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7|回复: 0

书,这个世界上最便宜的商品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4 22: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我先问你几个问题——
如果给你一次和霍金聊天的机会,你愿意出多少钱?
如果给你一次和金庸散步的机会,你愿意出多少钱?
如果给你一次和刘慈欣晚餐的机会,你愿意出多少钱?
如果给你一次和巴菲特对话的机会,你愿意出多少钱?
如果这个人换成孔子、达尔文、牛顿呢?
事实上,你只需要花上333.9块钱,就可以获得一次和他们深度对话的机会,如果是电子书,这个价格会降到更低甚至免费,放心,这并不是广告。

mi22c5gl3dg.jpg

mi22c5gl3dg.jpg

聪明的你可能会说——你这是诡辩!嘿嘿,你再想一想,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卫夕并不是在诡辩。
在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的思考的人类智慧精华,今天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这是何等幸运!那些闪闪发光的头脑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写成的书,今天我们用区区几十钱就能轻易买到!这是何等便宜!前些年,我每年花了4000多块买书,对于爱书之人而言并不算多,我妈有时候收到一捆书的快递的时候会问我:“这些书是不是别人送给你的?不要钱的啊?”而我通常会微微一笑,在心里回答:“比起我得到的收获,这些书就是不要钱啊!”谁要说书贵,我跟谁急!
二、很多人不愿意读书的原因是——书籍很便宜,但时间很贵。这个时间贵并不是真的单位时间贵,而是读书时间占收入的比例,这么说可能有点绕,我换一个说法——一位快递小哥每天以996的节奏去送餐,一个月可以赚10000块钱,他根本没有时间读书。但如果他为了腾出时间来读书,用965的节奏送餐,那么他的收入会变成7000,那少掉的3000就是读书的时间成本,普通人其实很难承受收入掉30%这样的成本。读书的时间很贵!没错,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计算的,但有一些人知道如此计算忽视了一个潜在收益——读书的未来收益,这个收益很难直接量化衡量,但它却无比真实的存在。延迟满足的能力区分了普通人和杰出者。

eqqtk5owefc.jpg

eqqtk5owefc.jpg

在经济学上,恩格尔系数代表这个食物占一个人支出的比例,它是反映一个人经济状况的基础指标。今天,卫夕创造出一个系数——'古腾堡系数',它以西方印刷术发明人古腾堡命名,代表着阅读与学习占一个人支出的比例。

2l0cblmabk5.jpg

2l0cblmabk5.jpg

第一次印刷《圣经》的约翰·古腾堡如果这个系数很高,基本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未来的潜力。你的“古腾堡系数”是多少?
三、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其中一个有趣的角度是——人和动物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动物学习到的经验和技能没办法直接传授给后代,它必须把这些技能经验内化到基因层面,才能通过“遗传”这个生物过程传递给后代。

g1fiyvgfpqe.jpg

g1fiyvgfpqe.jpg

而人类则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书籍等媒介把我们的技能和智慧存起来,然后大规模地传递给人类后代,而这使我们成为人。换句话说,人类仅仅通过遗传获得的东西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人——把一个人类小孩放进狼窝,不让他接触其他任何人类,他不可能长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他有语言的基因但他不可能学会说话;他有发达的大脑,但他不会思考;他有强大的听力,但听不懂任何人类语言。但我们把一只鸭子单独养起来,不让它和其他鸭子接触,它还是一只鸭子。而书籍就是这种人类独有经验传递的最重要的媒介——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定理,我们就可以不用去重新摸索再次发现了,因为我们可以读《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发现了进化论,我们就可以不用去重新摸索了,因为我们可以读《物种起源》具体到一个领域,很多人说“我要实践出真知”,然后自己闭门造车地没日没夜开始干了,而前人分明已经获得的经验、知识和进展他置若罔闻,还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么?为什么一些民间科学家依然热心搞永动机?因为他们不读书!
四、能够读书是一种幸运。这并不是一句矫情的废话!因为读书并不是人类所有时代的能做的事,也不是历史上所有人能做的事。在人类进化极其漫长的历史中,文字的发明其实并不久,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距今也不过4000年的历史,在那之前所有的人类交流完全依靠声音语言。即便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后,绝大多数人基本上没有阅读的机会,原因很简单——没有书,中国的书基本靠竹简、西方的书基本靠羊皮。在中世纪,通常只有教会才有读书的机会,而教会的书籍除了《圣经》寥寥无几,以至于古腾堡发明印刷机之后,教会欣喜若狂——终于可以大量印刷圣经了!由于读书是极少数人的特权,在那个时代,阅读是真真正正地读出声的,安静地看书是到后来才发生的事。因此西方文明的柏拉图、苏格拉底时代,在中国的秦汉时代,人们才如此关注辩才,那些有着雄辩口才的人在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上都留下了自己影子。是滴,没有书的时候,交流基本靠“吼”。那时候的大众几乎全部都是文盲。然后古腾堡带着印刷机来了。15世纪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的50年书籍的总量超过了人类之前所有印刷品的总量,到那时读书才真正逐渐走向大众。

5jfv1pihbrs.jpg

5jfv1pihbrs.jpg

每次别人在问我技术是让人变得更加平等还是不平等的时候,我的回答永远用这个例子来回答:当然是更加平等。因为人类的平等首先是知识获取的平等。书籍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从浅薄走向深刻。这种阅读方式长期以来让大脑发生了变化.就像地图改变我们对空间看法、机械钟改变我们对时间的看法一样,书籍让我们长时间专注于一个集中的问题,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和智慧。是滴,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进程。互联网从三方面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注意力——

chrdyyneo3l.jpg

chrdyyneo3l.jpg

首先,推荐和算法让你有无数看不完但你还非常喜欢的碎片内容,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其次,互联网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微信、QQ、微博、电子邮件.....他们同时在线,随时一起骚扰你。第三,搜索引擎也让我们的长期记忆发生了改变,即我们不再刻意地记忆东西了,为什么要去记呢,随时可以搜到答案。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互联网吃掉了我们的脑子。读书,是为数不多找回我们脑子的方法。当你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你就开始进入到一种连贯阅读而不是碎片阅读的状态,这种状态能让你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连续深度思考,这种思考对于每天面对手机的我们是如此的弥足珍贵。为什么Kindle会如此受欢迎?对于一些人来说,不是因为它功能强大,而恰恰是因为它功能单一——除了读书什么也做不了!
六、和菜头在《碎片化生存》里说:“现在这世界基本上已经是一个由信息碎片所构成的大型显示屏,完整的信息已经非常少见。”

plhr2pshzgi.jpg

plhr2pshzgi.jpg

我曾经就是一个互联网信息过载的受害者。那时我每天都会刷微博,一刷就停不下来,在一个个碎片的段子和视频中不能自拔,甚至有一段时间完全没有办法集中哪怕半个小时的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一度非常焦虑。有人会说:卫夕你要不要这么矫情啊,你把微博卸载了不就完了嘛!对不起,朋友,我当时在微博上班,刷微博是我的工作。我享受了快捷信息不断刷过眼前的快感,多巴胺和内啡肽有节奏地分泌,但快感过后却没有让我获得更多深刻的东西。直到我重新捡起了读书的习惯!
七、如何读书效率高?卫夕问一个问题:你能记得半年前你看的一本书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结构吗?思考一分钟。我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快地忘记我们读过的书呢?原因是——我们只有输入没有输出。通过输出,把读书输入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输出可以是一个思维导图、一次演讲、一篇文章、一场分享、一个项目、一份PPT......

d2e0r4vrg1h.jpg

d2e0r4vrg1h.jpg

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吃的是奶,却连草都挤不出来。我们看了一本又一本的书,一年之后,你甚至都会忘记你看过这本书,低水平的勤奋也就由此而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其实是很鼓励“功利型阅读”的。当你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去阅读、带着目的去阅读,这样的阅读本来就有输出——“我阅读这本书就是为了提升演讲水平、我读这本书就是为了练出肌肉、我读这本书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互联网运营。”这样的阅读能直击要害,它能产生直接的效果,从而产生正反馈。有了正反馈才能爱上阅读,而爱上阅读之后自然就会去读那些非功利的书,去读那些“无用之书”,去真正走向阅读这个无比灿烂的星辰大海。
八、杨绛先生的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会怎么样?”杨绛回答:“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杨绛说:“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笑了,接着说:“我也这样。”

42xdyai3wdt.jpg

42xdyai3wdt.jpg

杨绛先生老年时台湾作家龙应台旅居德国期间,她的邻居是一个修下水道的工人。一天,她发现这位其貌不扬的邻居竟然坐在窗台上端着书读起了康德,即便是对于哲学系的学生,康德作品也是让人读起来不那么轻松愉快的。于是龙应台好奇地问道:“你怎么还读康德啊?”邻居回答:“我的工作每天在下水道里,那里暗无天日,但康德的书就像一盏明灯,可以照亮我的世界。”是滴,博尔赫斯说:“我想象着天堂的样子,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互联网时代的我们太忙了,忙到我们都忘记了世界上还有读书这件事。但请记住——我们生命中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被辜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