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回复: 0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精选13篇)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1  一、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七、教学准备: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5+2=7    7+1=8    (2) 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 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 4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2  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设计了开火车进行口算的练习,这里的口算题应该设计两道题为一组,第一道题的结果是第二道题的第一个加数或是被减数。例如:3+4=7,7+2=9;10-4=6,6-3=3,要学生去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而可以渗透连加连减的运算法则。跟着小火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一起探究数学知识。出示小男孩喂小鸡的主题图,学生观察图片中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要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从而编题,训练学生口头编题的能力。
  先复习加法题,再进行连加的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自己根据题意,列式解决问题。这个时候学生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有的是分步列式,先算出5+2=7,再算7+1=8;有的就列出连加算式5+2+1=8,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今天主要研究连加,然后把加法算式和连加的算式进行比较,说一说加法和连加从意义和形式上的区别,要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连加的含义。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之后在进行它的计算法则的探究,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如何计算连加,从而通过小组汇报的方式来总结出连加的计算法则。
  连减的教学就按照连加的进行,接下来我安排了课中休,要学生做数学操,在放松的同时又调动了他们第二次投入到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又复习了10的分与合。在巩固练习中我创设去羊村的情景,到了羊村之后我们先要停车,出示了停车场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学生通过图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去解决。来到羊村之后,小羊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紧接着出示帮助喜洋洋和美羊羊搬南瓜和摘苹果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性都很高,而且编题和列式计算掌握的都很好。
  最后,出示看图列式的题目,要学生自己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把探究的新知进行内化,并要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这些题,加深学生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完整,教学活动安排层次清楚。利用动态演示出数学问题生成的过程,直观形象利于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要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数学知识。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3  活动目标
  1.能自主探索找出3的两种分合方法,初步感知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2.能正确的按数取物,学习3的加减法,会书写数字3。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塑料雪花片玩具,数字1、2、3和分合号、加减、等号、加减算的式卡片若干,小动物卡片或教师教学资源,铅笔,田字格本。
  2.找朋友的音乐;幼儿学习资源?第18-19页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3的组成。
  (1)老师手中有3个玩具,请点数老师手中的玩具。请幼儿说一说两种不同的分合方法,并口述3的分合方式。
  (2)教师拼摆3的分合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合式,理解两部分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如3可以分成2和1,也可以分成1和2。
  2.游戏“找朋友”,复习巩固3的组成。
  将幼儿分成5组,请每组幼儿每人手里拿一个数字1或者2,听音乐“找朋友”,去找一个和自己手中数字凑起来是“3”的人做自己的'朋友,然后握手、敬礼动作。“再见”时,两人交换数字卡片继续进行游戏,听音乐各组轮流进行。
  3.引导幼儿操作自己手里的小动物卡片,学习3的加减法。
  (1)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根据应用题内容取相应的小动物卡片,拼摆出算数式。如“草地上有2只小狗在玩耍,又跑来了一只,请问草地上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狗?”
  (2)请幼儿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所表达的意思。重点掌握“又跑来”是增加的意思;“求两个数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飞走了”是“减少”的意思,用减法计算。
  4.指导幼儿在田子格纸上书写数字3,掌握3像耳朵的样子,提示幼儿在左半格写。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4  课题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步的得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探索新知1、学习连加小明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放学回家后他去给小鸡喂米。小朋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小鸡进入的动画)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图意连起来说说吗?    求“一共有多少只”该怎么列式?(生说,师板书)(列出算式;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个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像这样地把三个数或者三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尝试计算;反馈,板书计算过程;课件演示。(2)小明抬头看见电线上也有数学问题(出示燕子图):你知道这里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2、学习连减(1)不一会儿,有几只小鸡吃饱了,(出示喂鸡图),说图意后列式:8-2-2=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计算过程。补充课题:连减。(2)喂完了鸡,小明去看电视,正巧看见猪八戒在吃西瓜(出示西瓜图),说图意后列式计算。3、小结说说连加、连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从左往右。4、说说生活中的连加连减问题。(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二、 巩固练习谈话引入:后来小明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在数学城堡里小明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小朋友,你敢挑战吗?1、  第一关:看图列式;看算式计算。2、第二关:看算式画图。3、第三关:排队问题。4、第四关: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三、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到什么?四、布置作业。《课作》p33课后反思:1、动画演示,直观形象。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时,利用学生的挑战心理,创设了闯关形式的练习,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兴趣盎然。3、紧密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了小明喂鸡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新课学完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连加、连减现象,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精心设计练习。设计练习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基本练习几乎人人都能过关,拓展练习使中、上学生得到发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练习的形式多样,有根据图意列式的,是从具体到抽象;有根据算式画图的,是用具体的图形帮助理解消化连加、连减的含义。不足:1、什么叫连加、连减忘了介绍。由于在课堂上有一位小朋友说了这样的加法叫“双加”,我就很自然地接过了他的话题,告诉学生叫“连加”,忘了讲三个数或三个以上的数相加都叫连加,会让学生误认为只有三个数相加才叫连加,在上练习课时还需作补充说明。2、对说话能力的培养还须加强。一年级的学生说话能力有限,说话时往往不够规范,还须长期的训练,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说规范。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5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 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
  师: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芳芳和弟弟)。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 随生答板书:(1)5+2=7 7+1=8 (2) 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 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4) 说算理
  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或是先算5+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指出: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5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4+3+1你是怎么算的?
  10-3-5同上教学并提问: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板演齐练)指名问:4+3+3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9-2-4表示什么意思?得数3表示?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5、想想做做第5题
  师: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5 + 2 + 1 = 8  8 - 2 – 2 = 4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的组成与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品质,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7”形式引入8的组成。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啊?
  生:7
  师:那我们一起用拍手游戏来回忆一下好吗?
  生:好
  师:我拍1呀~~~
  生:我拍6………(类推)
  二、学习“8”
  1、故事导入8的.组成:
  星期六,爸爸和小明去河边钓鱼,他们一共钓了8条鱼,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爸爸让小明把鱼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如果你是小明会怎样分装这些鱼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8的分解与组成。(揭示课题)
  ①出示教具:8条鱼,2个篓子,请几个小朋友上来以不同的形式分类,边分边出示PPT把分类的方法记录下来。
  ②“小火车”游戏,巩固8的组成
  师:我的火车1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
  幼:我的火车7点开。…………
  2、游戏:寻找宝藏
  教师在迷宫途中放着8的加减算式,把全体幼儿分为三组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最先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3、活动延伸:
  将幼儿分成5组,每组幼儿发一些教学道具(鱼),动手分一分
  活动反思:
  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7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2)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观察讨论,探讨研究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感受生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观察意识。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观察探索,学习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
  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
  师:这时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读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该怎么运算哪?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当做小鸡来数一数,说一说吗?)
  三、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请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说)
  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示: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这个算是吗?
  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深化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强调: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是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完成练习题。
  五、课外延伸
  学生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2—2=4
  说总结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创新性,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积极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乐意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8  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说教材与学生
  《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72页。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二、说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
  1)应用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4、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一个悬念“只要猜出大脚印下的数学秘密,就能通向一个美丽的数学城堡。”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调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六、反思
  1、在比较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时,我还可以在放手一些,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在练习看算式画圈中,虽然我演示了一个学生得本子,如果在这里再拿几本学生的本子上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来作一个评价,这样的话会更好。
  3、在上完新课后,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得例子。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9  做课结束以后,我仔细的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回顾!在与其他听课教师交流后,我对本次课进行了反思。
  这次课我主要是想使学生在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接触连加连减。购物是每个孩子都经常性接触的行为,孩子们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连加连减的列式计算,让运算顺序、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选择商品的自主性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计算过程也是不尽相同的,既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又增大了全体学生练习的数量。最后的购物环节,可以用来复习、巩固、提高。
  虽然是这样设计的,但是由于我的原因,(初次接触低年级教材、初次接触数学教学),所以有许多问题存在:教学的层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课与练习课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学的节奏应该有张有弛,数学课求快,是我的一个误区,数学应该有快有稳,这样学生才能学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紧张。由于我一直从事的是高年级语文教学,所以严谨的数学教学语言是我很大的一个弱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十分注意。还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够妥当,如:练口算时候用了开火车的方式,不利于面向大多数学生,类似的问题,应该多加注意。
  总之,这次课上的不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宝贵的经验,希望下次还有类似的机会,可以让我们这些不太熟悉数学教学的青年教师,尽快对业务真正熟悉起来。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10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第二部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
  制作课件时,我把主题图做成动画,演示小鸡来和走的过程,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这样列式。在计算过程中,我让孩子动手摆一摆,用小棒代替小鸡,分三部分表示出小鸡,再按照小鸡来的顺序合在一起,这样孩子就能明白为什么列成5+2+1最好,也能理解为什么要先算5+2,再算7+1,然后再让孩子说说计算的过程。减法的教学过程也是这样。
  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组织语言的能力有限,所以加法计算过程表达不清楚,我就一步一步带着孩子去说,但是一起说完之后,我就开始下一教学环节,孩子没能完整地,独立地叙述计算过程,所以在教学减法时,孩子同样不会独立叙述减法的计算过程。
  虽然孩子小,自己叙述起来有些困难,只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孩子一定能说出来的。不光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要让孩子独立地说,试着把一起说的过程自己完整地叙述出来,第一个孩子说的时候教师可以再引导,补充,第二个孩子可能就知道该怎么说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认为孩子小,就不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耐心地引导,反复地运用,孩子们一定能做到的。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1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只要直观的感知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从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图片导入,让学生根据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茶叶筒、牙膏盒、魔方等,把搜集来的物体摆在一起进行观察,让孩子们也分成四类。接着同桌合作把不同的长方体放在一起摸一摸、看一看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什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的能力。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辨别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以及接近圆柱体的圆台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又设计了“找朋友”的环节,让学生找出和长方体(圆柱体)作朋友的物体,目的:
  (1)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感受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3)抓住错例进行分析提高辨别能力。我找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使学生对这两种形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整节课我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的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12  新教材特别强调要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掌握这几方面:
  首先,“连加、连减”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它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的结果,并且学生往往忘记第一步的得数。为了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要训练让学生把第一步的结果记在脑子里。
  其次,引导学生看图也是关键。因此在上这节课时,要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把书上的两个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感受“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最后,还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先摆小棒,后说算式来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深化新知。从而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今后学习数学埋下种子。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篇1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 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 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 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 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7 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
  5 +2 +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
  (3) 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直接进入 对比 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 2 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①:出示:5 2 1 ,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②: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 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5)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4 3 1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4 3=7,再算7 1=8)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的方法。咱们再来看一看刚才的小鸡们,它们已经吃饱了~
  出示动画(就点击幻灯片,2只小鸡走掉以后,再点击1次。)
  ——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2、连减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
  (4) 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 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6) 巩固练习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巩固练习
  1、书本P66页第1题。 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P66页第4题。减法的看图列示。学生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说出计算方法。
                         推荐阅读:
  •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精选10篇)
  •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 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设计(通用2篇)
  • 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树叶》公开课教案(精选17篇)
  • 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教学设计(通用17篇)
  • 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教案(精选17篇)
  •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精选13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