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耳和听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耳和听觉(精选2篇)
耳和听觉 篇1  第三节    耳和听觉
  【设计意图】:通过模型或挂图,结合流程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  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个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方法与过程】通过参与听觉形成过程,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了解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性,树立起防止噪声污染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耳的各个部分功能以及音调的决定因素。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索,通过各种实际例子,掌握有关听觉以及耳的各种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传播的?
  (3)声音在没有空气的宇宙空间能传播吗?
  小结,然后提问: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
  生答:物体的振动产生
  生答:声波
  生答:不能
  生答:耳
  通过复习引入,形成对原有知识的迁移,同时也体现了教材中对知识的整合精神,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新课堂的学习。
  2、讲述:那么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讲述:耳所以能听到声音,是因为耳有能收听声音的构造。要知道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要了解的构造。
  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
  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小结::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鼓室等部分构成,内耳由耳蜗,前庭,半规管等构成,耳蜗与连着大脑的位听神经相连。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
  指导学生认识耳各部分的功能
  提示:当你想听的声音来自很远的地方、声音又比较小时。如果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就会听得比较清楚些。这可以启示我们推想耳廓有什么作用?
  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讲解: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猜一猜,鼓膜有什么作用?
  演示:为了弄清鼓膜有什么作用,我们来做个实验。用一个纸筒作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一块薄橡皮膜当作鼓膜,在橡皮膜上绷着一根细线,在线的中部拴一根火柴棍。对着镜子,在纸筒末蒙膜的一端,向着纸筒大声发“ b、p、m、f、d  t、n、l ”等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
  小结:鼓膜非常薄,在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相应地振动起来:声音高,振动得快;声音低,振动得慢;声音大,振动的范围大;声音小,振动的范围小。
  提问:引起鼓膜振动后,声波又是如何进一步传递,直至大脑形成听觉呢?
  学生观察,然后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完成对课本的填写。
  ]
  讨论:耳廓有什么作用?
  讨论:你认为外耳道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然后总结原因。
  学生汇报结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
  学生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
  设计情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总结,然后进行汇报,形成对耳朵结构的初步认识。
  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进行小结,归纳,加深学生的印象。
  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去了解和掌握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讲述:刚才我们学习了听觉的形成过程,那么什么是“失聪”呢?它一般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
  完成课本里的两个讨论题
  介绍有关耳的卫生知识和如何保护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应该去帮助听力有困难的人。
  讲述:刚才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内耳还有前庭和半规管,那么它们又是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常常说起晕船和晕车,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与上述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常常会出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学生回答。
  从晕船和晕车的实际事例中说起,让学生去学习和体会位觉感受器的知识。
  提问:为什么人要用两只耳朵听呢?提出你的假设,然后进行相应的实验方案设计,然后得出你的实验结论。下节课进行交流。
  小结:学习了有关耳和听觉的知识,你来谈谈听力的形成过程?
  学生复述。
  及时的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音乐。
  讲述:同学们刚才欣赏到的是悦耳动听的歌曲,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常听到一些令人烦燥不安刺耳的噪声。同样是音乐,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讲述:用塑料硬片在梳子上快慢不同地划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塑料硬片快划时和慢划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哪个高?哪个低?哪个振动的频率大?哪个的振动的频率小?
  小结:“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学生欣赏
  学生随堂实验
  以这种方式开始课堂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气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进一步认识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提问:请你列举人听到声音所需要的条件。
  小结: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大约为20~XX0赫。
  提问:为什么有些声音在人们毫无察觉时,猫、狗就已经警觉地听到了?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小结:我们把高于XX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学生讨论,自由举手发言
  从问题入手,阅读课本表格,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演示:(1)轻敲队鼓,请同学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皮上彩色纸人的跳动情况,跳动缓慢,犹如轻歌曼舞;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并观察纸人跳动的变化,跳动由慢到快,犹如从轻歌曼舞过渡到狂欢
  教师讲述: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拿出闹钟让同学们听。
  小结: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讲述: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db,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表。
  学生分析说出:鼓皮振动的振幅大,声音大;振动的振幅小,声音小。
  前排同学可以清晰地听见闹钟滴答的声音,后面几排的同学几乎听不见。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之后得出影响响度的知识学习。
  讲述:除以上音调、响度外,音色也是乐音的一个特征。接着,在讲桌下(不让学生看见)一些发声的器具,请同学们说出所听到的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肯定学生都能说正确),
  小结: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的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这就是音色。平常人们常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根据各人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即各人的音色不同分辨是谁的声音的。
  同一个人的音色,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饮食、起居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而变化。
  讲述: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我们接下来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纲阅读课文、读图,并进行讨论。
  归纳后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讨论问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什么是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4)教室里和教室周围有无噪声?如果有噪声,这些噪声是从哪里来的?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7)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在控制噪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你自己在减弱噪声上将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成果。
  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气氛较好,而且学生也容易接受。
  小结本课内容
  学生回答:你学到什么了?
  及时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
耳和听觉 篇2  1.3 耳和听觉
  教学目标
  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重点难点分析
  从耳的结构分析听觉的形成
  乐音的三个特性
  噪声污染的网络调查,从产生的三个条件进行防止。
  教学过程
  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在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学生举例………………p11第一段
  那么,我们是怎么听到这些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1、我们是用耳朵来听声音的,所以,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课件,模型】
  【读图p1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填空   中耳,外耳,内耳
  【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
  2、按听觉产生的过程,逐个介绍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p12第二段
  耳廓(收集空气中的声波)——>外耳道(声音进入中耳)——>鼓膜(产生振动)——>鼓室内听小骨(把振动的声音放大)——>耳蜗(通过耳蜗把声音传到听神经)——>听神经(把声音传给大脑)——>大脑(产生听觉)
  以上的介绍过程中,可以一边让学生猜测,一边进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来,最后按课件老师总结一遍,再让学生复述。
  3、听觉的损失
  (1)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可以戴助听器解决。——自然原因
  (2)讨论: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谈谈“失聪”的原因有哪些?
  先解释失聪,再小组讨论5分钟,交流,老师总结。
  a.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导致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
  b.耳膜破裂造成失聪,声音不能振动传入内耳。
  原因:1、患极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式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浅水过深
  c.听神经,神经性耳聋,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药物影响。
  (3)体验失去听力的感觉
  让学生尽可能地罩住双耳,听不到声音,体会失去听力人的痛苦。
  4、耳朵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敏感的人就会有很多反应。
  p12,说明耳朵是个位听器官。
  5、保护耳朵的方法。
  让学生举例说明遇到一些场合或问题时该怎么做,如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耳朵进水时,甚至爬进虫时。洗头挖耳不专业等等
  二、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概念: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乐音。
  1、音调
  音调乐音调子有高低,叫音调。
  【实验】1、p13图1-18 演示:快速从木梳上划过时声音的调子比慢慢划过时的调子高!
  2、p14图1-19  学生:得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赫)(h)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调的高低一般用音阶表示:
  【思考题】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h——h
  蝴蝶飞行时,振翅的频率低于20h,人就听不见……
  【实验】阅读表格:利用音频发生器测人耳收到声音频率范围。
  由f=10h开始,慢慢增大频率,开始听到声音,记录f低,继续增大至开始听不到声音,记录f高
  (1)超声波 f>xx0h:b超检查人体内部(检查孕妇婴儿的动态影片),超生探伤仪(金属),声纳及回声探测仪。
  原因:利用超声波传播,反射定向效果好;穿透力强;传播时产生巨大的作用力。
  (2)次声波:传播衰减慢,传播很远。
  建立接收站,探知核爆炸和导弹发射情况,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因为它们速度小于声速。
  2、响度:
  影响响度大小的三个条件:(通过教室里老师说话的例子)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3)与不同的人有关
  响度是人耳主观感觉的音量强度,既听觉上感受声音轻和响的程度,取决于频率、声强和声波的波形。
  【实验】讲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弹开的幅度。
  读p16图表,了解响度的大小(分贝)对人体的影响。
  3、音色:受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和发声方法影响。
  【小结】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快,音调高低用音阶来表示
  频率的概念,超声波次声波的区分
  响度的三个特点及定义,分贝的概念。
  音色:提出“让耳朵飞起来”的实践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去音乐教室研究。
  三、噪声污染(网络课)
  1、声音按人们的喜好感觉,可分为乐音和噪声。
  噪声对人生理和心里都会造成损伤,如噪声性耳聋,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理想工作环境是40db以下。
  2、噪声的产生及控制
  声音产生到引起听觉:声源振动发声——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3、控制噪声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p17讨论题,见书上。
  【课堂安排】
  1、进入东海论坛相关频道,查看版面首页置顶的帖子说明。
  2、分辨哪些是噪声。
  (1)法律规定的各种场合的噪声标准。
  (2)噪声的相对性,妨碍他人学习生活工作的也属于噪声。
  (3)噪声的危害。
  3、如何控制噪声。
  从三个角度着手,学习自己搜集资料或者参考老师提供的网址。
  (1)防止噪声的产生:现有的采取的措施。
  没有的该如何去做?
  (2)阻断声音的传播:吸收声音的设备装置
  (3)防止声音进入耳朵:保护人群。
  4、目前国内外对噪声污染的治理状况,新的时代,科技产品是否有带给我们噪声污染(手机、电脑……)
  另:1、建筑学中的声音的特点的利用。
  国内:               古代:
  国外:               现代:
  2、超声波,次声波的功能和人们的利用。
                         推荐阅读:
  • 耳和听觉
  •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通用2篇)
  • 课题: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精选3篇)
                             
                   
                   
                     
                            耳和听觉(精选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