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狼和鹿》综合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狼和鹿》综合资料(精选15篇)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1  第六册《狼和鹿》备课资料
  第六册《狼和鹿》备课资料(二)
  19 狼和鹿
  导航台
  一、课文主要内容及思路导读
  狼是凶残的,鹿是温和的,狼是大坏蛋,鹿是人们怜爱的对象。这是我们在童话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现实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样各自地生存着呢?它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了一百多年前,凯世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课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了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结局是森林遭破坏,鹿群在毁灭,生态平衡给人们带来了始料不及的后果。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人们没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生物总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作者是按照“平衡--失衡--明理”的思路来结构全篇的。
  精品屋
  二、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片断点评
  意想不到
  狼是“功臣”?
  加引号,以引起注意和思考
  鹿是“大坏蛋”?
  [欣赏]
  鹿群失去天敌,自由自在,不受制约。可以毫无限制地大量繁殖。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却不知,这“自由王国”也成了鹿的葬身之地。狼之所以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一是制约鹿群过量繁殖,防止饥荒发生;二是吃掉病鹿,防止疾病蔓延。“活泼而美丽的鹿”终于成了“大坏蛋”,正是这一意义上发展过来。鹿的过量繁殖,使凯巴伯森林不堪重负,导致闹起饥荒,破坏森林,也导致鹿病传染、毁灭自身。狼与鹿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失去控制,超越限度,往往会发生性质变化。
  金手指
  三、表达方法提示
  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了一系列对比,让我们获得更加分明的感受。
  一、狼与鹿的对比。
  狼凶残,鹿温和,狼令人们痛恨,鹿被人们喜爱。对比很明显。然而凯巴伯森林的灾难使狼与鹿换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约鹿群过度繁殖,消灭病鹿的“功臣”。鹿呢,却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如此变化又形成鲜明对比,启示人们必须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二、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虽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但总的来说,凯巴伯森林充满了活力。但一当成了鹿的“自由王国”,凯巴伯森“绿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生态失衡造成的恶果。”
  三、鹿群变化的对比。
  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十五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
  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益智园
  1、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此尖的故事,你能查查有关资料,然后在班上与伙伴们交流。
  2、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列举几件我们可以做到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事情。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2  抓住三个对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阅读、探究,体会课文内容,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一)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在复习导入之后,我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很快学生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机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0多年后的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0多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用数字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对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2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体会更加透彻。
  (三)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祸首”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学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祸首其实是人类,因为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个对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最后,我创设情境:现在的凯巴伯森林要树立一块警示牌,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让学生先说一说,学生说出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插图上画出警示牌,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相互交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还利用课外扩展,建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交流,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继续学习课文《狼和鹿》,齐读课题  
  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多媒体出示词语:  
  葱绿  生机勃勃   枯黄  
  贪婪而凶残   哀嚎   
  活泼而美丽    饥饿  疾病   
  功臣   祸首  
  (1) 指名读、正音   齐读 太棒了,一会儿时间就能把词语读正确,  
  (2)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你们能够选择其中一行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谁来说?  
  你们能用最后一组词语说一句话吗?  
  生:狼是功臣,鹿是祸首  
  师:你很会归纳,课文中就有这样的评价,打开课文找一找,找到后,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找句子。师巡视指导。  
  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  
  师:请同学们齐读第4节的两句话,(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出示这句话:  
  师:为什么狼是保护森林的“功臣”,鹿为什么是毁灭森林的“祸首”?  
  二、精读课文  
  1、师:让我们带着疑问,再次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大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那时森林是什么样的?用直线划出描写森林的句子。    
  生回答,师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上面配图。  
  师:你感觉森林如何?美在哪儿?  
  是啊,整个森林到处都是绿色,你能用一个词也来说说这美丽的绿色吗?(郁郁葱葱、碧绿、青翠欲滴)这绿色让森林充满生机,你能读出来吗?  
  还有谁也让森林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花朵,鹿、兔子、蜜蜂)  
  鹿群在大森林里可能会怎么嬉戏呢?它们会玩什么?用“有的……有的……”说说鹿在干什么?(赛跑,捉迷藏,)  
  师:这里也许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在嬉戏玩耍呢?  
  是啊!动物们生活在这里真是无忧无虑。森林就是这么美丽而充满生机!你能把美读出来吗?指名读    
  听你的朗读就知道你一定非常喜欢这个美丽的大森林!  
  一起再美美地读这段话。(点配乐《劳动最光荣》的曲子。齐读)  
  2、可是后来,凯巴伯森林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声读第三自然段,找找后来森林是什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句子。  
  出示图:“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齐读。此时的凯巴伯森林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展开想象。  
  (光秃秃的,没有绿色,只有黄色。连树上的落叶都没有了,成了一片荒地,到处死气沉沉。)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现在森林的样子吗?  
  看到这荒凉、萧条的森林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3、过渡:当看到原来的森林和现在的森林时,你心中有了一个什么疑问?(指名说  如:为什么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为什么被破坏得这么严重呢? 
  (5)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语句回答。(可是,……吃光了。)  
  (a)同样是鹿群,为什么会吃光了呢?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超过了十万只)  
  这里已经成了鹿的——王国。师:鹿的王国是什么意思?   
  (鹿的王国就是只有鹿。那片森林都是鹿)  
  师:它们在这片森林里生活得怎么样?   
  (生活得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生儿育女。)   
  师:十万是多少你们知道吗?   
  师:原来森林有多少只鹿?四千只  
  师:十万是四千的25倍呀?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50人  
  师:十万就相当于两千个三(3)班呀!多不多?   
  师: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   
  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   
  师:还是鹿,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出示图片)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一、二句  
  十万只鹿,如果一只鹿一天吃一棵灌木,10万只鹿一天就要吃掉10万棵灌木,2天,就要吃掉20万棵,十天,就吃掉1百万棵灌木。一个凯巴伯森林怎么够吃呢?鲜嫩的草地早已成了光地,饥饿的鹿群只能吃带刺的灌木,灌木吃光了它们就吃——小树,小树也吃光了,它们只好吃——嫩枝,最后就连难以下咽的树皮也吃光了,一切能吃的都吃光了。  
  齐读“可是……吃光了。”现在,你一定明白了森林变化的原因,谁来说一说?(出示:森林被破坏,是因为________)  
  (b)森林以后也永远是鹿的王国吗?让我们再次关注鹿群的数量,看看鹿群的数量又有了怎样的改变?默读第三自然段,把鹿群变化的数字圈出来。指名说。  
  出示:超过了十万只——死去了六万只——只剩下八千只  
  这么多鹿,最后只剩下八千只,死了多少只?会算吗?老师告诉你们死了九万两千只! (1840个我们班)  
  生:哇!   
  师:说到这里,老师觉得心情非常沉重,面对这一组悬殊的数字,你想问什么? (为什么鹿会死这么多? )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出了我们所有老师,同学的心声,。把掌声送给这三个问问题的同学,会提问的同学,就是会思考的同学。  
  ※师:谁来说鹿死去的第一个原因?(是被饿死的。 )  
  是呀,一切能吃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可是我们还能听到无数的小鹿对妈妈可怜的哀求声——  
  是呀,多可怜啊。可是,鹿妈妈望着枯黄的森林,只能深深地叹息,无奈地摇摇头。就这样,一只只鹿被饿死了。  
  ※同学们,鹿相继死去,还有什么原因?   
  师: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吗?   
  师评:你很聪明找到了句子,如果声音更响亮一点就更好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出示“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出示: 
  1. 疾病在鹿群中传染。  
  2.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比较这两个句子,那句更好?好在哪儿?  
  师:一提到妖魔,你会有什么感觉?(可怕)  
  师:疾病得不到控制,就会有什么特点?(走到哪跟到哪)那就是形影不离。(多可怕啊!)  
  师:你还能从哪个词语看到疾病的可怕啊?(游荡)真是无处不在,挥之不去。  
  师:谁能抓住关键词语读好这句话呢!你读出了疾病的可怕。/真是恐怖!  
  疾病与饥饿相比,哪个更可怕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大的灾难、仅仅六万只、八千只,而且是病鹿)两个冬天死去六百只,平均每天以三百多只的数量在死亡,真是太惨。想象一下,这些鹿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躺在地上 、奄奄一息 、没有生机 、脸色瘦黄,没有一点力气,连站都站不起来、很饿、饥肠辘辘)师:这里曾经是生机勃勃,而如今却是一片死气沉沉。指名读、齐读后四句。  
  ※同学们,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多年前,疾病没有在鹿群中游荡蔓延呢?  
  生:因为那时候有狼,狼吃掉了很多鹿。   
  师:说到了重点,还有谁来补充。   
  生:狼吃掉了鹿,鹿就不会发展得太快。   
  师: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样就切断了传染源,再有,狼要去咬鹿,鹿会怎样?
  生:鹿要逃   
  师:鹿在逃的过程中,鹿的身体就会怎样?   
  生:不会生病   
  生:健康
  师:“生命在于运动”狼要吃鹿,鹿要跑,想想,那四千只鹿是怎样的鹿?   
  生:健康的鹿 、强壮的鹿 、活泼的鹿 、美丽的鹿   
  5、说得真好,同学们,这八千只病鹿不禁感慨万千,他们会说什么呢?(出示鹿群恍然大悟------)我们鹿群过多地繁殖,不但破坏了森林,还---------。难怪要称它们是“祸首”了。  
  可是鹿群却觉得很委屈,他们说这一切都不是他们自己想要造成的。背后还有一个真正的“祸首”,是这样的吗?  
  (1)为什么说人类才是真正的祸首?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答案吧。指名回答。(人们杀了狼和鹿的一些天敌)  
  人类为什么这么做?(“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师:想象一下,狼会对鹿下怎样的毒手,进行怎样的暗算?(理解毒手、暗算)
  师:真是够暗的。同学们,可爱的、美丽的鹿要被狼吃光了,你们现在对狼是怎样的感情?   
  师:我非常理解你们的心情,我也一样,当地居民怎么样?生:恨透了狼   
  师:恨透是什么意思?   
  生:恨得不得了。   
  生:恨得不能再恨了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呢?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呢?谁来说一说?  
  师:说明什么?师:可以说说自己的体会吗?  
  师:狼在枪声中哀嚎什么?    
  生:我们死得惨。你们杀错好人了。    
  生:我们帮你们吃掉一些病鹿,有什么错吗?    
  师:如果人类能早点听听狼的哀嚎,那么连做梦都相想不到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齐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师:一个透字,说明当地居民对狼恨到了极点,恨之入骨,恨不得要把狼斩尽杀绝。  
  当地的居民这样做,本意是想保护鹿,可结果却破坏了森林、毁灭了鹿群。  
  (2)人类一心想保护鹿,结果却做梦也没有想到——齐读第四小节  
  4、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了吗?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自由练说,指名说。  
  此时,出示:人们如梦初醒——他们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两次来到了凯巴伯森林,在被毁的森林里我们明白了  
  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  
  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持生态平衡”的警钟!(板书:保持)  
  5、“保持生态平衡”齐读,再次大声呼吁。请同学们把这六个字永远记在心中!
  2、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狼多了,鹿少了好不好?会出现怎样的后果?  
  师:人们已经犯下了错误,怎样才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呢?谁能替人们想想办法?  生:放狼进去。  生:给鹿治病。    
  当地政府接受了你们的建议,进行了著名的引狼入室计划,师:出示句子:从1995年开始,美国从加拿大引进一些野狼,分批投放到凯巴伯森林中,让竞争来促进鹿群的生存,让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给凯巴伯森林注入新的生机。     
  现在,森林的生态环境又平衡了。人们还是“祸首”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了自己的过失,)他们已经成为“功臣”了。  
  (五)拓展延伸,感触生活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的人有很多,人们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出示故事。  
  读了这些故事,现在你最想对人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设计一条保持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4  【文本解读】
  《狼和鹿》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文章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的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而且,文章所叙述的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语言的亲密接触中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文章的教学难点是“狼为什么是鹿和森林的功臣”,以及初步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1.针对文本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读中悟情。俗话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不需要太多繁琐,抽象的叙述,以读带讲,边读边思,读中悟情,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多种形式的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多项比较,深入探究。抓住文本,通过对比朗读,重点引导学生比较1、3节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顺理成章地进入探究造成这原因的根本所在。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领会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架天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齐读课题)
  2、出示狼和鹿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狼凶残,贪婪,奸诈,狡猾;鹿乖巧,可爱,漂亮,活泼。)
  3、小结过渡:看来,狼和鹿的形象在你们心中是根深蒂固了,人们总是对鹿喜爱有加,对狼痛恨有余。
  【设计意图】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常常能为阅读文本提供诸多资源。这一揭题方式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本文题目中的阅读资源,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阅读重点与阅读指向,让学生的认知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反差”,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行为首先应该从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始。
  二、导出末端,设置悬念。
  1、过渡: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后来,他们对狼和鹿的评价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想:这时人们用哪两个词来形容狼和鹿。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功臣”和“祸首”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人们喜欢的鹿成了祸首,而人们痛恨的狼却成了功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查个究竟吧!
  三、多项比较,深入探究。
  (1)探究森林的变化
  1、一百多年前的森林是怎样的?后来的森林又是怎样的?
  2、请生自由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交流:
  ①、一百多年前的森林
  出示 :一百多年前的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a、(出示flash森林图)这就是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机勃勃”什么意思?(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
  b、总结:森林里,天空湛蓝,湖水清澈,树木茂盛,花儿鲜艳,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让我们齐读这句话,一起来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②、可是经过25年之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似的,绿色在消退,黄色在蔓延。
  a、这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现在的森林?
  b、出示现在的森林图。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出示森林的对比图)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男女生读 、齐读)读到这儿,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呢?(指名说,如: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通过凯巴伯森林的两次鲜明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森林的巨大变化,因势利导,这一切究竟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这些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它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鹿群的变化)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说一说。
  (2)探究鹿群的变化
  交流:
  1、出示句子:小鸟在枝头唱歌,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师:这时的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活泼,美丽,健康,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回答。
  总结:是啊,快乐中存在着危险,嬉戏时也要时刻提防。
  a、出示图片,请生仔细观察图片,你认为哪些鹿能脱险,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b、因为不断遭到狼的暗算,那时的鹿有多少只?(四千只)
  c、你能想象一下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生活得怎样吗?
  总结:出示图片,是啊,这时的凯巴勃森林生机勃勃,莺歌燕舞,鹿群嬉戏,恶狼出没,快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防守并存,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感受森林的和谐美好。
  2、后来鹿群又发生什么变化?请生再读读。
  交流:a、数量变化:4千只——10万只——8000只病鹿
  出示: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从而感受到此时凯巴伯森林已经成了鹿的王国了。)
  【设计意图】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十万只数量之多,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熟悉的班级人数、年级人数、学校人数的逐层相比较,帮助学生直观地建立起“十万只”的概念。于是“十万只”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它已经有了丰富的文本内涵。
  出示: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群后来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交流:
  出示: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数、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鹿群这时遇到的难题是什么?(饥荒)这里的“一切”指什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请同学们补充完整。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补充。(小草刚刚钻出地面,就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小花还没来得及装扮森林,就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凡是森林中能吃得到的东西,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可是,你还能听到无数鹿宝宝对鹿妈妈痛苦的哀鸣,它们好像在说:“妈妈,我……”(指名说)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那就是疾病。
  出示: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地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学到这儿,老师不禁纳闷了,鹿好好的,为什么会有疾病?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b、状态变化:现在的这八千只病鹿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从哪儿可以看出?
  c、那么森林中的其他动物呢?引导学生明白因为森林的消退,食草动物没有了食物和家园,而食肉动物也连带受到了影响。
  总结:此时的凯巴伯森林荒凉萧条,死气沉沉,病鹿奄奄一息,小动物无家可归,没有了狼的威胁,鹿群反而失去了快乐,森林反而失去了和谐,此时的你心情如何?齐读这一段。
  (3)探究狼的变化
  1、过渡:那么森林和鹿群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狼的变化)是啊,狼的大量捕杀正是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导火线,当时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和你们一样恨透了狼。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人们恨透了狼?
  出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了六千多只。
  (交流:从“一个跟着一个,25年,六千多只”中体会人们的残忍。)
  3、再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这句话时,体会当时人们对狼恨之入骨的心情。(齐读)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由文悟理的关键。这一过程的设计,围绕一个故事: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故事;紧扣三组对比:森林、鹿群、狼群前后变化的对比;抓住文中数据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以及观看多媒体再现的森林变化前后图景,探究这些变化的原因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领悟人们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由奠定了基础。
  (四)寻根究底,总结原因。
  1、过渡:当地居民捕杀狼是为了什么?然而事实上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吗?
  2、读最后一段,想想: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事情出乎他们的预料?(做梦也不会想到,居然,反倒,倒成了。)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现在,凶残的狼成了人们眼中的“功臣”,而善良的鹿却成了人们眼中的“祸首”。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原因吗?
  4、如果你是当地居民,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如果我是当地居民,会想些                       ;
  如果我是当地居民,会说些                        。
  【设计意图】通过对当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语言的想象,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出示一架天平,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架天平,这一头是鹿,另一头是狼,狼吃掉一些鹿,限制鹿的繁殖,将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着天平的平衡;假如我们人为地打破了这个平衡(拿掉一些砝码)天平就将倾斜,甚至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现在看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谁?(是人类,是人类的无知。)
  2、老师从网上的资料中了解到大量捕杀狼这一政策是当时没过总统罗斯福制定的,他的本意是想保护鹿,但是事与愿违,结果痛心不已,如果罗斯福还没有下令消灭狼,你是他的总统助理,你会如何劝说?
  3、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如果罗斯福总统早些听到这些话,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天的悲剧。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贪婪一时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平衡。(出示补充资料介绍)
  (1)白蚁与黑蚁是一对冤家,一旦相遇就会大动干戈,往往出现大兵团作战的场面。结果常常是黑蚁大获全胜,白蚁损兵折将,纷纷逃窜。于是,人们用黑蚁来防治毁坏建筑物的白蚁。
  (2)山雀和啄木鸟是一对好伙伴。山雀喜欢飞到啄木鸟那儿,在地上等待啄木鸟啄出的虫子;而啄木鸟由于专心啄树皮,很容易遭到老鹰的袭击,于是山雀只要发现老鹰,就会给啄木鸟以信号。
  (3)狐狸是令人讨厌的家伙,但是如果没有了狐狸,兔子、田鼠、刺猬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多,那么田间的植物和果实就会大量减少。
  4、交流身边发现的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并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5、是啊,除了狼和鹿,时间万物都存在着这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这种平衡关系一旦被破坏了,将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里教师和学生补充的现实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是课本向相关材料的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升华主题。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收集有关生态平衡或失衡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3、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的标语。
  【设计意图】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出示作业,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参与探究的空间。作业内容也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狼     和     鹿
  “功臣”    吃       “祸首”
  ▽
  保护生态平衡
  《狼和鹿》教学反思
  ————在对比碰撞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狼和鹿》一课的教学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为了将教材所载的有限信息最大化的激活,根据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重组,选取重点——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恰当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试着以“狼、鹿和森林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为主线,紧扣教材中的对比描写,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教学的设计着重体现多角度、多方位的“对比与碰撞”。
  一、碰撞于反差强烈的画面对比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获得知识。尽管文章对凯巴伯森林变化有一些描写。但为了再现和强化森林之变的特定场景,我用多媒体课件将森林原先的繁茂之美与后来的荒凉之景作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学生一见原来那美丽的凯巴伯森林,兴奋、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心理顿时活跃起来。而后来的凯巴伯森林那么荒凉、萧条,学生图文对照,思维面打开了,思维的力度加大了,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多媒体课件播放适时适度,真正使学生在个性化的解读、感悟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触辞而入境、动情”,他们个个都惊讶于凯巴伯森林巨大的变化,抽象的文字符号构成了一幅幅发人深省的形象画面,学生也收到较好的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的效果。
  二、碰撞于内容深刻的对比中
  训练语言是语文课的专务。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而语文能力的获得是在丰富多彩实践中反复历练,逐渐获得的。教学中,我设计多个内涵比较丰富,易于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对文本中获取的语言信息进行疏理、加工。在组织学生研究问题中的省略号的妙用时,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再次和文本进行对话,然后用语言表达、感情朗读等方式表达各自不同的感受。这是又一次思维与情感的碰撞,是对学生智慧的挑战,是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碰撞于数量变化的对比中
  《狼和鹿》这篇课文,作者用一系列翔实的数字隐含说明狼与鹿的数量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如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而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6000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1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对比鲜明,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不难发现自然界中的生物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我们的课堂是学生发展思维,实践语言文字的重要阵地。教学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极具震撼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强烈的对比引起了学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学生在对比中解读了文本,悟出了道理,陶冶了性情。于是,课堂绽放出了创造的火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5  一、教材分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由《你必须把这条小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三篇课文组成,这三篇课文都是关于人和大自然的,每课侧重点不同。《你必须把这条小鱼放掉!》告诉人们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放飞蜻蜓》激发学生要保护有益动物,《狼和鹿》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认为贪婪而凶残的狼威胁着美丽而活泼的鹿的生命,为了保护鹿群,在25年内,捕杀了6000多只狼与其它一些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群繁殖过多超过十万只,造成森林饥荒,疾病流行,鹿大量病死,两年内死去六万只,到1942年只剩下八千只病鹿,而且森林也被严重破坏了。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没有意识到看似善良的举动,却是违反了大自然应有的规律,成为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祸首。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自然界一切生物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随意破坏生态平衡,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课文寓深刻的哲理于鲜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鲜明的对比,向人们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出发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23个生字,会写10个,认识 2个多音字。结合课文理解“功臣”和“祸首”,归纳出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画面对比想象、具体数字感受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进自己的想象和感想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遵守自然事物之间内在的规律,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根据以上目标,将课文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通过画面对比想象、具体数字感受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通过朗读懂得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祸首其实是人,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复述内化语言。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涌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本课采用的学法是:
  1、 对比质疑:让学生在自身对狼和鹿的认识和课文中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对比中,提出疑问。
  2、 自主学习:围绕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句子谈谈感受。
  3、 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灾难。
  4、 读中感悟: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多种方法揉合在一起,感悟破坏森林、毁灭鹿群的祸首其实是人,是人违反了大自然应有的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
  本课文的故事生动而寓意深刻,三年级学生一般无法一下子透过现象捕捉本质。针对这一点,本课采用的教法是:
  1、 对比法:教学中抓住两组鲜明的对比森林前后的对比和鹿群前后的对比,在对比中感受灾难,在对比中找出狼、鹿、森林之间的联系。
  2、 想像法:让学生从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数字中想象灾难。
  3、 创设情境法:为学生创设说话、复述课文情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第一课时安排五个教学环节:1、对比设疑,激发兴趣2、合作探究,感知内容3、抓住对比,感受灾难4、读中练说,感悟道理5、拓展延伸,感触生活。第二课时安排二个教学环节:1、练习复述,内化语言2、学习生字,写字、作业 第一课时
  (一)对比设疑,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后学生读题
  2、学生说说“狼”和“鹿”给自己的印象。学生会说狼凶残,鹿温顺美丽。
  3、这是你们的印象,课文中是怎样认为的呢?请读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生的直感与课文形成反差,造成悬念。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识活动。 (二)合作探究,感知内容
  1、 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3、 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4、 故事中森林和鹿群在一百多年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能够看出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作出批注,在书上留下读书的痕迹。
  5、 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读一读所画的句子,议一议发生的巨大变化,感知课文内容。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提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部分的设计让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行感知、理解课文,进行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抓住对比,感受灾难
  这部分设计分两块进行一是感受森林变化,二是感受鹿群的变化:
  1、 森林的变化:
  (1) 指名读所画森林变化的句子
  (2) 出示句子: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3) 一百多年以前的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请读读句子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出森林里美丽的景色和动物们美好的生活。学生读句子想像画面时,可能会仅仅想像句子中描写到的景色,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想像句子中没有写到的美好景象。比如: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绿的草地上,野花竞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通过这些想加深感受森林的生机勃勃。
  (4) 出示图片加深感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2句。
  (5) 后来森林变成什么样呢?出示图片学生说说看到的,理解“消退”、“蔓延”再谈谈此时自己的心情,再让学生带着悲伤的心情读这句话。学生说看到的景象时,引导和森林以前的景色对比说,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小河干涸,到处尘土飞扬想像森林绿色消退,枯黄蔓延的情景。
  2、鹿群的变化:
  (1)指名读所画鹿群变化的句子
  (2)出示句子:
  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      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3)鹿群有什么变化?学生会说出数字上的变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说出鹿群生活状况的变化。
  (4)教师这样问:光是数量在变化吗?一百多年以前鹿群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想像鹿群虽然要时刻提防着狼,但生活中没有饥饿、没有疾病。后来鹿群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引导学生想像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时,起初鹿是自由自在地生活。可时间一久饥饿和疾病就缠上了鹿群,它们没有东西可吃,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最后让学生带着悲伤读这句话。
  这部分设计引导学生在两组鲜明对比中,通过图片、想象、朗读感受灾难。指导学生进行的多处想像,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避免学生背课文似的复述。 (四)读中练说,感悟道理
  1、同学们,森林和鹿群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此时学生会说出是因为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捕杀了狼。
  2、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做梦也不会想到,学生读这两句话。
  3、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呢?学生自由读第4小节,练习说话。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
  通过说话让学生明白狼和鹿和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4、是啊,狼和和森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只看见贪婪而凶残的狼威胁着美丽而活泼的鹿的生命,却没看到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他们捕杀了狼,无意中让鹿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请再读读这两句话。
  5、鹿是真正的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为什么?此时,通过前面的感受和铺垫,学生会说出因为人们捕杀了狼,鹿的生活安逸、舒适,没有危险,从而导致繁殖过多,产生饥荒和疾病。再让学生说说他们错在哪里?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人们因为不知道大自然自身的规律,好心做了坏事,让学生明白不应该破坏生态平衡。
  6、现在凯巴伯森林的居民来到你们中间,你们会对他说什么呢?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认识不停留在人捕杀了狼这表面现象上,而应该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这部的设计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学生在读中练说,认识一次比一次深刻,由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的认识上升到人是“祸首”的感悟,明白大自然有它应有的规律不能随意破坏。 (五)拓展延伸,感触生活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的人有很多,人们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老师讲述故事《老鼠和兔子》。
  2、你知道哪些这样的事。学生交流。
  3、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违反大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其实只是不爱护大自然的一种方面。学生欣赏图片。
  4、看着这些图片,现在你最想对人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设计爱护大自然的公益用语。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一大特点,学生对爱护大自然的认识不应停留在保护生态平衡上,应该是更多方面。这部分设计在拓展中延伸,指导学生行为,使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
  (一)练习复述,内化语言
  同学们,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因为活生生的事实明白了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可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还不明白这一点,正在肆意地破坏大自然,请你们以狼和鹿的故事让人类明白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为了让你的故事具有说服力,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图。请大家对着图讲讲这个故事。讲的时候多用课文中优美语句和精彩句段,并用上具体数据。加进自己的想像和感想。
  著名教育家胡克英在《谈谈儿童的智力活动方法》一文中是这样阐述复述的:“复述是很重要的基本功,不但标志着、而且促进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作用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复述使孩子吸收着书面的美好语言形式和内容的思想感情。”本课要求学生复述课文,针对平时教学中学生复述往往是背诵课文的形式,我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复述时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二)学习生字,写字作业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6  第六册《狼和鹿》备课资料
  第六册《狼和鹿》备课资料(二)
  19 狼和鹿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三、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五、说教法、学法: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目标分解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   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基于教材特点
  本文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讲述凯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捕杀狼与其他鹿的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的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
  课文层次清楚,寓自然学科知识与生动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故事真实,说服力强,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向人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本文的写作特色主要是:由事及理,对比分明。
  3、基于学生实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展开想象,体会灾难的严重及造成灾难的原因。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评价活动方案】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用范读、质疑、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刻道理。
  【教学活动预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让大家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动物的特点。(板书:狼)说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带“狼”字的成语,能说几个吗?(板书:鹿)鹿又给你怎样的印象?
  2、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狼和鹿的身上,让我们借助课文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凯巴伯   葱绿   消退   枯黄   蔓延
  捕杀     提防   特意   居然   传染  
  血泊     饥荒   妖魔   灌木   繁殖
  威胁     祸首   贪婪   糟蹋   毁灭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品味感悟
  (一)紧扣“变”。
  初读了课文,我们心目中凶狠的狼成了“功臣”,而温顺的鹿却变成“祸首”,究竟是为什么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1、自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看看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不同?然后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交流:
  我们先来看看森林是怎样的?
  ①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抓住两句话:
  a、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你能说一说前后的森林有哪些不同吗?理解:“提防”、“暗算”等词语。
  b、整个森林想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①作者用比喻句描述了变化后的森林,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②比较: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整个森林想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这两句话,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要写呢?有什么好处呢?
  师小结:我们平时写文章,也可以这样,在一般叙述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具体写写。
  ③指名读这两句话,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比前后的变化。
  ④出示幻灯,师述: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比比谁读得更投入。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我们再来看看,狼被捕杀前后,森林里的鹿发生的变化。
  ①老师发现课文中有3个数字是描述生活在凯巴伯森林中的鹿数量的,你们找到了吗?(板书:四千   十万   八千)
  ②出示:_______的鹿在林间_______。
  狼被捕杀后,怎样的鹿在林间干什么呢?
  ③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找根源。
  1、质疑:同一座森林为什么会在25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人们为什么捕杀狼?请同学们分组学习,找到原因。
  2、分组学习,交流反馈。
  在凯巴伯森林,贪婪而凶狠的狼总是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人们对狼恨之入骨,引导学生从有组织的捕杀狼、数量多、时间久几方面可以表现出来。
  这样的捕杀确实解了人们的心头之恨,怎样读好这段话?(指名有感情朗读)
  3、当地居民以为捕杀狼,就可以创造安静、祥和的森林环境,还以为自己是保护鹿群和森林的功臣呢,但事实并不如此。当地居民一直在问,也一直弄不明白。请你来当科学家,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①交流原因
  ②在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功臣”和“祸首”,为什么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以及引号的作用。
  ③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三、复述课文,拓展深化
  1、小结:是呀,其实森林就如同一架天平(师画天平),一头代表狼,另一头代表鹿,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狼只有吃掉一些鹿(师画箭头和吃字)就控制鹿的总数,这架天平也就保持平衡了,而如果人们捕杀了狼,就打破了这种平衡,鹿群没有了狼的制约,就过度繁殖,使整个森林不堪重负,最终走向毁灭。
  2、复述
  出示词语:
  葱绿 嬉戏 贪婪 提防
  捕杀 哀号 血泊 饥荒
  消退 传染 繁殖 祸首
  根据词语复述课文。
  3、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像凯巴伯森林的居民这样,由于不明白大自然有她自身的规律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的人还有很多。多媒体映示: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的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人们喷洒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将它除净。
  ……
  (1)凯巴伯森林只是我们地球的一个缩影,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一片片森林在消失,一种种生物在灭绝,鸟儿无处安家,鱼儿大量死亡……(出示课件,解说)
  (2)读了这些故事,看了这些图片,现在你最想对人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小练笔:现在凯巴伯森林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想在森林入口处设置一个警示标语,你认为应该在上面写些什么?(学生写  写后指名说  师生评议)(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作业设计】
  把凯巴伯森林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朋友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板书设计】
  吃  
  狼                鹿
  保护生态平衡
  森林   生机勃勃   荒凉
  鹿     四千       十万  六万  八千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1、听写生字新词。
  2、开展复述课文比赛活动。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大量繁殖”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2、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并尝试用“因为??????所以??????”说一说狼对保护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贡献。
  情感目标:
  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重点: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2、 尝试用“因为??????所以??????”说一说狼对保护森林和鹿群作出的贡献。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媒体出示鹿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鹿的印象。( )的鹿
  媒体出示:活泼而美丽
  指导朗读。(读出小鹿的快乐)
  2、 媒体出示狼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对狼的印象。 ( )的狼
  媒体出示:贪婪而凶残
  指导朗读。(语速放慢,读出人们对狼的憎恨。)
  3、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课文。
  板书:39 狼和鹿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词语:
  shòu dī zāo tà chén màn yán
  狩猎 提防 糟 蹋 功臣 蔓 延
  (一)、感受森林变化
  1、 媒体出示森林图片
  师:瞧,这就是文中狼和鹿曾经生活过的凯巴伯森林。看了图片,谁来说说凯巴伯森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是如何描写凯巴伯森林的?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描写森林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 出示:
  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那就是——(生机勃勃)
  师引读:那里的森林——;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一片——。
  4、 指导朗读(配乐):(读出森林的美,动物的快乐。)
  师:可是过了20多年,这片森林又怎样了呢?
  5、 媒体出示现在森林图片:
  出示句子: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6、 师生配合读(配乐):
  整个森林像——;绿色在——;枯黄在——;鹿最多时有——;现在一下子就死去——;到1942年只剩下——;前后一共死去了——。
  文中“消退”和“蔓延”是一对——(反义词),用在这里说明什么?
  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现在的景象?
  7、 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把这两句话读一读,感受一下凯巴勃森林在这20多年里的变化。
  (男女生分读,前一句语速快,后一句语速放慢。)
  质疑:看着森林前后不同的画面,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二)、初步了解变化的原因
  1、 请两位同学读2、3、小节。
  交流发生变化的原因。
  (预设:学生此时的理解是粗浅的,他们会比较简单回答是因为人们捕杀狼。)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时点拨:
  人们为什么杀狼?杀了狼鹿怎样?鹿大量繁殖造成什么结果?(森林被糟蹋)
  3、 理解:糟蹋
  鹿原来几只?现在几只?这就是——(毁灭)
  随机板书:人捕杀狼,鹿大量繁殖,糟踏森林,毁灭自己。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谁能看着板书,把这些词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凯巴伯森林发生变化的原因。
  1、自己说。
  2、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狼的变化
  师引读: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
  (二)、鹿的变化
  1、 想象一下,鹿群在这片森林里是怎样生活的,用上这些词说说。
  出示练习: 提防、嬉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没有了狼,从此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国: 。
  2、 理解:大量繁殖
  鹿从原来的大约4000只,猛增到现在的100000只,是原来的25倍,这就是——(大量繁殖)。
  3、 鹿的大量繁殖会造成什么后果呢?我们继续读课文。
  师生配合读第三小节:
  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灌木吃完了,吃——;小树吃完了,吃——;于是整个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到1942年——,这真是——(惨不忍睹、触目惊心),这真是——(人们人们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三)、深悟明理
  师: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鹿群会毁灭,更没有想到的是什么?请默读最后一小节,用曲线划出相关句子。
  1、交流。
  2、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板书并理解:功臣 祸首
  3、理解双引号的作用:
  在人们的心中,狼贪婪而凶残,而它在这里居然成了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成了祸首,这是人们想不到的,它们在这里有了特殊的含义,所以加上了双引号。
  板书:在这两个词语上加上双引号
  4、 练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狼对森林和鹿群有怎样的功劳。
  方案1:放手让学生说,难度较大。
  方案2:出示句式,让学生补全内容:
  因为狼吃掉了一些鹿,所以 。
  因为鹿群发展得不是太快,所以 。
  因为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所以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
  4、师引读:
  狼本性虽然是贪婪而凶残的,可是它是保护森林的功臣,这是因为——。
  狼本性虽然是贪婪而凶残的,可是它是保护鹿群的功臣,这是因为——。
  人们刻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就会——。
  5、理解“枪声打破了大自然的宁静”的含义。
  师:动物和环境和谐相处,这就是生态平衡,而人们杀了狼,就打破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造成凯巴伯森林林毁鹿亡的真正祸首是——(人)。
  6、想像说话:
  当地人在100多年前,好心做了坏事,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们会怎么想呢?
  现在还有什么办法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呢?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相信经过人们的努力,凯巴伯森林一定会恢复往日的生机,你瞧,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我们只有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保护大自然,才能使大自然生机勃勃。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2、思考怎样恢复这些已经失衡的生态环境。
  3、把说的付诸于行动,从自己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9  如果说在执教《狼和鹿》这篇课文时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体现碰撞二字,那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了力求体现发现二字。怎么发现?
  (一)在朗读感悟中发现
  森林一片葱绿多么美丽而一片枯黄又多么会令人心痛!这是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的,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发现了森林面貌的巨大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二)在比较中发现
  鹿的数量迅速发生变化,由4000只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只,而两年后又聚减到8000只。学生在前后对照的读书中,比较这些数字,发现了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的关系。
  (三)在语言实践中发现
  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从狼、鹿和人这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这个故事,复述要以第一人称进行,加上自己的想法。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这个数量,发现了人们当初犯下的错误:貌似护鹿,实在害鹿。狼看上去在害鹿,其实也保护了鹿和森林。
  (四)在拓展阅读中发现
  课后的作业是让学生读一个故事《猎狗和狼》,用故事中的道理来深层感悟课文中的道理:为什么说鹿是毁灭自己的祸首?
  拓展的文章补充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鹿没有了天敌,安逸的状态让它们的生存能力衰退,这也是鹿毁灭自己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感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育有三个离不开:道德、情感、智慧。没有道德的语文教育是危险的`,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苍白的,没有智慧的语文教育是缺乏创造力的。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验情感,培养情操,生成智慧,从小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初步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直奔重点: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朋友。 映示狼和鹿
  小朋友,看到它们,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你们说的这些词语,其实表明了人们的态度。人们喜欢谁?讨厌谁?
  这两种动物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作者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是什么看法?打开书,默读课文,把表达作者看法的句子划下来。
  映示句子: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谁来读一读?
  你能读懂吗,在这两句话中,谁是功臣?谁是祸首?
  功臣是什么意思?狼是功臣,这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从哪个词看出?(居然)能读出这种语气来吗?
  祸首又是什么意思?鹿在什么样情况下成为祸首?一旦是什么意思,能换个词吗?
  为什么这样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请轻轻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谁来读给大家听,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2、评价:读得太好了,很流利,其他同学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听得也很认真。
  3、学习词语。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谁来读一读。
  葱绿 提防 传染 血泊 贪婪
  青烟袅袅 哀嚎 凯巴伯森林 蔓延 糟蹋
  这里有两个多音字,注意读音。
  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有关内容吗?
  4、作者认为狼是功臣,而鹿是祸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回,我们先自己读读,想想,然后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你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呆会儿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同学做汇报员。
  5、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交流(充分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引导他们从课文中找依据。
  7、小结:老师要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我觉得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用心地读书,积极动脑发现问题,这样的读书,才会有收获!
  三、学习生字:
  讨论我们告一段落,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现在,我们来把课后的生字读一读、写一写。
  映示生字:
  读一读(组组词)
  闹:可以组哪些词?书上说的是闹什么?闹是什么意思呢?
  写一写: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上一节课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大家根据作者的观点,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谈到了狼、鹿和森林之间的关系,谈到了狼、鹿、森林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森林的变化:
  1、出示填空:
  ①100多年前,凯巴伯森林 , 。后来,整个森林像 一样, , 。
  读一读书上写森林变化的内容,做做填空。
  2、请学生填空。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4、学生朗读。
  5、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象看到了凯巴伯森林到处是葱绿的树木,小鸟在唱歌,小鹿在散步,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6、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美景,我们真想来诵读一番,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节读一读。
  7、后来凯巴伯森林变了样,我们看书中是怎样写的。(指名读)
  8、你为什么这样读?师:这个填空写的是凯巴伯森林的变化。我们都喜欢充满生命的绿色,喜欢生机勃勃的森林,不喜欢这样萧条、荒芜的情景。
  9、那么这中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谁来补充呢?书上是怎么写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小节,第三小节)
  10、师:其实同学们读了两种原因,人的原因和鹿的原因。请男同学来读人的原因,女同学来读鹿造成的原因。
  11、人们本来是出于善意来捕杀狼,可是狼被捕杀后,鹿的生存状态怎样呢?请你们读读课文,像刚才那样,读读前面,找找后面。前后对照起来读。
  ②出示填空:
  凯巴伯森林原来生活着大约 只鹿,狼在被杀了之后,鹿的总数超过了 只,到了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 只病鹿。
  12、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填的都是数字。看了这一组数字,你想说什么?
  13、这些数字多有说服力!从这些数字背后,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狼和鹿数量的变化与森林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出示填空:狼( ),鹿( ),森林( )。
  板书:狼(吃)鹿 狼(保护)森林 鹿(破坏)森林
  这正是大自然神奇的食物链,一旦食物链被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随着打破。
  14、这样的结局是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我们一起读文章最后一节。
  (1)自己读读,说说为什么狼是功臣?用书上的语言。
  (2)为什么说鹿是祸首?
  (3)上节课上,有的同学说人才是真正的祸首,这种说法也很有道理,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4)对呀,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人们当时根本没有想到狼和鹿与森林之间的关系。
  (5)如果人们早一点想到(引读最后一节)
  二、复述课文:
  1、今天我们的课堂好像再现了凯巴伯森林毁灭的一幕。你愿意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复述课文不是把原文背下来,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老师提供你三个角色(1)狼(2)鹿(3)人,你愿意从哪个角度来说就从哪个角度来说。
  2、先自己练一练。
  3、交流。
  4、评价:讲得太好了,很有创造性。听了你们讲的故事,我们仿佛听见了惨遭捕杀的狼的哀号,看到了鹿的加速灭亡,看到了森林被破坏的荒凉情景。
  三、拓展:
  1、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猎狗和狼》,这个故事讲了什么道理呢?(学生自读、交流)
  2、我们再来想想课文,没有了狼鹿的天敌,鹿为什么反而在减少呢?
  刚才文章说的道理能不能给你启示?
  (没有了狼,鹿减少了生存危机,不用奔跑,体力下降,)
  3、你们看,你们从课内走到课外,不仅理解了课文中说的道理,还悟出了课文中没说出来的道理,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作业:
  学习了《狼和鹿》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请联系生活实际,把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写出来。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体系
  这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从内容和体裁看,它们都是记叙文,文体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可读性强。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课文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但不仅仅局限于此,更要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
  2、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平衡—失衡—启迪。具体来说,课文介绍了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鹿在林间嬉戏,而狼却跟在后面,准备下毒手,正因为如此,当地居民恨透了狼,觉得要去保护弱小者,纷纷去捕杀了狼以及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没有了狼,鹿大量繁殖,他们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鹿吃光了,森林遭到破坏,鹿也逐渐消失,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介绍得较清楚,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但同时在狼与鹿之间的关系背后,也折射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如:
  (1)、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去杀狼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来看消灭更残忍的动物本因是正确的,但从现状来看,他们原本正确的行为却恰恰是错误的,真正这种“不平衡”的制造者是谁呢?就是我们人类;
  (2)在狼和鹿之间的关系背后,显现出人类的傲慢和无知,当然这一点就三年级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因此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自主阅读课文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1)、理解狼和鹿之间的`关系、知道狼吃鹿是大自然生态平衡的必然规律;
  (2)、理解人与狼和鹿之间的关系,体会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3)、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以后好心做坏事的事情发生。
  4、教学重难点:
  (1)、理解狼为什么会成为森林中鹿群的“功臣”,鹿为什么成为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2)、懂得狼吃鹿是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人们原本“善良”的行为使森林遭到破坏、鹿群减少,从而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
  5、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想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把握脉落。细读课文,深入探究,体会内涵;
  第二课时:复述课文,拓展延伸,综合实践,提升情感。
  二、说学法、教法:
  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让学生能学会自读自悟法、讨论探究法,使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说、读、思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智慧、升华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教法:
  对比法——这篇课文为了揭示一些深刻道理,采用了一系列对比的方法:(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一是生机勃勃,一是萧条无比;(2)、鹿群要死的前后对比,一是活泼美丽健康,二是频临灭绝,疾病缠身;三是狼鹿易位的对比,一是对鹿痛恨之极,对鹿爱护有加,一是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
  紧紧抓住这三处对比,让学生明白狼和鹿之间的关系,形成保护生态平衡的价值趋向。
  想象法——想象大森林前后变化的景色,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由图入手,看正面说美学图文结合展开想象,通过学生回忆的描述,深深地体会到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变化之大,仅仅是因为狼的消灭吗?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探究法——“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这句话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语句,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探究为什么说狼成了“功臣”,鹿成了“祸首”呢?研究根本何在,学生在矛盾的情绪和迫切知道真相的需要支配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抓住这个重点语句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朗读法——抓住课文中的三处对比的描写,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前后的变化,一喜一悲,人们后悔莫及的心情,促进内化,深深地体会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图文结合,沟通联系
  由文悟理,读中释疑
  读中反思,升华明理
  课外延伸,升化情感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 设疑:狼和鹿是我们在动物园里常见到的,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
  师小结:对呀,在字典里凡是与狼相关的都不是什么好词,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还有故事《小红帽》中的狼外婆等等。今天我们将学习《狼和鹿》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你们将对狼产生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设奇引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带着好奇心去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 出示投影,检查自学效果
  3、 分段指名朗读,读中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件事?
  设计意图: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个体自学,使学生个个参与学习,人人都奉献思维结果。
  三、 图文结合,沟通联系
  讨论过去
  1、 出示画面:欣赏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的画面,发挥想象,描述这美丽的景色,森林怎样,鹿怎样,狼又在干什么?
  2、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想?
  3、 指导感情朗读,抓住葱绿、鸣叫、嬉戏等词读出森林之美、鹿的可爱、对狼的讨厌以及动物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谈谈现在
  1、出示课件 :萧条的凯巴伯森林
  2、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荒凉的森林景色及鹿的样子。
  3读课文,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你认为又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4、 质疑 为什么凯巴伯森林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了狼,鹿开始生活得怎么样?现在又怎么会这样呢?。
  5、 引导想象,合作讨论,深入探究。
  6、理清关系,用“因为……所以”句式描述狼和鹿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要说出,没有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是怎样的,还要说出有了狼,鹿与森林的关系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画面的对比,明晰狼与鹿之间的关系,引发情感,展开想象,充分挖掘课文的外延,巧妙地进行填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狼与鹿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生态观。这种教学不仅充实了课文的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四、 由文悟理,读中释疑
  1、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 出示课件,为什么人们一直恨透了的狼被称为“功臣”,而温顺可爱的鹿却成了“祸首”?
  3、 小组讨论探究:抓住一些具体数字,狼大量地捕杀后,鹿和森林的前后变化,反复阅读理解。
  4、 汇报交流
  5、 继续用“因为……所以”句式描述狼为“功臣”、鹿为“祸首”的原因。
  6、 抓住“做梦也想不到、居然、功臣”“特意,倒成了祸首”等词,体会狼与鹿之间的辨证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意,据文设问,层层推进,使教学有条不紊,以问促读,以问启思,以问导议,放手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给学生的读书、思考、议论的权利,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求解
  五、 读中反思,升华明理
  1、 质疑,那么成为“祸首”的到底是谁?
  2、 引导反思,人们当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们这样做错在哪里?
  3、想象,两年后当他们看到这一现象时,在回想自己的做法后,他们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行领下进行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告诉学生人们当初捕杀狼,只是和你们当初的想法一样,觉得狼吃鹿太凶残了,要保护可爱的鹿,但恰恰就是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左右了他们,才造成了这一“祸患”,本教学过程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培养学生那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
  六、课外延伸,升化情感
  1、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3、搜集资料,除了狼和鹿之间的失衡会造成祸患,还有哪些事物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使整个教学片段成为一个整体,将听、说、读、写、思,课外与课内融为一体,提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实现知识的迁移。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11  《狼和鹿的故事》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谈两种动物的特点,并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以及喜欢的理由,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导入新课。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在“100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和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鹿数量上的变化”、“凶恶的狼变成了功臣,而可爱的鹿反倒成了祸首”这三个对比中完成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和感悟。最后通过学生谈感受和老师的小结,强化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以布置向父母复述课文的方式,使课堂内容能以延伸,为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整节课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新课程,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将不再扮演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和管理者,面对学习中问题,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或结论告诉他们,或重述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材,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引导学生去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从而获得结论。因此,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然后在对比鲜明的事例中积极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遗憾的是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作者(来源):董满女
  今天下午,钱库学区城镇组的优质课选拔在我校举行,我们三年级的两个班均被抽到上课。中午,我匆匆来到教室,把学生带到指定的上课地点,还做了简单的思想工作。
  这次参赛的是来自钱库一小的两位老师,他们分别执教了《狼和鹿》这篇课文。她们教学风格迥异,教学艺术各有千秋,并且能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非常民主,学生思维也相当活跃。让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陈群英老师的那节课。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这篇课文虽不是童话故事,但由于课文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熟悉的两种动物,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引发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浓厚的兴趣。
  陈老师巧妙的导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她首先让学生说说对狼和鹿的态度怎样?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喜爱鹿,厌恶狼,对狼进行了大量的“捕杀”,对鹿进行“保护”。随之她用简练的过渡语导入第三段,使他们的态度与“功臣”、“祸首”形成反差,造成悬念。陈老师在此又设一问:面对这样的变化你有什么想问的呢?学生心中的疑问自然萌生了,最后她因势利导,利用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原因。
  紧接着,陈老师抓住文中的几处对比,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1、森林状态的前后对比
  陈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学生观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说一说: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因的热情。
  一片葱绿,生机勃勃的森林到后来变得奄奄一息,并且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学生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还有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和惋惜。
  2、寻找森林改变的根源
  进行第一组对比后,陈老师紧接着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什么?”再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到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变化的导火索。最后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疑惑到解决疑惑,思维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此外,整堂课,耳畔时常回荡着琅琅的读书声。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
  在课堂即将接近尾声时,陈老师带领学生呼吁:人类要注意维持“生态平衡。”但介于学生对“生态平衡”这一专业术语的理解有难度,她搜集了三组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在班上进行朗读交流,比如“人们带来野兔,由于没有天敌,繁殖的越来越多,威胁人类生活”“人类大量养殖螃蟹,破坏庄稼,破坏生态平衡。”等等,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让他们更真切地认识“生态平衡”的概念,更加自发地去保护生态平衡,让学生深刻明白“维持生态平衡我们都有责任。”
  这堂课,教师精心地预设,学生巧妙的生成。语文课成了思想课,看到自己学生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我暗自惊喜。但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待加强,因为个别朗读打动人心甚少呀!发现问题了,就该努力去改变!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提”和“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
  出示狼、鹿和人的图片看着这三张图片,你会想到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呢?赶快来读读课文吧。板书:狼和鹿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文,解决生字。
  2、采用开火车读词语等各种游戏来认字读词语。
  3、师生共同合作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理解课文
  1、字词我们都认识了,也理解了,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2、指定小组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读完互评。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狼、鹿、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4、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5、在文中有“自由王国”“功臣”“罪魁祸首”三个词语,它们是什么意思呀?
  6、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对它们三个词都加了引号,联系课文,再说说你们的理解好吗?
  7、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之后班内交流。
  8、还有读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通过解决。教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9、带着你们对课文的理解,再来品读一下这篇课文吧。
  四、材料拓展
  1、老师这里还有一份另人思考的材料,想听吗?但听完了,可是要谈谈自己的想法呀!师读材料。
  2、结合课文“狼和鹿”和刚才的材料,你们有什么启示?谈一谈吧。学生自由谈感受。
  3、小结: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些好书,你会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多的去了解大自然。
  五、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人们肆意杀鹿,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鹿群变化的对比,森林状态的对比,弄清狼和鹿的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领会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诵读,领悟人们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出示鹿的图片)这是鹿,能说说鹿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它的天敌是什么动物呢?
  (出示狼的图片)说起狼,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2.是啊,在人们心目中狼是不折不扣的大坏蛋,鹿则给人美好的感觉,可在今天的故事中,狼变成了森林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的大坏蛋,这是为什么呢?
  3.请听我讲讲这个故事。(多媒体演示画面,师配乐讲故事。)
  (二)揭示课题。
  刚才老师讲的就是第30课狼和鹿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精读课文。
  1、请大家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与同桌交流一下你读书的感受。(学生大声读,读完后同桌互相交流)
  2、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时刻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当地居民为了保护鹿群,大量的捕杀狼,但是不是消灭了人人讨厌的狼,鹿就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呢?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再去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出示:狼被捕杀前,的鹿在林间。
  你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填一填吗?指名交流。
  4、这美好的情景怎么读呢?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5、由于狼的贪婪凶残,为了保护鹿群,为了保护这片美好的森林,人们向狼开枪了,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狼被捕杀后,鹿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出示:狼被捕杀后,的鹿在林间。
  还是这道题,这时该怎样填呢?你为什么这样填呢?
  6、真想不到,捕杀了狼以后,竟会造成严重的饥荒和疾病的流行,转眼间,森林被破坏的一塌糊涂,真令人痛惜啊!该怎么读呢?选择表现这一情景的句子,练一练。(学生练习,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7、善良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好心居然办了坏事,鹿的急剧变化,也给森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轻声读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看看原本美丽的森林在狼被捕杀前后有什么不同?把有关句子画下来。(学生边读边画)
  8、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指名交流。
  出示: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师:前后的森林在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吗?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出示绿森林的图片:想象一下葱绿森林里是什么样的情景,指名交流。
  这样的森林应该怎么读呢?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指名读,同桌互相读。
  出示黄森林的图片:枯黄的森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指名想象交流。
  你能读出它的荒凉与萧条吗?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男女生分组读。
  9、同一座森林啊,100年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默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出示:(1)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2)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度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分组讨论交流。你怎么理解狼是“功臣”,鹿是“大坏蛋”的?
  指名交流:①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②“大坏蛋”是什么意思?鹿为什么变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四)由事明理。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黄森林变成绿森林呢?(学生讨论交流)板书:保持生态平衡
  2、总结明理。自然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论他们是朋友或是敌人,我们都不能破坏这种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否则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我们不光要保护鹿,还应该保护所有生物。目前,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常常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森林资源被毁,水土流失,草原荒废,土地沙漠化。
  3、多媒体演示各种事例。
  (五)课后拓展。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不注意生态平衡的事情。课后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标还强调重视朗读感悟,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加语感、陶冶情操起着其他任何认知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法,领会课文内容。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弄清狼和鹿的关系,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从而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留意观察,自觉做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讨论、交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14  多项比较  深入探究——《狼和鹿》教学设计评析
  作者:吴晓琼    转贴自: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点击数:285
  多项比较    深入探究
  ——《狼和鹿》教学设计评析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吴晓琼
  《狼和鹿》是国标本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狼和鹿数量之间的变化,告诉人们不能盲目破坏生态平衡,是一篇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教学时,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从比较中探究、感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理解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
  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
  1、多媒体显示文中的插图,以鲜艳美丽的、充满生命的色彩——绿色吸引学生,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感悟。
  2、设疑: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抓住关键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想像:现在你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然后多媒体显示枯黄的森林图,你又有什么感受?
  3、多媒体同时显示葱绿的和枯黄的森林图以及相对应的文字,进行对比朗读,并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点评: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绿与黄,情感的差异——悦与抑,因势利导,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
  1、学生自读自悟,得出: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后来的样子。
  2、再次读文,完成表格并交流:
  一百多年前         25年后             1XX年后
  狼(多少)
  鹿(只数)
  森林(样子)
  [点评:学生通过读书初步得出森林变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没有探究到问题的实质,无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学生理清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及森林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3、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1)质疑:人们为什么捕杀狼,捕杀了多少?指导朗读第2小节,体会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
  (2)比较狼被杀前后,鹿的数量的变化,质疑:为什么鹿的数量增长得这么快?
  (3)多媒体画天平,点拨:生物间有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相反则向一面倾斜。
  [点评:具体的数字,直观地演示了狼与鹿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学生一目了然,又以天平作比,形象直观,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狼和鹿之间的平衡关系,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狼的数量与森林的面貌又有什么关系?
  (1)质疑:狼的被杀,鹿的大量繁殖,给森林和鹿带来了什么灾难?
  (2)对照朗读第1小节和第3小节,体会狼被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的变化,从而明白狼的多少决定着森林的面貌和鹿的命运。
  5、 质疑:狼的数量由谁决定?此刻,你有何体会?
  [点评:经过以上层层剥笋似的探究,学生终于发现:当地的人们才是森林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三个问题就像三级台阶,帮助学生拨开重重疑团,体味到了探究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探究的能力。]
  四、想像比较,明白道理
  1、为了可爱的鹿,居民杀掉了许多只狼,凯巴伯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想像鹿群们是怎样自由生活的?当地居民的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
  2、当森林一片枯黄,林中只剩下8千只病鹿时,居民的心情又怎样?会说些什么?
  3、自由朗读第6小节,理解“功臣”和“大坏蛋”的含义,用自己的话告诉当地居民一些教训?
  4、形象点拨:如果天平两端分别代表狼和鹿,狼吃掉一些鹿,制约鹿的过度繁殖,将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才能使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个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否则会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点评:通过对当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语言的想像,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
  五、课堂延伸
  1、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继续收集这样的事例。
  3、课后撰写环保小论文,宣传生态平衡的知识,号召更多人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吃
  板书设计:         狼               鹿
  总评:
  1、注重阅读感悟。
  “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者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通过自由读、对比读、对照读、品读等朗读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态平衡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扎扎实实做到了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2、注重比较探究。
  根据教材特点,教者抓住课文中的插图、数字及空白,进行了多项比较,在比较中逐步感悟,深入探究问题的实质,突破教学难点。插图比较中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情感的差异,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数字比较中表格的设计直观地演示了狼与鹿数量的比例关系及狼的数量与森林面貌间的关系,层层剥笋似的探究使大家认识到森林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无知“;想像比较通过对当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语言的想像,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进一步内化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3、注重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课外学习,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本教学设计中,教者课前放手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上给予鼓励和指导,课后让学生继续搜集相关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和自己的学习所获整理成环保小论文。拓展了语文学习的领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狼和鹿》综合资料 篇15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阅读课文。故事主要讲述了人们因为喜爱鹿而捕杀狼,破坏了凯巴伯森林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受大自然惩罚的故事。人们在25年间捕杀了大量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于是鹿群大量繁殖,原本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几乎被破坏殆尽,鹿群也因食物链断裂而奄奄一息。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短短一百多年间凯巴伯森林发生的巨大变化向人类发出警告:如果不认识大自然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贸然行事,破坏了自然界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后果就会不堪设想。当今社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基本共识。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的同时,人类对环境的净化、生态的平衡也越来越重视。从这个方面来看,本文所揭示的主旨便有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设计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感知,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直接引导学生感知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间发生的巨大变化入手,让学生直面文本,简化教学流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比—品读—想象”,让学生感知文字、图像、声音、直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材料,唤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加深对“功臣”与“祸首”的理解,转而引导学生品读人类对狼长达25年的血腥屠杀,启发想象惨不忍睹的场面,直接让学生领悟到是人类的感情用事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凯巴伯森林“枯黄一片”,从而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最后启发学生探究人类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生机的办法和写真实感言,告知学生人类只有智慧地对待自然,自然才能和人类和谐相处,美好的大自然才会成为人类永远的幸福家园。
  三、教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功臣”、“祸首”在课文中含义。
  3、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全文,理解“功臣”和“祸首”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等形式感受一百多年间凯巴伯森林的巨大变化,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刻认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才是凯巴伯森林几乎毁灭的“罪魁祸首”。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大自然里的两个朋友。(贴图)
  2、你读过有关于它们的童话故事吗?谁来介绍介绍。
  3、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两个朋友和你们故事里的可不同,它们生活在美国的一片大森林——凯巴伯森林里。
  板书:凯巴伯。指导“凯”字的写法:左右等宽,左下的“己”由“竖弯钩”变为“竖提”,成语“凯旋而归”就是这个“凯”字。
  凯巴伯森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课外积累,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多读书。要学生交流课外的关于狼和鹿的童话故事,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领学生重视课外阅读,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效果;对于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对重点易错的字进行指导,节省教学时间。】
  二、初读课文、文通字顺。
  1、带以上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2、声音响亮,带着你自己的理解自由读。
  2、出示生字词和容易读错的词语。强调“提防”和“血泊”两个多音字。认读,抽读,同桌汇报读。
  3、分小节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其中学生感觉难读的句子集体指导(
  预设: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4、自由准备,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读其中一个小节,组织学生评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一百多年前,鹿在凯巴伯森林里              ,但是鹿群常常遭到
  。于是人们恨透了狼,他们                       。后来鹿大量                ,反而破坏了                   。
  2、填好后认真读读,看看是否通顺。
  3、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就是要让学生把书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声情并茂,课堂是放手让学生读书的最佳机会,应该让学生全面参与读书、舍得给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响亮地,要知道,会读书、能读书是学习语言基础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有效地组织,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学生读有所获,从而读中添“趣”。本环节设计中,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把文章读碎、读散。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训练要扎实、形式要多样。】
  四、指导写字,及时点评
  1、重点指导:
  葱:上下等宽,注意点的位置
  染:不能多点,竖居中
  旦:长横位置使字平衡
  2、描红
  3、临写《习字册》第一部分
  4、组织点评。
  【设计理念:中年级乃至高年级语文教学就忽视写字的指导这是“大忌”。一是因为中年级段识字量大,识字任务重;二是因为学生的识字能力不够强,笔顺还需要老师指导巩固;三是因为刚刚练习使用钢笔写字,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容易写错的笔画,容易记错的结构一定要强调。人认识事物往往“先入为主”,小学生更是如此。如有疏忽,一旦印象固化,很难纠正,势必导致“事倍功半”。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品读凯巴伯森林及鹿群在一百多年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功臣”和“祸首”在文中的意思,让学生强烈感受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依次贴画:看到狼和鹿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讨论总结:美丽的天使——鹿——活泼、美丽、善良
  邪恶的敌人——狼——凶狠、残暴、狡猾
  2、可是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如何评价它们的?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3、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最想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
  归纳:为什么把活泼可爱的鹿称为“祸首”,而把凶狠残暴的狼称为“功臣”呢?
  【设计理念:“学贵有疑”“学贵生疑”。教学中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知识积累,谈谈对狼和鹿的评价,适时出示课文中的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质疑,水到渠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悟文本,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二、对比品读,感知变化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森林和鹿群在一百多年间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2)把能表现森林和鹿群变化的句子画下来。
  2、组织交流
  一百多年前:
  (1)生读: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屏幕出示)。
  教师在黑板上狼和鹿图片旁画出凯巴伯森林的简笔背景画:树、草、远山
  再贴上两幅鹿的图片
  (2)再读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能把想象到的美好景象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师生共练。
  一百多年以后:
  (1)生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屏幕出示,配以遭受破坏的森林作为背景图)。
  (2)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甚至连树叶、树皮、树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来越少……)(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森林已毫无生机了……
  (3)生读: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里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屏幕出示)。
  启发思考:鹿群是怎样“闹”饥荒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从这个“闹”字体会到了什么?
  (4)一百多年以前,4000多只鹿在凯巴伯森林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后来,鹿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读(屏幕出示):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读第一句,生把十多只大小不等的鹿的图片贴上黑板。读第二句时,教师边阐述鹿相继死去六万多只的原因边把黑板上的森林,草木擦去,留下光秃的山岭,并拿掉一大半图片。读第三句时,把其中两幅图片倾斜,显示病态。
  师总结:原来的凯巴伯森林是快乐的,和谐的,葱绿的树木,美妙的歌声,欢快的身影,仿佛人间天堂一般。可是一百多年以后得凯巴伯森林,天空不再蔚蓝,树木不再葱绿,鹿群失去了灵性,这是多么令人揪心的场景啊!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中年级要求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本环节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目的明确,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分析比较,然后选择相关信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对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想象,使学生对凯巴伯森林前后出现截然相反的情景产生强烈的对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鹿的数量的变化过程和板书图片的增减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点认识到森林遭到了严重破坏,认识到鹿群遭受的悲惨遭遇。最后通过对第三自然段的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文本,激起情感共鸣。】
  三、深入探究,迁移表达
  1、自读课文第四小节,相信你会“功臣”和“祸首”又有了更深的理解。请根据你的理解填一填。
  出示: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
  2、组织交流对“功臣”和“祸首”的理解。
  3、然而,真正的“祸首”真的是鹿吗?谁来为鹿鸣不平?
  出示: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1)“恨透了”了是什么意思?你曾经恨透过什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你们的恨远远比不上居住在凯巴伯森林地区的人们,因为他们的枪声一直响了25年。
  (2)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谁来描述一下。
  启发学生想象狼被屠杀的场面:地面到处是殷红的血,颤抖着倒下,哀嚎的声音在林间回荡……教师相机把黑板上狼的图片倒放,意为死去。
  (3)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写在预先准备的卡片上)
  (4)组织交流。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师总结:人类出于对鹿的喜爱,大量捕杀了经常对鹿“下毒手”的狼,本来觉得是做了一件对后代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大自然经历了亿万年漫长岁月的自由生存选择,生物之间已经建立起了稳定的内在联系。他们捕杀了六千多只狼,严重破坏了凯巴伯森林的生态平衡,才导致了凯巴伯森林灾难性的后果。
  【设计理念:通过填空的形式整理学生的思路,使得思维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根据第一至三自然段的学习,感受丰富,认识深刻,真正理解了狼被称为“功臣”、鹿被称为“祸首”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第二自然段的阅读认识到人类才是这场悲剧的真正“祸首”最后通过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狼被大量捕杀的情景,激发起了学生的情感的波澜,让课堂出现高潮,学生表达感受才会“越发不可收拾”。】
  四、拓展延伸,感触生活
  1、如果说,凯巴伯森林的悲剧是由于人们的无知,好心办了坏事。他们可真后悔呀!我们来当一回环保小专家,怎样才能使凯巴伯森林恢复往日的生机?
  师介绍:美国政府为挽救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计划。而这项计划却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而没有及时实施。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以实施。那一年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森林里,没过几年,凯巴伯森林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要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去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只有这样,自然才能和人类和谐相处,美好的大自然才会成为人类永远的幸福家园。
  2、如今,如果你再一次走进凯巴伯森林,你将看到——
  出示:凯巴伯森林依然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再林间嬉戏(配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关系民族的兴衰,教学中应结合教材特点,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为拯救凯巴伯森林献计献策,就是让学生不再是事件的旁观者,而是改变身份,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去体会人类为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五、课堂内外
  1、给你的家人或朋友讲讲《狼与鹿》的故事。
  2、上网搜索阅读《蛇与庄稼》。
  【案例反思】
  《狼和鹿》一文主要写了人们因为喜爱鹿而捕杀狼,破坏了凯巴伯森林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故事。人们在25年间捕杀了大量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于是鹿群大量繁殖,原本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几乎被破坏殆尽,鹿群也因食物链断裂而奄奄一息。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必须认识到自然界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随意破坏,否则将会产生无法想象的后果。教学时,抓住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鹿群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品读、想象,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以读代讲,注重感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涌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语文课的重中之重。无论你的教学设计如何巧妙,教学语言如何丰富,多媒体运用如何频繁,只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和发展,教师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教学中,本人坚持以阅读感悟作为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一读让学生把书读正确、读流利、读得声情并茂;二读让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意思,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三读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去探究,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字里行间的分析比较,认识到凯巴伯森林发生的巨大变化;四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领会文本的人文内涵,让学生认识人类没有知晓自然界里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直观演示,对比强烈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直观性原则,这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教学中,通过丰富的表象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一、森林前后的不同画面的相机揭示,让学生通过对比,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二、在引导学生领会鹿群数量和森林的关系时,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贴图、摘图、擦去森林轮廓等方式来演示凯巴伯森林招致破坏和鹿群险遭毁灭的原因,让学生得到了直接的感官刺激,从而深刻理解了鹿群和森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启发想象,文我合一
  阅读既要立足于文本,但又不能囿于文本的有限空间,如何引导学生把书读“厚”,把书读“透”,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达到“文我合一”,这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在围绕重点启发学生想象方面做了尝试。首先,在引导学生感受从前凯巴伯森林时,我让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答:“鹿群在茂密的森林里散步”“山泉哗哗地流淌”“鸟儿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草儿挺直了腰杆,向小鹿们问好”;然后,在引导学生感悟“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这句话时,启发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答:小树、野草、野花都不见了踪影,甚至连树叶、树皮、树根都被鹿吃得精光,森林中绿色的植物在越来越少……地上光秃秃的,小河干涸了,到处尘土飞扬,森林里很荒凉,枯黄的范围越来越广……已毫无生机了……;特别是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预设了一个课堂学习的高潮: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启发学生想象狼被屠杀的场面:地面到处是殷红的血……颤抖着倒下……哀嚎的声音在林间回荡……学生通过想象,充分认识到人类的不当行为,甚至说是粗暴的干涉,才导致凯巴伯森林和鹿群的离奇变化,进而让学生只有尊重自然法则,自然才会称为人类的朋友。
  当然,教学中也有诸多困惑。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尽管努力删繁就简,但是总觉得学生跟着老师后面学得很辛苦,课堂教学密度很大,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显得不够,有的教学环节略显仓促。有时也想舍去一些环节,但是迫于压力,总没有删去的勇气。仔细想来,还是自己重点凸显不够,枝节过多,瞻前顾后,导致处处想得、处处不实。
                         推荐阅读:
  • 《狼和鹿》综合资料(通用15篇)
  • 《狼和鹿》综合资料
  • 《狼和鹿》教案(通用13篇)
  • 《狼和鹿》教学反思(精选16篇)
  • 《狼和鹿》说课、教案(精选15篇)
  • 教案设计——《狼和鹿》(通用13篇)
  • 综合实践教案
  • 综合教案
  •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狼和鹿》综合资料(精选15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