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回复: 0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通用2篇)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落花生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
  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
  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一、谜语引入。
  由谜语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大家猜猜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指多名同学说)大家想不想知道原因呢?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画出重点词语,作好记号。
  2、老师今天带来了花生,大家想不想尝尝,检查生字情况。(出示动画)
  3、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些什么?
  4、对作者影响的是哪件事?
  5、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出示阅读要求),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7、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出示课件)
  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8、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
  9、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同学勾画出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0、练习填空作比较。(出示课件)
  11、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2、自己读一读讨论: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多名同学读爸爸的话。
  14、爸爸仅仅在说花生吗?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15、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从哪儿看出来?
  教师总结: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 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落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16、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为什么用落花生做笔名?)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教师总结:文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19、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出示课件讨论)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我们谈
  谈花生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
  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习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推荐阅读:
  • 五年级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设计(精选15篇)
  • 五年级语文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教案(精选2篇)
  • 五年级语文教案《慈母情深》(精选15篇)
  • 五年级语文的神鸟教学设计(通用2篇)
  • 五年级语文《丰碑》教案(精选17篇)
  • 五年级语文下《过故人庄》教学设计(精选15篇)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语文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20课教案(通用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