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回复: 0

【原】【舌尖上】王自亮 | 味觉记忆五题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4-7 15: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花物语——属于大众的原创文学平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灯花物语
01
馍酱

3s5d5klaa5t.jpg

3s5d5klaa5t.jpg

这是一种特殊的酱。在我记忆中,它只属于姥姥。现在超市里卖的,虽然也是黑乎乎的,但味道不对——那怎么能叫馍酱呢?
制馍酱原料很特殊,是用剩馍,一些发硬发黑的馍,把这些馍放在阳光下晒,在阴雨天闷,直到它们长出一层灰灰的细毛。浑身都变成了一个个毛绒绒的刺球儿。然后,开始第二步。姥姥把这些馍掰碎,用开水泡开。搅拌。然后放到罐子里,密封了口,放在阳光下闷。
闷上几个月,打开来,粘粘的,一股扑鼻的异香,色如暗夜。涂抹在馍上,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总之很美。像是一个魔术。
馍酱告诉我,好东西要耐得放,要舍得闷,要敢于晒,就如人,要经得住冷落。
现在,小城有一家凉皮,据说有独特秘方,炒凉皮,味道独步,说是有独特秘方。就是用了特制的馍酱。
02
炒面

hsc0fq2olbr.jpg

hsc0fq2olbr.jpg

小时候极喜欢吃炒面,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只是觉得,那种黑褐的面,再拌了黑糖,粘粘的,甜甜的,极富于质感。每天晚饭前调一碗炒面,总是几口就扒完了。还意犹未尽,觉得天下美食莫过于此。
如果要评选天下美食,我肯定会选炒面,就像乞丐争论皇帝每天是吃油条还是包子一样。
炒面制作极简单,面粉放在锅里炒一下就行了,干锅,不要油,待其稍变颜色即可。炒面的发源,不知起于何时,大抵取其方便吧。吃时开水一冲即成。确可称得上方便快捷。这大抵与南方的炒米相似。汪曾祺先生曾说过南方的炒米,是取米在锅里炒,然后贮在缸子里,客人来时抓一把,沸水一冲,可放糖,也可放盐、醋,我家乡的炒面却没有放盐的。
现在,街巷还不时有吆喝卖炒面的。一次兴来,买得一袋。打开冲了一包。拌了糖,兴冲冲招呼孩子。孩子摇摇头,抿抿嘴。走了。
我也奇怪,这就是当时自认为的天下第一美食吗?
物与事移,很多时候,美食如风景,还是保持距离最好。
03
糖水

1rdpd12p3dk.jpg

1rdpd12p3dk.jpg

小时跟了姥姥去别人家,家家慌张着待客,就是沏一碗糖水。糖水冒着气,泛着暗红的光泽,如玉石的光芒。总是想:糖水咋那么甜。要是天天能喝糖水就好了。一碗糖水就是最高的待客之道,就是人生的最高理想。
千年的茶在这里黯然止步,敛声屏息。
糖水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糖水泡馍。沏一碗糖水,再切几块馍片。吃起来,简直是天下第一。天天也吃不烦呀。糖水泡馍的日子,就是小康社会的标准。
现在。糖水泡馍退出了舞台,糖水也不再有人喝了。
简单的口味,才有简单的幸福。
04
香油的用法

euny23ykn4u.jpg

euny23ykn4u.jpg

香油怎么用?
这是问题?拿瓶倒就行。
放在当年,绝对被称为败家子。
油瓶倒了也不扶常被骂为败家子。
这不准确。败家子不敢这么奢侈。更准确的是我乡土作家所说的,一壶油在地上洒了后,拿衣服浸了。再跑到家里,往下拧。这才是乡土最真实的面目。
我姥姥就曾经把地上的面包屑刮起来,然后在手掌里吹吹,放到嘴里。
我见到的香油最经典的用法是在大姨家。
调了菜,加了盐醋,然后姨用筷子在香油瓶里蘸一下,滴到青菜上。也就一下而已。满屋皆香。一滴香油大于一个村庄。
这是香油最经典的用法。
那香铭心刻骨。
05
淋醋

ih1b0v0k3j0.jpg

ih1b0v0k3j0.jpg

乡间最舒缓的脚步是什么。
不是猫足,也不是秒表的嘀嗒,不是细雨,也不是轻风。
是醋声。
一滴滴醋从那尖尖的瓮里滴入盆里。瓮是特制,下有小孔,中间塞一截玉米杆。
啪、啪、啪——
溅落着,像是最轻的叹息。或是时间的滴漏。
满室皆香。睡梦里也发酸。
到现在,那声响也没有停。
润着我的乡村醇梦。
王自亮,现供职于河南省长垣县委宣传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