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回复: 0

空中飞行的动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中飞行的动物(精选8篇)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1  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鹌鹑,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
  五、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
  六、教学用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导入  :能在较生活在水圈、岩石圈的动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范围,那么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特征来适应飞行呢?能在有无脊椎动物里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和极少数哺乳动物——蝙蝠。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
  (一)鸟的分类地位
  全世界现有鸟类约156科96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个种(占13%)就鸟的种类而言,巴西有2000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紧接其后名列第四。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如:鸳鸯、相思鸟,还有产于陕西、河北的褐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红雉等等。有一些鸟类如丹顶鹤和黑颈鹤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
  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平胸总目,如鸵鸟,其翼已失去了飞行能力,只能助跑,起到平衡作用;第二类,企鹅总目,如帝企鹅,其翼特化成了鳍足,用以滑雪和划水;第三类,突胸总目,如鹌鹑鸟,能用两翼飞行在空中,现存的大多数鸟类都属于此目。
  (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以鹌鹑鸟为例探究一下鸟类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请大家直接观察鹌鹑鸟的外形,归纳一下鸟类适于飞行的外形特征:羽毛可以扇动空气,大型骨骼中空可以减轻身体密度,适于飞翔;流线型的身体也适于飞翔。仅仅是这些特点鸟儿就能飞了吗?显然不是。让我们通过“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来进一步研究鸟适于飞行的特征。
  首先请大家详阅教材21页至23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实验的目的。然后,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再开始探究实验。探究实验进行时,可以随时列表记录探究和观察的结果。结合该实验,教师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内容,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投影内容如下:
  1.你们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你们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
  3.你们准备怎么做你们的实验?
  4.你们的问题得到证实了吗?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和少数的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出简明扼要的板书。
  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除书上提到的体形、翼、龙骨突和胸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不贮存、食量大、心脏及心搏次数、气囊等结构适于飞行生活外,还有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都有适于飞翔的特征。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
  上面咱们对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进行了探究,下面咱们共同把鸟类的主要特征总结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两个词。
  鸟类的体表都被覆羽毛,还有角质的喙,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绝大部分鸟类具有迅速飞翔能力,鸟类都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第二课时
  导入  :天,除了鸟类以外,最多的就是昆虫了,现已知道的昆虫种类已经超过了100万,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它的分布十分广泛。
  (四)昆虫的分类地位
  由于昆虫的足也是分节的,所以它们和甲壳动物同属一个门——节肢动物门。那么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们到底有哪些特征适于飞行呢?
  (五)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多数昆虫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有3对足,多数有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一类能飞行的动物。请大家观察P24页的图片,完成思考要求。
  很显然,昆虫的翅与鸟翼区别很大,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无共同点呢?
  1、它们都有用以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
  2、它们在空气中都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3、相对自身身体而言,它们的翅都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
  翅对于昆虫的分布和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翅的运动可以扩大昆虫生活和分布的空间。
  (六)昆虫的主要特征
  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身体的特征。
  1、昆虫的体表有一层光滑、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能起到防止水分蒸发和保护、支撑体内柔软器官,使昆虫能更好的适应陆生生活。由于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蝗虫等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它们的身体都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且由许多体节构成(异律分节)。
  ⑴头部:长有1个口器(由1片上唇、1片下唇、1片上颚、1片下颚和1片舌组成,其中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称为咀嚼式口器)、1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1对复眼和3个单眼(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仅能感光)
  ⑵胸部:长有3对足和2对翅(后足比前足、中足发达许多,适于跳跃,前足、中足适于行走;狭长的前翅是革质的,覆盖在膜质的后翅上,起保护作用,而柔软宽大的后翅适于飞行)
  ⑶腹部:第一节体节两侧有1对半月形的薄膜,为听觉器官。从蝗虫的中胸部第二节到腹部的第八节体节,每一个体节上都有一对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连接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小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
  3、足和触角都分节。
  (七)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生存环境并非单一的,例如:仍以陆地或水域作为栖息地;有些水中生活的动物要到陆地上产卵;还有些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最为典型的就是两栖动物了。它们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幼蛙,以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而产卵等繁殖行为又必须在水中进行。总之,多数动物的活动不局限于某一单一环境,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且与环境相适应。
  八、板书设计 :
  第三节  
  一、鸟的分类
  平胸总目:如鸵鸟
  企鹅总目:如帝企鹅
  突胸总目:如鹌鹑
  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小飞行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
  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5.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翔
  6.骨骼中空——可减轻身体比重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
  1.都有角质喙
  2.体表被覆羽毛
  3.前肢特化为翼
  4.体温高而恒定
  四、昆虫的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五、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1、肌肉发达有力——收缩和舒张能牵引翅完成扇动的动作
  2、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3、翅呈扇形、轻、薄、表面积宽大——有利于扇动空气
  六、昆虫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外骨骼;
  2、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3、足和触角都分节。
  七、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2  一、             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1、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2、  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咱环境。
  二、  重点和难点 “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
  三、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鸟类在空中飞行的图片、录像片;蝗虫的图片;学生:搜集描写鸟类的诗句;观察、调查当地常见鸟类并做记录。
  四、   课时分配 两课时 五、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鸟 1、  认识各种鸟类及与环境适应的特点                 2、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昆虫                           其他环境中的动物                 1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思考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  观察各种鸟类飞行的录像片,思考并想像鸟类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 4、  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1、  每位同学画出自己最熟悉的鸟的外形,推测它适于飞行的形态特点,实物投影,互相交流。 2、  折叠飞机扔向空中,感受形状的改变使纸飞想要克服的空气阻力减少,以此联想飞机的外形适于的特点。 3、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作出假设制定计划结论: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1、  观察几种昆虫的翅,思考:昆虫的翅与鸟的翼是不同的,但就飞行来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2、  观察蝗虫图片:身体分为几部分?体表覆盖着什么?有何意义?蝗虫运动器官是什么?长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同学间进行交流。 3、  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列举实例并认识到: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 出示图片,播放录像片,创高情景,提出探究的问题。                 1、  点拨、适时鼓励。 2、  提示学生由纸飞机联想到飞机的外形能减少空气的阴力。               3、  引导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巡视、组织小组间的计划交流、完善探究计划、实施计划、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1、  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2、  出示蝗虫图片,提出探究的问题。   3、  出示各种节肢动物的图片。           补充、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3  下面是关于八年级上册的说课稿范文《空中飞行的动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物说课稿:《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空中飞行的动物》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在生物圈中,动物是最活跃、活动范围最广的一类生物,本章内容的处理思路是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因此,内容的安排改变了以往的安排进化顺序逐门逐纲地讲述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的做法,而是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从“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来探究各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这样的另一个意图是,减少知识的分量,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
  二、学情分析
  这一章学习的是各种环境中的动物,通过了上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进行探究和观察。并知道了鱼类的主要特征。能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知道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这样由易到难的教学安排,符合人的认识特点。学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为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鸟,第二部分是昆虫,分2课时来学习。今天主要是学习第1课时,鸟。基于以上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2)过程与方法: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找到鸟类可以飞行的原因和鸟类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活动的设计。
  五、教学方法
  1、本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认识鸟类等空中飞行的动物的体型及身体的结构特点与飞行的关系。通过探究来认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2、本节“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是重难点,但由于有了上两节的知识基础,学生对于这个探究应该能够通过分组活动来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级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3、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首先简要的让学生回顾上两节学过的知识,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然后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飞机和鸟的外型是否有共同的地方,飞机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大的作用?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两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前后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的学习:
  1、鸟这部分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景,学生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并思考:鸟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的飞行能力呢?然后让学生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一种鸟,描述它的生活习性。
  在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实验中,由于是课前布置学生课外完成,课堂上是让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入结果,并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探究的一般过程即:
  1、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作出假设:____。
  3、制定并实施计划:(略)。
  4、得出结论:____。
  5、表达和交流:将你的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你们得出的结论一致吗?交流过程对完善自己的结论有帮助吗?
  (三)巩固提高
  通过同学间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讨论和交流后,再让学生概括: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教学安排既突破了重点又解决发难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增强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小节作业
  总结课堂的学习,教师进行评价。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鸟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 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2、 作出假设:
  3、 制定并实施计划:
  4、 得出结论:
  5、 表达和交流。
  二、小结:(略)。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4  学习导引
  重点和难点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鸟和昆虫等动物适于飞行的特点,难点是认识鸟类身体中气囊的作用。
  昆虫和鸟类的特征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足和触角分节;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骨骼轻而坚固;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胸肌发达;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以及排出粪便都很迅速;体温高 而恒定。
  昆虫翅与鸟翼的共同点
  昆虫的翅与鸟的翼虽然在形态和大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在适于飞行方面却有一些共同特点: 都有 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 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鸟类的双重呼吸以及气囊的作用
  鸟类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它的呼吸系统很发达,呼吸方式 也很独特。鸟类不仅有发达的肺,还有与肺相通的一些气囊,这些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当鸟类飞行时,两翼上下扇动,这样 就促使气囊扩张和收缩。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空气就 进入肺里,其中大量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也有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空气又经过肺排出体外。这样,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显然,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 供给鸟类充足的氧气。此外,气囊还可以减轻身体比重,有利于鸟类的飞行。气囊里的气体排出时,可以带走体内的热量,帮助鸟类散热降温,维持体温的恒定。
  两栖动物的特征
  许多同学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这不是很准确、很科学的。判断一种动物属于哪个类群,主要不是根据它的生活环境,而是根据它的结构特征。两栖动物一般为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体温不恒定。青蛙、蟾蜍等是常见的两栖动物,而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鳄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 ,海豹则属于哺乳动物。
  知识闯关
  1.麻雀是一种常见的鸟,其身体最发达的肌肉应该是:
  a.翼和腿上的肌肉;b.胸肌;c.后肢肌肉;d.两翼肌肉。答〔 〕
  2.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有两对翅;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答〔 〕
  3.下 列哪一组是鸟类所特有的特征?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内受精;⑤有发达的神经系统;⑥前肢变成翼
  a. ②⑤⑥;b. ①②⑥;c. ①③⑥;d.  ①②③。答〔 〕
  4. 在鸟类频繁出没的地方,人们常常发现鸟类随时随地将粪便排出体外,其原因是:
  a.直肠很短;b.肛门很大;c.没有膀胱;d.小肠很短。答〔 〕
  5.能够飞行的节肢动物是:
  a.蜘蛛;b.蝗虫;c.虾;d.寄居蟹。答〔 〕
  6.下列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些空中飞行的动物,其中不属于鸟类的是:
  a.家鸽;b.家燕;c.蝙蝠;d.麻雀。答〔 〕
  7.请根据“两栖动物”的定义,分析下面这些动物中,哪个是真正的两栖动物?
  a.海豹;b.乌龟;c.扬子鳄 ;d.青蛙。答〔 〕
  8.某小组的同学在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时,提出下列看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体温恒定,适应性强;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直肠很 短,不存粪便;d.鸟的骨骼很轻,胸骨发达,胸肌发达。答〔 〕
  9.在百鸟园中,通过对一些鸟的观察,小丽同学发现鸟的食量普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b.为繁殖做准备;c.飞行的快;d.为了维持体 温。答〔 〕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世界上的鸟类有9 000多种,它们都能够飞行。( )
  (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
  (3)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包括我们熟悉的青蛙、鳄、乌龟等。( )
  (4)蜻蜓、蝴蝶、蜜蜂、蚂蚁和蜘蛛都是我们常见的昆虫。(  )
  (5)空中飞行的动物是不会在水中活动的。( )
  11.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 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 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他们在两棵树之间发现了一张很大的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趴在它那几乎无形的蛛网上,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了蛛网中。黏黏的蛛丝缠住了苍蝇,蜘蛛迅速朝它奔去,眨眼间,苍蝇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小敏他们都看呆了,蜘蛛好厉害啊![来源:师哈哈网]
  (1)蜘蛛和苍蝇都属于__________(a.昆虫;b.节肢动物)。[来源:师哈哈网]
  (2)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请至少举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节肢动物,并说明“节肢”是什么意思,以及“节肢”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探究乐园
  1.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取两只活蝗虫甲与乙,分别 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把蝗虫甲的头部浸没在水里,把蝗虫乙的胸腹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只露出头部(如右图所示),实验结果:甲活着,乙死亡。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做出一个假设,并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你的假设。
  假设:
  设计实验:
  2.新年联欢会上许多同学都积极参加了猜谜语活动,这些谜语都是关于动物的,请你也一起参加,看看你能猜出几个。
  谜语1: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
  谜语2: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欢它,捕虫最著名。
  谜语3:鸟儿当中数它小,针状嘴巴舌尖巧,身子只有野蜂大,飞行本领却很高。
  谜语4:头上两根须,身穿花衣衫,飞进花朵里,传粉又吃蜜。
  谜语5: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蚊子本领高。
  (1)五个谜语的谜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这五种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_________,属于鸟类的是___________;既不属于昆虫,也不属于鸟类,而属于___________。
  课堂延伸
  1.当小鸟张嘴放声歌唱或吃食时 ,你若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鸟竟然没有牙齿。鸟为什么没有牙齿呢?请你尝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2.寒冷的冬天来了,羽绒服成了大家防寒的 重要装备。小强同学与父母一起去商店买羽绒服,在 挑选羽绒服时,他 注意到羽绒服的标签上有“含绒量”这一项,而且“含绒量”越高,一般价钱也越贵。为什么是这样呢?这里的“绒”指的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鸟类具有什么样的羽毛?这些羽毛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解答这些问题。
  参 考答案
  知识闯关
  1. b 2. d 3. b 4. a 5. b 6. c 7. d  8. a 9. a
  10.(1)×(2)√(3)×(4)×(5)×
  11.(1)b;(2)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3)蜜蜂、螃蟹等(符合题意 即可),附肢(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对动物生活的意义:使身体活动更加灵活、精巧,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探究乐园
  1.假设:蝗虫的呼吸器官可能在腹部。设计实验:将甲蝗虫的腹部同乙蝗虫一样处理,观 察其现象;如果像乙一样,甲蝗虫不 久后也死亡了,说明假设成立,如果仍然活着,说明假设不成立。(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1)麻雀、七星瓢虫、蜂鸟、蝴蝶、蝙蝠;(2)七星瓢虫和蝴 蝶、麻雀和蜂鸟、蝙蝠、哺乳动物。
  课堂延伸
  1.通常认为鸟类没有牙齿,减轻了体重,是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2.“含绒量”高保暖性好,所以贵。“绒”指的是鸟的绒羽,细小柔软,它的作用是保温。此外,鸟类还有正羽,位于身体表面,两翼最多,主要用于飞行。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5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单元中属于一个重点,它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动物类群——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材的编排方式改变了以往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倾向,没有像原教材那样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地讲述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而是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来探究各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减少了知识的分量,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由于学生在第四单元中已学习了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故本节对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究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探讨他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目标:1、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2、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情感目标:1、认识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强爱护动物的情感;
  2、通过探究各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家鸽骨骼模型、薄纸、蝗虫的外型模型、flash课件。
  通过flash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观察、思考,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本节教学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能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给出的问题作出假设,鼓励有创意的设想,让学生注意实验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介绍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除了调查、观察、动手实验外,阅读分析已有的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手段,通过探究应使学生明确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适应外,还有生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同时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关于昆虫和节肢动物的教学,应有分明的层次,可先对比鸟的翼和昆虫翅的异同,找出昆虫适于空中飞行和分布广泛的特点,然后观察昆虫,总结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再进一步概括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应重视全章的总结,可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举例说明许多动物的活动可以跨越多种环境,强调这也是适应的表现。进而完成有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的介绍。最后可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动物与造型艺术”等栏目,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教师讲述导入
  师云霄h新课。
  二、介绍鸟类的种类及飞行对鸟类生活的意义。
  三、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计划。
  4、得出结论
  师云霄h从从从广告词“我要飞得更高”导入飞翔是人类早有的梦想。直到一百多年前(19xx年),人类才借助飞机实现了飞行的夙愿,然而自然界中会飞的动物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它们既是哺乳动物,又适于飞行。多媒体展示几种飞行的动物,讲述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较生活在水圈、岩石圈中的动物,可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环境的范围。
  师:你所观察到的当地常见鸟类有哪些?
  师讲述: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个科,90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就鸟的种类而言,巴西有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紧接其后名列第四,比多鸟的国家——印度还要多,超过整个欧洲、整个北美洲、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少数的鸟不会飞行之外,绝大多数的鸟都善于飞行。
  师问:飞行对鸟类生活有何意义?
  师展示几种鸟的飞行姿态。
  提问:迁徙的鸟可飞越千山万水,甚至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鸟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
  师演示:薄纸和用薄纸叠成的纸飞机在空中飞行的状态,让学生观察它们飞行时间的长短。这对探究鸟的飞行有什么启示?
  师提出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你的假设是什么?
  师讲:假设作出后,要通过设计实验来检验。
  师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呢?
  师启发引导:实验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探究鸟为什么能飞行,可以有多种方法,观察鸟的形态结构是否具备适于飞行的特点,不失为一种直观而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师:展示有关鸟的外形、翼和羽毛、胸肌、骨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提示的问题(多媒体呈现),巡视、引导。
  1、鸟类的体形是怎样的?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2、鸟类在飞行中起主要作用的羽毛及其特点,排列是彼此重叠还是相互间留有空隙?为什么?鸟的翅膀呈什么形态,与飞行有什么关系?
  3、鸟的胸肌与其它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如何?
  4、鸟的骨骼有何特点?从胸骨特点与其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
  师讲述:假设不能全通过观察来检验,除了观察、调查、动手实验外,阅读分析已有的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师展示课本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鸟类除形态结构外与飞行相适应的其它特点。
  师讲述: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适应外,还有生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适应。
  师: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针对学生归纳情况适当补充。
  脑海中浮现昆虫、鸟、蝙蝠等会飞行的动物。
  生答:家鸽、燕子、麻雀、喜鹊、乌鸦、斑鸠、鹦鹉、猫头鹰、老鹰、锦鸡等。
  生答:扩大活动范围,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生:观察、思考、讨论
  生答:与其身体结构特点有关。
  生进行探究
  生观察、讨论,作出假设:体重轻、有翅、肌肉发达……
  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制定计划。
  生:观察、讨论提示的问题。
  生答:1、流线型的体形,可减少空气阻力。
  2、正羽,呈桨形,羽轴硬,羽片呈平面;羽毛排列彼此重叠可扇动空气;鸟翅宽阔呈现扇面形,可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
  3、胸肌很发达,占体重比例大。
  4、骨骼很轻,很薄,胸部的骨很突出;胸骨突出可附着发达的胸肌,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生:思考、讨论
  生答:1、鸟类消化、吸收、排便都很迅速;
  2、心脏发达,心跳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
  3、有独特的气囊,可帮助呼吸。
  生归纳:流线型的体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胸骨突出,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便都很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氧能力强;体内有气囊,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供氧充足。
  让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考察学生对鸟类了解的情况。
  让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鸟类种类的状况以及飞行对鸟类生活的意义。
  让学生理解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间的长短与其克服的空气阻力和给它提供的动力有关。
  培养学生作出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制定实验计划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训练学生查阅分析资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描写鸟类的诗句。
  适当补充我国珍稀特产鸟类。
  鼓励有创意的设想。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对独到的见解和少数的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激励,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
  点拨、提示。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出肯定和赞扬。
  板书设计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鸟的种类及飞行对鸟类生活的意义
  1、鸟的种类
  全世界约有9000多种,我国有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3%,
  是世界上鸟类种上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2、飞行对鸟类生活的意义:扩大了活动范围,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一)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并实施计划:观察、调查、动手实验、查阅分析资料;
  4、得出结论;
  5、表达和交流;
  (二)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6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单元中属于一个重点,它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动物类群——空中飞行的动物。教材的编排方式改变了以往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倾向,没有像原教材那样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地讲述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而是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来探究各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减少了知识的分量,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由于学生在第四单元中已学习了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故本节对动物的结构和生理的内容做了较大的简化。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究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探讨他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技能目标:1、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2、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情感目标:1、认识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增强爱护动物的情感;
  2、通过探究各类动物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生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家鸽骨骼模型、薄纸、蝗虫的外型模型、flash课件。
  通过flash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观察、思考,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本节教学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能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针对教材给出的问题作出假设,鼓励有创意的设想,让学生注意实验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介绍实验方法。让学生了解:除了调查、观察、动手实验外,阅读分析已有的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手段,通过探究应使学生明确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适应外,还有生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同时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关于昆虫和节肢动物的教学,应有分明的层次,可先对比鸟的翼和昆虫翅的异同,找出昆虫适于空中飞行和分布广泛的特点,然后观察昆虫,总结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再进一步概括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应重视全章的总结,可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举例说明许多动物的活动可以跨越多种环境,强调这也是适应的表现。进而完成有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的介绍。最后可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动物与造型艺术”等栏目,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
  二、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三、昆虫的主要特征
  四、节肢动物的特征。
  五、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讲述:天空中飞行的动物,除了鸟类以外,最多的就是昆虫了。现已知道的昆虫种类已超过了100万,昆虫是动物界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它的分布十分广泛,生物圈中几乎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师问:昆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物,你能说出多少种昆虫的名字?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昆虫最多。
  师问:你知道昆虫分布这么广,数量如此之多的原因吗?
  师补充:昆虫的运动能力强。有3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师问:昆虫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呢?
  师展示几种昆虫翅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哪一种昆虫的。
  师问:很显然,昆虫的翅与鸟翼区别很大,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无共同点呢?
  补充、归纳、展示:
  1、它们都有用以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
  2、它们在空气中都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
  3、相对自身身体而言,它们的翅都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
  师展示问题:举例说明翅对昆虫的生活和分布有什么重要意义?
  师展示蝗虫的外形模型和图片。
  讲述:下面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的特征。
  师提示观察项目:
  1、体表有何结构?
  2、身体分几部分?
  3、足和触角有何特征?
  师补充:外骨骼覆盖在体表,坚韧,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它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故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师讲述: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节肢动物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
  师展示几种节肢动物的图片。
  师归纳:节肢动物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师补充:足和触角分节是节肢动物名称的由来。
  师总结全章: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实际上,动物的生存环境并非单一的,生物圈中许多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水中、陆地或空中,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例如:空中飞行的动物仍以陆地或水域作为栖息地;有些水中生活的动物要到陆地上产卵;有的昆虫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还有些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最为典型的就是两栖动物了。它们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幼蛙,以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而产卵繁殖行为又必须在水中进行,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师展示青蛙生活环境图片)总之,多数动物的活动并不局限于单一环境,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且与环境相适应。
  生思考回答:(蜜蜂、蝴蝶、蝉、蝗虫、瓢虫、天牛、蚊子、苍蝇、金龟子、蟋蟀、螳螂、蚂蚁、家蚕、蚱蜢……)
  生:思考、讨论
  生答:会飞行。
  生:思考、讨论、判断。
  生:思考、讨论、回答。
  生思考回答:蜜蜂通过翅的运动可寻到蜜源(食物)并运回蜂巢;蝗虫可通过翅的运动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寻偶交尾,并到适宜的场所产卵。可见翅对昆虫的觅食、避敌、寻偶繁殖、寻找栖息地等有重要作用。通过翅的运动可扩大昆虫生活和分布的空间,对其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生观察、探究
  生归纳:
  1、体表有外骨骼;
  2、分头、胸、腹三部分;
  3、足和触角都分节。
  生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
  生:想像、观察、理解。
  考察学生对昆虫认识的情况,将注意力引入到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中去。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训练学生观察、归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概括、总结,开拓视野,扩展知识面。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
  点拨、鼓励。
  师点拨肯定。
  提示、补充。
  鼓励、表扬、补充。
  点拨、鼓励。
  让学生尝试举例,说明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三、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1、肌肉发达有力——收缩和舒张能牵引翅完成扇动的动作;
  2、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3、翅呈扇形,轻、薄、表面积宽大——利于扇动空气。
  四、昆虫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外骨骼;
  2、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和足,胸部肌肉发达;
  3、足和触角分节。
  五、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2、体表有外骨骼;
  3、足和触角分节。
  六、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7  一、教学目标
  1、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
  3、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二、教学重点:
  1、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使学生能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观察与比较,使学生能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难点:
  1、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
  2、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鹌鹑,解剖刀,解剖剪,解剖盘。
  五、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探索实验式、启发式
  六、教学用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能在较生活在水圈、岩石圈的动物可以跨越更大的空间,扩大生存范围,那么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特征来适应飞行呢?能在有无脊椎动物里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和极少数哺乳动物——蝙蝠。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鸟类又有哪些特点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
  (一)鸟的分类地位
  全世界现有鸟类约156科9600余种。我国有81个科(占51.9%)1186个种(占13%)就鸟的种类而言,巴西有20xx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紧接其后名列第四。
  我国不仅鸟的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珍贵的特产种类。如:鸳鸯、相思鸟,还有产于陕西、河北的褐马鸡,西南的锦鸡,台湾省的黑长尾雉和蓝腹鹇,产于我国中部的长尾雉、东南部的白颈长尾雉,还有黄腹角雉和绿尾红雉等等。有一些鸟类如丹顶鹤和黑颈鹤虽不是我国特产,但主要产于我国境内。
  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平胸总目,如鸵鸟,其翼已失去了飞行能力,只能助跑,起到平衡作用;第二类,企鹅总目,如帝企鹅,其翼特化成了鳍足,用以滑雪和划水;第三类,突胸总目,如鹌鹑鸟,能用两翼飞行在空中,现存的大多数鸟类都属于此目。
  (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以鹌鹑鸟为例探究一下鸟类的外形和内部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
  请大家直接观察鹌鹑鸟的外形,归纳一下鸟类适于飞行的外形特征:羽毛可以扇动空气,大型骨骼中空可以减轻身体密度,适于飞翔;流线型的身体也适于飞翔。仅仅是这些特点鸟儿就能飞了吗?显然不是。让我们通过“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实验来进一步研究鸟适于飞行的特征。
  首先请大家详阅教材21页至23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本实验的目的。然后,分组讨论本组的实验实施计划并讨论该计划的合理性,再开始探究实验。探究实验进行时,可以随时列表记录探究和观察的结果。结合该实验,教师可用投影片打出以下内容,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投影内容如下:
  1.你们组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2.结合你们的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假设?
  3.你们准备怎么做你们的实验?
  4.你们的问题得到证实了吗?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和少数的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激励,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给出简明扼要的板书。
  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除书上提到的体形、翼、龙骨突和胸肌、粪便随时排出体外不贮存、食量大、心脏及心搏次数、气囊等结构适于飞行生活外,还有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和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都有适于飞翔的特征。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
  上面我们对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进行了探究,下面我们共同把鸟类的主要特征总结一下,要注意“共同”和“主要”两个词。
  鸟类的体表都被覆羽毛,还有角质的喙,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绝大部分鸟类具有迅速飞翔能力,鸟类都有高而恒定的体温。
  第二课时
  导入:天,除了鸟类以外,最多的就是昆虫了,现已知道的昆虫种类已经超过了100万,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它的分布十分广泛。
  (四)昆虫的分类地位
  由于昆虫的足也是分节的,所以它们和甲壳动物同属一个门——节肢动物门。那么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们到底有哪些特征适于飞行呢?
  (五)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多数昆虫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有3对足,多数有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一类能飞行的动物。请大家观察P24页的图片,完成思考要求。
  很显然,昆虫的翅与鸟翼区别很大,但就适于飞行来看有无共同点呢?
  1、它们都有用以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
  2、它们在空气中都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3、相对自身身体而言,它们的翅都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
  翅对于昆虫的分布和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翅的运动可以扩大昆虫生活和分布的空间。
  (六)昆虫的主要特征
  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探究一下昆虫身体的特征。
  1、昆虫的体表有一层光滑、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能起到防止水分蒸发和保护、支撑体内柔软器官,使昆虫能更好的适应陆生生活。由于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蝗虫等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2、它们的身体都可以分成头、胸、腹三部分,且由许多体节构成(异律分节)。
  ⑴头部:长有1个口器(由1片上唇、1片下唇、1片上颚、1片下颚和1片舌组成,其中上颚很坚硬,适于咀嚼,称为咀嚼式口器)、1对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1对复眼和3个单眼(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单眼仅能感光)
  ⑵胸部:长有3对足和2对翅(后足比前足、中足发达许多,适于跳跃,前足、中足适于行走;狭长的前翅是革质的,覆盖在膜质的后翅上,起保护作用,而柔软宽大的后翅适于飞行)
  ⑶腹部:第一节体节两侧有1对半月形的薄膜,为听觉器官。从蝗虫的中胸部第二节到腹部的第八节体节,每一个体节上都有一对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在蝗虫体内,有粗细不等的纵横连接的气管,气管一再分支,最后由微小的分支与各细胞发生联系,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门户。
  3、足和触角都分节。
  (七)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生存环境并非单一的,例如:仍以陆地或水域作为栖息地;有些水中生活的动物要到陆地上产卵;还有些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最为典型的就是两栖动物了。它们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成幼蛙,以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而产卵等繁殖行为又必须在水中进行。总之,多数动物的活动不局限于某一单一环境,而是跨越多种环境,且与环境相适应。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鸟的分类
  平胸总目:如鸵鸟
  企鹅总目:如帝企鹅
  突胸总目:如鹌鹑
  二、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1.体形为流线型——可减小飞行阻力
  2.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
  3.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4.胸肌、龙骨突发达——适于完成飞行动作
  5.体温高而恒定——释放大量能量适于飞翔
  6.骨骼中空——可减轻身体比重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
  1.都有角质喙
  2.体表被覆羽毛
  3.前肢特化为翼
  4.体温高而恒定
  四、昆虫的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五、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
  1、肌肉发达有力——收缩和舒张能牵引翅完成扇动的动作
  2、能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向前的动力
  3、翅呈扇形、轻、薄、表面积宽大——有利于扇动空气
  六、昆虫的主要特征
  1、体表有外骨骼;
  2、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3、足和触角都分节。
  七、不在单一环境中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空中飞行的动物 篇8  教学设计
  课题: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教学目标:
  1、能例举多种昆虫名称,认识一定数目的昆虫。
  2、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理解昆虫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知道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3、知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的节肢动物。
  4、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增强学生对有益昆虫的保护意识和对有害昆虫的防控意识。
  5、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归纳昆虫的特点。
  2、识别常见昆虫的翅。
  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从美如画面的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找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明白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
  3、通过了解昆虫的多样性,以及对昆虫特征上升到节肢动物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生物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学会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昆虫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课堂理论走向生活实践,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5、尽量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努力完成新课标下师生双方新角色的转变。
  6、通过学习中的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合作互助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昆虫的知识。
  教师——实物展示台,蝗虫形态图。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a新课引入 背诵唐诗,指出其中的生物及其所属类群。 提问,评价 由诗歌引入,既激发兴趣又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b新课  昆虫——动物界中的大家族
  一,例举昆虫名单: 分组讨论,小组提交一份昆虫名单。
  提问,启发,分发答题纸,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了解的昆虫名称。
  从身边的常识性知识入手,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聆听 评价,要求注意非昆虫。
  二,看翅找昆虫。 把昆虫名与所对应的翅连结起来。并试图与鸟翅比较。 展示教材(八,上)p24的昆虫翅,提出要求。 对常见昆虫翅的辨认,保持兴奋点,再切入翅对昆虫生活意义的认识。
  三,昆虫的特征:(311132) 阅读教材,讨论,解读密码,找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给“密码”,指导阅读,参与小组讨论。 将昆虫特征数字化,既提高兴趣,又便于学生归纳记忆。
  交流,聆听。 评价,归纳,总结。强调昆虫特征怎样帮助昆虫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
  四,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对出现的非昆虫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它们与昆虫的相同之处。 参与讨论,评价,归纳,总结,统一。 对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知识延伸:
  1,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讨论,自由发言。 评价,肯定。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唐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很好。请同学们说出诗里都出现了哪些生物?分别指出它们分属哪些类别?
  生:人——黄四娘,花——植物,蝴蝶——动物中的昆虫,莺——动物中的鸟类。
  师:非常正确!关于植物和鸟类我们已进行过比较仔细地学习和探讨。而昆虫这个动物界的最大家族我们还未认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能介绍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昆虫的知识吗?
  生:(七嘴八舌地)有翅膀,会飞,会跳,破坏庄稼,蝴蝶的毛毛虫会让人发痒……
  师:哇,知道的还真不少!那,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分组写出你们所知道的昆虫名,看哪组写得又快又多又正确。
  生:(分组讨论,书写)
  二、新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展示学生所写昆虫名,进行肯定,并圈划出在几个小组中都出现了的“蜈蚣,蝎子,鼠妇,蜘蛛,虾子”等非昆虫类。)
  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能不能说一说昆虫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有翅膀会飞,有脚会跳……
  师:好!应该说多数昆虫会飞,对,因为它们有翅。那么,我们来帮下面的昆虫找找它们的翅。
  (展示八年级上p24《观察与思考》中的翅,请学生将相应的昆虫名连接起来)
  生:(完成连线,表达交流。)
  师:(评价,学生参与,最后统一认识。)
  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帮昆虫们找到了属于自已的翅。请哪位同学告诉我:昆虫的翅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昆虫的翅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与身体相比都比较宽大,可以让它们飞行。帮助它们寻找食物,帮助逃避敌害,帮助它们寻找配偶……
  师:说得很有道理。昆虫的翅使它们具有了比一般陆生动物更为广阔的生活环境,帮助它们觅食,御敌,寻找栖息地,寻找配偶完成生殖活动等。
  三、试图解决问题:
  师:昆虫除了多数都具有翅这个特点外,还有没有与它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它特点呢?这里有一组密码:311132。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并结合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解读出这组密码,我们就归纳出了以蝗虫为代表的昆虫大家族的共同特征。
  生:(阅读教材,看图,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一边启发一边评价归纳,统一)
  3——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1——头部有一对复眼
  1——一对触角
  1——一个口器
  3——胸部有三对足
  2——一般有两对翅。
  师:非常聪明!愿同学们在今后中解出更多更复杂的生活学习密码!(逐一分析昆虫每个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体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昆虫不仅用发达的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灵活多样的运动器官来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而且还有坚韧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柔软的身体,同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例举学生生活中见过的蝉蜕)
  四、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好!大家现在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为什么会把蜘蛛蜈蚣当作昆虫了吧。想一想前面学过的虾,蟹,探究过的鼠妇,生活中常见的蜘蛛等动物,看看它们有哪些方面与昆虫相似。
  生:身体一节一节的,有触角,有口器,也有几对足……
  师:很不错!来,我们依次把它们的相同之处归纳起来:
  (1)身体分成很多节(叫体节);(2)体表都具有外骨骼;(3)足和触角都分节——所以,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被称作节肢动物。(强调"节肢")
  五、知识延伸:
  师:通过讨论,大家对昆虫怎样适应环境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也初步了解了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最后再请同学们介绍一下昆虫等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看看我们该怎样与它们打交道。
  生:(1)蝗虫危害庄稼。(2)苍蝇蚊子传播疾病。(3)许多昆虫危害树木。(4)菜粉蝶吃蔬菜。(5)昆虫的某些结构是人类的仿生研究材料,如它们的复眼,蜻蜓的翅痣等。(6)虾蟹可以作我们的高蛋白食品。(7)许多节肢动物是我们的实验研究对象。(8)生物防治。……
  师:归纳得非常好,很能干。既然昆虫对我们有益处,也有害处,那么,我们就要在对昆虫有比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有益动物加以保护,让它们更好地为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对有害的动物进行防控,使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相处得更加和谐友好。
  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的道理,促使学生了解、认识自然,学会与自然和睦相处。
  3、本着教学条件的多样性、差异性,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相对较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展示台的环节,均可用挂图代替。
  4、利用体育彩票号码式的数字,将昆虫特征数字化,猜“密码”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记忆效果。
  5、注意使用了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6、不足之处,某些问题开放度不够;对昆虫翅的归类的知识还可继续扩展;留给学生的表达交流时间稍显不足。
  相关链接:既可将该课内容放在八年级上册《空中飞行的动物》第二课时,也可用于七年级上册《生物适应环境》的教学中,还可以用于新课程改革前的《动物学》(初一下)的《节肢动物门》的教学中,体现新课改中学习资源的多样性,打破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基于这一点,故在本设计中,将最后一部分内容称作“知识延伸”,在不同的教材要求中,进行不同份量的处理。
                         推荐阅读:
  • 空中飞行的动物(精选7篇)
  • 空中飞行的动物
  • 植物 动物 人(精选3篇)
  • 我和动物教案(精选4篇)
  • 《动物的疼痛》教学设计(通用2篇)
  •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用9篇)
  • 认识动物教案
  • 动物说话教案
  • 动物乐园教案
                             
                   
                   
                     
                            空中飞行的动物(精选8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