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信息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通用12篇)
信息技术 篇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  
  1.开拓获取信息的途径,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实验之一)。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习英语,脑、眼、耳、口、手并用,这种集图形、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使学生自始自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易于接受、记忆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  
  2.制作适宜教学实际的课件。作为英语学科,课件的设计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出发,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并且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信息技术 篇2  第1课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
  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
  “3、信息的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全课总结
  1、什么是信息?
  2、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
  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
  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教后记]
信息技术 篇3  辽师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第八课 亲密的朋友——键盘(二)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本课重点要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指法,并能使用正确的指法输入一些简单的汉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进行键盘训练的第二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键盘的常用键,利用《金山打字通》进一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指法练习,使学生尽早地掌握键盘的操作。
  本课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介绍键盘的一些常用键。
  第二部分是向学生介绍金山打字通软件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是“动脑筋”中的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复习巩固常用键的作用,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了解《金山打字通》的使用方法及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部分是通过“博士e-mail”中对金山软件的介绍,让学生知道“金山”树立中国软件产业最耀眼的品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 熟悉键盘上常用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
  2、 进一步运用《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键盘的基本键、上排键和下排键的指法训练。
  3、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不怕苦、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键盘常用键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指法;使用正确的指法进入输行练习;使用“全拼输入法”进行简单汉字的输入。运用软件进行键盘练习。
  难点:键盘的熟练操作。
  教学方法指导
  ①操作计算机时,正确的姿势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很重要,所以教师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这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应该仅仅在一节课上。
  ②基本键的认识非常重要,建议教师加强对基本键的练习。结合f、j键上凸起的小横条,让学生进行基准键的盲打练习。
  ③正确的指法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结合指法训练软件(光盘中附),建议在以下几课的教学中每次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对键盘的指法有个深刻的印象。
  ④本课的中文输入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全拼输入法”进行输入一些汉字,也可用智能abc、微软、狂拼等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汉字输入速度。
  常用键的位置及操作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键盘,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键盘上有几个区,分别叫什么名字?
  导言:键盘是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主要设备之一,英文字母、数字和汉字都是通过键盘来输入的。因此,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如何使用键盘?
  二、新课
  1、认识主要键的名称及作用。
  (1)空格键
  (2)回车键——enter输入信息,按回车键,才能被确认和执行,是一个经常用到的键。
  (3)退格键backspac。按一下,光标向前移动一个格子。
  (4)大小写切换键——capslock。按一次,对字母大小写进行一次切换。
  (5)上档键——shift。按下它,同进按下相应的键则输出相应的键上标记的上边的字符。
  (6)  esc ——退出键——退格健
  ctrl称控制键,alt称转换键一般与其他键合用。
  2、输入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记事本中练习)
  在任务栏的右端有一个en(或输入法图标)按钮。可以在此选择不同的中文输入法。
  (1)、字的输入:
  a、完整输入法:如“青”
  用键盘敲入“qing”后,敲空格键,在显示的同音框中,选择4。
  b、不完整输入法:如“青”
  只输入该字的声母“q”后,敲空格键,在显示的同声母的框中找,若第一页没有,可用鼠标点击向下的箭头,找到“青”字后选择其对应的序号。
  (2)、词的输入:
  a、完整的输入:如“计划”
  全部拼出该词的拼音,找到它所对应的序号。
  b、不完整的输入:
  只拼出该词两个字的声母,找到它所在的位置及对应的序号。
  (3)、特殊词的输入:
  假如要输入的词的后一个字的声母没有,如“西安”,应输入“xi’an”。再如“档案”,应输入“dang’an”。
  3、输入符号的方法。
  可以使用软键盘输入符号。
  4、介绍一种打字练习软件——《金山打字》
  指法训练软件的使用
  (1)启动
  (2)自由练习
  在进行自由练习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练习。
  (3)打字测试
  在进行打字测试时,要注意输入的字符如果输入错了,不能使用退格键进行删除。
  三、巩固练习。
  结合“动脑筋”的内容进行。
  1、 说说几个常用键的作用?说给大家听听。
  2、单击金山打字“英文打字”界面中的键位练习(初级),进行键位定位训练。以来熟悉键盘。
  3、运用金山打字通“英文界面”中的“键位练习(高级)、单词练习、文章练习、课程选择、数字键盘、设置”这六项按钮,看看会给你带来哪些惊喜。
  四、课堂小结。
  键盘是我们和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主要输入设备之一。键盘上按键较多,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分布规律,熟悉按键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今后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地认真的练习,成为打字能手。
信息技术 篇4  杭州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系  谢 琪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键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一直探索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师通过利用教学媒体、改进教学方法,或者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来提高教学质量,但这些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所谓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ID)就是利用传播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学习理论,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实践的桥梁,研究教学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趋于科学化。事实上,我国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由其它学科转岗而来,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其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占主导地位,以自己熟悉的方法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凭自己的主观来考虑和安排教学活动,无法知道自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使教学效果、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处理,教学也不可能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教师有了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能使他们科学的总结自己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指导自己下阶段的教学。例如:教学目标分析是否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组织是否合理等等,通过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化,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其次,研究教学设计能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师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需要掌握和消化过程,因此,普遍的现象是学习理论是一回事,教学实践又是另一回事,许多教师谈起理论一大套实际却做不到,有些甚至不懂教学理论,这就是我国教学改革不能加快进程的原因,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困难所在。根据教学设计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如: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第一代教学设计、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第三代教学设计,即教学设计渗透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如果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并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标志着教师掌握了教学理论,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
  再次,教学设计发挥了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构成的多要素系统。在实施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分析、综合后制定出教学方案,对教学信息进行选择并用一定的教学媒体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接受教学信息,并通过问题解决、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练习、实验、问答等形式对所学的知识作出反应,教师则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改进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而达到教学最优化。
  最后,教学设计能使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既然教学设计需要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和学习者的特征,根据整门课程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利用教学目标分析整门课程的内容来确定某节课的教学内容(单元),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技巧、道德情感等,教师就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不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现在我国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多种多样,良莠不齐,所以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材,做教材的二次开发者,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能动的对待教材。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备课)包括以下内容和步骤:
  (一)备学生--因人施教
  备学生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步骤,尤其在目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布卢姆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得到发展,主要任务是充分培养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一种筛选功能,不是预测和淘汰大多数人和选拔少数英才,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学生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提供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面对学校教育中教师按大多数人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只满足大多数人的教学要求,抛弃差生的做法,布卢姆认为“这是教育体制中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一面,它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破坏了相当数量的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观念”,布卢姆认为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如果教学是系统的切合实际的,如果学生面临学习困难的时候和地方能得到帮助,如果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掌握,如果对掌握能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达到很高水平。
  所以备学生包括以下内容:
  l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任务。
  l         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每个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
  l         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何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
  l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学习。
  l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确定不同的教学设计策略。
  为做好这种需求和特征分析,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测验、谈话、观察等任何可以反映学习者特征和需求的技术方法,当然问题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利用这些结果来帮助我们决定教学策略。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所谓的备学生是指教学过程发生前的静态的学生的特点,尤其要注意那些不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或变化缓慢的特征要素,许多特征要素会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不断的改变,而课前的分析为预见学习中的状态变化提供依据。
  (二)备教材--因材施教
  l         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它使我们明确学生需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获取什么,可以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或道德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等,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整个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要符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l         其次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特征分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最临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通过学习转化成为其个人的知识、能力、技巧、道德情感等。首先要分析本科目的全部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把知识分成若干单元,确定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各单元内容(可以采用支架式)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技巧等。不能照搬教材的章节规定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二次开发者,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三)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来开展,不能武断的采用某种理论一刀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l         备教法。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法、任务驱动法(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甚至可以多种方法结合灵活使用
  l         备环境。确定本节课所需的信息资源,从而做好准备。
  l         备师生(生生)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都需要师生或生生交流,教师尽可能完善的给以设计,有效的利用教学时间。
  如Word中邮件合并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设计:
  (1)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班级
  第一,设置任务(有一定的层次),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是这样的:每学期结束学校都要发成绩单,而学生的成绩都在Excel表中,抄到成绩单中费时费力,如果能在Word中设计一张空白的成绩单,并调用Excel中的成绩,自动生成成绩单,这是非常美妙的。(较高层次:对成绩单的设计和输出有不同的要求)
  第二,信息资源设计。
  第三,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先在Word中制作一张空白成绩表,然后利用邮件合并调用Excel中的数据,自动生成学生成绩单。
  第四,学生模仿做,教师释疑。
  (2)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班级
  第一,   设置任务(有一定的层次),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1)。
  第二,   信息资源设计。
  第三,   介绍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邮件合并。
  第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释疑。学生单独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完成早的学生可以做教高层次的练习。
  (3)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
  第一,设置任务(有一定的层次),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1)。
  第二,信息资源设计。Excel中设计好各科成绩表,并设计四个CAI课件,分别是如何在Word中制作空白成绩单、如何在邮件合并中创建主文档、如何获取数据源、如何合并数据和文档。
  第三,介绍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邮件合并。
  第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释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单独做,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边看CAI课件边做,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完成早的学生可以做教高层次的练习。
  (四)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的方法可以利用相对评价模式,即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与原有的水平相比较,看看是否有进步,如果仅看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来评价,则对那些知识水平暂时低下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评价的内容为:
  (1)知识目标
  学生学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并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些概念、原理的机械记忆,或者对教师规定的任务、作业的机械模仿,或者占有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灵活的知识,能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建立关联,达到同化和顺应,成为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内容。评价内容为:
  l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l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l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即保持关键特征不变,而改变非关键特征,从而使原来的关系体现在新的形式中,这要求学习者概括地把握知识的真正含义。
  l         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的整合是与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密切相关的。
  l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学校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依赖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度。
  (2)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的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先讲概念和原理及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大多采用自主学习法、基于任务驱动的教法、抛锚式教法、支架式教法、随机进入教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出一个主题(任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所用到的知识就是学生已学的知识和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的知识,当任务完成的时候,学生也就学完了(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帮助,促进学生完成任务并达到知识的建构。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应该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内容为:
  l         对完成任务的积极的态度,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乐意去做。
  l         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即学生能否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确定与该任务有关的所有知识点。
  l         获取、筛选、利用与任务有关的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l         控制并诊断自己所做的决策的能力。既能诊断已学知识是否牢固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又能在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中进行选择、确定解决任务的最佳策略等。
  l         建构新知识的能力。既然完成任务需要用到没有学过的知识,学生能否独立思考、通过查阅教材或帮助材料,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社会环境中)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正确性加以检验。
  l         完成任务的速度、效度(创新性)。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任务常常是单个学生所无法完成的,小组成员拥有相互依赖的资源来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且任务的结果、完成的过程不唯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结果完全依赖于小组的共同努力,从而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沟通。判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评价内容为:
  l         收集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资料的多少。
  l         资料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l         对所给任务提出的假设和推论、有用观点(创新思想)的多少。
  l         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l         聆听、理解、接纳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
  l         动手参与制作的贡献(互助)。
  l         自我诊断和反馈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注意点
  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直线式的过程,而是非线性的,需要随着教学进程不断的调整,所以教学设计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课前的教学设计的结果并不是对教师教的方案进行描述或规定,而是对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等对所教内容的方案进行支持的描述,课前的教学设计不是教学过程的精确化描述,而是为了教学过程的开展中遇到问题的应变做准备,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发生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我的电脑”,能区分软盘、硬盘、光盘。认识文件夹图标和常用文件的图标(包括位图文件、声音文件和影片文件图标)。
  2、学会新建文件夹和给文件夹更名,并将图片另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下。
  1、培养文件资料要分类整理存放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打开我的电脑,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电脑中有些什么资料,怎样使用这些资料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 打开“我的电脑”
  双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图标,屏幕上就会出现“我的电脑”窗口,列出电脑中的软盘、硬盘和光盘等资源。
  1、菜单栏
  2、工具栏
  3、软盘、硬盘和光盘
  试一试:选择“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盘符,单击工具栏上的属性按钮,看看会出现什么。
  三、浏览硬盘内容
  在“我的电脑”中双击硬盘C或D,就可以看到C盘或D盘的内容了。盘中有文件夹和文件。看不到时,请使用上下滚动条。
  注意:不同的图标代表不同类型的文件。
  四、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就可以把自己的画、作文等文件都可以放到这个文件夹上。这样,以后用起来就很方便了。
  1、在“我的电脑”中,打开C盘下的MYDOCUMENTS文件夹。
  2、单击屏幕右下角En 图标,选择[智能ABC输入法]。
  3、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
  4、单击 “新建”菜单中的[文件夹]命令,窗口就会出现一个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图标。
  5、输入方文。
  6、把鼠标指针移到方文外部并单击,名为“方文”的新文件夹就建好了。
  教你一招:如果要更改已建好的文件或文件夹名称,只要在需要更名的文件或文件夹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就可以输入新名称了。
  五、使用软盘
  将软盘插入电脑的软盘驱动器内,双击“我的电脑”中的[3.5英寸软盘],就可以看到软盘上的内容了。
  注意:软盘使用后,要及时取出,放好。
信息技术 篇6  一、教材分析
  《画不规则图形》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本课教材是平面图形操作知识,学习用画图软件画不规则图形的方法,教材中选择了画鱼、画五角星两个实例让学生熟悉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感觉较为单薄,不够丰满。所以我增加了画水滴,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不同画法,增加了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探究活动,再过度到画五角星,让跨越度过大的教材更能适应大部分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软件,对工具箱有一定的了解,能应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画出规则图形,学生已经对画图软件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针对四年级学生好动、好尝试的特点,把本课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主动去质疑、尝试、讨论、归纳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同一种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能用曲线工具、多边形工具等构建简单和谐的图形,能灵活应用工具画出形态迥异的图画。培养学生处理图形的能力,形成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利用画火炬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奥运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曲线工具与多边形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是本课的重点;能灵活使用工具处理图形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多思教学法,把教学内容细化成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在完成任务中“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达到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学习方法:
  四人小组为学习模块,以小组探究、互帮互学、相互促进、综合汇报,在小组内开展“谁是巧巧手”活动,看谁画得最棒。小组人数不宜过多,这样有利于交流,也有利于评价,在小组内开展活动中,得到鼓励的面积也比较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小巧也节省了大量的评价时间。
  七、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承上启下。
  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会了哪些工具的使用,并简单演示使用方法。
  师:刚才大家画的都是规则图形,如果遇到不规则图形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画不规则图形》。
  (二)看书质疑,学习曲线工具。(小任务一)
  1.读书、交流、探索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5——16“画一条鱼”的①—⑥,想一想,曲线工具如何使用,自学中遇到什么问题?并以小组讨论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自学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由于不用心,看完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也不知道曲线工具怎么用。
  第二种,觉得画鱼很简单,只需三条曲线,再画上几笔就完成了,这类学生大多原来电脑基础比较好,但看书较糊涂,学习大多依赖于对软件的探索。
  第三种,会发现,如果严格按照书上的6个步骤根本画不出鱼来,这类学生学习严谨,胆.大心细,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对第一、二种情况不必费太多口舌,后续的学习就可以让他们掌握应学的知识。
  第三种情况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让学生演示一下自己的发现,用事实来说明问题,指正书上的错误。借机鼓励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强调画一条曲线所必须的三个步骤,学生在说为什么时,就是一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来主导这一个环节,以生教生,效果更好。然后再让全体同学动手去做一做,画一画这条鱼。
  最后再汇报,让学生说说画曲线的三个步骤,说自己的发现与解决办法。同时老师结合学生的演讲,示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再进一步说明曲线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介绍画水滴的方法。
  这样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学习信息技术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养成看书、做事胆大细心的好习惯。
  2.巩固新知
  学习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后,要让学生把曲线工具与其它工具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并提供给学生以选择学习的机会,在画鱼与画水滴之间让学生自己选择,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作业去完成,有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并在小组内比一比,谁是“巧巧手”。
  学生画完后,老师展示画得好的作品,特别展示学生中画的很漂亮的或者有创意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一样的工具只要灵活应用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授以“巧巧手”的称号,并以掌声鼓励。
  (三)找规律(小任务二)
  师(边讲边示范操作): 是多边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用法是先按住鼠标左键拖曳一条线段,然后就可以在画面任意处单击,画笔会自动将单击点连接起来,直到你回到第一个点单击,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多边形了。
  生操作:
  1.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三角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2.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四边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3.要求学生快速画一个五边形,并记住绘画方法与步骤。
  让学生总结,画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绘画规律,如果一时学生语塞,可以引导学生留意画图规律[有几个角,鼠标只要在相应的位置单击(N-1)次,最后一个角只要双击鼠标,就可以自动闭合图形(其中,N为图形的角数。)]。然后让学生依书上说明画五角星,难度也就降低很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讲评作品:鼓励画得好的学生,“你画得真好,老师很佩服你,你太棒了!”
  (四)用心灵作画(小任务三)
  作画之前,老师介绍奥运会火炬的由来。
  奥运会的火炬仪式,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相传,古希腊的奥林匹亚山是众神的栖息之地,当地人们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隔4年就要祭祀一次众神。在圣地奥林匹亚祭祀时,人们还要进行短路竞赛活动。哪个运动员首先从祭司手中接过火把,把火神普罗米修斯前祭坛上的圣火点燃,他就是胜利者,他还将被视为英雄而受到人们的尊敬。运动会中进行的“火炬接力”活动,是从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德国长跑运动员到希腊奥林匹亚点燃火炬,然后一个接一个把火炬传到柏林运动场。我国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首次举行了“火炬接力”活动。
  师:同学们,今年8月8日奥运会就要在我们中国北京举行了,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奥运火炬吗?让我们用画火炬的行动来支持北京奥运,看谁画出来的火炬最漂亮,谁就是火炬手。
  然后学生动手作画,老师在巡视中请几个画得快且好的学生离开座位,去找好作品,评出四个火炬手。也让这些画得好的学生见识一下,强中更有强中手,唯有不懈努力,才能永远是最好的。
信息技术 篇7  《十指敲击练兵忙》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击键姿势。
  2.能用正确的击键姿势在计算机中进行字母输入。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正确击键姿势的重要性,从小养成正确使用键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击键姿势,并能在键盘上准确输入字母。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击键姿势,了解手指在键盘上的分工区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素材。
  教法、学法:
  演示法、实践探究法。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老朋友丁丁已经能够熟练地在8个基准键位上敲击键盘了,现在他要全面掌握26个英文字母键的击键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跟丁丁一块学习,如何正确、快速的使用键盘。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正确地击键姿势。
  学生齐读《打字歌》。
  教师解释打字歌中得要点和意思。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学习感受。
  2.了解十指在键盘上的分工。
  学生观察课本13页,手指击键分工图。并用手在键盘上进行感受。
  三、上机练习
  1.通过金山打字游戏进行主键盘区中得键位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返现问题,集中讲解。
  2.用记事本程序完成课本14页“做一做”中得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评价
  1.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
  2.对学生完成“做一做”中得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具体评价方。
信息技术 篇8  一、教材分析:
  《剪贴图形》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它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帖和旋转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资料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图形的形状,为电脑绘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的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潜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潜力。
  3、情感目标:在同学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修改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
  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潜力。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互助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理解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潜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转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务必有必须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带给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1、阅读教材;2、同学之间的帮忙;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习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取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通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习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必须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习中选取一幅图形进行练习。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能够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通过“放”,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通过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信息技术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机器人的发声原理;
  ◆学习音乐模块的使用;
  ◆设计机器人唱歌程序;
  ◆了解多次循环结构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认识机器人发声装置:
  ◆了解音乐模块的使用方法;
  ◆编写多次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思考调试中出现的现象,根据现象确定其成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发声装置的安装与使用;
  2.条件结构在机器人编程中的应用;
  3.音乐模块的使用。
  【教学难点】
  机器人唱歌程序的编辑与调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机器人的发音是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主板上的喇叭发声来实现的。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音乐模块,可以让机器人实现演奏音乐等功能,也可以实现“人机对话”。本节课将学习机器人的输出表现形式——声音;学习机器人“演奏音乐”和“多次循环”模块的使用。你想让机器人为你唱什么歌曲?通过老师下面的操作,可以轻松地让机器人演奏一段美妙的音乐。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讲解演示,提出问题。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发声装置的讲解及安装,引入音乐模块(你喜欢唱什么歌曲?想不想让机器人给你唱一唱呢?要想听机器人给你唱歌很简单,学习音乐模块,然后设计程序就能实现了);
  2.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及平时积累,理解音乐模块中的各种定义(音高、音长、休止符等概念);
  3.布置学习任务:唱歌机器人的程序设计,以“雪绒花”为例。
  学生活动
  1.结合教材完成任务。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快的同学辅导制作有困难的同学;
  2.试着去完成“各显神通”中的两个问题。
  教师活动
  1.引导和激励各组的探索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合作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归纳出制作唱歌机器人时遇到的各类问题,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资源视窗”中的内容。
  学生活动
  自主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信息技术 篇10  一、引入:
  1、展示:
  ①上节课学生的作品——《画鼻子的游戏》(字体、字号、字形设置)的打印文稿。②这节课的范例《20年后的我》的彩色打印文稿。
  2、出示不同配色方案的作文范本。(和谐的和难看)
  学生体会,文章进行美化设置后与前的对比。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字体的变化。
  体会色彩搭配的和谐感!
  之所以要展示打印好的彩色文稿,是让学生感受具体的实物!
  二、任务一:
  字体颜色
  1、学生自己尝试设置颜色;教师巡视,选好典型;
  2、教师演示通过工具栏和菜单栏设置颜色;
  3、学生演示设置其他颜色;
  4、教师选取典型,反馈交流,学生的色彩搭配情况。
  1、学生自己尝试设置颜色;
  2、学生将文章设置为自己喜欢的颜色
  先学生尝试,然后教师演示,再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的能力。
  交流反馈非常重要。(有些学生会用一些可爱的字体,可以稍微介绍一下,这些字体是人为安装到电脑上的!)
  三、任务二:
  美丽的文字效果:
  1、教师示范如何设置动态效果(也可让学生示范);
  2、(有些同学会将整篇文展设置成动态效果)教师也要展示一下;并让学生进行评价。
  1、学生将标题设置为自己喜欢的效果。
  2、自己探索在对话框中还有哪些特殊的效果?
  3、同桌相互交流
  教师示范也可让学生示范;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简单,这时也可放手让学生去当小老师!
  四、练习:
  可再出示几篇小故事,让学生选取喜欢的,根据故事情节整体效果的设置,包括色彩,字体等。
  有时间的话,进行练习,熟练操作。
  五、小结:
  1、字体颜色可以通过工具栏和菜单栏进行设置;体会电脑操作中同一个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的便捷性;2、动态效果的设置;3、选择好对象后再操作。
  小结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改变文字的颜色与前一课中的文字设置方式类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防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并归纳设置的方式。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色彩给人的感受和色彩相互搭配的和谐性,以及文章内容与文字色彩间的和谐统一上。
信息技术 篇11  第2课 可爱的鼠标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鼠标,知道鼠标左右两键。[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用鼠标探索计算机奥妙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工具性。[能力发展]: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操作,能用“关闭”按钮。[教学难点]:鼠标左右两键的不同点。[教学重点]: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操作[课前准备]:1.检查学生计算机中鼠标的设置是否正常。2.桌面上的图标排列方法不能设为“自动排列”。3.有关鼠标的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1.检查学生计算机中鼠标的设置是否正常。桌面上的图标排列方法不能设为“自动排列”。 为本节课作服务情境激发定向引导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2.出示演示课件3.“大家观察一下鼠标的构造是怎样的,并亲自摸一摸、动一动桌面上的鼠标”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1.观看教学演示2.尝试操作鼠标3.学生提出有关鼠标的疑问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尝试学习,初步感知。1.“鼠标的结构是怎样的?”2.引导学生根据“导学卡”上机操作(任务一)。3.教师巡视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辅导;1.学生了解鼠标结构。2.学生根据导学卡尝试逐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阶段点评(任务一)1.教师点评“尝试学习“过程中的情况;。2.视学生操作进度进行简单讲解与分析任务内容;1.听教学习;2.通过点评引导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在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实践1.教师提示学生根据导学卡进行操作(任务二)。2.教师巡视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辅导;1.学生自主学习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与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学生演示(任务二)1.请学生演示排座位的过程和方法。2.师生点评学生演示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1.通过广播学习其他同学操作的方式方法巩固已会学生的操作技能,为尚未成功的同学创造直观学习的机会学生继续操作 1.请同学们继续按照刚才的方法进行操作2。巡视学生操作情况,重点指导不会学生3发“升级卡”(用.给操作较快的学生鼠标查生日)。1.根据观摩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操作。2.取得升级卡并上机操作。让更多的同学掌握修饰文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认识。完善作品及其展示1.辅导落后的学生。2.部分优秀学生演示操作。1.学生上机操作。2.观摩同学的操作。 总评1.对学生在本堂课上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学习希望。1.听教学习让所有学生有再深入的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 篇1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学生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3、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又叫信息处理机,因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4-P.7上半部分,边看书边思考:
  ①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②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③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①,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4、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②,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5、指名学生回答问题③。
  学生答后,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DOS、Windows系列、Linux等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6、 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7、 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
  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KV3000、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三、学生模仿硬件作“自我介绍”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四大部分组成的,它们协调工作,各显神通。它们究竟有何神通,你认为谁最重要呢?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一、计算机的硬件”这部分内容。然后同学们,你就是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这四部分中的一个,这样同学们就分成了四组,你要向其他同学说明自己的作用以及重要性,让其他同学觉得计算机少了你还真不行。至于角色的分配,等同学们读书后自己选择。
  同学们先完整地读一下整段内容,再选择其中一个认真仔细地读,为你的发言作好充分准备,来说服其他同学,你还可以拉你的同伙来帮助你说服他们。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其辅以图片说明。
  四、学习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
  阅读课文内容,谁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引导学生说出:①人工处理信息与计算机处理信息过程的异同点,②人的什么相当于计算机的什么。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问题?把你的收获告诉你的同桌。
  [教后记]
                         推荐阅读:
  • 信息技术(通用14篇)
  •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
  •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2篇)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航天飞机》教学设计(通用14篇)
  • 应用信息技术的幼儿园教案范文(精选2篇)
  •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通用1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