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回复: 0

明治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治维新(通用16篇)
明治维新 篇1  (考试内容:选修一 第八单元日本)
  一、 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日本社会中,“士”的构成包括 (    )   
  ①将军           ②大名             ③商人               ④武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据《世事见闻录》记载:“三井家在江户有3座大店铺,雇佣着1000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做到黄金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两,也就是白米5000袋。5000个农民一整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5000袋。。。。。。此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地收入每年多达黄金2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藩的经销店。。。。。。”这段材料反映了(    )
  a、日本重农抑商    b、资本主义萌芽    c、日本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动摇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呼、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本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统治的阶级基础
  4、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 (   )  
  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  
  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        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在日本的武装倒幕中(    )   
  a、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领导力量     b、中下级武士积极参加了斗争   
  c、明治政府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得以建立
  6、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是由于(    )   
  ①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②倒幕派士气高昂,武器先进,战斗力较强   
  ③大名与幕府决裂,参加对幕府的战斗       ④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8、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
  a 、 “黑船事件”    b、  戊辰战争    c 、“大政奉还”  d、 尊王攘夷
  9、(上海历史)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xx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0.(04江苏19)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07天津综)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2、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13.(08全国i)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14、木户孝允明确指出:“立国之本,惟在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材料反映明治政府“文明开化”的重点是(    )
  a、教育改革       b、军事改革      c、培养出国人才        d、社会生活习俗改革
  15、《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16、明治维新中,天皇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将全国划为3府72县,由中央政府派员直接管理   
  ③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④将大名集中东京居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    )
  a、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 ”措施   b、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措施
  c、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措施    d、明治政府的“近代天皇”制度
  18、明治维新诸措施中,能够体现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这一目的的有(     )①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③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④实行军事改革,建立新式的军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明治维新措施中,最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是(    )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b.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20、日本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08天津文综)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千人)
  年份 18xx年 1880年 19xx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22、(xx年南京高三质测题)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背景是(     )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
  c.封建经济比较薄弱      d.农民阶级全面支持改革
  23、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是(     )
  a “行宪法,开国会”                  b 改革土地制度
  c “脱亚入欧”“文明开化”             d 民族危机严重
  24.(08四川)21.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
  a. 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 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25、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6.(xx年北京卷)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
  28.日本在近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更多地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靠经济手段。其主要原因在于(    )
  ①保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国内市场狭小    ③资源不足  ④农业落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07海南历)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英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30、下列不平等条约,在性质上同《日美亲善条约》最为相似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日《马关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俄《瑷珲条约》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 材料分析题(40分)
  31、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8分)
  材料二    日本最初的一批近代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重点始终放在军火工业方面。……后来,政府开始把一大批官营工矿业转让给资本家。高利贷富商岩畸首先接受了原属土佐藩的轮船,创立了三菱公司。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工业化起步与英国的主要不同之处。(8分)
  材料三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3)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8分)
  材料四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4)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16分)
  衡阳市一中xx年上学期高二历史周周清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30=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c a b d b a b a c a d a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d b d b c d a d c c b a a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参考答案:
  (1)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答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加分)(8分)
  (2)英国工业革命由私人资本推动,日本工业革命中政府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以轻工
  业(棉纺织业)为主,日本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8分)
  (3)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8分)
  (4)①“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②“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③“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16分)
明治维新 篇2  专题八 历史条件德川幕府的腐败封建统治
  表现
  影响
  政治实行幕藩体制: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实权在幕府将军手中,地方设“藩”实际上是封建分裂割据,不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的形成推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皇、士(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农、工、商、贱民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从事商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外交采取“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上半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为明治维新准备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前提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
  原因1、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2、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过程1、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 “黑船事件”2、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日本的大门3、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迫使日本允许开国通商、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和设租界及协定关税
  影响1、使之陷入半殖民地危机中,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起义剧增,社会危机的加剧2、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3、更加暴露幕府腐朽、虚弱,使之成为众矢之4、社会阶级结构进一步分化。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不满政治上无权;西南诸藩大名不满现状;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基础5、促使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西南诸藩,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尊王攘夷运动
  原因外国势力的入侵,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和对内镇压
  时间1860“樱田门事件”----1864
  口号“尊王攘夷”就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攘夷是核心领导与主要参与者尊攘派。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高杉晋作的“骑兵队”)
  结果失败,原因:尊攘派对幕府存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要求;幕府对尊攘派的严厉镇压以及西方列强的围攻过程倒幕运动
  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要克服民族危机,建立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的统治
  目的推翻幕府的统治
  时间1866--1869
  领导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根据地西南强藩:萨摩、长州、土佐
  过程倒幕派利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武装倒幕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上奏要求把政权“奉还”给天皇,这就是所谓的“大政奉还”“大政奉还”后,幕府仍拥有实权,时刻准备反扑。倒幕派为了真正掌握国家的政权,决定彻底打败幕府,史称戊辰战争1868年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庆喜不战而降。德川幕府名实俱亡经过一年的征战,才最终彻底打败幕府,结束了战争
  结果1、打败幕府:从国内来讲,幕府统治不得人心;大名、大商人、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军作战;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力强。从国际方面来说,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2、1868新政府改元“明治”。1869年,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为在日本实行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准备了条件明治维新政治上,废旧建新废藩置县这彻底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开始建立起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许多士族下层因为贫困不得不进入工厂做工谋生。这就建立了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制定宪法1889年宪法虽然确立了日本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但毕竟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规定了人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经济上,发展新经济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改革土地制度内容: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影响: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改革地税内容: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殖产兴业”内容:1、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2、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3、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措施:①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②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影响:在政府示范企业的刺激和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教上,倡导“文明开化”了解西方文明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改革教育内容: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作用: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局限: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和魂洋才”生活习俗西化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等文明开化政策实质是西方资产阶级化军事上,建立新军队措施:1、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2、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3、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4、现代化军工企业5、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局限:效忠天皇,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用: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结果1、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2、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性质为克服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而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
  作用1、政治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2、经济上: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3、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4、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列强
  局限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忠君思想接受武士道教育,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实行华族制度意味着新的不平等;有所谓“全盘西化”的极端化倾向等)2、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侵略琉球与朝鲜,侵略中国,这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背景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不仅引起农民的不满,也同样引起了中小资产阶级同样的不满, 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不仅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的“自由民权运动”影响深远、遍及全国。为了缓和矛盾,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订宪法。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相同之处:(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不同之处:(1)虽然洋务运动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但就其倡导者来说,是在列强大炮的轰击下,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仍具有强烈的排外性,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虽有抵御外侮的要求,但却没有林则徐、魏源那样的反侵略决心。在办洋务的过程中,仍寄希望于列强,在实践中必然执行一条对外妥协之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是摧毁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使日本摆脱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危机,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思想的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2)洋务运动走的是一条与封建势力、外国资本相勾结的改良之路,必然失败。而明治维新所推行的政策如“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地税改革”等较彻底地打击了封建保守势力,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 篇3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倒幕前的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改革力量的出现;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维新
  2.思想教育目标:
  ①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
  ②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能力培养目标:
  ①分析倒幕运动前日本改革力量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从生产关系变化入手,正确认识新旧社会交替时阶级关系变动的科学方法。
  ②论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既有重点又能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2.难点: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史部分,我们曾经讲过: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
  [导入  新课]统治日本将近700年的封建幕府,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
  19C中期,日本还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延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土地的1/4,将军以下有大名,全国共有260个,大名的领地叫藩,为了加强对大名的控制,规定大名须隔年到江户参观,侍奉将军一年,妻子儿女留作人质,常住江户。将军和大名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统治阶级。
  占日本人口80%的是农民,幕府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德川幕府主张将农民置于不死不活的境地,“不要让他们困难,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就是对农民的慈祥”。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交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是由于这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 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幕农民开垦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总之,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了反对幕府的一支力量。可见,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了。
  日本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战舰。19C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思考一下,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不久,西方列强也敲响了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
  二、倒幕运动(板)
  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朗,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的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开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争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倒幕的主要力量。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延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政策略,辞去将军的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结兵力,待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伏见、鸟羽一带,倒幕军与政府军展开了决战。这场战役,幕府军队全线溃败,倒幕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倒幕军乘胜追击,直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
  三、明治维新(板)
  (P161大字)明治维新是日本天皇政府自1868年开始实行的一场资阶改革运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②在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际上是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阶的代表武士集团的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阶专政。同时,也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强迫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戳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巩固小结]
  本节课主要掌握一主题三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指: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因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明治维新是在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民族危机沉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又是地主资阶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过军事手段摧毁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而实现的。明治维新不仅使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的强国。
  (六)板书设计
  第20课 明治维新
  一、倒幕前的日本
  二、倒幕运动 伏见、鸟羽战役
  三、明治维新
  1.内容
  2.影响
  (七)作业 :P163练习
明治维新 篇4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倒幕前日本封建统治阶级 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内容、性质、评价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 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入侵,造成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
  ② 由于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
  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日本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标志是什么?12世纪末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
  2、导入  新课:大化改新后,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此后,幕府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那么幕府统治为什么被推翻?之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改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3、讲授新课: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思考:倒幕前日本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师生分析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什么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仍是一个什么的国家?(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哪些人(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却掌握在谁?(将军)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商人、高利贷者、新兴地主等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一些大名、武士也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
  二、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了倒幕派,积极开展武装推翻幕府的活动。
  2、幕府统治被推翻
  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以他的名义对幕府宣战,1868年,倒幕军队在哪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伏见、鸟羽战役),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就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维新
  提问:① 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性质是什么?
  ② 明治维新有哪些内容?
  ③ 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分析强调:
  1、时间:1868年。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军事方面——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教育习俗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4、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次改革不彻底,因为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必然与封建势力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为了赶超列强,日本实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通过讨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讨论: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学生讨论,并发表个人见解,提高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明治维新是倒幕派利用广大人民的力量,打败幕府建立新政府后实现的,因此成功了。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戊戌变法是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在不触动清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因而失败了。
  布置作业
  填空:1、          、          、           、            构成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实权掌握在          手中。
  2、最早入侵日本的国家是            。
  3、          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                    性质的改革。
  简答: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附:板书设计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1、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2、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
  二、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
  2、幕府统治被推翻
  1868年  伏见、鸟羽战役
  三、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教育习俗方面:
  4、评价明治维新
  A 积极性:走上了……  摆脱了……
  B 消极性:保留了……  走上了……
明治维新 篇5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倒幕前日本封建统治阶级 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内容、性质、评价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 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入侵,造成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
  ② 由于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
  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日本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标志是什么?12世纪末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
  2、导入  新课:大化改新后,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此后,幕府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那么幕府统治为什么被推翻?之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改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3、讲授新课: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思考:倒幕前日本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师生分析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什么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仍是一个什么的国家?(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哪些人(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却掌握在谁?(将军)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商人、高利贷者、新兴地主等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一些大名、武士也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
  二、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了倒幕派,积极开展武装推翻幕府的活动。
  2、幕府统治被推翻
  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以他的名义对幕府宣战,1868年,倒幕军队在哪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伏见、鸟羽战役),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就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维新
  提问:① 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性质是什么?
  ② 明治维新有哪些内容?
  ③ 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分析强调:
  1、时间:1868年。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军事方面——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教育习俗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4、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次改革不彻底,因为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必然与封建势力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为了赶超列强,日本实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通过讨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讨论: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学生讨论,并发表个人见解,提高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明治维新是倒幕派利用广大人民的力量,打败幕府建立新政府后实现的,因此成功了。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戊戌变法是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在不触动清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因而失败了。
  布置作业
  填空:1、          、          、           、            构成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实权掌握在          手中。
  2、最早入侵日本的国家是            。
  3、          年开始的是一次                    性质的改革。
  简答: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附:板书设计
  第17课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1、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2、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
  二、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
  2、幕府统治被推翻
  1868年  伏见、鸟羽战役
  三、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教育习俗方面:
  4、评价明治维新
  A 积极性:走上了……  摆脱了……
  B 消极性:保留了……  走上了……
明治维新 篇6  课  题
  第八单元 (3课时)
  内容标准
  ⒈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⒉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⒊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求
  ⒈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⒉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⒊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⒋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⒌ 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⒍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⒎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⒏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⒐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问题探究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武装倒幕主要过程;
  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
  1889年宪法的内容及其影响;
  明治维新成功意义;明治维新推动日本近代化进程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比较明治维新与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异同点(从背景、措施、结果、影响等方
  面),理解近代化道路的相同性和多样性。
  比较德意志帝国宪法与日本1889年宪法的相同点,德日两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相似性。
  问题
  预习⒈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表现在哪个方面?⒉武装倒幕过程中有哪些重大事件?⒊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内容各是什么?⒋1889年宪法的内容及其影响各是什么? ⒌日本对外扩张的表现有哪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知
  识
  整
  合一、历史条件⒈德川幕府统治危机的加深⑴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① 经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场显著发展;②大阪、江户和京都等商业城市日益繁荣;③出现了三井等大商人。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⑵政治:严格的等级制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①农民受到沉重剥削,起义不断;②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③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进而全面理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⒉黑船事件使日本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⑴背景: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②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俄国和英国都试图打开日本的国门)⑵概况: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舰队来到日本,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⑶结果:1854年,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内容是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规定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同样享受。⑷影响:①日本被迫承认西方列强在日本享有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知
  识
  整
  合
  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⑴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工业品,使日本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⒋倒幕运动的成功
  ⑴倒幕运动兴起
  ①原因: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实现富强国家,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②主要领袖: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
  ③根据地:长州、萨摩和土佐等西南强藩
  ⑵主要经过:
  ①大政奉还:原因:倒幕派对幕府统治构成了威胁;目的:为了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结果:德川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
  ②戊辰战争:原因:幕府仍控制着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持观望态度。
  目的:彻底打垮幕府,真正取得国家的领导权;
  概况:
  1868年初,倒幕淅以天皇的名义宣布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不首的新政府,并命令幕府将军交出领地和军队的控制权,即“辞官纳地”;
  1868年1月,德川幕府以“除君侧之奸”为名,进攻京都,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新政府军发生激战。结果,幕府军队被击败。这次战争的胜利,打开了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政权的道路;
  1868年4月,幕府德川庆喜将军不战而降。至此,统治日本260多年的德川幕府名实俱亡;
  1869年,战争结束。1868年是农历“戊辰”年,推翻幕府的战争主要在这一年里,因而称“戊辰战争”。
  戊辰战争胜利的原因:倒幕运动得到人民支持;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三井等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支持;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获得人民支持;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二、主要内容
  知
  识
  整
  合⒈政治上: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⑴废藩置县①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府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②影响:初步加强了天皇政府的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减少了改革的阻力,为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基础。⑵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
  ①实行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开始建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②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⒉经济上:发展新经济⑴土地改革①原因: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②进程:1871年币制改革,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1873年,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③影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地税改革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⑵“殖产兴业”政策(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①内容: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做法: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②影响:在政府示范企业的刺激和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知
  识
  整
  合得到明治政府扶持和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三井、三菱集团)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日本资本主义在发展阶段,较多的体现了政府行为,这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特色。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不同点:⑴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⑵日本发展工业时,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具体表现为: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⒊教育上:倡导“文明开化” ⑴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西方文明。⑵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①内容: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其中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②影响:提高了国民素质,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成为明治维新中影响最深远的措施;向学生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⑶在生活习俗方面,明治政府也大力推行西化。如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等。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另一方面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⒋军事上:建立新军队⑴内容: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②引进新式武器,建立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改进军事装备;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建立近代化的海军⑵影响:①军队绝对效忠于天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以天皇为核心的新政府的统治。(军队只向天皇负责,不受内阁干预)
  知
  识
  整
  合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日本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行民族的独立自强。③对士兵灌输武士道思想和忠君爱国思想,把效忠天皇作为军队的天职,保留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对外扩张性。
  三、成功的原因
  ⒈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⒉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终于推翻幕府统治;
  ⒊倒幕派建立政权后,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
  ⒋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得日本有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四、改革加快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⒈政治上:制定《日本帝国宪法》,确立近代天皇制
  ⑴原因:农民暴动和自由民权运动使明治领导人意识到进行必要的政治改革,才能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⑵时间:1889年  
  ⑶主要内容:
  ①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等权力;
  ②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享有在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③规定日本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纳税人选举产生;
  ④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是天皇的最高顾问,由明治领导人组成,对国家政策有很大影响力,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⑷影响:
  ①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②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一种社会进步;
  ③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④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⒉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东方强国 ⑴原因:①明治维新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②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③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④对外扩张获得资本和市场; ⑤利用相对有利国际环境。
  知
  识
  整
  合
  ⑵表现:
  ①19世纪90年代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②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③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⒊军事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⒋对外方面:
  ⑴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0世纪初)
  ⑵加紧对外扩张
  ①原因: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与其他帝国主义竞争。
  ②吞并琉球(1879年)
  ③侵略朝鲜:1876年,《江华条约》;19xx年,《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
  ④侵略中国:1874年,侵略中国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开始侵入中国;参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五、评价
  ⒈目的:⑴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摆脱外来压迫;⑵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⒉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⒊历史作用:
  ⑴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体现在:
  ①经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
  ②政治:实现了由早期中央集权向后期立宪政体的过渡,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④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改变了东亚的国际格局,为亚洲近邻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⑵局限性
  ①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②政治: 原属统治阶级的中下级武士仍占统治地位,议会形同虚设;
  ③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④消极影响:侵略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重
  ⒈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⑴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难
  点
  讲
  解
  ⑵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基本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⑶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⑷是明治维新运动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⒉比较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⑴异:①直接原因不同:俄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农奴制的统治危机。日本:民族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②内容不同:俄国主要是废除农奴制;日本主要围绕富国强兵、文明开化来进行。③领导力量不同:俄国是以沙皇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日本是以倒幕派为核心的改革派.
  ⑵同:①时代相同:都处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本国落后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②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③结果相同: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④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巩
  固
  练
  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xx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日本历史上的这种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称为幕藩管理体制。
  材料二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三 日本纺织工厂图
  巩
  固
  练
  习
  材料四   德川幕府幕府以前,日本的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到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锋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势力。德川幕府幕府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防止外来势力的侵入和藩国势力的发展,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幕府禁止日本人出海,只允许荷兰等少数国家的商船在指定的地点从事有限的贸易。
  请回答:
  ⑴ 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在哪些方面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内市场:幕藩管理体制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  政治地位:封建等级制度
  根本原因: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五:《佩里登陆图》
  ⑵ 随着黑船事件后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对幕府统治不满的阶级或阶层有哪些?
  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和一些大名、中下级武士等
  ⑶ 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根本: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遭到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外部:黑船事件开启的西方殖民侵略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危机和变革。
  前提:倒幕运动的胜利进展推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最迫切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做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维新领导人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三  (1869年4—5月,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7月25日,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共274人),剥夺了他们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地方官。             ——《简明日本近代史》
  巩
  固
  练
  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日本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政府的什么意图?其结果如何?
  企图侵略朝鲜。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最终吞并了朝鲜。
  (3)材料三反映的措施及意义如何?
  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早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许多潜在的盟友”指的是日本社会中的哪些人?“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一学习西方”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倒幕派等主张学习西方的维新人士(或:在同西方经济、文化接触中的获益者)。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摆脱外来压迫。
  (2)根据材料二、三,提炼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
  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工业技术,大力引进人才,实行殖产兴业;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未全盘西化,出现了分歧。
  巩
  固
  练
  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是什么。推动了日本的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xx年江苏高考31题】 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请回答:
  ①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7分)
  ②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答案:①英国:通过(贵族地主)圈地运动和(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②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主要原因:由于市场挟小、费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5分)
  【xx年江苏高考28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②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
  ③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
  28.(14分)①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②以侵略中国为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为侵略提供了借口。③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
  教学反思
明治维新 篇7  日本明治维新
  一、导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冲垮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飞,同时也震撼着古老的亚洲。
  二、日本明治维新:
  八组同学演示“日本明治维新”
  结合地图,展示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封建幕府统治的腐朽,经济发展的落后,人民起义不断,西方列强的入侵。
  引导学生分析,内忧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注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帮助学生弄清封建领主经济的概念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几股新生力量。引导学生把握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来源,简介武装倒幕的过程。
  重点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先由学生归纳改革的内容,再结合本目几段资料和插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
  然后,通过学生思考,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力量对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首先应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成果,然后再适当地讲述它的消极影响;分析时要结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结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中,给日本乃至亚洲历史投下了阴影。
  讨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
明治维新 篇8  第3课  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了解明治维新的四项措施:废除旧体制、发展新经济、倡导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
  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政治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图表认识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美等国的不同。
  3、正确看待日本的文明开化,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4、对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
  2、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的重点,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在政治上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经济上动用政府力量大力推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并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军事上新建一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新式军队。本课内容丰富,建议学习时注意前后教材的联系,以及同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讲故事导入法:
  一般国家的纸币上,都是印着开国之父或历史名君的头像,但日本却有些特别,在1 000日元的纸币上,印着有日本“国民作家”之称的一代文豪夏目漱石(1867—19xx年)穿西装的头像。夏目漱石的成名处女作是《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20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化嘲笑为利刃,直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鲁迅曾以“轻快洒脱,富于机智”评价该作品。日本最大面值的钞票是万元大钞,上面印的头像是穿和服的福泽谕吉(1834—19xx年),即日本近代史上维新派的精神领袖,也是“脱亚入欧”论的始作俑者。福泽谕吉为何要提出“脱亚入欧”论呢?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过渡】幕府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废除了旧的封建体制,建立起新的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
  一、废除旧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3府72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当然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如大名得到优厚补偿,迁到东京居住),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明治政府成立不久就着手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并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这样一种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开始建立起来。
  这里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二是明治政府用公债的形式逐步收回了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华族和士族的上层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二、发展新经济:
  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1872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作用:土地所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1873年):以土地价格为标准,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税取代原来的实物税。
  作用: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4、殖产兴业:
  (1)背景:殖产兴业”政策是大久保利通1874年在考察欧美国家后提出的。其主要精神在于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
  ①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同时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②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具体措施:a.政府把铁路和军工企业以外的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私人资本家。
  b.政府通过补助金和优惠贷款等形式给予私人资本家资金支持。
  作用:a. 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热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b. 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c. 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
  ③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市场。(具体内容参见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倡导“文明开化”:
  【过渡】明治政府在推广“殖产兴业”政策时特别注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日本的生产力水平。但只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和掌握这些技术,因此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
  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表现: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了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小学为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
  评价:(可参照教材“学思之窗”:如何评价“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批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但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3、大力推行西化
  表现:采用西方历法。穿西服,喝牛奶,吃西餐,住洋房,武士剪掉头上的发结等。
  问题:随着学习西方高潮的到来,也出现追逐西方文明的皮毛和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如:
  ①有的人主张取消日语,改用“文明”的英语。
  ②许多高级官员散布“脱亚入欧”论。
  【备课资料1】“脱亚入欧”论
  公元7、8世纪,日本曾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19世纪中叶,随着日本封闭的国门被美国人用炮舰打开,日本人也首次接触到西方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从此,日本走上了学习西方的“脱亚入欧”之路。
  福泽谕吉与“脱亚入欧”
  福泽谕吉是明治时期第一个提出“脱亚入欧”口号的人,其理论核心就是倡导“全面西化”。
  福泽谕吉生于日本一个下级武士家庭,早年曾经游历西洋,面对西方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始惊”、“次醉”、“终狂”。回国后的福泽谕吉著书立说,向日本社会宣传文明开化,先后出版了《劝学篇》和《文明论之概略》,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应一律平等,不能恃强凌弱,意图通过宣传文明开化,使日本摆脱列强欺辱,实现富国强兵和国家独立。
  1860年,福泽谕吉随幕府官员乘船访问美国。当这些腰佩武士刀、脚踏草鞋的日本使节走进饭店时,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日本,只有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才舍得买一寸见方的绒毡做钱包或烟盒,而美国人竟然把整块绒毡铺在地上,穿着皮鞋在上面走来走去。两年后,福泽谕吉再次随团远赴欧洲,周游了法英荷俄葡等国。由于听说外国食宿不便,他们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和几十个铁丝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无数汽灯将室内外照得亮如白昼,饭厅里摆满了山珍海味……百闻不如一见,通过考察医院、银行、邮政、兵制、议会等,福泽谕吉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发达,深感日本以前的制度非变不可。
  1885年3月16日,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发表《脱亚论》一文,称“为今日计,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细亚,不如脱离其行列与西方文明之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唯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法处理之。”
  “脱亚入欧”口号一经提出,便被日本政府奉为圭臬,成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列岛上下喊得最响亮的口号。
  “求知识于世界”
  与当时其他国家一样,国门一旦打开,日本迅速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开港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100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明治维新后,新政权提出“求知识于世界”,派遣“欧美使节团”出访列强。这个代表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正使,内阁重臣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和山口尚芳等人为副使,使团成员几乎囊括了明治政府的所有要害部门。这个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试图修改幕府末期以来对外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二是考察、研究“欧美诸洲开化最盛之国体,诸种法律、规则等实务”。此外,还要综合研究各国陆海军的律法、海关、军械等一切“可予我国有益之事”。
  1871年12月,岩仓使团离开横滨,前往美国,一路颠簸,于次年1月15日抵达旧金山。随后沿铁路东进,在美国广袤的国土上穿行了40多天,才在2月25日到达华盛顿。由于日、美双方在修改条约的问题上各执一词,岩仓使团在废约问题上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只得悻悻然离开了美国,跨海到欧洲去试着碰碰运气。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使团又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俄国等国,但各国对于日本人提出的修约要求也一口回绝。
  虽然岩仓使团的修约任务没有取得进展,但在学习欧美先进制度方面,却获益良多。在当时的“文明中枢国”英国,岩仓使团参观了法院、监狱、学校、贸易公司、工厂、造船厂、钢铁厂;他们仔细观摩了造纸器械、毛织品、丝织品、银器、玻璃等;连煤矿、盐场以及古寺古城等也不漏过。他们每到一地,都看见当地设有大小工厂,黑烟冲天。这使他们认识到英国富强的原因是大力发展工业和海外贸易。于是,大久保利通一回到国内,就以英国为范本,提出了《有关殖产兴业的建议》。
  岩仓使团在刚刚完成统一的德国的收获是最大的。这个收获不仅是他们参观了克虏伯工厂和西门子电机制造厂以及兵营、大学、博物馆等,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其所需要的国家发展模式。
  1873年3月,刚刚完成统一重任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接见了来访的日本使团。在招待宴会上,俾斯麦告诉日本人: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番话让日本使团顿有醍醐灌顶之感。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脱亚入欧”的最终完成
  如同千年前模仿唐朝长安建造奈良一样,明治时期,日本人在东京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亮。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后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日俄战争后的十多年间,又进行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完成了“脱亚入欧”。一战后,日本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与新老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美等共同主持和参与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从而在政治上完成了“脱亚入欧”。
  【备课资料2】鹿鸣馆
  鹿鸣馆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改革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由于来客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
  鹿鸣馆建成于1883年(明治xx年),是由英国建筑师乔赛亚?康德设计建造的一座砖式二层洋楼,整体建筑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风格,兼有英国韵味。鹿鸣馆名称出自中国《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即“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即迎宾会客之所。
  1883年11月28日,外务卿(1885年12月实行内阁制后改称外务大臣)井上馨与妻子主持了盛大的鹿鸣馆开业典礼,参加开馆仪式的各级官员、各国公使以及亲王等许多显贵和淑女共有大约1200多人。此后,鹿鸣馆就成为日本上层人士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1887年,首相伊藤博文专门在鹿鸣馆举办了有400人参加的大型化装舞会,还在自己的官邸举办化装舞会,将欧化之风推向高潮。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把这时的日本外交叫做“鹿鸣馆外交”。
  鹿鸣馆落成后,井上馨还把以前成立的与外国人交际的机构挪到馆内,命名为“东京俱乐部”。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一般人不许入会,只有日本皇族、高官及民间有势力的人才能加入,而且交谈只限于用英语,以彰显俱乐部的国际性。在建造西洋风格的交际场所的同时,井上馨还指示实业界的头面人物涩泽荣一耗资23万,于1890年建成了西洋式的帝国饭店,以表明日本人与欧美国民有着同样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努力和影响下,日本上层社会吃西餐、穿西服、留分头、跳交谊舞、盖洋楼等欧化风潮风靡一时。更有甚者,日欧通婚也成了当时的一项倡议,理由是可以提高日本国地位和日本国民的素质。
  然而,这种欧化政策并没有改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的歧视和压迫。1886年10月24日,发生了“诺曼顿”号事件。英国货轮“诺曼顿”号在纪州大岛海面沉没,船长和26名船员乘救生艇全部脱险,而25名日本乘客全部溺死。经过英国的领事裁判,仅判处船长禁锢3个月,对日本乘客分文未赔。而井上馨的修改条约草案仅在名义上废除治外法权,方案公布后,舆论哗然。在群众和部分官员的反对下,1887年7月末,政府宣布改约交涉无限延期。9月中旬,井上馨被迫辞职。
  鹿鸣馆后来几经转卖,于1940年拆毁,曾是“文明开化”殿堂的鹿鸣馆,至此销声匿迹。
  三、建立新军队:
  1、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武士特权,建立常备军;
  富国强兵是明治维新的最终目标,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国家军事国防力量。而为增强这个力量就必须取消旧的军制,建立新的军制。1873年,明治政府颁布《征兵令》。实行义务兵役制,取消了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为了确保这支常备军的实力,明治政府一方面大力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并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仿制先进武器以作保障;另一方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2、武士道教育:
  【备课资料3】日本的武士道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就是武士争雄天下,崇尚杀戮的非人道伦理观,把军刀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这种思维方式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发挥到极端,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但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的。因为樱花的特性很符合武士的特点:首先,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是很相似的。二其次是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武士道精神的典型行为――切腹。永祚元年(西元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割开,然后用刀尖挑出内脏扔向官军,据说这是剖腹的最早来源。至于为什么选择剖腹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现在普遍认为,古代许多的国家和民族,均主张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合作探究】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新”在哪里?与英美等国军队有何不同?
  新组建的这支日本军队与英、美等国不同之处在于:①它由军部指挥。军部只向天皇负责,称为“皇军”,不受内阁干涉。1878年发布的“军人训诫”第一条就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②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武士道”本来是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它强调“忠君”、 “尚武”等精神。这一切都决定这支军队从开始就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归纳了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即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教师尤其要向学生强调,明治维新采取的各项措施是逐步实施的,即从1868年开始逐年通过颁布一系列改革法令而完成的。对于明治维新的内容可用下表作一小结:
  项目 主要内容 评价
  政治:
  破旧立新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宣布“四民平等”; 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经济:
  殖产兴业 (1)币制改革:日元为全国唯一货币;
  (2)土地改革: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地税改革:征收土地税,以货币税代替实物税;
  (4)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保障;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新经济。
  军事:
  富国强兵 (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武士道教育。 新式军队的建立对于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有重要作用,但其封建军国主义色彩也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核心力量。
  文化:
  文明开化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日本国民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
  (2)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3)生活习俗大力推行西化。 促使日本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但也出现了过于追逐西方文明、崇洋媚外的不良倾向。
  ★问题解答:
  ⊙本课测评:
  1、用最简洁的名词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提示: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
  2、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则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而且,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具体表现为:①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通讯事业。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②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等等。
  ⊙学习延伸:
  (略)
明治维新 篇9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  
  课标内容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要点:  
  一、历史条件:  
  1、国际背景:  
  2、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1)锁国时期的日本:  
  政治:幕府统治、等级制度、矛盾尖锐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对外:锁国政策  
  (2)被迫开国的日本  
  黑船事件,签订不平等条约  
  影响:消极:社会危机加剧;积极:刺激资本主义发展  
  3、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1)尊王攘夷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幕府妥协退让、恐怖镇压  
  主要参加者:中下级武士  
  (2)倒幕运动兴起  
  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改革现状,实现富国强兵  
  国内形势: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  
  准备工作:增强经济、军事力量;建立根据地;联络其他藩国;密切同英国关系;获得天丘支持  
  结果:“大政奉还”  
  (3)戊辰战争  
  原因:推翻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  
  过程:京都政变—鸟羽、伏见战役—讨伐幕府  
  结果: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明治维新:  
  1、政治(废除旧体制)废除旧体制  
  (1)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各藩大名迁居东京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取消大名和公卿的名称武士改称“士族”;平民;废除武士佩刀和“格杀勿论”的特权  
  2、经济(发展新经济):  
  改革币制、土地制度、地税;推行“殖产兴业”;拓展海内外市场  
  作用:  
  ①利于经济发展  
  ②确认土地私有,促进农业发展  
  ③农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提高  
  ④发展了资本主义新经济  
  ⑤支持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文化(文明开化):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  
  4、军事(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改进军事装备;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结果: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  
  特点:地位特殊,效忠天皇,富有军国主义思想  
  5、改革的扩展: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确立二元君主立宪制  
  原因:自由民权运动 农民暴动  
  内容:天皇专制 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 设立内阁和枢密院  
  评价:局限性;浓厚的封建性   
  积极性;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三、历史地位:  
  1、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2、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表现:经济发达 军队加强  
  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赢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善  
  3、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原因:经济、军事实力增长、军国主义传统  
  表现:侵略琉球、侵略中国台湾、侵略朝鲜、侵略中国
明治维新 篇10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倒幕前日本封建统治阶级 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内容、性质、评价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 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入侵,造成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
  ② 由于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讨论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
  教学过程 :
  1、复习提问:日本是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标志是什么?12世纪末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
  2、导入  新课:大化改新后,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此后,幕府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那么幕府统治为什么被推翻?之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改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3、讲授新课: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思考:倒幕前日本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师生分析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什么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仍是一个什么的国家?(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哪些人(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却掌握在谁?(将军)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商人、高利贷者、新兴地主等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一些大名、武士也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
  二、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了倒幕派,积极开展武装推翻幕府的活动。
  2、幕府统治被推翻
  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以他的名义对幕府宣战,1868年,倒幕军队在哪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伏见、鸟羽战役),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就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维新
  提问:① 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性质是什么?
  ② 明治维新有哪些内容?
  ③ 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分析强调:
  1、时间:1868年。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军事方面——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教育习俗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4、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次改革不彻底,因为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必然与封建势力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为了赶超列强,日本实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通过讨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讨论: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学生讨论,并发表个人见解,提高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明治维新是倒幕派利用广大人民的力量,打败幕府建立新政府后实现的,因此成功了。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戊戌变法是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在不触动清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因而失败了。
  布置作业
  填空:1、          、          、           、            构成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实权掌握在          手中。
  2、最早入侵日本的国家是            。
  3、          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                    性质的改革。
  简答: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附:板书设计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1、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2、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
  二、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
  2、幕府统治被推翻
  1868年  伏见、鸟羽战役
  三、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教育习俗方面:
  4、评价明治维新
  A 积极性:走上了……  摆脱了……
  B 消极性:保留了……  走上了……
明治维新 篇11  第15课 明治维新
  课标要求: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本课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历史地位
  本课难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
  1.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国内危机:――社会现状与国内矛盾的产生
  ①政治:士农工商的等级 身分制(19世纪以后,社会 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政治上四民不等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实权在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江户(东京);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
  ① 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② 外 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③ 矛盾: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希望改变现状
  2.黑船事件引发的民族危机使:——民族危机的出现与社会应对
  危机:
  ①国门被打开——1853年美国培里舰队(黑船事件 )  
  ②不平等条约与主权遭破坏(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等)
  应对:
  ①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探寻救亡图存之策
  ②幕府维持统治的镇压、禁闭等政策激化了矛盾
  3.、改革条件的日趋成熟:到19世纪中期
  ①独立改革派的形成及变革社会政策的调整
  ②武装倒幕的成功
  ③《五条誓文》施政纲领的颁布。
  二、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一)目的: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二)特点:“破旧”和“立新”
  (三)内容:         
  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
  (1)废藩置县:废除了藩国,设置都、   道、府、县,把地方置于中央直接管辖之下。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
  2、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1)土地改革: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但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2)殖产兴业
  殖产兴业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 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 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a、重点:军事、重工业
  b、 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c、出国访问
  d、创办国营民用企业,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e、注意培养人才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3、文教: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
  (1)教育:确定“国民皆学”方针
  a、改革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
  明治时期 ,日本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b、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小学、中学、大学
  打破了等级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
  (2)思想:传播启蒙思想( 福泽渝吉 、新闻出版 )
  (3)社会生活各方面:西化
  4、政体: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1)原因: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2)内容:
  (3)影响: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4)实质:专制主义统治
  5、军事:建立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1)军事上创办军火工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皇军)
  (2)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忠气节、 正礼仪、尚武勇、重信义、崇俭朴
  (3)设立军事院校
  摆脱了西 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19xx年废除了全部不平等条约,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三.明治 维新的评价
  (一)明治维新的性质: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明 治维新结束了幕藩的封建统治,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转折点。明治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使象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的日本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并最终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也使日本进入了近代先进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日本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所 以说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明治 维新的意义
  1、对日本:
  1)政治:结束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亚洲第 一个立宪国家,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2)经济:改变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近代化(资本主义) 道路 ,迅速成为先进工业国。
  3)文化: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对亚洲:
  明治维新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 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国家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三)明治维新的局限:
  1.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2.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3.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4.影响:争夺的野心和军国主义传统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 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改革的局限导致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内部条件
  1)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2)准备过程 :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3)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4)西学的传播与影响
  2、外部条件: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 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注:思考题: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俄国都进行了对本国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你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两者的异同吗?
  1、相同点:
  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方 式: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性质: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
  结果: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影响:a、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b、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c、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2、不同点:
  领导:日本先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俄国完全自上而下,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内容:日本以各种法令,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禁止买卖土地等方式进行;俄国则以解放农奴,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思考题: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 法一成 一败的原因
  1.国内背景:明 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 旧势力很强大。
  2.国际环境:明治维新: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戊戌变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3.领导者:明治维新: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戊戌变法由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领导.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4.参加者:明治维新: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5.变法阻力:幕府将军对日本全国控制的程度很弱,在幕府封建营垒中,一些藩王和武士不满幕府统治,后来成为倒幕的政治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比日本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多。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较大。
明治维新 篇12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 学案
  【双基梳理】
  ●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1)幕府统治危机加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盾加深。
  (2)幕府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的内部矛盾,有志之士通过幕府改革挽救民族危机的希 望破灭。
  (3)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
  2、目的:巩固天皇新政权,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内容:
  (1)政治:①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③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 是君主立宪制。
  (2)经济:①改革币制,以日元为唯一货币。②实行 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③实行地税改革,征收土地税,以货币支付。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⑤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⑤重视科技和人才。
  (3)文教:①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文明开化”。②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③介绍西学,掀起了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④改变社会习俗,提倡衣食住行的西化。
  (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
  4、结果: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5、影响:
  (1)积极:①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②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③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④军事上:建立了 一支现代化军 队,并不断得到加强。⑤国际地位:日本完全废除了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渐成为强国。
  (2)局限:①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②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
  【课堂巩固】
  (xx年山东卷)(10分)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扣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 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为了“打破鸡蛋”,明清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课后提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 ,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 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 》解说词
  材料四与此同时,日本实行了果子酱政治改革,以便至少为自己提供议会制政体这种装饰品。首先成立 了内阁和枢密院,然后,按正式仪式于1889年颁布了宪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日本改革的原因和成果。
  (2)材料二、三、四分别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三幅图片与日本明治维新具有重要的联系。
  材料二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 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据材料一,图1、图2、图3之间有何关系?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综合上列图文材料,说明“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
  (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 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课后提高】
  (1)原因:西方列强入侵。成果:摆脱民族压迫,实现现代化,成为亚洲强国。
  (2)经济上实行“殖产兴业”,实现经济上的现代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实现了思想观念上的变革;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实行了政治民主化。
  【课后提高】
  (1)18 53年,美国军舰对日本迫使日本开闭关已久的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 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邻国大肆侵略扩张。
  (2)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成为亚洲强国;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因素,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 篇13  第3课  明治维新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2.“四民平等”中的四民是指
  ①皇族  ②华族  ③士族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c.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4.19世纪80年代后,日本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政府的扶植  ②政府“示范”企业的影响  ③追求利润  ④广阔海外市场的刺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19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被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私人资本家的国有企业不包括
  a.煤矿    b.纺织厂   c.造船厂    d.铁路
  6.日本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强化提高
  7.日本某藩知事到任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此事发生的时间与下列哪一个事件相同   
  a.《征兵令》的颁布    b.改革币制
  c.地税改革           d.日本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
  8.明治政府的哪些措施为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①废藩置县,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②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③取消封建等级身份制
  ④取消武士阶级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1868年,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指出要“破历来之陋习”。以下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符合这一誓文的有  
  ①废藩置县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⑧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④剪去武士头上的发结,解除腰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征兵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来教育熏染军队
  c.日本实行募兵制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四对待外国文明的态度是什么?明治政府是这样实践材料三、四中的主张的?
  (2)材料二的观点比材料一有何进步?
  (3)材料三、四的思想对材料二有何进步和发展?
  12.阅读图片和文字
  请回答:日本明治政府为什么派使团出访欧美?使团回国后,日本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高考猜想
  13.(xx年绵阳模拟)阅读下列几则发布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律文件:
  材料一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成为私产后……(他  们)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沙皇1861年俄历2月19日《宣言》
  材料二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改正办法应按附件所列条例办理之(附件《地税改正条例》规定:地税改正既经施行后,赋税之征收悉按土地价格……地税改正后,土地价格有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
  ——日本《太政官第272号布告))(1873年)
  请回答:
  (1)说明当时在生产方式方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结合俄、日两国各自的社会状况,分析各国土地政策。
  (3)简要分析上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出发点及在性质方面的相同点。
  14.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理解”。
  请回答: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参考答案
  基础提高
  1.b  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d  该题意在考查考生归类综合、合并同类项、排列组合的复合选择能力。
  3.b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发展经济的突出措施。a项是前提,为工业化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保障,c、d两项属于b项内容的具体化。
  4.d  ④不正确,在19世纪80年代,日本没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5.d铁路仍是国营全业,没有转让。
  6.c 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强化提高
  7.b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干事件指的是“废藩置县”,发生在1871年,《征兵令》颁布是在1873年,改革币制是在]871年,地税改革是在1873年,日本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是在1872年,解题关键是熟悉事件发生时间。
  8.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及知识迁移能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制“奠定基础”。①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基础;②为国家的工业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③①分别为以后文化教育和军事改革奠定了基础。
  9.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和识记史实的能力。①②③④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破历来之陋习”。
  10.a  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阅读分析材料,抓住关键词“有国则有兵备”和“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即可作出判断。
  课外延伸
  11.【解析】本题以日本的闭关与开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注意读懂材料一的中心内容:反对通商。材料三、四都是主张学习西方且结合本国实际。第(2)题抓住材料二的中心:对闭关锁国进行批判。第(3)题应抓住材料三中“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及材料四中“当取则取,当舍则舍”等信息。
  答案:
  (1)主张:闭关自守,反对与外国通商。态度:学习西方文明应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西化。实践:明治政府倡导“文明开化”,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一支常备军等;在生活习俗方面,也大力推进西化。
  (2)进步:批判了闭关锁国,主张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时代进步性。
  (3)继承和发展:继承了开放政策,又进一步指出应自己走出去,择西洋文明为我所用。
  12.【解析】 明治维新改革主要是向西方、欧美考习,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方位地学习。为什么学习西方?怎样学习?学习的结果如何?要依次西答,但要注意结果和影响只涉及积极方面。
  答案:
  原因:欧美国家社会制度先进,工业发达;考察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措施: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工商业;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仿照欧美,发展新式军队。
  积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题所给材料虽然是几则发布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律文件,实际上反映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改革和革命浪潮兴起,走资本主义道路已成时代的主旋律这一社会现状。在这一背景下,俄、日两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题比较简单,只要联想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兴起,就会得出正确答案。回答第(2)题时,只要正确理解“社会状况”这一概念,知道“社会状况”是从政治、经济等方面作答,就不难了。第(3)题难度稍大一点的是“性质方面的相同点”,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
  (1)世界历史发展总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先进的,在世界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2)各国土地政策
  ①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欧;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使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农奴可赎。
  ②日本:领主经济开始瓦解,新兴地主出现并发展起来;倒幕运动胜利,明治维新全面展开。明治政府改正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与封建贡纳制度,确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开始确立适应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土地制度。
  (3)出发点相同:都是适应近代化需要,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俄、日两国的改革较多地保留了封建残余。
  14.【解析】 本题在上海试题中属于简答题,即把主要论据写出即可,但所蕴涵的能力考查倾向却并不因此逊色。本题中,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并加以论证,这涉及再现历史知识、概括历史事实、把握维新前后的阶段特征等能力。其次在回答“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时,不仅要理解“可以理解之处”的命题意图是指出另外两种观点的根据,而且要知道所谓“改革”“革命”“中兴”的本义,以此作为寻找根据的指南。对题目的分析远胜于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更能考查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本题最为难得的地方。
  答案:
  (1)“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掌握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明治维新 篇14  刘春平        2005510(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倒幕前的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改革力量的出现;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维新2.思想教育目标:①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②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3.能力培养目标:①分析倒幕运动前日本改革力量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从生产关系变化入手,正确认识新旧社会交替时阶级关系变动的科学方法。②论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既有重点又能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2.难点: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投影仪(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史部分,我们曾经讲过: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导入  新课]统治日本将近700年的封建幕府,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讲授新课]一、倒幕前的日本(板)19C中期,日本还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延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土地的1/4,将军以下有大名,全国共有260个,大名的领地叫藩,为了加强对大名的控制,规定大名须隔年到江户参观,侍奉将军一年,妻子儿女留作人质,常住江户。将军和大名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统治阶级。占日本人口80%的是农民,幕府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德川幕府主张将农民置于不死不活的境地,“不要让他们困难,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就是对农民的慈祥”。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交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是由于这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 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幕农民开垦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总之,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了反对幕府的一支力量。可见,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了。日本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战舰。19C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思考一下,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不久,西方列强也敲响了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二、倒幕运动(板)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朗,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的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开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争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倒幕的主要力量。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延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政策略,辞去将军的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结兵力,待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伏见、鸟羽一带,倒幕军与政府军展开了决战。这场战役,幕府军队全线溃败,倒幕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倒幕军乘胜追击,直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三、明治维新(板)(P161大字)明治维新是日本天皇政府自1868年开始实行的一场资阶改革运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②在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际上是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阶的代表武士集团的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阶专政。同时,也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强迫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戳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巩固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一主题三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指: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因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明治维新是在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民族危机沉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又是地主资阶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过军事手段摧毁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而实现的。明治维新不仅使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的强国。(六)板书设计 第20课 明治维新一、倒幕前的日本二、倒幕运动 伏见、鸟羽战役三、明治维新1.内容2.影响(七)作业 :P163练习                             教案     永胜中学:刘春平 2005510   
明治维新 篇15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12">标纲释读
  课标要求
  高考命题分析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12">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剖析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3、举例说明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结合史实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网观全局
  主
  要
  内
  容
  明
  治
  维
  新
  发展新经济
  废除旧体制
  倡导“文明开化”
  确立君主立宪制
  建立新军队
  资本主义发展
  闭关锁国政策
  等级制度森严
  幕府统治危机
  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尊王攘夷
  民族危机
  崛起为东方强国
  不平等条约
  踏上对外扩张道路
  考点释读与探究    考点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知识梳理】1、19世纪中期,日本德川幕府统治面临内外危机 (1)内部危机: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①                萌芽出现并不断发展。②一些               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2)民族危机:1853年           后,陷入了半殖民地的危机。 2、政治前提:1868年,          运动成功,           政府的成立。
  【特别提示1】倒幕运动的结束,为日本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示2】中下级武士虽然担负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
  【对点训练1】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代表久坂玄瑞说:(推翻幕府)“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文中“草莽志士”的核心力量是(    )
  a.农民              b.新兴地主           c.高利贷商人        d.下级武士    考点二、概述基本内容    【知识梳理】1、政治改革(1)加强中央集权: ①取消幕府的           ,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 “            ”:各县由中央政府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宣布“             ”,废除武士特权。
  (3)建立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①1885年,日本实行            。 ②1889年颁布《              》,宣布日本实行           制。
  a.主要内容:
  a.宣称“       神圣不可侵犯 ”。
  b.规定日本国民称        ,他们享有         范围内的自由。
  c.规定日本议会分为        和众议院,议会的权力很有限。 d.规定设立内阁和         ,       是行政机关,只对        负责;       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        机关。 b.评价:a.形式上确立         的国家体制; b.标志着日本         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c.巩固了日本近代          ; d.具有浓厚的          。
  2、发展新经济
  (1)币制改革:以        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土地制度改革:废除了        土地所有制,确认          ,允许土地买卖。
  (3)地税改革:
  a.具体措施: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        ,新土地税以         支付。
  b.作用:促进农村的 商品经济 发展;为国家的             政策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4)推行“           ”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a.具体措施
  a.建立近代企业: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        ”企业。
  b.加紧建设近代         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c.扶植和保护        发展:除铁路和       以外,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      给一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资本家。
  3、倡导“文明开化”
  (1)含义:大力倡导学习西方         。
  (2)具体措施
  ①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翻译西方著作。
  ②仿效欧美国家的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         。
  ③推进生活习俗         。
  4、建立新军队:
  ①1873年开始实行         。
  ②日本军队称为“皇军”,接受      教育,要求必须效忠      ;它只向天皇负责,不受    干预。
  【特别提示1】注意归纳明治维新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破旧”,通过“废藩置县”废除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通过实行新的身份制,实行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二是“立新”,主要有“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文明开化”吸收西方文化。
  【特别提示2】应注意分析上述措施的资本主义性质,理解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问题探究1】如何认识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学习和引进西方文明问题。(提示:从举措、特点、启示思考)
  【问题探究2】如何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多样性?
  【问题探究3】英、法、俄、日在发展资本主义过程中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和工业发展的资本问题的?
  【对点训练1】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出现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加强中央集权,成为现代化重要前提    ②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进    ④消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对点训练2】下列关于明治维新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承认土地私有制,使农民得到土地  ②禁止土地买卖,维护农民利益  ③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制度  ④有利于日本农业生产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对点训练3】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对点训练4】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对点训练5】在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法律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考点三、分析明治维新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梳理】
  1.崛起为东方强国
  (1)19世纪90年代初,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        ,成为 亚洲 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军事实力增强:日本建立了一支         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
  (3)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国家主权的         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2.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特别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问题探究1】史学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部分学者认为明治维新是一次“明治革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明治维新其实就是“明治中兴”。以上有关明治维新的三种观点中,你最支持哪一种?说明理由。(4分)并请简要阐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6分)【问题探究2】结合史实说明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问题探究3】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有何异同?两次改革运动为什么出现不同的结局?【对点训练】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明治维新 篇16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倒幕前的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改革力量的出现;美国首先打开日本的大门;倒幕力量的形成;德川幕府被推翻;明治维新
  2.思想教育目标:
  ①国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造成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倒幕运动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
  ②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划时代的资阶改革运动,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能力培养目标:
  ①分析倒幕运动前日本改革力量的形成,帮助学生掌握从生产关系变化入手,正确认识新旧社会交替时阶级关系变动的科学方法。
  ②论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既有重点又能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历史意义
  2.难点: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和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古代史部分,我们曾经讲过: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
  [导入  新课]统治日本将近700年的封建幕府,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称为“明治维新”。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
  19C中期,日本还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延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土地的1/4,将军以下有大名,全国共有260个,大名的领地叫藩,为了加强对大名的控制,规定大名须隔年到江户参观,侍奉将军一年,妻子儿女留作人质,常住江户。将军和大名有自己的家臣——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统治阶级。
  占日本人口80%的是农民,幕府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德川幕府主张将农民置于不死不活的境地,“不要让他们困难,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就是对农民的慈祥”。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交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是由于这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 阪、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幕农民开垦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总之,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了反对幕府的一支力量。可见,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了。
  日本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战舰。19C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思考一下,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不久,西方列强也敲响了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
  二、倒幕运动(板)
  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朗,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的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开始,日本人民掀起了斗争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倒幕的主要力量。
  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延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政策略,辞去将军的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结兵力,待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伏见、鸟羽一带,倒幕军与政府军展开了决战。这场战役,幕府军队全线溃败,倒幕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倒幕军乘胜追击,直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往东京,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
  三、明治维新(板)
  (P161大字)明治维新是日本天皇政府自1868年开始实行的一场资阶改革运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②在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实际上是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还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阶的代表武士集团的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阶专政。同时,也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强迫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戳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巩固小结]
  本节课主要掌握一主题三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指: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因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其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明治维新是在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民族危机沉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又是地主资阶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过军事手段摧毁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而实现的。明治维新不仅使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渐转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的强国。
  (六)板书设计
  第20课 明治维新
  一、倒幕前的日本
  二、倒幕运动 伏见、鸟羽战役
  三、明治维新
  1.内容
  2.影响
  (七)作业 :P163练习
                         推荐阅读:
  • 明治维新(精选15篇)
  • 明治维新
  • 明治维新
  • 第3课  明治维新(精选2篇)
  •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 学案
  • 第八单元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通用16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