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回复: 0

【原】辛弃疾38岁创作的一首满江红,直抒胸臆,却力透纸背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词人,他出生在乱世,祖父曾在金国任职,却经常带着小稼轩登高远望,指点山河如画。词人亲眼目睹过女真族的残酷,恨不得快快长大,有一天可以提枪跃马,奋勇杀敌。

edagpnkfcf0.jpg

edagpnkfcf0.jpg

再后来他差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惜最后功败垂成,心中却无比的痛惜和感慨。他觉得自己真是枉为七尺男儿,虽然有广阔的胸襟、不羁的情怀,却没有用武之地。
人生之路可以曲折漫长,词人也不惧苦难和无常,但最怕的是整日虚度年华,蹉跎岁月。下面介绍辛弃疾38岁创作的一首满江红,直抒胸臆,却力透纸背。

4xuzfbtmftl.jpg

4xuzfbtmftl.jpg


满江红
南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0ok2jezwoh1.jpg

0ok2jezwoh1.jpg

南宋淳熙五年,当时38岁的词人由大理寺少卿调任湖北转运使,他从临安前往湖北,他的朋友杨济翁和周显先曾为他饯别。词人在路上想起这些年彼此间的友情、及自己的坎坷经历,颇有感怀,就以词代简,为写下此篇触物抒怀之作。

2q2bmh2ooke.jpg

2q2bmh2ooke.jpg

上片由江行所见,引发出对祖国山河的爱恋,及因岁月蹉跎、事业不就,而产生的倦于宦游的情绪。作者南渡之初及任建康通判时,多在吴楚一带游历,而今那些熟悉的山河却变得迷离,犹如旧梦一场。“怪都似”、“梦中”的感受,恰切地表露了词人此时的心境。

c45p3pavrho.jpg

c45p3pavrho.jpg

“笑尘劳”三句,发语凝重,感情沉郁。一个“笑”字,既有年华虚度的自嘲,又有事业无成的激愤;一个“非”字,表面是对自己前半生的否定,实是出于无可杂何的愤语。
他曾经带领50人的队伍,深入敌营,却如入无人之境;也曾经沙场点兵、鏖战边关,丝毫不惧对方的强大。一位儒士慷慨激昂,令大宋天子也一见三叹息。如今却赋闲游逛,岂是自己心中所想?

4ziiehs4typ.jpg

4ziiehs4typ.jpg

下片将现实感慨与怀古之情结合,抒写因用世与避世的矛盾而产生的苦闷。作者立于船头,远眺吴楚大地,不禁追怀起曾在这块土地上,建立霸业的孙权和与之抗衡的曹操和刘备。然而他所仰慕的这些古代英雄,早已被西风吹尽,江水却一如既往地奔流,眼下自己也是“旌旗未卷头先白”。

rpntb1kxx0t.jpg

rpntb1kxx0t.jpg

最后作者以人间苦乐辗转相继作结,感情跌宕,一波三折,其中不乏追慕、向往,以及遗憾、无奈等等感触,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让稼轩剪不断、理还乱。词人又遥想其逝去的青春岁月,不禁哀叹廉颇老矣。但一代英雄的胸襟不改,他更被后世赞叹为词中之龙。

3ryrp2pwrrm.jpg

3ryrp2pwrrm.jpg

纵览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抒情深沉婉转,语言平铺直叙,作者感情的冲突、心绪的起伏、理想的矛盾,似乎都是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来,不见用力之迹、而力透纸背。
词人创作这首词时正值壮年,却满腹忧愁、心绪不展,仿佛已到暮年光景。可见情绪的好坏是多么影响词人的创作体验,这首词只有哀怨,没有豪情,但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