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原】崔涂最经典的一首诗,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浪在外,打拼辛苦;羁旅生涯,最为思乡。北宋词人晏殊曾说,“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句话正触痛了游子们的伤感,唐代的一位诗人若是泉下有知,也会悲哀。

xqnwar3tcsj.jpg

xqnwar3tcsj.jpg

除夜书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4ge414kvbrj.jpg

4ge414kvbrj.jpg

崔涂,字礼山,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进士。他终生飘泊,曾漫游巴蜀、吴楚、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漂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这首诗是他旅居四川时所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让人望而生畏。“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首联即以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漂泊巴蜀的典型情景。迢递两个字,形象地刻画出山峦横立、山路逶迤的状况。对于离家万里的漂泊者来说,蜀地的旅途用“危”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

vfzgdck4q1q.jpg

vfzgdck4q1q.jpg

诗人巧妙地用“三巴路”与“万里身”对衬,描绘出一幅饶有深意的画面。气势磅礴的巴山蜀水间,连绵不绝的山路上,走着一个孤独的旅人。山水的重叠、道路的漫长,越发使人感到旅人的寂寞、纤弱,一种异乡漂泊之感油然而生。
如果说首联是从大处着笔,横抹出巴蜀行旅图开阔的背景,那么颔联则是细细的点染。“乱山残雪夜”,山势连绵起伏,加之夜黑风高,只能望见一片模糊不清的剪影。残雪也预示着冬尽春归,同时透露出诗人观望窗外夜景时的烦躁和凄凉。

3fbg0g1vnph.jpg

3fbg0g1vnph.jpg

夜黑天冷,山路湿滑,诗人夜间只能呆在屋内。烛光如豆,伴着一个落寞的身影。山之乱映衬出烛之孤,漆黑的深山中只透出一点微弱的烛光,何等的凄凉!残月雪相对异乡人,时光飞逝,时至除夕,本当时阖家团聚的日子,崔涂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作者无一字言愁,而愁绪自生,一股凄楚之气弥漫着整个画面。

j5bajn535xy.jpg

j5bajn535xy.jpg

诗人将除夕之夜思亲之情处理得别有特色,通过微妙的感情变化写出思乡的苦重。离家日久,与骨肉疏远了,反而自己的童仆却成了亲近之人。
似乎是乡情淡忘,其实童仆之所以亲近,是因为举目无亲的旅途中,唯有他朝夕相处,更因为他是从家乡带出来的,当积郁已久的乡情无法排遣时,看到童仆也是一种慰藉。原来亲近的,变得远了:原来相对较远的,现在亲了。淡淡的话语,饱含着铭心刻骨的思念之情。

iowc30tkkl4.jpg

iowc30tkkl4.jpg

李白曾说,“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象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一滴一滴凝成热泪。平常日月,尚且思念不止,何况在漂泊中又逢辞旧迎新。
“那堪正漂泊”,说得异常沉痛。而“明月岁华新”,新的一年又将给诗人带来什么呢?没有答案,我们却很容易想象,诗人将在苦闷、彷徨中奋力挣扎,继续走在那条没有尽头的“三巴路”上。

0own1hrfieo.jpg

0own1hrfieo.jpg

读完全诗,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唐代诗人戴叔伦曾写道,“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戴的诗已自惨然,此诗尤觉刻肌砭骨。最后,我们还是用东坡先生的话安慰崔涂一下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