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回复: 0

方药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28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7 12: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pga25bdlxt.jpg

ppga25bdlxt.jpg

六、《六元正纪大论》讲解  28
   
【原文】
  
   
凡此定期之纪(1),胜复正化皆有常数(2),不可不察。
[color=]故知共要者,一言而

[color=]终(3),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

  
   
【讲解】   
  
   
(1)凡此定期之纪

  
   
“定期”,即一定的时期,此处指甲子六十年。全句意即六十年中各个年份的气候及物候变化,人体疾病及治疗均有一定规律可寻。

  
   
(2)胜复正化皆有常数
  
   
“胜复”,指偏胜与报复的自调现象。“常数”,即前述之生成数。“正化”,即正常变化。此句是承上句而言。意即六十年中各个年份气候及物候的正常变化或反常变化不外太过与不及两种情况,而这些变化都可以用一定的数字,即生数或成数加以表示,所以原文谓:“胜复正化皆有常数。”值得指出者,后世注家对“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一句,多解释为“胜复,是指不及之年,“正化”是指太过之年。例如张隐庵注:“胜复者,不及之年,正化者,太过之纪。”高士宗注:“胜复者,不及之年,正化者,太过之岁。皆有常数。”好象太过之年就没有胜复。这样理解我们认为不符合《内经》精神,因为《内经》认为只要有胜就必然有复,例如《至真要大论》谓:“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分“有胜则复,无胜则否”《五常政大论》在叙述了太过之纪的气候、物候变化以及人体疾病的特点之后,总结性地指出;“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明显地说明了太过之年,由于运气偏胜,因此必然有胜有复。张注、高注值得商榷。
     

(3)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要”,即要点。这就是说本节虽然以大量篇幅逐年介绍了六十年中各个年份的气候变化及药食所宜等,但如果加以总结归纳也并不复熟即岁运与岁气不外太过与不及两种情况,面且也各有常数。在处理上本论一开始就指出:“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调之正味从逆。”“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运气同异,多少制之。”这就是原文所谓的:“知其要者,一言而终。”
   
  
   
【述评】
  
   
本节以干支次序列表介绍了甲子一周六十年中各个年份的气候特点、药食所宜等。本表与前;表的区别是本表着重介绍了岁运和岁气在不同变化中的常数问题。综观全表,岁运常数的命定比较简单,即岁运太过之年用成数,岁运不及之年用生数。岁气的常数命定则比较复杂,需要加以综合分析后才能判定,但太过用成数,不及用生数的原则与岁运常数的命定原则是一致的,并无区别。因此我们在阅读本表时,只要根据上述原则加以分析,也并不难掌握。值得提出的是古人使用数字来概括和表示目然界复杂的气候及物候变化,并从而演化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些重要原则。这不但显示出我们祖先高度的智慧,而且对我们今天发掘和提高中医宝库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原文】
  
   
五运之气,亦复岁乎(1)? 歧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2)也。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妓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3)。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4)。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
岐伯曰:大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5)。


  
   
【讲解】
  
   
(1)五岁之气,亦复岁乎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运。“复”,即报复。张介宾注:“复,报复也。”“复岁”,即在本年中出现报复现象。此句以提问方式指出五运之间如果出现偏胜现象,即可出现报复现象。“有胜则复”,以求自调自稳,这是《内经》中关于自然气候变化的一个基本观点。

  
   
(2)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   
  
   
“郁极”,即被郁到极度。“发”,即发作。此句意即五运在被郁到了极度的时候,它本身就会发生反克现象,举例来说,水可以克火,水气太甚,火气被克而郁积于里,但是火气被郁到了极度,它本身就可以突破水的约束发作出来而火势燎原。这就是原文所谓的:“郁极乃发,待时而作。”这种现象就叫做“郁发”,也叫“复气”。不过应该指出,“郁发”现象所产生的“复”,与前文中所讲的“复”,在“复”的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郁发”现象所产生的“复气”,是被郁的一方本身起来报复,例如前述水乘火,火本身来复。而前文中所述的胜复,则是胜己者之所不胜来复,例如木乘土,木气偏胜,金气来复等等。这就是说,胜复有各种不同形式,但总的来说其属于自调现象则一。由于如此,所以“复”字又可理解为恢复之义,亦即经过自调又重新恢复到正常的情况。这也是《内经》对自然和人体的一个基本观点。

  
   
(3)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
  
   
“五常之气”,即五运之气。“太过不及”,即五运的太过或不及。全句意即五运各有太过不及之分,因此其郁发情况也因太过不及而各有所不同。

  
   
(4)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太过者暴”,指岁运太过之年,其因郁而发的现象比较急,比较猛。“不及者徐”,岁运不及之年,其因郁而发的现象则比较慢,比较缓。“暴者为病甚”,指岁运太过之年,由于因郁而发的现象比较急,来势比较猛,所以人体因感受此郁发之气而发病也比较重。“徐者为病持”,指岁运不及之年,由于因郁而发的现象比较慢,来势比较缓,所以人身因感受此郁发之气而发病也比较缓。张介宾注云:“持者,进退缠绵,相持延久也。”这就是说岁运不及之年,人体感受此郁发之气发病,常表现为迁延缠绵,持久不愈。
  
   
(5)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太过”,指岁运太过之年或气候偏胜现象,例如太热、太冷等等都是太过。“其数成”,意即对于太过现象可以用成数来表示它,如风气太过可以用八来表示,火气太过可以用七来表示,凉气太过可以用九来表示,寒气太过可以用六来表示等等。“不及”,指岁运不及之年或气候偏衰现象,如应热不热,应冷不冷等等都是不及。“其数生”,意即对于不及现象可以用生数来表示,火气不及可以用二来表示,凉气不及可以用四来表示,寒气不及可以用一来表示,风气不及可以用三来表示等等。“土常以生也”,指土一般只用生数五来表示即可。关于生成数的涵又及五运常数,前节中已经作过讲解,此处从略。

  
   
【原文】
  
    帝曰:
其发也何如?
歧伯曰:木郁之发(1),岩谷震惊,雷殷气交招,埃昏黄黑,化为白气(3),飘骤高深,击石飞空(4),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5)。化气乃数,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6)。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7),甚则心痛胁膜,呕吐霍乱(8),饮发注下,胕肿身重(9)。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10),以其四气(11)。云横天山,浮游生灭,佛之先兆(12)。

   
【讲解】
  
   
(1)土郁之发
  
   
“土郁”,指土气被郁。“土郁之发”,指土气被郁至极而发作。从岁运来说,凡属木运太过之年或土运不及之年均可以由于木来乘土,风可胜湿的原因而出现土郁现象。木运太过之年,风气偏胜,可以出现土郁现象。土运不及之年,木气来乘,也可以出现风气偏胜发生土郁现象。从岁气来说,在四之气上而客气为厥阴风木之气主时时,也可以因风气偏胜,太阴湿土之气被郁而出现土郁现象。土被郁到了极度,就可以由郁而发。以上所述即“土郁之发”时的气候、物候变化及人体疾病方面的特点。
  
   
(2)岩谷震惊,雷殷气交
  
   
“岩谷”,即山谷。“雷殷”,“殷”字,张介宾注:“殷、盛也。”“岩谷震惊,雷殷气交”,王冰注:“土虽独怒,木尚制之,故但震惊于气交之中而声尚不能高远也。故日雷殷气交,气交谓土之上,尽山之高也。”全句意即土郁之发的表现,就是雷雨大作,山谷震动。
  
   
(3)埃昏黄黑,化为白气
  
   
“埃昏黄黑”,指雷雨大作时阴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化为自气”,指雷雨大作时的烟雾迷檬景象。张介宾注:“湿蒸之气,岚之属也。”这是对雷雨时自然景象的描述。

  
   
(4)飘骤高深,击石飞空
  
   
“飘骤护,指大风。“高深”,张隐庵注:“高深,高山深谷之间。,“击石飞空”,指山石从空而降。全句是指雷雨大作之时,山洪暴发,巨石被洪水冲决而下的暴风雨现象。
  
   
(5)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
   
“洪水乃从”,指雷雨之际,山洪暴发。“川流漫衍”,指河水泛滥;“田牧土驹”,指田地被洪水淹没,水退之后,泥土堆积成小丘,远望如草原收马。张介宾注:
“川流漫衍,淹没郊原也。田牧土驹,以洪水之后,惟余土石嵬然,若群驹散牧于田野也。”这仍是对雷雨大作、山洪暴发以后自然景象的描述。

  
   
(6)化气乃敷,善为时雨,一始生始长,始化始成   
  
   
“化气”,指土气。“时雨”,指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正常降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指生物生长变化恢复正常。全句意即土被木郁,降雨减少,气候千早。但土郁之发,雷雨大作,山洪暴发。经过郁发之后,气候千早现象解除,气候恢复正常,生物的生长收成自然也就恢复正常。这也就是王冰注中所谓的:“土化不行,炎亢无雨,木盛过极,故郁怒发焉,土性静定,至动也,雷雨大作,而木土相持之气乃休解也。”

  
   
(7)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
  
   
以下是谈土郁时,人体的疾病表现。“心腹胀”,即胃脘部及少腹部胀满。“肠鸣”,指腹中流液有声。“数后”,指大便次数增多,亦即下利。全句意即土郁之际,人体脾胃运化作用亦相应失调,因而在临床上可以出现上述脾胃运化失调的临床症状。

  
   
(8)心痛胁膜,呕吐霍乱
  
   
“心痛”,指心前区或_E腹部疼痛。“胁膜”,指胁肋胀满。“呕吐”,指嗯心呕吐。“霍乱”,中医病名。其临床特点是上吐下泻。全句意即土郁之际,人体亦相应容易发生上述肝胜乘脾的各种疾病。

  
   
(9)饮发注下,肘肿身重   
  
   
“饮”,即水饮。“注下”,即泻痢。“腊肿”,即皮肤浮肿。“身重”,即全身皮重。水饮内停,皮肤浮肿,下痢,身重,一般均属于脾的运化失调或湿热内蕴的临床表现。全句意即土郁之际,人体亦常相应出现上述脾湿表现。

  
   
(10)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
  
   
“云奔雨府”,指下雨之处阴云密布。“霞拥朝阳”,指早晨太阳周围,云彩很多。“山泽埃昏”,指山林沼泽之处天气阴暗。全句意即如果自然环境出现上述景色,就是土郁之发,亦即雷雨将作的前兆。这是古人长期观测气象得出的经验总结。

  
   
(11)以其四气
  
   
“四气”,即六气的四之气。这一段时间在大暑以后,秋分以前,大约在农历六月中至八月中这一段时间。“以其四气”,意即上郁之发的时间主要在四之气这一段时间中。之所以主要在这一段时间中的原因,这是因为四之气为太阴主时,土气偏胜,所以也就多在此时发作。这也就是张介宾注中所谓的:“土主四之气,在大署六月中后凡六十日有奇,故上郁之发,以其四气。”
     
  (12)云横天山,浮游生灭,佛之先兆
  
   
“云横天山”,指远望高山,可以见到白云横绕。“浮游生灭”,指白云浮游山顶,,时散时聚,以上说明云层较低。“佛之先兆”,“佛”,注家多解释为“郁”。张介宾谓:“佛,郁也。”马蒔谓:“斯土气佛郁之先兆。”高士宗注亦同。张隐庵则认为是土郁即“发”之先兆,其注云:“此佛郁欲发之先兆。”根据张隐庵注,我们认为此“佛”字,以作“复”字解为好。因为云代表土气,“云横天山”,说明被郁的土气已经出现,所以这就是“土郁之发”,亦即土气来复的先兆。此句王冰注云:“天际云横,山犹冠带,岩谷丛薄,乍灭乍生,有土之见,沸兆已彰。”明显地说明“佛兆”指“复”兆,而非“郁”兆。所以我们从王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