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6 01: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16篇)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  之四
  佚名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 ”或“p ”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
  然:读“r n”,不要读成“y 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换上“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
  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课文的第7自然段,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也就是童话要
  揭示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程: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 ,故事的题目是《小马过河》
  2.  质疑
  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认真听,看一看你提出的问题在故事中能找到答案吗?
  2.  听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三.理清课文层次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可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那就是: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一)   自读课文,思考后同桌讨论
  (二)   两次的结果怎样
  四.精读课文重点段落
  (一)   放动画片(1——6自然节)
  1.  师生看动画片
  2.  训练题
  ①     读句子填空
  老牛说河水(  ),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  )跑到河边。
  松鼠说河水(  ),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小马(  )收住脚步
  ②     看图思考讨论
  同是一条河,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     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小马,你该怎么办?
  (二)   放动画片(7自然节)
  1.  师生边看边思考:
  小马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
  2.  理解句子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三)最后一节
  小马照妈妈的话下水实践了一下,结果怎样?
  五.感情朗读课文
  1.  说明:老牛的话要读出毫不在意的语气,松鼠胆怯、很在意的语气,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的语气
  2.  列举三者对话进行练读
  3.  随光碟练习朗读
  4.  学生自读课文
  5.  指名读课文
  6.  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难         老牛:河水浅   能趟过
  (第一次)       松鼠:河水深  不能趟过
  妈妈:水深浅   试一试
  实践         下了河    水不深不浅
  (第二次)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
  1、师讲故事的开头(即裸文一、二段),然后提问:同学们,故事讲到这儿,你觉得小马会怎样?,它能不能过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并齐读。小马究竟能不能度过河让我们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  初读
  1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并且标注出自然段。
  2指名读。下面老师找几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思考,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儿
  三、抓中心句
  一,4-6的分析
  那刚才老师讲的是课文中的哪几段?1-3文中一共写了小马几次来到河边。生:2次
  从第几段到第几段是写小马第一次过河的事?生:4-6段
  小声读4-6段,思考第一次在河边遇见了谁?用直线划出他们的话。
  那谁能读一读。并且指导阅读第四段:
  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注意小马的寓言,“请您……”说明小马非常有礼貌,像这样说话,你会吗?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上板书:老牛 深  松鼠  浅
  小马听后是什么反应?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用~~~划出来(吃惊,叹气)
  师分析:立刻,连忙。并造句
  自己试着读一读4-6段,注意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来。分角色朗读
  师:谁来读老牛的话,小马,松鼠,旁白
  生读完后指导朗读,生跟读。
  1、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2、“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3、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二 ,7段的分析
  听到完全不同的建议后,小马是怎么做的呢?生:回家问妈妈
  快速浏览第七段,找出小马妈妈的话,妈妈是怎么说的,谁能来读一读?
  出示ppt:“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联系上下文,结合板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引导学生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那么假如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
  妈妈说……是不行的,那怎么做才是行的呢?
  谁会换种方式来说这句话,仍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三、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第二次来到河边又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
  书中哪个词是描写小马过河时的神态的,(小心)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ppt出示:
  生: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生: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
  师:那为什么对于同一条河的深浅,小马,老牛,松鼠的认识都不一样呢?
  看ppt演示,用挂图操作,观察它们的身高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的深度可能只到他的小腿的位置。
  因为老牛身材高大,所以说河水很浅才没小腿。
  那么松鼠呢?谁能像老师那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那么小马呢?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生: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所以,小马觉得河水对它来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四 扩展与情境
  1想象小马从磨坊回来,又遇见老牛,松鼠,你猜猜它会怎么说?
  那么回家会怎么和妈妈说呢?
  五结语
  学习完《小马过河》,我们知道了,对于一个问题既要听取别人的建议,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然后再去实践,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小乌龟前三次找工作没被录用的原因。
  3、初步了解对比的写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动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导入
  老师手举小马图,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只小动物,你知道是谁吗?(小马)
  下面我们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10 小马过河齐读课题
  第一课
  听——听课文录音
  老师先播放录音,学生听故事,感受童话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马交上朋友,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
  二、认识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写了几个小动物?
  2.课文中主要写的谁的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4.小马过河时遇到了什么事,怎么解决的。
  5.小马最后过河了吗?
  第二课
  读——读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重点句。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分析,课文其他内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老牛、松鼠、小马)
  这课主要写的是谁?(小马)
  写的是小马的一件什么事?(小马过河的事。)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读1—3小段
  妈妈让小马做什么事?
  小马心情怎样?
  书上哪个词写的是高兴的心情?(连蹦带跳)
  小马为什么这么高兴?(第一次接受任务)
  小马的话说明什么?(1.爱劳动。2.有礼貌)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去磨坊,一条河挡住了去路。)
  画一条河
  小马这时怎么想的?
  小马为什么为难呢?
  1.第一次离开妈妈。
  2.离家很远了。
  3.河水哗哗地流着不知深浅。
  导读1—3小段,读出小马高兴的心情和后来为难心情的语气。
  这时小马遇见了谁,争吵一件什么事?
  读4—6小段
  小马遇见了谁?
  他们争吵一件什么事?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板书水浅
  松鼠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板书水深
  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谁说的对?讨论:水的深浅不变。老牛高大认为水浅,松鼠矮小,认为水深。这是相对而言的,都有自己的道理,为什么?
  板书:高大矮小
  小马听了它们的话,怎样表现的?(不知怎么办)
  小马为什么不知怎么办才好?(遇事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
  导读4—6小段,读出小马和老牛、松鼠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小马听了老牛、松鼠的意见,怎么表现的?
  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怎么说的?
  读第7小段(分角色读)
  妈妈问小马,小马什么表情?
  什么叫难为情?(不好意思。)
  妈妈问了小马几次话?(三次话)
  读第一次指导读“我……我过不去。”
  读第二次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读第三次指导读“没……没想过。”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怎么做的?(低下了头)
  为什么低头,说明了什么?(认识自己错了。)
  妈妈最后怎么说的?读妈妈的话。
  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河水是深是浅,亲自实践就知道了。)
  光是什么意思?(只、就)
  小马过河了吗?怎么过的?(在妈妈的教育下,亲自实践。)
  实践的结果如何?(水既不浅……也不深)
  为什么结果是这样?(因为小马既不象老牛那么高,也不象松鼠那样矮,实践中认识到自己可以平安过河。)
  4、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之间的对话,在读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会故事的寓意。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水浅   高大
  水深   矮小
  不深不浅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的问:‘孩子,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老马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又赶快说: ‘妈妈,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面磨好了。’妈妈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5  之三
  张云霞
  第三册的《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教学过程 ,可采用以下步骤:
  一、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二、逐段读讲,具体理解课文内容。
  1.第1段(1、2节)
  (1)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2)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应以天真、活泼、高兴而又肯定的语气读。)
  2.第2段(3、4、5、6节)
  (1)一条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什么事使小马为难了?理解“为难”的意思。
  用“为难”的语气读小马心里想的话。
  (2)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3)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4)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要用什么口气?(急促,声音要高,速度要快,尤其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还要加重。)
  (5)小马轻信别人的话,不动脑筋,连忙收住脚步,理解“连忙”。
  3.第3段(第7小节)
  (1)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问话的?
  理解“难为情”(害差、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要读出既严肃又亲切的语气。)
  4.第4段(第8小节)
  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地趟过了河,要注意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抓住重点段落,读段识篇。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本段可采用以下方法: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找出这些词句后,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这就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话,懂得了什么?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
  五、分析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 )的情况,然后写老马( ),最后写小马( )。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 -- 6 段)
  2、指导朗读。
  (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2)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
  (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略)〉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7  一、案例背景。
  由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看,教师合理适当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感悟更为深刻。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案例设计与研究
  案例一:讲故事中的人物     
  师: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生1:这是一匹勤劳的小马。妈妈叫他帮忙做点事,他马上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生2:这是一匹有礼貌的小马。小马说:“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小马称老牛为牛“伯伯”,还用上了“请”、“您”这两个礼貌用语。  
  生3:这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他一会儿连蹦带跳,一会儿嗒嗒嗒嗒地跑着,多可爱啊!   
  生4:这是一匹知错就改的小马。他听了妈妈的话后就马上回到河边,没听松鼠的阻拦,胜利地过了河。   
  生5:这是一匹不动脑筋的小马。
  ……
  案例一的研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与文本直接对话,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小马过河成功的背后原来站着一位智慧的母亲——老马,是她巧妙地引导启发、灵活地点拔诱导、机智地释疑解惑,让天真幼稚、懵懂犹豫的小马实现了目标。
  案例二:开展小话剧
  活动设计
  首先给学生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并在讲述过程中讲解一些字、词以及相关的英文单词。之后模拟这个故事开展一个小话剧,让学生进行表演。最后再说明一下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预定目标
  知识:教一些新字、词以及相关的英文单词。
  体育:表演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抬腿、屈膝等动作。
  心理:通过说明故事包含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小马过河”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活动流程
  首先,教师在教室里布置几张关于“小马过河”的图片,以此激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理。
  其次,教师给学生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并在故事的关键地方,如小马不敢过河,黄牛说河很浅,加以停顿,启发学生思考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并引导学生发言。故事讲述之后,讲解几个故事中的字和词。
  在学生逐渐感觉略有枯燥时,开始游戏,让学生表演整个故事情节。将学生分成几组,用纸板等做出“河”、“树木”等,并给学生戴上准备好的“小马”、“黄牛”等头饰。分组表演,让学生模仿故事情节作出相应的动作。并鼓励每组在表演的时候加入创新,鼓励情节和对话的创新。
  第三,游戏结束后,对游戏做一下简单的总结,然后给学生讲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做事情要自己多尝试才能有更多收获和体会。
  案例二的研究
  在整个过程中,从讲解故事、游戏到最后的总结,总体效果良好。如在表演过程中,有教师的鼓励和启发,有些学生故事情节表演有极大的鼓舞。
  对案例的感悟
  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新的语文课堂中,我们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独特感受。教师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接纳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的含义,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难点: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  ,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 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 座 )马棚     一(  间  )磨房     一(  只  )松鼠
  一( 匹)老马     一( 条 )小河 一( 棵 )大树
  一( 匹)小马    半( 袋 )麦子 一( 头 )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  座 )马棚   一(间    )磨房     一( 只  )松鼠
  一( 匹)老马 一( 条 )小河 一( 棵 )大树
  一( 匹)小马 半( 袋 )麦子 一( 头 )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5.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为难         
  (板书: 老牛 浅
  小马{问{松鼠 深
  妈妈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出示老牛、松鼠、小马图)
  回答:因为老牛( ),所以它说( )。
  因为松鼠( ),所以它说( )。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难为情—— 课文写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怎样读?亲切—— 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板书:试)
  (3 )、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看图回答)(板书:趟过去)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不深不浅)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 ),也不像( ),所以( ).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动脑筋 亲自做)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八.兴趣作业 :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二)学习第一、二段:
  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
  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
  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
  它为什么不同意小马过河?
  (出示幻灯片)朗读句子。板书:很深。
  6、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指导学生朗读松鼠的话。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映?他为什么会感到很吃惊?(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为什么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意见呢?你能动脑筋告诉小马吗?
  8、可是小马动脑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四)学习第五、六段:
  1、小马回到了家里,妈妈是怎么对他说的?有没有像老牛和松鼠一样,告诉小马能过去或者是不能过去?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想想妈妈对它说了些什么?读5段。
  理解妈妈的话:光:只。不能只听别人的话,别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象,有必要的话还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把事情做好。
  2、妈妈为什么就这么放心地让小马去试一试?小马会有危险吗?读第六自然段。
  3、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老牛、小马和松鼠三者间的高矮关系。
  4、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总结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遇到的困难?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让我们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人说的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把事情做好。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0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1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学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五关:生字关、朗读关、辨析关、夸奖关、联系实际关。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时候挺顺的,我就挺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得意。后来由于要开课,我就拿着这个教案到三(1)班去上。
  上到辨析关时,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老牛、松鼠的话说的对不对。我没想到全班都说对,这样一来,我的计划全打乱了。忙乱之中,我只能自己说出结果:他们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课后,我静下心来,发现我安排的五关中,这一关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我为了赶时间,匆匆过去,这实在是一堂失败的课。其实,当时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说的话是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就会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虽然只是一个环节,可是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小马过河》教学一得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 “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的“亲戚”,如“大叫”“问道”“吃惊地问”;更有六处单一个“说”字,至于语气和神态,自己心领神会便是。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学生读得投入,又如“做游戏”般轻松,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生读,师读,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让孩子们“读书多遍也不厌倦”。等由“读的量变”到“读的质变”后,敲定分角色朗读的人选,示范过后,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小马过河》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 “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 “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 “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 “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 “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读9个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过河时会遇到什么困难?结果怎样?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读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自读自悟中体会课文内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4、分角色朗读。
  5、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6、师归纳。
  识字
  1、师:(出示生字)组词并讲认字方法。
  2、注意个别字的`读音。
  3、自由认读后测读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篇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请大家准备一下,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请同学读课文)
  教学内容
  小马过河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深刻道理。领会听与做的关系,学会实践。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认真分析理解课文。
  2、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找答案。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看谁认得快,读得准。
  1、出示生字测读。
  2、出示句子测读。
  二、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同样一条河,为什么牛伯伯说的与小松鼠说的不一样?
  3、围绕问题讨论做试验。
  4、讲讲读懂的内容并朗读全文。
  5、读了课文,大家认识了什么道理:
  6、齐读小马妈妈的话。
  7、为什么小马趟过去时发现河水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说的那样深?(因为马比牛矮,比松鼠高。)
  8、思考: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三、拓展。
  思考:在我们身边有类似小马过河的事情吗?
  四、课外作业
  把故事讲给妈妈听。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棚、驮”等14个生字,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坊”。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
  2.分角色朗读,理解老马说的话的含义,并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小马图片)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谁想和新朋友打个招呼?他就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他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他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吧。(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本课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教师适时正音。
  (2)去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
  (3)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自主认读。
  (4)请学生把认读的生字、新词带进文中,再读课文。
  3.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识记方法。
  (1)熟字相加:马大=驮麻石=磨土方=坊扌当=挡
  (2)记词组:深—浅(反义词)
  4.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结构,探讨书写笔顺。
  (3)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练习。
  (4)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练习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引导提问,训练说话
  过渡:同学们太棒了,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本课的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2.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他的任务了吗?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4.小马要过河是为了,他遇到的难题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
  二、细读第3~6自然段,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第3~6自然段。
  1.教师配乐朗读,为学生做好榜样,激起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
  2.出示学习要求:
  (1)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2)同样一条河,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3.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分小组讨论。
  4.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因为牛伯伯说,而松鼠却说,所以小马左右为难,只好。
  三、深入理解,深化感悟,品读角色,初明事理
  (一)解决第1个问题。
  1.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明确:小河挡住去路,小马为难)
  2.去磨坊的路被一条小河挡住了,此时小马心里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小马遇事不动脑筋,就想依靠别人,自己不去试试。)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解决第2个问题。
  1.同样一条河,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一样吗?
  (1)学生回答后,出示老牛和松鼠说的话,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2)分角色朗读老牛和松鼠的话。
  2.同样一条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其中的原因。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出示句子: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①指名读。
  ②“立刻”“连忙”都表示什么?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不实践)
  (三)学习第7自然段。
  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画出老马教育小马的话。
  1.出示句子。
  2.指导学生读老马教育小马的话,要求:
  (1)读——读出“亲切温和”的语气。
  3.读课文,用画出表现小马遇事不动脑思考、过分依赖妈妈的句子;用画出表现小马“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的句子。
  四、突破难点,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他过去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8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能自己去试试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了试,他觉得河水的深浅怎么样?(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小马对河水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学生讨论交流,举手作答)
  3.用“既不像……也不像……”的句式训练说话。
  4.小马过河后,心里可高兴了,他不但完成了妈妈交给他的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吗?(指名回答)(遇事要自己动脑筋,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是不行的。)
  5.师总结: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够真正地成长。
  6.想一想,写一写。
  (1)小马第二次过河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学完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学反思]
  1.通过多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训练学生用“既不像……也不像……”的句式说话的能力。
  3.通过对文中小马两次过河的分析,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好习惯。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4  《小马过河》是篇童话。课文借小马过河这件事,说明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而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还要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篇童话情节生动有趣,对话很有特点,又特别接近儿童的口语,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课文篇幅较长,故事含义深刻,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理解会有一定困难。针对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训练重点可放在:①按故事的经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读懂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老马讲的道理;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我找出一些词句,不但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词语的一般意思,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理解这些词句所包含的意思。如:小马所以“难为情”,是因为没完成任务,“低下头”是因为“不动脑筋”,没“试试”,而感到惭愧。“不动脑筋”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实指小马没有“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对于老牛和松鼠说过哪些话呢?我在课上让学生找出这几个动物的对话,边读边想,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引导学生把思路转到前面学过的段落,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老牛说水很浅,小马就“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立刻”这个词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松鼠说水很深,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连忙”这个词也说明小马没有动脑筋。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一步了。
  《小马过河》的第7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段中妈妈教育小马的一句话是这篇童话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学时我突出以下特点:
  1.突出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思维。
  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如:小马和妈妈说话时的神态怎样?有什么动作?(难为情,低下了头)妈妈用什么态度对小马说话?(亲切)妈妈说了些什么?(“光听……是不行的。”“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2.联系全文,明白道理。
  “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是全文的中心句。对这一重点句子,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可提出以下问题来帮助理解。
  (1)老牛说河水很浅,松鼠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它们说得都对。它们所以说得不同,是因为它们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就不同,并不是瞎说。)
  (2)光听别人说为什么不对?
  (因为别人的话,是根据别人的感受来讲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光听不想,就无法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把事情办好。像小马光听不想,就不知道水到底是深还是浅,自己到底能不能过河。)
  (3)应该怎样做才对?
  (动脑筋,亲自试试。)
  (4)小马听了妈妈的话,懂得了什么?
  纵观整节课教学,教师不但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还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并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力争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水平。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课件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3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
  (课件出示)
  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
  3.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注意读书姿势:双手捧书,眼离书本一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过去了。)
  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课件出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指名说。
  (2)识记生字。
  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识记住以上汉字?
  A.加一加:“原”加“心”,就是“愿”,“音”加“心”,就是“意”,“讠”加“亥”就是“该”,“亥”加“刂”就是“刻”,“扌”加“卓”就是“掉”。
  B.猜谜语:“大桥上下雨纷纷”就是“突”;“冬雪纷飞扬素絮”是“麦”。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麦、该、突”,(课件出示)
  “麦”下面是“夊”,不是“攵”。
  “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亥”。注意第第六笔是撇。
  “突”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穴”,下面的“犬”,不要写成“大”。
  (4)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5)展评学生的书写。
  (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篇16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好多学生是在跟着老师和别人的看法走。
                         推荐阅读: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6篇)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17篇)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9篇)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18篇)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22篇)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21篇)
  •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通用16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