那么,恩海口中的“上级”是谁?很多人认为是载漪,因为他儿子原本可以成为太子,却被洋人搅黄了,所以对洋人极端仇恨,并利用义和团与洋人对抗。可是,恩海至死也没说“上级”是谁,又给我们留下一个未解之谜。
1900年12月31日,恩海在克林德遇刺处被斩,头颅被当作战利品运送至德国。临刑前,恩海接过百姓递过来的断头酒,豪爽地一饮而尽,站起身说道:“克林德是我杀的,我敢作敢当。今天,我的血洒在这白石牌坊前,就是让洋人们记住:只要他们还敢在中国的土地上逞凶,就有不怕死的中国人给他一枪......”
说完,恩海放声大笑,声震街巷。这一年,他25岁(1876-1900)!

a0rzcc2qngy.jpg

a0rzcc2qngy.jpg

历史节点克林德遇刺的前两天,也就是6月18日,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6月19日,清政府发出照会,驱逐所有外国公使;6月20日,克林德前往总理衙门抗议,在途中遇刺;6月21日,慈禧向十一国宣战。
由于清军谎报军情,清政府只听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口,并不知道大沽口已经失陷。清政府驱逐外国公使的目的,是迫于当时京城混乱的局势,认为将外国公使转移到天津租界,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就能避免一场即将到来的战争,哪想到第二天就发生了刺杀事件。

w2trv40un4l.jpg

w2trv40un4l.jpg

西方列强一直处心积虑想占领京城,而克林德的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借口。他的死,引发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丑条约》签订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甚至间接造成清朝的灭亡。毫不夸张的说,克林德之死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关键节点。只不过,如今早已过去了120年,真相仍旧笼罩着层层迷雾,似乎成了永远解不开的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