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回复: 0

【原】传说中的宣德炉隆重现世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6-6 16: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宣德炉的传说,在古玩界可谓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无论是台北故宫的宣德炉还是北京故宫的宣德炉,都受到广泛质疑;民间藏友也有很多人宣称自己收藏了宣德炉真品,但却遭遇专家否认。因为历时久远,这期间又经过多次大规模的镕毁(比如大炼钢铁、破四旧),于是有人撰文说宣德炉真品地球上已经不存在。

mxieb0cm0na.jpg

mxieb0cm0na.jpg

  (北京故宫宣德炉)
要想说清楚一件事,其实就如同破解迷案一样,搜集所有的资料,去伪存真,理解各个主角间的联系,用常识和逻辑进行真实场景推演,则一切都会重现。眼见不一定为真,所有现象背后缜密的逻辑存在,才是真相。

0hs1g210nh0.jpg

0hs1g210nh0.jpg

  (台北故宫宣德炉)
先说一下两故宫的宣德炉被质疑的问题。
明末大鉴藏家项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而玉毫金粟跃于肤里之间”。明末崇祯进士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宣德炉说:“其色黯然,奇光在里,望之如一柔物,可挪掐然,迫视如肤肉内色”。明末清初冒襄(董小宛的丈夫)喜爱宣德炉,他有一首诗说:"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
注意,这三人对宣德炉的描述非常一致,但对照一看,北京的宣德炉色太亮,不是肌腻肉色;台北的锈蚀斑驳,更不符合描述的样子。大家可能会说,明末到现在又几百年了,又会产生很多变化吧?其实是,铜器宣德年制造,到明末也200多年了,表面的氧化即形成稳定浑厚的包浆之过程早已完成,后面这几百年没有人为因素是不会有什么更大变化的。
下图是民藏的一件宣德炉,底款是【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外圆壁编制底纹上再加双铺首及八宝纹,非常的精美,与项子京、刘侗、冒襄的描述非常接近,注意这个款有人撰文说是仿品。类似这样民藏的宣德炉应该还有,但大多数都没有获得文博专家的认可。这是怎么事呢?

cl1cmsjdvnj.jpg

cl1cmsjdvnj.jpg

(民藏宣德炉)
首先要厘清的是材质问题宣德炉材质究竟是黄铜还是紫铜,很多资料上都没能回答清楚。
黄铜是铜锌合金,锌在清朝称为倭铅,黄铜随着锌含量的增加,会变硬脆,加工的可塑性下降。一般的黄铜中锌的含量在46%~50%以下,若达到60%则非常脆,掉在地上都会摔碎。使用黄铜是因为其不锈,铜贵而锌廉价,且颜色金灿灿的也好看,所以嘉靖朝之后黄铜开始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而根据典籍记载,锌这种金属的提炼技术成熟发生在嘉靖年间。
在嘉靖朝之前,中国所谓的黄铜其实就是含大量杂质的铜,商周被称为吉金,商周的青铜器就是以此铸造而成,因为其容易生锈且笨重被淘汰;但是制造古钱币仍然使用,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明朝之前的铜钱都锈迹斑斑,而从张献忠的西王赏功钱之后的铜钱因使用铜锌合金的黄铜而不生锈了
那么,宣德炉何以能不生锈呢?答案只能是高纯度的铜,即紫铜。据记载宣德三年制造宣德炉时,使用了暹逻国朝贡的风磨铜(应该也是青铜),宣德皇帝对制作的宣德炉不满意,问工匠怎么才能让香炉材质更好,工匠回答反复提炼六次(这种提纯技术实践中比较容易实现),铜器就自然会泛出宝光。但朱瞻基还不满足,他下令工匠要炼十二次,加倍提纯!所谓的提炼,自然是去除杂质的过程,最后得到的精铜就是紫铜。据说洪武年的铜钱也不怎么生锈,只是表面容易发黑,估计那时已经使用了提纯技术,不过没有如宣德炉这样高度提纯。

jndkq0v5eol.jpg

jndkq0v5eol.jpg

  (明朝初期的洪武通宝钱)
所以,真正的宣德炉应该是以高度提纯含杂质较少的紫铜为材质,采用失蜡法精心铸造之后(《宣德鼎彝谱》记载制造用料里面有黄蜡,其实失蜡法在商周青铜器时代已经使用过),再在外壁上涂刷类似桐油一样的保护膜经过时间沉淀后即呈现出藏经纸色、栗壳色或腊茶色等皮壳。

gkibjg5dlpp.jpg

gkibjg5dlpp.jpg

(本品——六字大明咒冲耳宣德炉)
上图朝天耳炉即是紫铜铸造(底足及器身掉皮处可见紫红胎体),底款是大明宣德年制,外壁周围阳铸六字大明咒梵文,即现在佛弟子念的“俺玛尼玛弥吽”。这种梵文装饰在永宣到成化瓷器上也常见,被称为“兰札体梵文字”。这种梵作装饰的铜器,极其少见,明末到清朝部分瓷器上有见,但因为能准确书写梵文的工匠极少,故后世大多数瓷器上的梵文不准确甚至是臆造。而这件宣德炉上的梵文字,铸刻的清晰准确,字体浑厚有力,非常难得。

yuf51tnnlnq.jpg

yuf51tnnlnq.jpg

  (本品——六字大明咒冲耳宣德炉)
朝天耳炉,尺寸规格较小,在宣德炉谱上也称压经炉一般指一种很小的宣德炉。用来抄经时作为压纸的镇尺,盈盈一握,一般只有压手杯大小,和常规炉相比,尺寸很小,用来上手把玩和抄经做功德时的镇器,因为是礼佛用品,纹以梵文大明咒也就最合适了(极少见)。
此炉直口微撇,扁矮鼓腹,三矮足。口部双耳冲天,称为“冲天耳炉”、“朝天耳炉”,系仿自宋代官窑瓷器的款式冲天、朝天,有崇敬上天之意,在皇室中颇受青睐,往往置于朝堂之上或分赐诸王,也见于书斋清供、神案祭祀等。鼓腹为梵文六字真言,下承三个鼓腿。六字真言配以鼓式寓意为晨钟暮鼓,佛堂焚香诵经之用。

ptsv4o3sguy.jpg

ptsv4o3sguy.jpg

  (本品——六字大明咒冲耳宣德炉)
该炉整体造型各部分比例协调,古朴厚重,气度非凡。皮壳色为藏经纸色或是板栗色,宝光内敛,玉毫金粟跃于肤里之间”,“迫视如肤肉内色”与项子京、刘侗、冒襄的描述惊人的一致。因色近佛家经典,另外炉四面有梵文装饰,更显佛性,故乃铜炉中首色,世所罕有。
最后看款识。宣德炉款识是很复杂的,但总的来讲,凡大器,一般六炼之铜者,底有“宣”字。中型之器者,底有“宣德”或“宣德年制”字样。若是精巧之器,凡十二炼之铜者,度部皆为“大明宣德年制”字样。但凡德字,心上均无一横。而制字皆为“製”字。“宣”和“宣德”字样均为隶体字而“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字样均正楷方体字,“宣德年制”多为刻款,“大明宣德年制”多为铸款。真宣炉之款虽有刻铸之不同,然皆字字完整,排列紧凑,且款之色与炉身同色。

mbm1fgpxhlw.jpg

mbm1fgpxhlw.jpg

  (本品——六字大明咒冲耳宣德炉底部)
注意对照本品的底款,显然是铸款,因为过炉体小,字也小,德字下部心的左侧点落在左竖划上;而精炼的紫铜在浇铸时流动性大且凝固慢,所以造成宣、年两字的部分笔划粘连这是当年实际条件和各种因素综合后(包括铜的精炼、蜡模制作、翻砂材料、温度、操作、工艺等等),最合理的场景再现,伪作绝不可能呈现的细节,是确真的重要依据。

bauedxhulji.jpg

bauedxhulji.jpg

  (本品——六字大明咒冲耳宣德炉款识)
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微痕鉴定。下面是本品器内底、底款两处拍的微观图,图中白色细长的毛发状晶体在微痕鉴定上成为次生结晶,也有人称为古器白毫。这种结晶的成因类似我们在溶洞里钟乳石的生成,在古器上某些特殊的微环境里也会长出次生结晶,钟乳石据说一年才长1毫米,那么这件铜器上的次生结晶得多少年?估计少说也得300年以上。

wbgi4goz4mk.jpg

wbgi4goz4mk.jpg

  (器底和底款两处微观照上的次生结晶)
我们通过广泛搜索资料,去伪存真文中所列举的文献记载都符合常情常理,是可信可靠的信息。观察对照本品可知,其器型、材质、皮壳以及款识都与可信典籍资料相符合,底款铸字细节符合真实场景再现,加上微痕鉴定的辅助,综合判定本品【朝天耳梵文宣德炉】是真品宣德炉无疑。
最后多分享一个朝天耳炉的照片,网上被当作标准器的图片在使用,也许就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大明宣德年制底款,但显然是刻款,且字面颜色与器身颜色有差异,很难说是真品。

rf4bibx2pba.jpg

rf4bibx2pba.jpg

  (网上朝天耳宣德炉)
传说中的宣德炉,如今被发现,隆重面世。那么民间还有没有宣德炉真品呢?我们相信还是有的,不过因为大多数专家的打压,以及民藏的乱象,真品宣德炉被广泛认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真心愿与收藏界高人能者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