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回复: 0

《认识除法》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除法》教案(精选2篇)
《认识除法》教案 篇1  课题:分一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在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玩一个游戏。这里有6个~,现在请你把这6个~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认识平均分)。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1.组织学生小组比赛。  2.汇报交流。 展示:操作的结果。 采访:分法最多的组,你们是怎么合作的?是怎么分的? 3.认识“平均分”。 谈话:每张纸条上都是6个~,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分法。现在,我们再继续把这些纸条来分一分,你会怎么分? 提问:你是怎样分的?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像这样每份都是2 个,或者每份都是3 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平均分)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完成“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茄子博士也想考考大家,大家愿意接受吗? 出示题目:把8 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瞧,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挂有8 个桃子的树。问题: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 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小结:8 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 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 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 份,就是分给了4 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 1.第31 页“试一试”。 学生读要求,问:有没有困难?        2.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 先看图,想一想要我们怎样圈?        3.“想想做做”第3 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要求:给学生三分钟,请同桌两个人合作,先用圆片分一分再用水彩笔把分的结果写在纸条上,每张纸条上写一个结果。 比一比,哪组分的方法最多!        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题中的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动手试一试:用圆片摆一摆。 集体交流,展示并说一说: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分得几个? 小组交流讨论,用圆片摆一摆。指明学生到前面分一分。  学生动手练习,并填空。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圈一圈,并填空。  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用了什么办法分的。                             通过把6个“~”的不同分法分类,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学生用8个“~”平均分,分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通过各人不同分法的交流,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按要求“每2个一份地分”,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体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平均分的活动,进一步体会“每几个一份”这种平均分的过程。                              课题:分一分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重点与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体会“先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这种平均分的方法。课前准备:挂图、圆片、小棒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创设情境: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桃子? 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8 个桃子平均分给2 个小猴。   提问:这样每只小猴可以分得几个桃子呢?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 个桃子。                    通过分桃子这个情境中“分得公平”这个要求,学生自然地想到“把8 个桃子平均分给2 个小猴”,从而进入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活动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2.说一说,演一演。 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 比较:分的方法不一样,想一想,分的过程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几个几个地分。) 小结:不管是一个一个分,还是几个几个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8 个桃平均分给2 只小猴,每只小猴4 个。     用圆片代替桃子,想办法分一分,注意:要平均分。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 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 个,直到每只小猴4 个;先每只小猴2 个,再每只小猴2 个;先每只小猴3 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 个……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操作,虽然分法可能不同,但分的过程是每份同样多,有助于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狗妈妈分骨头。(“试一试”改编) (1)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 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 只狗妈妈各获得12 根骨头。黑狗妈妈有2 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 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 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 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 (2)出示填空题。 ①把1 2 根骨头平均分给2 只小狗,每只根。 ②把1 2 根骨头平均分给3 只小狗,每只根。 ③把1 2 根骨头平均分给4 只小狗,每只根。 2.第33 页“想想做做”第1 题。                   (3)分一分、填一填。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    读懂要求,思考准备怎样解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把习题编成童话,提高了学生操作的兴趣,增加了情趣,同时,通过3次分的过程,增强学生“分”的体验,掌握“分”的方法。 通过三次“圈一圈”和开放的分练写本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均分成几份”的体验。活动四: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活动五:联系生活,运用“平均分”。                 1.谈话:老师这里有1 6 本练习本,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平均分成几份,看看你们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可以先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再把分的结果画在纸上。遇到困难可以请教你信赖的同学和老师。  (交流和讨论:注意询问为什么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呢?) 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情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课题:分一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重点与难点:通过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课前准备:挂图、圆片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两个学生上黑板操作)             通过两种不同要求的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活动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境。 出示:12枝铅笔。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老师为了奖励上课认真的同学,特意准备了一些铅笔。数一数有几枝? 3.自主探索。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1)提问: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有意识地分成两类。 (3)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分对了,但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4)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分的过程却可能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 (5)谈话:看一看你的分法,是不是符合要求? 6.展示后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结果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2.明确要求。 (1)提问: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2)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新课标第一网 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                   通过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获得同样的结果,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              注重操作的体验和对操作结果的观察、提升。活动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4题。(1)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2.“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图中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3.“想想做做”第6题。 (1)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注意两种分法) (2)独立完成填空。 (3)小组交流并订正。  (2)独立完成填空。    (2)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在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不同素材的图,由扶到放,加深对“平均分”两种情况的认识。初步体会“合”与“分”之间既相对又相关联。活动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在这堂数学课上有些什么收获?   课题:练习四(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用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练习四第1题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写算式。(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对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列出的不同除法算式的比较,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练习四第2、3题 看图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3题(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根据对一副图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练习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练习四第4、5、6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练习四第5题。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练习四第6题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填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第40页第6题。  新课标第一网 课题:练习四(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看图会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重点与难点: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a读题,理解题意。
  b独立列式
  c讨论分析      
  本活动根据不同的要求写出不同的算式。弄清每个算式表示的实际含义,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
  1、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三:应用乘、除法的意义
  解决实际问题。(第9题)
  创设情境,讲述故事,。
  活动四: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投影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讨论交流,在书上列出算式  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热情。课题:认识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重点与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  若干个圆片,小棒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3)教学除法算式
  ①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②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③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
  (1)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枝铅笔 3人 每人枝]
  ①列除法算式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
  ②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 每辆车坐2个人 要坐( )人。)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出“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分的平均分的活动,并抽象出除法。在此基础上认识除号,指导读法、写法。 练习从“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
《认识除法》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48—5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 每辆车坐2个人 要坐( )人。)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学除法算式
  j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k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l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49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2、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50页的“想想做做”第1、2、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
                         推荐阅读:
  • 认识除法教案
                             
                   
                   
                     
                            《认识除法》教案(精选2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