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原】王守仁意味深长的一首诗,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感情会感染周围的人,当我们生起爱意时,内心温馨和愉悦,也会感到快乐,并能将其传达给周围的人;当我们生起嗔心时,处于对立与冲突中,就会感到痛苦,让周围的人也受到伤害。王守仁是明朝的一代大儒,他经常教育学生,自然也懂得这个道理,下面这首诗就能反映出来。

g2grbn1fycm.jpg

g2grbn1fycm.jpg

龙潭夜坐  
明代: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5zlpu2nbher.jpg

5zlpu2nbher.jpg

明武宗正德八年,王守仁被任为南京太仆寺少卿,因公务至滁州。闲暇之余,他经常与师友游览当地名胜琅琊山、龙潭等处,并和学生随处讨论学问,相互启发。不过王守仁因反对宦官刘瑾专权,遭谪边多年。他的安邦定国大志不得伸展,心中苦闷,且夜不入眠,于是便寻幽解闷,这首诗便是此种心境的写照。

l10naeoiggz.jpg

l10naeoiggz.jpg

首联写花香、溪声引动诗人游兴。诗人与师友一行人在山中游玩,四处看看,也觉得没什么特殊的,大家也都比较疲倦,就各自散了。王守仁却全无睡意,一个人在屋前的大石块上坐下。山林里静悄悄,没有一个人影,只有明月高悬,溪水静流。

1tq3w2jro4d.jpg

1tq3w2jro4d.jpg

诗人前思后想,感慨万端。正感到有些困倦时,忽然一阵异香扑鼻,诗人不禁起身观望。他一边寻找一边自言自语,何处飘来的淡淡的清香?夜深人静,花香、溪声自然格外清晰,但又都笼罩在夜色朦胧之中,充满神奇,令人向往,激发了诗人的游兴。诗人扣住“夜坐”落笔,先从嗅觉、听觉写起,花香扑鼻而不知所自,溪声充耳却隔着石林茅屋。

rggichnbquw.jpg

rggichnbquw.jpg

王守仁踏着月影,一个人在龙潭附近夜游。四周一片幽静,唯有山中栖息的鸟儿不时发出鸣叫。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渲染了月夜的静谧氛围,凸显了诗人月下独行的落寞心境。
诗人慢慢地沿着溪岸向前走,踏着草露,迎着松风,也不怕草鞋被打湿,任凭寒风吹着单衣飘摆。诗人向往归隐生活,一派隐逸风情跃然纸上,大有陶渊明的田园归隐情调。

3dpqune1gg1.jpg

3dpqune1gg1.jpg

诗人回想起这几年的风风雨雨,自己在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后,因小人陷害,以功成罪。正是自己人生低谷的时候。他又想起了孔子曾经写过《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迈逝,一身将志。”
春秋时代的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仁义主张,却处处不被看好,后来不得不从卫国返回家乡鲁国,当时不也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被重用吗?王守仁想到这儿,也从胸中抒发出自己的感想,“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evuopsn5ngd.jpg

evuopsn5ngd.jpg

作者以深夜的溪声反衬山间的寂静,又采用拟人手法,赋予草露、松风以人的情感,表达出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诗人想要发泄不满时,壮丽山河又使他豁然开朗。诗人反用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却说有“无限情”,点明作者不愿独善其身。王守仁的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就不会有万般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