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回复: 0

【原】韦庄很委婉的一首诗,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期羁旅在外,即使异乡环境非常好,依然会经常思乡。但是人总是有很多顾虑,既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又担心无法挽回曾经失去的。于是在犹豫和矛盾的心情中,故乡仿佛就变成了异乡,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晚唐诗人韦庄的一首诗就表达了这种情感。

d1da2voolkq.jpg

d1da2voolkq.jpg

思归   
唐代:韦庄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0shevgtrtlf.jpg

0shevgtrtlf.jpg

韦庄的祖先韦待价曾是武后时的宰相,到韦庄时家道已衰落。他多次应进士试落第,一度飘泊江南。乾宁元年韦庄终于中了进士,唐亡后他在前蜀官至宰相。韦庄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尤善于填词,是前蜀词坛领袖人物,也是花间派中成就较大的词人。
这是一首游子思乡盼归的诗,写的委宛缠绵、细致入微。首联由景生情,细嫩柔和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曳,是那样的悠闲,一派春光融融的佳丽景象油然而出。此处看似写景,其实已将游子闲赏春光的寂寞无聊暗隐其间了。

xhrjykttqkj.jpg

xhrjykttqkj.jpg

“牵引东风断客肠”,这句看似无理,柳丝荡漾实赖春风,何由反出?然而就游子所见而言,唯见柳丝摇荡,不见春风吹拂,由柳丝之摇荡方知春风之所在,所以说“牵引春风”。牵引一词用得甚妙,纤纤柳丝仿佛将春风牵动,而游子的萦怀思绪,又被春风悄然引出。

0g0dm4dozhw.jpg

0g0dm4dozhw.jpg

江南江北,春风浩荡,遥想故乡,亦当柳绿桃红,春色满园了。游子举首眺望、低眉沉吟,怎能不思乡断肠呢?颔联写出独处异乡的感受,眼前春景美不胜收,却无法驱散心头的寂寞,耳边丝竹管弦,娓娓动听,怎能稍减内心的烦恼和凄凉。

uqezz0ri1nb.jpg

uqezz0ri1nb.jpg

诗的前四句是写“思”,后四句着意写“归”。异乡虽美,故乡更是别有佳境,此时正值樱桃红熟,放眼河流两岸,早已是一片红艳夺目。迂回在港河中的沙洲,覆盖着碧绿的细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铭心刻骨的思念,使诗人把美好的回忆当作现实来描绘,似乎他已经归去,正陶醉在故乡的春色中。

kkgysyiuqdn.jpg

kkgysyiuqdn.jpg

游子思归之情宛如决堤春水,一泄而去,读者一定以为,诗人归意已定。但最后两句却骤然一转,一旦归去又会怎么样呢?故园乡情依然是旧日模样吗?从前的知己好友,还有几人活在世上?这些看似无情的问题,不禁使游子激动的心开始冷却了。

kqakq5oensd.jpg

kqakq5oensd.jpg

韦庄以“旧里若为归去好”的商量口吻,将游子欲归又犹豫的矛盾心情揭示得相当细致。独在异乡的游子以眷眷之情思念故乡,然而世事推移、人亡物变,对于久离故乡的人来说,故乡又何尝不是异乡。
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另一个是吕安与嵇康的故事,其实是告诉读者自己的担心。一旦归去,很可能面临着比“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更为凄凉的场景。

1um2qcinhkr.jpg

1um2qcinhkr.jpg

与其如此,不如不归,让故乡的景物、亲情依然在梦中,给游子带来温馨的慰藉,让难以排遣的乡思萦绕在心上,让孤独的游子悄悄吸吮思归的甜蜜和苦涩。然而,朝朝暮暮,思乡不绝,此情又怎堪煎熬。归还是不归呢?仿佛是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却留下了无穷的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