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回复: 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5、回归课题,理解课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6、指导写法。
  (四)畅谈感想,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五)课堂作业
  1、读记词语。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认识“植树”。
  1、记得我们学过一篇文章——《白杨》,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阻挡风沙的侵袭,为铁路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2、出示沙尘暴的图片。
  3、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我国的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沙尘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植树造林成了保护家园,绿化家园,美化家园的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晋西北的老人,感受他将荒山变为青山的感人故事。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进而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为下文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可贵精神做下铺垫。)
  二、了解内容,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部分词语。
  3、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4、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要点:引导学生抓住数字,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继而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句子:“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点拨要点: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课文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盎然的山林景观,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从而深刻的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三、朗读句子,品味“艰辛”。
  1、师:奇迹是喜人的,但是,奇迹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艰辛?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3、师生交流。
  4、点拨要点:
  ①、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②、老人年老、瘦小。
  ③、生活条件艰苦。
  ④、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
  四、领悟“背影”,深化人物。
  1、师:多么可爱可敬的老人!他的高尚,他的坚持,让来访的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临别时,作者有段精彩的描写。
  2课件出示句子:“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师:一个酸字,蕴含着作者太多太多的情感!想想:作者为什么会“酸”?
  3、师生交流。
  (点拨要点:酸,一为“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者感到伤感,二为老人的精神,老人的付出,老人的坚持让作者感动不已。)
  4、师:老人深知: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为了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为了造福子孙,老人就这样在山沟里默默坚守着。
  5、出示老人背影图,师配乐深情朗读:望着老人瘦小的背影,多少往事涌上了心头:那一次,狂风大作,老人顶着大风,扶起那倒下的一棵棵树苗;那一次,老伴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料理完丧事,老人又扛起铁锹走进了山沟里;那一次,女儿又来接他到城里去享清福,老人只是摇头,他说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6、看到老人的背影,你还想起了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可仿照以上排比句式)
  7、学生小练笔。
  8、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设计意图有三:一、以一个“酸”字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老农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再次深化老人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引起学生的再次共鸣。二、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是对课文句子的再次练习和对文本的拓宽,对学生也是一次不错的练笔的机会。三、大大的强化了老人的形象,使得老人的形象、老人的精神更加的立体化,更加的深入学生的心里,为后面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做好铺垫。)
  五、理解文意,升华主题。
  1、师:把贫瘠的山沟变为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青山,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当告别老人的时候,除了感动,一番肺腑之言涌上了作者心头。
  2、出示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3、点拨要点:“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绿意盎然的青山,而更应该是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和不畏艰辛的高尚精神,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
  六、拓展延伸,影响你我。
  1、师:今天,我们的心灵因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老人而震撼。地处不同,年龄不同,我们不可能像老人一样扛起铁锹走进山沟,但是,绿化家园,美化家园却是我们和老人一样的情怀。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
  2、作业、
  ①、为学校的花圃、宣传栏、植物园、饭堂等地方设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②、爱护环境,我从小事做起:
  用如下句式写写:
  爱护环境,我从拧紧水龙头做起。
  爱护花草
  ……         
  整理好,尝试成为班级环保公约。
  (设计意图:学生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继而引导学生不单从精神上敬佩他,更应该从行动上效仿他,从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使语文课堂更好的向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精神永存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
  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出示阅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
  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6、作者对老农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句段:
  ⑴老人是怎样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⑵“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表面是指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的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7、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8、读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教师: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拯救绿洲,拯救田园,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期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4  【课前准备】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猜字激趣:
  课件出示“老”字。
  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揭题读题。
  2、自学课文:
  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词语。
  ⑵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①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②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③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5  课题
  青山不老
  课型
  略读
  共( 1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修改意见)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检查,反馈。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
  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
  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险恶的环境
  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三)伟大的品性  
  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  
  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齐读。
  学生质疑。
  预设: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解答疑问。
  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  
  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说)
  小结:是的,老人伟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像青山一样永葆青春,老人的精神将会被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传承。是的,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拓展练习
  1.学习小练习笔。
  摸着这块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你想___________对全世界人说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结。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创造奇迹
  环境险恶
  在阅读过程中,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3700亩的实际大小。
  通过品读、想象、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人种树所付出的艰辛。
  学生的练笔与课文主题相统一,更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环保责任意识。
  反馈与反思: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15啊,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理解这一句时,我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高照小学的面积有25 亩,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3700亩林网,足足有148个高照小学。从直观上让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迹。然后再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来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5、回归课题,理解课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6、指导写法。
  (四)畅谈感想,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五)课堂作业
  1、读记词语。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山绿
  和谐
  人勤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板书“青山”, “青山”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板书“不老”,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读了课文后,你对 “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1、反馈交流。
  (1)交流比较难理解的词和句子。
  (2)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三、利用“阅读提示”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2、可以学生自学或小组讨论。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展示林海,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②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③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2)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读一读。
  (3)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1、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学生交流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2、小结并指导朗读: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3、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8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
  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⑵ 写完了吗?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⑴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 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⑵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请试试看。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⑵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想象。
  ⑷ 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 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⑸ 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
  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指名学生读)
  四、作业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老人精神
  奇迹
  山沟、绿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9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你们想认识他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来走近这位老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初读,概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他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检查,反馈。
  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高照小学=25亩
  几所高照小学=3700亩(148)
  我们一起朗读,读出“了不起”。
  三、紧扣青山,感悟精神。
  (一)希望的青山
  老人到底创造了一片怎样的青山?找出描写青山的地方,谈谈自己的体会。(生自读,勾画,做批注)
  出示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美丽、充满生机、茂密……)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让我们甜美的读一读。
  师: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坚强、勇敢、生命力顽强……)
  男生齐读,读出勇敢、坚强的语气。
  是啊,这不仅是一片美丽的青山,更是守住这方水土的青山,守住人们生存希望的青山!
  (二)险恶的环境
  为什么说老人创造的这片青山是一个奇迹?(生默读思考、自由发言)
  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的确是一个奇迹!(板书环境险恶)
  (三)伟大的品性
  老人在创造青山的伟大奇迹中,你看到了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和精神?(学生自由说)
  文章是如何赞美老人的?
  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他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
  齐读。
  学生质疑。
  预设: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2: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解答疑问。
  让我们用赞美崇敬的语气再读读这几句话吧(板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大家朗读文章结尾,“青山是不会老”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自己说)
  小结:是的,老人伟大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像青山一样永葆青春,老人的精神将会被这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传承。是的,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拓展练习
  1、学习小练习笔。
  摸着这块石碑,你想_________地对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你想___________对全世界人说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小结。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0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材简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教学重、难点】
  1、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我这里有几张图片,相信大家看了会对黄土高原的情况有些基本的了解。那么,看到这样一张图片: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风荡漾,叶间闪着粼粼波光。这如画的景色,让你一定想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板书:16青山不老
  二、词句交流,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2.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5.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学习课文 ,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学习本课。
  1、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惊叹)
  2、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敬佩)
  四、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
  五、课文总结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由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六、作业
  1、根据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心里话
  2、课后阅读p161选读课文《城市之肺》。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教科书光盘)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这里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那我们跟着作家梁衡去一起认识这位老人吧!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请读书吧!
  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认识.谁来认读生字词语.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抓"奇迹":
  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 板书:
  奇迹
  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⑴ 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⑵ 写完了吗 四人小组内汇报感受.
  3,指名学生汇报:
  ⑴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呀 3700亩林网有多大的面积 我们学校大约有40亩,相当于几个我们学校那么大 (100个).可见有多大啊!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师:这么浩大的工程是谁创造的 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板书:山沟.多么令人敬佩啊!带这种感情齐读.
  ⑵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 这比喻句把——比作——,请轻轻地读读这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这么美山林是谁创造的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段 (赞美,满腔的欣喜.)
  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来吗 试试看,能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吧.你一个人能背吗 请试试看.
  ⑶ 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老人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找出来进行交流.
  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好,我们一起来深情的读读这句话吧!
  抓"环境":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
  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⑴ 让学生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看课件
  ⑵ 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理解意思.
  ⑶ 如果当时你在这情景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让学生想象.
  ⑷ 这真是让人感到恐惧.老师与大家齐读这段好码 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
  ⑸ 这位瘦小的老头,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板书:绿洲.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阿!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面对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3,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是怎样的 (学习第3自然段)
  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这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是什么支撑老人在这里植树造林,守候一生.
  出示: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抓"看法":
  1,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 从中找出来,齐读课文6,7自然段.
  2,师: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3,"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板书:
  老人精神
  4,"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生:"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5,同学们理解得不错.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 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生:我觉得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要知道15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也不算短,老农既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又要克服艰辛的生活条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
  生:是啊!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在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这难道不是宝贵的财富吗
  师: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6,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还有什么是不老的 (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不会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 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7,同学们,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
  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________________.
  请谁来读读呢 (指名学生读)
  四,作业
  再读全文,积累句段,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
  老人精神
  奇迹
  山沟,绿洲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2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景色如诗如画。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山不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昨天老师不知大家预习了课文,“青山不老 ” 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出现的?这是写作者感悟的一个句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悟?“青山不老 ”到底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老人___艰苦的条件下__创造了奇迹__,感悟___)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读)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⑵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⑶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读)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⑴ 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从文中找一找, 画一画。把自己的感受写一些。(文章哪里写的?)
  读一读(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⑵ 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出示图片)(再读,应该怎么读?)
  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如今,这里沙漠变绿洲啊!
  你能够说说,老人栽树的意义吗?
  这些树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又起什么作用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着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是啊:黄土和树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黄土为树提供了营养,而树木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这种关系正如老人与青山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导语:
  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他是怎么想的?(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
  2、集体交流: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小结:是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指导理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应该带着什么样语气起来读?读一读。)
  交流:作者从这位老人的身上领悟到了“青山是不会老的”。
  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再读全文,积累拓展,练习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对自己说点什么呢?我们能够做的又有什么呢?
  总结:绿化、植树造林的路任重而道远哪!只有一个老农是远远不够的。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老人  15年  8条沟  7条防风林带  3700亩林网
  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个话题:一个人到了七老八十的年龄,该怎样度过晚年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就绿化荒山,植树造林,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2、认真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3、检查自学情况: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⑴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
  离世
  ⑵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
  过世
  ⑶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⑷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
  再也出不来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
  1、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点拨: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让学生计算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
  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点拨: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板书作用(保持水土)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2、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
  ⑴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
  ⑵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⑷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
  三、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所以,作者在离开老农的小院时,深有感触。你能找出作者的感触吗?
  2、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老农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
  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
  ⑴以“青山是不会老的”写一段自己的感想。
  ⑵每人想一句宣传环保的口号或标语。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学习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双手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让绿色流进每一人的心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简单易懂,我是按照学习提示中的问题设计这节课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注重点拨,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层层深入。教学思路清晰,由老人年龄的“老”到老人精神的“不老”,始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略读教学敢于放手的特点。
  谈话导入课文之后,我让同学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能表现老人年岁老的句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点词语:离世、过世、出不来了。紧接着把话题转移到“奇迹”上,再读课文,找出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那个概括性的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为了让学生感受老人功劳之大,让他们计算一下3700亩相当于49358个教室的面积,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充满对老人的敬佩之情的基础上,再读概括性的句子,重读“了不起”,学生读得相当有激情。接下来再找出具体描写这个“奇迹”段落,围绕这两个段落,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山林的美观、壮大,作用多(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蓄养水源)。并闭眼想象林海之美,借助课件加深感受,深深体会老人创造奇迹的不平凡。而后又转移话题,让学生找出这一奇迹是在什么环境下创造的,课件展示晋西北恶劣自然环境,并想象老人与恶劣环境作斗争的一个场景,明白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
  最后,从作者感触较深的句子中,理解“另一种东西”,“青山不老”的含义,让学生谈感想或思考宣传口号,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学习老人绿化家园、美化荒山的精神。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4  激情导入
  1、今天很难得,爸爸妈妈有机会走近我们的课堂,聆听我们的学习,谁愿意把这片美景,用你的朗读,送给大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朗读第一自然段。窗外是……。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四周全是……风一吹……。听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
  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扛上  肆虐 盘踞(重点板书)  绿洲  归宿  奇迹  宏伟  价值  命运
  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
  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师引读:(15年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80个月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5476个日子啊,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那么这位老人又是在怎样的小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    
  学生回答。读第三自然段。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在你的生活环境中80多岁的老人应该是怎样生活的?那么这位晋西北的老人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
  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的景致。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读。)
  四、解读奇迹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汉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出来了,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齐读
  (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在字面上是什么意思?
  理解得不错。可是老人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人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能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
  是啊,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再一起读以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3、背诵背环保格言。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2)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
  创造奇迹
  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有效课堂,及时反馈
  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这些练习针对性强,是本堂课的重点,学生完成的情况较好,说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有效的学习。
  在我看来,“有效练习”的课堂更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从“有效作业”来看,在这一节课中似乎有了一点儿踪影,可是高效的语文课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实,而且是有艺术性地展开,我的课堂中是缺失的,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势必要创设一些情境,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是一堂课40分钟,要实现高效,应怎样处理呢?今后要积极摸索。   
  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这次的考核课,我讲授的是《青山不老》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执教的这一课,我做了这样的目标定位: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⑵、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抓住这3个问题,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老人的所创造的奇迹,来解决问题,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属。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通过写一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真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遗憾的是,由于自己备课时对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充分,在某些环节中浪费了时间,到最后理解“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时,时间已所剩无几,所以只能草草结课,虽然以后还可以为学生补上,可是这一节课的遗憾是补不回来的。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5  (一)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以“我”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文章叙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因此把学生学习重点放在阅读策略上,围绕略读导读关键问题“课文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展开,在读找、讲、思、议的过程中,通过关键句,解读“青山不老”的两层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能借助鱼骨图,讲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句,评析语句内涵,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能用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提升阅读力。
  3、能体悟老人的高大形象和高尚情怀。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20xx年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全国举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位晋西北的山野老人,一个手端一杆旱烟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梁衡写的人物报道:青山不老。
  来,我们一起读课题。
  第二板块:出示单元导读页,明确学习目标
  1、首先我们得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并画出来。
  3、交流。
  第三板块:抓关键句,把握主要观点
  1、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得出这个观点的呢?请你边读边找关键句,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一大题。
  2、校对作业本题目。我们发现这张鱼骨图的上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克服的困难,下面一排讲的是老人15年来——创造的奇迹,他所创造的奇迹其实就是——这片青山。
  3、现在你能借助这个鱼骨图简要地说说文章写了关于老汉的什么事?
  作者在讲好这个故事的时候,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青山是不会老的。
  第四板块:抓关键句,学习表达观点的方法
  1、“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请你默读课文,找出关键句,谈谈自己的观点,“青山为什么不会老的?”
  2、学生交流。
  预设一:学生谈到青山本身是不会老的。
  请你从文中找到老人的青山会长久不老的依据。
  学生找出关键句,进行交流。
  我们怎样根据找到的句子,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呢?我们先来看看作者是怎么示范的。
  指名读。如果把这段话分成两部分,怎么分?前面在写什么?后面在写什么?师生合作读这两部分。
  所以,作者的方法就是:先把事实说清楚,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现在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根据刚刚找到的关键句,运用作者这种方法,把你的观点说清楚“老人的青山为什么不会老?”
  这是我们找到的“青山不老”的第一层意思,那另一层呢?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关键句,谈谈自己的观点。
  预设二:学生谈到老人的精神不会老。
  请你从文中找到老人精神不会老的依据。
  交流学生的想法。
  3、是啊,老人在这么险恶的环境、艰苦的生活下,用了15年……
  你们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
  也许同学们对这些数字没有感觉,我们来看: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148个鹤浦小学,4万多个普通教室……通过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数字,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请你带着这个感受读读这句话。我们一起读。
  同学们,在老人十五年如一日的坚持下,以前这里风沙四起,如今这里……以前这里是怪物盘踞之地,如今这里……以前这里的大风能逆吹牛马使倒行,如今这里……这就是了不起的奇迹。这就是奇迹背后的故事。
  5、现在,请你连起来说说青山不老的另一层含义。
  6、相信现在你会回答《语文作业本》第二题了。请把它完成吧!
  7、同学们,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他不朽的精神,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拜之情再读读这句话——十五年啊……
  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青山……
  第五板块:总结全文,情感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也学到了用事实来表达观点的好方法。
  其实这样的植树英雄还有很多,课后可以去了解《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吕梁“植树英雄传”》、《“野人”张侯拉》……正是有这些植树英雄,我们的大地才会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就是通过抓关键句理解“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并初步了解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方法。因此,我依托导读中的关键习题和作业本中的鱼骨图,再次巩固运用第三单元学过的“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进行整体感知,借助鱼骨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通过以一扶一放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抓关键句,学习作者用事实表达观点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理解“青山不老”的两层含义,从而掌握阅读方法。
  这节课的重点:一是再次操练和巩固之前学过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以致用;二是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通过扶放,有重点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操练,逐步学会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用事实表达观点的方法;三是将《语文作业本》落实到课堂学习中,关键习题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
  一开始我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找不准“着力点”,教学往往会偏向课文内容的讲解,忽视方法的学习,所以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在磨课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关注单元语文要素,聚焦“语言文字运用”,找准“着力点”,设计层层递进的语文活动,整节课才能突出重点,实现一课一得。通过一次次磨课,我领悟到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学生才能真正的学有所得。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今天我们认识的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也能让大家感动不已。
  2、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板书课题)
  3、让同学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如:青山永远不会衰老;青山会永远年轻;青山会永远长存,绝不会枯竭等。 那为什么青山会不老呢?难道文中就只是说青山不老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看看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1、读一读。
  治理、归宿、荡漾、领悟、肆虐、盘踞、绿洲、三番五次、风雨同舟
  理解“风雨同舟”并找近义词。
  2、文中的山野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也就是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可用教室相比形象教学3700亩林网,约70300间教室。让生感受到:这些根本就让人意想不到的甚至觉得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偏偏就是事实,这确实是个奇迹。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这一奇迹的?并朗读体会。
  (主要包括两方面:险峻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艰辛的生活条件。另外包括老农年老、瘦小;同伴相继过世;老伴去世;女儿三番五次来接他。可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毫不动摇,他宁愿吃苦也要坚守在山沟里植树造林,改造山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从而让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你觉得老人这样做傻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他自己吗?那他为了谁?(保护家园,造福人民与子孙)你为他感动吗?
  3、所以,在作者告别老人时,作者不由得想到: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让生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带着对老人的无限敬佩读一读。
  教师点拨:老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指转化为他所创造的一片绿洲,还包含了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精神。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老人的生命价值无限。)也就是老人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长。
  4、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或:因为青山饱含了种树人(山野老农)绿化环境、保护家园、为民造福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垂不朽,子子孙孙将会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保护好家园,青山就会长得更加茂盛,所以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交流感悟。
  如:
  1.你想对山野老农说些什么?对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2、想对自己或同学说什么?
  3、讲一讲自己身边保护环境的事例。
  4、学习篇末点题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自然环境):险恶
  奇迹(创造绿洲)                              老人精神永垂不朽
  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辛
                         推荐阅读:
  •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5篇)
  •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8篇)
  •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4篇)
  •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2篇)
  •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 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