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回复: 0

【原】温庭筠一首诗意境淡远,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繁华的都市虽然热闹非凡,却总在无形中泯灭着心性。从红尘里一路走来,若要远离俗世的纷纷扰扰,就要无视夕阳在清风拂动中缓落,任凭三生的情缘在烟波浩渺里褪色。浮名和虚利都是内心躁动的根本,只有心静如水,才能沐浴一片清幽。

jimiclmrdkv.jpg

jimiclmrdkv.jpg

做一个恬淡的人,活出自在的味道,像白云那样悠闲,如流水一般舒畅。依山傍水而居,野花啼鸟相伴,日出而作,诗酒为朋。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唐代的一位诗人也非常想归隐,看看他是否能实现。

0igehhuhjks.jpg

0igehhuhjks.jpg

利州南渡  
唐代: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n0z4jgdz5zi.jpg

n0z4jgdz5zi.jpg

温庭筠一辈子都是仕途失意,不仅科考屡试不中,而且言语多犯忌讳,开罪了唐宣宗和宰相令狐绹,长期被摈弃和压抑,只好到处漂泊。这首诗是温庭筠行旅于利州渡江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寂寥的心情。
这首诗描写江中和岸上景物,交递着墨,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触景兴感也很自然真切,更兼景物描写充分,意境幽远淡雅,乃一首非常出色的七律诗。

eebeyg2jq0h.jpg

eebeyg2jq0h.jpg

  
首联写江景,交待行程是在日暮时江边的渡口。诗人来到嘉陵江畔,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斜照;江岛起伏,山岚青翠,斜晖笼罩,一片苍茫。作者出手不凡,不愧是诗坛高人,八叉手名不虚传。
颔联紧承上联,写急欲渡江的情形。人马争渡,浮江而去。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出波浪,未渡之人歇在岸边柳荫下,等待渡船从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在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动静结合,井然有序。

g04v4gjr2vj.jpg

g04v4gjr2vj.jpg

  
颈联写渡江所见,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对仗工整。群鸥栖息于沙草之间,飞鸟归巢于日暮时分,白鹭飞翔于江田之上,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
  
尾联触景生情,诗人忽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言外之意却是,自己纵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

3gbj2tiofea.jpg

3gbj2tiofea.jpg

温庭筠曾自嘲,“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尾联自比范蠡虽然浩然有归隐之志,其实只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范蠡因越王勾践难以共富贵,才辞官隐遁,都是机心深重,所以两个人确有相似之处。

2zbomyum13l.jpg

2zbomyum13l.jpg

  
诗人到底能不能顺利归隐呢?文中没有结论,但我们可以推测出来。温庭筠可不是陶渊明,他非常渴望进入仕途,“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能写出这样的名句,自然是细心观察自然,热爱生活,诗人自己更希望如白鹭一样展翅高飞。所以他只是有机心,却无法“乘舟寻范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