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回复: 0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精选17篇)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的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二、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折纸图形等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故事引入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啊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树叶上。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二)学习新知(观察、操作、验证)
  1、观察交流
  师:认真观察,想想: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它们的样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观察折
  师:你们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里面的花纹也一样。是不是这样呢?你能想什么办法来证明一下?
  (2)课件演示蝴蝶对折效果
  师: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课题
  师:对折后,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蝴蝶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图形王国中。板书:对称
  3、折树叶(指名演示折树叶)。
  师:树叶和蝴蝶是不是一家人,也是对称图形呢?光想可不行,我们要亲自验证一下。谁来亲自折一下这片树叶(竖折——横折)
  4、指导汇报:对折后,( )的两边完全一样,所以( )是对称的。
  指名口述蜻蜓为什么是对称的
  5、验证、巩固知识: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竞赛游戏情景:动手折证明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每人一套)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有个小任务——读:动手操作证明下面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并说明理由。图形就藏在书中的100页。要求:先自己折,再和小伙伴说一说,既要有秩序又要快,如果成功可获得一颗智慧星!
  颁奖、鼓励、评价(贴到评比栏)
  (三)巩固练习(判断)
  1、简单判断:
  师:不动手折,你还能判断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呢?并说明理由。
  要求:不是对称——手势叉子 是对称——手势勾
  (课件出示)箭头图、钥匙图(折)、奥迪汽车标图(2线),8个图形、8个字母。
  2、快速大量判断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课件出示9个)
  (四)欣赏图片,感受对称的美
  师: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细心观察你的生活,到处都有对称的足迹。让我们看看他们藏在了哪里。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2  教村分析:
  《找对称》是一个科学类的数学活动,主要让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此教学教师并不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式,而是用看一看、折一折、找一找、做一做的几个环节,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如,在让孩子们找三角形、花朵、蝴蝶这三张图片左右两边的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提醒着他们"三角形的角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不过,这样说也不是很清晰,为了突出方向,就画了方向明显的图案,让幼儿看得更清楚。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各位老师的研讨及商量,对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而得到了解决。在设计活动中,采取了由易到难过程,在设计教案中,刚开始从认识简单图形,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了解对称的图形,接着是"找一找"的环节,即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让幼儿在认识简单图形对称的基础上,来找一找对称的有趣图案。大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及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最后是一个"找一找"的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对称"的理解,从而更多的发现物体的对称性,由于第一研幼儿操作下来,对于飞机的图案,幼儿材料书上画的飞机跟现实生活中的飞机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直接看出它是对称图案,必须通过实际去联系,幼儿很难理解,后来,我就在第二研中,想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把对称的飞机形象的画出来,当做例题讲解,但在幼儿操作时仍没有好的效果,一直认为是不对称图形,因而,对我的教学带来了困惑,令我不知所措。
  还有一些地方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对于数学自己本身了解的不够透彻,教学活动准备前,没有认真去研究一些细微的地方和复杂的图案,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有些地方出现一笔带过的现象,而造成了幼儿的不易理解。
  一课二研活动,对于课前的准备如教师对教案的熟悉,教师的回应能力,还有教具等都需要认真准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二研之后,虽然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漏洞或不足的地方,但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免会令自己感到开心。
  设计意图:
  从幼儿经验需求的补助与点拨方面来说,处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不仅仅趋于单一的数字或者是简单的加减法这一模式来套用,他们需求的是多元化数学知识的吸收与灌输,所以在本次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我选用了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对大班幼儿在入学前做一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点拨,没有过多的要求大班幼儿可以完全掌握这一知识点,但至少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可以让他们对数学中"对称"这一知识点不再陌生。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难点: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2、重点: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3、剪一剪
  三"找一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对称》在教学设计上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将教学版块确定为五大版块:
  第一版块:猜一猜
  低年级学生对于趣味性强的事物能很快接受,并能调动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我将导入环节设计为“猜一猜”,出示老师剪好的图形,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半图形猜出整个图形,从而顺利进入对称图形概念的揭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第二版块:剪一剪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接受的知识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提出:学生参与经历所学知识,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怎样对对称图形进行一个更直观更具体的感知,我在导入概念以后,紧接着设计“剪一剪”,老师先示范剪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剪的过程,明确剪对称图形重点和关键在于要先对折再剪,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让学生来剪。这样,学生不仅观察了,还参与了,创造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三版块:找一找
  找对称轴是重难点,怎样让学生能正确找到所剪图形的对称轴,我将教学环节设计为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单独找,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独立画出所找的对称轴,全班交流。
  从展示的作业来看,大部分的同学掌握了找对称轴的方法,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所剪的图形对折了几次,所以在画的时候就增加了难度。
  第四版块:想一想
  “想一想”环节是在基本概念掌握以后的提高练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设计时,安排以小组学习为主,再通过小组交流,派代表全班交流,集体订正,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有多条。
  第五版块:说一说
  数学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所以在课堂最后,我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说一说哪些是对称图形,学生非常踊跃,都想展示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并能识别对称现象。
  2、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其经历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剪一剪、画一画、听一听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宽学生视野。
  3、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体会对称的美。
  教学过程:
  一、初识对称(对称的物体)
  1、用“实物图”导入。
  蜻蜓、树叶、蝴蝶、脸谱,这些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都是对称的。(板书课题:对称)
  2、生活中富有变化的对称现象。
  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这些是不是对称的?为什么?
  (世界灯王、液晶电视、沙发、汽车、鸟巢、天安门城楼等。)
  二、再认对称(对称的图形)
  同学们看看这幅剪纸作品是不是对称的?为什么是对称的?你怎么知道两边一样?有些图形我们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检验是不是对称的,对折后留下的痕迹,我们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用对折的方法操作检验,同桌同学合作。
  三、变式对称(对称的图形)
  1、对称图形的变式(a-d-x)
  2、画对称轴(课本p68页做一做)
  3、折对称轴(课本p70页第二题)
  四、对称的事物
  五、做对称图形
  1、剪对称图形。
  教师示范“随意”剪,学生创作展示。
  2、摆对称图形。
  3、印对称图形。
  六、拓展延伸
  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做?
  板书设计:
  对称
  对称轴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对称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
  2、能在理解对称的基础上,操作多种材料,表现对称的图案。
  3、感知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对称美和对称的稳定性。
  活动准备:PPT课件,对称与不对称的图形若干张,蘑菇钉、对称小丑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在一座漂亮的城堡里住着一位非常善良的公主,有一天城堡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师,他想霸占城堡于是就将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了层层关卡。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有闯过关,于是,公主就在里面被关一天又一天。孩子们,你们觉得公主可怜吗?那你们想不想去营救公主呢?可是营救公主需要通过层层难关,你们会不会因此退缩了呢?尽管有闯关的挑战,可我们的小朋友还是奋不顾身,看来我们的孩子都是非常勇敢的,那好,现在我们就一起闯关去营救公主吧!
  二、在感知、判断、操作探索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合适的'钥匙,引出对称
  1、出示一把有半个爱心的锁,请小朋友帮忙找到有另一半爱心的钥匙从现在开始,你们的小耳朵要仔细听,在营救公主的过程中,会派上很大的作用。刚才啊,巫师告诉我,她设的第一关是一把只有半个爱心的锁,它的钥匙呢,是另一半相同的爱心,小朋友们,请你们睁大眼睛,下面哪个爱心是跟锁上面的爱心是一模一样的?
  教师小结∶爱心的两半确实一模一样,能完全重合,你们真棒。
  第二关∶寻找另一半,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恭喜你们,顺利地闯过第一关,但是巫师设的关卡一关更比一关难,你们有没有信心来闯第二关呢?
  1、寻找蝴蝶翅膀,这次我们要找到的是蝴蝶和脸谱的另一半,它的要求同样是要跟左边的图案一模样,那我们先来看看蝴蝶的另一半在哪里?
  2、寻找脸谱的另一半,你们好厉害啊,又成功地找到了蝴蝶的另一半,那么脸谱的另一半呢?在哪?
  3、比较蝴蝶、脸谱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从中感受对称美。既然你们成功地找到了蝴蝶与脸谱的另一半,那么现在,我请你们来比一比,这里的两组图片,你们看哪一组看起来比较漂亮,比较和谐呢?
  教师小结:像这种两边的形状、大小、图案、颜色都完全一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对称,这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第三关:折一折,判断对称图形你们已经成功地闯过来两关,那么第三关就是最难的一关了,但只要过了这一关,
  我们就可以救出公主了,你们期待吗?
  1、对称图形有:五角星、月亮;不对称的有:茶杯、房子。
  请幼儿目测:说一说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图形?
  这里有4张图片,你们先来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先把答案藏心里,我请举手的小朋友来回答。
  2、请幼儿折一折,操作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刚才我听到了不同的答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确定它到底是不是对称图?我想到了一种不错的方法,是什么呢?通过折一折,我们来确定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我们来试试吧。
  3、检查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展示并叙述他拿到的图形和通过折一折后得到的结果。
  教师小结: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一一对折线(对称轴)。幼儿分组操作,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认识。
  师:善良的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她邀请我们去她的王国里玩,原来她的王国是个对称国,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称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公主为我们准备了那些玩具?
  三、分组操作,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第一组:剪对称图形
  第二组:拼对称小丑图案
  第三组:对称方格涂色
  第四组:用蘑菇钉拼对称图形
  四、幼儿整理学具,集体对四组操作内容进行检验并小结。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对对称的图形,那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五、活动延伸:一起在幼儿园内找一找看那些东西对称的。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5  设计意图:
  “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就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观,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幼儿发现了“对称”所需的特点,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并理解对称图形的含义,尝试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幼儿的数学审美情趣。
  4、通过猜,找,做,画等方法表现对称。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两对称图片:苹果,蝴蝶。
  2、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3、操作纸每人一张。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没有这样的特点。
  二、识对称,找对称轴
  1、引导幼儿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再次感受对称图形的特征。
  (1)指一指、摸一摸这条折痕,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告诉幼儿对称轴的概念:把对称图形分成了一样的两部分的直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对称轴。
  2、操作活动:找对称轴。
  (1)猜想: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有对称轴吗?有几条?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找出三种形状的对称轴。
  (3)展示操作的结果(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画上对称轴),并检验找得对不对。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找出各图形的对称轴。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1、找一找,我们身上和周围有哪些事物是对称的?(如:人体、蝴蝶、标志等等)
  2、观看多媒体短片,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结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折叠对称的图形,
  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一、“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来的目的是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当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的时候,我没有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时我能加以追问“一样在什么地方”“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给孩子们充分时间,让他们通过质疑、讨论,理解对称的特点,使幼儿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更为深刻。
  二、“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在三张图片中找出跟范例对称的图片,通过这次找,孩子们明确了对称的特点。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每人手持一张图片,让他们找朋友配对,接着,我让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对称的物品,进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让孩子不仅对对称的理解和感受更进一步,而且知道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好了的达成了第一目标。
  三、“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活动中孩子们对此环节非常的感兴趣,师幼配合非常默契。让孩子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究发现、理解物体的对称,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来梳理已有经验,形成正确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幼儿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也是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当孩子们能很好的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对称之后,我又自我展示几个动作,感觉有点多余了。
  四、“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环节,我觉得不足的是:我通过暗示引导孩子们发现可以通过重叠描画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画出对称的另一半,这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孩子们尝试多种方法制作对称的图案,如剪、印画等方法。这个可以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继续尝试。再者,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图案的对称,再课后延伸时可以让孩子们在图案对称的基础上,理解颜色的对称。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6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2. 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找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是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对称的`图案和各种现实生活中有关对称的实例,作为教学时互相交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3. 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议一议
  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三、做一做
  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
  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2.弄清楚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的,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它们都有没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图形能重合的特征。
  小 结: 今天我们经历观察和分析了现实生活实例和图案,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有关对称的事例,认识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后记:
  学生对于判断是否轴对称图形较清楚,但是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较难掌握,在举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上课的气氛较好。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7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1、认识对称现象,绘画对称图形。
  2、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活动准备
  有趣的对称图案,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
  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教学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 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致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体验对折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对称的大树、对称的房子1张、对称的三角图片1张、不对称的房子、不对称的三角形、不对称的茶壶各一张;找对称的操作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可恶的巫婆,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就出公主,可都没能闯关这些关卡,小朋友们你们愿意闯过难关吗?
  二、引入对称的概念
  师:“小朋友们在闯关之前,老师这有一些有关这个王国的秘密,让老师帮助一下你们吧”。(让幼儿观察对称图形,并探索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对对称图形有一些了解)
  三、闯关游戏加深对对称的了解
  1.第一道关卡,开锁,找对称的图形
  2.第二道关卡,看蝴蝶,找对称的图形
  3.第三道关卡,看脸谱,找对称的图形
  4.第四道关卡,归类,找出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
  5.第五道关卡,让幼儿画出对称的方格图形
  四、联系实际
  让幼发现生活中,教师中的对称图形,并分享分享一下自己对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动手操作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拥有一半图形的操作卡(图形各不相同),使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找出图形、颜色都相对应的对称图案贴在操作纸上。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对称”是第二课时活动,孩子们已在前一课的“京剧脸谱”中感知了对称,因此在此基础上让幼儿功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会判断对称图形,同时也在此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活动一开始,我以仍以“京剧脸谱”导入,让幼儿细细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孩子们有说“脸谱上有颜色,有说有图案的,有说一模一样的”然后老师抓住一模一样的回答告知幼儿脸谱上的秘密就是左右两边图案、形状、颜色、大小都一样的,但方向相反的,它们是堆成的。
  第二环节提供各种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图形,供幼儿动手操作继续感知和理解。第一部分是看看、动动这些图形对称吗?(教师提供的是对称的图形)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感知他的对称性,通过眼睛观看,用手折一折,然后把个别幼儿对折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共同试验这个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拿到的图形究竟是否对称的。在感知对称图形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且能对折,这一折痕就是对称轴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继续动手操作感知这些图案是对称的吗?并分类送到指定的篮筐中,这一环节,出错的幼儿就有点多,容易搞混,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于是在幼儿操作好后,进行集体验证,一一把图案通过上述的观察、对折进行分析和判断,让幼儿知道了正方形、房子、树叶是对称的,剪刀、蝴蝶是对称的。
  第三环节让幼儿使用幼儿课件“对称王国”这一页的操作,活动中我设置了小朋友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解救被囚禁的“对称王国的小公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强烈地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借助小朋友急于闯关救小公主的迫切心情,由易到难地展开对称教学活动。在闯关的过程中,设置了比一比、猜一猜、试一试、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环节,让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玩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1.比一比。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虽随处可见,可是孩子们关于对称的概念却并不是十分明确。因此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直接采用以对称剪纸的方式帮助小朋友了解科学的对称概念,让孩子们通过比一比,清楚明白地看到只有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对称的图形。这为接下来小朋友的探索和操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猜一猜。
  这一环节是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猜”不是目的,主要是主动积极地去“找”。通过小朋友的猜测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孩子们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都积极主动地寻找着每边翅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3.试一试。
  在引导小朋友自由探索画对称轴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小朋友先观察图形能不能重合,怎样重合?还有没有别的重合方法?让孩子们有一个思考内化的思维过程,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体验,帮助小朋友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画一画。
  画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应该是本活动最难的部分。我觉得这虽不是本活动的基本目标,但是可以让小朋友尝试一下。一来大班的小朋友喜爱有点难度的挑战。二是根据新纲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的精神,因此活动中我们需要并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探索机会,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果不出所料,小朋友的探索结果令我惊喜:长方形的对称轴大多数小朋友画了二条,正方形的对称轴小朋友画了四条,好些孩子给圆的对称轴画了许多条……
  5.做一做。
  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环节中, 孩子们两两合作,比赛哪组做出的对称动作多。这既能让孩子们好动的身体得到片刻轻松,增强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孩子们的独创意识和合作精神,巩固对“对称”的理解。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环节,虽是动的一刻,但孩子们配合默契、因而非常开心。
  反思本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课件制作技术自身不足,经常需要借助年轻教师的帮助,自己还需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2.准备过程还可以更充分一些。如:可以多准备一些操作纸,让孩子们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虽然这一节课已经过去了,但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对称的图案还有很多,生活中蕴含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联系,需要我们带着孩子继续发现、寻找,梳理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动手动脑,掌握系统的知识。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0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讲授;主要内容包括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和有关作图,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关于中心对称,首先通过具体例子及相应得动画演示得出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最后说明作与已知图形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关于中心对称图形,主要让学生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加以认识,并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可以由学生探究得出,由此得到利用坐标作与已知图形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的方法。教学时结合多媒体,使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认识图象,获取新知,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叙述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掌握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连接对称点的线段经过对称点并被对称中心平分;
  能较熟练地画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会求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的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进一步体会旋转变换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学习和认识,进一步增强美感,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
  能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和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性质。它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有意义,本节后面的例题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此重点知识而设置的。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1  设计意图: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化,它是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
  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日常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和现象非常的普遍,例如:规则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公共建筑、脸谱、风筝等,他们左右两边的图形、大小、花纹、颜色完全一样,这样的特性能够激发孩子
  浓厚的探索兴趣。
  活动通过让孩子观察描述、概念熟悉、动手实践、理解延伸这四个环节来掌握对称的科学性的概念。同时秉
  承了科学活动重在让孩子动手操作、激发浓厚的探索欲望为核心的中心思想,将第三环节作为活动的重点,
  让孩子在猜测与验证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对称的实际含义。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和对称轴的概念,感受生活当中对称物的对称美。
  2、通过观察、比较,判断物体的对称性,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具:对称的蝴蝶示范图片、活动猜测、记录图
  学具:人手一份对称图形(金鱼、风筝、建筑、京剧脸谱)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对称
  1、教师出示沿对称轴折叠的半个对称的蝴蝶
  ------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呢?
  2、教师总结对称的概念、特性。
  ------蝴蝶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
  把这种形式叫作对称,这条折痕叫作对称轴。
  (环节分析:用隐藏一半的蝴蝶作为对称的典范,既能很好地诠释对称的概念,又能以折痕明示对称轴;而且
  一半一半揭示,不仅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又能着重比较左右两边的蝴蝶翅膀的大小、颜色、形状和
  花纹,并以重叠的方式检验对称。)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对称
  1、教师出示操作的材料,并介绍记录图表。
  ------那么….是对称图形吗?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并在这个画有问号的空格里填上你的猜测,认为对称打上
  勾,认为不对称则打上叉。
  2、介绍操作要求
  ------试着对折,看看它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是否完全一样。
  3、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寻找对称轴,并沿着对称轴对折。
  4、总结
  ------金鱼和风筝的大小、颜色、形状、花纹完全一样,它们是对称图形,房子的窗户不一样,脸谱眼睛的
  花纹不一样,它们两个不是对称图形。
  ------你们都猜测对了吗?很多小朋友用眼睛看和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不一样,说明只用眼睛看是很容易犯
  错误的,只有动手做过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千万不可胡乱猜测。
  (环节分析:通过先猜测后操作验证的方法,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判断,而非只用观察的盲目判断;在
  验证对称的操作中难度有简到难,鼓励幼儿细致观察,发现它们在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上的不同,从而
  进一步巩固对对称的理解。)
  三、找对称,相关经验的延伸
  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很多很多的对称图形,请你根据半边图形找出对称的另一半
  2、幼儿找对称,教师引导对称的要点:大小、颜色、形状、花纹都得一样。
  (环节分析:此环节是对对称的概念理解的逆向运用,通过寻找对称的翅膀,加深对称的概念。)
  四、寻找生活当中的对称
  ------生活当中还藏着许许多多对称的秘密,请小朋友去仔细找一找。
  (环节分析: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本次活动对称的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
  对称美)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2  活动目标:
  一.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二.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活动难点: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活动重点: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活动流程: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3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地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地摆、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纸、剪刀、小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拯救女王
  通过创设闯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1、通过第一、二、三关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重点)
  第一关:找一找
  教师通过出示一半的爱心,激发幼儿寻找它的另一半把爱心复原。
  教师总结:像这种左右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第二关:折一折
  通过动手折图形判断图形是否对称,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同为对称囹形,对称轴的数量不同。
  教师总结:原来在对称图形中,有的像半圆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像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第三关:分一分
  请幼儿把它们分一分,把对称的放在笑脸框里,不对称的放在哭脸框里。
  2、通过第四、五关知道相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难点)
  第四关:摆一摆
  请幼儿把『F方形摆一摆,让它们和左边的图案相对称。
  第五关:拼一拼
  请幼儿6人一组合作拼一拼,在左边拼出一个小士兵和右边的小士兵相对称。
  三、女王送礼物
  出示女王图片,介绍女王的王国叫“对称王国”。
  出示礼物图片,引导幼儿把礼物完整的变出来。
  活动延伸:
  剪一剪
  请幼儿带坐礼物回教室动手剪一剪。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越来越强,此活动中设计了闯关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通过活动,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收获颇多:
  1.环节清晰明了。
  活动的整个环节很清晰,通过拯救女王而闯关明确了任务,设计了“找对称爱心——折对称图形——分一分对称物品——摆出左右对称的图形”4个难关,每一个关口都有关于对称的学习与练习;在教学的具体环节上,让小朋友们动手参与也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折纸游戏有效地增加了每一个小朋友参与和成功的体验。
  2.电子白板与PPT相结合。
  白板的种种功能为小朋友理解对称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并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学习兴趣。
  小百科:对称,就是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4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形状及颜色的对称关系。
  2、理解对称的含义并且会进行找对称的操作。
  3、正确判断对称图形,完成练习。
  活动准备:
  1.具有对称特点的物品
  2.做题的对称卡挂图及各类各色图形
  3.各种图形用一纸袋子装好,幼儿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蝴蝶都拍拍翅膀准备回家。忽然,蝴蝶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的半只翅膀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的翅膀配对。
  3.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大小一样)。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教师小结: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如蝴蝶,都有一条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完全相同,我们把它们叫做"对称"。
  二、找对称
  1.师出示某图形的一半,请幼儿找到它的另一半来拼一拼。
  2.师:其实人的身体很多地方也是对称的?大家找找看。那么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3.我们还见过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呢?(门窗、蜜蜂、蜻蜓、蝴蝶、书本、衣服、心形、梯形、手掌、脸、飞机翅膀、车轮等)
  三、练习判断书中的几组图(出示自制挂图),看看哪组图是对称图形,是就在下面的方框中打上"√"
  四、游戏纸袋中的各类图形倒出来,分别找找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在桌子上拼一拼,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练习(P20)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5  在学习《对称》之前,我布置学生回家动手做书上的小衣服、小树、心和葫芦。大多数孩子都是从中间对折着剪的,只有几个学生是画下来再剪的。于是,我就拿着这几个不对称的图形问孩子:“你们觉得这几个图形跟你剪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孩子们都说,两边不一样大。于是我又说,那你们几个能想个办法让它们变得跟大家的一样吗?那几个孩子很轻松的就知道先从中间对折,然后再去剪。剪完之后,我问学生,这下跟大家的一样了吗?学生们都纷纷点头。这样一来学生对对称图形就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比老师讲效果好得多。我紧接着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对称图形,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抢着举手说,那条对折的线就是对称轴,我肯定了学生,然后把图形粘到黑板上,教学生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这个难点顺理成章地就突破了。只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备课,我想上课其实很简单。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6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纸作品3幅,字卡"对称"、"重合"、"对称轴"
  2、实物图片:风筝、天安门、飞机、脸谱
  3、实物:剪刀、衣架、手套、围巾、眼镜、爱心盒、望远镜、梳子等
  4、自制操作泡沫板人手7块、粘有双面胶的垫板人手1块、教师操作范例
  活动过程:
  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
  1、出示三个剪纸作品,感知理解对称(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案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案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出示字卡"对称"教师尝试将其中一个图形对折(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咦,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出示字卡"对称轴"
  2、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
  (1)出示蝴蝶风筝、天安门、面具(脸谱)、飞机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
  (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
  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
  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教师作品(坦克)(今天老师还用泡沫块拼搭了一个图形,大家猜猜老师搭的是什么?它对称吗?怎样让它变成对称的?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增加一块泡沫块或减少一块使其变成对称图形,幼儿尝试。
  2、幼儿用泡沫块拼搭对称图形
  (1)用四块泡沫进行拼搭(请每个小朋友拿4块泡沫,在垫板上粘贴拼搭成对称图形)教师进行验证。
  (2)用七块泡沫进行拼搭教师个别验证后,邀请客人老师协助验证。
  结束:今天,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很能干,不但认识了解了对称,还能自己动手拼搭对称的图形,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对称的物品,今天我们也回家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明天来告诉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设计通过帮小昆虫找翅膀,激发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感知对称的图案,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对称的事物。此设计是一个整合了语言、科学、艺术、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活动。由此活动还可以引申出许多探索活动,以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积极性,提高幼儿自我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环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如果在中班进行,可以把它分成两个活动来完成。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篇17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教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教学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教学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推荐阅读:
  •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精选8篇)
  •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
  •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通用15篇)
  •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6篇)
  •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范文合集(精选11篇)
  •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精选17篇)
  • 小学数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小学数学第四册《对称》(精选17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