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回复: 0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精选17篇)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3.1消费及其类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明确消费类型的划分;
  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能力目标
  培养综合认识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能力,辨证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消费类型
  3、恩格尔系数 1、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2、消费的类型
  3、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对消费的影响
  2、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3、贷款消费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讨论法   分析法
  2、学法点津
  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抽象思维,理解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是
  2.主要因素是
  (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的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
  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2)物价总体水平
  二、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分为
  消费行为 交易方式 适用商品 评价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贷款买房、上学、买车   
  租赁婚纱、玩具、房屋   
  2.按照消费对象分为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
  三、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
  2.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3.恩格尔系数
  (1)含义
  (2)反映内容
  (3)变化规律:
  1.【思考】
  根据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总结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措施。
  2.【判断】
  物价越低,居民的生活水平越高。
  【回忆】物价变动对人们生活有何影响?
  3.【判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所取代。
  4.【巩固练习】
  旅游消费按照消费对象属于              
  按照消费目的属于               
  5.【巩固练习】
  下列对恩格尔系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b. 通过恩格尔系数可以大致推知家庭生活水平的高低
  c. 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越高
  d. 恩格尔系数越小,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越高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消费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    )
  ①贷款消费  ②租赁消费  ③钱货两清消费  ④有形商品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XX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0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比XX年同期旅游收入增加14.7%。据此回答2—3题。
  2.节假日外出旅游人数增多,“假日经济”掀起热浪。这表明    (    )
  ①我国人民的生存资料得到完全满足
  ②家庭消费开始由低级向高级的层次递进
  ③人们的消费正由生存资料消费向发展享受资料消费发展
  ④享受资料消费逐步成为我国人民的主要消费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火爆。这主要说明    (    )
  a.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
  c.旅游区各种商品价格低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d.消费者有一种从众心理
  4.近年来,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和市场需求呈现一系列重要变化,居民食品消费由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城市居民在外就餐的消费支出不断提高。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家庭人口减少  b.家庭收入水平提高
  c.物价水平持续下跌                    d.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下表是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统情况”。根据材料,针对这段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项目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7.1 37.7 36.7 35.8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6.2 45.6 47.7 45.5 43.0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   
  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c.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d.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教后反思】
  答案:c  b  a  d  b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2  考点1: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1)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真正完成。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调节生产”,指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如汽车需求量的增加必然带动汽车产量的增加,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必然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①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和“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的内涵不同。“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指: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人们收入的增长,扩大消费;另一方面增加消费品数量和降低消费品价格,从而使人们的购买能力得以提高。“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是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1.据专家预测,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旅游、商贸、交通、通讯、传媒、宾馆、餐饮等将是受益行业,旅游、商贸活动将递一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这是因为  
  a.生产方式决定消费的方式        b.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c.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d.生产是消费的目的  
  2.近年来,追求绿色、时尚、安全、营养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绿色食品产业也因此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产品开发到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这说明(  )  
  a.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考点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1.原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措施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设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考点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香港和大陆成功上市,从而实现了从国有商业银行到股份制银行(国有控股)的转变。据此回答第1-2题。  
  1.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后,其所有制性质属于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2.上述材料说明 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 ②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③实行股份制是搞好国有企业的最好形式 ④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4: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实行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模式;另一方面,坚持不实行私有化。
  (2)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保持,需要不断地增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
  (4)在我国,只有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1.下列措施有利于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是
  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③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④发挥公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力
  a.①②    b.②⑧     c.⑧④   d.①④
  考点五: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控制力是在增强而不是在削弱。衡量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主要标准之一,是看它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否占支配地位。
  3.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不会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国资委出台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提出要合理收缩中央企业的分布范围,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六大领域集中。这种调整有利于(   )   
  ①增强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②提高国有资产的质量  
  ③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④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区  
  别      
  性质(含义)   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所有制形式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引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  
  特点(内容)   个人劳动为基础,成果直接归个人所有   雇佣劳动为基础,取得利润为目的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作用   活跃市场,方便生活,增加就业   集中私人资金,增加就业,提高综合实力   有利于加速现代化进程  
  联系   1.都是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产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               
  3.它们在为社会创造财富、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1. XX年9月1日 起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至此针对非公经济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均被取消。上述政策措施
  a.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   b.有利于减轻企业税收负但
  c.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出现     d.有利于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2.改革开放30年,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近年来在gdp中已占六成五。可见   
  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b.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生产力的水平  
  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国家创造条件增加个人的一切财产性收入  
  考点7: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现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注:①这是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属于生产关系的范围。  
  ②: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  
  (2)、实行这样一种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具体原因: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化大生产是生产力的主体,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保证实现共同富裕;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注: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1.xx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状况  ③符合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④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材料一 江苏省a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制结构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其他  
  1998年   51%   33%   12%   4%   0  
  XX年   24%   27%   14%   24%   11%  
  材料二 江苏省a市经济发展部分数据统计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恩格尔系数(%)  
  1998年   13   53.4  
  XX年   28   37.7  
  注: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定时期内某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  
  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1)材料一反映了a市从1998年到XX年国有集体经济比重减少,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说明a市坚持和完善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分)  
  材料二反映了a市从1998年到X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经济发展;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分)  
  (2)分析说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由于a市坚持和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因而促进了该地生产力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分)  
  考点8: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考点9:了解公司的含义、类型和公司的组织机构  
  1.公司的含义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比较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点 公司的资本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公司的资本必须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股东人数 由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不得少于法定最低人数,发起人为2——200,且半数以上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股东对公司债务的责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仅以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规模大小 最低资本限额3万元人民币(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限额为10万元) 注册资本额比较高,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共同点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有限”是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限清偿责任。在付出各自的股金后,他们就不再对公司的债务负责。“合股”是指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持有这些股份的人叫做股东,他们是这个公司的所有者。
  3.公司的组织机构
  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③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这些机构之间权责明确、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1.修订后的《公司法》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由原来的1000万元降低为500万元,并扩大了股东可以向公司出资的财产范围,为公司设立提供了制度上的便利,降低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门槛”有利于(   )   
  ①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②鼓励投资创业,促进经济发展 ③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④有利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2.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该企业中行使处理公司
  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这一职权的是
  a.监事会   b.股东大会、董事会  c.总经理    d.职工代表大会
  XX年9月3日 ,可口可乐宣布,计划斥资大约180亿美元全资收购中国果汁与饮料生产商汇源果汁集团。回答3——4题。  
  3.汇源果汁作为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公司,所具有的特点有  
  ①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  ②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  
  ③公司以固定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  ④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高考资源网  
  ①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    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  
  ③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④为了达到扩大规模的主要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考点10:理解公司经营成败的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动作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按照价值规律和我国国情办事,合理组织企业生产过程,可以有效地发挥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效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③通过上述手段,企业形成自己的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多种多样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①企业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③企业信誉和形象的树立: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④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的作用: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只有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非法利益,它一定不会长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我国著名的饮料企业王老吉原先的广告词是“健康家庭,永远相伴”,缺乏个性的广告语没有让销售有多大起色。后来,王老吉提出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新广告语,专业定位于“消火”,于是,销量猛增。由此可见  
  a.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注重企业形象  
  b.优美的广告语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  
  c.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d.成功的企业经营离不开正确的经营战略  
  2.多年来,红豆坚持“顾客至上,质量至上,诚信至上”的原则,创立民族品牌,保护民族品牌,并坚持反假打假,维护品牌形象。这段话突出说明红豆集团的成功在于  
  a.注重品牌效应,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  
  b.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c.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d.深化改革,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  
  考点11:了解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的原因及意义  
  含义 作用
  兼并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效益差、扭亏无望的劣势企业。 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联合 主要是大企业的联合。 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破产 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其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结论:它们都是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之下企业竞争力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作用在于:对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对于国家,减轻财政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实力;对于劳动者,促使其提高素质,维护其长远利益。
  (本题12分)表一:江苏省某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情况  
  备注:美国、荷兰等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0%。XX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到期末,全国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  
  材料:为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时期的节能减排综合指标,该市首创“环境价格体系”,在率先提高“排污费”标准的基础上,出台实施“环境区域补偿”、“排污初始价格有偿取得”等诸多措施,成为全国首创之举,而且还迅速带动了污水处理市场的繁荣。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概括上述图表反映的现象和材料说明的道理。  
  (2)结合上述图表和材料,如果你作为该市某企业负责人,将如何筹划企业的未来?  
  (1)近五年来,该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较大提高,(1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完成全国规定目标还要继续努力。(2分)
  该市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分),政府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在节能减排中的宏观调控总体功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分)(若回答“牢固树立好字优先、以好促快、又好又快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也可得2分)  
  (2)①企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②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要走高起点、没污染、快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路子。  
  ③企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和能耗,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④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培育与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升级的能力。  
  (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6分。)  
  考点12: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1.劳动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本,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就业是民生之本
  (1)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产,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会展设计师、宠物驯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珠宝首饰评估师、调香师……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风扑面、生机勃勃的新兴职业。新兴职业的出现  
  ①表明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标志着以创业带动就业已蔚然成风  
  ③有利于缓解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压力 ④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考点1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就业的紧迫性。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即自主选择职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
  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使劳动者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职业平等观。
  各种正当职业不分贵贱,只要踏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工作都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3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决定因素
  (1)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1)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按劳分配的地位:居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注意区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判断分配方式注意区分所有制性质。)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动要素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
  第二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注意: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3、实现社会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致性:(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对立性:强调不同方面,二者存在矛盾。(效率强调有差距,公平强调差距合理)
  3、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措施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  国家财政
  一、财政及作用
  1、财政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本质:国家在社会范围内获得国家收入,并将它集中性分配使用,是一种分配关系。(
  3、国家预算和国家决算:国家预算是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国家决算是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4、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和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其次是制定合适的分配政策。)
  5、财政支出: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6、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盈余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7、财政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第二框  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种类
  1、税收
  (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2)税收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
  (3)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4)税收的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5)增值税:
  ①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②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③意义: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6)个人所得税
  ①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
  ②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③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④作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依法纳税?
  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违反税法的表现:①偷税。②欠税。③骗税。④抗税。(注意区分偷税和骗税,后者是指骗取国家税收优惠。)
  3、增强公民对税收征管和使用的监督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  市场配置资源
  一、市场调节★
  1、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人类需求无限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2、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机制: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市场秩序★
  1、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2)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实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实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危害: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注意区分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假冒伪劣、贫富分化属于自发性,信息不全面属于盲目性,事后调节属于滞后性。)
  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加强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2、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常用)。
  财政政策:税收、财政收入与支出等。
  货币政策: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存贷款利率等各项措施。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规划、西部大开发及东部振兴战略。
  (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经济立法是事前调节,例如《食品安全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司法是事后调节,是执法环节,例如依法严厉打击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手段具有最直接、最及时的特点。例如“房地产的限购令”、“政府下令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煤矿”、“校门口小餐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颁发”等都是行政手段的表现。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3、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框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为什么)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
  (1)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4)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1、经济全球化
  (1)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合作,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2、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第二框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入世
  1、世界贸易组织
  (1)地位:世界三大经济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其中,世界贸易组织是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2)作用:组织多边谈判,制定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3)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4)加入世贸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
  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
  ①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②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3)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4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8.1国家财政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②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③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④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⑤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⑥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具体获取渠道;⑦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⑧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⑨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②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
  ③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④初步知道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
  ⑤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②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财政收支平衡
  5、我国财政的作用 1、我国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入的来源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财政收入形式、影响因素
  ②财政的作用
  ③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材联系实际法、座谈法
  2、学法点津
  ①、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
  ⑵、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⑶、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⑷、搜集当前经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财政
  ★1、目的
  2、含义
  3、实现
  ①、国家预算:
  ②、国家决算:
  二、财政的基本作用
  1、
  2、
  3、
  三、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⒈财政收入
  ⑴含义:
  ⑵构成:
  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
  ⑷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⒉财政支出
  ⑴含义
  ⑵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⒊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三种情况:
  ⑴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⑵财政盈余是指
  ⑶财政赤字是指
  ⑷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一)财政
  1.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以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许多大城市缓解道路拥堵的重要手段。但地铁建设投入周期长,使很多城市望而却步、望“铁”兴叹。
  【思考】
  ⑴、仅仅依靠个人出资能兴建地铁吗?
  ⑵、修建地铁应该由谁来办?
  ⑶、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
  (二)财政的基本作用
  1、【探究】走进生活: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举例说明财政的作用。
  2、【思考】⑴哪些项目需要由国家投资?
  ⑵为什么这些项目要由国家投资?
  3、【思考】⑴调控的目的:
  ⑵国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探究】有人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上马或建成,为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
  辨析: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特别提示:财政节余并非越多越好,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财政赤字也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一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赤字过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XX年11月,我国中央财政收入2734.66亿元,同比增长34%。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财政收入包括        (  )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2、我国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
  a.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b.税收征管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征税力度
  c.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明显增强            d.股市火爆,印花税大量增加
  3、XX年3月26日,从国家防总获悉:为支持当前西南地区抗旱,今年以来共拨付中央应急综合抗旱资金12.92亿元,提前下拨西南5省(区市)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经费63.63亿元,其中54.8亿元用于解决13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下列关于财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②财政收入的唯一来源是税收③国家的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④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XX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XX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年免费,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及
  顶岗实习解决,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这样做                       ( )
  a.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b.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c.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d.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
  5、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这一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 )
  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b.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c.通过社会收入分配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d.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
  6.简答:国家财政政策是如何控制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
  【教后反思】
  答案:
  1、a   2、a    3、d   4、a    5、c  
  6、(1)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稳,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2)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3)在经济增长趋缓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受到需求不足制约,政府应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增加投资和消费,降低失业率,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5  政治:《经济生活》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学案(新人教必修1)
  说明:① “考点解读”部分内容是对教材知识的重新整合,可直接用于学生背书之用。划线部分可作填空题。
  ● 考点解读(★为重点)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有何表现?(能级要求:了解)
  (1)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主要表现)
  2.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有何作用?(能级要求:了解)
  ①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化范围内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能级要求:评析)
  (1)积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负面影响①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注意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联系)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①对于广大发展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②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4.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是什么?(能级要求:了解)
  (1)作用: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5.★“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能级要求:理解)
  (08考纲表述: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1)什么是“走出去”战略? 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2)“走出去”战略地位是什么?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3)为什么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②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我国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③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4)如何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①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a.(“引进来”方面):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b.(“走出去”方面):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②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它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又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
  ③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体系构建
  ●误区点拨
  1、经济全球化就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
  改正: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它还有文化人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表现。
  2、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把双刃剑。 (╳)   
  改正: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对于广大发展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3、截止今年6月底,我国机电商品出口与去年同比曾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重大成就。   (╳)
  改正:“走出去”战略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不包括机电产品等商品出口。
  ●热点追踪
  宏观撒网:
  1、XX年: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8月9日,次贷危机波及欧洲。9月18日,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10月30日,美林ceo下课,11月4日,花旗ceo辞职。发端于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的次贷危机加剧演变成一场全面的国际金融危机,并对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2、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于XX年10月24日至25 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此会议实现第二轮扩大后45个成员国的领导人的首次聚会。将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列为首脑会议首要议题。中国国家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亚欧携手 合作共赢》的讲话。
  3、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 组成的“金砖四国”,XX年11月7 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财政部长会议,呼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使之能够正确反映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4、XX年11月1 5日,二十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决心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实现世界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领导人一致认为,通过建立持续的伙伴关系,坚持合作和多边主义。我们将克服面临的挑战,恢复世界经济稳定和繁荣。
  5、根据联合国《年度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全世界70%的对外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与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我国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轻工行业如洗涤用品、饮料等,外商投资企业在产量、销量上占了35—50%;移动通讯设备仅美国摩托罗拉天津独资企业一家已占国内市场的90%,国内企业彻底退出竞争,外商一统天下;德国西门子在华39个合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的产品今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23%,全国程控交换机外商占70%的市场。
  微观挖洞:材料:
  XX年春季以来,一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起的风暴席卷世界,从美国到欧洲,从中国到日本,制造业活动都在不同程度地收缩。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深受影响,经济增速开始明显放缓,世界经济进入“严重低迷”阶段。
  分析:
  1、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防范风险,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美国一直强调风险自负的投资原则,加剧了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最终导致了美国的金融危机,进而拖累全球经济。
  ●典型解析
  1.(08全国ⅰ卷)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XX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这表明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08江苏卷)XX年,我国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747.7亿美元,对外投资额187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在对外开放中
  a.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b.积极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c.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3.(08山东卷)~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0.6%、28.5%。这说明我国
  ①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②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同推进
  ③经济发展的对外关联程度提高     ④进出口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XX年上海卷,有改动)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只有“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时并举,中国经济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下列情况中属于“走出去”的是
  ①中国海尔集团在海外建立分公司      ②中国tcl集团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
  ③中国三家建筑公司承建约旦王宫工程  ④中国银行向美国花旗银行转让部分股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XX年天津文综卷) 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主要原因在于欧美成员国希望发展中成员国在非农领域中更多地开放市场,却不愿意改变自己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巨额补贴的政策。欧美成员国不对等的谈判方案引起了发展中成员国的强烈不满,谈判由此陷入僵局。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a.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b.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6.(08天津卷38.)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一个美国家庭做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试验,结论是没有中国产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变得艰辛。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XX年以来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使用外资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了解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
  7.《嘹望》新闻周刊载文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把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得更加紧密,但又使相互间的依赖度增大,而这种依赖是不对称的,天平总是倾向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1)谈谈你对“双刃剑”的理解?(2)指出“这种依赖是不对称的”会带来什么后果和危害?
  典型解析[答案]
  1、b; 2、c;  3、c;  4、a;  5、c。
  6参考答案:①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融合。②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促使各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③这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中国提供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为世界提供了物美加廉的商品和就业机会,提供了概括的投资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7参考答案:(1)“双刃剑”是指经济全球化对于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利弊同在。有利的方面是世界资源随经济全球化而广泛流动,可以使我们获得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不利方面是西方国家可能凭借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对我们进行经济剥削或者“西化”、“分化”。(2)“依赖不对称”是说经济全球化会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大大超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依赖,其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上处于垄断地位,这就会造成发达国家凭借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扩大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剪刀差,通过不等价交换榨取高额利润,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
  ●能力自测
  1.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下列选项中对经济全球化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c.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2.XX年9月,美国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因经营困难申请破产,美林公司遭遇收购,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地震迅速席卷全球,这体现了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风险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
  3.XX年是中国加入wto七周年。七年来,我国人均gdp由不足1 000美元提高到近一倍,实际利用外资不断增加,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②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④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XX年底,我国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电脑业巨头美国ibm公司的pc(个人电脑)业务部。这表明
  a.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      b.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c.我国企业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    d.我国的先进技术进入国际市场
  5.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   
  ①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②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④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 9 7 8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截至XX年1 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2万亿美元,高居世界的第一位。对外贸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表明   
  a.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c.人民币升值使我国的商品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
  d.单位人民币兑换越来越多的美元
  7.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走出去”的主体应是   
  a.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          b.各级政府部门
  c.企业经营者                          d.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   
  8.国际贸易平衡是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内容,以平衡国际收支为手段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银行                    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9.“各国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广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b.商品生产本来就具有全球竞争的特征
  c.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d.市场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表现
  10.一种“中国制造"的玩具地球仪在美国卖88美元,而生产它的中国厂家只赚3美元,我国外贸公司仅赚5美元。其原因之一是“中国制造,并不等于中国品牌”,缺少品牌,不能在美国直销.这启示我们的企业应   
  ①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创立中国自己的名牌产品  ②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中间流通环节  ③依靠先进的科技,提高自己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其附加值  ④加强科学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加剧了贫富分化,在全球范围内,富国愈富,穷国愈穷。据此回答11~12题。
  11.经济全球化是   
  a.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的结果
  b.社会生产力和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c.各国结构调整的结果
  d.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结果
  12.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   
  ①积极开放而不能因循守旧  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  ③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④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3. 在经济学中,人们常说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际贸易
  a.能够发挥一国的经济优势       b.是一种复杂的交换活动
  c.能够为一国赚取外汇           d.能满足人们消费多样性的需求
  14.“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因此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则有害无利。”
  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15.海尔集团在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XX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据报道,在名牌发展战略阶段,海尔只做一个冰箱产品,夺得中国冰箱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创出中国冰箱名牌;在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海尔瞄准市场,从一个冰箱产品扩张到国内其他家电领域,创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在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从国内向国际延伸,通过美国海尔、欧洲海尔、中东海尔等本土化的海尔名牌,创出国际知名的家电品牌。
  (1)简要说明海尔集团在名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与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的变化。
  (2)结合海尔集团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的变化,说明我们应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能力自测[答案]
  1、d; 2、c;  3、a;  4、b;  5、d;  6、b; 7、a; 8、b;  9、a;  10、d;11、b; 12、c;  13、a.
  14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反映了生产社会化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扩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因此,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中,要遵守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游戏规则,加之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接受一些不公正、不平等的条件。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并非有害无利。经济全球化使大量资本技术流入发展中国家,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应抓住机遇,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勇敢地迎接挑战。
  15参考答案:(1)前两个阶段以“引进来”为主,主要是通过引进外资、技术和设备,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则以“走出去”为主,其重要特点是在国外设厂、设点,以利用当地人才、当地市场,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2)①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生产的扩张,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为实施“走出去”奠定基础。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行双向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技术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理解和掌握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了解我国的税种分类,理解和掌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能力目标
  通过税收及其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自己分析、理解基本原理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自己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②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
  2、个人所得税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税收的特征;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⑴、多媒体教学  ⑵、联系热点分析法
  2、学法点津
  ⑴、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
  ⑵、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⑶、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⑷、搜集当前经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与国家、税法的关系
  3.税收的基本特征
  ⑴、特征:
  比较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
  项目
  特征   税 利 债 其他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⑵、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 区别(含义不同)
  ②、 联系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1.税收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划分为
  2.目前在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种类 含义 纳税人 税率 作用
  增殖税   
  个人所得税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税收的性质: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比较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行为
  比较  偷税 欠税 骗税 抗税
  异 含义   
  手段   
  表现   
  同
  3、公民如何增强纳税人意识?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思考】⑴、税收主体(谁在收税)?
  ⑵、税收目的(为什么收税)?
  ⑶、征税手段(怎么收税)?
  ⑷、税收地位:
  3.【探究】p69
  ⑴、国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⑵、有人说税率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附:个税起征点的调高,有利于调节过高收入,减轻工薪者的负担,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补充材料】: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要看其是否取得应税收入,是否发生应税行为。我国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都是实际的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思考】: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XX年初,某市地税局查处26家企业并依法追缴税款462万元。这些企业利用国家鼓励下岗和失业人员就业的优惠政策,在企业聘用下岗和失业人员未达到国家规定的30%指标的情况下,采用伪造材料的方式,虚报安置就业人员数量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这些企业的行为是                  (  )
  a.偷税行为       b.欠税行为      c.骗税行为        d.抗税行为
  2.某人到饭店吃饭,结帐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开发票可获赠一份小礼品,礼品的档次视消费的金额而定。饭店不开发票是                                                                   (    )  
  a.表明企业有经营自主权         b.是偷逃国家税款的行为
  c.是骗税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   d.对消费者有利,消费者最终会得到实惠
  3.对公民应依法自觉诚信纳税的原因,下列阐述错误的是                                   (  )
  a.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b.我国的税收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征收的  
  c.我国的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的      
  d.我国人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右图中病危的张大爷把儿子叫到床前,嘱咐说:“我一生从未拖欠过国家一分钱税款,你帮我到税务所把这个月税款交了吧。”这启示我们                                            (     )
  ①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③公民应该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④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与政府日常开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某县办工厂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和国家税收,县政府决定重奖厂长35万元,并宣布此奖免缴个人所得税。此举引起众多争议,你认为观点正确的是                                                 (  )
  a.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定的,不是县政府说了算
  b.这是一种国家奖励、政府行为,可以免(个人所得)税;其他单位不能这样做
  c.税收是交给国家的,县政府是国家机关,重奖不用缴税
  d.县政府不能直接这样做,应委托税务机关宣布减免纳税
  6.从XX年起,我国将全面实现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管理。从公民个人来讲,要做到自行申报个税,就应当                                                                         (  )
  a.关注税收使用,检举骗税行为          b.增强纳税意识,自觉诚信纳税
  c.加强税收监督,落实依法征税          d.履行纳税义务,重罚偷税人员
  7.从4月1日起,一年一度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又将拉开帷幕,这是第1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XX年全国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发展、民生”。这个主题比较直观地表述了税收、发展、民生三者的关系,阐明了税收服务发展、发展改善民生的内涵,体现了税收的职能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符合党的xx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改善民生的战略部署和对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
  有人说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请谈谈你的看法。
  【教后反思】
  答案:
  1、c     2、b   3、b    4、c    5、a   6、c
  7、①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每个公民的生活都与税收息息相关。
  ②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
  ③公民在享有国家税收提供的各项权利的同时,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自觉依法诚信纳税。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7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外汇和汇率
  ⊙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3、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5、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②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影响消费的因素(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之一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居民消费水平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3)主要因素之二是物价水平。            
  (4)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异心理、求实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
  (2)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8、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9、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企业兼并和联合
  10、就业问题
  (1)意义
  ①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②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③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
  ③劳动者:a.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  b、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c、要提高自身技能和
  11、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权利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等
  (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①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②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③ 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④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12、分配方式与适用经济
  (1)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3)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外资经济
  13、从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1)必要性(意义、原因)
  ①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②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2)措施(如何从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
  ①根本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人们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14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实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15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
  (2)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如何增加财政收入)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17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8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二者往往相互配合起作用。但二者在政策的制定者、具体内容与措施等方面则有不同。财政政策由国家制定,境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方可实施;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和实施。凡有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率的调整、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等都属于财政政策;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的调整等则属于货币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 “逆风向调节”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19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
  20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1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1)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2)手段:①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贸易政策等等。)
  ②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应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条道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个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大转变: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④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8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1、纸币及其发行量: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3)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附: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2、外汇和汇率
  (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
  (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①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②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③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影响价格的因素(两个考点)
  ★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价格由市场形成)
  (一)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如何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买方市场”。(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二)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4、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 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商品)
  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注意:联系汽车、手机、电脑、食品等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理解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三个表现。懂得这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6、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3)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一个新 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应该掌握具体的原理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如扩大内需、旅游等加 以分析说明。
  7、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①这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②企业取得优势最根本的是掌握核心技术,加强自主创新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①企业信誉和形象的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③树立 企业信誉与形象的途径:开展正当竞争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附:什么是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为什么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怎么样树立?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原因:(1)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所特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随企业的发展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如何:开展正当竞争,主要依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等取得竞争的胜利;反对和抵制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注意:应该掌握具体内容,并能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8、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因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的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树立平等就业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就业的意义:(结合金融危机)
  ①(对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对社会)就业能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特别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促进积极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3)、我国的就业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高度关注就业问题?
  必然性:①劳动重要。②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重 要性:①对社会生产:是民生之本,生产出社会所需的财富
  ②对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措施)
  a、国家: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再就业工程,促进劳务输出;坚持“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b、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积极就业,自主创业。
  9、收入分配公平: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实现的途径: (一项制度保证,两项重要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注意:应该 掌握具体内容如实现的途径等,并能结合实际材料加以分析应用。
  10、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二者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 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
  注意: 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存在矛盾: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效率亦指把蛋糕做大);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分配公平亦指把蛋糕分好)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
  ①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1、财政的作用:(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
  (1)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问题)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注意:结合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化,说明其作用。懂得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如:4万亿,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措施以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2、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为 什么?)
  (1)市场调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
  (2)市场调节的 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a.自发性: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谋取私利。  
  b.盲目性: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因此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c.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就会导致滞后性。
  (3)仅由市场调节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b.社会经济不稳定;c.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13、规范市场秩序(措施)
  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
  ②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实行惩戒制度。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学会依法参加经济活动,依法维护权益;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14、宏观调控:(为什么?怎么样?)
  (1)必要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手段:
  a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 施。
  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c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5、科学发展观:(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一)必要性: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内涵:
  (1)科 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注意:应该能够结合国家方针政策和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1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大战略任务)
  具体:“一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方针”: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突出位置)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国策)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海西区)
  1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 积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③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消极影响)
  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附:(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怎么样做):
  a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b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c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
  d坚持独立自主,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18、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坚持“引进 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
  ②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9  《经济生活》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一、考点解读
  1.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1)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2)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3.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其种类
  (1)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首要的)、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⑴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分配收入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⑵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⑶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6.了解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7.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既不需要返回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3)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它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个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8.理解个人所得税
  (1)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超额部分按相应等级的税率征收(如工资与薪金税率由5%到45%,共分9级纳税)。比例税率是指不论征税对象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如利息税是5%)。
  9.了解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没有税收,国家机器就不可能有效运转。
  (4)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10.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纳税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公民必须承担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出现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都要依法处理: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公民要增强税收意识:一方面公民要依法自觉纳税,不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另一方面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二、体系构建
  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的含义
  财政及其作用                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财政的作用   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国家财政                              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形式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分配政策
  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用途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盈余
  财政赤字
  税收含义及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税收的基本内容   征税的依据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流转税—增值税的含义、纳税人、优点
  税收种类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纳税方法、优点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处理办法
  公民要增强权利意识
  三、误区点拨
  1.财政政策等同于货币政策。
  (1)区别。①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与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②内容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等属于财政政策;凡和银行有关的政策,如利率和信贷规模的调整属于货币政策。③政策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②在一般条件下,二者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二者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情况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可以扩大就业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需要时间,如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2.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1)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财政收入的增加,从当前来看,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2)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3)财政收入增加,从根本上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因此“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是片面的。
  四、热点追踪
  1.发挥财政作用,集中力量做好四川地震灾后重建。
  XX年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物资审计情况的公告。公告指出,截止6月12日中央财政共安排抗震救灾190.09亿元,其中直接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04.25亿元,通过交通部、卫生部等中央部门和相关单位安排资金69.85亿元,安排用于灾区粮食调拨经费、小麦收购和代储经费及教育抗震救灾补助的资金15.99亿元。此外全国31个首(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安排财政性救灾款物65.91亿元,
  据财政部报告,截止XX年10月6日12时,各级财政部门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825.1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734.57亿元,地方财政投入90.57亿元,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中央财政拟从XX年起建立地震灾后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四川及周边省份受灾地区恢复重建。XX年起中央财政安排地震灾后重建基金收入预算700亿元。
  (1)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财政通过交通部、卫生部等中央部门和相关单位安排资金69.85亿元,安排用于灾区粮食调拨经费、小麦收购和代储经费及教育抗震救灾补助的资金15.99亿元。材料表明
  a.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b.财政通过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c.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d.财政通过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2)截止XX年6月12日,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和重庆5个地震受灾省市收到各级财政性救灾资金共计187.76亿元,已支出59.47亿元,其中用于灾区经济平稳运行的综合财力补助支出1.48亿元,民政救济支出29.16亿元,卫生支出4.72亿元,物资储备和调运支出4.18亿元,基础设施抢修支出10.03亿元,公安、教育、广电等救灾支出4.83亿元,其他支出5.07亿元。这则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热点解析:(1)题中的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障灾区人民基本生活,故选b。(2)①“用于灾区经济平稳运行的综合财力补助支出1.48亿元”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②“民政救济支出29.16亿元,卫生支出4.72亿元”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③“物资储备和调运支出4.18亿元,基础设施抢修支出10.03亿元”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国务院决定自XX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同时,将国内征收的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提高0.8元;其他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相应提高。国务院同时决定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流动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成品油价格调整既要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要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要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
  (1)国务院决定自XX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这一做法  ①是利用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 ②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的体现 ③能消除市场调节的缺陷 ④是“有形手”与“无形手”相结合的体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国务院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调整有什么重大意义?
  热点解析:(1)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国务院没有能力加以消除,③表述绝对化。故选b。(2)国务院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调整,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调控能源价格,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体现;有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典例解析
  1.(XX年上海卷)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截止5月22日14时,中央财政已累计拨款102.95亿元。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结余      d.财政结算
  解析: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政府的这一救灾拨款属于财政支出,故选b。
  2. (XX年广东卷)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XX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解析: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符合强制性的特征,故选c。
  3.(XX年广东卷)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了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置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经济发展作用
  解析:国家通过财政支出使国防及行政管理得到保障,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说明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起到了资源配置的作用。故选b。
  4.(XX年海南卷)在我国,中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原为33%,外资企业一般享受15%或更低的优惠税率。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我国境内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这一政策调整将  ①有助于改善外商投资结构  ②提高外资企业管理水平  ③提高中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④促进中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将我国境内的中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有利于中外企业在同一税率环境下开展公平竞争;同时对外资的进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改善外商投资结构。故选c。
  5.(XX年上海卷)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两图所示现象之间有何联系?
  (2)图l、图2所示的经济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3)XX年9-12月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居民的经济生活分别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1)图1反映了我国—XX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在保持四年两位数增幅后,X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明显下降。图2反映了从XX年9月至12月,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者下调幅度基本相同;11月27日的下调幅度较大。两图所示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央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与X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在时间上有密切相关性。
  (2)图1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同时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已对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图2说明国家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提振需求,防止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继续下滑。
  (3)贷款利率下调,意味着企业贷款成本降低,这会刺激企业增加贷款,扩大投资需求。存款利率下调会使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储蓄而增加对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的投资,或增加当期消费;贷款利率下调会促使居民增加商品房、汽车等的信贷消费。
  6.(XX年山东卷)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
  (1)请揭示图示反映的经济信息。
  答案提示:XX年山东省对高新技术、环境管理等行业投资大幅上升,对电力、冶金等行业投资明显减弱,小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被淘汰,说明山东省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取得较大成绩。(若答出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也可酌情给分)
  (2)简要说明能够促进这些信息所示变化的财政措施。
  答案提示:①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引导资源在不同行业间合理流动。②通过调控不同行业的财政支出,增强发展的协调性。③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为节能减排、结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若回答调整财政收支方向、结构或从财政收支其他方面作答,可酌情给分)
  六、能力自测
  1.XX年5月30日,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l‰调整为3‰,当日沪深两市跌停个股约860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财政政策    b.货币扩张政策     c.收入政策    d.货币紧缩政策
  2.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务院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a.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     b.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     d.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3.XX年、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更加倾向民生领域,中央财政安排的民生支出超过11974亿元,比上年增加2567亿元。政府理应承担如国民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养老保障、劳动就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民生责任。上述材料说明 ①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②国家通过财政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③财政可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财政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XX年财政收入的规模、增长速度均创下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记录,占gdp的比重也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值。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同一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就越高。XX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既有经济发展、财政职能、财政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结构、统计、价格、征管因素的影响。这表明 ①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居主导地位 ②国家财政集中财富越多越能促使企业和个人增收  ③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随着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国家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救助工作的责任。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在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上不断增加,“十五”期间达到257亿,期间将达到385亿。这一事实说明 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有物质保障  ②国家通过财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③财政通过收入的再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④坚持同步富裕的原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6.XX年l一10月,我国财政支出增长较快的项目(部分)统计表
  环境保护 社保和就业 科学技术 农林水事务 社区事务 医疗卫生
  增长比例(%) 92.0 46.5 43.8 37.8 35.1 34.7
  上表材料表明  
  a.财政支出越多越好    b.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c.当前财政盈余较多    d.财政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7.江苏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资本转向农村,促进江苏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一做法主要是通过控制    实现的  
  a.财政支出的目的   b.财政支出的作用   c.财政支出的数量   d.财政支出的方向
  8.我国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和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是  
  a.国家预算     b.税收收入        c.债务收入   d.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9.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 ①决定分配方式  ②消除地方保护  ③调节消费行为  ④优化投资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某著名影星的偷逃税案最初是由其公司职员举报的,并且由该职员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该职员的行为体现了
  a、公民有平等的监督权         b、公民有协助征税的义务
  c、公民有稽查偷逃税的职责     d、公民有同偷逃税的行为作斗争的义务
  11.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XX年3月1日起,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1600元/月提高到XX元/月。按照经济学原理,这一调整将  ①增加财政开支  ②刺激中低收入居民消费  ③增加财政收入   ④促进公平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XX年3月21日,北京国税系统今年首次爆光了一起税案。北京盛世先锋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在向上海的四家企业销售货物时,实际交易的发票金额达178.47万元,而记帐的金额只有6.38万余元.朝阳国税局已将这起普通发票真票虚开案移送公安机关,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这表明  
  a、税率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b、税收具有强制性
  c、有国就有税                        d、税收具有无偿性
  13.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XX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证券交易印花税是印花税的一种,依据证券交易的成交金额征收,采用比例税率,由买卖双方同时缴纳。印花税不到一年时间调整两次,中国政法大学的专家认为,印花税对资本市场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它具有固定性、无偿性、强制性,希望印花税不要再动了。如果印花税调整之后,股市仍然下跌,政府部门还会有救市的措施。涨到四五千点,市场才是理性、健康的融资。
  (1)专家的观点主要强调了税收的什么特征?其含义是什么?
  (2)简要分析说明税收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14.XX年11月13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决策作出全面部署。会议透露,省委、省政府决定出台十个方面措施,促进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今年省财政增加安排资金100亿元,全省将迅速启动规模达3000亿元的政府主导型投资项目,预计到XX年可带动社会投资1.2万亿元,重点用于扩大投资、消费和改善民生,增加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1)江苏省的做法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在上述材料中江苏省实行的是怎样的财政政策?为什么实行这一政策?
  15.材料一:XX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银连续五次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截止12月23日,已累计下调达2.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也连续五次下调,截止12月25日,已累计下调达5个百分点。“三率”同降,次数之频繁,幅度之大,历史罕见。
  材料二:XX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6月1日至12月31日,下调部分食品、药品、棉花等商品的进口关税。10月9日,国务院决定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材料三:XX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新举措,有人认为:只要降息、取消利息税,就能战胜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2)材料三中所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怎么采取?采取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附:能力自测答案案
  1.a  2.d  3.a  4.d  5.b  6.b  7.d  8.b  9.d  10.d  11.c  12.b
  13.(1)专家的观点主要强调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实行无偿征收。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危及国家利益。
  14.(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③国家财政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①江苏省实行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②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经济社会总需求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江苏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防止和缓解经济下滑的趋势。
  15.(1)①降息、取消利息税,是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战胜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②要战胜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运用经济手段的同时,还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和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③要战胜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等。
  (2)积极的财政政策一般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可以采取。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防止和缓解经济下滑的趋势。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或促进经济增长,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国务院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下调部分食品、药品、棉花等商品的进口关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说明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0  美岭中学
  考点一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①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理解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④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⑤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确的金钱观: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要用之有度。
  要理性的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于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2)信用工具和外汇
  ①了解信用工具
  信用卡具有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等功能。
  ②了解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考点二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①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各种因素(诸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的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②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直接关系。
  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生产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生产的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
  ④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生产的规模。二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三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考点三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①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②了解不同的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③理解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就要践行正确的原则。
  一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二是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三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四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四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理解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③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必要性:①现实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重要性(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④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济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养分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内容: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绘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意义: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考点五   企业与劳动者
  (1)企业
  ①了解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了解公司的含义和形式
  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有两种类型,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③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一是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二是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是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四是树林竞争风险意识。
  五是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④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2)劳动者
  ①了解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党和政府: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信息服务。
  劳动者:一是树立自主择业观。二是树立竞争就业观。三是树立职业平等观。四是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五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懂得应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为什么要维护: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如何维护:一是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二是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考点六  投资和理财
  (1)商业银行
  ①了解储蓄存款的含义
  ②存款利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 利息率×存款期限。
  ③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
  一是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二是贷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三是结算业务。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服务。
  (2)投资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方式的异同,分析不同的投资行为
  不同点:储蓄是一种便捷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收益较低,安全性较高。
  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方式,能定期收取利息,其利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安全性差低于储蓄。
  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能获得股息和红利以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但收益不稳定且安全性在所有投资方式中最低。
  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才能获得保险赔偿金,投保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获得投保人承担较低的风险。
  相同点:都是一种投资方式,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
  储蓄 债务 股票 保险
  区
  别 性质不同 储蓄 债务凭证,限期偿还 股份凭证 风险保障
  受益权不同 取款获息,安全性最大 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得股息,分享红利,经营好坏决定收益 按保险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偿还方式不同 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股票不能退,只能出售股票 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投资效益不同 利率较低,风险较低 信用度高,收益高,代用率高,流通性强,时间长,风险较储蓄大 收益高,风险大 有回报,时间长
  联
  系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利益
  考点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①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基本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③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①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提高经济利益的保障。
  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②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考点八   财政与税收
  (1)财政
  ①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
  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
  ②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二是分配政策:在一定时期社会财富总量是一定的。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财政支出按具体用途来分,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债务支出。
  ④了解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者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者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
  ⑤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
  一是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是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是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2)税收
  ①了解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法是税收的法律失据和法律保障。
  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它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作用: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②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反之亦然。
  作用或意义: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③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我国是人民大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⑵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依法自觉诚信纳税。
  考点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①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和计划)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市场调节的作用(优点):⑴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⑵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市场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③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⑴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通过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包括市场准入原则、市场竞争原则、市场交易原则)则来维护。
  ⑵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⑷国家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⑸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⑴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⑶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
  ⑴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均可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大类型。
  ⑵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
  ⑶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考点十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①全面小康的目标
  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②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2)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
  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②说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措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具体措施: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绘图的关键。
  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⑶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⑷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⑸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考点十一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
  跨国公司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⑵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⑷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①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作用
  世贸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51年,它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贸组织(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世贸组织(wto)的作用: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②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理解实行对外开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⑴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①更好的 “引进来”: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②更好的“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⑵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1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1.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与基本原则②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③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④了解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⑤懂得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⑥了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⑦理解“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含义⑧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
  ①正确认识“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就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
  ②培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培养忧患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③坚定自主创新的信念。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2、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以及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法、讨论法、讲授法
  2、学法点津: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抓住重点,充分理解。
  (2)、拓宽视野全面了解、深刻理解。
  (3)、内外外联,全方位提高素质。
  (4)、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多角度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1.世界贸易组织
  (1)成立:
  (2)地位:
  (3)作用:
  (4)基本原则:
  ①基本原则:
  ②最重要的原则:
  2、中国与世贸组织
  (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XX年12月11日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
  【注意】中国入世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①要大幅度削减关税,向世界打开大门,让出一部分中国市场,随着竞争力发达国家商品涌入,必然对国内企业带来生存危机。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明显增加;②按照特别条款规定,一些缔约国会利用该条款对中国产品实行某些限制措施。 ③我国对外经贸管理和体制、法律、法规还不完全符合wto规定,面临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对外开放是我国            国策。
  2.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1)、格局:
  (2)、意义: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必要性: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
  ①“引进来”:
  a、必要性:
  b、要求:
  ②“走出去”:
  a、含义:
  b、为什么?
  c、怎么办?
  4.我国对外开放必须坚持               的原则
  注:最惠国待遇原则就是对外一视同仁,国民待遇原则就是内外一视同仁。
  【辨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抓住机遇,就能加快发展
  ☆“入世的利弊,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 ,有利就有弊,利弊是可以互相转变。”——龙永图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起来.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XX年9月11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这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具体体现。据此回答2~4题。
  1、.美方不顾中方严正方立场,决定对中国输美乘用车轮胎产品采取特保措施,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中国政府的立场是                                       (    )
  a.由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所决定的    b.由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
  c.由世界矛盾和紧张态势所决定的        d.由中国的大国地位所决定的
  2.为应对美国轮胎特保案,我国轮胎出口企业必须                                        (   )
  ①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②凭借着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保持价格优势 ③加快产品研发的投入,向中高端产品方向发展  ④提高轮胎产品的出口价格,应对轮胎特保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3.美国的这一错误做法体现在                                                       (    )
  ①背离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②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③背离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  ④是在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4.副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把改革与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下列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有                     
  ①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②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③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XX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XX年9月14日,中国政府正式就美国限制中国轮胎进口的特殊保障措施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声明指出,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XX年9月22日,中国国家在纽约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说,“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不符合两国利益,类似事情不应该再次发生。”
  请问:  (1)美国政府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什么原则?
  (2)上述材料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什么启示?
  【教后反思】
  答案:
  1、b     2、d   3、b    4、d   
  5、(1)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2)①要坚持发展经济,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根本。②要提高抗击国际经济冲击的免疫力。我们要抓紧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警机制,保障国家产业安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③要加快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充分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等wto规则,依法保护国内产业,有效保护国内经过努力可以形成优势的产业。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训练,使学生结合时政热点,了解经济常识图表分析说明题的审题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经济发展。
  【教学重点】:几个热点的探讨
  【教学过程】
  一、教师介绍经济常识分析说明题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注意事项。
  ? 从材料看:
  文字材料+图表材料
  图表材料+图表材料
  ? 从设问看:反映什么经济现象?(五读俱全:读标题、项目、数据变化、注、特殊时间)图表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因果关系?)
  分析上述材料
  为什么?意义?如何?
  反映什么经济现象?
  “分析上述材料”类型要注意:
  1、上述材料指哪些材料?不能遗漏
  2、如果是图表材料一定要把图表文字化,分层引述材料,对应知识点
  “为什么?意义?如何?”类型要注意:
  1、答案可能不是材料中归纳出来的
  2、答案要围绕问题对应教材知识点,相当于简答题
  二、经济常识常用于分析说题的知识点归纳: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补充)
  前  言:以。。为中心,大力发展。。物质基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资源具有稀缺性
  转变。。。走新型。。。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第二课:适度、合理消费的意义, 消费的动力功能,拉动经济增长
  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由生产发展水平决定
  第三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农业的地位、作用,工业的地位、作用,第三产业的地位、作用
  第四课:财政的作用,财政的本质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关系
  税收的本质及作用
  税率是。。中心环节。。宏观调控的意图
  第五课:央行的含义、职能
  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
  第六课: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相互促进)
  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完善。。分配制度(结合,方向,措施,初次分  
  配,再分配)
  完善。。社保制度(方向,意义3)
  第七课:市场经济的特征、含义、作用、市场有弱点和局限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
  宏观调控(必要性、目标、手段、运作方式)
  第八课:经济生活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  来”“走出去”结合。。竞争。。两种资源;对外开放的形式;对外贸易的作用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同时加强宏观调控,扩大进口
  引进外资的方式,注意外资的质量
  引进先进技术,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原则、前提、基础,维护经济安全
  三、几个热点的分类整理:
  (一)关于资源类或经济发展类
  例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生态文明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补充)
  1、为什么?
  (1)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
  (2)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展开含义)
  (3)转变。。。走。。。(展开特征)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5)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优化投资环境
  (6)减少对外依存度,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7)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有利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如何/怎么样?
  1)贯彻科学发展观
  (2)依靠科技、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
  (3)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展开特征)优化产业结构
  (4)提倡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艰苦奋斗
  (5)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宏观调控。。
  (6)“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7)发展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能源储备。
  (二)关于科技进步类
  例如:“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补充)
  1、为什么?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2)转变。。走。。落实科学发展观
  (3)优化产业结构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5)减少贸易摩擦,国际竞争力、经济安全
  2、如何/怎么样?
  (1)以。。。中心,大力。。。
  (2)完善。。。分配制度,允许技术要素。。分配。。
  (3)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
  (4) “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
  (5)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三)关于民生类或社会发展类
  例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就业、物价、社保、医疗、收入分配,等等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1、如何做大蛋糕?如何切好蛋糕?
  2、切好蛋糕的意义?
  3、新农保的意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经济常识分析说明题的审题和解题方法,讨论了几大热点涉及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后记:通过复习,同学们对几个热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有了系统的认识。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3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
  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提示:商品的定义主要强调它的交换特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
  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
  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
  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
  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
  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要知道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
  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点)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1.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当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
  2.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源于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
  3.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的含义、区别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4.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及恩格尔系数大小变化的含义。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要点:
  1.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所引发的消费现象的表现及对它们的评价(提示:如何区分从众与攀比);
  2.若干值得倡导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示:它与提倡贷款消费矛盾吗?);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提示:与鼓励消费矛盾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包括两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要点有: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准确表述);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科技、培养人才;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
  4.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作用;
  6.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7.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包括两框: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的知识要点有:
  1.公司的特点;
  2.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3.公司的组织机构;
  4.国有企业为什么要以公司制为方向;
  5.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
  6.企业兼并与破产。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的知识要点有:
  1.劳动的意义;
  2.就业的作用;
  3.我国的就业问题;
  4.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国家该怎么做;劳动者自己该怎么做;
  5.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自主择业、竞争就业、职业平等、多种方式就业;
  6.劳动者享有的主要权利;
  7.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包括国家如何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本人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包括两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知识要点有:
  1.储蓄存款的含义;
  2.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延伸:究竟什么是商业银行;我国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
  4.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区别;
  5.商业银行的含义及其主要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的知识要点有:
  1.股票的含义、特点及股东的主要权利;
  2.股票投资收入的来源及特点;
  3.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的特点(延伸:从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总结储蓄、股票及债券的特征);
  4.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业务的种类(提示:严格说来保险不是投资)。
  5.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包括: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课:征税和纳税;以及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框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知识要点有:
  1.按劳分配的内容、必然性;
  2.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延伸: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对按要素分配作进一步的分类,如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4.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第二框“兼顾效率与公平” 的知识要点有:
  1.效率的含义、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2.公平的含义及社会主义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两个框“财政收入和支出”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要点有:
  1.财政收入的种类
  2.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财政支出的种类;
  4.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对比关系
  第二框“财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识要点有:
  1.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现:财政是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具有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财政政策如何正确运用:经济不景气时如何运用;经济过热时又如何运用。
  第九课“征税和纳税”,包括两框:“税收及其种类”及“依法纳税”。
  第一框“税收及其种类”的知识要点有:
  1.税收的含义及特征;
  2.增值税的内容、优点(提示:不要求掌握计算);
  3.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特点、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纳税” 的知识要点有: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表现及其处罚。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包括: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两个框“市场配置资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延伸:经济学的定义——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
  2.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提示:强调价格、供求两个机制);
  3.市场调节的两大优点(提示:不要忽视它,不能把它与2混淆);
  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市场规则、社会信用制度。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么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知识要点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包括两个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框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知识要点有:
  1.总体小康的微观和宏观表现;
  2.总体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3.为什么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题“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的知识要点有:
  1.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延伸:国内生产总值的准确计算;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什么意思:经济增长是指产量或生产能力的扩大;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发生的结构性、体制性变化);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主旨;
  4.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包括两个框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要点有: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提示:比较优势要学会计算);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
  4.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的知识要点有: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对外开放是长期基本国策;
  5.对外开放在当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战略措施;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内容;
  8.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4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产生比商品晚)
  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③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2)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②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④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货币还有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6.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7.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8.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的现象出现。
  二、信用工具与外汇
  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结算中常用的两种信用工具:信用卡与支票
  2.信用卡:
  ①信用卡是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信用凭证。
  ②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4.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5.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
  6.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有利于国内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有好又快发展,也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则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供过于求则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则该商品的价格越高。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各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请结合政治练习册p9的表格理解)
  5.企业要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何意义?
  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会使个别劳动时间减少,甚至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竞争中会处于有利地位。也会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对于相互替代的商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化;  对于互补商品,二者之间价格与需求量是反方向变化。
  互为替代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的两种商品。如:猪肉与羊肉
  互补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两种商品。如:乒乓球与乒乓球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三个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成正比;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成反比。
  (2)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社会总体物价水平成反比。
  2.消费的分类:①按消费对象划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②按交易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随经济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②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是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③恩格尔系数变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二、树立正确消费观
  1.人们的消费行为容易受哪些消费心理影响?
  (1)从众心理;(2)求异心理;(3)攀比心理;(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它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性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我们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是:(1)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2)用之有度、有益。(3)坚决反对拜金主义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适度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社会再生产过程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
  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2)重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4)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公有制
  ①内容: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集体经济。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股份和集体股份是公有制成分。
  ★②地位: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这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作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方便人民生活、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因为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现阶段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经营
  1.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只有股份有限公司才把资本分成等额股份、发行股票)
  3. 公司的组织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和监督机构(监事会)。
  4. 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5.影响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6.企业兼并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劣势企业
  (2)意义: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与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3.企业破产的含义及积极意义
  (1)含义:就是企业倒闭
  (2)积极意义: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和优化产业结构。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的意义:劳动能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最光荣。
  2.就业的意义:
  (1)对国家和社会而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利于再生产劳动力
  (2)对个人而言,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如何?为什么?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有:(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2)劳动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4.如何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难的问题?
  (1)党和政府:    ①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鼓励创业
  (2)劳动者:
  ①根据自身特点及社会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
  5.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合法权利有哪些?
  包括: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6.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1)劳动者:
  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加以维护。
  (2)企业的经营者:要自觉依法尊重并实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国家: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我国的储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目前我国的的储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三个主要业务:
  a、存款业务 (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c、结算业务      
  二、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
  1.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同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注意:不允许股东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①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的利润。  ②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股票价格受公司的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和大众心理等因素影响,会发生变动)
  2.债券  (这是稳健的投资方式)
  (1)性质: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表明债务关系
  (2)根据发行者不同,我国债券主要有三种: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企业债券
  发行者 中央政府 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 企业
  风险 三种债券中风险最小 居中 最大
  收益 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略高,低于其他债券 高于国债,低于企业债券 收益最高
  流通性 最强 较强 弱
  3.商业保险   (它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1)作用:减少损失、防范后患、保障生活、安定社会
  (2)种类: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
  (3)投保人与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4.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尽量多元、分散投资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3)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    (这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1)地位:它是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③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3)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自身素质,促进生产发展。②能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其他分配方式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这与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这主要是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相适应)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主要形式: 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知识等要素分配。
  ③意义:
  a、这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这有利于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制度保证)
  b、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两个比重)
  c、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2.效率是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是资源节约和社会财富增加。
  ★3.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如何?
  (1)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二者又存在矛盾,分别强调不同方面
  ★4.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二者关系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一、国家财政
  1.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财政收入的来源有: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两个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4.财政支出的用途:①经济建设支出,②科、教、文、卫支出,③行政管理,④国防支出,⑤社会保障支出,⑥债务支出。
  5.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①收=支、②收>支,略有节余、③支>收,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3)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过多的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都是不利的。
  ★6.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能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3)国家财国政能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区分两种财政政策: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二、征税与纳税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它具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1)征收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税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体现公平竞争、财政收入增长。     (增值税是流转税中的一种)
  (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履行义务的同时,公民有权利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5.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注意区分偷税与骗税)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为了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相对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3)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资源的配置。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②市场竞争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
  (1)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如何来规范市场秩序?
  ①要完善并严格实施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有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
  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
  3.市场调节有哪些局限性?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市场也调节不了。
  ★⑵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①自发性(主要表现为做缺德违法、损人利己的事)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3)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a、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b、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c、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三个?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这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3.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如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1)经济手段: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a.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b.经济计划: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等。
  (2)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1.到2020年,要实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有哪些?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力争比XX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主旨)是发展。  (发展是中共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针”、三“转变”)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
  4. 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2)消极影响:a.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会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b.经济全球化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5.我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贸组织
  (1)世贸组织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组织多边谈判、制定贸易原则、解决贸易摩擦。
  (3)入世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2.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1)“引进来”:主要是引进外资。    (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时事
  1. 7月1日,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2. 7月10日是“中国XX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题日”,也是世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志愿者主题日”。
  3. 7月13日,上海港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港的位置
  4. 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2点30分,南非世界杯,西班牙1-0取胜成为新科世界冠军。
  5. 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8月1日中国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将中国湖南崀山等中国丹霞地貌分别被列入文化和自然遗产。
  6. 8月5日据悉,中国首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
  7. 8月26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
  8.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
  9.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10. 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11.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2. 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
  13. 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14.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15. 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6. 10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统计日”,
  17.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18. 第xx届亚洲运动会11月12日晚在广州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 家 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中国获得199枚金牌,位列第一。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5  第三单元
  p59删除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这一提法。
  删除“个体劳动者生产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这一段。
  【解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虚线框的事例却没有变,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除了安排分配其他的都可以称之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p60增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下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以造福于人民”修改为“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改为“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有一句话修改为“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p61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内容修改为:“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p6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内容修改为:“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
  p62目标题修改为“兼顾效率与公平”
  本页最后一句话“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修改为“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修改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p63在“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后边增加了一句话:“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p65“相关链接”社会保障的叙述和原教材完全不同。修改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我国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读】基于十八大报告。
  p66“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中的“组织”改为“筹集”。
  增值税的作用删除了“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一句。【解读】降低了难度,使表述更加准确。
  p74“探究路径参考”
  两段素材变了,设问也变了。
  有一家生产电器设备的国有企业,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之间也不团结,离职的情况时有发生。新上任的企业领导为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全体职工的稿酬。但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消极怠工、不团结、离职等情况并没有显著减少。企业领导经过调查发现,导致部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症结不是报酬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他们认为,与其他一些员工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自己的相对报酬太低了。
  ——结合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如果你是该企业领导,将采取什么措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吴某就任某国有企业的领导后,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向一线员工和创利多的车间倾斜。这种分配制度拉开了员工的收入差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涨,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后来,吴某制定年薪……
  ——结合上述材料,探讨企业内部的初次分配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收集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措施,与同学交流,并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些激励措施的看法。
  删除了“冯村”的事例
  “梨树沟”素材的设问修改为:
  ——本材料中的再分配是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
  ——与同学一起探讨再分配为什么要更加注重公平。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6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一、考点解读
  考点1:分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能力要求提高,教材内容变动)
  生产决定消费
  ⑴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决定的。
  ⑵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决定消费的           ;生产为消费创造     。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⑴消费是生产的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⑵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      作用。  
  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      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⑷消费为生产       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 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教材内容变动)
  ⑴必要性: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         。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      。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       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⑵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        ,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      ,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             ,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党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     ,尊重      ,尊重人才,尊重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           ,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                         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考点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⑴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           、          、混合经济中的      和      成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①一切反映              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②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
  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     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考点4: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教材内容变动)
  (1)公有制的地位:在所有制结构中处于             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体现.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      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 国有经济控制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上。
  (2)如何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                  改革,健全               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      、         、影响力。
  必须推进             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考点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①主要体现在            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                       ,控制                          上。②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            ,国有经济必须占                。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               、国防实力和           ,提高我国的           具有关键的作用。
  考点6: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⑴含义:
  个体经济,由                  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私营经济,以                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            部分。
  (2)地位: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在活跃市场、方便人民生活、           、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国家的政策:       、         和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         为主体,促进           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 发挥各自的优势,         ,              。
  考点7: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⑴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为主体、               共同发展
  ⑵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①从根本上说,是由                                 决定的
  ②具体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状况。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                    、有利于                  、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怎样坚持和完善?第一:毫不动摇巩固             。第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         起来。
  二、体系构建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p28--29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及其关系?p29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p30
  (1)理论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现实依据: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3)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p30-31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31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p35
  6、我国公有制经济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p31我国公有制经济内容包括什么?p31其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股份制)?意义?p32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33
  8.国有经济的地位p31、作用及主要体现p33?
  9.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税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分别是什么?p33—35
  三、误区点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因此,消费决定生产。
  2.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不相容的
  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5.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个体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7.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8.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9.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是一回事。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都采用股份制组织形式。
  四、热点追踪
  (一)宏观把握: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的最终目的和动力。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由于受XX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前两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下降,当务之急必须加快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央方针、措施。会成为XX年高考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微观思考:
  表一:长三角16中心城市——XX年经济增长数据比较
  长三角 gdp 固定资产投资 出口 消费 三产比重
   14.1 15.1 26.6 16.8 3.4:54.4:42.2
   11.7 13.6 17.7 20.6 3.3:53.5:43.2
  材料: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较快发展,江苏省制定了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有所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等。
  表一反映了XX年长三角经济运行的哪些信息?
  (1)长三角经济增速趋缓,出口增速迅速回落,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减弱,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继续深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结合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给出江苏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的对策。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若从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个率先”等角度作答,亦可酌情给分)
  ②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财政的作用,引导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③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鼓励消费。
  ④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五、典例解析
  (一)单项选择:
  1.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电脑、没有mp3的出现,大家也不会有购买电脑、购买mp3的渴望,这也就说明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需求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国最终消费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这说明
  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赞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   
  3.近年来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心态的“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流行起来。人们利用双休日或长假到山野村庄过农家生活,城市周边农户也适时推出“农家乐”服务项目接待城里人。这表明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我国城乡差别正在缩小
  4.下列对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企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占优势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我们应这样理解
  ①对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普通竞争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       ③控制力表现在国有经济越多越好   
  ④对于那些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或重点企业,国有经济不一定要持100%的股份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二)主观题:
  【例题1】XX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XX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将维持在8%,今年经济的亮点不在于速度,而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于良性指标的优化,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的凸显,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XX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其中,内外需中以内需为主,内需中以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说我国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何意义?
  【解题指导】1.读:(1)在阅读题目时,要把问题与材料结合起来,首先要明确题目的关键词,本题的设问包含了三个方面的有效信息:经济生活角度、扩大消费、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把思考的范围集中到经济生活中和“消费”相关的考点上来。
  (2)要认真分析材料,对材料中的句号和分号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标点符号基本上是一层意思的结束。本题有两个句号,主要说明了两层意思:我国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我国XX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的拉动。
  2.找: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与本题相关的内容是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3.定:从材料中可以看出,“XX年经济的亮点在于消费对整个经济拉动的凸显”,“XX年经济增长要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为投资与消费为主”,“消费又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为主”都强调了XX年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
  4.答:(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2)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例题2】:图一: XX年7-12月份中国外贸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XX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受其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图二:         前三季度我国gdp增幅走势  
  注:据相关部门预测,我国第四季度gdp的增幅将继续走低。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上述图表的分析,你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分析:图一反映了XX年7-12月份我国外贸出口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呈下滑趋势。图二反映了XX年四个季度我国gdp增幅呈现下行走势。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回落,引起gdp增长呈现下行的走势。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比例不协调。
  (2)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该怎么做?(6分)
  分析: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方针,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存贷款利率。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六、能力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因为
  ①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④称霸世界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从根本上说,这是   
  a.公有制形式多样性决定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c.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的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后要使______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聘任制
  4.下列对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各种经济成分同等重要,应一律平等对待
  b.国有经济在一切领域和地区都应占主导地位
  c.各种经济成分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d.应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在一切范围内发展
  5.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类所有制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重要,应平等对待
  b.各种所有制经济都体现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d.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某奶牛养殖大县的一百多农户自发成立“奶联社”,将奶牛集中起来,由奶联社组织养牛能手对奶牛统一饲养、管理;每头牛作价5000元入股,固定分红,5年返利6000元。入社后奶牛的饲养成本下降,奶牛的产量上升,奶价因原奶质量提高而上升。回答6-7题。
  6.奶联社经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
  ?积极发展规模化经营                       ?增加资金和物质投入
  ?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                       ?对奶价实施有效控制
  a.??           b.??           c.??            d.??
  7.从所有制性质上看,奶联社属于
  a.个体经济、混合所有制            b.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
  c.混合经济、股份合作制            d.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
  8.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他国经济产生影响。发生在美国的下列经济现象,会形成一条连贯的路径,将危机传导到他国。
  ①消费下降,消费资料进口减少                 ②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
  ③生产下降,生产资料进口减少                 ④融资困难,企业倒闭增多
  这条路径是
  a. ①→④→③   b. ②→①→④   c. ④→①→②   d. ④→②→①
  9.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 服  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0.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
  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                   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
  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                         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从而扩大内需所体现的经济道理是(  )
  ①财政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③价格影响需求                    ④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2.从XX年2月1日起,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在全国花4年时间全面推广“家电下乡”工程,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政府将给予13%的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有利于
  ①发挥财政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从根本上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冲击
  ③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④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家电下乡”是一项针对农村消费者定向研发、生产、销售指定家电产品,并由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的惠民工程。实施这一项工程主要说明了
  a.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c.农民消费结构中的恩格尔系数过大    d.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已形成
  14.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一批大型国有金融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对国有金融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①有利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②可以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③说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
  ④ 能够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回答问题。
  表1:XX年-XX年三大需求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
  消  费 投 资 净 出 口
  年   份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贡献率(%) 拉 动
  (百分点)
   35.3 3.5 63.7 6.4 1.0 0.1
   38.7 3.9 55.3 5.5 6.1 0.6
   36.1 3.7 38.1 3.9 25.8 2.6
   39.2 3.9 41.3 4.1 19.5 2.0
   37.0 4.5 41.6 4.4 21.4 2.5
  注:XX年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0%,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0%。
  表2:XX年-XX年gdp增长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份 总量
  (亿元) 同比增长
  (%) 收入(元) 同比增长
  (%) 收入(元) 同比增长
  (%)
   135823 10 8472 9.0 2622 4.3
   159878 10.1 9422 7.7 2936 6.8
   183868 10.4 10493 9.6 3255 6.2
   210871 11.1 11759 10.4 3587 7.4
   246619 11.4 13786 12.2 4140 9.5
  材料:xx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生活》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表1、2反映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答案:(1)①表1反映了近五年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对gdp的贡献率的变化。其中投资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但仍占最大比例,净出口贡献率稳中有升,不足1/3。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基本稳定。但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消费的贡献率所占比重严重偏低。说明我国投资、消费与净出口的结构不协调,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②表2反映了近五年我国gdp以及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更低。
  (2)结合材料、联系当前我国的实际谈谈我国应该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率。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必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分配制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因素,不断增加广大劳动者的的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
  ⑤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2. 某班学生对我国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变化情况展开探究活动,得到以下资料
  下列是三幅反映我国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变化的图。
  注:①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②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均等分配的范围,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1)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1)①图1表明,XX年~XX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
  ②图2表明,XX年~XX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达到富裕水平,农村居民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差距趋于缩小。
  ③图3表明,XX年~XX年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超过警戒线。
  (2)简要说明图1与图2之间的联系。
  (2)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增加收入。
  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我国应如何解决图3反映的问题。
  (3)①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税收政策等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3.材料一:
  材料二:XX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
  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
  (1)图1反映了XX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图2反映了XX年江苏省上半年gdp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篇17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考点 8:价值与价格  
  (1)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 联系:价值________价格,价格是价值的______________。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   
  考点 9:价值决定价格  
  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___________,但价格最终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____________,价格是价值的________________。  
  考点 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______________。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围绕_________上下波动。  
  考点 11:供给与需求  
  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考点 1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_________、时间、地域、________等,甚至是宗教、__________。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______________  
  (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_________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_________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   
  考点 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⑴价格变动对________________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_______________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⑵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①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________或________,可以满足消费者的____________。  
  ②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考点 1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⑴_______生产           ⑵提高_______________    ⑶生产_______________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15: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__________,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___________;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考点16(1)影响消费的因素:
  主要是居民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①居民的收入影响  
  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__________和前提。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保持经济的___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____。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②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个点在今年的全国物价形势中显得比较重要)  
  考点 17: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_________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____________消费,___________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_________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________资料消费。  
  考点 18: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________________所占的__________。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___________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a、恩格尔系数越_____,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b、恩格尔系数越_____,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考点 19:消费心理  
  a、______________: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b、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c_______________: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有我有的炫耀心理。  
  d、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 20: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________消费和不________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__________消费。  
  (3)保护环境,__________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___________,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推荐阅读:
  •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通用13篇)
  •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
  • 消费及其类型学案(精选2篇)
  •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精选2篇)
  • 《消费及其类型》(精选16篇)
  • 消费及其类型(精选17篇)
  •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教学案(精选17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