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回复: 0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通用2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幻灯)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
  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光具座)
  介绍:大部分同学也许不了解光具座,它是专门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仪器。另外,本次实验我为大家准备的凸透镜焦距都是10cm的。
  ③实验具体步骤:
  (a、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到光具座上,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b、逐次固定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30cm、15cm和5cm,移动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
  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
  c、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及时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
  (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
  5
  (介绍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与他们的是否相似?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从这张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到什么?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附件:学案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四、进行实验。
  五、探究实验记录表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
  5
  可不填
  六、结论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或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或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或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或倒立的虚像?
  思考: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呢?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教具学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刻度尺.
  导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思维启动:
  实验: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张白纸竖直放在凸透镜的两侧,移动蜡烛和白纸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 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 猜想假设:(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提示:成像情况,焦距f;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用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像距,用v表示)
  3. 制定计划
  (1)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2)你认为除了观察像的     、      、      特点外,还需测量什么?
  (提示:凸透镜焦距已知,不必测量,标签上已注明)
  (3)参考课本97、98两页,你认为该实验应分几种情况来研究,该怎样设计试验?
  4.进行实验
  注意: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光屏和凸透镜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下物距u和像距v(此步骤做两次)。
  (2) 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f
  (3)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
  (4)把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渐移近透镜,同时移动光屏保证屏上的像清晰,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以及像距的大小,看有什么规律。
  5. 数据收集
  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探究,并把现象和数据填在表格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 的 性 质
  像距v/cm
  虚 实
  大 小
  正 倒
  6.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像的虚实: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虚像.         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像的大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当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__时,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成实像时,       点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缩小的虚像(填“有”或“没有”)
  (3)像的正倒:凡是实像都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凡是虚像都是(填“正立”或“倒立”)的,且在光屏上    (填“能”或 “不能”)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的        (填“同侧”或“异侧”)。
  (4)当物体逐渐向凸透镜移近时,物体所成的实像逐渐_____,且像离凸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二、巩固训练:
  1.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2.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那么所成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3.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5.3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序号:21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眼睛要观察________,一直到光屏上出现__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中a、b、c、d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_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小,放在_______点,光屏上的像距镜最远。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根据本节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记忆口诀:
  一焦分虚实,    分大小;    异侧倒,虚像同侧正放大;
  实像,物远像近小,虚像,物近像      。
  我还有的疑惑是
  四、当堂训练:
  必做题
  5.3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序号:21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把蜡烛放在下图中的a点位置时,光屏在另一侧的适当位置处将得到________像 (选填大小,倒正,虚实) ,若将蜡烛从a点移到b点时,得到_______像。  
  2.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5.3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序号:21
  5.3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序号:213.如下图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                                                                   (    )
  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4.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    )
  a.光屏上仍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 光屏上能成一个缩小的像
  c.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通过透镜能看到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选做题
  5.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5.3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序号:21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6.琦琦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用画像代替蜡烛,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画像,实际大小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光具座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画像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成清晰像为止。画像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不可能是图(丙)中的哪一个?                           (    )
  5.3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序号:21全品中考网  
  5.3  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 序号:21
  五、课堂作业
  课本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六、我的反思
  14、如图3(甲)为某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到该同学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图3(乙)中的
  a           b        c       d
  图3(甲)                     图3(乙)
                         推荐阅读: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用5篇)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用12篇)
  •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精选2篇)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通用13篇)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通用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