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回复: 0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024
发表于 2020-4-2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1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实物,你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初读检查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课件)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
  随机理解“叶柄”、“重叠”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和叶子。)
  3、小结:作者按顺序先写 再写 最后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哪儿看到了爬山虎?
  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2、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其实爬山虎还可以长在岩石上。
  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4、再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2、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3、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新鲜指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
  舒服指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看一看爬山虎,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你悲伤的时候,看着它心情会舒畅。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它会觉得神清气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动态美。我们一般描写植物只会写植物的静态,而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动态也写得惟妙惟肖,值得我们借鉴。
  区别“荡起”与“漾起”的含义。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对爬山虎叶子的赞美之情。
  6、练习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
  交流讨论:生长位置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茎上添画叶子和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的语言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4、再次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描写得那么细腻,这都是因为作者在仔细的观察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指导写作方法。我们不了解爬山虎的脚,但是看见过蜗牛的触角,即使没有看见过蜗牛的触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龙的爪子,所以说采用比喻的写法能让我们对描写的事物了解得更加具体、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爬山虎的脚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检查交流:
  (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设计意图: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
  3、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