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回复: 0

【原】除夕之夜,才子信手偶成,这首诗意象鲜明,读完立刻就想回家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除夕之夜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无论平时工作多忙,也不管生活如何艰辛,全家老小都要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顿饺子、放点鞭炮。而那些长年累月在外漂泊的游子们,更是早早地就盘算着回家的日子。即使跋山涉水、纵然千难万险,也要顶风冒雪,回家看看。

jb5pmybkerf.jpg

jb5pmybkerf.jpg

因为家里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还有翘首期待的爹娘、以及终日操劳的妻子。回到家,就感到了一种暖意萦怀;回到家,就忘记了一切不平和烦恼,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份浓浓的爱。可是世界这么大,道路也如此畅达,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

boh40xxwb2y.jpg

boh40xxwb2y.jpg

癸巳除夕偶成
清代: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kndm2voxw1t.jpg

kndm2voxw1t.jpg

这首诗作于清乾隆38年,当时的社会贫富对立、两极分化,流民遍野、人才遗弃,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作者曾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时归家过年,看见各种乱象心中惆怅,于是有感而作。
逢年过节,本该心情放松地与家人团聚,可是诗人却思绪万千,“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出句尽情渲染了春节期间的喜庆气氛,千家万户、欢歌笑语,漏声迟迟、时光飞逝。对句本该延续这种氛围,可是再往下读却觉得很不协调,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

0bl4hozlrmd.jpg

0bl4hozlrmd.jpg

黄景仁4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31年为求生计,18岁就开始四方奔波,虽然曾被任命为县丞,但一生穷困潦倒,35岁就病逝。如此境遇,并非诗人才疏学浅,也不是他好吃懒做。
他曾在诗中自嘲,“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母亲辛苦地把自己拉扯大,虽然并未指望他封侯拜相,但作者却觉得愧对母亲,“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5mcds1ogjka.jpg

5mcds1ogjka.jpg

23岁那年,黄景仁成为朱筠的幕宾,便拜他为师。有一次大家聚会于太白楼,诗人年纪最小,却很快就写下几百字,客人们都为之惊叹,纷纷放下笔,他因此也名声大噪。不过这些并没有让他的生活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依然沉沦下僚、有志难伸,于是诗人经常慨叹,“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fqzul0pkqv5.jpg

fqzul0pkqv5.jpg

诗人预感到整个社会即将发生激烈的动荡,可是他人微言轻,谁会理睬他的呼声,诗人只好独自惆怅,“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除夕之夜,其他人都在欢度佳节,他却独自一人站在市桥上,静悄悄地伫立良久,目光也一直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虽然周围鞭炮喧天,诗人却感到这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超然物外、物我两忘。
这首诗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诗人“看多时”,心里一定也在思考很多问题。但这一切都留给读者慢慢去体会。诗人默默伫立,静谧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不平静的心。除夕之夜,他没能回家,也许他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也许他在担心当前的时局,也许是忧虑迷茫的前途。

p1a03jjx0gj.jpg

p1a03jjx0gj.jpg

除夕之夜,才子信手偶成,这首诗意象鲜明,读完立刻就想回家。此时此刻,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庆气氛中,周围万家灯火、烟火璀璨,天空夜幕低垂、亮星闪烁,可是这一切的喧嚣和繁华似乎都与诗人无关。“人不识”三个字,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没有人懂得诗人的凄楚心情,更无人关心他为何一人在市桥上良久伫立。而“市桥、亮星”这两个意象,更是很好地烘托了诗的主题。

qbyxv4alcoy.jpg

qbyxv4alcoy.jpg

纵观黄景仁的这首诗,作者虽然满腹愁怨,却并未直接花费笔墨去大书特书,反而在首句先描写浓浓的节日气氛,然后再展现自己“悄立市桥”的剪影。两相对照,便深情地刻画出诗人内心波澜起伏,最后一句“一星如月看多时”,也就水到渠成。全篇只有短短的28字,却仿佛一个很短小的舞台剧,既贴近生活,又咀嚼不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