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回复: 0

【原】张先妙趣横生的诗作,虚实结合、明暗相间,美得令人心醉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宋时期真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李白光芒万丈,杜甫千年流传,以至于像张先这样有才华的诗人很多人却不了解。谈起张先,很多读者熟悉他的绰号“张三影”,而且非常长寿,八十多岁还娶了小妾,依然可以诗酒逍遥,连苏东坡都羡慕不已。

evzgqfo5uy0.jpg

evzgqfo5uy0.jpg

张先,字子野,浙江湖州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从小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他四十岁才中了进士,多亏晏殊的提携才得以进入仕途,不过他并不全心着意于上进,却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苏轼、梅尧臣等名士登山交游,吟唱往还。

3nkyhyflgej.jpg

3nkyhyflgej.jpg

题西溪无相院
宋代: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xgyudxvpwy2.jpg

xgyudxvpwy2.jpg

  
皇祐二年,晏殊知永兴军,征聘张先为通判赴陕。三年后张先又重游长安,其间到过华州。时张先已年过六十,却依然精力旺盛,诗兴不衰,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路过华州游览后创作的。

caxh3jhwq5x.jpg

caxh3jhwq5x.jpg

前两联的大意是:秋雨过后水位上涨,白茫茫的一片,天水一色,清澄透碧。溪边人家仿佛浮卧在水边,静静地与水相平。一阵风拂过,吹开了水面上的浮萍,映出了山的倒影。一只小船悠然归来,刺开了水草,发出了沙沙的响声。
首句的“积水涵虚”四个字,场面阔大。秋空晴朗,水光澄碧,令人欣喜。水边人家“岸痕平”, 临溪屋宇显得明丽清宁,仿佛平卧在水面上,别有一副悠闲的静态,生动地刻画出雨后江南水乡的秀丽图景。

eotfnxtwaqb.jpg

eotfnxtwaqb.jpg

  
作者非常注意写作手法的变化,远近结合,动静相宜。颔联的“浮萍破”和“小艇归”,打破了水乡的宁静氛围,诗情飞动,也令人遐想无限。作者观察细致,水上微风初起,浮萍荡开映出青山的倒影,动态的感觉十足。而小船与水草的摩擦声,更让诗句错落有致,妙趣横生。

drlmrtydq4v.jpg

drlmrtydq4v.jpg

接下来诗人又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水乡和寺庙的幽静。后两联的大意:僧人走在进城的路上,却消失在悠远的红尘里;回家的农夫经过小桥,好像徐行在明镜中。骤雨初歇,秋色更为迷人;岸边芦苇不要再长,免得妨碍我欣赏明月东升。

ennlgvzrmdn.jpg

ennlgvzrmdn.jpg

僧人“尘里去”,用城市的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行人“鉴中行”,展现溪水的清澈,暗含诗人对景色的欣赏。雨后初晴,诗人流连忘返,即有对僧人清净生活的羡慕,也有对水乡安逸环境的留恋。“已凭暂雨添秋色”一句,突出了西溪之妙境;“莫放修芦碍月生”,虚拟出雨后芦苇长高的图景,拓出另一番想象的世界,余味悠然。

hpv3nrju31w.jpg

hpv3nrju31w.jpg

张先的这首诗作不仅妙趣横生,而且虚实结合、明暗相间,美得令人心醉。悠闲是一种人生境界,与世无争、心态宁静,独守着自己的坚强内心。面对人生浮沉、成败荣辱,早已物我两忘、心静如水。诗人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过人生巅峰、也曾跌到谷底,终于学会看淡得失,才能生动地描绘出禅意的世界,悠然的乡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