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回复: 0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
  3、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更羸说的话,并联系全文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2、进行读懂自然的训练。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方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达标规程】整体感知──质疑解惑──理解寓意──总结升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主要讲了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就让天上飞翔的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2、哪个自然段描叙了更羸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的经过。(第五自然段)
  二、导学达标
  1、重点段切入,引导学生理解大雁掉下来的原因:
  ⑴ 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在这一段里,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的问题:
  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为什么直往上飞?大雁拍了两下翅膀,为什么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⑵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下来: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以进一步理解“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老师说第一句:因为这只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
  因为它心里害怕,所以……
  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
  老师边指导学生说,边板书:嘣 害怕 高飞 裂开 掉下,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说,指名说。
  刚才,我们是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现在,我们变一种形式说,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说明:比如,大雁直掉下来,是因为伤口又裂开了。然后,让学生练习着说,同桌之间相互练习,然后指名说。
  ⑶ 演示大雁受惊后活动的经过,理解“直往上飞”和“直掉下来”。
  ① 老师读第五自然段,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可用自己的铅笔盒当大雁。)
  ② 指名上讲台演示,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演示的好不好。好,好在什么地方?不好,什么地方不好。
  ③ 老师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两个“直”。“直往上飞”是说大雁一个劲儿地往上飞,“直掉下来”是说大雁一点也不能飞了,垂直地掉下来。
  ④ 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知道,是课文中的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的?
  (指名)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声响,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更羸的本事是什么。
  可先让同桌间相互讨论,然后点名说。
  2、抓住重点句,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怎么知道大雁受过箭伤的:
  ⑴ 更羸是根据什么看出那是一只受伤的大雁的?请大家在第二自然段中划出答案。
  ① 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 我们看到的大雁平时是怎么飞行的?
  ③ 更羸看到的大雁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大雁一样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a、大雁为什么飞得那样慢?
  b、大雁为什么边飞边鸣?
  ④ 学生讨论回答: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叫得惨是因为……
  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中找到的?
  ⑤ 引导学生理解“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第一句话“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是更羸看到和听到的,第二句话“飞得慢,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是他根据观察进行的分析。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第二句话换一种说法。
  完成练习:
  更羸通过认真的(  ),动脑子(  ),最后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能(  )。
  那么,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下更羸的话,认真地体会一下更羸分析得有没有道理。
  ⑥ 如果换成我们,我们知道那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吗?
  我们没有这种本事,更羸却有这种本事。更羸不但(  ),而且(  )。让学生按照这个要求说话,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⑦ 更羸真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⑧ 大家想想,为什么更羸有这种本事,为什么我们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更羸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精神。
  3、扩展思维,理解寓意:
  ⑴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讨论,你们说,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小组讨论。
  在学生热烈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大雁之所以丧命是因为它第一次受到箭的伤害,第二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就害怕了。“惊弓之鸟”正是由此而来,常用来比喻那些受过惊吓的人,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⑵ 大家想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紧急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办?
  ⑶ 总结全文:
  谁能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飞得慢:受箭伤
  大雁           嘣 害怕 高飞 裂开 掉下
  叫得惨:离同伴
  更羸  观察  分析    判断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2  教材说明:
  《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讲述的是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全文环环相扣、说理清晰,逻辑性强。它采用了以人物对话为主的写法,用魏王来衬托更羸,表现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时安排:
  第一课时: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王、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读通课文,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读熟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面以第二课时为例具体介绍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树上有十只鸟,如果被人用箭射下一只,还会有几只?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第10课《惊弓之鸟》中也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他就是更羸。揭示课题。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感知大雁落地原因,感受更羸判断的准确。
  1、播放动画。
  2、大雁是如何掉下来的?理解此句话中两个“直” 意思的不同。
  3、是什么使大雁从空中掉下来了?
  4、指导朗读。
  三、深层探究大雁落地原因,理解更羸的话。
  1、大雁为什么会直掉下来呢?
  2、动画播放更羸说的话,提出学习要求。
  3、汇报交流。
  (1)更羸共说了几句话。
  (2)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作出了什么分析?
  (4)他做出了什么判断?
  指导学生用“一……就……”、“因为……所以……”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话,领会更羸语言中的因果关系。
  (5)检查理解,完成填空。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画出表现魏王神态变化的语句,读出情感。
  2、更羸的语言应如何朗读?
  3、分角色朗读。
  五、理解运用。
  1、出示《大雁报》记者小雁的报道。问:如果你是更羸,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
  2、说话:如果大雁不______,就不会________。领悟大雁死亡的更深层原因。
  六、拓展延伸。
  1、解题。说说自己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者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
  2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成语故事,掌握更多道理,学到更多知识。
  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裂开
  往上飞 善于观察
  害怕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首先写更羸先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没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从半空里掉了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原因。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教学设想:
  本课虽然的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好凭借,但它毕竟是语文教材,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学科本位任务一定不能淡化,于是研究的重点就落在了如何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结合点上。教学中,我注重的是如何巧妙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创新;怎样通过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对新课程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展开学习过程”“改变学习方式”等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先果后因”关系的句式。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过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提高理解句子和句子之间关系的能力;
  2、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分角色读、想象等手段,体验感悟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了解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
  2、更羸说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的一段话。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发现”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激疑—引导—探索—发现”的基本流程,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十课——《惊弓之鸟》,谁能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
  1、理解“能手” 及人物关系。
  ⑴理解“能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①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②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同学因为唱歌唱得很好,所以是唱歌能手。
  ③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中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说一句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④“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非常丰富。)
  ⑵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有谁?他与更羸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认识更羸与魏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学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师可用学生熟知的同桌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进行引导。)
  2、品读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
  (1)这个故事是围绕魏王和更羸这对君臣的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们君臣有着怎样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试着把它读出来。
  (2)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同学们,你们相信吗?
  (3)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3、品读更羸拉弓后他们君臣的对话。
  ⑴就在魏王满腹怀疑的时候,只见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掉落下来。这时他们君臣又有一段对话,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看应该怎样读?
  ⑵反馈。
  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
  4、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
  ⑴小黑板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①理解“孤单失群”孤单什么意思?“失”可以用这句话中哪个词来理解?“群”呢?
  ②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③读一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男: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④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⑤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这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⑵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
  小黑板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⑶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一……就……拼命)
  ⑷指名读,齐读。
  ⑸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会裂开,就会掉下来。)
  ⑹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5、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
  2、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它来比喻怎样的人?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可谓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因为这个成语故事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所以才流传了千百年,像《惊弓之鸟》这么好听有趣又有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来读一读,为我们的“成语故事会”做好准备。
  五、课堂作业设计。
  (一)、填上动物名,组成成语。
  亡(    )羊补牢    惊弓之(     )  双(     )戏珠    守株待(     )
  画(    )添足    老(     )识途   对(      )弹琴    盲人摸(     )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再填空。
  1、更赢一共说了(      )句话。第一句是更赢看到大雁(            ),听到大雁(             );第二句是更赢分析大雁(            )的原因。从这两句话看出更赢知道(                                   )。
  2、第三,四句写大雁(            )。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更赢知道只需(               )不需(             )就能(                              )
  3、更赢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是因为他善于(                      )善于(            ),说明更赢的确是个射箭(                                )。
  (三)、造句。
  能手:                                                         
  因为……所以……:                                               
  板书设计: 
  20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
  难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教学思路:
  这节课我从更羸的名字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再由“更羸为什么有名?”延伸开去。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有名表现在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掉下来,懂得更羸对事物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我将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一段话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逐层分析推理,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同时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的推理过程,使学生受到正确思维方法的训练。接着,我让学生找出魏王的两句话,通过对魏王说的话反复品读,从中体会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从而更加深入体会到更羸的有名。最后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和寓意。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更羸为什么有名?”这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动画演示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动画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体会魏王的两句话,通过揣摩魏王的心理,在不断的角色体验中,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惊弓之鸟》(看老师写课题,提示“惊”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弓”字第三划是竖折折钩。)生齐读。
  【我运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力求简单明了,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二)新授
  师: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让我们一起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挺直腰杆,认真读着,相信已经读得很好。现在我来检查一下,第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呢?
  生:更羸
  师:“更”是个多音字,还可以组词为打更,三更半夜等。谁知道它另外的读音?你能给他组个词吗?看到“羸”字,你发现了什么?和“赢”字很像,怎么记住“赢”字,可以拆开记,羸:亡、口、月、羊、凡。
  出示课件: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更羸,那更羸是什么人?
  生自由说(更羸是个射箭能手……)
  师:课文是怎么说的?生交流
  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课件:
  师:你怎么理解“能手”(课件点红)?
  师:比如某些同学很会画画,我们就叫他画画能手;很会唱歌,我们就叫他———唱歌能手。而更羸射箭百发百中,我们就叫他———(生)射箭能手,而且他可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是魏国──生(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这一点的?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生交流
  课件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是这句吗?是啊,更羸不取箭,只拉弦,就能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这件事真奇怪,让我们再来读读。
  “弦”注意正音,不要读成“玄”。师可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肯定:“弦”这个生字你读得可真准。
  师:这是弓,出示“弓”的图片,这是箭,出示“箭”的图片。弓上哪一部分是弦呢?拨动弦会发出什么声响?“嘣”师正音,后鼻音,谁能读好它
  你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
  预设:嗯,弦声还不够响,大雁没听见,所以没掉下来。再读读。
  再请一生读。
  师:嗯,这么响,连老师都吓了一跳,难怪大雁吓得直掉下来。
  师: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句话中竟然有两个“直”,仔细读读,这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生读句子体会
  交流(飞得急掉得快)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
  师:是啊,(动画演示)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拼命地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又从半空中直往下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生交流。三人次。
  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交流到的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部分?(9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这段话一共有几句?你能从中读懂什么?生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反馈:
  ①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个生词,你来读──悲惨,再读──悲惨。理解“悲惨”。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
  前文中有一句话也讲到了这个意思?找找(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板书
  课件出示:
  ②更羸大雁飞得慢,叫得很悲惨,看到这些,他想到什么呢?
  生交流。
  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想到(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理解“愈合”(板书)
  更羸听到大雁边飞边悲惨地叫着,想到(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孤单失群”(板书)
  师引读:(它飞得慢,因为……
  它叫得悲惨,因为……)
  你看,这几句话中原因都在后面,结果在前面,这就是因果倒装句。
  ③正因为受过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所以大雁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因为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就要使劲);因为一使劲,伤口就(裂开了);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它就掉了下来)。(板书)
  你们看,以上接读的过程,就是更羸的推理,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更羸的推理过程说一说。(一层一层地对着板书说,再请一生连起来说完整)
  课件出示:
  师:(对着板书)这段话共有4句,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听到,第二句由看到听到而想到的,第三、四句是由前面看到、听到、想到的而做出的推理分析,让我们再来读读。你佩服他吗?为什么佩服?
  生交流
  师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推理分析。
  师:我们佩服他,在场的魏王也很佩服他,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
  生说并出示:“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如果你是魏王,你会说,生初读。我还没感受到魏王对更羸的佩服,
  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嗯,有一点点佩服。
  如果你是魏王,你还会说,又一生读。嗯,让我感受到了你的确很佩服更羸。
  我们一起读。
  课件出示:
  师:是呀,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让大雁从半空中直掉下来,真是眼见为实呀,可是魏王一开始相信吗?
  生交流并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半信半疑你能读好吗?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
  出示:“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读出相关语气。
  课件出示:
  师:是啊,魏王由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对更羸由衷地佩服啦!难怪说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
  师:他的有名不仅是他射箭百发百中,更在于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是那嘣的一声响)是呀,嘣的一声响,给大雁带来了惊吓,这是一只受不得半点惊吓的鸟,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课件出示: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至于该成语在生活中如何运用,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板书: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古代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只拉一下弓,就使这只大雁惊吓得从天上掉了下来。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教学这篇文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手”、“大吃一惊”、“愈合”、“孤单失群”等词的意思。懂得“惊弓之鸟”的意思。能用“只要……就……”和“一……就……”写句子。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4.学习对事物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四句话的意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更羸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体会更羸的仔细观察是正确的,以此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认识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小朋友,(点击出现更羸)认识他吗?(板书:更羸)在哪儿认识的?板书:惊弓之鸟
  二、初读课文, 理清课文内容
  1、哎呀,这下更羸可麻烦了。他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人物了。请看:
  拿出课前材料:(魏国日报)
  一只大雁从我国领土飞过,途中被人用弓箭射下,在场者举报是射箭能手更羸活活射死大雁,动物保护协会准备向更赢讨回公道。(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课件)
  2、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段文章后,你有什么想法呢?我们一起来帮帮更羸,好吗?
  3、出示(课件自学小贴士):
  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有关句子,来证实更羸不是杀雁凶手。
  4、交流。(第5自然段)
  课件: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证据在哪儿?(修饰:并不取箭  嘣 )
  (2)这段话该怎么读才能读好。指导读第5自然段。
  5、还有对更羸有利的证据吗?
  6、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温馨提示:读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样进行细心的?
  7、自由读第9自然段。
  (1)让小组自由汇报。(根据汇报出示重点词:第一句话画横线  受过箭伤   离开同伴  害怕)                  
  (2)在汇报过程中结合理解
  理解:愈合(伤口长好)  孤单失群(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
  师讲解有关大雁的生活习性:大雁一般过群居生活,排成人字或一字形队)
  (3)自由读本段,同桌配合,用“因为……推断出……”把更赢看见的和推断的结合起来说说。
  (4)更羸说的有没有道理?
  (5)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到现场去看看。(播放动画)
  (6)果真如此,这段话应怎样读。(平缓 自信)师读观察的语句,生读推断的语句。
  8、当时在场的还有谁?(魏王)老师想让同学们分别当当魏王、更羸,找出他们的对话,试着读一读,演一演。
  9、练习分角色朗读。(自由组合)
  10、交流读的情况。
  (1)说说你是怎样演好这两个人物的?(更羸自信 魏王怀疑吃惊)
  (2)分角色演读。
  11、看着更羸的表现,你想对更羸说什么吗?
  1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本事也只拉弦就让这只大雁掉下来吗?根据生回答,从以下两方面小结。
  (1)引读第一句话: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课件)(修饰文字:能手 有名)
  理解:能手。(本文指更羸是魏国最擅长射箭的人)
  (2)    上还有哪些能手?(画画能手  跳舞能手  书法能手)
  (3)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板书 善于观察、分析)
  三、分析探究
  1、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更羸和大雁之间发生的事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深入感悟
  1、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根据板书)
  2、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还帮更羸洗脱了罪名,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那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吗?
  五、布置作业(课件)
  我喜欢,我选择:
  (1)我喜欢思考,我能找出类似“惊弓之鸟”的现象;
  (2)我喜欢讲故事,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3)我喜欢积累成语,我要搜集更多有趣的成语故事
  (4)我喜欢当小记者,我要说明真相,替更羸讨回公道……
  教学反思: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不但能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读,而且能提高阅读的效果。教学〈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时,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示:“1、射落大雁,2,找出原因。”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学习第一部分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更羸是怎样把它射下来的?学习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 个,思考: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写更羸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从而引导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行体会。这堂课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方面
  1、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肯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重要人物是通过研读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着重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在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后,老师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哪两个呢呢?学生反馈,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这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问题,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我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鸣”,我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我会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子;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我会说:看来你上次一定伤得不轻。同时让全班学着他的样子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我是这样突破的。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形成付板书。                                          
  上飞    直
  直往      掉下
  边飞边鸣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板块,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猎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仔细观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 __划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导反馈,课件出示。
  这两个句子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2、研读句子: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这个句子不难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点。
  3、研读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内,四个人轮流当更羸,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着请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相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来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
  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发对更羸的赞叹之情,领悟课文的寓意。】
  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导语: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样一个人,他在跟魏王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呢?
  1、放声朗读更羸的话,读出他的特点。
  指名汇报,相机点评。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魏王的话,指导朗读,读出他的信不过,读出他的大吃一惊。
  3、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块,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四、板书设计
  裂开
  高飞 ↗ ∣
  害怕 ↗ 直 ∣直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弦响 ↗     ↓
  边飞边鸣————→         掉了下来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反思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让学生用箭号画出大雁掉下来的过程,目的是想通过“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只有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去感悟领会课文的内涵,才有可能准确地再现“惊弓之鸟”。而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语文就必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能手”、“悲惨”、“大吃一惊”、“惊弓之鸟”4个词语。
  2、学会成语故事的学习方法,会抽象出寓意。
  3、把握角色的神情心态来朗读对话。
  4、了解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一、字与词
  1、字形与字音:
  多音字“更”的两种读音,会组词;赢与羸的字形区别。崩与嘣的字形区别,会形近字组词。
  2、词义与运用:
  能手:对某项工作、事情、运动特别熟练,表现出很高才能的人。
  我们周围有很多能手,写一写:
  (纺织)能手 (钓鱼)能手 (学习)能手 (写字)能手……
  悲惨: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学会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区别与悲哀的不同。也可用生活举例的方式运用词语。
  如:悲惨的(境遇) 悲惨的(处境) 悲惨的(下场)……
  大吃一惊:用朗读来解读词义。想象魏王说话的神态、动作来做个小练笔。同时深刻理解词语意思。
  惊弓之鸟:字面意思,被弓弦响惊吓的鸟。
  比喻义:受过惊吓,吃过亏,后来遇到同样的情境,就会惊恐不安的人。可以在课文阅读中抽象词语的寓意。
  二、句段
  1、朗读对话的复习:
  更羸与大王的对话,可以在小组里讨论朗读的语气,作为第一单元知识的回顾。文中注上表示语气的词。标出说明人物神态的词语。
  ⑴ 更羸很有把握地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来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从“只要……就”,看出更羸对射雁信心十足。
  ⑵ 魏王惊讶地说:“是吗?”从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看出。
  ⑶ 更羸说:“我可以试一下”虽然比较有把握,但更羸说“可以试试”证明他还是比较谦虚的。
  小结:在文中圈出重要的词语,在文中注上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也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2、体会短句的作用:
  更羸射雁的描写,要体会短句的作用。这个语段,用“拿、拉、听、飞、拍、掉”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更羸动作的娴熟快捷,大雁的惊恐。抓住“忙往上飞、直掉”来体会。朗读练习重音及停顿。
  3、了解根据现象推断实质的思维方式:
  ⑴ 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射下大雁?
  学习第8自然段。
  更羸观察到大雁飞得慢,叫得声音很悲惨,分析大雁是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推想出大雁一听到弦响,肯定会因害怕而掉下来。可用填空帮助展示思维过程: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受到箭伤。
  大雁叫得惨,是因为孤单失群。
  大雁掉下来,是因为心里害怕,使劲往上飞,伤口裂开。
  小结:更羸是通过观察现象:一只大雁边飞边鸣;分析原因:受过箭伤;进而推想结果:不用箭也能射下雁。
  ⑵ 抽象寓意:
  大雁被射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它受过伤,对弦响十分害怕,所以才被射下来。概括出“惊弓之鸟”的寓意。
  4、用“不是……是”、“只要……就”、“一……就”写话。程度好的学生可以用两对关联词写一段话。
  三、篇的练习
  1、按原因、结果给课文分段。
  2、拓展阅读:
  一则成语故事。例:刻舟求剑 会讲故事、抽象意义
  3、写观察日记。  4、运用这种推理方法。说明句子的合理性:
  持之以恒,必定收获匪浅。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一故事,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
  课文首先写更羸先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没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从半空里掉了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原因。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设计理念
  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本义,知道这个成语的寓意,通过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3.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0课——《惊弓之鸟》,谁能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品读感悟
  1、理解“能手” 及人物关系
  ⑴理解“能手”。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①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②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刘欣然同学因为唱歌唱得很好,所以是唱歌能手。
  ③出示句式: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中也有不少能手。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说一句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④“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非常丰富。)
  ⑵故事的主要人物还有谁?他与更羸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认识更羸与魏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学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师可用学生熟知的同桌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进行引导。)
  2、品读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
  ⑴这个故事是围绕魏王和更羸这对君臣的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们君臣有着怎样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试着把它读出来。
  ⑵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
  ⑶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3、品读更羸拉弓后他们君臣的对话
  ⑴就在魏王满腹怀疑的时候,只见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掉落下来。这时他们君臣又有一段对话,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看应该怎样读?
  ⑵反馈
  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
  4、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
  ⑴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①理解“孤单失群”孤单什么意思?“失”可以用这句话中哪个词来理解?“群”呢?
  ②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③读一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男: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④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⑤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这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⑵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⑶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一……就……拼命)
  ⑷指名读,齐读
  ⑸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会裂开,就会掉下来。)
  ⑹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5、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
  2、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它来比喻怎样的人?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可谓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因为这个成语故事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所以才流传了千百年,像《惊弓之鸟》这么好听有趣又有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来读一读,为我们的“成语故事会”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20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能射下大雁的事。使学生了解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将事情做成做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由事及理的阅读理解思路,以读促思,思中生悟,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与个性化体验。在教学中始终引导学生当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训练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的自制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已认识近两千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更羸说的话,明白个中推理;
  2、练习人物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3、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寓意,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学生收集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惊弓之鸟》这则成语故事的内容,谁来复述一遍?
  2、就是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便邀请更羸去郊外打猎,发生什么事情了,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边听边思考:
  更羸与魏王外出打猎时看到了什么?他又是怎样对魏王说的?
  2、汇报,更羸看得怎样?(仔细)
  就是因为更羸看得仔细所以他对魏王说什么?
  3、指导朗读:
  更羸的话,读出自信,胸有成竹的感觉。
  三、学习第3~8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更羸真的能把大雁射下来吗?)
  2、魏王也不信,他说什么了?(理解什么叫做“信不过”)
  3、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看课件)课文中哪一段描写刚才的情景的?(5)
  4、女生读,找出那一个字直接导致大雁掉下来的?(嘣)
  5、就因为“嘣”的一声响,大雁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6、比较句子。
  7、看到这样的情景,魏王是怎么说的?他的神态怎样?(理解:大吃一惊)
  四、学习第9段
  1、假如是你跟魏王去打猎,你有这样的本领让大雁掉下来吗?那更羸一定是神仙,否则他为什么会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他是怎样判断的?
  2、自由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更羸是如何判断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文中哪些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分析的?
  4、课件展示大雁是群居性的候鸟,当孤单是的情景又是如何。
  5、讨论: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6、练习用:
  “因为……所以……”说话。
  五、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们从更羸身上学习到什么?
  2、从大雁身上你懂得什么?
  六、练习对话
  1、请用直线画出更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魏王的话,自己先读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拓展延伸
  1、日常生活中你有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成语词典找出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的成语,谁来说说?
  3、出示教师收集的。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看:飞得慢 害怕
  更羸 听:叫得悲 裂开
  掉下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
  4、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复述课文。
  2、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从题目《惊弓之鸟》就让我们知道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围绕以下问题: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从中找到答案。(请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能手”是什么意思?
  3、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4、谈话导入:更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哪件事可以看出更羸是个射箭能手呢?
  三、学习第二至八自然段
  1、是一只怎样的大雁?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2、板书:用找出更羸说的话,用“?”找出魏王说的话。
  3、同桌两人互相练习对话。(指两名学生朗读)
  4、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找出羸是怎样做的句子。
  5、出示投影: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
  6、请学生边读句子边做动作。
  7、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做动作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哪个同学的表演符合课文内容,为什么?(注:正确做法:右手要松开。)
  8、让学生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大雁是怎样从天上掉下来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句中两个“直”的不同含义。(板书: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
  9、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二至八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王看到这一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
  10、引导学生装讨论魏王说的“本事”指什么?
  11、过渡: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使大雁掉下来吗?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事?他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谜团。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默读第九自然段,按照以下思考题目自学。
  ⑴更羸说了几句话?
  ⑵用“--”标出更羸看到听到的,用“---”标出更羸的分析。
  ⑶ 板书更羸分析后得出的结果。
  箭伤孤单失群,引导学生讨论四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⑷所以从文章结构,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进行叙述。
  2、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理清了更羸说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清楚地了解到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来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听到弦响会受到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板书)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3、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
  五、复述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叙述顺序。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结合板书,同桌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课文。
  六、布置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个性]
  设计者依据教材本身蕴藏的优势,关注对学生自信心﹑朗读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对成语的合理运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感悟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合理运用。
  2、抓住这篇课文人物对话贯穿全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说话人说话之前添加修饰语,辅助感情朗读人物对话,在以朗读中为主线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增进朗读水平。(重点)
  3、通过看图及学文,通过精读重点语段和划分层次练习从更羸善于观察、分析和推断中受启发,理解文中因果关系,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
  4、学习更羸充满自信﹑观察仔细、分析合理、推断准确的心理品质。
  5、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本课教学课件(教师准备)。
  2、课前查词典了解“惊弓之鸟”的本义和比喻意义(学生准备)。
  3、自学生字新词(学生准备)。
  [教学课时]1节
  一、导入
  1、谈话,板书课题。
  2、指名说说通过课前预习所了解到的“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
  1、看课文动画录音,听电脑情境范读。
  2、你对故事中的谁印象最深?他是什么人?(引出课文开头一句,并从字面理解“射箭能手”。)
  3、为了让人信服更羸的本领,课文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
  观察插图: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效外去打猎。你从图上能看出谁是更羸,谁是魏王?请说出你的理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2、引读第二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大雁飞行,另一名读“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提醒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大雁飞得慢。
  (2)师继续引读:更羸怎样地看了看,指着大雁怎样地对魏王说?(引导学生在“说”前添加修饰语“自信”或“信心百倍”之类)你从哪看出他的自信?指导读出自信的语气。
  (3)引读第3、4自然段,引导学生在魏王“问道”前添加“疑惑地”或“半信半疑地”,并读出怀疑的语气。引导学生读“请让我试一下”时感悟更羸在被魏王怀疑的状况下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和内心深处的镇定和自信。
  (4)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第2自然段中意思相呼应的词句,在指导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更羸拉弓时的有力和自信。
  (5)引读第6、7、8自然段,读出魏王惊奇的语气和更羸谦虚的语气。
  (6)三读第9自然段。
  一读:在更羸“说”前面添加“慢条斯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现更羸说话时的不紧不慢、有条不紊。
  二读:变着形式反复读关键语句,体会句中逻辑思维关系。
  (1)哪句话表现了更羸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仔细地观察过大雁?指名读。
  (2)更羸怎么分析大雁的飞行速度和叫声的?出示句子,指名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接着分析句中因果倒置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将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完整地放进句中读一读,再引导学生将先果后因还原成先因后果的顺序变形式读一读,反复体会句中逻辑关系。
  (3)根据以上分析,更羸是如何推断的?出示“它一听到枪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飞。它一使劲,伤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齐读。接着让学生试着将关联词“因为……所以……”放到句中自由读,再指名读。
  三读:默读更羸的话,从观察、分析、推断三个层面将本段分为三层,再感受更更羸观察仔细、分折之合理、推断之准确。
  (三)课化主题
  1、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返回第7自然段,你认为更羸说话时笑什么?他说“不是我本事大”,你认为他本事大吗?看着板书说说理由。
  3、小结:做别的事也一样,要想自已本事大,取得成功,就要学习更羸充满自信、仔细观察、善于分析和推断的特点,这些优点也是更羸成为射箭能手的诀窍。
  四、拓展运用
  出示几则有关“惊弓之鸟”的现代生活新闻,让学生感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正确运用。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充满自信
  更羸  射箭能手
  观察仔细
  分析合理
  推断准确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理解“惊弓之鸟、射箭能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披文入情,体验和感受更羸、魏王、大雁的内心世界。
  3、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许多成语故事,你能说出他们的题目吗?(坐井观天,守株侍兔,拨苗助长……)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则成语故事,它就是“惊弓之鸟”
  [板书:惊弓之鸟]
  3.解释课题:这里的鸟指的是哪种鸟(生:大雁),弓指的是弓箭,惊是什么意思呢?(生:受惊吓,害怕……),那么,(惊弓之鸟就是被弓箭吓怕的鸟。)大家齐读课题:惊弓之鸟
  4.导入课文:;围绕这只被弓箭吓怕的鸟,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学生自读课文,叙述故事)
  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
  1.谁来说说这个故事?(注意: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古时候魏国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媒体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因为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所以魏王请他去郊外打猎。(打猎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指名读课文,自找答案。
  3. (研读第二段)更赢与魏王外出打猎时,对魏王说了些什么?(显示句子“大王,……掉下来”)[更赢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说的]
  更赢不拿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你们信吗?魏王信吗?你觉得更羸说这句话时心里有把握吗?说说为什么?
  (预设:1认为有把握,联第第一节的“有名的.射箭能手”;也可能是看到更羸“仔细”看了看。2认为没把握。
  对策:1 带着自信的语气读更更羸的话。2怀疑的态度读魏王说的话。)
  4如果你是更羸,你仔细观察这只大雁,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对魏王说这句话?(自信)指导读。
  如果你是魏王,不相信更赢的话,你要怎么回答的?(指导读)
  5请同桌练读这组对话。(过渡:面对魏王的怀疑,更羸并不着急,只是沉着地说:“请让我试一下‘。他是怎么试的?请自读第五段。)
  过渡:大家想看更赢试试吗?
  三、学习课文 (课件播放动画)
  (一)动画一演示
  1.谁愿意说说发生什么事?[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2.为什么它一听到弦响就掉了下来?
  哪个词看出大雁拼命往上飞,又撕裂了伤口?(嘣)
  3。更羸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4.显示出魏王的话,指导读出吃惊的语气。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更羸说什么?
  过渡:更赢的本事到底大在什么地方呢?
  (二)动画—演示
  1.再次演示动画,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质疑
  生:①为什么一只大雁在飞,而不是一群大雁;
  ②为什么飞得那么慢? 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③为什么叫声那么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有了疑问,谁来解决呢?(自由朗读§9)
  它飞得慢,叫的 声音很悲惨。
  师引读;飞得慢,(学生读)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3.学生感情朗读第九节,体会更羸的聪明才智。
  四、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五、拓展:这个意思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例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谈虎色变,伤弓之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漏网之鱼……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1.师生分角色朗读(根据课堂情绪)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想问问大家,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生回答)希望你们能学习更蠃的智慧,遇事多思考,不要做“惊弓之鸟”。
                         推荐阅读: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通用14篇)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 《惊弓之鸟》优秀教学设计汇总(精选13篇)
  • 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通用12篇)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13篇)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