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通用13篇)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1  教学时间:2005年4月30日
  教学内容:《早》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继续学习课文《早》(板书),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三味书屋陈设(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按顺序指方位行吗?)
  过渡:上节课有些同学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早”做题目,心中有答案了吗?
  课文哪几节的内容与“早”有关?
  请同学们细细看读(5-8)节,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种“早”?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两种“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边读边批注,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自学,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梅花的早
  噢,原来是后园的腊梅花开了,让我们一起去赏梅,好吗?
  细读5小节——自由读——能谈谈你赏梅后的感受吗?
  随机出示幻灯片一: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1)指名读(2)评价(3)齐读(4)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幻灯片二:那花百里……开的最早。
  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梅花是?你了解冰清玉洁吗?看过这样的东西吗?
  师适当介绍“二十四番花信风”
  指导朗读,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试读——指名读(评价)师指导:花儿真美啊!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不要惊扰了它们,禁不住发出赞叹。
  齐读。
  师:是啊,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板书)它一般来形容什么?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你是从什么地方哪个看出来的?
  它还有一段来历呢》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师生交流:(1)句子:奔走“当铺”和“药铺”心情怎样?
  (2)鲁迅听了“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怎样理解?怎么读?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却深深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学到这你想说什么?
  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仅仅是梅花吗?
  齐读最后一节,你现在该明白了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了吧?
  是啊,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深有感触我也有了自己的座右铭,想听吗?你们有吗?说来听听。可以想一个刻在心里。
  作业超市:小黑板(1)把你的座右铭说给大家听
  (2)演课本剧《早的来历》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感受鲁迅作为“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的民族灵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你对课文还有印象吗?(板书:梅花、鲁迅)
  二、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学生自学;
  (二)、大组交流。
  交流“早”的来历
  1、出示语段;
  2、自由读;
  3、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天天、奔走);
  4、引读:鲁迅迟到了,他是怎么做的?
  5、想象:此时此刻,鲁迅会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鲁迅表现的语段(默默、轻轻、小小);
  7、导读:为什么说鲁迅奋斗了一生?
  8、小结。
  交流梅花
  1、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语段;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三)、过渡、引导:
  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1、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文
  愿同学们长大后也成为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 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2  ⅰ、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
  一、资料介绍。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通过对访问三味书屋时所见、所感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3.吴伯萧: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4.寿镜吾: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又字镜吾,晚号菊叟,是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候的老师,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
  5.三味书屋: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三味的意思,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后来的解释是: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二、生字词。
  bái biǎn    shū shú    xiǎo qì    sān wèi shū wū
  (        )  (       )   (      )  (             )
  hǔ pò       huā bàn    pǔ sù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三、课文结构
  全文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到4自然段)                                                            
  第三段(5到8自然段)                                                           
  四、本课要求
  ⒈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ⅱ、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àng  zào     pǔ  sù       mò  shuǐ   
  (        )    (      )   (        )   
  shòu  mìng      mò  xiě      huā   bàn 
  (        )    (      )   (       )
  二、写同音字。
  lì:呕心(    )血    再接再(      )   勉(        )
  (      )程       史无前(      )   宝剑锋从磨(        )出
  mò:(       )水     (       )水     (       )日
  (       )生      沙(      )      寂(       )   泡(      )
  三、选词填空。
  朴素     简朴
  1.  妈妈的穿着向来很(       )。       2.  我家的陈设很(       )。
  韵致     韵味
  1. 这首古诗(       )很浓。           2.  水仙花有一种淡的(       )。
  ⅲ、当日练兵场——“快”人一刻!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二、组词。
  历(      )  熟(      )   趟(       )  讯(        )
  厉(      )  塾(      )   躺(       )  迅(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桂花   (          )的三味书屋
  (         )的书塾   (          )的读书声
  (         )的蜡梅   (          )的寿镜吾先生
  四、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1.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点____________。
  2.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                             
  。
  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个方面。②达到;实现。③招致。④精细,精密。⑤情趣。“韵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请根据其他的几种解释分别组一个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五、课内阅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胜,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碉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这段文字选自《早》,它是一篇(           )(体裁),它的作者是被称为现代散文家的(         )。
  2.这段话分别描写了梅花的(         )、(         )和开得早三方面的特点。
  3.选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画出来,再把正确的字依次写在下面。
  ⅳ积累大比拼——“悠”进一步!
  一、关于“早”的诗歌
  登飞来峰
  宋·苏轼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二、关于“早”的成语
  起早贪黑    早出晚归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闻鸡起舞    起早摸黑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三、收集一些劝人勤学惜时的诗句。
  1.                                                            
  2.                                                            
  3.                                                            
  4.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3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了解中晚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
  2.了解杜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怀.
  3.学习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
  以温习《阿房宫赋》导入课文,由此介绍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中书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
  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并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古不今,处于中间”。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鸣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研讨诗歌
  1、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
  2、范读诗歌。
  3、指导全体学生朗读诗歌。
  4、自读诗歌,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雁儿,为什么?
  明确: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2)问题二: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长门”,有什么作用?
  明确:起到烘托作用。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在这静寂的画面上飘过孤雁飘渺的身影,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暗淡,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这样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种凄凉的景象描写出来了。
  (3)问题三: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明确A.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
  B. 虽然南方人烟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处处都有。
  (4)问题四: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明确:对这些雁儿们是深切同情的。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与其说是对雁儿们的深情嘱咐,更象是对边地流民的劝慰与嘱
  咐。
  5、关于题目和写作背景
  唐武帝会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6、指导学生课内完成背诵。
  三、结语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四、布置作业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思考: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象征手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请你根据当时的背景,鉴赏这一首诗,说说诗人欲抒发什么感情?
  (附: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此诗。
  五、板书设计(略)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4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3、齐读课题。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早”、这“梅花”、这“花苞”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情境,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点评:“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老师范读课文”,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酿”读“niànɡ”,不读“liànɡ”    “蔬”读“shū”,不读“sū”
  4、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酿    屋     蔬    朴   寿    默    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
  [点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创新的富矿。”(彭坤明语)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的收获,无疑是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舞台。学生可以放开想象陈述自己熟记字形的创意,可以独辟蹊径汇报自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可以进行扩词展现自己丰富的词汇,还可以连词或句展示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
  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并在合作中探究、解疑,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点评: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点评: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评: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研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努力使课堂成为表达与交流的乐园。课堂是动态的,学生行为无法预料,笔者只能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如下大胆的预设。]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点评:“评价”将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但“评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师需注意引导,力避“找缺点”、“挑毛病”的一边倒倾向,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被评价的孩子往往一下子会成为“众矢之的”,需为其创造“反扑”的机会,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点评:这一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情境,促进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3、设境赏“梅花”
  (生读书后)
  (1)你感受到什么?
  (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
  (3)生练读后,指读。
  [点评: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谁读得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自然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
  (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段情境创设既体现了教材特点,又突破了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品析悟“来历”。
  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自读感悟。
  (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要“重感悟”、“重积累”,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文章的意境,并联系鲁迅的生平,加深学生体验,将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
  2、探究板书,整体把握。
  (1)屏示梅花图片,配以音乐。
  师: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
  (2)同学们,看了梅花图,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看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学生受阅读经历的限制,对文章的把握往往缺乏整体性。课文最后一节和教师板书惟妙惟肖地将文章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用心感悟,学生不难发现“早”、“三味书屋”、“蜡梅花”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篇游记的独到之处和教师板书的匠心独运。]
  3、激情拓展,布置作业。
  (1)师激情: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特点: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以学定教,用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去面对学生,去“配合”学生,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与学生共舞。让学生“读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朗读感悟,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形象地道出了朗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 这一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生发问题,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所有的问题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3、丰富积累,编织课内外联系的纽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者吴伯箫老先生借《早》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处处洋溢着民族文化的芬芳。鲁迅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及身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认识鲁迅,研究鲁迅,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驿站”,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语言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课文虽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冰清玉洁的梅花呈现于我们眼前,但学生对三味书屋没有直接的文化积淀,对梅花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必然难以深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细心揣摩教师语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画面有“形”还有“境”,教师描述有“形”还有“情”,“情动而辞发”,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考虑,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2
  、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身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身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一起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同学自身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同学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同学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身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同学汇报的顺序,引导同学深入体会:
  A、同学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身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同学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身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 “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洁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6  《早》 ——课本剧剧本
  第一幕     对课
  时间:深冬的一天
  地点:三味书屋
  人物:鲁、生7名、寿
  背景声音: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幕启](读书的场面,寿背着手巡视)
  寿:(拍一下戒尺)读书声止)复习一下昨天的功课, 背《论语》两则。
  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寿:你也背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寿:背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对课,,风对什么?
  生2: 风对雨
  寿:绿树对什么?
  生2:绿树对红花。
  寿:不错,你也对对。笔墨纸砚对——
  生3:笔墨纸砚对琴棋书画。
  寿:雪里白梅对——
  生3:雪里白梅对风中绿竹。
  寿:嗯;不错,不错,今天我想了个绝妙的上联给你们对对。
  众生:先生上联是什么呀!
  寿:(得意地)这上联,听好了:上联是“独角兽”。
  生4:(与鲁迅对面,低着头,皱着眉)樟寿。先生怎么出这样的对子呀?哎,你说这“独角兽”对什么呀?
  鲁:(边描绣像边漫不经心)你就对个“四眼狗吧”。
  生4:四眼狗,(迫不及待地)先生,先生,我来对?
  寿:(惊讶地,满心期待地)你?对对看。
  生4:(大声地,得意地):“独角兽”对—— 生齐:对什么呀?
  生4:“独角兽”对“四眼狗”。(手指寿)
  生齐:(大笑不止)
  寿:(勃然大怒摸摸眼镜,用戒尺给了他一屁股)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众生:(又大笑)
  生4:(讨饶,委屈地)是樟寿教我的。
  寿:哦!(脸一沉转向鲁迅)樟寿,
  鲁:(歉意地)我是和他开玩笑。
  寿:(满脸愠色)你说应该对什么?
  鲁:(稍加思索)“独角兽”对比目鱼。
  寿:(先不解)比目鱼?(后喜出望外)妙,妙啊!“独角”表示单数,但“独”又不是数字,比目,同样不是数字却有“成双的意思”;“兽”和“鱼”都是动物。真是妙对啊,看来还是樟寿聪明啊。
  寿:(回头对生4)樟寿书读得多,见识就广。你还记得“三味书屋”名字的含意吗?
  生4:(面有难色)“三味”就是把书比作蔬菜、点心,还有…还有五谷。读书就像人离不开吃饭一样,要每天读书,做学问。
  寿:嗯,你们都要像樟寿那样做学问,应该博览群书,才能见多识广。好,玩去吧。
  众生:噢,玩去了。(退下)
  第二幕  赏 梅
  时间:深冬的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后园
  人物:师生
  寿:(在幕前转了一圈,不满地皱皱眉头,大声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
  幕后生5:先生,后园的梅花开了,我们在赏梅呢!
  寿:(从一侧下。)
  [幕启]:(学生围着梅花,指指点点)(寿从一侧上)
  生6:先生,先生,快来看啊,好漂亮的梅花呀!
  寿:(诗兴大发状)好一树蜡梅!有诗赞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是好花呀,你们也来说说这梅花的好处。
  生1:这梅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颜色真美。
  生3:梅花的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
  生4:(抢着说)还像玉石雕成的。
  生5:花朵小巧玲珑,样子很可爱。
  寿:是啊,真有点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韵致啊!
  生6:这梅花,不像桂花那样浓郁,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她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寿:是啊!梅飘香而送暖,你们知道梅花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生沉思)
  鲁:梅花是开得最早的花,在冰雪还未消融时她就把春天的消息报告给人们。
  寿:是啊,梅花的确开得很早,从小寒开始它就开放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语重心长地)你们都要记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学习梅花,珍惜时间哪。
  鲁:我们一定记住先生的话,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众生: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寿:(赞赏地点点头)嗯,把你们学过的写梅花的诗词背背看。
  生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2:《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生3:《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众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寿:回屋读书去吧。
  生:噢,回屋读书去喽。
  (鲁独自在梅花前沉思)
  (幕落)背景声音: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三幕   买药
  时间:早上
  地点:绍兴老街上
  人物:鲁、当铺掌柜的、药铺先生
  背景声音:(咳嗽)孩子她妈…(另一声音)娘,爹又吐血了!
  [幕前]母:唉,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家里只剩下这件没穿过的皮袄了,我得赶紧去当了买药。
  鲁:(鲁背着书包去上学,停住脚步,拉住母亲)娘,我替你去吧。
  母 :你还要读书呢,还是我去吧。
  鲁:没事的,我跑快点。
  母:孩子,难为你了,小心点。
  鲁:我知道了。(一路匆匆,来到当铺)
  鲁:(尽力向柜台举起包袱)掌柜的,请您快给我把这件皮袄当了吧,我父亲等着这钱买药呢!
  掌:(翻看,不屑一顾地)虫蛀鼠咬,白领无毛,破皮袄一件,值钱十三文。
  鲁:掌柜的,这件皮袄还没穿过呢!求您多给几个钱吧。
  掌:(假惺惺地)看在你小孩可怜的份上,我就多给你几个吧。(幸灾乐祸地)唉,想当初周家也是个大户人家,就这样败落了,哼哼,可惜了呀。(随手丢下几块铜板,散落在地)
  鲁:(接过几块铜板,又从地上拣起一块)多谢掌柜。(鲁又急急匆匆,奔向药铺)
  鲁:先生您早,请您给我父亲开几副好药吧。
  先生:(惊讶地)今天怎么让樟寿来了?
  鲁:我娘要照顾我父亲,走不开。
  先生:唉,你父亲一病不起,已卧床好长时间了,就是再多的家产,也不够坐吃山空啊,再加上这病,都消耗空了。  
  鲁迅:请您给我父亲开药吧,我还要去上学呢,
  先生:好,好,好,这就给你开,唉,真难为这孩子了!
  (鲁拎着中药,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先生:(感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鲁:抬头看看天,哎呀!太阳这么高了,我快迟到了!
  生3:(路遇樟寿)樟寿,一起去上学吧。
  鲁:哎,你先去,我马上就来,
  生3:好,我先走了。
  鲁:(鲁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娘,这是爹的药。我去上学了。
  妈:你还没吃早饭呢,
  鲁:没事的,明天我还帮爹去买药。
  妈:(着急)哎——这孩子…(叹叹气,摇摇头下)
  第四幕 早
  时间: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
  [幕后](生读书:赵钱孙李……)
  寿:(老师向外张望,不解)哎,这孩子学习一向刻苦,从来都不迟到,今天怎么还没来。
  生2:先生,我来的时候,看见樟寿背着书包在街上呢,
  寿:(皱皱眉)这孩子怎么也贪玩起来了?
  鲁:(气喘吁吁)先生,我…来…来迟了。
  寿:今天为什么迟到?
  鲁:我…我…生3:先生,樟寿是替父亲抓药的。
  寿:(不悦地)嗯
  生3:(伸伸舌头,赶紧闭嘴)
  寿:(一脸严肃,瞪着眼审视片刻,严厉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要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要像梅花一样珍惜时间。以后要早到。
  鲁:(鞠了一躬,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鲁:(坐在座位上,想了一会儿,拿起小刀,在桌上轻轻地刻了起来)
  寿:(慢慢踱过去,满意地点点头)
  画外音响起: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众生: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幕落]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7  3 《早》第一课时活动单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会分段概括段意。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活动方案】
  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顺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读下列词语。
  酿雪     朴素     寿镜吾      笔墨纸砚
  哪里     默默       花瓣       冰清玉洁
  注意加粗的字的结构特点,想想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再写一遍。
  (       ) (       )  (      )   (      )  (      )  (      )
  2.合作学习
  (1)小组长领读上面词语两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自主学习(1)所画的词语。
  3.展示(读课文、理解了文中哪些词语)
  活动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种“早”?课文用哪些自然节来写“早”的?
  (2)课文还写了什么内容?
  2.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自主学习(1)(2),并写到小黑板上。
  (2)给课文分段,概括每段大意,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推选一人汇报
  3. 展示
  4. 完善
  活动三:学习第一段,理解作者的心情。
  1.自主学习
  轻读第1节,想想“深冬”“酿雪”的含义。
  2. 合作学习
  小组内交流并完成。从这两个词中,我读出了作者(                    )。
  3.展示
  汇报交流上述两个问题。
  4完善 (朗读)
  【检测反馈】
  抄写下列词语
  酿雪       朴素     笔墨纸砚    冰清玉洁
  寿镜吾     哪里     三味书屋    润泽透明
  默默      花瓣     珍惜时间    珍惜春天
  课后作业
  1. 查阅资料,读读有关鲁迅的故事。
  2. 收集鲁迅的名言。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8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9  《早》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在记录访问三味书屋的所见的同时,又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现实和过去勾连在一起,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远。
  阅读教材时,我觉得有两处收获:
  一、享受“三味书屋”的人文熏陶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多处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1、“三味书屋”四字,照课本说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三味,言下之意书就是食粮,精神食粮——告诉了学生读书的重要。照有关资料介绍,“三味”也作“布衣暖,草根香,读书滋味长”,告诉了学生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蟒袍加身,不是为了享受佳肴美味,而是为了乐在书中,陶冶性情。这与鲁迅后来不愿出任国民政府的官职不无关系吧!
  2、“停云小憩”四字,往往不被一般人留意。其实,这匾后是先生的休息处所。先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不懒惰(云能够停住吗?言其时间短暂),学生怎能不受影响?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受其影响;鲁迅为革命“永不休止”,不也是受其影响吗?这四个字,我觉得一定是要讲给学生听的。
  二、借文本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进行介绍
  学习这篇课文,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顺序地介绍某一处所的能力。我阅读了文章并观察了插图之后,想到了如下的训练方法:
  1、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画像,然后,比照课文插图,找出鲁迅的座位。
  2、再看插图,说说还有哪些内容课文中没有介绍到?——“三味书屋”的匾额和堆放着几本书籍的条案。然后让学生将它们补充到第3自然段中。
  学生有两种较好的补充(画线部分)介绍:
  (1)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的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匾额,刻有“三味书屋”四字,苍劲有力。画的下方,靠墙放着一张条案,案面两端整齐地堆放着几本厚厚的书。条案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2)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墙上,最上方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匾额,题有“三味书屋”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画的下方,靠墙放着一张条案,案面两端整齐地堆放着几本厚厚的书。条案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10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板书
  13 早
  三味书屋  梅花  鲁迅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三、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梅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重点。作者在文章中着力描写腊梅花,有闻到的花香到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具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所以引导学生对其反复品读是本课的重点。
  以花喻人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由腊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可谓蕴涵深刻,让学生体味其中妙处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介于教材的以上特点,本课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词语;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体会鲁迅的人格品质;
  情感态度:产生希望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8自然段。
  三、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1早
  2、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有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同座讨论。
  (2)集体交流。
  ①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
  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强调“蔬菜”、“曰”的写法,“蔬”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曰”字笔画少,不能写得太瘦小,要适当向两边伸展:“琥”、“珀”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12  相关链接
  鲁迅(1881.9.25~1936.10.19)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大名樟寿。“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浙江省绍兴人。6岁开始进私塾读诗书经传,一直到17岁,但他喜欢的却是野史杂记。1898年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第二年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铁路矿务学堂学习,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后来痛感“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第一要着,是在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他放弃医学,用笔杆子写文章唤醒民众,和敌人斗争。1909年8月回国任教,辛亥革命时,亲自组织“武装演说队”,宣传革命。1918年起,积极参加文化革命活动,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同年五月发表第一篇划时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极其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是人吃人社会的本质,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创作。1921年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1923年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又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两集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那时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1930年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杂文集有《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小说集除《呐喊》、《彷徨》外,还编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
  毛泽东曾给以崇高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由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小寒节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节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节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节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节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分节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节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节三信:牡丹、酴醾、楝花。梅花风最早,所以说“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二、组词
  历熟趟讯
  厉塾躺迅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桂花的三味书屋
  的书塾的读书声
  的蜡梅的寿镜吾先生
  四、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1、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点____________。
  2、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
  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个方面。②达到;实现。③招致。④精细,精密。⑤情趣。“韵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请根据其他的几种解释分别组一个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拓展训练
  到底还剩几只鸟
  有一回,我(代、带)学生(坐、座)车到(踪、综)合实践基地——“绿野村”。车上有两个活泼好动的男生(提、题)议玩“脑筋急转弯”。
  他们先出题□题目是□学生证掉了怎么办□我说□那就做一个嘛□错了□掉了捡起来不就好了□然后换我出题,想起我在10岁时,被问过一个脑(lǎo、nǎo)筋急转(zhuǎn 、zhuàn)弯的问题,那时被大家嘲笑了一番,现在我可以问学生了。“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中(zhōnɡ zhònɡ)一只,还剩(chènɡ 、shènɡ)几只?”“当然一——只——也——没——有!”
  这真是说到我心里的痛。我当时回答还剩9只,大家都笑我太笨了。答案应该是:另外9只听到枪声就都飞走了。尽管我认为有可能有耳聋的鸟,但是没人理我。
  如今我的学生比我当年聪明。可为何思维也如此单一?为什么“脑筋急转弯”有标准答案?如果有标准答案,还能称为脑筋急转弯吗?孩子的创造力与幽默让我担忧啊!
  于是,我说:“我没错,可以还剩下9只。因为——它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妹妹、弟弟和许多朋友都很疼爱它,他们舍不得飞走,都留下来直到它的葬礼完了才走。”
  经我这么一说,学生思路大开,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树上还有8只,因为有一只是聋子,听不见枪声。”
  “树上还有1只,因为打中的一只刚好挂在树丫上了。”
  “树上还有15只,因为那10只鸟原来是一个和睦的家庭。被打中的是鸟爸爸,当全家正在悲痛时,来了6只鸟声称是鸟爸爸的骨肉,要来分遗产。”
  “树上还有20只鸟,因为打中的是一只母鸟,留下了一只幼鸟成了孤儿,又引来了11只鸟要抚养它。”
  “树上还有30只鸟,因为被打的是一只恶鸟,又来了21只鸟表示庆贺。”
  “树上还有49只鸟,因为树上原有5对恩爱的鸟,猎人打中的是一只雄鸟,使得一只最美丽、歌声最好听的雌鸟成了寡妇,有40只雄鸟来追求它。”
  “树上还有若干鸟,因为许多鸟都来抗议猎人的行为。”
  ……
  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感慨万分!
  1、划去第一自然段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划去第三自然段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3、给第二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疼爱庆贺
  悲痛声称抚养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恩爱美丽活泼
  悲痛聪明单一
  6、在11、12、13三个自然段的括号中添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不重复)。
  7、文中的“我”开始担忧什么?后来又“感慨”什么?
  8、像文中的学生一样,你也说一种可能情况,不能与文中的内容重复。
  树上还有只鸟,因为
  拓展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便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了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下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07
  《早》对对子
  《早》中有一句话说:“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秀像。”为了帮助学生体验鲁迅当年读书生活,进入课文情境,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现在,我们站在“三味书屋”里,我成了寿镜吾老先生,你们成了鲁迅,坐在东北角上的桌子上。该上课了,这节课的内容是对对子。老师出词,你们来对。听好了!(说的都是本课中的词)深冬。
  生:初夏。
  师:坐南。
  生:朝北。
  师:石桥。
  生:小溪。
  师:还有呢?
  生:泥路。
  师:三味。
  生:五谷。
  师:书屋。
  生:书塾。
  师:对对子最好不要有同样的字。
  生:琴房。
  师:诗云。
  生:子曰。
  师:四面。
  生:八方。
  师:笔墨纸砚。
  生:琴棋书画。
  师:早到。
  生:迟来。
  师:横眉冷对千夫指。
  生: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
  转载自邑学教师博客
  ;isbest=1&page=3
                         推荐阅读:
  •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精选12篇)
  •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
  • 创设情境  读中感悟──《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看花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 《雨铃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5篇)
  •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精选17篇)
  • 课时教案
  • 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课时教学设计
                             
                   
                   
                     
                            《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份(通用13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