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回复: 0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精选13篇)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1  一、内容:统计(义务教育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93、94页)教学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三、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
  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四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
  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 .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红
  黄
  蓝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
  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
  四、教学反思
  首先,统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来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为了让学生能亲身体会统计的作用意义,我为学生创设了“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和水果这样两个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的过程。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而且还保证了全班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其次,在课堂上我能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如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符号来进行记录,进行有个性的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次统计数据之后,我都让学生自己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所得到的数据,并让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来提问。这样就比较开放,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某个框子所框住,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有自己想提的问题。而且课堂上“你提一个,我提一个”无形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各尽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三,统计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我在第一环节安排的是统计各种颜色的气球各要买多少,而第二个环节安排的是在只能买一种水果的情况下进行统计,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和统计的必要性、重要性。在第二个环节中,因为吃西瓜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用“一个格子表示1个人”的涂色操作无法完成。但我没有去回避这个问题,既然已经产生了何不如顺水推舟地告诉学生因为吃西瓜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再去添格子往上画会太麻烦、不美观。但到了二年级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之后,我们操作起来就更加方便了。这样一来学生就感悟到了原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真的是奥妙无群,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学习。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练习画统计图,我就按预设中的内容进行,把另一班的学生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信息提供给他们,作为新的学习材料来涂色。这样一来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使这节课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观,为今后学习新的统计知识打下了伏笔。
  第四,这节课有一个小小的环节体现了“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在讨论用哪种记录方法整理数据时,学生们谈到了用图形来记录的方法,也谈到了用“正”字的方法,其实在统计数据时用“正”字的方法是比较优化的。但当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时,到黑板上来记录的学生都用了“打勾”的方法,而其他学生也差不多用的是“画圆”、“画△”的方法。就在这时我发现离我最近的那个叶学生(属于班上的尖子生)是用“正”字的方法在记录。我当时就在想如果黑板上的另一个学生用的是“正”字的方法那多好呀!可以直接把这两种方法作一个比较。可我又一想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机会吗?于是我就让他们记录后数一数喜欢的人数分别是多少。果然不出我所料,正是叶学生统计的最快。于是我就让叶介绍他的记录方法,并问他你为什么数得那么快,把他得体验向全班同学公开。然后我再让大家记录一次,进一步体验到划“正”字方法的好处。这样就由一个人的体验带动了全班学生的体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由点到面的放射学习”。
  第五,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时地追问。当我问学生你对统计图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学生回答:很美、很漂亮、高高低低的。我就接着追问,为什么画出的条形会高高低低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学习的效果也很自然、很轻松。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于进一步的深入学习
课堂总结:
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基本掌握了Excel电子表格的部分基础知识后,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而在计算机应用上的一个小小提升:即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录入、调整、美化、公式及有关函数的应用后,结合实例,绘制统计图,并能够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调整、美化。
  二、 课程目标确定:
  1、 认知目标:了解、学习统计图的制作程序,掌握简单统计图制作工具的
  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合理地对一组数据制作较为直观的统计图;
  3、 情感目标:通过师生间的友好协作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探索、渗透、创新的学习意识,使学生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方法!
  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创建图表
  2、 教学难点:修改图表类型、图表的美化调整
  四、 教法、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素质教育之思想精髓。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贯彻启发式,探究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最大程度参与教学。同时遵循认知规律,注重知识点的回顾训练及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观察、练习等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肯学、会学、学会。
  一个布局美观、应用合理、数据完整统计图的制作,牵涉知识点较多,加之本年级大部分学生大部分也是刚刚开始接触Excel电子表格,基础操作应用还不是很熟练,故本次课只是要求学生能绘制一个简单的统计图雏形。而具体到统计图类型的选择及其调整、美观等内容在第二节课时结合具体案例再作进一步的训练、巩固。以求学生最终掌握统计图的制作。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讲解:
  1、 兴趣激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问题展示:
  ①、 数据型表格在反映某些事件时存在的缺点;
  (不够直观、僵硬等,可由学生结合个人体会自由发挥讲述)
  ②、 简单统计图表的演示(股票、社会调查、人口比例等);
  (籍此导出图形在反映数据问题时具有的特点:直观、形象、易懂)
  ③、 你会吗?
  2、 知识点的横向联系:
  统计图与我们的数学教材紧密联系,回顾数学课堂上绘制统计图时应注意的要点,从而加强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制作统计图过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问题展示:
  ①、 统计图类型的选择(常见的折线、条形、扇形等);
  ②、 统计图标题栏;
  ③、 X、Y轴代表的意义;
  ④、 单位长度的选择——>刻度的调整(合理性);
  (二)、学生训练:
  1、基础知识回顾训练:
  简单电子表格的制作(要求学生能快速制作教材46页的表格)
  (细节提示、指导)
  ① 货币格式的设定;
  ② 计算公式的设定;
  ③ 序列的快速填充;
  ④ 格式、文字等的调整;
  2、统计图表的创建: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步骤完成
  (重点要求)
  ①、 单元格的选择(教材06页)选定G3:G8单元格;
  ②、 图表选择:除却教材47页步骤2提供的方法外,另外“单击‘插入’菜单——》‘图表向导’——》”亦可;
  ③、 “系列”选择及更改;
  ④、 “标题”、“坐标轴”的定义;
  3、 图表位置、大小的调整
  (此项内容较为简单,按照教材提示稍加提示指导即可)
  4、 修改图表类型:
  (重点提示)
  ①、“图表类型”的选择、切换;
  ②、“数据源”的展示;
  ③、“刻度”更改;
  ④、统计图的美化(字体、字号、颜色填充等)
  (三)总结与交流
  1、学生成果交流小结
  (学生演示其成果并就有关问题演示回答,互动交流;)
  (本环节是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制作统计图知识点的重点环节,此时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身对问题及有关知识点的探究能力,从而较熟练地完成一个完整统计图的制作。注意对学生的充分肯定和及时辅导,最终树立学生主动学习和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念!)
  2、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统计
  (由学生小组汇报本小组完成情况,列举并演示本小组“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区别确定下次课程的任务目标)
  3、 课堂小结
  结合学生在统计图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个问题,指出学生在某些问题上的欠缺之处,提请学生注意!同时充分肯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探究、协作、创新精神,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只能教会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从而将探索的空间延伸到课外……)
  4、 作业布置:(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四)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一味的“讲知识”,而是应利用启发式的原则,给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和方向,让学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识点的及时巩固,也侧重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
  同时,统计图的制作是一个需多次反复训练的课题,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时间,以加强一些知识点的巩固和熟练!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3  单元教学内容:
  1、最喜欢的水果(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迎新年(根据图表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掌握统计整理的正确方法,能根据统
  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单元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实物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1、最喜欢的水果   1课时
  2、迎新年         1课时
  1、最喜欢的水果
  教学目标:
  1. 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新年快到了,班级里准备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一些水果给同学们吃,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生1:我喜欢吃苹果。
  生2:我喜欢吃香蕉、梨。
  生3:我喜欢吃橘子、草莓。
  2、老师课前也到商店里调查了一下,苹果、梨、香蕉、橘子现在市场上能购买到,而草莓、弥猴桃等冬季买不到,所以老师决定买这四种水果,可以吗?
  3、哪种水果买得多一些呢?
  二、做中学,学中得。
  师: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跟老师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师:老师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生: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第一行,喜欢吃橘子的同学站在第二行,喜欢吃香蕉的同学站在第三行,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第四行。
  (生活动)
  师:(走到同学中)站好排就能知道具体有几个人吗?
  生:不能。
  师:应该怎么办?
  生:一个一个地数一数。
  师:对,数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数,不多数一个,也就是不重复,还要注意别漏数,现在每行第一名同学数一数你们组的人数。
  (生汇报人数。)
  师:咱班小朋友可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分组站排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调查呢?
  生1:让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让喜欢吃橘子的同学举手,数一数。
  师:这也是一种调查方法,还有吗?
  生2:分4组坐,每种水果坐一组。
  师:可以分4组坐。
  生3:还可以画√号。
  师:这些好办法老师建议你们一会儿在小组学习中去试一试,现在每组小组长为调查员,负责带领小组的同学选一种调查方法,去调查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2号同学把你们各组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生活动)
  师:老师在每组桌面上放一张表格,根据调查表,把各种水果图片贴在这张表中。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将苹果贴在这个格里,喜欢吃梨的将梨贴在这个格里……注意一个小格里只能贴一个水果,开始吧!
  师: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幅图,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喜欢吃(橘子)的人最少。
  师:如果老师现在让你去买水果你知道怎么买吗?
  生:我就要多买一些苹果。
  师:好,根据统计图中每种水果的数量,我们来填在这个表中。
  师:这个表就叫统计表,看图或者表上的数据,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苹果比橘子多几人?
  师:是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橘子的多几人?
  生2:喜欢吃橘子的人数和喜欢吃梨的一共有几人?
  生3:喜欢吃橘子和梨的共有几人?
  师:好,我们就提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就跟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下吧!
  (学生组内互问。)
  三、做中得,得中悟。
  师: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
  生:猴年。
  师:新一年的小使者晶晶,给我们班带来了许多新年礼物。(微机出示:电脑、算盘、笔、计算器混放的场景。)
  师: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很快看出哪种东西各有多少呢?
  生:把每种东西排排队,再数一数。
  师:为了操作方便,我们就用正方形代替计算器,用圆圈代替电脑,用长方形代替算盘,用三角形代替铅笔。像刚才那样把每一类东西排成一行,贴在方格纸里,再把统计表填完整,如果有困难的话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开始吧!
  师:谁愿意公布一下统计的结果?
  (生展台展示统计图表。)
  师:你们真优秀,请回座。
  微机晶晶说:同学们能自己画好统计图,填好统计表,我很佩服你们,不过我的礼物要送给爱学习的孩子,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
  微机晶晶提问:
  1. 电脑有几台?
  2.算盘和笔共有多少?
  3.电脑比计算器多多少?
  4.我一共送来多少个礼物?
  微机晶晶:看来同学们真是既聪明,又可爱,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我决定把这些东西都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好好学习。
  师:同学们表现得这么出色,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得更充实、更愉快,下面老师弹一首《新年好》,同学们就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小朋友喜欢的歌曲:《新年好》)
  四、玩中乐,乐中拓。
  师:老师想知道,小朋友每天晚上吃完饭,写完作业,都喜欢做什么事呀!
  生:看书、看电视。
  师:在什么栏目里出现过这种图标?知道它们代表什么吗?
  生:天气预报,晴、阴、雨、雪。
  师:这里是韶关市今年11月份的天气情况,知道老师想让你们完成什么练习吗?
  生1:统计一下晴天、阴天各有多少天。
  生2:比较一下,哪种天气最多。
  ……
  师:现在你们桌上就有一张统计表,请你认真数一数把这张统计表填好。
  师:哪个组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完成的统计表?看着你手中的统计表,提出问题,指定其他小组同学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迎新年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2、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学会用不同形式呈现数据,由实物图过渡到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智慧老人去一(2)班做客。噢,原来是新年到了,为了让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智慧老人要和他们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他们班有些什么活动?咱们也跟他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迎新年。
  二、观察整理,引出新知。
  看!智慧老人来到了表演组。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挂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4 人一组,1 人记录)
  3、各小组汇报结果。
  4、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
  5、你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启发学生提出:参加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唱歌的比跳舞的多多少人?
  ……(问题提的越多越好)
  三、应用实践。
  1、教师知道小朋友最爱玩了,智慧老人也爱玩,看他来到了哪儿?
  学生观察小朋友在玩什么?互说、互议。
  2、这几位小朋友又在玩什么呢?请你说一说,你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吗?
  (1)小红第一次投中6分,第二次投中8分,两次一共投中多少分?
  (2)小刚第一次投中9分,他想比小红得分多,第二次至少要投中几分?
  (3)小丹投两次,最多得多少分?
  (4)第一名投中20分,第三名投中16分,第二名是小强,他可能投中多少分?
  3、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
  4、小朋友,你们能把咱们班的男、女生人数统计出来吗?
  四、思维扩展。
  在智慧老人的带领下,咱们观看了一(2)班小朋友“迎新年”的活动。说一说咱们班如何过新年,应展开哪些活动。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的: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重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难点:
  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观察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从条形统计图中,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3、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游泳的数学信息?(学生甘居直观观察,发表见解)
  4、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回顾知识生成,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做一做”:自主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分析后根据题意自主计算,全班核对)
  三、应用练习
  1、练习二十五第1题:自主看图,说一说李明同学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从中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安排时间才合理,才能做到劳逸结合)
  2、练习二十五第2题:自主看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爱)
  四、总结
  学生总结、比较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何特点。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5  【教学内容】
  统计(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教学重难点
  体验怎么收集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学期打算搞一次秋游,喜欢吗?昨天收到了气象台的一张11月份的天气预测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展开
  1、出示第97页第2个练习题的统计表。
  师:从这张预测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统计的方法:“正”字法;每种天气的天数,强化“正”字法的数法。)
  2、出示第97页第2题的条形统计图。
  ⑴师:我们还可以把统计表中的信息,画进统计图,从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自觉地复习相关统计图的知识点。横的代表天气,竖的代表天数,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等)新课标 第一网
  ⑵师:想一想,填写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再自己完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提什么问题?会回答书上的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⑶学生反馈,全班交流。
  3、出示98页第5题的统计表。
  师:我们和旅游公司取得了联系,旅游公司向我们免费提供早餐,现在他们向我们调查,早饭吃什么。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比较各种方法,选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进行统计。)
  ⑴全班选用举手法进行统计。
  ⑵你能画出统计图吗?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统计中会出现人数是单数的情况,引导学生如何在以一当二的格子中画。)
  4、出示98页第4题。
  ⑴师:为表扬同学的出色表现,老师要买玩具送给大家。(出示第4题)这题在小组中完成。每个人只能选一样,组内先讨论怎么统计,再开始统计小组内的情况。
  ⑵小组活动后并交流。
  三、习题
  ⑴独立完成97页第1题,思考:完成图表之前,需要知道什么,你从哪里了解这些信息?
  ⑵请一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师辅助。
  四、总结提升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6  本文是师哈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统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 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 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 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 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谢谢大家的听讲!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统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水彩笔、水果图片、统计表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美丽的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正在进行春季投篮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播放比赛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师:比赛结束了,谁投进的球最多呢?
  生:看不清楚。
  师:大家来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投进的球最多?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想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师:就是要把小动物投进的球记录下来。
  师在黑板上贴出比赛的三种小动动物的图片。
  师生合作,当谁投进一球时,就在谁的上面贴一个篮球图。(边播放课件边贴篮球,强调篮球最好对齐,这样便于比较)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在收集、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师生共同统计出:
  师: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生1:可以知道小熊投进2个球,小猴投进3个球,小象投进4个球。
  生2:可以知道小象投进的球最多,小熊投进的球最少。
  生3:可以知道小象是投篮冠军。……课件演示比赛结果。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师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每种小动物进球的数量及胜负情况,像刚才这样的记录过程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是最优秀的“小小统计员”。
  二、教学例1师:小朋友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鲜花)
  师:为了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
  (课件出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生:有红花、蓝花、黄花、粉色花。
  师:你能很快看出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吗?(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进行统计,我们先来统计红花有几盆。(学生点数出红花有8盆)红花的盆数可以用下面的小格来表示:每小格表示一盆花,8盆花就用8个小格来表示,在括号里写出
  (8)盆。(教师在电脑中演示统计红花参数的过程:得出8盆,在方框里涂上8格)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不确定的现象。
  师:小朋友们,这种统计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请打开书本第93页,统计出每种颜色的花。每种颜色的花有几盆,就在方格里涂上几格。
  集体评讲,得出统计结果,再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及时利用课件进行反馈,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8  【教材分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下册第9单元的内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统计的插图。对于没有条件、不能实地统计的学校,这部分内容又该怎么上呢?我将教材中的盆花变成纸花,一排一排钉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数数、统计。
  巩固练习中,原教材是让学生统计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对于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大多数学生根本记不得自己的生日。因此,我设计了几份统计表供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分析】
  全班54名学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有价值的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比赛一下,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好,老师将送给他们红五星。
  你们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得到了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漂亮吗?这些花有几种颜色?说说有哪些颜色?怎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师生共同数出红花的朵数。
  师: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师: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几朵统计下来吗?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个好帮手,看例1。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同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引入课题,朴实自然,也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例1。
  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让同桌学生合作在书上完成此统计图:一生数数,一生涂色。
  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学生完成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是怎样涂色的。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
  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
  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见例2)
  【通过数数、涂色的合作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的操作过程。“从图中找信息”、“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互相提问,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例2。
  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学猫叫,喜欢黄色的学狗叫,喜欢蓝色的学公鸡叫,喜欢紫色的学青蛙叫。
  师:小朋友们都在叫,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意见:
  1、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2、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3、在喜欢的颜色下画“正”……
  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10人一组。)
  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比比哪种方法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
  学生各自将小组记录情况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统计,全班一起完成有关全班同学喜欢颜色的统计图。
  比较例1和例2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汇报。
  师小结:例2的统计图中有数字表示,可以不数方格直接看出数目来,比例1的统计图更方便快捷。
  【通过学生说喜欢的颜色,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体验。学动物叫声,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通过分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生活中的统计。
  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1、全校各班人数。
  2、全班各条街所住同学人数。
  3、我校各班争夺红旗班、雏鹰奖章的统计表。
  五、全课小结。
  对本节课各组得到的红五星情况作一统计、评比。(结合课堂评估再次让学生感受统计在身边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9  教材简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教材首先出现实际场景生日聚会,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整理,初步学习统计,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还安排了想想做做,内容是整理小组里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几种水果的人数。目的是让学生相互协同、合作学习,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过程及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4.学会有序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的时机,唤起主角意识。
  师:小朋友,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过生日时你邀请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妈妈是怎样为你过生日的呢?(出示主题图)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这张图,你们想提什么问题?
  生: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给大象哪些花呢
  【这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问、师生互问,实现角色转换。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
  二、提供探索的机会,激活主角意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分类理一理。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10  教学内容:
  113页例2,课堂活动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4、尽力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上有那些课,各有几节吗?
  2、出示课程表,学生观察。看右边统计图中是否有?
  3、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
  4、学生说方法:有一定的顺序数,横着或竖着数。数一节就划一横线,表示已统计。
  5、填统计图时,数一节划一节,用一格表示一节。学生完成统计图。
  6、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麽?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7、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二、课堂活动
  115页2题
  先让学生看调查的是什麽事情?要调查那些项目?再让学生分组调查,填统计图。
  第1,2问小组交流
  第3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1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93页《统计》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册初步接触了简单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正式学习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本节教学重点是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并描述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表。难点是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二、说教法
  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将先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性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广泛交流,体现数学课堂的开放性。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用的答题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活中统计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但不一定是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如何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统计素材,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来初步认识统计这一内容,经历统计的搜集、整理和描述过程,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很贴近学生生活,但对于这节课来说,如何呈现是个难题。所以我就干脆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选择了小动物来到数学课堂这一学生比较喜欢的情景,从根据动物的数量涂小格开始,然后与情景图对比,引出统计这一生活中常用的方法的简便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又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活动探究,认识统计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的每个细节。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与独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过师生合作收集、整理数据,看统计图、表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分析统计图、表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先统计学生动物的只数,让学生经历初步统计的收集,整理的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完成统计图、表,并以此为依据,积极地作出准确的描述和分析。接着,又设计了统计调查学生生日在几月份的这一事例,通过学生商量得出的统计方法来进行收集原始数据,整理后填入统计表后再进行画统计图。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里,还重视了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表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感觉图、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具有开放的空间,不但可以发现数据的多少,两个数据比多少,还甚至可能提出多步求和、移多补少等问题,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这一过程可使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统计是知识,是方法,统计更是一个过程。不亲身经历过程,就不可能理解统计的真正内涵,不可能认识统计的巨大价值。本着这一指导思想,这节课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亲身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绘制统计图、表,对图、表描述分析,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学习统计、感受统计、运用统计,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把课堂知识向生活实践中拓展、延伸、深化,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样,我的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遗憾和不完善。敬请各位专家和老师指教。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12  课题条形统计图  第 1 课时(总第44 课时)
  学材分析
  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有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四、五年级学过统计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
  2、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条形统计图、实物投影仪
  导学流程设计: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条形统计图
  (1)出示我校1998~2002年人数统计图。
  (2)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认为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统计图要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统计项目等。统计图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每一小段长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将课前调查的全班同学体重的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四、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五、课内作业。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讨论注意方面。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调查全班同学体重。
  学生小结。
  学生做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对读图,绘图学生很感兴趣、但绘图时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个别学生有错误,制作规范、美观方面要加强。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第 2 课时(总第 45 课时)
  学材分析
  学会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在制作方法上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之处。
  学习目标
  1、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作出简单的预测;
  2、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首先让我们见见老朋友。
  这是实验小学五年级各班总人数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
  二、新授
  1、质疑导入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各班的男女生人数,课前请5位同学分别作了调查,并制成了表格。
  继续用一个直条表示一个班级的人数,行吗?为什么?
  2、初识复式统计图,了解和单式统计图的区别
  3、自学复式统计图作图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
  5、分析统计图
  小结: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班总人数,还可以比较出各班男女生人数相差多少的情况。
  三、拓展提高
  1、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就以我国旅游业为研究对象,来做一名“小小统计师”。
  2、点明课题
  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3、请学生看书p-59页
  看到这张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呢?
  请大家预测一下, 2006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会怎么样?
  7、点击“共享情报”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留言板里。
  小结
  四、深入研究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五、总结回顾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还可以进入“广阔天地”,进入其他网站了解一些统计知识。
  你能说说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
  请学生看一看它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从这张图里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小组讨论,汇报。
  1、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试一试。
  学生制图,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
  3、分析统计图,在留言版交流感受
  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做投球游戏,把结果与教材数据比较,这个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总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复式统计图学生很容易两者混淆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总第 46 课时)
  学材分析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制作方法。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 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的方格纸。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复习旧知
  1 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以例题的数据为素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说明:在复式统计图上,为了区分不同的数量,都要先用图例来说明每种数量各是用哪种图来表示的,才能使人看得清楚。
  3 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说说折线统计图的意思,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认为制作这样一份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提问:如果这个统计图上要表示出第二门市部相同年份的利润上缴情况,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我们就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 教学新课
  1 出示例题
  说说两个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表的意思。
  2 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先要画什么?横轴上要哪几个年份?年份之间的间隔要怎样处理?纵轴上的数量至少要表示出多少万元?
  让学生看看课本,想想自己画的对不对。
  提问:图中两条折线各表示哪个门市部的数量?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 加深认识
  提问:谁来说说这个统计图的意思?
  4 简单分析
  请同学们看第60~61页统计图下面的几个问题,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在全班交流一下。
  5 加深制图的认识
  提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电和不同点?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口答问题
  2 做练一练的题
  说说统计图的意思
  让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统计的过程包括哪些工作〉?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画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 作业
  学生讨论:
  提问:你是怎样看出同一年份中两个纸条各是哪一个门市部的呢?(根据图例)
  学生制作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方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并在全班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结果,全班交流。
  学生看清图例,在方格图里描点连线,画折线统计图。
  学生讨论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有哪些想法?
  学生自己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折线统计图学生能绘制,也能读懂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时(总第 47课时)
  学材分析
  数学十一册p-6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基础。
  学习目标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看图准确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2、掌握当统计数据的时间不连续的时候,水平射线表示的距离要根据实际时间多少来确定的方法,并知道这样做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张数据统计表,学生准备一张方格统计图纸(学具盒)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2、设计一个某某城市的气象员,下面分管两个城市,即甲市,乙市,其他同学担任气象员助理。
  (二)循序渐进,探求新知。
  1、气象员走马上任,首先调出甲市和乙市一年气温情况统计表
  2、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3、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4、回答书上的问题。
  5、说说两城市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6、学生讨论。
  7、两组折线在一个图中,我们怎样区分呢?
  8、观察统计图,你从中又能获取什么信息?产生什么联想呢?
  (三)巩固知识。做一做课堂作业相关题目。
  (四)结束语:今天某某过了一把气象员瘾,其他同学也跟着过了一把气象员助理瘾,其实就在明天,我们这个地方经济发达。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统计的知识,并用统计的知识管理好我们的气象,让我们的气象为人们服务。
  学生回答问题。
  1、观察书中已经绘制好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学生讨论。
  学生自己制作,交流评比。
  自行设计,展示风彩,学生自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有趣的教学情境,能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题练习四 课时(总第 48 课时)
  学材分析
  p63练习题1、2
  学情分析
  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格式和作用,会根据条形和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
  2.能掌握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独立绘制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揭题。
  二.展开
  1.投影出示p63练习第1题的统计表。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1)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些行业的人数增加了?哪些行业的人数减少了?
  (2)2001年与1991年相比,哪个行业的人数增加最多?哪个行业的人数减少最多?
  (3)结合这个地区的总人口是增加还是减少?写理由。
  2.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完成下图(第2题)。
  投影出示p63练习四第2题。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请学生说说是画什么统计图?
  (1)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2)学生交流互评。
  (3)教师小结。
  三.巩固
  练习基本练习题
  四.总结
  五.作业1、《同步伴读》
  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再回答表后问题。
  先学生自己试一试,独立完成,再学生讨论互评。
  学生尝试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自己试一试,完成统计图。
  学生交流互评。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通过练习学生加深了印象
  课题练习四 课时(总第49 课时)
  学材分析
  p64练习四实践活动题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统计图)
  学情分析
  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1、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的方法,加深对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的理解,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2.联系实际进行统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作用,培养统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利用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学生实践活动
  1、请学生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学生完成书中表格。
  3、师生核对。小结。
  4、完成书中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你认为完成一项统计要经过哪些过程,
  说明:一项完整的统计,先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类整理,再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或
  5.做p63练习四实践活动第(3)小题。
  让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研究,派代表发言。
  2.统计表表示出相关的数据,然后对数据作出比较,分析、推理和判断。
  三.实践性练习
  1.做补充练习。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和同伴的身高数据。要求在课本上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与自己的同伴讨论从
  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组织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得出的结论。提问;你认为复式折线
  统计图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数据,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2.统计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
  让学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电话费支出情况,要求学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额。你能与自己的同桌同学合作,制作出你们两家的电话费支出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制作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看看你们家的电话费支出情况怎样,比比两家去年下半年的电话费支出有什么不同。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问题?
  四.作业
  自制练习纸(每生一张:内容是身高、体重统计图)
  学生说一说。
  学生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测量全班的身高,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看第3题,说一说第3题的题意和从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了解题意。要求两名学生相互合作,按要求从复印的身高记录上收集自己。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把分析情况进行交流。
  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要让学生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课题整理与复习  第 课时(总第 50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学到的知识,试一试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的整理和归类。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前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方法。
  2、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引入
  1.    问: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指名回答。
  2.    师生一起归纳、整理几个单元所学内容。
  3.    揭示课题。
  4.    请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5.    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展开(要多设计一些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1.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2.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    与同学进行交流。
  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66练一练第1题。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四.作业
  学生指名回答。以前几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把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写下来。
  与同学进行交流。
  根据学到的知识,请学生提问题。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与同学进行交流。
  先4人小组中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很好
  教学心得体会: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学生更喜欢。
  课题整理与复习  第 课时(总第51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2、3题
  学情分析
  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尺、三角板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复习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二.练一练
  1.    出示p66练一练第2题。
  2.    请学生讨论题后的问题。
  3.    学生回答、交流。
  三. 展开练习
  1. 设计一个学生生活实际的折线统计图题目,让题目靠近学生生活。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2.独立尝试练习。
  3.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四.练一练第3题。
  1.    出示题目。
  2.    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    师生交流,互评。
  4.小结。
  三.巩固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交流问题。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
  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良好
  教学心得体会:分4人小组进行练习,学生进行的比较顺利
  课题整理与复习 课时(总第 52 课时)
  学材分析
  整理与复习第4、5、6、7题
  学情分析
  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练习题
  教   学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复习比和比值的有关知识。
  (2)说说求比的注意事项。
  二.练一练第4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4题。
  2.请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3.学生回答、交流。
  三. 练一练第5题
  1.出示p66练一练第5题。
  2.请学生读题。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4.学生回答、交流。
  (注意事项: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四.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3.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五.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六.巩固练习
  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多练。
  四.总结
  五.作业
  《同步伴读》
  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练一练。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习题5。
  学生交流、回答。
  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
  达标情况分析:学生基本掌握,
  教学心得体会:练习多了,学生掌握的也较好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篇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一、透视教材二、教、学法阐述三、教学设计
  一、透视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复式统计表,后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经常联系统计表。教材中教学复式统计表的教学素材是有意义的。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数据,如中国体育代表团奥运会获得奖牌情况;2004年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增加数量,我国两江、禄口、浦东机场跑道面积等真实的数据,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教学统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教育和鼓舞。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要结合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学习复式统计图,并综合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特点,能根据搜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
  3)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是: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法阐述: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征,采取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因此我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从学生身边的嘉顺花园培训中心兴趣班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想获得新知的情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2、经历过程,体会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直接将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体验过程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比较四张单式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整合表格,在整合的过程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突出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3、积极引“探”,注重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以合作交流为主,及认识——实践——再实践等多种学法结合。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版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四、小结反思、回顾新知;五、学以致用、识见(实践)拓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5分)
  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嘉顺花园兴趣班为引子,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四张简单的统计表的出示,可以直接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很快地填写表格。这样,既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
  然后引导学生比一比这四张统计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相同点,明确这几张单式统计表的结构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通过比较不同点,明确这几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情况。在此基础上,提问:书法班有多少女生?书法班和古筝班一共有多少女生?四个班级一共有多少女生?为什么你一开始回答很快?现在要犹豫一会?(因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一张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问题答案在几张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较慢),因此:把数据合在一张表中更有利于进行数据的比较。初步引导学生探究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应该怎样填?(5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5分)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初步思考并小组交流:把四张单式统计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统计表中,要反映哪几个方面的情况?学生看着单式统计表,会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例如:性别、人数、合计、男、女,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板书,并引导学生探索还需要填写哪些信息?从而不断地完善表格,并揭示表头的含义和各部分名称。(表头、横栏、竖栏、数据、标题、日期)——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统计表。
  在学生全面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后,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学生都能很快填出来,再让学生汇报并说出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感知这张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接着我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认识到总计数既可以根据四个小组男、女生的总计数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合计人数得到。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可以起到检验的作用。最后再回顾观察:你填写完整了吗?有没有少了什么?由此提醒学生日期不能疏忽,也要填写完整。
  学生经历了复式统计表的设计和填写之后,接下来是对这张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先让学生讨论从统计表中能很快地知道哪些信息,与刚才单式统计表比较,哪些数据单式统计表有,哪些数据复式统计表有?复式统计表增加了哪些数据?有什么好处?(不仅与前面相呼应,更体现出复式统计表的数据多,信息量大)。然后再让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最后再一起小结讨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以及它与单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
  整个新课的教学中,都是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15分)
  三、实践提高、巩固新知(17分)
  1、练习巩固:“练一练”是一条统计我国奥运会奖牌数量的题目。我在教学时先通过20__年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接着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看题,弄清题目提供了哪些数据,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表头”,认识这个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并交流合计与总计的填写。最后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些什么,要注意什么?明确:观察给出的数据是按照奥运会的届数横着排列的,而复式统计表中每一届的数据都是竖着排列的,借此不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养学生更加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3分)
  2、综合运用:(7分)
  练习十二第1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审题,理解“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不同含义,以及“每月新增电话业务情况”的内涵。而后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交流反馈。要注意的是,在问题交流时要明确题中给出的数据都是该月新增的数据,在比较哪个月增加最多时,只要看数据本身,而不是比较月与月之间的相差数!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还可以根据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并共同讨论解答。
  3、实践操作:(7分)
  让学生分组调查全班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并填写统计表,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时间的原因,有效的组织和有目的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课前每个大组要安排好两个组长,他们手中有两个不同的单式统计表,一个统计本组固定电话数量,一个统计本组移动电话数量,还有一张综合表。统计好后把数据汇总到课件上,最后由学生根据信息填写复式统计表!
  最后再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填写数据和单式统计表到合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不仅与例题教学相呼应,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为下面的小结反思铺垫。
  四、 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
  根据板书: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通过怎样的一个过程,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势必要回忆、反思一下整堂课中的记忆最深学习活动,从而总结自己的学习新得。在潜移默化中,已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学生反思的好习惯。
  五、学以致用、识见(实践)拓展。(1分)
  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表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学生可以根据喜好,调查统计自己身边的事,并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意识到统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推荐阅读:
  •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精选13篇)
  •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
  • 一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下册总复习(精选10篇)
  •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7篇)
  • 一年级数学教学教案最新模板(精选2篇)
  • 一年级数学整时教案(精选4篇)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精选13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