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回复: 0

「原创」晚年生活贫困交加,子孙不孝,寄居在僧寮,孑然一身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8 12: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卢秀辉

xqphbgf0apc.jpg

xqphbgf0apc.jpg

吴熙载吴让之的父亲吴明煌,原是江宁人,自吴明煌起,移居仪征,吴熙载始为仪征籍。吴熙载父亲吴明煌以相术为生,吴熙载为包世臣入室弟子,而包世臣也与吴明煌友善。包世臣治学宏博,他的老师邓石如一生布衣,而他自己则长年在江苏等地奔波为幕僚,他的朋友中有林则徐那样的高官显宦,也有吴明煌这样的三教九流。包世臣在吴明煌墓志铭中说:“余常避雨肆中,与君谈相人术。君大都依部位说为人邪正,依气色说行事是非,吉、凶、祸、福率依于此。”
吴明煌相人术得包世臣称许,并常与包世臣交流讨论。吴明煌身在江湖,识人更是无算。吴熙载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拆字解法,晚年也曾以此糊口。到吴熙载这一辈,吴家已经是三世单传。吴家积有阴德,至吴熙载时,终于以金石书法大显于世。

dtv4sueetrz.jpg

dtv4sueetrz.jpg

吴让之十一岁时,江都人黄承吉自岑溪任上罢归。使吴让之有机会跟从黄承吉学诗,与梅植之、王翼凤、王西御共称“黄门四君子”。他少年时代就开始悉心模仿汉人印作。二十岁时,与文友刘宝楠、刘文淇访包世臣于扬州东关街观巷“小倦游阁”。米芾曾在扬州设“倦游阁”,为敬仰前贤,包世臣将自己的住所取名为“小倦游阁”。三十岁时,师从太师傅邓石如印风。吴让之早年居住在仪征,因泰州为扬州府属,扬州府在泰州设八属贡院,所以应试之龄的吴熙载常来往与仪征、泰州之间。吴熙载最终以“生员(秀才)'为进身,与功名无缘。长期寓居扬州,一生活动范围在扬州泰州之间。

3yvtmhamqln.jpg

3yvtmhamqln.jpg

包世臣长期游幕在江苏,因他富有为政经验,得到过浙江巡抚张师诚的亲自把教,为许多幕府追求之全才幕僚。道光十四年,江苏按察使李彦章亲自造访包世臣,包世臣以吴让之等人对。次年,包世臣入都会试,值吏部大挑,分授江西。道光十八年,吴熙载四十岁,浙江学政姚元之邀请他入幕。包世臣出任江西新喻知县时,邀请吴熙载入赣,在府中设馆,以全吴熙载。谁料,包世臣为官年余,又被弹劾免职,重新开始游幕生活。

vvtqkui1gdi.jpg

vvtqkui1gdi.jpg

吴熙载四十九岁时,与江苏巡抚梁章钜交往密切。时梁章钜引疾辞官后,从是年三月至来年四月, 住在扬州年余,安家在南河下支氏空宅中。来往于扬州的文友会于梁宅,盛况无前,交游者有魏源、胡林翼、罗茗香、黄右原、严保庸等人,皆为一时著名文人。吴让之此时,以卖书鬻印为生。吴熙载居于扬州时,其字大受欢迎。第二年,两淮盐运使童濂延请吴熙载等人开注《南北史》。

bfxyrr5ysbl.jpg

bfxyrr5ysbl.jpg

吴熙载五十岁前后,正是文名大盛,金石之能为人共尊。又受宿迁王惜庵之托,分典清代《四库全书》七阁之一的扬州文汇阁秘书,以枣板续刻高凤翰集撰的《砚史》后半部分。此时他生活稳定,本以为将要大展其才时,太平天国又起,扬州文汇阁付之一炬,吴熙载仓促流寓。江南旧家,喜收蓄文人,尤其是兵荒马乱之时,于此为甚。咸丰元年,洪秀全起事广西。三年,陷江宁,并分兵试图扫清江浙,文人纷纷逃至各处。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林凤祥攻破扬州,吴熙载逃寓邵伯范氏。仪征刘文淇、汪鋆(砚山)等亦同避难邵伯。是年冬,移住泰州,首寓姚正镛家。还相继客寓岑镕、刘汉臣等名门之家。泰州是吴让之旧游之地。从此,吴熙载定居泰州,前后长达十数个春秋。

hq2harl1j4k.jpg

hq2harl1j4k.jpg

他移居泰州后与岑仲陶、岑仲海“二仲”交游密切,数年中为岑仲陶刻印最多,达一百二十余方。岑氏兄弟为江都县人。收藏金石颇富,有“商周吉金之馆”雅称。当时苏、常两地的文人汇集于泰州,躲避战乱。吴熙载、岑仲陶、姚仲海、张午桥、黄琴川等人朝夕相聚,谈论金石书画,吴熙载则为他们刻印,其中颇多精品。同时,吴熙载创作了大量书法、绘画作品。张丙炎在《师慎轩印存题词》中说:“忆咸丰庚申秋,予客海陵,主姚仲海寓。时苏常失陷,江南人士,麇聚海陵一隅之地,颇集友朋之乐。吴让之丈日在二仲(仲陶、仲海)家奏刀。卷中诸印,多半见其用笔。”

uxnyyxdiwch.jpg

uxnyyxdiwch.jpg

咸丰五年,包世臣卒于江宁,吴熙载为老师画遗像,篆书题“安吴包先生遗像”,署款“受业门人吴熙载敬摹”。咸丰庚申乱后,吴熙载的生活越发困苦,生计日蹙,一家数十口,都指望着他养话。扰攘之秋,求书者少,吴让之苦无以为活,当时避乱于泰州的书画家众多,皆愁于生计。吴熙载乃于东门小校场武庙中摆摊拆字卦,以为糊口之计。晚年的吴熙载生活更是不堪,过的是每况愈下,贫困交加,又加上子孙不孝,寄居在僧寮,借居于泰州东坝口观音庵,孑然一身。他自己说:“有子有孙,鳏寡孤独,无家无室,柴米油盐。”

vt1ltj3otop.jpg

vt1ltj3otop.jpg

同治四年,莫友芝奉曾国藩之命,往扬州、镇江一带搜求文汇、文宗两阁《四库全书》的散失残本下落,曾经专程往访吴让之。根据莫友芝的描述:“年六十七矣,聪健不衰。”以唐写《说文》残页同观,相与论书,相谈甚契。谈到《瘗鹤銘》,吴让之告诉莫友芝,有手拓本传世,他曾亲见。五年后,同治九年(1870年),七十二岁的吴熙载离世。
吴熙载书画篆刻全能,并以此为生,却一生陷于清贫。他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共十六卷、《瓠瓜室词》、《吴让之印谱》、《慎师轩印谱》等传世。《清史稿》给书画家布衣立传的不多,吴熙载有传。

forq2ubprei.jpg

forq2ubprei.jpg

吴熙载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吴昌硕说他:“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气,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他深得邓石如的“印从书出”,运刀如笔,得心应手,又有所创建。吴熙载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多不刻边款,以致流传甚少。他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篆刻得邓石如精髓,又能上追汉印。后来学“邓派”的多舍邓趋吴,吴让之对同时代的赵之谦、徐三庚、近代吴昌硕,影响甚深。西泠丁辅之在夸赞赵之谦的诗中写道:

li4v3ws41l4.jpg

li4v3ws41l4.jpg

圆朱入印始赵宋,
怀宁布衣人所师。
一灯不灭传薪火,
赖有扬州吴让之。

2rtgdoxxyug.jpg

2rtgdoxxyug.jpg

吴熙载早年师从包世臣学书,包世臣是邓石如的入室弟子,他在包世臣的影响下,开辟了晚清一代书法新风。吴熙载工四体,篆书和隶书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他的书法,无疑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影响。他的篆隶功力深厚,特别是小篆为世人所重。在篆法上,吴让之“铁笔写篆”,故有气贯长虹咄出新意之态。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有“吴带当风”之妙。他的隶书,中心紧敛而肢体舒展,颇富古意,被誉为清初以来篆隶书体创新者之一。其行书动势显著,单字虽隔,然意气绵延不断。楷书苍厚郁茂,俊逸爽劲,并掺有北碑意韵,一扫“馆阁体”纤弱之风。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